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英法戰爭法國有多少領主

英法戰爭法國有多少領主

發布時間:2022-08-07 15:46:44

❶ 英法百年戰爭的背景、原因及過程

是腓力六世和愛德華三世爭奪王位。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

1337年愛德華三世稱王法蘭西,腓力六世則宣布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派兵佔領耶訥,戰爭遂起。

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的富庶的佛蘭德和阿基坦地區。這個地區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法國於1328年佔領該地,英王愛德華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

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背景: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最後一位國王查理四世去世。由於查理四世沒有 男系繼承人,其堂兄華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即位。

而英王愛德華三世則以腓力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繼承法國王位,並以此為借口 發動了戰爭。1337年11月,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

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折——聖女貞德:

貞德生活的年代正是英法百年戰爭開戰的初期,英軍依靠長弓壓倒性勝利,法軍則損失慘重,國外軍事不順,國內也動盪不安,當時是法國歷史上相當昏暗的時期。

國王查理六世精神出了問題,不理朝政,皇親國戚們互相爭斗,局面混亂,局勢危急。而國外的戰火從不停歇,許多重要城市被佔領,人民沒有安身之處。

沒有主心骨的騎士和貴族帶領,軍心不穩,不停地打敗仗,就在這危急存亡之時,一位少女站了出來,希望可以帶領軍隊作戰。

剛剛走上戰場,貞德沒有足夠的錢,她的裝備,戰馬,旗幟都是由富人捐贈所得,盡管不合身,但是她並不在意,女扮男裝,手執十字軍佩劍,率領法蘭西人民英勇殺敵。

在戰場上,她採取正面進攻的戰術,盯著難啃的英軍堡壘打,放棄法軍曾經被動挨打的保守攻略,直擊英軍核心,使英軍猝不及防,遭遇前所未有的慌亂。

貞德自己也身先士卒,嚴格規范自己的作風。有一次在戰場中,她被一支利劍射中肩膀,她拔掉箭,帶傷繼續作戰;也曾被石頭打飛頭盔,卻毫不畏懼,仍堅守自己的戰斗崗位。

還曾被石駑打傷腿,雖然離開前線,卻仍然不放棄指揮,一直到戰斗結束。她請人做了她的軍旗,中間是基督像,旁邊站著兩位天使。

還起草作戰宣言,語氣不卑不亢,完全不像一位十六七歲少女的口吻,就像真的耶穌下凡一般。彷彿真有神力一般,所有士兵都鬥志昂揚,不久整個軍隊紀律整齊,整裝待發。

十七歲的少女成為全國的偶像,戰場上的行為也為將領士兵愛戴。然而在貢比涅一次小沖突中,由於被細作出賣,貞德被勃艮第公國俘虜。英軍與公國交涉,花重金把貞德擄走。

英國當局也以異教徒罪和女巫罪判她火刑。當時,查理七世如果敢於伸出援手或者掏出自己的錢,貞德有可能逃過一劫,但是為了自己的小金庫和保住王位,查理七世做了一次軟蛋。

可憐貞德作為他的仆從曾為了他的王位前仆後繼,浴血奮戰,到頭來被自己人出賣拋棄。是金子總會發光,貞德飽受那麼多不公正待遇。

但是依舊有幾個女人在她生命中不停支持她,給予她幫助。讓我們舉個例子,在當時,英國攝政貝勒德福公爵夫人安妮是貞德虔誠的擁護者。

面對大家對貞德是否是處女的質疑,她力排眾議,證明貞德是處女,使那些准備以貞操指證貞德為女巫的行為被迫收手。

為了貞德的名聲和聖徒的貞潔,德福公爵夫人四處奔波,為貞德提供後盾。不止是她,還有無數貞德的擁護者,這些人為貞德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領導法國人民打敗英軍進攻,成功緩解了法國民族危機,鼓舞人心,鼓舞人民鬥志;她給西方文化影響深遠,作家為她的成就譜寫詩歌,劇作家拍攝影片給大家欣賞。

音樂家等譜寫樂曲進行贊美;她扶植查理七世順利登上王位,使法國國王的正統性得以延續;她使得人的精神受到不可替代的勁頭,有歷史記錄,對於貞德說的話士兵無條件服從。

堅定不移,這使當權者恐慌,害怕貞德手握兵權和民心太過強大,威脅他們的權利。後世也有人說「如果沒有貞德,法國等不到拿破崙出生就滅亡了。」

❷ 參加了英法百年戰爭的統帥有哪些

貞德。

聖女貞德是法國的軍事家,綽號「奧爾良的少女」,天主教聖人,法國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也是歷史上唯一能在17歲時就指揮國家大軍並取得勝利的少女。

