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法國詩歌,比較浪漫抒情一點的愛情詩歌,只要是法國詩人的就行,謝謝了!
雨果(1802—1885),19 世紀法國傑出文學家,創作涉及詩歌、小
說、戲劇等,反映了法國社會一個世紀的歷史。他的詩歌色彩濃烈,語
言激烈,感情奔放。他是積極浪漫主義的典型代表。
既然我把我的唇鑔
既然我把我的唇放進你永遠充溢的酒樽,
既然我把我蒼白的額貼近你的手心,
既然我有時呼吸到你靈魂溫柔的氣息,
一種沉埋在暗影里的芳芬;
既然我有時從你的話語里
諦聽你散布你那神秘的心聲;
既然我看見你哭泣,既然我看見你微笑,
我的嘴對著你的嘴,我的眼睛對著你的眼睛;
既然我看見你那顆星在我頭上光芒閃耀,
唉!它可老是深藏不露,覿面無由;
既然我看見一瓣花從你那年華之樹上
掉下來,墜入我的生命的波流;
現在我可以向急逝的韶光講了:
消逝吧,不斷地消逝!我將青春永葆!
你和你那些憔悴的花兒一齊消逝吧,
我心靈里有朵花兒誰也不能把它摘掉。
我這只供我解渴的玉壺已經盛滿,
你的翅膀掠過去,也濺不起其中的甘霖半點。
你的灰燼遠不足以撲滅我的靈火!
你的遺忘遠不足以吞沒我的愛戀!
(聞家駟譯)
詩人走到田野上
詩人走到田野上;他欣賞,
他贊美,他在傾聽內心的豎琴聲。
看見他來了,花朵,各種各樣的花朵,
那些使紅寶石黯然失色的花朵,
那些甚至勝過孔雀開展的花朵,
金色的小花,藍色的小花,
為了歡迎他,都搖晃著她們的花束,
有的微微向他行禮,有的做出嬌媚的姿態,
因為這樣符合美人的身份,她們
親昵地說:「瞧,我們的情人走過來了!」
而那些生活在樹林里的蔥蘢的大樹,
充滿著陽光和陰影,嗓子變得沙啞,
所有這些老頭,紫杉,菩提樹,楓樹,
滿臉皺紋的柳樹,年高德劭的橡樹,長著黑枝杈,披著蘚苔的榆樹,就像神學者們見到經典保管者那樣,向他行著大禮,並且一躬到底地垂下他們長滿樹葉的頭顱和常春藤的鬍子,他們觀看著他額上寧靜的光輝,低聲竊竊私語:「是他!是這個幻想家來了!」
(金志平譯)
來!一隻看不見的笛子
來!——一隻看不見的笛子在果園里悠悠地響。——最和平的歌兒是牧童的歌兒。橡樹下,一池平靜的水,掀起青黛色的微波,——最快樂的歌兒是小鳥的歌兒。但願沒有任何思慮攪擾你。相愛吧!永遠相愛!——最稱心的歌兒是愛人的歌兒。
(聞家駟譯)
統一
在棕色群山超伏的地平線上,
太陽,這朵光芒萬丈的鮮花,
在黃昏時分,把臉兒伏向大地。
一朵新開的銀菊,在麥地旁、野草叢中一座行將坍倒的灰色的牆上,
怯生生地放射著天真潔白的圓光;而這朵小花,就從殘破的牆上,
注視著那顆在永恆的碧空里
萬古不息地傾瀉著流光的巨星。
「至於我,我也在放射光輝!」它對它說道。
(聞家駟譯)
波德萊爾(1821—1867),19 世紀法國偉大的詩人,其詩集《惡之
花》堪黍「開現代主義先河的劃時代之作」,詩人多用丑惡、恐怖、瘋
狂的意象再現社會現實。他是前期象徵主義詩派的重要代表。
憂郁之一
