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巴黎高地教堂有哪些名人墓地

法國巴黎高地教堂有哪些名人墓地

發布時間:2022-08-09 22:11:01

❶ 法國先賢祠里安葬的有哪些人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居里夫婦和大仲馬等。至今,共有72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其中僅有11位政治家。

❷ 巴黎地下存有600萬具骸骨,現在為啥成了一處景點

在世界歷史文明的進程中,古人留下了不少特殊的遺跡,它們也都是人類辛勞與智慧的結晶。可是您也許不知道,在法國巴黎地區,有一處古代遺跡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它的內部居然存有600萬具骸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時至今日,在墓區內還刻著不少以希臘文、拉丁文、法文的石碑,它們都是在安慰著亡靈,目前巴黎地下墓穴已經對外部分開放,不少外國人在巴黎旅遊時,都會來到巴黎地下墓穴參觀一番,一方面是感受死亡的氣息,另一方面也能了解人生的真諦。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人類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一段獨特且復雜的歷史,單是了解地上的歷史確實稍顯單一,還要了解其地下的歷史,這才算是完整而透徹的感悟到整個歷史的全部真諦。

❸ 法國一教堂裂縫竟藏500具遺骸是什麼人被藏在裡面

教堂管理員Americk Stutz在調查教堂周圍環境時發現教堂牆壁上有一個奇怪的裂縫。檢查後,考古學家證實教堂的牆壁內有四個裝有人骨的木製棺材。據報道,許多名人的屍體,包括路易十五的夫人巴里夫人和雅各賓的領袖羅伯斯庇爾,也可以被埋葬在這里。

而法國路易十四國王統治期間,昂古萊姆公爵夫人請他幫助尋找——年法國路易十六國王和瑪麗·安托瓦內特女王的遺骸。法國國王陵墓隨後,路易十四和他的妻子昂古萊姆公爵投資300萬法郎,建造了贖罪堂,將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內特女王安葬於此。將您的骨頭移到教堂。

最早發現當前遺物的經理阿默里克·斯圖茲(Americk Stutz)要求對贖罪教堂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他在接受《巴黎人報》采訪時說: “到目前為止,該教堂僅被用作皇家紀念碑,但我們發現它也是一座革命性的墓地。

❹ 現實隱秘的角落法國一教堂裂縫竟藏500具遺骸

法國一所教堂的管理員在檢查時發現牆上有一條奇怪的裂縫。當他透過照相機看時,是人的骨頭。當地時間6月29日,在法國拉查佩爾修道院的牆上發現了500多具遺骸。考古學家稱,這些遺骸可能屬於法國大革命期間被送上斷頭台的人,是非常具有政治色彩的一個發現。


目前,最初發現這具遺體的管理人員埃梅里希斯特波特在接受采訪時說,“到目前為止,這座禮拜堂只是一座紀念皇室的紀念碑,但我們剛剛發現它也是一座革命公墓。”他補充說:當看見裡面的人手腳骨頭的時候非常的觸動,心裡有很難受,想哭出來。