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貞德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法國勝利之日,貞德最終以民族英雄的身份載入史冊。



英法百年戰爭對英國的影響

戰場主要集中在法國土地,因此法國的兵力和經濟受損最嚴重,其在英佔區的民眾受到的剝削尤其嚴重,很多人甚至無家可歸,陷入水深火熱中。但英法百年戰爭對英國的影響比起法國也沒有好多少。雖有間歇,但戰爭持續時間長,加上當時流行的黑死病,英國為此損耗了不少人力物力,加上法國領地的喪失,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英法百年戰爭對英國的影響還波及到其統治階層,由於戰爭中英國封建內部開始因為各自利益自相殘殺,引發的紅白玫瑰戰爭消滅了大批封建舊貴族,使新興貴族和資產階級力量得以強大起來。

此戰促進了英國民族國家的形成,王權也因此進一步加強。被迫放棄了大陸稱霸之後,英國發布了一系列重商政策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不僅大大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還成功建立海上霸權,迎來海上帝國的巔峰時期。

❸ 英法之間打過的戰爭求明細。

最出名的是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 - 1453年
其他還有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第二次英荷戰爭1664年-1667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年-1714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年-1748年、拿破崙戰爭1799年—1815年、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二戰期間與維希法國的戰爭1940年-1945年,還有一些殖民地上的小的沖突就不計其數了~
額,我這個是以別的答案為藍本我並不否認,但是那個答案說不定也是網上搜的啊;還有這個我也有一個個搜出來看了看,加上年代同時也進行了改動,絕對跟原版答案有所不同的...最後,如果lz指望著有對英法戰爭史有深刻研究的學者來回答,竊以為不太現實...

❹ 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法國統治者是誰

鴉片戰爭是1856-1860年英法發動的對華的侵略戰爭。當時的法國正處在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統治者是路易·波拿巴(拿破崙三世)。

❺ 英國和法國的關系

威廉姆
1272生於艾爾德斯萊,
父親是蘇格蘭貴族詹姆斯•斯特沃特的佃農,叔父是教區的神父。
他的叔叔教給他很多知識,
包括拉丁文,
法語等。
當時的蘇格蘭王約翰•巴里奧爾橫征暴斂,
很失民心,全國各地都有暴動事件發生。
巴里奧爾眼看大勢已去,於是向英王愛德華一世求助,
將君權雙手奉送。愛德華一世接管蘇格蘭後,
以殘暴高壓的手段控治局勢,製造了數起大屠殺,
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貴族,
農民都拿起武器,與英國人作戰。
在這種局勢下,
華萊士長大成人,並在拉納克附近領導了一支隊伍發動起義。
1297年,他與美倫•布萊德福特結婚。
同年五月,
在英軍的一次報復行動中,美倫被當地執政官威廉姆•哈澤里克殺害。
不久,華萊士設計攻佔拉納克,
俘虜了哈澤里克並親手將其處決。華萊士屢戰屢勝,
威名日盛,
引來眾多同志加入義軍,其中有一位安德魯•穆里英勇善戰,
足智多謀,
成為他的左膀右臂。另外,
貴族們也紛紛對其表示支持,
包括羅勃特•布魯斯,詹姆斯•斯特沃特,
詹姆斯•道格拉斯等。
這時,華萊士和他的起義軍已逐漸引起愛德華一世的注意,遂派遣了一支大軍前來剿滅。
七月,
部分貴族投降英國人,華萊士和穆里則加緊訓練和整編隊伍,
准備迎戰。
九月,雙方在斯忒林相遇,
英軍在渡過一座大橋時中伏,被人數少他們數倍但英勇無比的蘇格蘭起義軍圍攻並全殲。但穆里在此戰役中傷重不治而死,從此華萊士只得獨自擔任起領導義軍的重任。
十月,華萊士乘勝攻克了英國北部重鎮德漢姆,
但由於兵力和補給不足,無力防守,
因此十一月退回蘇格蘭。
1298年五月,華萊士在斯科克森林被受勛為騎士,
並被任命為蘇格蘭護國大將軍,領導整個蘇格蘭爭取自由的大業。

