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瑪麗是哪個朝代的

法國瑪麗是哪個朝代的

發布時間:2022-08-10 05:21:59

① 瑪麗·斯圖亞特(瑪麗一世)和斯圖亞特王朝有無關系


瑪麗·斯圖亞特(1542-1587年)蘇格蘭統治者。她出生六天後即位為蘇格蘭女王。1558年同法國王子弗朗西斯結婚。1560年,王子去世,次年返回蘇格蘭親政。信仰天主教,為蘇格蘭貴族和加爾文教徒所不滿。1567年被廢黜,次年逃入英格蘭,一直被英格蘭女王,她的表親伊麗莎白軟禁。最終被伊利莎白一世以謀反罪名押上斷頭台。
斯圖亞特王朝(英語:The House of Stuart/ 蓋爾語: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
1513年詹姆斯四世在英格蘭弗羅敦原野陣亡。其子詹姆斯五世1歲即位),從而導致了長期的攝政和不穩定,不過斯圖爾特的血統保住了。他們父死子繼,直到詹姆斯五世1542年去世為止。他死後由僅存的嬰兒瑪麗·斯圖亞特繼位為蘇格蘭女王。瑪麗作為法國王太子的妻子,在法國宮廷長大。她按照法文習慣,把她的姓氏拼成斯圖亞特Stuart,其後裔普遍的接受了這種拼法。

② 哪位給我介紹一下法國末代皇後瑪麗.安托瓦內特.THANKS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之妻。

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之女。奧地利宮廷出於政治需要,1770年將她嫁給法國王儲,即後來的路易十六。

到法國宮廷後,熱衷於舞會、玩樂和慶宴,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

在革命開始後,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在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士底獄時,曾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但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起義推翻了君主制。她和國王一起被囚於當普爾監獄。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被判處死刑,送上了斷頭台。

她受謾罵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她的奢侈無度,那句著名的「人民若無麵包,那就改吃蛋糕嘛」就出自她口,以及在法對奧地利宣戰後勾結奧鎮壓國內革命。

有爭議時因為有人認為她不是那麼奢侈,對人民的貧困還是同情的。

③ 法國末代皇後 瑪麗 安東尼 的生平及事跡

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14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後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但很可惜,她本人並沒有作為一名王後所應該具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後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士底獄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不過,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後的一邊,比如法國的雨果,

奧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對王後抱有同情。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保王派人物。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斯蒂芬·茨威格的王後傳記,

大仲馬也寫作了有關王後的「法國革命三部曲」,其分別是《巴爾薩摩男爵》、《王後的項鏈》以及《紅屋騎士》,王後人生中的三個階段在小說中被詳細描寫。

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宮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但他們不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每個人都想用國王的頭來換一筆贖金。這批貴族中包括國王的弟弟,

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即日後的查理十世)。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勢,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

此時奧地利女皇瑪利亞·泰麗沙(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母親)和約瑟夫二世皇帝(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兄長)相繼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另一位兄長,利奧波德二世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她和國王一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

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送上斷頭台。享年38歲。死後屍體一度被扔在萬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後,普羅旺斯伯爵復辟成為路易十八,才將她的白骨重新挖出,並妥善安葬。

傳聞,瑪麗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兩句名言:

當大臣告知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歷史上瑪麗絕對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後人將憤慨宣洩在這位熱衷於打扮的皇後身上。說這句話的人是路易十五的來自波蘭的王後瑪麗·勒金斯卡,

原句被記載在盧梭的《懺悔錄》里,大意為:他們沒有麵包吃,為什麼不吃麵包皮蘸醬?這句話的語境其實是這位王後出於同情說出了缺乏常識的話,

因為安托瓦內特王後當政的年代,人們要找理由去譴責她,於是一句本和她不相乾的話就被改造成了這個樣子:麵包皮蘸醬變成了蛋糕,這樣更容易煽動民眾的憤恨。

當瑪麗被推上斷頭台的時候,她踩到了劊子手的腳,這時瑪麗說了句:「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有人質疑這句話是否是真實的,

因為據傳當時被砍頭的人都會被綁起來並且堵上嘴。但畫家大衛的一幅鉛筆速寫證明這是不對的,王後只被綁住了手而已。

更何況當時劊子手桑松的任務之一,就是搜集那些大人物的臨死台詞,這句話連同羅蘭夫人那句「自由,以汝之名造惡無數」都是當時有名的臨死遺言。這就更不用說路易十六那眾所周知的臨終演講了。

