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冬天的冷空氣是從西伯利亞那邊刮來的
我國的冷空氣主要源地有三個,第一個是新地島以西洋面上,冷空氣經巴倫支海、白海進入西西伯利亞,它出現的次數最多,達到寒潮強度的也最多;第二個是新地島以東洋面上,冷空氣大多數經喀拉海、泰米爾半島進入中西伯利亞高原,它出現的次數雖少,但是氣溫低,往往可以達到寒潮強度;第三個是冰島以南洋面上,冷空氣移動到歐洲大陸南部或地中海地區,經黑海、裏海逐漸發展,它出現的次數較多,但是溫度不很低,一般達不到寒潮強度。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前面提到的三個冷空氣源地中95%的冷空氣都要經過西伯利亞中部(70~90°E,43~65°N)地區,並在那裡積累加強(可見「冷空氣都是來自於西伯利亞」的說法並不夠准確),可以說是冷空氣南下的重要關口,那裡也因此被稱為寒潮關鍵區!因此,西伯利亞的寒冷也可想而知,冬季寒冷漫長,大部分都在-20~-45℃,年均氣溫低於0℃,東北部雅庫特地區的絕對低溫是-70℃,北半球的兩大「寒極」(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均位於此。
❷ 寒潮的源地是哪裡
寒潮,90%發源於新地島和極地一帶。當其南移經西伯利亞到達我國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一帶時,一般都要加強,然後爆發南下,影響我國各地。
這里的講的是寒潮源地,圖上的是冬季氣壓圖,西伯利亞高壓。而不是冷空氣的發源地。只是冷空氣在西伯利亞會加強形成高壓。
說的有點口語化了,不好意思啊,應該能理解吧?
❸ 寒潮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群眾習慣把寒潮稱為寒流。所謂寒潮,是指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並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造成沿途地區大范圍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這種冷空氣南侵達到一定標準的就稱為寒潮。
寒潮的爆發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具有不同的特點:在西北沙漠和黃土高原,表現為大風少雪,極易引發沙塵暴天氣;在內蒙古草原則為大風、吹雪和低溫天氣;在華北、黃淮地區,寒潮襲來常常風雪交加;在東北表現為更猛烈的大風、大雪,降雪量為全國之冠;在江南常伴隨著寒風苦雨。
(3)法國冬季的寒潮來自哪裡擴展閱讀:
寒潮的危害:
寒潮帶來的雨雪和冰凍天氣對交通運輸危害不小。寒潮的移動速度為每小時幾萬米,與火車的速度差不多。影響中國的寒潮大致有三條路線:一條是西路。這是影響中國時間最早、次數最多的一條路線。強冷空氣自北極出發,經西伯利亞西部南下,進入中國新疆,然後沿河西走廊,侵入華北、中原,直到華南甚至西南地區。
第二條是中路。強冷空氣從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和蒙古國一帶,經過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進入華北直到東南沿海地區。
第三條是東路。冷空氣從西伯利亞東北部南下,有時經過中國東北,有時經過日本海、朝鮮半島,侵入中國東部沿海一帶。從這條路線南下的寒潮主力偏東,勢力一般都不很強,次數也不算多。
❹ 寒潮怎樣形成的
寒潮是指大規模冷空氣(在氣壓場上為冷高壓)由亞洲大陸西部或西北部侵襲中國時的強降溫天氣過程。在天氣預報中規定,因北方冷空氣入侵造成24小時內降溫10℃,並且過程最低氣溫達5℃以下時定義為寒潮天氣過程。有時北方冷空氣的入侵雖達不到這個標准,但降溫也很顯著,則一般稱為強冷空氣。在寒潮或冷空氣前鋒經過的地區常不僅有強烈的降溫,還時常伴有大風和降水(雨、雪)天氣現象。寒潮的形成是由於冬季冷氣團在西伯利亞不斷堆積加強,當成為強大的冷高壓後,在高空低壓大槽後部西北氣流的引導下,便大舉南侵,於是在我國南嶺以北的廣大地區形成寒潮或強降溫天氣過程。入侵我國的寒潮主要有三條路徑:①西路:從西伯利亞西部進入我國新疆,經河西走廊向東南推進;②中路:從西伯利亞中部和蒙古進入我國後,經河套地區和華中南下;③從西伯利亞東部或蒙古東部進入我國東北地區,經華北地區南下。
寒潮:功大於過
寒潮,即大規模的強冷空氣南下,其勢如潮水,造成沿途的劇烈降溫和大風。
寒潮的「過」,給人們印象最深,似乎一談起它就會與災害性天氣聯系在一起。
可是寒潮對人類的益處,似乎很少有人提起。地理學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寒潮有助於地球表面熱量交換。隨著緯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陽輻射能量逐漸減弱,因此地球形成熱帶、溫帶和寒帶。寒潮攜帶大量冷空氣向熱帶傾瀉,使地面熱量進行大規模交換,這非常有助於自然界的生態保持平衡,保持物種的繁茂。
氣象學家認為,寒潮是風調雨順的保障。我國受季風影響,冬天氣候乾旱,為枯水期。但每當寒潮南侵時,常會帶來大范圍的雨雪天氣,緩解了冬天的旱情,使農作物受益。「瑞雪兆豐年」這句農諺為什麼能在民間千古流傳?這是因為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雪水還能加速土壤有機物質分解,從而增加土中有機肥料。大雪覆蓋在越冬農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樣起到抗寒保溫作用。
有道是「寒冬不寒,來年不豐」,這同樣有其科學道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專家認為,寒潮帶來的低溫,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殺蟲劑」,可大量殺死潛伏在土中過冬的害蟲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減輕來年的病蟲害。據各地農技站調查數據顯示,凡大雪封冬之年,農葯可節省60%以上。