雨月,對著整個城市大發雷霆,
向著鄰近墓地里蒼白的住戶,
從它的罐里倒出如注的陰冷,
又把死亡撒向霧蒙蒙的郊區。
我的貓在方磚地上尋覓草莖,
不停地抖動瘦而生瘡的身軀;
溝壑里游盪著老詩人的魂靈,
帶著一個瑟瑟的幽靈的苦語。
大鍾在悲嘆,而那冒煙的木柴
用假嗓子伴隨著傷風的鍾擺;
一局氣味污濁的牌正在進行,
這患水腫的老婦的不祥遺留,
英俊的紅桃侍從和黑桃皇後
正陰沉地訴說著逝去的愛情。
憂隨之四
當低重的天空如大蓋般壓住
被長久的厭倦折磨著的精神,
當環抱著的天際向我們射出
比夜還要愁慘的黑色的黎明;
當大地變成一間潮濕的牢房,
在那裡啊,希望如蝙蝠般飛去,
沖著牆壁鼓動著膽怯的翅膀,
又把腦袋向朽壞的屋頂撞擊;
當密麻麻的雨絲向四面伸展,
模仿著大牢里的鐵柵的形狀,
一大群無言的蜘蛛污穢不堪,
爬過來在我們的頭腦里結網,
幾口大鍾一下子瘋狂地跳起,
朝著空中迸發出可怕的尖叫,
就彷彿是一群遊魂無家可依,
突然發出一陣陣執拗的哀號。
——送葬的長列,無鼓聲也無音樂,
在我的靈魂里緩緩行進,希望
被打敗,在哭泣,而暴虐的焦灼,
在我低垂的頭頂把黑旗插上。
秋之十四行詩
你的眼水晶般明凈,它對我說:「怪情人,你說說我有什麼好處?」——可愛些,別說話!除了太古動物老實天真事事刺激我的心窩,不願向你把可怕的秘密展陳,還有它那火寫的黑色的傳奇,你的手邀我長眠,催眠的女子。我恨激情和令我痛苦的精神!甜蜜地愛吧,哨所里愛神拉滿那張宿命的弓,陰郁而又隱蔽。它那武庫里的傢伙我都熟悉,罪惡,恐怖和瘋狂!——哦雛菊淡淡!你不也像我如太陽進入秋季,我的瑪格麗特,這樣蒼白冷淡?
(郭宏安譯)
魏爾侖(1844—1896),著名的法國象徵派詩人。魏爾侖的詩歌在思想上宣揚悲觀和頹廢,但在藝術上則有開拓性貢獻,他所提出的詩歌「首先是音樂」,其次則是「明朗與朦朧的結合」,被奉為象徵派的理
論宣言。
月光
你的靈魂是一幅精選的風景,
那假面和貝加摩舞施展著魅力,
彈奏著詩琴,跳著舞,在他們
奇異的喬裝下面,卻幾乎是憂郁的。
正當他們歌唱著愛情的小調,
歌唱那勝利的愛情和愉悅的生活,
他們似乎對自己的幸福也不相信了,
而他們的歌和月光在一起融合。
那寧靜的月光,憂郁而又美麗,
她使鳥兒們在林中沉入夢境,
使那些噴泉醉心地啜泣,
噴泉在石雕中間,苗條而又輕盈。
(羅洛譯)
② 法國有哪些著名的詩人 女的詩人 關於愛情的名詩 有哪些 法語加翻譯更佳
男詩人:雨果,波德萊爾,艾呂雅,魏爾倫,蘭波,馬拉美,繆塞
女詩人:瑪麗 德 福朗絲
著名的情詩太多了。這個是個經典的,Appolinaire的:
Le Pont Mirabeau
米拉波橋
Sous le p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
Et nos amours
Faut-il qu'il m'en souvienne
La joie venait toujours après la peine.
