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的首都是
一、吐瓦魯(世界佔比權重:0.0001%)
GDP總量:4727萬美元
特點:世界第二小島國
人口:1.15萬(2018)
國家簡介:吐瓦魯,位於南太平洋,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國土面積約為26平方公里,是僅次於諾魯的世界第二小島國,還是世界面積第四小的國家(僅高於梵蒂岡、摩納哥和諾魯),是英聯邦的特殊成員。吐瓦魯首都富納富提,面積只有2.4平方公里,由35個小珊瑚島組成,這里卻集中了全國1/2以上的人口,2012年曾經達6025人,是吐瓦魯的政治、交通中心。吐瓦魯地理位置偏遠,土地狹小,且無良好深水港,故海空運交通均極為不便。 富納富提國際機場僅能容70人座之小型飛機起降。
1568年,來自西班牙的歐洲探險家首次發現此地。1915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埃里斯群島在1975年改稱吐瓦魯群島,並於1978年獲英國准許獨立。2001年11月,吐瓦魯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敗,該國居民將逐步撤離,舉國搬遷紐西蘭。
由於地勢極低,最高點僅海拔4米,溫室效應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對吐瓦魯造成嚴峻威脅,吐瓦魯是全球遭受全海平面上升威脅最嚴重的國家。
吐瓦魯經濟:吐瓦魯資源十分匱乏,土地貧瘠,只有少數植物可以生長,幾乎沒有天然資源,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吐瓦魯經濟屬於"自然經濟階段",農業落後,幾乎無工業。家族是生產和生活的最基本單位。居民集體勞動,主要從事捕魚和種植椰子、香蕉、芋頭,所獲物品在家族內平分。買賣主要是以物易物。農業主要有椰子、香蕉、芋頭、家禽、豬等。
吐瓦魯外貿年年逆差,主要的生活用品均靠進口。外匯收入主要靠外援、郵票和椰干出口、收取外國在圖海域的捕魚費和在諾魯磷礦工作的僑民匯款。吐瓦魯青年大多赴諾魯磷公司或海外輪船工作,賺回工資收入,故僑匯為重要外匯收入。另外,出售郵票亦為吐瓦魯財政來源之一。
二、諾魯(世界佔比權重:0.0001%)
GDP總量:1.18億美元
特點:世界上最小的島國
人口:1.27萬
國家簡介:諾魯,位於南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有「天堂島」之稱。諾魯面積只有24㎞²,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 1990年代,諾魯成為一個避稅天堂和洗錢中心。諾魯人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2/3是新教,1/3是天主教),其中約10%人是巴哈伊信仰,所佔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
諾魯經濟:諾魯經濟十分單一,曾經是太平洋島國首富,主要收入來源是向澳大利亞、紐西蘭出口磷酸鹽。農產品十分有限,主要是椰子。幾乎所有食品和飲用水都依賴進口。漁業資源較豐富,待開發。由於磷酸鹽礦即將枯竭(至多再開采二至三年),諾魯利用出口磷酸鹽的收入在國外進行了大量房地產投資,但多數項目經營不善。
諾魯磷酸鹽資源豐富,80%的土地富含磷酸鹽礦。主要收入來源是向澳大利亞、紐西蘭出口磷酸鹽。目前諾魯磷酸鹽儲量所剩無幾,且品位不斷下降。
諾魯經濟繁榮的象徵是大量的汽車,平均每個家庭擁有兩輛汽車,但諾魯全島上只有一條公路!諾魯每個一個家庭都有現代化的設備,比如燃氣爐、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錄像機等等。諾魯每對夫婦平均生育4-5個孩子。
三、吉里巴斯(世界佔比權重:0.0002%)
GDP總量:1.95億美元
特點:世界上唯一縱跨赤道、橫越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國家;世界上國土分布最分散的國家。吉里巴斯最大島嶼聖誕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環狀珊瑚島。
人口:11.58萬
國家簡介:吉里巴斯,太平洋島國。陸地面積811平方公里,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350萬平方公里。位於太平洋中部,全國由33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21個島有常住居民)。擁有世界最大海洋保護區。
吉里巴斯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而又橫過國際日期變更線交叉點上的國家。其所屬的萊恩群島是全球唯一使用UTC+14時區的地方,這也使得吉里巴斯成為全球一天當中最早開始的國家。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升高,海水可能淹沒該國。
