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航空母艦上一般是什麼類型飛機
航母空間有限,所以飛機數量有限,因此現代艦載機一般都是多用途戰機,數量最多的就是戰斗/攻擊/反艦戰機(例:f/a-18系列)36~48架,其次是反艦/反潛/巡邏戰機(例:s-3)6架,還有空中偵查/戰場指揮/電子對抗戰機(例:e-2)3~6架,還要有搜救直升機、運輸機等配套輔助類飛機各2~3架。
大致就是這么個基本配置吧,然後就是按照具體任務進行具體調整。
B. 法國一共造過多少航母
大概10艘
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法國的第一艘航母,始建於1914年4月,是由塞納造船廠最初設計為諾曼底級戰列艦建造的。該艦1923年底開始服役,經過3年的改造後成為輕型航母。其排水量為28400噸,長128.60米,寬27.30米,航速21.5節,艦員875人。該航母的機庫可以搭載40架飛機:W75、LGL32殲擊機、D376殲擊機、PL4魚雷轟炸機、PL7和PL10魚雷轟炸機。
投入現役後,該航母首先被派遣到地中海輕型艦隊。1935年改裝後,被派遣到大西洋輕型艦隊。由於航速太慢,該航母被降級為訓練平台。1940年,該航母護送法蘭西銀行的一部分黃金儲備去加拿大。在返回時,應運送從美國購買的飛機。然而,該航母收到命令去了安的列斯群島,在那裡一直呆到1943年。之後,該航母到美國進行現代化改裝,沒有參加軍事行動。1945-1946年,在參加了短暫的印度支那戰役之後回到了土倫港,被當作潛艇員的浮動平台使用。該艦於1967年退役並拆除。
「博伊斯·貝萊奧」號航空母艦
「博伊斯·貝萊奧」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借給法國的,當時的名字是「貝勞·伍德」號。該航母始建於1941年8月,由卡姆登紐約造船公司作為輕型巡洋艦建造。1943年5月開始服役。後來被改造成為輕型航母。其排水量為11000噸,長261.50米,寬33.30米,航速32節,艦員1400人。其機庫可以搭載32架飛機:24架「惡婦」F6F5和「黑鮁」F4U殲擊機,8架「復仇者"TBM和俯沖轟炸機SB2C5魚雷轟炸機。
「貝勞·伍德」號航母
從1944年5月起在太平洋戰爭的作戰中聞名遐邇。參加過塔拉瓦島、威克島、塞班島和菲律賓等戰役。在菲律賓戰役中,被1架日本「神風」自殺戰機擊中。經過修理後又參加了沖繩島登陸,並作為日本投降條約簽訂時停泊在日本相模海灣的18艘航空母艦之一。因戰績卓著,該航母得到了總統嘉獎,榮獲12顆「戰斗星章」。1947年,該航母被擱置不用,作為預備役。
1953年9月,該航母以「共同防禦援助計劃」的名義借給法國,為了加強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海軍航空力量。法國把它命名為「博伊斯·貝萊奧」號。1954年初,該航母參加了東京灣戰斗。它的飛行小隊參加了奠邊府防禦戰,並且協助越南北方僑民的撤退。1954年底回到法國。在經過大修和現代化改裝之後,該航母被派遣到地中海艦隊,在那裡呆了3年,參加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所有演習。1957年5月,在漢普頓參加了美國海軍創建200周年大典。1960年9月,該航母還給美國。
「拉法耶特」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美國借給法國的,當時的名字是「蘭利」。該航母始建於1942年4月,由卡姆登紐約造船公司作為輕型巡洋艦建造,1943年8月開始服役。後來被改造成為輕型航空母艦。其排水量為11000噸,長185.90米,寬31.70米,航速32節,艦員1569人。該航母的機庫可以搭載32架飛機:24架「惡婦」F6F5和「黑鮁」F4U殲擊機,8架「復仇者」TBM魚雷轟炸機。
「蘭利」號航母
從1944年起在太平洋戰爭中聞名遐邇。特別是參加了馬歇爾島戰役、對特魯克島的突襲、菲律賓(萊特)戰役和南中國海戰爭。自1951年1月起,該航母以」共同防禦計劃」的名義借給法國,法國把它命名為「拉法耶特」號。從那時起一直到1953年中期,該航母在印度支那執行了多次作戰使命,獲得了法國國外戰場的「十字軍」勛章。1953-1954年,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後,該航母被派遣到地中海進行巡邏。1956年,該航母又到遠東執行任務。1960年,參加了對摩洛哥阿加迪爾地震災民的救援行動、阿爾及利亞法僑民撤離。1963年3月,該航母被還給美國。
「迪克斯謬得」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美國借給法國的。由美國太陽切斯特造船廠於1940年開始建造的,建造時命名為「巴拉那河」號貨輪。之後,美國海軍收購了該船,於1941年把它改造成為輕型航母,命名為「比特爾」號,並把它派遣到英國。該艦的排水量為8200噸,長150米,寬21.20米,航速16節,艦員800人。搭載的艦載機是:「海火」殲擊機。該航母主要運輸從美國購買的「海象」戰斗機、SB2C俯沖轟炸機、「復仇者」TBM魚雷轟炸機、「暴風」和「神秘」戰斗機。
該航母是法國第一艘能夠為在北大西洋航行船隊提供護航保障任務的航母。1942年11月,該航空母艦參加了盟軍在北非的登陸(「火炬」行動)戰役。然後,該航空母艦重操舊業,擔負其護航使命一直到1944年。之後,該航母在美國被擱置不用。1945年4月,應法國的請求,美國吧該航母借給了法國。該艦在土倫港進行了修理之後先是用於運輸飛機,從1947年起開始作為輕型航母使用,交替執行運送任務和參加印度支那作戰行動。一直到1952年才只承擔飛機等運送任務,往返於美國、印度支那和非洲。從1960年起,該航母當作海軍兩棲部隊的基地。1966年6月,該航母歸還給美國,後者把它當作第六艦隊艦艇的靶艦使用。