米拉波橋下塞納河流過
而我們的愛情
是否該銘記
若歡樂跟隨痛楚必將到來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夜幕來吧請喚回往昔
時光流逝我不曾移步
Les mains dans les mains restons face à face
Tandis que sous
Le pont de nos bras passe
Des éternels regards l'onde si lasse
手牽手面對面的凝望
如同我們倚撫
這橋,與那緩緩流波
永恆的鍾情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夜幕來吧請喚回往昔
時光流逝我不曾移步
L'amour s'en va comme cette eau courante
L'amour s'en va
Comme la vie est lente
Et comme l'Espérance est violent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愛情遠去和流波一樣
愛情遠去
生命這般冗餘
期冀如此瘋狂
Passent les jours et passent les semaines
Ni temps passé
Ni les amours reviennent
Sous le p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
幾天或者過去了幾個禮拜
記憶沒有消逝
愛情也沒有重來
米拉波橋下塞納河流過
另外一個波德萊爾的也是法國情詩的經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89a61b0100at01.html
③ 法國比較浪漫的詩詞,有哪些哪裡有跪求。附帶詩詞的更好。謝謝
1、既然我把我的唇 2、昨夜 3、啊,太陽 4、風暴 5、月光 6、夜 7、歌曲 8、女囚 9、莎士比亞 10、半睡 11、海洋上的黑夜 12、播種季——傍晚 13、晨星 14、一支看不見的短笛 15、令人歡欣的景象 16、影子 17、六月之夜 18、期待 19、致世紀病孩 {雨果的}
既然我把我的唇
既然我把我的唇放進你永遠充溢的酒樽,
既然我把我的蒼白的額貼近你的手心,
既然我有時呼吸到你的靈魂里溫柔的氣息,
一種沉埋在暗影里的芬芳;
既然我有時從你的話語里,
聽到你散步的你那神秘的心聲;
既然我看見你哭泣,既然我看見你微笑,
我的嘴對著你的嘴,我的眼睛對著你的眼睛:
既然我看見你那顆星在我頭上光芒閃耀,
哎!它可老是深藏不露,覿面無由;
既然我看見一瓣花從你那年華之樹上
掉下來,墜入我生命的波流;
現在我可以向急逝的韶光講了:
——消逝吧,不斷地消逝!我將青春永葆!
你和你那些憔悴的花兒一齊消逝吧,
我心靈里有朵花兒誰也不能摘掉!
我這只供我解渴的玉壺已經盛滿,
你的翅膀掠過,也濺不起其中的瓊漿半點。
你的灰燼遠不足以撲滅我的靈火!
你的遺忘遠不足以吞沒我的愛戀!
繆塞詩選:
1、永別 2、致M……夫人 3、詠月 4、回憶 5、請你記住 6、五月之夜(節選)
④ 法國的詩有什麼關於愛情的
愛情在時間里永恆,在空間里堅貞。愛情就是蘊含著快樂與痛苦的過程,也是自我控制與調節的過程,這樣的愛情過程又總是流露出別具一格的風采與魅力。得到愛情和背離愛情是相輔相成的,必要的背離可以使愛情進入更高的一個層次,在兩個人性格的相同和不同之間找到平衡。愛情的升華就像交響樂一樣,升華才能奏出一曲愛情和生命的頌歌。一簞的愛情詩始終貫穿著這一辨證的思想,常常把抽象的哲理融入詩歌之中,給愛的追求和轉折帶來了一種特有的傳達方式或思考深度。 [關鍵詞]:本真情思、幽雅意境、快樂痛苦、一簞愛情詩 [content abstract]:: Love in time eternal, in space firm. Love is containing joyfully with the painful process, is also the self-control and the adjustment process, such love process always reveals the elegant demeanor which and the charm has a distinctive style. Obtains love and departs from love is complements one another, essential departs from may cause love to