吉里巴斯經濟:吉里巴斯經濟落後,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大部分地區經濟為自給自足的原始經濟。磷酸鹽被開采殆盡後,漁業資源成為基主要經濟來源。吉里巴斯政府積極發展椰子種植,並不斷拓寬外匯收入來源,2002年出售投資者護照收入達600萬美元。
四、馬紹爾群島(世界佔比權重:0.0003%)
GDP總量:2.21億美元
特點:世界十大最小國家之一,排名第八。
人口:5.84萬
國家簡介: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的島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一部分。在夏威夷西南約3200公里和關島東南約2100公里處。與之在海上相鄰的地區分別是北部的威克島,南部的諾魯,西部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東南部的吉里巴斯。
馬紹爾群島曾先後為西班牙、德國、日本、美國佔領,其前身是美國託管的太平洋島嶼託管地的4個政治實體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託管期間,馬紹爾群島曾是美國重要的核試驗和導彈實驗基地,美國在此進行了67次核試驗,其中23次在該國的比基尼環礁進行,使得比基尼聞名於世。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3月1日,美國在比基尼環礁上安置引爆了一枚威力巨大的氫彈——「喝彩城堡」(Castle Bravo)。據美國科學家事後測算,其威力足以達到1000多枚投於廣島的原子彈,並且超過了原先預測當量的2.5倍,達到了1500萬噸。強大的核爆炸使原來安置氫彈的島礁以及附近兩個島礁瞬間消失,氫彈安置處頓時形成了深80米、直徑2公里的深坑。
馬紹爾群島經濟:馬紹爾群島的海底鈷殼和錳結核以及海島上的磷酸鹽礦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椰子產業、漁業資源優勢也得天獨厚。馬紹爾是一個是著名的離岸注冊地之一。馬紹爾公司注冊計劃規定:若馬紹爾群島公司並非由原居民成立,則可合法免除一切稅項。
五、帛琉(世界佔比權重:0.0003%)
GDP總量:2.68億美元
特點:世界七大海底奇觀之首
人口:1.79萬
國家簡介:帛琉,是太平洋上的島國。1994年10月1日從美國的託管統治下獨立。經濟支柱產業是漁業和旅遊業,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和古老的Modekngei教派,70%人口是當地土著,其餘人口主要是菲律賓人。
帛琉經濟:帛琉經濟主要由自給農業、漁業構成。政府是主要的用工單位,十分常依賴美國的財政援助。人均GDP達14412美元,人均國民收入曾經是菲律賓和密克羅尼西亞國家的兩倍,是太平洋島國中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全國有三分之二人口在首都居住。帛琉的洛克群島是太平洋最純凈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免遭工業污染的最後凈土。帛琉擁有世界上最清澈透明的海水。帛琉不僅以海底景觀聞名於世,同時屬於海洋學家公認的世界七大海底奇觀之首。
六、密克羅尼西亞(世界佔比權重:0.0005%)
GDP總量:4.02億美元
特點:世界著名的金槍魚產地
人口:11.26萬
國家簡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為西太平洋島國,全國陸地面積702平方公里。全國有607個島嶼,波納佩島為最大的島嶼,首都帕利基爾位於該島上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位於加羅林群島,屬於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加羅林群島附近是台風源地之一。
群島先後歷經西班牙、德國、日本和美國統治。1991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
密克羅尼西亞經濟:該國海域面積大,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尤以金槍魚著名。其他糧食及生活日用品均靠進口,密的經濟較為落後,且嚴重依賴美國。絕大多數人的經濟生活以村落為單位。經濟長期嚴重依賴外援,國內缺乏有效的市場機制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經濟發展緩慢。密在國家經濟發展規劃中把農業、漁業、旅遊業作為經濟的"三大支柱"。值得一提的是,密的海域曾經是世界著名的金槍魚產地。
七、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世界佔比權重:0.0005%)
GDP總量:4.19億美元
特點: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人口:21萬