寒潮還可帶來風資源。科學家認為,風是一種無污染的寶貴動力資源。舉世矚目的日本宮古島風能發電站,寒潮期的發電效率是平時的1.5倍。
❺ 寒潮形成原因它的實質是什麼
寒潮形成原因是空氣的熱脹冷縮,溫度低的地方空氣收縮空氣聚集壓強變大形成高氣壓。寒潮實質就是來自極地或寒帶的寒冷空氣,像潮水一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的侵襲活動。
❻ 寒潮是什麼 寒潮是怎樣形成的
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群眾習慣把寒潮稱為寒流。所謂寒潮,是指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並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造成沿途地區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這種冷空氣南侵達到一定標準的就稱為寒潮。
寒潮是怎樣形成的
在北極地區由於太陽光照弱,地面和大氣獲得熱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陽光的直射位置越過赤道,到達南半球,北極地區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強,范圍擴大,氣溫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圍很大的冷氣團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適宜的高空大氣環流作用下,就會大規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氣。
❼ 寒潮的發源地是在哪裡
北美洲一般為北極。而在亞洲主要是西伯利亞和蒙古
❽ 寒潮的成因與寒潮的路徑是怎樣的
大家知道,北極地區因太陽高度角極小,地面和大氣吸收的熱量亦極少,終年為冰雪覆蓋。冬半年因太陽斜射,加以晝短夜長,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更少,其放出的熱量遠遠超過所吸收的熱量,因而使寒冷程度逐漸加強,范圍擴大。冬季的溫度一般都在零下40-50℃之間,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過零下60-70℃的低溫。這些范圍很大的冷氣團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大氣環流引導之下,大規模向南傾瀉而下。這就是寒潮爆發。影響我國的寒潮主要有3個源地:①新地島以西的寒冷洋面。②新地島以東的寒冷洋面。③ 冰島以南的洋面。寒潮入侵時其主體的移動路線稱為寒潮路徑。由於入侵我國的寒潮源地不同,加之地勢的影響,其路徑並不是每次都一樣,但也並不是雜亂無章的。統計分析表明,寒潮常有西北、北、西三條路徑入侵我國。①從西北來的寒潮,由新地島附近的冰洋出發,經西伯利亞西部,進入我國新疆北部或蒙古人民共和國,朝東南方面,掃過黃河河套地區瀉人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中下游地區;有時穿過南嶺影響南部沿海,又稱中路,較為多見。②從北方來的寒潮, 由亞洲北部的北冰洋上起身,經蘇聯遠東部分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徑直南下,稱為東路。③從西方來的寒潮,由歐洲北部的北冰洋上啟程,穿越整個歐洲大陸,南下到地中海附近, 然後拐彎向東走,從我國西部進來,又稱為西路。
❾ 寒潮主要發生在哪裡
寒潮主要發生在我國東北和西北地區。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所謂寒潮,是指來自高緯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並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造成沿途地區大范圍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這種冷空氣南侵達到一定標準的就稱為寒潮。
我國氣象部門規定:冷空氣侵入造成的降溫,一天內達到10攝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氣溫在5攝氏度以下,則稱此冷空氣爆發自過程為一次寒潮過程。寒潮多發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節。
寒潮是冬半年來自極地或寒帶的寒冷空氣,像潮水一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的侵襲活動。寒潮襲擊時會造成氣溫急劇下降,並伴有大風和雨雪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群眾生活和人體健康等都有較為嚴重的影響。
侵入我國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極地帶、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以及蒙古國等地暴發南下的冷高壓。這些地區,大多是分布在北極地帶,冬季長期見不到陽光,到處被冰雪覆蓋著,停留在那些地區的空氣團越來越冷、越來越干,當這股冷氣團積累一定的程度,氣壓增大到遠遠較南方高時,就像貯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機會,就向氣壓較低的南方泛濫、傾瀉,這就形成了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