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皇上叫什麼名字

法國的皇上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2-08-07 05:41:50

⑴ 誰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 France,First Empire of 法國拿破崙一世統治時期的君主專制國家。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宣布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皇帝,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歷史上稱之為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年12月2日法西第一帝國登基皇帝——拿破崙一世 在執政府(1799~1804)的基礎上,拿破崙一世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和他個人的權力,建立新的貴族等級,封親王4個,公爵30個,伯爵388個,男爵1090個,榮譽軍團騎士數千名。1811年法蘭西帝國面積達75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400萬,全國劃分為130個郡,包括荷蘭9個郡 ,北海沿岸德意志各邦9個郡,東南瓦萊、皮埃蒙特、熱那亞、帕爾馬、托斯卡納和教皇屬地10個郡。此外,拿破崙一世及其家庭還統治和控制了義大利王國、萊茵邦聯、威斯特伐利亞王國、那不勒斯王國、西班牙王國、華沙大公國等。在帝國范圍內拿破崙一世力圖統一關稅,統一法制。帝國的無限制擴張導致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1814年3月31日聯盟軍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 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被第七次反法聯軍擊潰。6 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覆滅。 法國控制下的國家 法國皇帝和法蘭西帝國殖民地領主:拿破崙一世 法國皇後:約瑟芬(1804——1809)與皇帝離婚之後仍保有皇後稱號 瑪麗·路易絲(1810——1815)奧地利皇帝的長公主 荷蘭國王:路易·波拿巴(拿破崙的弟弟) 荷蘭王後:奧爾唐娜·德·博阿爾內(約瑟芬皇後和她前夫所生的女兒) 西班牙國王:約瑟夫·波拿巴(拿破崙長兄) 義大利國王:拿破崙·波拿巴 義大利副國王:歐仁·德·博阿爾內(約瑟芬和她前夫所生的兒子) 威斯特法利亞國王:熱羅姆·波拿巴(拿破崙最小的弟弟) 托斯卡納總督:埃利娜·波拿巴(拿破崙的大妹妹) 那不勒斯國王:繆拉(拿破崙的元帥) 那布勒斯王後:卡羅萊娜·波拿巴(拿破崙最小的妹妹) 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拿破崙的元帥) 瑞典王後:歐仁妮·德西蕾(曾為拿破崙的未婚妻) 曾和法國訂立和約的國家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三世 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二世(拿破崙的岳父) 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 拿破崙一世皇帝(1804-1815),法蘭西帝國締造者. 卓越的軍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後多次打垮了歐洲各個封建君主國組織的「反法同盟」,保衛了由法國資產階級進行的法國大革命勝利果實,並在歐、非、北美各戰場上,進行了對歐洲各封建國家的戰爭,削弱了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重要功績還有他頒布了《拿破崙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至今還發揮著重要作用。

⑵ 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是誰:

拿破崙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5、法文:Premier Empire français,下文所配外文均為法文)是拿破崙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度國家,又被稱拿破崙帝國,在19世紀的歐洲影響甚大。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法國皇帝,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取代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拿破崙稱帝,成為法國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cais),結束法國執政府的統治。對外多次打敗了反法同盟軍隊,傳播民族獨立和自由民主的思想。
因法國大革命讓歐洲各王室感受到威脅,故歐洲諸國組建反法聯盟妄圖撲滅法國共和政權。第一帝國在對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勝利,擊敗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葡萄牙等國,其中包括奧斯特里茨戰役(1805年)及弗里德蘭戰役(1807年)等。歐洲戰爭於1807年7月,《蒂爾西特條約》的簽訂下結束。
法國對外的一連串戰爭被稱為拿破崙戰爭,把法國的影響力擴至整個西歐及波蘭。
在侵俄戰役慘敗後,第六次反法聯軍於1814年3月31日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戰役戰敗。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正式告終。

⑶ 公元1063年法國哪位皇帝

腓力一世(法語:Philippe Ier,1052年5月23日—1108年7月29日),法蘭西卡佩王朝第五位國王(1060年—1108年在位)。

腓力一世為法國國王亨利一世之子,他的母親為基輔大公雅羅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洛維奇的女兒——基輔的安娜。他的名字腓力(源於希臘語的名字Φλιππο,意為「愛馬者」)在當時的西歐是相當少見的,由他的母親所起。

1059年5月,七歲的腓力在蘭斯被加冕為法蘭克人的國王,當時他的父親亨利一世還在世。在前王未去世前即為王儲加冕,是卡佩王朝初期的常見做法,以確保王位不失。在1060年亨利去世後,腓力一世的母親安娜作為攝政統治西法蘭克直到1066年;她的共同攝政者是佛蘭德伯爵博杜安五世,後者是腓力一世的叔叔。

腓力一世先娶荷蘭伯爵的女兒伯莎為妻,生了其皇位繼承人長子路易六世及另外二男一女。1092年,腓力一世以妻子肥胖為由離婚再與封臣安茹伯爵富爾克四世的妻子結婚而被教廷進行絕罰,遂出教門。最後到1104年教廷才承認其婚姻合法性,並恢復其教籍。