國家簡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是位於非洲中西側幾內亞灣東南部的島國,東距非洲大陸201公里,由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等14個島嶼組成。聖普國土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全國人口約90%居住在聖多美島。
經濟: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是世界上人均接受經濟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90%的發展資金依靠外援。主要援助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機構為葡萄牙、法國、美國、德國、日本及非洲開發銀行、歐盟、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是以種植可可等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國。獨立後曾長期實行以國營經濟為主的經濟政策。1985年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糧食不能自給糧食進口占進口總額的17%。主要經濟作物有可可、椰干、咖啡、棕櫚仁等。其中可可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以上。
八、湯加(世界佔比權重:0.0006%)
GDP總量:5.12億美元
特點:湯加是繼非洲賴索托之後世界上第二個人均接受海外匯款最多的國家。
人口:10.32萬
國家簡介:湯加,屬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赤道附近,是由173個島嶼組成的島國,大部分為珊瑚島。湯加西距斐濟650公里,西南距紐西蘭1770公里,陸地面積747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5.9萬平方公里。首都努庫阿洛法,位於最大島湯加塔布島。 湯加王國是南太平洋眾島國中唯一維持君主制的國家。
湯加經濟:湯加國內生產力水平低經濟發展落後嚴重依賴外援。工業不發達,其中農業、漁業和旅遊業是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農產品和魚類出口在湯出口中占絕對主導地位。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湯加發生騷亂經濟遭到重創損失,佔2006年GDP的20%。農業為湯主要產業之一,但基本靠自然發展以小農場為主作物品種單調耕作方式原始技術落後產量不高。
九、多米尼克(世界佔比權重:0.0007%)
GDP總量:5.82億美元
特點:世界現存唯一活動的沸騰湖;
人口:7.16萬
國家簡介:多米尼克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東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加勒比海,是一個國土面積僅有751平方公里的島國。主要為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1493年哥倫布來到該島。多米尼克是加勒比海最後成為歐洲殖民地的島,當地的印第安人反抗非常激烈。1763年《巴黎條約》將該島劃歸英國,後被法國兩度佔領。1805年法國佔領者放火燒毀羅索,英國支付8000英鎊「贖金」後正式佔領多米尼克島。1958年加入西印度聯邦。1978年11月3日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多尼米克曾經被世界知名的"謝爾曼旅遊網站"列入世界前10位生態旅遊熱點地區,並被譽為"巨大的植物實驗室"。
經濟:多米尼克屬中低收入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旅遊業是多米尼克國的支柱產業,旅遊收入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多盛產香蕉、椰子、柑橘等。其中,香蕉出口收入占國家外匯收入的50%。多工業基礎薄弱,
十、美屬薩摩亞(世界佔比權重:0.000%)
GDP總量:6.36億美元
特點:聯合國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人口:5.55萬
國家簡介:美屬薩摩亞群島,太平洋中部偏西南方的美國無建制領地,包括土土伊拉(最大島,佔全區2/3的面積和95%人口)、奧努烏、羅斯島、斯溫斯島和馬奴亞島群,面積199平方千米。首府:法加托戈。語言:薩摩亞語和英語(均為官方語)。根據考古學上提供的證據,今美屬薩摩亞在2,500年前就有波利尼西亞人居住。
美屬薩摩亞經濟:薩摩亞是農業國,資源少,市場小,經濟發展緩慢,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旅遊業是薩摩亞主要經濟支柱之一和第二大外匯來源。從1996年起實行經濟改革,主要措施有:改革稅制,降低關稅稅率,營業稅和所得稅,全國農業人口為12.4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77%。主要種植椰子、可可、咖啡、芋頭、香蕉、木瓜、卡瓦和麵包果。