enter a higher level, between two person dispositions same and were different find balanced. Love sublimation looks like the symphony to be the same, the sublimation can play a tune love and the life ode. yi dan love poem is passing through this dialectical thought throughout, integrates frequently the abstract philosophy in the poetry, for the pursue which and the transition loves have brought one unique transmission way or the ponder depth. [key word]: The candid emotions, the quiet and tasteful ideal condition, the joyful pain, yi dan loves love poem 只有兩個人內心的相互交流,每個人都從內心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愛才是可能的。人的真實性只存在於這種內心的感受中,這是活生生的,這才是愛的基礎。
⑤ 求一首法國浪漫詩
法國十九世紀有四個浪漫派詩人,稱「浪漫派四雄」,他們是拉馬丁、雨果、繆塞和維爾尼。下面網站里有繆塞的幾首詩: http://www.xiaoshuo.com/readindex/index_0011783.html
⑥ 求一些優美的法國詩歌,很急啊
波德萊爾(1821~1867)法國詩人。
高翔
在沼澤之上,在幽谷的峰端,
望不盡群山、森林、陰雲和大海,
飛越太陽,飛越群星,
飛到茫茫無際的太空之外。
我的神靈,你在輕舞高飛,
就像陶醉於水中的游泳好手,
懷著不可名狀的心情和男性的喜悅,
在無邊的深水中暢游。
遠遠地離開腐穢與污濁,
在潔凈空氣中洗滌你的罪惡,
讓充滿清澈太空的光明之火
像純凈神聖的酒吞入腹中。
在迷霧般的生活中,誰能承受
那壓人的煩惱和巨大的悲痛,
幸運自信地鼓起強勁的翅膀
沖向那寧靜光明的地境。
馳騁的思想,像麻雀一樣,
奔向清空的早晨,自由飛翔,
— —誰能凌駕於生活之上,
不難領悟那百花和沉默萬物的私語!
黃昏的和聲
黃昏時刻,花兒壓在枝頭發顫,
每朵都在吐香,像香爐一樣;
聲音和香氣在夜幕中回盪,
憂郁的圓舞曲和疲倦的暈眩!
每朵都在吐香,像香爐一樣;
小提琴像一顆受傷的心啜漆;
憂郁的圓舞曲和疲倦的暈眩!
天空含愁又美麗,猶如一座大祭台。
小提琴像一顆受傷的心啜泣,
一顆柔心憎恨茫芒太虛與黑夜!
天空含愁又美麗,猶如一座大祭台,
太陽已沉入自己凝固的血液里。
一顆柔心憎恨茫茫太虛與黑夜!
搜集輝煌過去的所有遺跡!
太陽已沉入自己凝固的血液里……
你在我記憶中像一尊「聖體發光」!
⑦ 法國著名詩歌代表人物
比埃爾·德·龍沙(Pierre de Ronsard,又譯作龍薩,1524年9月11日-1585年),是文藝復興時期活躍於法國的重要詩人。是法國最早的文藝沙龍——「七星詩社」的創立者。龍沙被稱作「詩人中的王子」,他從希臘、羅馬、義大利詩歌汲取養分,為法國詩注入新血,卻不失法國氣息。他詩作的題材極廣,哲學詩、政治詩、田園詩、戲謔詩、怪異詩……無不為之,但最能展現他精妙詩藝的,還是他的情詩——從早年詩集《愛情》,到中晚年的名作《給海倫的十四行詩》。因此被公認為卓越的愛情詩人。
阿方斯·馬里·路易斯·普拉·德·拉馬丁(Alphonse Marie Louise Prat de Lamartine,1790年10月21日-1869年2月28日)生於勃艮地的Mâcon。法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作家和政治家。他以半自傳式詩歌《湖》著名。詩中以死了的丈夫的視點去追憶和妻子的一段熱烈的愛情。 拉馬丁是法國詩歌形式的大師。他是法國裏少數同時身為政治家的作家之一。
維克多-馬里·雨果(Victor-Marie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作家。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創作了眾多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