腓力一世的統治充斥著與法國諸侯無休無止的戰爭。1077年,他與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締結和約,使後者放棄了進攻布列塔尼的計劃。1082年,腓力一世把他的統治擴展到韋克辛;1100年他又控制了布爾日。

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法國雖然參加,但腓力一世因與教宗烏爾班二世不和,所以個人並不支持。教皇亦不準腓力一世參加十字軍東征,更在會議中肯定對腓力一世的絕罰。

腓力一世於1108年7月29去世於默倫。他被安葬於聖-貝諾瓦-瑟爾-盧瓦雷修道院。

⑷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是誰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是拿破崙。拿破崙·波拿巴,即拿破崙一世,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在1804年12月2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

⑸ 法國的第一任皇帝叫什麼

應該是拿破倫一世.拿破崙·波拿巴,法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國布里埃納軍校學習軍事。 1784年10月,奉命轉入巴黎王家軍校。 1785年9月,拿破崙以少尉銜畢業。 1785年11月,開始在瓦朗斯「拉費爾炮兵團」服役。 1789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拿破崙同情革命,一時成為雅各賓派的擁護者。他三次回到故鄉科西嘉島,積極開展爭取科西嘉島自治和自由的活動。由於受到當地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的排擠,被迫舉家遷至法國本土。 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一舉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深受雅各賓派奧古斯都.羅伯斯庇爾的賞識,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為少將、炮兵旅長。熱月政變發生後,雅各賓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崙亦受牽連,於8月5日被捕。後經審訊,無罪釋放,但被免去少將、炮兵旅長職銜。拿破崙一時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發生保王黨人的武裝叛亂。督政官巴拉斯請來拿破崙幫助平息叛亂。拿破崙用大炮一舉擊垮了叛亂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晉升拿破崙為陸軍中將、巴黎衛戍司令。一夜之間,窮困潦倒的拿破崙成為軍界和政界無人不曉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僅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軍司令官,從此開始了獨立作戰的生涯。3月9日,拿破崙與巴黎著名的交際花約瑟芬.博阿爾內匆匆舉行了婚禮。兩天後,他告別新婚妻子,趕赴義大利軍團上任。他統率數萬大軍直驅義大利,與處於優勢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軍奧軍和撒丁軍連續作戰,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勝利。從義大利凱旋巴黎時,他暗下決心,要做一統天下的社稷首領。 崛起的拿破崙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脅,督政官員們決定把他調到遠離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埃及軍(東方軍)司令官。5月18日,拿破崙揮師東下,遠征埃及。他希望藉助新的勝利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崙秘密離開埃及,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霧月十八)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執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崙在馬倫哥大敗奧地利軍,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拿破崙利用歐洲大陸短暫的和平,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時間法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國頒布《共和十年憲法》,拿破崙為法蘭西共和國終身執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崙正式頒布《法國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稱拿破崙一世。
求採納

⑹ 法國皇帝

法國進入資本主義後的皇帝只有三個,拿破崙波拿巴(第一帝國),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國),路易菲利普(七月王朝)。至於封建時代的皇帝那是數不勝數

現在的法國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9月22日憲法通過,10月4日生效。自此,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取代第四代共和國,法國由議會制過渡到事實上的總統制(總統和總理雙首腦,不同於美國的總統制)。1958年12月28日經普選當選為第五共和國總統創建者戴高樂就職。
第五共和國從來沒有皇帝。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92年)
國民公會通過了《廢除君主政體案》。9月22日,又通過了成立共和國的決定,這個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民公會還公布了革命歷法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2-1815)皇帝拿破崙

波旁王朝復辟(1815-1948)三個皇帝波旁王朝(復辟)(1814-1830)1路易十八世(1755.11.17-1824.9.16)(法蘭西國王1814-1824)
2查理十世(1757.10.9-1836.11.6)(法蘭西國王1824-1830)
奧爾良王朝(七月王朝)(1830-1848)
路易·腓力(1773.10.6-1850.8.26)(法蘭西國王1830-1848)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1852) French Second Republic 1848 年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法蘭西第二帝國 皇帝拿破崙三世拿破崙三世(1808.4.20-1873.1.9)(皇帝1852-1870) 1852年-1870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1940)French Third Republic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後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三共和國。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946年-1958年