十一、聖文森及格瑞那丁(世界佔比權重:0.0001%)
GDP總量:8.25億美元
特點:世界上最大的葛粉生產國
人口:11.02萬
國家簡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是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南部的一個群島國家。面積389平方公里,主要為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原為印第安加勒比部落居住地。1627年,英國佔領該島。後法國聲稱對此島擁有主權,兩國為爭奪該島進行多次戰爭。1783年,《凡爾賽條約》確認英國對該島的統治。1979年10月27日,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宣布獨立,現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經濟: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經濟屬於中低收入國家。農業是經濟的基礎,有少量的農產品加工及小型製造業。離岸金融業和旅遊業佔有重要地位。農業是經濟的主要支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4%(1999年)。可耕地佔土地總面積的1/3以上。主要種植香蕉、葛根、甘薯、甘蔗、椰子等。聖是世界上最大的葛粉生產國。香蕉為聖主要經濟作物,
十二、薩摩亞(世界佔比權重:0.0009%)
GDP總量:8.52億美元
特點: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人口:19.6萬
國家簡介:薩摩亞原名"西薩摩亞",為波利尼西亞群島的中心,曾經是德國的殖民地,1962年獨立,1977年7月更名為"薩摩亞獨立國"。現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它位於太平洋南部,薩摩亞群島西部,由薩瓦伊和烏波盧兩個主島及七個小島組成。陸地面積293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境內大部分地區為叢林所覆蓋,屬熱帶雨林氣候。90%為薩摩亞人。
薩摩亞經濟:薩摩亞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出產:椰子、可可、麵包果、香蕉。工業有小型輕工業及農產品加工業。旅遊業也是薩摩亞主要經濟支柱之一。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旅遊業是薩摩亞主要經濟支柱之一和第二大外匯來源。
十三、萬那杜(世界佔比權重:0.0011%)
GDP總量:9.34億美元
特點: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人口:29.2萬
國家簡介:萬那杜共和國,位於南太平洋西部,屬美拉尼西亞群島,由83個島嶼(其中68個島嶼有人居住)組成。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陸地面積1.219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84.8萬平方公里,其中98%為萬那杜人。
萬那杜經濟:萬那杜的人主要從事第一產業的生產活動,大都涉及農業,其農作物可供應萬那杜約65%人的需要。另外,漁業和畜牧業也是萬那杜的主要經濟活動之一。旅遊業在萬那杜也很重要,是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之一。
萬那杜經濟落後,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第67屆聯大21號舉行全體會議,並一致通過決議批准萬那杜從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中畢業。農業和旅遊業是萬那杜的經濟支柱。農業對萬那杜的重要性超過其他太平洋島國。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80%。瓦氣候和地形適宜農業和牧草開發,國土41%為肥沃的可耕地,但已開發耕地僅佔18%。主要農產品是椰干、卡瓦、可可、咖啡、芋頭、木薯、紅薯、香蕉等。旅遊業是瓦支柱產業之一和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
十四、荷屬聖馬丁(世界佔比權重:0.001%)
GDP總量:11.85億美元
特點: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國家,一個國家兩個政府。輪流執政,一邊半年,而且都是相安無事。且這里的人民以此為自豪。聖馬丁島,原來一半是荷蘭的殖民地,一半是法國的殖民地。
