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黎—布爾歇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的介紹
巴黎航空展的正式名稱為「巴黎—布爾歇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負盛名、歷史最悠久的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巴黎航展的組織者是法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 1985年第36屆航展以前稱為法國航空工業企業聯合會),兩年舉辦一次,在單數年的初夏舉行,展覽會場設在巴黎東北的布爾歇機場。
⑵ 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航展是哪一個
巴黎航展的正式名稱為「巴黎—布爾歇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負盛名的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巴黎航展的組織者是法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1985年第36屆航展以前稱為法國航空工業企業聯合會),通常是兩年舉辦一次,在單數年的初夏(6、7月份)舉行,展覽會場設在巴黎東北的布爾歇機場。
⑶ 巴黎為什麼被稱為花都
世界花都——巴黎
巴黎,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稱。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它橫跨塞納河兩岸,市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包括巴黎市及其周圍7個省的大巴黎區,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巴黎市人口230多萬,大巴黎地區人口約1007多萬,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巴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作為法國的首都亦有800年之久,是一座古老的都城。最初它只是塞納河中的一座小島,島上只有高盧族巴黎西部落的村落,在此以捕魚為生,巴黎由此得名。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小村落不斷向塞納河兩岸發展。12世紀,卡佩王朝在此建都,從此巴黎逐漸發展成為一座大城市。歷史上,巴黎為法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歷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首都,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百姓攻破巴士底監獄的大門,從而開始了法國資產階級民主大革命,後來,這一天便成了法國的國慶日。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階級舉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裝起義,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市區東部拉雪茲神父墓地的巴黎公社牆,就是公社社員們最後進行防衛戰而壯烈犧牲的地方。每年5月7日,法國的勞動人民紛紛到這里悼念巴黎公社的烈士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被德國法西斯佔領。1945年8月25日解放。今天,法國政府的許多行政機關、黨派團體,以及省級行政機構依然設在這里,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婦女理事會、國際刑警組織、國際能源機構、巴黎統籌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交流發展計劃、國際法制計量組織等都設在巴黎。
巴黎的工業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1/4;巴黎的工人數量約佔全國的1/5。汽車工業居全國首位,全國最大的雷諾汽車公司,就位於巴黎西南郊塞納河河曲地區。雪鐵龍和西姆卡汽車製造公司也設在巴黎,這三大公司的職工人數佔全國汽車工業職工人數的3/5,產量佔全國汽車產量的2/3。電氣和電子工業的產量佔全國的60%。化學工業的產量佔全國的30%。在輕工業中巴黎有傳統的服裝、化妝品、裝飾品和時髦傢具等,這些產品都享有世界聲譽。巴黎香水馳譽全球,有「夢幻工業」之稱,被法國人視為國寶。在世界市場成千上萬種香水中,最受歡迎的非巴黎香水莫屬。
巴黎的金融、證券、保險業十分繁榮。法國最大的國營商業銀行——巴黎國民銀行即設在巴黎。這里還有法國的金融中心,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金融市場,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每天有價值達天文數字的資金、證券在這里流動。
巴黎的商業興隆,商業總額約佔全國商業額數的1/3。各種大型市場、百貨商店、時裝店、飯店、餐館、咖啡館及其它服務機構遍布全城。歐洲最大的商場——四季商場就坐落在巴黎的拉德芳斯區。著名的巴黎國際博覽會創立於1904年,在愛麗舍田園大街上修建了漂亮的展覽館。1937年增建現代化的特羅卡德羅展覽館,形成一個可供常年開放的「博覽會城」。目前每年舉行時裝、機床、食品、化妝品等專業博覽會幾十次。另在布爾歇國際機場舉行國際航空展覽會,展出各型飛機200多架,成為世界最大飛機市場之一。由於博覽會終年不斷,每年額外吸引外國商人和遊客50多萬人,增加收入3億多美元。
巴黎是法國的交通樞紐,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次。全國的陸路交通都向巴黎集中,形成一個輻射式的交通網。巴黎市內現有7個火車站,既可以通往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和瑞士,也可以直達德國和西班牙。巴黎還是個國際航空中心,有5個機場,可飛往世界主要城市。巴黎還是歐洲最大的內河港,承擔農產品及建材、燃料等工業品的運輸。從東到西橫貫全市的深層高速地鐵與地面密如蛛網的公路、鐵路聯成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交通體系。