皮埃爾·儒爾·特奧菲爾·戈蒂埃(Pierre Jules Théophile Gautier,1811年8月30日-1872年10月23日),法國十九世紀重要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文藝批評家。主要作品有《莫班小姐》(Mademoiselle Maupin,1835)、《琺琅與雕玉》(Emaux et Camées,1852)。
勒貢特·德·列爾(Charles Marie René Leconte de Lisle,1818年10月22日-1894年7月17日),法國巴納斯派詩人。共寫了三部詩集:《古詩》(1852年)、《野詩》(1862年)、《悲詩》(1884年)。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最偉大詩人之一,象徵派詩歌先驅,現代派的奠基人,以詩集《惡之花》(Les fleurs mal)留名後世。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法語:Frédéric Mistral,1830年9月8日-1914年3月25日),法國詩人,曾帶領19世紀奧克語(普羅旺斯語)文學復興。他在1904年與何塞·埃切加賴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維利耶·德·利爾-阿達姆(Auguste Villiers de l'Isle-Adam,1838年11月7日-1889年8月19日)是一位法國象徵主義的作家、詩人與劇作家。維利耶·德·利爾-阿達姆的作品經常神秘與恐怖的元素,並具有浪漫主義的風格,著有小說《未來夏娃》(L'Ève future )等。
雷諾-弗朗索瓦-阿蒙·蘇利·普呂多姆(René-François-Armand (Sully) Prudhomme,1839年3月16日-1907年9月6日),法國詩人,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斯特凡•馬拉美(法語:Stéphane Mallarmé,1842年3月18日-1898年9月9日)原名艾提安•馬拉美(法語:Étienne Mallarmé),19世紀法國詩人,文學評論家。與阿蒂爾·蘭波、保爾·魏爾倫同為早期象徵主義詩歌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希羅狄亞德》(1875)、《牧神的午後》(1876)、《骰子一擲》(1897)。
保爾·魏爾倫(Paul Verlaine,1844年3月30日-1896年1月8日),法國象徵派詩人。1881年,他在巴黎出版他的詩集《明智》(Sagesse),一舉成名。1894年,他在勒貢特·德·列爾死後被選為「詩王」。1895年他寫出最後的一本詩集《死亡》。
讓·尼古拉·阿蒂爾·蘭波(法語: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譯阿爾圖爾·蘭波、韓波、林包德,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早期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他的創作是法語詩歌歷史上的重大變革。主要作品有《詩集》、 《醉舟》(1871年)、 《地獄一季》(1873年)、 《彩畫集》(1874年)、《蘭波書信集》。
阿爾貝·薩曼(Albert Samain,1858年4月3日-1900年8月18日),法國象徵派詩人。在創作上,薩曼深受波德萊爾和魏爾倫的影響,作品甜蜜、柔和、朦朧而又透出悲傷。他的兩部詩集《公主的花園里》(1893年)和《瓶子的側面》(1898年)為他帶來了聲譽,第三本詩集《金車》於1901年在他死後出版。
保羅·克洛岱爾(法語:Paul Claudel,1868年8月6日-1955年2月23日),全名保羅-路易-夏爾-馬里·克洛岱爾[參 1](Paul-Louis-Charles-Marie Claudel),法國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外交官,長姊卡米耶·克洛岱爾是雕塑家。1895-1909年到中國(清朝)擔任領事。他受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阿蒂爾·蘭波的影響很深遠。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法語: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年8月26日-1918年11月9日),法國詩人,被視為20世紀上半期法國最傑出的詩人,超現實主義的先驅之一。詩歌代表作為《醇酒集》。《圖畫詩》在他死後才出版,在這些詩中他開始嘗試用詩句來構成圖案,對後來詩歌形式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⑧ 法國詩人波德萊爾一生中有什麼經歷,他留下了哪些著名的詩歌