「阿羅芒什」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英國於1946年借給法國的,租借期5年。由泰恩的威克斯埃姆斯特朗造船廠於1942年6月開始建成,建造師命名為「巨人」號。1943年3月開始服役。該航母的排水量為11000噸,長261.50米,寬33.30米,航速25節,艦員1200人。該航母的飛機機庫可搭載24架飛機:「惡婦」F6F5殲擊機、俯沖轟炸機SB2C-5魚雷轟炸機和1架直升機。
1944年底,「巨人」號被派遣到駐扎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的英國太平洋艦隊,與美國人一起參加了同日本的最後決戰。1951年租借期滿後,法國買下了該航母,並把它重新命名為「阿羅芒什」號。在1948-1954年期間,在印度支那參加了4次戰斗,其飛行小隊支援了駐扎在奠邊府的法國部隊,並協助北越難民的撤離。1956年,該航母參加了蘇伊士軍事行動,由於配備了斜向起飛跑道和著艦反射鏡,該航母到1961年底一直作為訓練航母使用。之後,該航母被定級為攻擊型直升機航母,擁有30架直升機。仍然用於飛行員的考評工作。1974年以後,該航母一直被閑置未用,1978年被拆除。
「克萊蒙梭」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航母。該航母是布雷斯特海軍造船廠於1955年11月開始建造的,1961年11月開始服役。該航母的排水量為24200噸,長265米,寬51.20米,航速32節,艦員1338人好(搭載固定翼飛機航母型)和984人(直升機航母型)。固定翼飛機航母的機庫可以搭載35架飛機和4架直升機:15架「超軍旗」戰斗機、4架「軍旗」IV-P戰斗機、8架「十字軍戰士」F8E/P戰斗機、8架「貿易風」BR1050反潛機、2架彼得羅「海豚」AS365直升機和2架「越黃蜂」SA321直升機。直升機航母的機庫可以搭載30-40架直升機:「超黃蜂」、「美洲豹」或「小羚羊」直升機。
「克萊蒙梭」號航母參加了法國海軍的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1968年太平洋的「阿爾法行動」,1974年-1977年吉布地獲得獨立是印度洋的「藍寶石行動」,1982年-1984年黎巴嫩內戰期間的「號角行動」,1987年-1988年兩伊戰爭期間阿曼海的「普羅米修斯行動」,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期間紅海和印度洋的「蠑螈行動」,1993年-1996年南斯拉夫戰爭期間亞得里亞海「鶚」行動。1997年9月起,該航母一直閑置未用,2003年幾經周折,該航母最後以4億盧比賣給印度古吉拉特邦阿郎輪船拆解公司。
「福煦」號航母
該航母為「克萊蒙梭」級航母,法國聖納澤爾大西洋造船廠(艦體部分)和布雷斯特海軍造船廠(裝備部分)製造。1957年2月開始建造,1963年7月服役。其性能與「克萊蒙梭」同級。
跟「克萊蒙梭」號航母一樣,「福煦」號航母參加了法國海軍的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1968年太平洋的「阿爾法行動」,1974年-1975年和1977年-1978年吉布地獲得獨立時印度洋的「藍寶石」行動,1982年-1984年黎巴嫩內戰時期的「號角」行動,查德戰爭期間在黎巴嫩的「角鬥士」行動,1987年-1988年兩伊戰爭期間阿曼海的「普羅米修斯」行動,1989年在黎巴嫩的「薺菜」行動,第一次「蠑螈」和「鶚」行動,1993年-1996年第二次「蠑螈」行動。1998年-1999年的「三叉戟」行動。2000年11月,該航母賣給巴西之後,被命名為「聖保羅」號繼續服役。
「夏爾·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法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核動力航母。該航母由布雷斯特海軍造船廠製造。1989年正式開始建造,2001年5月正式開始服役。其標准排水量36600噸,滿載排水量為40600噸,全長261.50米,寬64.35米,航速27節,艦員1950人。該航母可以搭載40多架飛機,目前各類飛機39架:12架現代化的「陣風」戰斗機、20架「超軍旗」戰斗機、3架E-2C「鷹眼」預警機、2架「黑豹」或2架「美洲豹」或2架「超黃蜂」和2架「海豚」直升機。
該航母的研製與建造反映了法國的整體工業水平與成就,體現了其特有的技術創新和設計能力特徵。該航母編隊的其它艦艇包括1-2艘「卡特爾」級防空驅逐艦、1-2艘「喬治·萊格」級反潛驅逐艦、1-2艘「拉菲耶特」級護衛艦、1艘「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和1-2艘「迪朗斯特」級補給艦。
該航母於2001年正式服役後,立即參加了阿富汗戰爭以及後來的多次多國軍事演習。
C. 法國有幾艘航母
法國航母
第四,法國新一代航空母艦將大部分設計為自動化導航和作戰指揮,與戴高樂相比,其工作人員將減少10%。作為比較:美國福特號有大約2500人,但計劃在法國設計的航空母艦上僅使用1080名水手。無論如何,法國新一代航空母艦將考驗法國造船工程學院的下一個技術發展,因為建造此類巨型航母需要數十年的技術能力。因此,名稱為「新一代航空母艦」。該任務被認為是極其困難的。
五角大樓航空母艦專家布萊恩·布賴恩·貢戈爾說:「假設當今世界上只有14個國家有可能造航母,但是只有五個已經具備必要的能力。「
對於今天這個航母俱樂部來說,只有中國打破了封鎖。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自己留了下來幾艘航母,到現在只有一艘了。
貢戈爾認為,以中國為例,當北京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時,這艘船被西方人嘲笑,並成為「蔑視的對象」。