長期以來,法國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法蘭西文化,巴黎成為法國文化、教育的中心。創建於17世紀中葉的法蘭西學士院以及其它四大科學院都設在巴黎,巴黎還有許多學術機構、博物館、劇院等。巴黎集中了全國43%的技術人員和60~70%研究人員。有建於1253年的巴黎大學等許多高等院校,文化影響波及全國各地。在巴黎,各種形式文化藝術活動常盛不衰,在市內許多廣場都能見到青年學生和市民自發組織的小型音樂會。
巴黎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留下了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馬克思、列寧曾經旅居巴黎。中國的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在20年代到巴黎勤工儉學,探求革命真理。巴黎南部義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德弗魯瓦街,有一座三層樓房,20年代,周恩來曾經在這里居住過。1979年10月,法國政府為了紀念周恩來,在他的舊居掛上了大理石紀念脾,紀念牌上端鑲嵌著周恩來的半身銅像,銅像下面,鐫刻著6行金字,凡到巴黎的中國人,都渴望親眼看看周恩來的故居。
巴黎有街道6500條,總長1300多公里,其中最迷人的大街要算愛麗舍田園大街。該街貫穿市中心,與星形廣場相連,12條林蔭大道從廣場輻射出去,匯連巴黎的千街萬巷。廣場中央矗立著高48.8米、長45.5米、寬22米的凱旋門,牆面雕滿歷史名家圖畫,其中以「馬賽曲」組雕的場面最大。拱門內鐫刻著跟隨拿破崙征戰的386名將軍的名字,拱門下是無名烈士墓,長明燈終年不滅。
拉德芳斯區薈萃著各種造型、各種色彩的建築,行家認為,這里堪稱城市建築史上的一座豐碑,是現代化上乘建築的「露天博物館」。8座30層、20座40層的摩天大樓均為玻璃結構,無論在陽光下,還是在夜幕的燈光中,總是閃閃發光,燦爛奪目。名為「方舟」的辦公大樓是漢字的「回」字形,兩側及上部均為房間,中間透空,被稱作新「凱旋門」。
拉德芳斯衛星城在法國乃至世界經濟活動中都佔有一定地位,衛星城的200萬平方米的辦公樓租給了各行各業的600多家公司,10多萬職工在這里上班。法國20家大企業中的10家,世界前100家大企業中的11家在這里設有辦事機構。
塞納河右岸東部為工人、職員住宅區。西部是巴黎最繁華的商業和高級住宅區,環境優美,街道寬闊,許多大銀行、大公司、交易所、超級市場均設在這里。
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為著名的文化區,這里有建於中世紀的巴黎大學、國立圖書館等文化科學機構,也有近年來新建的高等院校。城北的蒙馬特區則為普通市民、勞動者的居住區,這里街道較狹窄,住房多半是舊式建築。
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這座鐵塔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以其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命名。埃菲爾鐵塔同巴黎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它是巴黎的象徵,是法國人民的驕傲。鐵塔周圍的市中心區為行政區,法國國家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外國使館均設於此,名勝古跡也十分密集。
位於凱旋門前寬敞的愛麗舍田園大街上的愛麗舍宮,歷來是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府所在地,它正好是在這條大街圓形交叉路口的東北方,與「大宮」(巴黎的藝術展覽館)隔街相望。愛麗舍宮始建於18世紀初,1718年落成。原是舉行舞會的活動場所,後舉辦過幾次大型博覽會,也曾用作外國首腦訪法時的宮邸。自1873年起作為法國總統府,至今經歷了20位總統。
盧浮宮是一座藝術寶庫,集中了世界文化藝術之精華。它位於塞納河右岸,始建於1190年,原是菲利浦親王的城堡,18世紀被查爾斯五世改為王宮。1793年法國大革命中,正式改為國立藝術博物館。到目前為止,盧浮宮共珍藏繪畫、雕塑等各種藝術品20多萬件,它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盧浮宮原是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群,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之一。
提起巴黎聖母院,許多人都不禁會聯想起雨果的同名小說。19世紀初,雨果小說的發表,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並立即決定對當時已經頹敗的聖母院加以重修。
⑷ 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什麼時候,在哪裡召開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11次締約方大會」,大會於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爾歇展覽中心舉行。
⑸ 閉聯合國氣候談判峰會是哪個城市舉行
最近一次在法國巴黎。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今年12月在法國巴黎正式召開,該會議將針對氣候失常問題在全球范圍內達成一項「有目標、有約束力」的協議。而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能源消耗總量持續增加的階段,如何能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兌現減排承諾,已成為中國未來必須面對的挑戰。
氣候大會:莊重承諾背後的大國責任