❺ 有關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問題。拜託各位大神

拉雪茲神父公墓(法語:Cimetière Père-Lachaise,官方名稱:cimetière de l'Est,東公墓,地理位置:東經2°23'39",北緯48°51'43")是巴黎市內最大的墓地,面積118英畝,只有巴黎郊區還有更大的墓地。 拉雪茲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於巴黎的第20區。在這里被葬的、在過去200年中為法國做出貢獻的名人墓每年吸引數十萬來訪者。它也是五場大戰爭的紀念地。 建議旅遊者坐地鐵2號線到腓力二世車站(Philippe Auguste)下車,這里是墓地的正門。2號線和3號線交會的同名車站—Père Lachaise實際上為後門。 [編輯本段]歷史 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名字來源於路易十四的虔悔神父,他所住的房子是1682年耶穌會在過去一座小教堂的位置上重建的。1804年巴黎市買下了這個地方,將它改建為公墓。 拿破崙·波拿巴開設了這個公墓。從1786年開始巴黎市內不許設立墓地,因為當時市內的墓地促進疾病的傳染。因此在當時的市外設立了數個新的公墓來取代過去市內的公墓。 拉雪茲神父公墓開設後由於它離當時的市區比較遠,因此很少有人願意用它。為了改變這個情況,市政府市政府採取了一個大的宣傳運動。1804年讓·德·拉封丹和莫里哀的遺體在一次盛大儀式中被改葬到拉雪茲神父公墓。1817年彼得·阿伯拉和愛洛依絲的墓也在盛大儀式中被遷到這里。這個宣傳運動獲得了其希望達到的效果。許多人希望與著名的市民葬在一起。歷史紀錄表明在數年內拉雪茲神父公墓的永久墓葬就從十多個增加到了3.3萬個。今天這里葬有30多萬人,更多被火葬的人的骨灰陳列在骨灰安置所內。 巴黎公社社員牆(法語:Mur des Fédérés)也位於拉雪茲神父公墓內,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的最後147名社員在這里被殺。 [編輯本段]被葬的名人 龔蘇蘿·德·聖·埃克蘇佩里,薩爾瓦多作家,聖·埃克蘇佩里的夫人 瑪麗亞·卡拉絲,歌劇女高音 克勞德·貝爾納,生理學家 弗雷德里克·肖邦,作曲家 雅克-路易·大衛,畫家 歐仁·德拉克羅瓦,畫家 喬治·埃內斯庫,音樂家 讓·路易-安德爾·蒂奧道·熱里科,畫家 沙迪克海達亞,作家 亞蘭·卡甸,通靈術發明家 查爾斯·梅西耶,天文學家 吉姆·莫里森,歌手 米切爾·內伊,軍人 卡米耶·畢沙羅,畫家 馬塞爾·普魯斯特,作家 吉奧阿基諾·羅西尼,作曲家 愛麗絲·托克拉斯 王爾德,作家 聖西門,哲學家和經濟學家

❻ 希拉克將被安葬在巴黎蒙帕納斯公墓,法國領導人去世一般葬在哪裡

法國領導人死後一般都被安放在法國政府公墓,有一小部分被安放在私人公墓,還有相當一部分被安葬在蒙帕納斯公墓!

法國著名的蒙帕納斯公墓

我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墓地,被稱為蒙帕納斯公墓。這個公墓被稱為法國的偉大的革命公墓。意思就是說,法國的很多突出的政壇領袖或者是革命家或者是革命工作者,都可以申請被安放至蒙帕納斯公墓!特別的情況,如果被安放的領導人曾經有過嚴重的政治錯誤,或者是曾經對人民造成巨大的傷害,咋不能夠被安放在蒙帕納斯公墓!

❼ 法國的先賢祠中存放著哪72位偉人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居里夫婦和大仲馬等。至今,共有72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其中僅有11位政治家。