人口:4.07萬
國家簡介:荷蘭屬聖馬丁海島領地。原為荷屬安的列斯(荷蘭語:Nederlandse Antillen)轄下五個島區(Eilandgebieden) 之一,面積34平方公里,其主要轄區為聖馬丁島南半部(佔全島1/3),現為荷蘭王國的自治國。首府菲利普斯堡,位於東加勒比海中部,鄰近大西洋。
菲利普斯堡(Philipsburg)是荷屬聖馬丁的主要城鎮,也是聖馬丁島的行政中心及商業中心。荷屬聖馬與法屬聖馬丁,僅僅是隔了幾條街而已,且法、荷兩國之間任何人穿越島上荷法邊界都不需要手續,沒有任何守衛。
荷屬聖馬丁經濟:荷蘭屬聖馬丁主要產業是旅遊業。早在2000年,該島每年有大約一百萬個訪客。大約85 %的勞動力從事旅遊業。聖馬丁的荷蘭邊以夜生活,海灘,首飾,與當地朗姆酒為主加拉瓜萬麗酒,和賭場製成的飲料最為著名。
十五、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世界佔比權重:0.0014%)
GDP總量:11.97億美元
特點:世界上最大的海螺養殖場。
人口:3.77萬
國家簡介: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是坐落於北美洲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英屬西印度島群,面積為430平方公里。位於巴哈馬群島東南端,距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920公里,距多米尼加和海地約145公里。東部瀕臨大西洋,西部同巴哈馬隔水相望。沿海多珊瑚礁,是世界第三大珊瑚礁所在地。
特克斯和凱科斯經濟:有世界上最大的海螺養殖場,漁業產品是主要出口產品。農業和漁業人口佔全部勞動力的1/5。該群島自然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薄弱,無製造業,主要生產部門是漁業和鹽業,收入主要來自旅遊業和金融服務業。經濟以漁業為基礎,主產龍蝦、魚類、海貝等。農業只種植少量蔬菜、玉米和豆類。有制鹽、魚類加工等工業。旅遊業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食鹽的生產原為群島的經濟支柱,由於無利可圖,於1964年完全停產。
十六、北馬里亞納群島(世界佔比權重:0.0015%)
GDP總量:13.23億美元
特點: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溝
人口:5.69萬
國家簡介:北馬里亞納群島正式名稱為北馬里亞納群島自由邦,原是美國託管地,現屬美國海外自治邦(也叫自治區)。自行選舉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
北馬位於西太平洋,全國由15個島嶼組成,其中塞班島、提尼安島(天寧島)和羅塔島是最大的三個島嶼。塞班島為北馬里亞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在地,據統計,外籍人口中,中國人最多,超過15637人。塞班的主要產業是制衣業和旅遊業。
北馬里亞納群島經濟:農業主要生產咖啡、可可豆、水果和煙草等。漁業資源豐富。海上交通方便。旅遊業受到重視,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十七、幾內亞比索(世界佔比權重:0.0015%)
GDP總量:13.39億美元
特點:世界第六大腰果生產國
人口:187萬
國家簡介:幾內亞比索共和國是位於北大西洋岸的西非國家。西鄰大西洋。首都是比紹。幾內亞比索曾是葡萄牙殖民地。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2012年人類發展報告》,幾內亞比索的人類發展指數曾經在187個國家中排名第176位。人均壽命48.6歲
幾內亞比索經濟:幾內亞比索是二十個全世界最貧窮國家的其中一個,人均收入很低,傳染性疾病泛濫,經濟以農業和漁業為主,外債曾經高達9億多美元。尤其在1998年,該國經濟和基建被內戰嚴重破壞。大米是該國的主要作物和食糧。幾內亞比索亦出口海產和少量花生、棕櫚的果仁和木材。
幾內亞比索是農業國,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政府優先發展農業。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木薯、豆類、馬鈴薯、甘薯等。為非洲第二大腰果出口國。20%的農業人口從事牧業。
十八、索羅門群島(世界佔比權重:0.0018%)
GDP總量:15.9億美元
特點:聯合國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人口:65.2萬
國家簡介:索羅門群島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聯邦成員之一。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索羅門群島的首都霍尼亞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轉折點所在地。索羅門群島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低度開發國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曾經為0.610。