如您所知,山東艦這艘巨型船於2017年4月26日下水,然後開始進行設備安裝。布賴恩·貢戈爾聲稱,在「自製」航母的過程中,中國解決了很多問題。
美國專家指出,考慮到以下事實,這是一個偉大的發展,世界上沒有比航空母艦更復雜的移動設備了。都是因為中國現在願意承擔極其復雜的技術項目
D.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有哪些特點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是法國第一級核動力水面戰艦,同時也是世界上惟一一級採用核動力的中型航空母艦。該艦標准排水量35500噸,滿載排水量39680噸;艦長261.5米,寬31.5米,吃水8.5米。艦上的動力裝置採用了2座K-15一體化自然循環壓水堆,雙堆熱功率300兆瓦,總功率61000千瓦,可使航速達到27節。該航空母艦採用5葉定螺旋槳,以25節航行可以連續航行5年不需重添燃料。該艦軸向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各裝設一部美國研製的改進型C-13蒸汽彈射器。每部彈射器每隔20秒就可彈射1架飛機。艦首次安裝了「塞尼特」戰術數據系統和16號數據鏈,不僅能夠隨時接收和處理本艦所有探測設備發來的信息,而且能夠實時獲得和迅速處理來自外部其他設備的信息,並最終達到對整個戰區的戰術態勢作出全面准確的判斷,及時指揮編隊內各作戰單位,對不同威脅目標作出快速反應。該艦編制1700人,裝載各類飛機40架,裝備有7座艦空導彈發射裝置。該級航空母艦的服役,使法國步人航空母艦大國的行列。
E. 法國戴高樂航母能載飛機多少架
「戴高樂」號航母標准排水量36600噸,滿載排水量39680噸。長261.5米,寬64.4米,吃水8.5米,航速27節。可搭載35----40架飛機,包括「陣風」M、 「超軍旗」、E2C預警機及AS565「黑豹」直升機。
F.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艦載機種類與數量。(圖)
當時的配置是,12架陣風m,20架超軍旗,3架e-2,問題是,從來都沒有配全過。後來香水國看到美國只用一種艦載機,維護省了不少事,於是也想把超軍旗換掉。《艦船知識》上介紹說,機庫可停25到26架陣風,但考慮到其他飛機,20架戰斗機的規模,要2架e-2c引導,還有8至10架直升機,那麼18至20架陣風是比較合理的。
陣風m
20架
e-2c
2架
直升機
8架
另外,這個錢的問題說一下,法國想和英國合造航母,問題是人家是65000t的,香水要75000t的,光是加長艦身重新設計的費用就很高,當然不想幹下去了。而且一旦多了航母,就又要買陣風,買e-2,買彈射器。。。還要造凱旋級,梭魚級,本來經費就不夠,所以他們在猶豫。
空軍的陣風被減掉是現實的,因為在歐洲不可能有什麼戰爭,而且在海外法國的軍事基地有足夠的幻影。但對於局部地區的沖突,航母是必要的,還有,陣風這種全能戰斗機是越多越好,想裁也捨不得的
G. 請問各國現役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型號及戰力比較
CVN68「尼米茲」號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一系列「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第一艘。「尼米茲」號於1972年5月13日正式下水,其艦名承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指揮官的契斯特・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該艦目前仍是美國海軍重要的打擊武力平台,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型的軍艦之一。
「尼米茲」號最先被編入大西洋艦隊,母港為東海岸的諾福克港。1987年由大西洋艦隊調至太平洋艦隊。母港為布雷默頓。
「尼米茲」號艦長:332.9米艦寬:40.8米,飛行甲板最寬76.8米吃水:11.3米(CVN-71為11.8米,自CVN-72以後為11.9米)。
「尼米茲」號航母的主要武器裝備為:3座「海麻雀」防空導彈系統,4座「密集陣」近戰武器系統(CVN-68和CVN-69為3座),3座324毫米3聯裝魚雷發射系統搭載飛機:固定翼飛機約80架,直升機6架。人員配置:艦員3184人,航空人員2800人。
CVN70「卡爾文森」號
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第一艘新船下水時,其命名由來的主人公還在世的航空母艦。它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的第3艘,全長330多米,滿載排水量為9萬多噸,航速為30節。
卡爾・文森是來自喬治亞州的知名眾議員,長年擔任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以及其前身之一的海軍委員會主席,任期達25年之久。他也是最早洞悉核動力航空母艦對未來海權擴張的重要性,因此積極推動此類船艦建造的重要推手。為了感念文森眾議員對於美國海軍的貢獻,軍方特地將新建造的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使得他成為第一位非歷屆美國總統或軍事將領身份但卻能獲得如此殊榮的人。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1982年3月13日服役。從1983年3月至1998年,「卡爾-文森」號先後8次前往西太平洋參加軍事活動。 1999年7月,「卡爾-文森」號航母返回軍港進行為期11個月的大修。美國海軍花費2.3億美元對該航母進行裝備的更新換代。