❻ 法國歷史上被滅國幾次

一次也沒有,但幾度瀕臨滅國:英法百年戰爭時期
拿破崙戰敗
普法戰爭戰敗
二戰時法國全境淪陷
以上幾次戰爭法國一次比一次國土損失大,但一次比一次亡國可能小,英法百年戰爭時期法國沒有民族意識,所以戰爭類似於諸侯爭霸,在王位繼承上爭奪,這次如果英國戰勝了法國,那法國就真的滅亡了,因為英王是法王遺囑中英法兩國的共同領主,但好在貞德的精神感召下法國人民總算站了起來,貞德的犧牲也鼓舞了包括法國貴州在內的全法國人的鬥志;
拿破崙雖然戰敗,但法國非但沒有被佔領,反而走上了溫和發展的道路,而且由於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被拿破崙保存下來,法國在19世紀雖然國勢衰微,但人民的覺悟和信念都空前絕後於任何時期,故而法國雖幾經戰亂卻仍然是精神文化的聖地,從資產階級革命到無產階級革命無一不誕生在這時的法國,所以即使法國全國被異族控製法國精神也不致消失;這就是後來普法戰爭和二戰時法國全境淪陷於納粹德國但仍然不屈服且很快復原的根本原因

❼ 英法百年戰爭,法蘭西經常丟城失寨,最後如何反敗為勝的

在整個中世紀中,除了波及整個歐洲和西亞的十字軍東征,持續時間最長的國戰,當屬英法之間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英國不僅率先發難,步步緊逼,在長達116年的戰爭絕大多數時間里,更是連戰連捷,幾乎占盡了所有先機。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戰爭末期,最終勝利的天平,卻倒向了原本苦苦支撐行將崩潰的法蘭西。法蘭西人不僅將丟失的領土全部收復,還成功把原本屬於英國的諾曼底地區占為己有,將它永遠留在了法蘭西的懷抱。

那麼,英法戰爭後期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法蘭西得以反敗為勝呢?

(玫瑰戰爭)

三、國家意識的較量。

戰爭前期,法蘭西節節敗退,連首都巴黎都被英格蘭攻陷,大半個國家淪落敵手,貴族們慘遭殺戮,為了避免厄運繼續降臨,餘下的貴族們聚攏在太子身邊,團結一心一致抗敵,整個法國的國家意識開始覺醒。

但連戰連捷的英格蘭,卻反而因為勝利,陷入爭權奪利的漩渦中,一些貴族居功自傲,開始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連最大的蘭考斯特及約克家族之間,都引發了紅白玫瑰的內戰悲劇。

此消彼長之下,內斗的英格蘭無力維持對法國佔領地的統治,最終全國一心的法國全面反擊,在1453年奪回吉耶納,收復全部失地,百年戰爭以法國勝利而結束。

百年戰爭不僅讓法國重新建立更加穩定的集權,也讓英格蘭失去了所有島外領地,成為一個海島國家,而正是這種失利,讓盎格魯人轉而將目光投向海洋,開始海外殖民地擴張,成長為一個新的日不落帝國。

❽ 英法百年戰爭是怎麼回事

一場戰爭從一種性質轉變到另一種性質,即一場戰爭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各有兩種性質,這在戰爭史上並不多見。公元1337—1453年,英法兩國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戰爭性質從封建王朝混戰變化到侵略與反侵略,其結果可謂完全違背了英法王朝統治者的預料。

中世紀,英國諸王通過與法一系列聯姻,均成了法國諸王大片領地上的主要封臣。1326年,英王愛德華三世終於提出要求享有全部法蘭西王國的繼承權。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華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卡佩王朝前國王腓力四世外孫的資格,爭奪卡佩王朝繼承權。1337年愛德華三世稱王法蘭西,腓力六世則宣布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派兵佔領耶訥,戰爭遂起。

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的富庶的佛蘭德爾和阿基坦地區。這個地區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法國於1328年佔領該地,英王愛德華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這次戰爭分四個階段:

戰爭的第一階段(1337—1360),英法雙方爭奪佛蘭德爾和基恩。在斯呂斯海戰(1340年)中,英海軍重創法海軍,奪得制海權。在1346年8月的克勒西會戰中,英軍又取得了陸上的優勢,並經11個月的圍攻佔領了海岸要塞加來港(1347年)。將近10年的休戰之後,在普瓦提埃戰役(1356年)中法軍再次被擊敗。英國人無限度地徵收苛捐雜稅和法國內部經濟陷於完全破壞的狀態,從而導致了法國人民的起義——馬賽領導的巴黎起義(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義(1358年)。法國被迫於1360年在布勒丁尼簽訂和約,和約條款極為苛刻,其中規定把從盧瓦爾河至比利牛斯以南的領土割讓給英國。

戰爭的第二階段(1369—1380),為了奪回英佔領區,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編了軍隊,整頓了稅制。他用僱傭步兵取代部分騎士民團,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久格克連被任命為軍隊總司令(元帥),並擁有很大的權力。法軍採用突襲和游擊戰術,到70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軍退到沿海一帶。為了保住在法國的幾個沿海港埠和波爾多與巴榮訥間的部分地區,並鑒於國內形勢惡化,英國遂與法國簽訂停戰協定。