(3)法國瑪麗是哪個朝代的擴展閱讀

瑪麗皇後的家族成員

1、瑪麗-特蕾西婭·夏洛特(Marie-ThérèseCharlottede France),昂古列姆公爵夫人(1778年12月19日—1851年10月19日)。

2、路易·約瑟夫·澤維爾·弗朗索瓦(Louis Joseph Xavier François de France),法國王太子(1781年10月22日—1789年6月4日),在大革命爆發初期死於軟骨病(或肺結核,骨結核),死時只有7歲零8個月。

3、路易·查爾斯,路易十七(1785.3.27—1795.6.8?)法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真正加冕、真正統治過整個國家卻被認為是國王的人。

4、瑪麗·索菲·海倫·比阿特麗斯(Marie Sophie Hélène Béatrice de France)(1786年7月9日—1787年6月19日),只活了11個月10天。

④ 法國王後瑪麗在被處決時,為何要向劊子手道歉

瑪麗·安托瓦內特,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也是法國的王後,身份很是尊貴。然而最終讓她在歷史上留名的卻並不是她王後的身份。

瑪麗其實本身並不壞,只是因為她貴族的身份接觸不到下層人民的苦楚,她也無法對國家做出任何改變作。

⑤ 誰了解法國路易十六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的一生

這可是個傳奇人物啊。。。第一次知道海洋之心就是因為她。被詛咒的藍寶石~~
還有那個著名的故事,巴黎的老百姓都沒有麵包吃了人家王後笑咪咪地問,怎麼不吃蛋糕呢?和問「老百姓會因為沒糧食吃餓死,為什麼不吃肉」的我們歷史上的某個皇帝如出一轍。。。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 1755.11.2~1793.10.16),原奧地利帝國公主,生於維也納,是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與奧地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她被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芬·約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瑪麗亞是以紀念聖母瑪麗亞, 安托瓦內特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 約瑟芬是紀念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 一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一個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快15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後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但很可惜,她本人並沒有作為一名王後所應該具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後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士底獄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不過,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後的一邊,比如法國的雨果,奧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對王後抱有同情。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保王派人物。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斯蒂芬·茨威格的王後傳記,大仲馬也寫作了有關王後的「法國革命三部曲」,其分別是《巴爾薩摩男爵》、《王後的項鏈》以及《紅屋騎士》,王後人生中的三個階段在小說中被詳細描寫。
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宮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但他們不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每個人都想用國王的頭來換一筆贖金。這批貴族中包括國王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即日後的查理十世)。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式,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此時奧地利女皇瑪利亞·泰麗沙(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母親)和約瑟夫二世皇帝(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兄長)相繼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另一位兄長,弗蘭茨·約瑟夫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她和國王一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送上斷頭台。享年38歲。死後屍體一度被扔在萬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後,普羅旺斯伯爵復辟成為路易十八,才將她的白骨重新挖出,並妥善安葬。
傳聞,瑪麗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兩句名言:
當大臣告知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歷史上瑪麗絕對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後人將憤慨宣洩在這位熱衷於打扮的皇後身上。說這句話的人是路易十五的來自波蘭的王後瑪麗·勒金斯卡,原句被記載在盧梭的《懺悔錄》里,大意為:他們沒有麵包吃,為什麼不吃麵包皮蘸醬?這句話的語境其實是這位王後出於同情說出了缺乏常識的話,因為安托瓦內特王後當政的年代,人們要找理由去譴責她,於是一句本和她不相乾的話就被改造成了這個樣子:麵包皮蘸醬變成了蛋糕,這樣更容易煽動民眾的憤恨。
當瑪麗被推上斷頭台的時候,她踩到了劊子手的腳,這時瑪麗說了句:「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有人質疑這句話是否是真實的,因為據傳當時被砍頭的人都會被綁起來並且堵上嘴。但畫家大衛的一幅鉛筆速寫證明這是不對的,王後只被綁住了手而已。更何況當時劊子手桑松的任務之一,就是搜集那些大人物的臨死台詞,這句話連同羅蘭夫人那句「自由,以汝之名造惡無數」都是當時有名的臨死遺言。這就更不用說路易十六那眾所周知的臨終演講了。

⑥ 法國瑪麗皇後生平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之妻。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之女。奧地利宮廷出於政治需要,1770年將她嫁給法國王儲,即後來的路易十六。到法國宮廷後,熱衷於舞會、玩樂和慶宴,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革命開始後,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在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士底獄時,曾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但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起義推翻了君主制。她和國王一起被囚於當普爾監獄。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被判處死刑,送上了斷頭台。