2011年5月,「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執行了對「恐怖大亨」本-拉登進行海葬的秘密任務。之後,「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抵達中國香港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後赴印度洋。
CVN71「羅斯福」號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四號艦,起造於1981年,於1984年正式下水。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第26任總統(任期1901年―1909年),是個海軍迷,任期內大力擴充海軍,也在他任內完成了白色艦隊(Great White Fleet)計劃。
昵稱「T.R.」的羅斯福號是美國海軍第一艘以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命名的航空母艦,但除了該艦外,美國海軍其實曾擁有過另一艘以羅斯福為名的航空母艦──以第32任總統佛蘭克林・羅斯福命名的佛蘭克林・羅斯福號。
「羅斯福號」雖然是以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身份起造的,但由於從她開始的六艘後期型尼米茲級與之前已經存在的三艘,在性能規格上有非常大幅度的變動,因此常常也有人稱呼這六艘新艦為「羅斯福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但這並不是美國官方的分級方式。
「羅斯福」號航母與美國熱衷擴張領土的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樣富有「進攻性」。1991海灣戰爭爆發後,「羅斯福」號遠程跋涉,到達紅海陣位。1月24日,從「羅斯福」號起飛的艦載機用機載導彈擊沉了一艘伊拉克布雷艦,並擊傷了另一艘伊軍布雷艦。
「羅斯福」號航母還在1999年參與了空襲南聯盟的軍事行動,其麾下的各式戰艦和戰機多次襲擊南聯盟民用目標,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
CVN72「林肯」號
「林肯」號是以帶領美國走過南北戰爭的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為名,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使用這名字的船艦。第一艘「林肯」號是1960年時下水的「林肯」號(USS Abraham Lincoln SSBN-602)華盛頓級核動力彈道潛艇。
「林肯」號是美國海軍的第5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1991年5月28日,「林肯」號開赴印度洋,參加海灣戰爭。在阿拉伯海大約停留3個月時間。1993年6月15日,「林肯」號離開阿拉梅達港,到香港進行訪問,然後開赴阿拉伯海,對伊拉克南部地區執行禁飛任務。
1993年10月8日,「林肯」號開往非洲索馬里,協助聯合國的有關行動。大約有4個星期的時間,從「林肯」號上起飛的飛機不斷地在索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及其周圍地區的上空巡邏,支持地面部隊的行動。
CVN73「華盛頓」號
「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或常直接簡稱為「華盛頓」號,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六號艦。1990年下水的「華盛頓」號是美國第二艘以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為名的軍艦。
「華盛頓」號於2008年編入第七艦隊,以取代除役的「小鷹」號。以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為母港的「華盛頓」號,是史上第一艘駐扎於日本境內的核動力艦艇。
「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標准排水量 98500噸,滿載排水量 104000噸,全長 333米,動力為2座A4W核反應堆
4座蒸汽輪機4軸,軍艦乘員3200人,飛行聯隊2480人。
作為首個在美國本土以外常駐的美國核動力航母,自2008年進駐橫須賀後,「喬治・華盛頓」號一直處於戰備值班狀態,「負責」整個東亞地區的巡航,每年都按慣例出海,定期參加區域軍事演習,以檢驗戰斗能力。
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華盛頓」號前往日本東北地區外海,進行代號為「朋友大作戰」的災區救援協助工作。
CVN74「斯坦尼斯」號
「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或直接稱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七號艦,於1993年下水,1995年12月9日正式服役,母港為華盛頓州布雷默頓,以其為核心的航空母艦戰斗群目前是美國海軍主力的海外武力單位之一。
「斯坦尼斯」號是以來自密西西比州、著名的美國參議員約翰・C・斯坦尼斯命名的。斯坦尼斯被譽為「現代美國海軍之父」。
斯坦尼斯號的兩具核反應堆使它擁有超強的續航能力,與最高達35節的最高航速。艦上的4具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截索可應付作戰飛機非常頻繁的起降,而斜向配置的降落甲板與足夠大的面積能同時進行戰機起飛與降落的任務,大幅提高作戰效率。雖然本身是以核能作為動力來源,但斯坦尼斯號仍攜帶了大約三百萬加侖的燃油,主要是供給它的艦載機和護航艦使用。