波德萊爾生平經歷是怎樣的?波德萊爾經典詩歌有哪些?這就為你介紹:
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簡介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象徵派詩歌先驅,代表作有《惡之花》。
這似乎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波德萊爾的一生必定是潦倒困苦而一如曾經有學者將其比喻為法國的杜甫,當然確實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波德萊爾自己曾說,從童年時期便有孤獨感,這當然與母親的改嫁並將自己寄宿的情況有關,波德萊爾甚至將此理解為宿命。
當把自己的孤獨感受如此理解時,生命便不得不呈現出一種悲劇色彩--一生都拚命的抗拒孤獨,而一生卻又不得不行路在孤獨之中。
這又好像我們人類與死亡的關系,一生都為了尋求更好地生存,而卻終將走進墳墓,那麼一個人,他每日與死亡相對,必定是可怕而可憐的。
這卻又好像波德萊爾與孤獨的關系了。到了這種情況下,波德萊爾的詩人氣質則被培養出來了。一種孤芳自賞、自我玩味的態度,一種因為被分離而誘發的純粹的驕傲。
有理由相信,《惡之花》的結集出版應該與波德萊爾的經濟拮據狀況有很大的關系,波德萊爾試圖通過這一手段對自己的經濟狀況予以改善,同時能夠清還自己的債務。但是即便如此,波德萊爾對自己的形象仍然是一如既往的苛求,“帶有一種英國式的簡潔風格”,而“他的恭敬的舉止常常近於做作的程度”。
從這一點我們似乎也可以從波德萊爾詩中的那種拘謹的格式中有所斬獲,而他對人與社會的反常性的理解和演繹似乎就更加能夠來自於自己的生活狀態。
通過詩歌和人生際遇變化的對比,不難發現,波德萊爾的詩歌中的“否定性人生體驗”是用憂郁、無聊、悔恨、煩惱、痛苦堆積成的現實,是眾生潰瘍的心靈,是現實中藝術的墮落和情慾的污穢。
19世紀末20世紀初,精神上的壓抑與惶惑不安,生活上的焦慮孤獨空虛與無聊,肉體上的慾望沉淪,成為西方世界的普遍精神狀態。波德萊爾心靈觀照下出現的“人群”意象,使詩人的個人性體驗上升為群體的生命體驗。
波德萊爾融入眾人的孤獨,又保持獨立和清醒,從而真實表現眾人的孤獨體驗。波德萊爾詩歌中的否定性體驗所描繪的正是眾人的世紀病心態,是差異性個體所體驗到的眾人生活的、惡濁的平庸現實,揭示世人包括自己心靈的陰暗與病態。
⑨ 法國著名詩人有哪些,及其代表作
1、拉馬丁
阿爾封斯·德·拉馬丁(1790-1869)是法國十九世紀第—位浪漫派抒情詩人,作家,政治家。其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前驅和巨擘。他的抒情詩感情真摯,音韻優美。他的主要作品有《新沉思集》、《詩與宗教的和諧集》等。
2、保爾·艾呂雅(1895——1952年),法國當代傑出詩人。一生寫詩和戰斗,參加達達運動和超現實主義運動,以及反法西斯斗爭。出版詩集數十種,主要有《痛苦的都城》、《不死之死》、《公共的玫瑰》、《豐採的眼睛》、《詩與真》、《鳳凰》、《為了在這里生活》、《獸與人,人與獸》、《當前的生活》、《天然的流水》、《和平詠》等。
3、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4、保爾·瓦雷里
保爾·瓦雷里(Paul Valery,1871.10.30~1945.7.20),法國象徵派詩人,法蘭西學院院士。作有《舊詩稿》(1890~1900)、《年輕的命運女神》(1917)、《幻美集》(1922)等。
5、阿爾封斯·德·拉馬丁
阿爾封斯·拉馬丁,全名阿爾封斯·德·拉馬丁(1790-1869)法國十九世紀第—位浪漫派抒情詩人。1811年秋漂泊義大利,在那不勒斯認識了一個叫格拉齊拉的姑娘,後來為她寫了一部小說《格拉齊拉》。