174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在梅斯身染重疾,為此他許下誓願:如果此番能夠痊癒,一定建一座新教堂,至到1764年,路易十五還了這個願,在首都巴黎塞納河南岸的聖·吉妮雄耶高地上建起了一座大教堂,於1790年將之全部完成。但竣工後一年,大革命時期(1789-1794年)的制憲會議就決定把它從教堂改為存放國家名人骨灰的祠堂——先賢祠(Pantheon) 。後來又經過幾次反復,直到第三共和國時期(1870-1940年),從安放雨果骨灰開始,再度改成國家名人祠墓,並保持至今。
安葬名人全表
入祠日期 姓名 備注
1791年 Honoré Mirabeau 1794年移出
1791年 伏爾泰
1792年 Nicolas-Joseph Beaurepaire 遺骸遺失
1793年 Louis Michel Le Peletier de Saint-Fargeau 移出先賢祠
1793年 Augustin-Marie Picot, marquis de Dampierre 遺骸遺失
1794年 馬拉 移出先賢祠
1794年 盧梭
1806年 Claude-Louis Petiet
1806年 François Denis Tronchet
1807年 Jean-Étienne-Marie Portalis
1807年 Louis-Pierre-Pantaléon Resnier
1807年 Louis-Joseph-Charles-Amable d'Albert, c de Luynes 移出先賢祠
1807年 Jean-Baptiste-Pierre Bévière
1808年 Francois Barthélemy, comte Béguinot
1808年 Pierre Jean George Cabanis
1808年 Gabriel-Louis, marquis de Caulaincourt
1808年 Jean-Frédéric, comte de Perrégaux
1808年 Antoine-César de Choiseul, c de Praslin
1808年 Jean-Pierre-Firmin, comte Malher 裝有心臟的瓮進入先賢祠
1809年 Jean Baptiste Papin, comte de Saint-Christau
1809年 Joseph-Marie, comte Vien
1809年 Pierre Garnier, comte de Laboissière
1809年 Jean Pierre, comte Sers 裝有心臟的瓮進入先賢祠
1809年 Jérôme-Louis-François-Joseph, comte de Durazzo 裝有心臟的瓮進入先賢祠
1809年 Justin-Bonaventure, comte Morard de Galles 裝有心臟的瓮進入先賢祠
1809年 Emmanuel Crétet, comte de Champnol
1810年 Giovanni Baptista, cardinal Caprara
1810年 Louis-Joseph-Vincent-Leblon, comte de Saint-Hilaire
1810年 Jean-Baptiste, comte Treilhard
1810年 Jean Lannes, c de Montebello
1810年 Charles-Pierre-Claret, comte de Fleurieu de La Tourette
1811年 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
1811年 Charles, cardinal Erskine of Kellie
1811年 Alexandre-Antoine Hureau, baron de Sénarmont 裝有心臟的瓮進入先賢祠
1811年 Ippolito Antonio, cardinal Vicenti Mareri
1811年 Nicolas-Marie, comte de Songis des Courbons
1811年 Michel, comte Ordener
1812年 Jean-Marie-François Lepaige, comte Dorsenne
1812年 Jean Guillaume De Winter, comte de Huessen
1813年 Hyacinthe-Hugues-Timoléon de Cossé, comte de Brissac
1813年 Jean-Ignace Jacqueminot, comte de Ham
1813年 Joseph Louis, comte Lagrange
1813年 Jean, comte Rousseau
1813年 François-Marie-Joseph-Justin, comte de Viry
1814年 Jean-Nicolas, comte Démeunier
1814年 Jean-Louis-Ebenezer, comte Reynier
1814年 Claude-Ambroise Régnier, c de Massa di Carrara
1815年 Antoine-Jean-Marie, comte Thévenard
1815年 Claude-Juste-Alexandre, comte Legrand
1829年 雅克-日梅內·索弗洛
1885年 雨果
1889年 Lazare Carnot 法國大革命百年紀念時移入
1889年 Théophile-Malo Corret de la Tour d'Auvergne 法國大革命百年紀念時移入
1889年 Jean-Baptiste Baudin 法國大革命百年紀念時移入
1889年 François Séverin Marceau-Desgraviers 法國大革命百年紀念時移入
1894年 Marie François Sadi Carnot
1907年 Marcellin Berthelot
1908年 埃米爾·左拉
1920年 Léon Gambetta 裝有心臟的瓮進入先賢祠
1924年 Jean Jaurès 被暗殺後十年移入
1933年 Paul Painlevé
1948年 Paul Langevin
1948年 Jean Perrin
1949年 Félix Éboué 首位進入先賢祠的黑人
1949年 Victor Schoelcher 其父馬克也在先賢祠內
1952年 路易·布萊葉 遺體於逝世百年紀念時移入
1964年 讓·穆林
1987年 René Cassin 百年誕辰紀念時移入
1988年 讓·莫內 百年誕辰紀念時移入
1989年 Abbé Baptiste-Henri Grégoire 法國大革命二百年紀念時移入
1989年 Gaspard Monge 法國大革命二百年紀念時移入
1989年 Marquis de Condorcet 法國大革命二百年紀念時移入
1995年 皮埃爾·居里
1995年 瑪麗·居里 首位進入先賢祠的女性
1996年 André Malraux
2002年 大仲馬 去世132年後移入

❽ 法國一教堂裂縫藏500具遺骸是怎麼回事

據英國《衛報》當地時間28日報道,在法國巴黎的贖罪禮拜堂內的牆壁里,可能埋葬著約500具法國大革命時期被送上斷頭台的人的遺骸。

教堂管理員艾美里克·斯圖茨在進行檢查時,注意到教堂牆壁出現了奇怪的裂縫。經過查看,考古學家證實,教堂牆壁內有四個木製的棺材,裡面裝滿了人骨。報道稱,許多名人,包括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里夫人、雅各賓派領導人羅伯斯庇爾等人的屍體也可能埋葬於此。

(8)法國巴黎高地教堂有哪些名人墓地擴展閱讀

贖罪禮拜堂簡介

贖罪禮拜堂是法國首都巴黎第八區的一座天主教堂,它誕生於1816年,由法國新古典主義建築師皮埃爾·弗朗索瓦·萊昂納爾·方丹和查爾斯·Percier合作設計。

1793年1月21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斬首,遺體被帶到了巴黎的馬德琳墓地,埋在一個坑裡,上面覆蓋一層生石灰。同年10月16日,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也被處死,遺體也埋在同一個墓地。