牛津書蟲有一本就是講她的一生的故事的你可以去書店看看

⑦ 洛可可式的瑪麗皇後和路易十六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奧地利帝國公主,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與奧地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又譯:瑪麗亞·特蕾莎)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她被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芬·約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瑪麗亞是以紀念聖母瑪麗亞, 安托瓦內特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 約瑟芬是紀念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 一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一個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快15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後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但很可惜,她本人並沒有作為一名王後所應該具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後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士底獄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不過,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後的一邊,比如法國的雨果,奧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對王後抱有同情。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保王派人物。

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宮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但他們不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每個人都想用國王的頭來換一筆贖金。這批貴族中包括國王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即日後的查理十世)。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式,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此時奧地利女皇瑪利亞·泰麗沙(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母親)和約瑟夫二世皇帝(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兄長)相繼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侄子,弗蘭茨·約瑟夫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她和國王一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送上斷頭台。享年38歲。死後屍體一度被扔在萬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後,普羅旺斯伯爵復辟成為路易十八,才將她的白骨重新挖出,並妥善安葬。

傳聞,瑪麗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兩句名言:

當大臣告知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歷史上瑪麗很可能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後人將憤慨宣洩在這位熱衷於打扮的皇後身上。

當瑪麗被推上斷頭台的時候,她踩到了劊子手的腳,這時瑪麗說了句:「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事亦見於斯蒂芬·茨威格傳記小說《斷頭王後》中。)其實,法國革命時期的死刑犯會被綁起來,堵上嘴,瑪麗也不應例外。

死刑·傾國之花凋落】法國大革命期間,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命運出現悲劇性轉折。在這無可抵擋的反王室浪潮中,國王和王後成了攻擊的首要目標——特別是王後。溫和仁慈的國王在國民看來還不是那麼有害,但揮霍無度的王後實在令人無法忍受。有人做過統計,在路易十六執政的十二年間,法國負債達到十二億五千萬!國王本身勤儉節約,誰用了這些錢,答案不言自明。當時的人們將她描繪成邪惡兇殘的魔女、無恥的淫婦,人民的怒火幾乎全部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而路易十六,則被描述成一位仁慈愛民的好君主,只是被她帶累了。

1789年7月11日,法國大革命正式宣告開始。隨後,14日,巴士底監獄被攻陷。路易十六很明白革命的意義,但他毫無辦法應對。而瑪麗王後,則認定」革命就是造反「,堅決不肯向革命派低頭。當整個法國貴族都四散奔逃,甚至有些人自願放棄貴族身份,加入革命隊伍的時候,瑪麗·安托瓦內特卻依然在用她微薄的力量捍衛王權帝位。原本只知道享樂的女人,此時終於爆發出驚人的意志力。如法國政治家米拉波所說,」她是當時凡爾賽中唯一的男子漢「。

但是,即便王後如此堅強,一方面貴族的不合作,一方面革命的浪潮又不可抵抗,國王夫婦還是不得不敗下陣來。1789年10月5日,凡爾賽宮被女性(和偽裝成女性的男性)革命者隊伍攻陷。6日,路易十六和王後及王子、公主,被押送往巴黎,住在杜伊勒里宮。

在這里,國王一家所有的舉動都被監控,隨時防止他們逃跑,並且嚴格監控所有的信件往來和信息傳遞。但安托瓦內特不死心,她運用所有的聰明才智與外界聯絡,向外國求援,向流亡貴族求救。很可惜,人人都想獨善其身,甚至想從中漁利,根本沒有人真正關心他們的死活。

唯有忠誠的費森,這時候勇敢地站了出來。他為安托瓦內特設計一套精密的逃跑計劃,但結果卻因為國王一家缺乏應變知識和其他各種各樣偶然因素,而最終宣告失敗。他們在邊境城市瓦倫被發現,押送回巴黎。

重返巴黎後,路易十六接受了革命群眾們制訂的憲法,並成立國民議會。瑪麗·安托瓦內特表面同意,內心卻仍不肯屈服。她支持國王拒絕召開三級會議,結果反而使民眾的怒火更加高漲。

1792年,奧地利皇帝,安托瓦內特的侄子弗蘭茨即位。同年,奧地利與法國之間正式宣戰。

這一場戰爭讓瑪麗·安托瓦內特看到了新的希望。她不斷利用自己在國內的優勢,用各種各樣的密碼將情報傳遞給奧地利軍方。毫無疑問,她期待著自己侄子的軍隊能進入巴黎,解救他的姑姑,幫助他們重振王室聲威。