戰爭的第三階段(1415—1424),法國因國內矛盾加劇(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兩個封建主集團發生內訌;農民和市民舉行新的起義)而遭到削弱,英國乘機重啟戰端。1415年,英軍在阿金庫爾戰役中擊敗法軍,並在與其結成同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佔領法國北部,從而迫使法國於1420年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喪權辱國的和約。按照和約條款規定,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為法國攝政王,並有權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後繼承法國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於1422年都先後猝然死去。由於爭奪王位斗爭(1422—1423)加劇,法國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處境十分困難。捐、稅和賠款沉重地壓在英佔區的居民的身上。因此,對法國來說,爭奪王位的戰爭已轉變為民族解放戰爭。

戰爭的第四階段(1424—1453),隨著人民群眾的參戰,游擊戰更加廣泛地展開(特別是在諾曼底)。領導這場斗爭的是貞德。戰爭的性質變了;就法國方面來說,是反抗英國侵略的正義戰爭,而英國方面則是進行侵略性的非正義戰爭。

貞德出生在法國北部香檳與洛林交界處的杜列米村,從小就開始了牧女的生活。艱苦的生活使她逐漸成為一個性格堅強、不怕困難、敢於斗爭的少女。1428年,她3次求見王太子,陳述她的救國大計。1429年4月27日,王太子授予貞德以「戰爭總指揮」的頭銜。她全身甲胄,腰懸寶劍,捧著一面大旗,上面綉著「耶穌馬利亞」字樣,跨上戰馬,率領3000—4000人,向奧爾良進發。奧爾良已被英軍包圍達半年之久。貞德先從英軍圍城的薄弱環節發動猛烈進攻,英軍難以抵擋,四散逃竄。4月29日晚8時,貞德騎著一匹白馬,在錦旗的前導下進入了奧爾良,全城軍民燃著火炬來歡迎她。奧爾良解放之鍾聲敲響了!貞德率領士氣高昂的法軍,迅速攻克了聖羅普要塞、奧古斯丁要塞、托里斯要塞,敵人聞風喪膽,聽到貞德的名字就嚇得發抖。人們高唱贊美詩,歌頌貞德的戰功,稱她為「奧爾良姑娘」。5月8日,被英軍包圍209天的奧爾良終於解了圍。奧爾良戰役的勝利,扭轉了法國在整個戰爭中的危難局面,從此戰爭朝著有利於法國的方向發展。接著,貞德又率軍收復了許多北方領土。貞德已經變成了「天使」,人們到處都在歌頌她,稱她是「聖人」。國王賜給她大量財帛和「貴族」稱號,她都拒絕接受,決心繼續完成解放法國的事業。

但是,宮廷貴族和查理七世的將軍們卻不滿意這位「平凡的農民丫頭」影響的擴大,他們害怕人民比害怕英國人還厲害,便蓄意謀害貞德。1430年在康邊城附近的戰斗中,當貞德及其部隊被英軍所逼、撤退回城時,這些封建主把她關在城外,最後竟以4萬法郎將她賣給了英國人。貞德寧死不屈,她說:「為了法蘭西,我視死如歸!」1431年5月29日上午,貞德備受酷刑之後在盧昂城下被活活燒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納河中。死時,貞德還不滿20歲。貞德之死激起了法國人民極大義憤和高度愛國熱情,在人民運動的壓力下,法國當局對軍隊進行了整頓。1437年法軍攻取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1450年奪回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又收復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軍在波爾多投降,戰爭至此結束。

百年戰爭從1337—1453年,持續了116年,給法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時也促進了法國民族意識的覺醒。國王聯姻不僅不能解決長治久安問題,反而容易引起王位繼承權的爭奪和戰爭。民族女英雄貞德勇敢地捍衛民族利益,為了民族解放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喚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識,振奮了民族精神。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不僅使法國擺脫了侵略者的統治,而且還使法國人民團結起來,民族感情迅速增強了,國王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由此封建君主政體演變成了封建君主專制政體,王權進一步加強了。戰後的英國,在經歷了一段內部的政治紛爭後,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

在這次戰爭中,英國的僱傭軍優於法國的封建騎士民團,這促使法國第一次建立了常備僱傭軍。騎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別是那些能夠成功地與騎兵一同作戰的弓箭手的作用得到了提高。火器在當時雖還抵不上弓和弩,但卻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各種作戰中去。這些對英法軍隊乃至西歐國家軍隊的建設都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❾ 1337年,英法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有什麼原因

1337年,英法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富庶的佛蘭德爾和阿基坦地區。這個地區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法國於1328年佔領該地,英王愛德華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寺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閱讀全文

與英法戰爭法國有多少領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