作為本屆氣候大會的主辦國,法國為會議提出了四大目標:一是與會的196個國家與地區簽署一份控溫普遍協議,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二是邀請氣候大會參與國發表各國的減排貢獻;三是要集中討論融資與技術轉讓問題;四是吸納非國家政府類參與者為各國的氣候政策提供有效的補充與支持。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責無旁貸,並已在國際社會中做出承諾。
今年6月份,中國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提交「國家自主決定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文件確定了中國2020年和2030年的行動目標:2020年的目標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左右;2030年行動目標是,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20%左右。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此表示歡迎,稱中國的行動營造了積極勢頭,對今年底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新的氣候變化協議具有重要意義。
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自2005年以來,中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佔全球增量的42%左右。2014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3.8%,相當於減少34.59億噸二氧化碳排放,2011至2014年中國碳強度累計下降15.8%,有望超額完成「十二五」17%的規劃目標。
「中國是一個大國,這份文件也反映了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大努力,體現了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人類共同發展的責任擔當,」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說,「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依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李俊峰舉例說,控制碳排放,中國面對的一個很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把煤炭消費控制住,中國電力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佔全國的50%,如果未來更多的煤用於發電,該比例將會升至70%。中國現在約有9.6億千瓦的燃煤發電廠,如果再增加3-4億千瓦,那麼當2030年中國達到排放峰值時,這些發電廠的平均年齡只有15年,這些裝備顯然還處於壯年期。而為了實現減排目標,中國如何淘汰這些「壯年期」的設備,從各個方面都是很艱難的選擇。
同時,中國將進入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工業能耗增速趨緩,部分高耗能產品產量將達到峰值。但伴隨著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建築、交通、居民生活用能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解振華指出,隨著中國工業化進入中後期階段,城鎮化將成為未來中國碳排放和能源資源需求增長的主要領域。中國將在城鎮化指導思想上樹立綠色、低碳的理念,加強總體設計、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和政策支持,以避免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碳排放的鎖定效應。
可再生能源迎來戰略機遇期
說起應對氣候變化,人們首先會想到節能減排、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減少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制約著化石能源的使用。如何實現中國「以煤為主」能源結構的轉型,已成為中國實現減排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到2050年,預計中國每年人均消耗能源將達到5噸標准煤,全國能源需求將達到70億噸標准煤。如果按照目前的能源結構,預計屆時每年煤炭的消耗量將達到65億噸,為現在的兩倍。因此,以煤為主的能源利用方式資源不可持續、環境難以承載。
「我們必須降低煤炭消費量,大規模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這是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一個戰略考慮。」梁志鵬說。
2014年,中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位居世界首位。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已經達到了4.4億千瓦,佔全國總電力裝機的32%,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3萬億度電,占總發電量的23%。在能源消費總量當中,可再生能源比重為10%。
中國在「國家自主決定貢獻」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和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將分別達到15%和20%左右。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據李俊峰預計,到2030年,我國能源需求至少將達到60億噸標准煤,而可再生能源比例要佔20%,即要達到12億噸標准煤。其中核電佔5%,到時中國至少需要約1.3萬億千瓦時的核電,而現在只有1,200億千瓦時,這意味著此
⑹ 巴黎氣候協定目前有多少國家參與了