盡管瑪麗將所有信件都銷毀,各種行動隱藏得非常好,但事情終究還是敗露了。再加上當時普奧聯軍統帥布倫瑞克偏偏發表了一篇要法國革命群眾尊重王室的宣言,其中用詞激烈,態度囂張,大大激怒了革命者。1792年8月10日,憤怒的巴黎人民湧入杜伊勒里宮,揚言要殺死國王一家。驚恐的國王和王後走投無路,只好帶著王子公主尋求國民議會的保護。

1792年8月13日以後,國王一家被轉移到丹普爾堡,過著囚徒一般的生活。9月21日,立法議會宣布廢除王政。翌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安托瓦內特耗費如此心血維護的王權,終究還是煙消雲散。

隨著革命的進程,密藏在杜伊勒里宮內的勾結外敵、陰謀鎮壓革命的大量文件被發現,路易十六被國民公會以叛國罪處死刑。1793年1月20日,他最後一次見瑪麗·安托瓦內特,次日便被送上斷頭台。當時法國所使用的斷頭台就是這種吉倫特式斷頭台。效率極高)。安托瓦內特就此成為寡婦。傳說中她卻仍不死心,還是進行了幾次逃跑,但皆以失敗告終。

1793年10月12日,瑪麗被送上審判席。諸多的罪名加在了她身上,其中有些簡直匪夷所思,例如與自己的兒子,路易十七發生亂倫關系。這種審判進行了數天,到15日,瑪麗被正式判處死刑。

1793年10月16日大約11點,瑪麗·安托瓦內特在革命廣場(即協和廣場)被公開執行死刑,之後草草下葬。可以說,直到最後死亡,她也未真正低過頭,始終維持著王後的尊嚴。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1793),法國國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孫,法蘭西波旁王朝復辟前最後一任皇帝,也是法國歷史中唯一一個被處死的皇帝。路易十六性格優柔寡斷,即位後多次更換首相和部長,任由內閣內訌,從激進的改革到保守的節儉措施,政策變化無常。路易十六無心朝政,經常來到自己的五金作坊里,與各式各樣的鎖為伍,路易十六制鎖的技術很高,且極富創意,幾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藝術品,他的成就有點類似中國的明熹宗,天才皇帝不補天。他高薪聘請著名的銅匠加曼,甚至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寢宮。18世紀80年代法國陷入財政危機後,更經常借打獵等活動逃避復雜的國事。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路易十六被迫組織立憲派擁立資產階級掌握實權。由於奧地利等國的威脅,1792年法國被迫對奧地利宣戰。此後,法國長達20多年的對外戰爭開始了。起初,路易十六暗地與外國侵略者勾結共同鎮壓國內革命黨人。1792年法國民眾組成的義勇軍打退了國內的侵略者,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波旁王朝自此滅亡。人民迫切要求處死路易十六。後在吉倫特派的公開下,於1793年在巴黎革命廣場被推上斷頭台。

⑧ 瑪麗皇後的悲劇一生

瑪麗皇後的一生:

瑪麗皇後原名叫做瑪麗·安托瓦內特,1755年11月2日在維也納出生,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

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14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的王太子妃。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

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後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此時由於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莎和約瑟夫二世皇帝早已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另一位兄長,利奧波德二世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她和國王一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送上斷頭台享年38歲。

(8)法國瑪麗是哪個朝代的擴展閱讀:

法蘭西這片歐洲最富庶的土地和巴黎周圍最著名的玩樂之都,更給瑪麗皇後提供了揮金如土和糜爛奢侈的舞台。

當作為王妃的她第一次正式入城,從凡爾賽宮到巴黎的路上,數以萬計歡迎的市民給了安托內特爾極大的震動:上帝,這么多人。

而巴黎衛戍總司令則殷勤應答:全巴黎二十萬人都愛上了您,當她剛登上王後的寶座,就成了全王宮中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中心,歡呼和贊頌聲中。

沒有知識根基又安於享樂的女人徹底自由得找不著北了,心中哪能還有國家、責任、職責、尊嚴這樣的字眼。

一如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對她的評價:她是所有奢侈浪費中最奢侈浪費的,她是所有風流輕浮的人里最為風流輕浮的,她是所有漫不經心的人里頭最漫不經心的。

但也正如她在三十九歲生命的最後一刻對劊子手所說:對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一如任何事情都有其成因。

她的這些奢侈浪費、風流輕浮、漫不經心都不是故意的,從小公主到王後,不負責任的宮廷給了她這樣放縱的土壤與自由度。

閱讀全文

與法國瑪麗是哪個朝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