⑺ 法國歷代皇帝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在繼位之初,為了獲得國內天主教民眾的支持,於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順利進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擊敗天主教派領袖馬延公爵,摧毀了天主教聯盟,結束了內斗。1598年,將西班牙干涉軍逐出法國,同年頒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當大的自主權,結束了宗教戰爭。1609年,亨利四世與英國、荷蘭、義大利結盟,准備再次與西班牙開戰,但一年後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繼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瑪利亞攝政,1614年親政。後與其母發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內戰,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戰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親信律因病死,瑪利亞及其親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敗了太後瑪利亞企圖推翻他的陰謀,迫使太後及反對派首領逃往國外。後黎塞留使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幼子路易繼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是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滿首相馬薩林統治的巴黎法官發動了第一次投石黨運動,但不久即與王室妥協。1651年,發生了以大貴族為首的第二次投石黨運動,其領袖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名將孔代親王。最終迫使安娜罷免馬薩林。但在後來的權力角逐中,孔代喪失了民心,被迫於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馬薩林東山再起。隨後,孔代率西班牙軍攻入法國,戰爭持續到1655年,最後法西議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國。1661年,馬薩林死,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佔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義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並,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孫路易繼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1768年,從熱那亞購入科西嘉島。1774年死後由其孫路易繼位,此時的法國已是危機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立刻著手解決,但連續撤換了多位財政大臣,都無法解決問題。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 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巴黎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建立了共和國。1791年,路易十六試圖逃出法國,但遭到失敗。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里宮,國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其正在獄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黨人擁立為國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並沒有繼位就死在了監獄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路易遂成為王位繼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聯盟擁立復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復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繼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制,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繼任為攝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較傾向資產階級,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佔領了安特衛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佔了多處殖民地。1847年,全歐爆發了經濟危機,法國國內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國外。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共計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結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屬於波旁家族,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恐怕是當初路易十四沒有想到的。

⑻ 法國第一位皇帝是誰

「皇帝」(Empror)和「國王」(King)兩個詞,在歐洲歷史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定義。「國王」從一開始就指世襲專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將軍」「軍事統帥」的意思。因此,羅馬帝國的君主可以自稱「皇帝」,但絕不能自稱「國王」——因為從理論上,羅馬皇帝的權威來自人民和元老院,是元老院授權的首席元老、執政官、軍事統帥、護民官和大祭司,並不是「世襲專制君主」。

直到18世紀,「皇帝」這個稱號都是與羅馬帝國分不開的,只有羅馬帝國精神的繼承人,才有資格稱為「皇帝」。18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主是「太陽王」路易十四,但他也從來沒有想到過自稱「皇帝」,因為法國王位與羅馬帝國並沒有什麼聯系,而且西歐當時還存在唯一合法的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是到了19世紀初拿破崙掌權時,形勢就大不一樣了。拿破崙將教皇召到巴黎,要求其為自己加冕,稱自己為「法蘭西人的皇帝」——這也是近2000年來,皇帝的稱號第一次脫離「羅馬」二字。但是,拿破崙此後又迅速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取消了哈布斯堡家的「皇帝」稱號,事實上也是想造成一種「法蘭西皇帝是歐洲正統」的印象,而這個「正統」與羅馬也是分不開的,否則拿破崙又何苦一定要羅馬教皇為自己加冕,且封自己的兒子為「羅馬王」呢?

拿破崙帝國只存在了短暫的十多年,但拿破崙卻開辟了一個稱帝的先例,那些和羅馬皇位沒有任何關系的君主也都蠢蠢欲動,准備稱帝。拿破崙覆滅後,哈布斯堡家族迫不及待地再次自稱「皇帝」,但這時神聖羅馬帝國已經滅亡,哈布斯堡家族只好改稱「奧地利皇帝」。英國本來與羅馬皇位沒有任何關系,而且英國的民主傳統也不允許其君主自稱「皇帝」,但既然印度已經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君主也就改稱「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和哈布斯堡、羅曼諾夫家族平起平坐。1849年,拿破崙的侄子路易_波拿巴篡奪了法國政權,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自稱繼承拿破崙帝國的法統。這樣,在歐洲就同時存在三個半皇帝——奧地利皇帝,法蘭西皇帝,俄羅斯皇帝和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算半個),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

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國,是歐洲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帝國。普魯士王國連續戰勝了丹麥、奧地利和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威廉一世在巴黎的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雖然德意志帝國是在奧地利、法蘭西兩個帝國的廢墟之上建立起來的,但普魯士人並不認為自己的皇位是從奧地利或法蘭西「奪取」的,而是高傲地宣稱自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因此這個帝國也被稱為「第二帝國」,與後來希特勒的「第三帝國」遙相呼應。雖然德意志帝國認為自己才是正宗的羅馬帝國繼承人,但他們也並沒有取消奧地利人的皇位,只是法蘭西帝國被革命推翻而已,歐洲仍然維持「三個半皇帝」的狀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三個帝國紛紛被推翻。

⑼ 最有名的法國皇帝是誰呢

路易十四
(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英語:the Sun King),是法國波旁王朝著名的國王,納瓦拉國王,巴塞羅那伯爵,1643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日在位。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於法國聖日耳曼昂萊,王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紅衣主教馬扎然死後他才真正開始親政。他的執政期是歐洲君主專制的典型和榜樣。

拿破崙·波拿巴
(1769年-1821年):法國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8年-1814年)。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畢業於巴黎軍事學院,曾任炮兵少尉、少校。1793年在土倫戰役中立下戰功,被破格提為准將。督政府時期率軍進攻義大利(1796年)和埃及(1798年)。1799年11月發動政變,成立執政府。1804年稱帝。1812年對俄戰爭潰敗,帝國瓦解。1815年在滑鐵盧戰敗。被流放到大西洋中聖赫勒拿島。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皇上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