1802年6月3日,埋葬他們屍體的土地被一個自1789年起就住在墓地附近(今路易十六廣場)的保皇黨裁判官皮埃爾-路易斯·奧利弗·Desclozeaux 買下。 Desclozeaux 標出了國王和王後埋葬的地點,在周圍設置了籬笆:兩棵柳樹和柏科樹木。

在波旁王朝復辟時期,昂古萊姆公爵夫人向她的叔叔,國王路易十八要求尋找她父母,前國王和王後的遺體。屍骸在1815年1月18日和19日挖出,1月20日移往聖德尼的法國皇家陵墓。瑪麗·安托瓦內特的遺體由彈力吊襪帶和下頜部而被確定。

1816年1月11日,Desclozeaux將他的房屋和舊墓地出售給路易十八,路易十八和昂古萊姆公爵夫人分擔了建造贖罪禮拜堂的300萬法郎的費用。禮拜堂的建設工程歷時10年,落成於1826年。

❾ 拉雪茲神父公墓的相關資料

拉雪茲神父公墓位於法國巴黎東部,佔地44公頃。公墓劃分為97個墓區,已經安葬了上百萬人,是巴黎最大的公墓。
12世紀時,拉雪茲神父公墓所佔的土地是巴黎主教的領地,種著蔬菜、穀物和葡萄。1626年,耶穌會獲得了這片土地的所有權,人們稱其為「封閉的路易山」。1762年,耶穌會被解散,「路易山」也被拍賣。後來,號稱「太陽王」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寵信的拉雪茲神父獲得了這片地,人們便用他的名字稱呼這塊地。1804年5月,這塊地正式改為公墓地。 第一位安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里的是一名警察。拿破崙在位時宣布,公墓不得拒絕任何要求來此安葬的人。隨後,墓地為了擴大知名度,開始廣告宣傳,不斷將名人的遺體遷葬到拉雪茲公墓。
現在,拉雪茲神父公墓不僅是一座墓葬博物館,而且已經成為巴黎的一大景點,吸引不少遊客來此一睹歐洲墓葬風情。學繪畫和雕塑的人頻頻來此臨摹、攝影。 名人墓大都十分簡朴。波蘭著名音樂家「鋼琴詩人」肖邦的墓坐落在一個小坡上。1831年,肖邦來到法國定居。後來,他結識了比自己大6歲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甜蜜的愛情給肖邦帶來了無限的創作靈感。1847年,兩人關系破裂後,肖邦因心情憂郁,創作力衰退。1849年,年僅39歲的肖邦因肺病在巴黎逝世。在肖邦墓低矮的墓碑上,有一個懷抱小提琴、沉浸在憂傷中的少女雕像。雕像寄託著人們對天才大師的惋惜和哀悼。
《國際歌》歌詞的作者歐仁·鮑狄埃的墓在95區,墓碑很特別,形狀如一本打開的書。「書頁」的左邊刻著鮑狄埃的生卒年(1816-1887),右邊是國際歌歌詞:「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大門樂隊主唱吉姆·莫里森在美國成名後,為了逃避丑聞、官司的糾纏,1971年3月帶著女友從舊金山來到巴黎定居,尋求夢幻般的藝術家生活。同年7月,莫里森因心肌梗塞在寓所的浴缸中猝死,4天後被安葬在拉雪茲公墓。此後,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歌迷來到莫里森的墓前憑吊。
在拉雪茲公墓安葬的名人還有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英國作家王爾德、美國舞蹈家鄧肯、歌劇《卡門》的作者比才等。拉雪茲公墓里還葬有華人,祖籍有溫州的、上海的。 拉雪茲公墓除了名人墓地吸引遊客,它的圍牆也是遊客參觀的必到之處。
1871年3月18日,巴黎無產階級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5月21日,為了保衛公社政權,巴黎公社的社員同凡爾賽政府軍展開浴血奮戰。5月28日,147名公社戰士在拉雪茲公墓的圍牆下高呼著「公社萬歲」的口號英勇就義。 拉雪茲公墓里安葬了很多平民。其實,人們只要付得起錢,就可以在公墓中選擇墓穴安葬。有不少家族買上一大塊墓地,修建小屋、亭台或地下室,將家族中逝去的人集中安葬在一起,使他們能夠在「另一個世界」享受天倫之樂。那些買不起墓地的人可以買一塊存放骨灰的地方安息。