此外,它還儲藏了大量的武器彈葯,以供長時間在海外執行作戰勤務的需要。斯坦尼斯號具有很強的自我維修能力,艦上配屬了一個飛機維修部門以修復中度損壞的飛機,一個微電子裝備修復部門,和幾個艦艇修復部門。
在自衛能力方面,斯坦尼斯號除了仰賴它所搭載之第九艦載機聯隊和其它護航艦的保護外,該艦本身也配置了北約RIM-7海麻雀短程防空導彈,與主要是作為反導彈用途的密集陣近防系統(Phalanx CIWS),以及SLQ-32電子作戰系統。
CVN75「杜魯門」號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八號艦,1993年起造,1996年下水。它最初被命名為「美國號」,1995年2月在鋪放龍骨之前以美國第33任總統哈瑞-杜魯門命名,改名為「杜魯門」號。
「杜魯門」號載員:艦員3500名,航空人員2500名,海軍陸戰隊72名;排水量:標准73973噸,滿載105500噸;船體長332.8米,寬40.8米;飛行甲板長335.6米,寬77.4米;吃水深度:11.9米;最大航速:35節。
該艦於1998年7月編入美大西洋艦隊服役,母港是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目前「杜魯門」號的基地是諾福克。
其第一次任務是從2000年11月28日至2001年5月23日參加「南方守望」行動。從2002年12月5日它再次參加這個行動,並參加了伊拉克戰爭。2003年5月23日它返回母港。2004年10月13日它離開諾福克再赴波斯灣,2005年3月19日離開。2004年它獲得美國大西洋艦隊戰備最良好的艦只的榮譽,從2003年至2005年它連續三年獲得作戰效率獎賞。
CVN76「里根」號
「羅納德・里根」號航空母艦簡稱「里根」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九號艦,也是美國在進入21世紀以後第一艘成軍的航空母艦。2001年時完工下水的里根號是以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為名,里根總統是第一位本人還在世時就被拿來替軍艦命名的前美國總統。
與已經服役的前面八艘同級艦相比,「里根」號跟10號艦「布希」號有多項改良,其外觀最明顯的就是全新設計的艦島,艦島結構和桅桿布置都較為緊湊。先前服役的同級船艦回廠大修後,主桅也都陸續更換為與里根號相同的型式,不過其桅桿上配置的雷達和感測系統,則與前幾艘同級艦相同。
此外,艦體改用新的球鼻艏,這是「尼米茲」級航艦首度採用的新設計,這項設計可以提供艦艏較佳浮力,能夠改善航艦的航行品質,減少動能損失,提高艦載機的運作效率和可靠度。「里根」號的飛行甲板與相關設備也獲得改良。在航艦內部的改良方面,「里根」號配備有先進的整合指揮網路、修改空調和部分艙間配置、改良核動力系統等,其中的整合指揮網路可將裝備控制、導航、通信與其它系統都整合在一起,而大幅提高指管效率。
「里根」號的母港為加州的聖迭戈港,目前隸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
CVN-77 「布希」號
「布希」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第十號艦。「布希」號除了是「尼米茲」級的最後一艘新艦外,也是美國海軍正式建造「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之前的過渡艦只,因此有別於「尼米茲級」的其它姊妹艦,「布希」號無論是在動力系統還是武裝設備上,都有相當程度的改進。
2009年完工下水的「布希」號是以維吉尼亞州諾佛克為母港,其軍方代號稱為復仇者,此代號起源於艦名來源的前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在二戰期間所駕駛過的TBM復仇者式轟炸機。
美國海軍原先打算大幅修改此艦的設計,艦島、電子系統、彈射器、動力系統與武裝等重新設計配置,作為美國海軍下一代的CVN-X核動力航空母艦(後改稱為「CVN-21」,也就是後來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裝備驗證艦,變動幅度之大足以使此艦從尼米茲級中獨立出來自成一格。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在每次相關國防展中展出的該艦模型,艦島的設計都不盡相同,有傳統也有非傳統構型,不少版本使用前衛的隱身設計;稍後出現的版本則採用較保守的設計,以尼米茲級的艦島為基礎,縮小體積並將外觀簡潔化,換裝新的桅桿,此外加裝相控陣雷達。
防空自衛武裝方面,此艦最初打算配備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裝填新一代的進化型海麻雀短程防空導彈(ESSM),不過由於變更幅度較大,最後作罷;但是艦上的近迫防禦系統則會以新型RAM海公羊短程防空導彈取代密集陣近防系統。
偵測方面,最初該艦打算全面換裝新一代美國海軍艦艇使用的新式電子系統,例如將被DD(X)驅逐艦使用的AN/SPY-3
I/J頻帶相控陣雷達,以及型號未定的VSR
C頻長程相控陣雷達。前者置於較高位置(艦島頂端)以偵測掠海反艦導彈,並指揮海麻雀導彈攔截目標;後者由於體積較大,裝置於船樓較低的位置(艦橋下方)。
此外,原先美國海軍還打算在此艦上安裝垂直朝上的相控陣衛星通訊天線、全新設計的核子反應爐與電力系統、電磁彈射器、新C4ISR系統等全新裝備。不過考慮到造艦與新科技研發時程以及風險、成本的因素,最後作戰、感測與武器系統等大致上都沿用自里根號,前述新型武器裝備與雷達電戰系統等,則保留用於下一代的福特級上。
該艦全長332米,船體吃水線以上大約有20層樓高,能運載將近6000名水兵和海軍陸戰隊員。最大航速30節,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最多可搭載百架戰機,造價62億美元。