索羅門群島經濟:索羅門群島經濟落後,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大多數人口依靠務農、捕魚和種植為生,國民經濟以種植業、漁業和黃金開采為主。大部分製造與石油產品依賴進口。該群島尚未開發的礦產資源豐富,如鉛、鋅、鎳以及金。1978年獨立以後,經濟有較大發展,由過去的單一經濟,逐步轉變為農、漁、礦、林、旅遊等多樣化經濟。牛肉、糧食、蔬菜基本自給。索羅門群島大多數人口依靠務農、捕魚和種植為生,國民經濟以種植業、漁業和黃金開采為主。該國大部分製造與石油產品依賴進口。
十九、聖馬利諾(世界佔比權重:0.0019%)
GDP總量:16.55億美元
特點: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是義大利的國中國。
人口:3.38萬
國家簡介:聖馬利諾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位於歐洲南部,義大利半島東部,整個國家被義大利包圍,是一個國中國。總面積61.2平方公里。聖馬利諾的郵票僅在國內有效,絕大部分出售給了集郵愛好者,形成其收入的來源。
聖馬利諾的工商業主要有銀行業、電子製造業和陶瓷製造業,而農產品則是葡萄酒和乳酪。1992年,聖馬利諾成為聯合國的成員國。
聖馬利諾經濟:聖馬利諾主要的農產品是葡萄酒和乳酪。聖馬利諾主要工業有:銀行業、電子製造業和陶瓷製造業。中小企業是聖馬里諾經濟的支柱,以服裝、機械製造、電子設備、化工、建築、釀酒為主,工業產值和手工業產值分別占國民收入的25%和10%。
旅遊曾經為聖馬利諾貢獻了超過50%的GDP。60年代以後,聖馬利諾旅遊業、商業和工業持續發展,經濟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逐步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和第三產業發達的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大幅增長。10年時間,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旅遊業和郵票發行是國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二十、安地卡及巴布達(0.0019%)
GDP總量:16.62億美元
特點:世界上護照辦理最快的國家。
人口:9.63萬
國家簡介:安地卡及巴布達,位於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北部。為英聯邦成員國。絕大多數為非洲黑人後裔,多數居民信奉基督教。首都為聖約翰。
安地卡及巴布達經濟:安地卡及巴布達無完整的國民經濟生產體系,是一個上中等收入的國家。旅遊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部門。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旅遊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農業主產棉花、甘蔗和薯類。工業主要為農產品加工、煉油等。安地卡及巴布達重視發展旅遊業、加工業和農業,安地卡及巴布達自然地理條件獨特,擁有365處優質海灘,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具有濃郁的熱帶風情。安巴歷屆政府均採取優先發展旅遊業的政策,旅遊收入現已佔國民生產總值的60%,外匯收入的80%,從業人口達1萬人。
2. 愛馬仕將建最大鱷魚養殖場,建養殖場的目的是什麼
媒體消息稱,愛馬仕已經買下了澳大利亞的一家農場,並向當地主管部門報備,計劃僱傭30名員工,逐步將農場改建為可以養殖50000隻鱷魚的鱷魚養殖場。如果這一目標達成,這將是澳洲最大的鱷魚養殖場,而這些鱷魚的品種是最受奢侈品品牌青睞的鹹水鱷,除了使用皮革之外,它們還可以提供肉類產品。
3. 法國現2020年首起養殖場H5N8型禽流感疫情,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如果疫情傳播的比較嚴重的話,會影響人類的生命安全以及正常的生活秩序,還會影響人們的經濟來源和收入。會影響交通秩序,也會造成世界各地人民的恐慌。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防止感染。防止。給家人和別人帶來危害。
4. 法國的「沖浪運動之都」是哪個城市
吉倫特(la Gironde)的地形多樣,不僅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還有聞名遐邇的波爾多葡萄園。這片熱土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城堡、別具一格的村莊、羅馬式的教堂、修道院、中世紀的農舍,還有那美麗得令人眩暈的波爾多城(Bordeaux)!