1816年秋,他在法國東南溫泉鎮艾克斯萊班(Aix-les-Bains)療養,認識了一位老科學家的年輕妻子,兩人相戀。她次年的病故給他帶來懊喪的回憶,寫下了許多悲嘆愛情、時光、生命消逝的詩篇,後結集為《沉思集》,1820年發表後獲得上流社會的熱烈歡迎而一舉成名。1、維克多·雨果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1802年,雨果生於法國貝桑松,上有兄長二人。13歲時與兄長進入寄讀學校就學,兄弟均成為學生領袖。雨果在16歲時已能創作傑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
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議院議員職位,自此專心從政。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法王路易被遜位。雨果於此時期四處奔走鼓吹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
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並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三年後,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此後20年間各處漂泊,此時期完成小說《悲慘世界》。
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雨果亦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1885年,雨果辭世,於潘德拉舉行國葬。
2、卡扎利
法國著名象徵主義詩人。作品有:死之舞(Danse macabre,法;Dance of death,英)一譯《骷髏之舞》交響詩。聖桑作於1874年,Op.40。g小調。
取材於法國醫師兼詩人卡札利斯(1840-1909)的詩篇:深夜,在墳地上,死神演奏小提琴,伴一群骷髏舞蹈。其中並引用中世紀聖歌《震怒之日》(Dies Irae)的曲調象徵死亡。
3、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象徵派詩歌先驅,代表作有《惡之花》。
夏爾·波德萊爾是法國象徵派詩歌的先驅,在歐美詩壇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惡之花》是十九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詩集之一。從1843年起,波德萊爾開始陸續創作後來收入《惡之花》的詩歌。
出版後不久,因「有礙公共道德及風化」等罪名受到輕罪法庭的判罰。1861年,波德萊爾申請加入法蘭西學士院,後退出。作品有《惡之花》、《巴黎的憂郁》、《美學珍玩》。
4、艾呂雅
保爾·艾呂雅(1895——1952年),法國當代傑出詩人。一生寫詩和戰斗,參加達達運動和超現實主義運動,以及反法西斯斗爭。出版詩集數十種。
主要有《痛苦的都城》、《不死之死》、《公共的玫瑰》、《豐採的眼睛》、《詩與真》、《鳳凰》、《為了在這里生活》、《獸與人,人與獸》、《當前的生活》、《天然的流水》等。
5、阿爾封斯·德·拉馬丁
阿爾封斯·德·拉馬丁(1790-1869)法國十九世紀第—位浪漫派抒情詩人。1811年秋漂泊義大利,在那不勒斯認識了一個叫格拉齊拉
⑩ 求幾首法國著名詩歌
法國文學大師雨果的詩歌精選:
《半睡》
暗影沉冷的氣息充盈住房,
夜已深,萬籟俱靜,黑暗的形
在入睡者身旁來回遊盪。
當我化為物,我感到
身邊之物變為人,
我的牆是一副面孔,在探望灰暗天空,
兩扇蒼白的窗窺視我的夢境。
《風暴》
啊,我我們頭上吹號的風,
你用狂暴的長翼,突然
撕碎透明的深淵,
我們像你,是過客,是遊魂,
如同你,我們走向陰影指示的地域,
如同你,我們沒有歸宿。
《既然我把我的唇》
既然我把我的唇放進你永遠充溢的酒樽,
既然我把我的蒼白的額貼近你的手心,
既然我有時呼吸到你的靈魂里溫柔的氣息,
一種沉埋在暗影里的芬芳;
既然我有時從你的話語里,
聽到你散步的你那神秘的心聲;
既然我看見你哭泣,既然我看見你微笑,
我的嘴對著你的嘴,我的眼睛對著你的眼睛:
既然我看見你那顆星在我頭上光芒閃耀,
哎!它可老是深藏不露,覿面無由;
既然我看見一瓣花從你那年華之樹上
掉下來,墜入我生命的波流;
現在我可以向急逝的韶光講了:
——消逝吧,不斷地消逝!我將青春永葆!
你和你那些憔悴的花兒一齊消逝吧,
我心靈里有朵花兒誰也不能摘掉!