共有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196個國家宣布支持巴黎氣候協定,其中147個國家已經正式簽署通過。在2016年11月4日當天簽署巴黎氣候協定的國家超過55個。截至2016年6月29日,共有178個締約方簽署了協定。中國成為第23個完成批准協定的締約方。
絕大部分國家都作出承諾,對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排放有害氣體所造成的全球暖化進行遏制,巴黎氣候協定的簽署國同意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低於2攝氏度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攝氏度之內。
(6)法國巴黎布爾歇展覽中心屬於哪個區擴展閱讀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北部市郊的布爾歇展覽中心,法國外交部長、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比尤斯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落錘,標志著巴黎氣候協議的達成。2016年1月22日,由《世界環境》雜志評選的"2015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在北京揭曉。其中,巴黎氣候大會達成《巴黎氣候協定》居首位,"中國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等榜上有名。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大會發言中表示,《巴黎協定》是一個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傳遞出了全球將實現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積極信號。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12月14日應約同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習近平指出,在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成功通過了《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指明了方向和目標,這是一件 造福世界人民的大好事。
⑺ 巴黎介紹
巴黎,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稱。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它橫跨塞納河兩岸,市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包括巴黎市及其周圍7個省的大巴黎區,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巴黎市人口230多萬,大巴黎地區人口約1007多萬,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巴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作為法國的首都亦有800年之久,是一座古老的都城。最初它只是塞納河中的一座小島,島上只有高盧族巴黎西部落的村落,在此以捕魚為生,巴黎由此得名。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小村落不斷向塞納河兩岸發展。12世紀,卡佩王朝在此建都,從此巴黎逐漸發展成為一座大城市。歷史上,巴黎為法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歷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首都,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百姓攻破巴士底監獄的大門,從而開始了法國資產階級民主大革命,後來,這一天便成了法國的國慶日。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階級舉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裝起義,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市區東部拉雪茲神父墓地的巴黎公社牆,就是公社社員們最後進行防衛戰而壯烈犧牲的地方。每年5月7日,法國的勞動人民紛紛到這里悼念巴黎公社的烈士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被德國法西斯佔領。1945年8月25日解放。今天,法國政府的許多行政機關、黨派團體,以及省級行政機構依然設在這里,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婦女理事會、國際刑警組織、國際能源機構、巴黎統籌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交流發展計劃、國際法制計量組織等都設在巴黎。
巴黎的工業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1/4;巴黎的工人數量約佔全國的1/5。汽車工業居全國首位,全國最大的雷諾汽車公司,就位於巴黎西南郊塞納河河曲地區。雪鐵龍和西姆卡汽車製造公司也設在巴黎,這三大公司的職工人數佔全國汽車工業職工人數的3/5,產量佔全國汽車產量的2/3。電氣和電子工業的產量佔全國的60%。化學工業的產量佔全國的30%。在輕工業中巴黎有傳統的服裝、化妝品、裝飾品和時髦傢具等,這些產品都享有世界聲譽。巴黎香水馳譽全球,有「夢幻工業」之稱,被法國人視為國寶。在世界市場成千上萬種香水中,最受歡迎的非巴黎香水莫屬。
巴黎的金融、證券、保險業十分繁榮。法國最大的國營商業銀行——巴黎國民銀行即設在巴黎。這里還有法國的金融中心,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金融市場,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每天有價值達天文數字的資金、證券在這里流動。