義大利 「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
「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艦身編號551)是義大利海軍旗下一艘現役的航空母艦,也是義大利海軍目前的旗艦。加里波底號是以塔蘭托作為母港,艦名起源於義大利名將朱塞佩・加里波第。
「加里波底」號是由義大利芬坎蒂尼位於蒙法爾科內的船塢建造,1981年開工,整體設計可歸算是反潛航母的一種。
動力來源是四具通用電氣授權生產的燃氣渦輪引擎,馬力高達81000 hp(6千萬瓦)。雙軸極速達30節(56 km/h),20節續航力7000海浬(13000 km)。
艦上的武裝包含裝置於中段艦身的四具奧托瑪特2型長程反艦導彈系統(因強化飛行甲板和衛星通訊器材的緣故,已於2003年移除),和兩具ILAS 3三連裝魚雷發射器。在防禦方面,艦上裝置有兩具八連裝的地對空導彈發射器,可以發射半主動雷達導引的阿斯派德導彈,輔以奧托梅萊拉出品的雙連裝40L70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作為加里波底號的最後一層防衛。
「加里波底」號也裝配有多款電子反制裝置,包含可以發射焰餌、閃光彈或干擾絲的雙連裝SCLAR發射器,SLQ-25尼克西管拖式魚雷誘餌,SLAT反魚雷系統,與電子反制系統。
「加里波底」號最大可以配置16架海獵鷹短場垂直起降戰機,或是18架奧古斯塔直升機,與在這兩者之間的不同戰機/直升機數量組合。飛行甲板典型的偏軸式設計,配有4度傾斜的滑跳式甲板。甲板總尺碼為174米長,30.4米寬。
義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Cavour)是義大利21世紀的第一艘新航母,到2007年義大利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將22歲,並即將退出服役期,所以本艦於2001年開工建造、2004年07月在熱那亞下水,2008年交付義大利海軍。
「加富爾」號航母排水量為27100噸,號稱世界上動力最強的非核動力艦艇。 「加富爾」號造價約17500億里拉,其中1400億里拉用於後勤。
「加富爾」號采了分段建造法,由泛安科納造船公司的兩個船廠分別建造,一個負責70米長船艏建造,另一船廠負責船舯和船尾部分的建造之後移至義大利西北部的熱那亞州舾裝。
此艦被命名為「加富爾」是為紀念1861年下令組建了皇家海軍的義大利總理加富爾。他執政期間一直致力於義大利統一運動。正是由於這一原因,時任意總統錢皮才建議將這艘新航母命名為「加富爾」號。
英國「卓越」號航空母艦
英國是航空母艦的發祥地,它的航母在二戰中有過出色表現。戰後英國國力日衰,再也無力建造象美國那樣的大型核動力航母,但相信航母實力的皇家海軍又不想放棄這個海戰法寶,萬般無奈之下的皇家海軍只好採取了折中之策:用所謂的「全通甲板巡洋艦」來代替傳統的艦隊型航母,這就是後來的「無敵」級輕型航母。
該級航母共建三艘:R05「無敵」號,1973年7月開工,1980年7月服役;R06「卓越」號,1976年10月開工,1982年6月服役;R07「皇家方舟」號,1978年12月開工,1985年11月服役。其中,第一艘在維克斯船廠建造,後兩艘在斯旺·亨特船廠建造。
「無敵」級全長206.6米,寬27.7米,標准排水量16000噸,滿載排水量20300噸,主機為4台「奧林普斯」TM-3B型燃汽輪機(這是世界上首次將燃汽輪機作為航母主機),總功率112000馬力,雙軸雙槳,最大航速28節,18節時續航力7000海里,全艦編制人員1051名,其中艦員685人,航空人員366人。其建成時的標准載機為8架「海鷂」式垂直起降戰斗機和12架「海王」直升機。
「無敵」級輕型航母最大的特點是應用了「滑躍」跑道,這是皇家海軍中校道格拉斯·泰勒的創造。所謂滑躍起飛,就是將飛行跑道前端約27米長的一段做成平緩曲面,向艦首上翹,「無敵」號和「卓越」號的上翹角度為7度,「皇家方舟」號為12度。「海鷂」艦載機通過滑躍甲板起飛,在滑跑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可使飛機載重增加20%;載重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使滑跑距離減少60%。這一起飛方式後來被各國的輕型航母普遍採用。
目前,「無敵」級輕型航母中只有「卓越」號被資金緊張的英國國防部認為仍有價值,將服役至2014年。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
俄羅斯的航母發展史曲曲折折,遲遲慢慢。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在體驗了建造和使用幾艘直升機航空母艦後,莫斯科才開始發展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這便是後來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是俄羅斯(前蘇聯)建造的第一艘可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該艦曾三易艦名,於1991年正式服役。
「庫」級原計劃造3艘,同時建造1艘核動力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可是這個宏偉計劃剛實施,蘇聯就解體了,航母計劃也伴隨著解體災難的蔓延而夭折。所以「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被人稱為俄海軍航母的「獨子」。