我這只供我解渴的玉壺已經盛滿,
你的翅膀掠過,也濺不起其中的瓊漿半點。
你的灰燼遠不足以撲滅我的靈火!
你的遺忘遠不足以吞沒我的愛戀!
《六月之夜》
當夏日的白晝退盡,繁花似錦的平原
向四面八方飄灑著令人陶醉的香氣;
耳邊響起漸近漸遠的喧聲,閉上雙眼,
依稀入睡,進入透明見底的夢境里。
繁星越發皎潔,一派嬌美的夜色,
幽幽蒼穹披上了朦朦朧朧的色彩;
柔和蒼白的曙光期待著登台的時刻,
彷彿整夜都在遙遠的天際里徘徊。
《莎士比亞》
迎著恥辱和嘲諷,莎士比亞
躍出,頭帶風暴,沖破雲層,
幽晦的詩人寫了一部作品,那
樣艱澀,那樣壯麗、恢宏,
光彩奪目,滿是深淵,眩暈,
光焰射向山頂,
在未聞的幽境,那麼陰沉、豐富,
三百年來,思想家迷濛,
凝視他,驚愕,那是一切的歸宿,
那是人類心靈深處的一座山峰。
《夜》
一
繼銅色的天幕,是灰沉
的蒼穹。夜邁出一步。
黑暗之物將生,
樹林竊竊私語。
風,吹自九霄。
黃昏金毯閃爍
的水面,皺起,一道道
黑夜的幽波。
夜又進了一步。
剛才,萬物在聆聽。
此刻,已闃然無語,
一切在逃亡、藏匿、寂沉。
所有生命、存在和思想
焦急關注
冥冥寂靜走向
陰暗大境的腳步。
此刻,在雲霄,
在陰暗的廣度,
萬物明顯感到
一個偉大神秘的人物。
二
陷入沉思,
邊毀邊創造的上帝,
面對出混亂走向
虛無的世界,會怎麼想?
他是否在傾聽我們的聲音?
和俯耳於天使,傾耳於惡魔?
巡視我們昏睡
的夢境,他又想到什麼?
幾多太陽,崇高的幽靈,
閃亮的軌道上多少星體,
在深淵,有多少
他或不滿意的天地!
汪洋無垠,
幾多巨魔,
黑暗中,滾動
多少畸形的生靈。
液汁流淌的宇宙,
還值得注視?
他是否會砸爛這鑄模,
拋棄一切,重新開始?
三
唯有祈禱是避難所!
在幽暗的時刻,我們看見
所有創造
似黑魆魆的大殿。
當寒影浮盪,
當藍天出眼中隱去,
來自天空的思想
只是縷縷恐懼。
啊!沉寂蒼白之夜
在我們心間抖動某物!
為何在虛中覓尋?
為何要跪地匍伏?
這神秘的纖維是什麼?
陰郁的恐慌,
為何麻雀失去自由?
雄獅再無法稱王?
沉於黑暗的一個個問題:
在布滿哀愁的天空;
在靈魂沉落、雙眼迷失
聞所未聞的幽冥中,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致使人,被驅逐的精神,
怕見你可怕的寧靜,
啊,無垠的陰影。
《致世紀病孩》
在令人窒息的空氣中,如果你
還這樣蒼白,
當我看見你步入我命運的陰影,
我已朽,你是小孩;
如果發現我們歲月之鏈鉸在一起,
我將跪拜,
注視你,讓死神走向我,
讓窺視你的幽靈遠遠離開;
如果你的手這樣蒼白弱小,
當你在搖籃
顫抖,彷彿在等待生長的翼,
猶如小鳥;
如果我看不到你的紅潤、強壯和歡笑,
如果你沉入憂傷的夢境,
如果你不隨手關掉
身後那扇門;
如果我看不到你像美女一樣
健康、歡笑、矯捷而行,
如果你像
不願留下的弱小精靈,
我會認為在這個世界,裹屍布有時
與襁褓同道,
你來為了離去,你是帶我遠離
的襁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