巴黎的商業興隆,商業總額約佔全國商業額數的1/3。各種大型市場、百貨商店、時裝店、飯店、餐館、咖啡館及其它服務機構遍布全城。歐洲最大的商場——四季商場就坐落在巴黎的拉德芳斯區。著名的巴黎國際博覽會創立於1904年,在愛麗舍田園大街上修建了漂亮的展覽館。1937年增建現代化的特羅卡德羅展覽館,形成一個可供常年開放的「博覽會城」。目前每年舉行時裝、機床、食品、化妝品等專業博覽會幾十次。另在布爾歇國際機場舉行國際航空展覽會,展出各型飛機200多架,成為世界最大飛機市場之一。由於博覽會終年不斷,每年額外吸引外國商人和遊客50多萬人,增加收入3億多美元。
巴黎是法國的交通樞紐,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次。全國的陸路交通都向巴黎集中,形成一個輻射式的交通網。巴黎市內現有7個火車站,既可以通往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和瑞士,也可以直達德國和西班牙。巴黎還是個國際航空中心,有5個機場,可飛往世界主要城市。巴黎還是歐洲最大的內河港,承擔農產品及建材、燃料等工業品的運輸。從東到西橫貫全市的深層高速地鐵與地面密如蛛網的公路、鐵路聯成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交通體系。
長期以來,法國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法蘭西文化,巴黎成為法國文化、教育的中心。創建於17世紀中葉的法蘭西學士院以及其它四大科學院都設在巴黎,巴黎還有許多學術機構、博物館、劇院等。巴黎集中了全國43%的技術人員和60~70%研究人員。有建於1253年的巴黎大學等許多高等院校,文化影響波及全國各地。在巴黎,各種形式文化藝術活動常盛不衰,在市內許多廣場都能見到青年學生和市民自發組織的小型音樂會。
巴黎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留下了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馬克思、列寧曾經旅居巴黎。中國的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在20年代到巴黎勤工儉學,探求革命真理。巴黎南部義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德弗魯瓦街,有一座三層樓房,20年代,周恩來曾經在這里居住過。1979年10月,法國政府為了紀念周恩來,在他的舊居掛上了大理石紀念脾,紀念牌上端鑲嵌著周恩來的半身銅像,銅像下面,鐫刻著6行金字,凡到巴黎的中國人,都渴望親眼看看周恩來的故居。
巴黎有街道6500條,總長1300多公里,其中最迷人的大街要算愛麗舍田園大街。該街貫穿市中心,與星形廣場相連,12條林蔭大道從廣場輻射出去,匯連巴黎的千街萬巷。廣場中央矗立著高48.8米、長45.5米、寬22米的凱旋門,牆面雕滿歷史名家圖畫,其中以「馬賽曲」組雕的場面最大。拱門內鐫刻著跟隨拿破崙征戰的386名將軍的名字,拱門下是無名烈士墓,長明燈終年不滅。
拉德芳斯區薈萃著各種造型、各種色彩的建築,行家認為,這里堪稱城市建築史上的一座豐碑,是現代化上乘建築的「露天博物館」。8座30層、20座40層的摩天大樓均為玻璃結構,無論在陽光下,還是在夜幕的燈光中,總是閃閃發光,燦爛奪目。名為「方舟」的辦公大樓是漢字的「回」字形,兩側及上部均為房間,中間透空,被稱作新「凱旋門」。
拉德芳斯衛星城在法國乃至世界經濟活動中都佔有一定地位,衛星城的200萬平方米的辦公樓租給了各行各業的600多家公司,10多萬職工在這里上班。法國20家大企業中的10家,世界前100家大企業中的11家在這里設有辦事機構。
塞納河右岸東部為工人、職員住宅區。西部是巴黎最繁華的商業和高級住宅區,環境優美,街道寬闊,許多大銀行、大公司、交易所、超級市場均設在這里。
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為著名的文化區,這里有建於中世紀的巴黎大學、國立圖書館等文化科學機構,也有近年來新建的高等院校。城北的蒙馬特區則為普通市民、勞動者的居住區,這里街道較狹窄,住房多半是舊式建築。
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這座鐵塔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以其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命名。埃菲爾鐵塔同巴黎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它是巴黎的象徵,是法國人民的驕傲。鐵塔周圍的市中心區為行政區,法國國家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外國使館均設於此,名勝古跡也十分密集。
位於凱旋門前寬敞的愛麗舍田園大街上的愛麗舍宮,歷來是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府所在地,它正好是在這條大街圓形交叉路口的東北方,與「大宮」(巴黎的藝術展覽館)隔街相望。愛麗舍宮始建於18世紀初,1718年落成。原是舉行舞會的活動場所,後舉辦過幾次大型博覽會,也曾用作外國首腦訪法時的宮邸。自1873年起作為法國總統府,至今經歷了20位總統。
盧浮宮是一座藝術寶庫,集中了世界文化藝術之精華。它位於塞納河右岸,始建於1190年,原是菲利浦親王的城堡,18世紀被查爾斯五世改為王宮。1793年法國大革命中,正式改為國立藝術博物館。到目前為止,盧浮宮共珍藏繪畫、雕塑等各種藝術品20多萬件,它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盧浮宮原是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群,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之一。
⑻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會議場地
巴黎氣候大會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爾歇展覽中心舉行。
布爾歇將被分為三大區域,最核心的區域為會議中心區,又稱「藍區」,只有注冊人員可進入;面向公眾開放的區域被稱為「氣候和子孫後代區」,又稱「綠區」,主要用於舉辦公共活動;還有一塊區域為「展覽區」,專供企業進行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