該艦配備有滑躍式飛行甲板,艦上所裝備的武器系統齊全,威力強大。滿載排水量58500噸,艦長304.5米,寬37米,飛行甲板寬70米,吃水深度10.5米。「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目前是俄海軍裝備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將於2012年進行全面的現代化改裝,2017年全部完成。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裝載了強大的防空火力。主力為4座SA-N-9垂直發射防空導彈,每座有6個發射單元,每個單元備彈8枚,總共備彈192枚,射程15千米;另有8座CADS-N-1「嘎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系統配置為2座30mm6管炮和8枚SA-N-11近程導彈,火炮射程2500米,導彈射程8000米;此外還有AK-630型6管30mm炮4座,射程2500米,發射率3000發/分。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是一個奇妙的「混合物」:它既有艦隊型航母特有的斜直兩段甲板,又有輕型航母通用的12度上翹角滑躍式起飛甲板;沒有裝備彈射器,卻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戰斗機。這之中的奧妙就在於它將英國首創的「滑躍式」起飛方式與自己氣動性能優異的蘇-27戰斗機相結合,在犧牲飛機作戰性能的情況下,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大型航空母艦」,但仍自稱為「載機巡洋艦」。「庫」艦的服役使世界海軍中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攔阻降落這一新穎的航母起降方式。通常情況下,其載機方案為:20架蘇-33戰斗機,15架卡-27反潛直升機,4架蘇-25UGT教練機和2架卡-29RLD預警直升機。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戴高樂」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於1986年2月由法國國防部長簽署命令進行建造。1987年1月,首艦R91「戴高樂」號在布勒斯特船廠最後完成了設計圖。1987年11月開始切割第一塊鋼板,1989年4月在布雷斯特船廠船塢開始組裝,1994年7月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
「戴高樂」號航母不僅是法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而且它也是唯一一艘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原想裝備稱雄世界的美國「戰斧」巡航導彈,但美國不賣給法國。法國只好和英國聯合開發「風暴陰影」導彈。「戴高樂」號服役不久,「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研製成功。法國人欣喜若狂,很快把「風暴陰影」導彈裝備到「戴高樂」號上。「風暴陰影」是世界上第一種隱形巡航導彈。
採用新型火控系統是「戴高樂」號的又一重大改進,包括SAAM-FR系統和SAAM-IT系統。SAAM-FR系統由一套集成Arabal雷達在內的火控系統、SYLVER垂直發射裝置和「紫菀」15導彈組成。SAAM-IT系統則由一套集成EMPAR雷達在內的火控系統、SYLVER垂直發射裝置和「紫菀」15導彈組成。新型火控系統可用於執行多種任務,對抗未來的各種威脅。
「戴高樂」號上的艦載「陣風」戰斗機也進行了技術升級,其功能有了很大擴展,不僅有很強的空戰能力,還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在海面上使用時,地形跟蹤系統已能保證「陣風」的飛行高度低至30.5米。將在2007年以前投入使用的「陣風」F3是種「全面的多任務型」戰斗機。
巴西「聖保羅」號航空母艦
巴西是世界上最早擁有航空母艦的發展中國家。早在1956年,巴西海軍買下英國「巨人」級航母「復仇者」號,更名為「米納斯吉拉斯」號,並於1960年服役。「米納斯吉拉斯」號航母在巴西海軍中服役40餘年。2002年,「米納斯吉拉斯」號以200萬美元的價格被拍賣給了一家在香港注冊的中國公司,後來轉到印度拆解。
目前作為巴西海軍旗艦的「聖保羅」號航空母艦是2000年巴西從法國購買的「福煦」號,這也是目前巴西海軍唯一一艘航空母艦。
自2004年起,「聖保羅」號航母上搭載有15架「天鷹」攻擊機、4-6架SH-3「海王」直升機、3架用於海上救援與運輸的「松鼠Ⅱ」直升機、2架用於偵察和巡邏的「超美洲豹」直升機。
雖然艦載機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聖保羅」號航母的總體作戰能力仍非常有限。
為此,該航母也搭載了許多艦載武器,主要包括2座「信天翁」導彈系統(可發射「蝮蛇」艦空導彈,飛行速度可達2.5馬赫,射程21千米)、2座「博福斯」40毫米火炮及2套「薩蓋」10管誘餌發射系統等。
印度「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維拉特」號航母原為英國皇家海軍的「競技神」號。它屬於英國二戰末期建造的「半人馬座」級航母,1959年11月交付英國皇家海軍,曾在英阿馬島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
1986年4月,印度海軍以
2500萬英鎊較低的價格從英國購買進此艦,經過改裝和大修後改名「維拉特」號;同時購進的還有艦上使用的
12架海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