拉雪茲公墓位於巴黎東部,佔地44公頃,正式名稱是「東部公墓」。這里曾是「太陽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在位)的懺悔神父——耶穌會士拉雪茲的豪華別墅。拉雪茲深得路易十四的寵信,掌握宗教事務長達34年之久,這幢別墅就是路易十四賜給他的。1804年這里改為公墓,人們習慣地稱之為拉雪茲神父公墓。 從公墓入口的管理處,拿到墓地的名人名單,你會漸漸地發現:英國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Rossini)、貝利尼(Bellini),波蘭鋼琴家肖邦?Chapin,美國舞蹈家鄧肯?IsadoraDuncan,美國現代作家斯泰因(Gertrude Stein)、賴特(Richard Wright)都棲息在這座墓地里。這讓人想到,城市是否國際化,不但要看外國活人來不來、住不住,還要看外國人死後的靈魂留不留。可是這樣的城市,現在的世界上已不多了。好多世紀以來,巴黎一直保持著「有容乃大」的風度。它能夠讓外國人生前死後都喜歡留在這里。懷才不遇的藝術家、退休的好萊塢明星、憤世嫉俗的不同政見者、政變中下台的政客,無不想到了巴黎。
三十年前的中國有一句話:一個人的出生是不能選擇的,但他的前途是可以選擇的。換過來說:一個人生在什麼城市是偶然的,但葬在什麼城市是可以選擇的。世界上有許多外國人,選擇葬在巴黎。選擇了巴黎,就選擇了自由的生活。這是巴黎的意義,拉雪茲神父公墓的意義。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年輕的音樂家的墓碑前方刻著他的側面頭像浮雕,下面是他的名字和生辰,墓碑上方是一座裹著輕紗,披散著秀發,悲戚地垂頭低吟的少女雕塑,少女的手中插著一枝來憑吊肖邦的人送的紅玫瑰,在他的墓地前面,令人禁不住在緬懷這位音樂家的身世和那些耳熟能詳的樂曲,他與比他大6歲的女作家喬治·桑的愛情傳奇,他那些才華橫溢的鋼琴奏鳴曲,他的敏感、細膩、豐富又強烈的詩意……一群女孩圍在肖邦的墓旁拍照。肖邦死時才39歲,在這些少女心中,他永遠是那麼年輕。
歐仁·鮑狄埃,《國際歌》的作者,我們從小到大都是唱的這首歌,他的墓地是必須要看的。墓地在95區,墓碑很特別,是一本打開的書,書頁的左邊刻著他的生辰(1816-1887),右邊是國際歌的歌詞:「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地圖上的介紹說他是一個革命者。
鄧肯,從社員牆折回公墓內的骨灰堂,那裡有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和現代舞的鼻祖鄧肯的墓。密密麻麻的骨灰盒都鑲嵌在骨灰堂四面的牆上和地下室。鄧肯所在的號碼是6796號,在地面上的一層,只要根據序號找過去,很容易就找到了。鄧肯的墓碑是30厘米見方的一小塊黑色大理石,墓碑左上方不知道是用什麼材料鑲嵌著一枝白色的花,小小的一塊碑的旁邊有人剛送了一盆紅色不知名的小花,上面放著一張卡片:「TO DUNCAN」。鄧肯使世界各國驚醒而皈依一種新的宗教,她激情噴薄的現代舞給人無窮的遐想和力量。她是令人敬仰的女人,一個有思想的永遠美麗的女人。沒想到她只是擁有一個小小的墓碑,但在熱愛她的人心中她是不死的。
人生中有些出神入化的時刻,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當前偶然獲得的感覺使過去重現,在拉雪茲公墓里,在一個個熟悉的偉人墓前,曾經很遙遠的人,現在一下子捆在我身邊,我覺得自己在跟他們對話,在我的生活的各個階段,他們總是出其不意地來到身邊,用他們天才的創造,把生活裝點得多姿多彩。

❿ 安葬在法國先賢祠的11位政治家都有哪些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 先賢祠
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居里夫婦和大仲馬等。至今,共有72位對法蘭西做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其中僅有11位政治家。

閱讀全文

與法國巴黎高地教堂有哪些名人墓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