該艦標准排水量 23900噸,滿載排水量28700噸;艦長 226.9米,寬 27.4米,吃水8.7米 ;動力裝置為 2台燃氣輪機,最大功率 7.6萬馬力,最大航速 28節。
維拉特號航母經過多次改裝後的維拉特航空母艦,以反潛、制空和指揮功能為主。
到21世紀初,「維拉特」號服役時間超過四十年,其配套的「海鷂」戰斗機也日趨老化。在此情況下,印度海軍尋求購入新的航空母艦,以維持其在印度洋的地位。最近,印度購買的經過改裝的俄羅斯航母「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現名「維克拉瑪蒂亞」號)因為蒸汽鍋爐出現問題將推遲10個月交付。
印度原計劃於2012年底接收該航母,但前些日子被推遲到2013年初,現在再次被推遲到2013年底。而此前,交付日期已數次被推遲,超出預算15億美元。
目前,印度還正在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沿用1957年購入的英國功勛航母名),艦體已在2011年12月29日下水。其滿載排水量4萬噸,最多搭載30架艦載機。
另據印度國防部消息人士稱,當局正計劃吸取成功經驗,建造名為「維薩爾」號的第二艘國產航母。該航母的排水量將達到6.5萬噸,比第一艘國產航母擴大50%。
泰國「加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泰國既是個大陸國家,又是個海洋國家,為了擔負保護國家安全、捍衛海洋權益以及海上救災等使命,泰國海軍決定引進1艘輕型航空母艦,並邀請國外9家造船公司進行競標。
1992年3月,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以建造「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的資歷一舉中標,並於1994年7月12日開工興建這艘名為「加克里·納呂貝特」號(R911)的輕型航空母艦。1996年2月20日該艦下水,1997年8月10日正式服役。
「加克里·納呂貝特」號全長182.6米,寬22.5米,吃水6.25米,標准排水量7000噸,滿載排水量11485噸。
「加克里·納呂貝特」號作為航空母艦,在世界航母家族中是「小字輩」,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使泰國海軍在東南亞的地位得以提高,成為該地區最強大的一支海上力量。泰國海軍在戰時具備了可以隨時出動的前進基地,在平時的海上救援行動中也有了一個理想的指控、通訊中心。
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R 11) 是西班牙海軍目前唯一在役的航空母艦,也是西班牙歷來第三艘航空母艦。該艦為現時艦隊旗艦。艦名來自西班牙儲君的封號。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搭艦載12架AV-8B/B+獵鷹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12架直升機,通常是6架SH-3H海王式反潛直升機,4架AB-212通用直升機和2架SH-3 AEW海王式預警直升機。由於飛行甲板只有175.3米長,故此在艦艏跑道末端加裝一段12°仰角滑躍起飛甲板 (46.5 米長)。
本艦由兩台通用電氣LM2500燃氣渦輪引擎推動,功率34.6兆瓦,共46000馬力,單軸推動。最高航速27節,能以20節航速航行6,500海浬。
防禦武裝主要是4座FABA梅羅卡2B型近迫武器系統,每座裝有12管厄利孔L120
20毫米機炮,亦裝有8枚魚叉反艦導彈,對抗措施包括Sippican
SRBOC假目標發射系統,拖放魚雷誘餌,以及艦體和槳葉降噪系統。
本艦由西班牙國營巴贊公司費羅爾船廠建造,以美國的「制海艦」計劃為設計藍本,1977年完成設計,1979年安放龍骨。1982年,在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後的見證下,西班牙史上第一艘自行建造的航空母艦在費羅爾船廠下水。然而由於需要增加「特里坦」(Tritan)數位指揮控制系統,原來的系統設計需大幅更改,直至1988年5月30日才正式服役
H. 航空母艦上配備的飛機包括哪些
美國的航母有:F35聯合攻擊機。F18艦載戰斗機,E2系列預警機。F18電子戰機。,S3北歐反潛機。C2運輸機。s60反潛sh3搜救。未來的X47b艦載無人機,可以起降魚鷹運輸機。等
I. 戴高樂號航母艦載機數量
當時的配置是,12架陣風M,20架超軍旗,3架E-2,問題是,從來都沒有配全過。後來香水國看到美國只用一種艦載機,維護省了不少事,於是也想把超軍旗換掉。《艦船知識》上介紹說,機庫可停25到26架陣風,但考慮到其他飛機,20架戰斗機的規模,要2架E-2C引導,還有8至10架直升機,那麼18至20架陣風是比較合理的。
陣風M 20架
E-2C 2架
直升機 8架
另外,這個錢的問題說一下,法國想和英國合造航母,問題是人家是65000t的,香水要75000t的,光是加長艦身重新設計的費用就很高,當然不想幹下去了。而且一旦多了航母,就又要買陣風,買E-2,買彈射器。。。還要造凱旋級,梭魚級,本來經費就不夠,所以他們在猶豫。
空軍的陣風被減掉是現實的,因為在歐洲不可能有什麼戰爭,而且在海外法國的軍事基地有足夠的幻影。但對於局部地區的沖突,航母是必要的,還有,陣風這種全能戰斗機是越多越好,想裁也捨不得的
J. 法國所有擁有過的航母,包括護航航母與水上飛機母艦數量與名稱,包括未完工的
法國在二戰前從未發展過航母。
二戰後法國海軍當局意識到航空母艦打重要性,所以建造了兩艘已退役的有「克萊蒙梭」號、「福照」【為克萊蒙所級】號和現役「夏爾·戴高樂」號【為戴高樂級】
水上飛機母艦?這個沒有。
未完工的?據說要再建一艘戴高樂級,但目前尚未開工
希望樓主能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