在浩瀚的大洋和廣袤的松樹林之間,梅多克(Médoc)廣闊的海岸上分布著許多的海水浴療養場、遊船碼頭,還有阿卡雄海灣(Bassin d』Arcachon)的牡蠣養殖場。
多爾多涅河(la Dordogne)和加龍河(la Garonne)灌溉著波爾多的葡萄園。兩條美麗的河流最終流入歐洲最大的河口—吉倫特(la Gironde)。
在這里,您可以細細領略城堡的宏偉,接受普通葡萄種植者發自內心的熱情款待,品嘗不同地域、不同年份的波爾多葡萄酒。在參觀博物館、葡萄酒商鋪、葡萄酒之路以及享用美食的過程中,您將聽到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梅多克酒(Médoc)、 聖·艾米利翁酒(Saint-Emilion)、索泰爾納酒(Sauternes)、加龍·多爾多涅酒(Entre-Deux-Mers )……
大自然的愛好者可以沿著羊腸小道步行,或是在長達1000公里的大道上騎自行車領略當地美麗動人的景緻。
吉倫特(la Gironde)氣候極為溫和,是進行高爾夫運動的理想場所,從三月至十一月都可以從事此項運動。
主要城市:
阿卡雄(Arcachon):屬溫帶氣候,是非常著名的海水浴療養場,分布著許多牡蠣養殖場,還有著歐洲最大的沙丘。
比亞里茨(Biarritz):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在十九世紀,曾是世界各地有錢的貴族們雲集之地。如今,它成為了沖浪運動之都。
5. ics是什麼
ics是馬來西亞地寶集團公司發明的軟殼蟹的室內養殖系統,此項養殖專利技術是目前全球最優秀的軟殼蟹養殖技術,是目前全世界最新的室內軟殼蟹養殖系統。
雪邦養殖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軟殼蟹生產養殖基地,建成後能同時養殖120000隻軟殼蟹,預計年產軟殼蟹2100多噸。在ICS系統中生活的軟殼蟹,整個生長周期都是餵食新鮮貝類、鮮蝦、魚片等高鈣、高蛋白食物,沒有添加任何的激素和有害物質;蟹舍環境每天要進行監測、並跟蹤記錄,保證出產的軟殼蟹產品的品質安全,達到真正的現代化、系統化、生產化、科技化軟殼蟹養殖。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里的軟殼蟹,有多種規格,可四季供貨。並能控制產品的規格大小,可根據客戶的需求,定製生產大批量的同規格、同重量大小的軟殼蟹。
6. 愛馬仕將建最大鱷魚養殖場,此舉為何會招人反對
愛馬仕將建最大鱷魚養殖場,此舉為何會招人反對?愛馬仕(Hermès)是世界著名的奢侈品品牌,1837年由Thierry Hermès創立於法國巴黎,早年以製造高級馬具起家,迄今已有180年的悠久歷史。總店位於法國巴黎,分店遍布世界各地。愛馬仕是一家忠於傳統手工藝,不斷追求創新的國際化品牌。 擁有箱包、絲巾、領帶、男、女裝和生活藝術品等十七類產品系列以及新近開發的傢具、室內裝飾品及牆紙系列。全球共30個分公司管理及分銷來自四大范疇的產品:愛馬仕鞍具及皮革、愛馬仕香水、愛馬仕鍾表及愛馬仕餐瓷。
7. 世界四大糧商巨頭
即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業內稱之為四大糧商。
8. 亞洲最大的:虎,熊養殖場所在那國家
中國但在1996年初,東北虎園正式掛牌之時,這被公認為又一次的創新之舉,而且效果彰顯,不僅挽救了中心這一國有企業,還保住了上百職工的飯碗。
王立剛的理由很充分,與北疆的東北虎園形成呼應的是南國的桂林雄森熊虎山莊,這家「幸運」的私人企業從一開就得到了國家林業局的750萬元的「項目資助」。而黑龍江東北虎園卻因為是掛靠在省外經貿廳的國有企業,而難以從國家得到相關的撥款,只能自力更生。
虎園現在的行政主管部門是商務廳,但虎園從1993年以後就已經沒有了外貿業務,從商務廳要錢沒有名目;而作為野生動物主管單位的林業部門,也沒法給一個掛靠在商務廳的國有企業撥款,「讓林業部門撥款,從行政體制上行不通。」
2003年SARS時期,虎園最困難的時候,一天只接待了一位客人,但正是這28隻打工之虎的努力,即便是相繼經歷了1998洪水和2003SARS的困難時期,從虎的數量上看,虎園的發展仍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據統計,2004年虎園的老虎數量已經從建園之初的50隻增加到了400隻左右。
如何養活這數百隻老虎對王立剛來說,與其說是壓力,不如說是博弈的籌碼。只要沒人全額埋單,「以虎養虎」就是不得已的策略,虎園甚至已經讓老虎走出了黑龍江,到全國各地打工。據介紹,目前虎園共有一百多隻老虎在外打工,其產權仍歸屬虎園,但合作單位負責老虎的喂養並支付一定的租金,「掙的加節省的支出,一正一負,共計有三百萬元。
9. 法國皇御生蚝產地
法國皇御生蚝產地在法國中部。皇御生蚝要在愛爾蘭西北部的克魯爾灣養殖2年後再運往法國中部班諾灣養殖。
1、第一養殖地:克魯爾灣。
在克魯爾灣養殖場的牡蠣不僅要經歷北大西洋嚴峻的氣候考驗,還要經歷梅奧( Comte de mayo)溫和的冬天與潮濕的夏天。在這天然的養殖場細心養殖至十八個月,接著再運送至班諾灣,皇御就在那兒誕生。
皇御生蚝
法國生蚝ostra regal,俗稱皇御生蚝,是「法國皇室指定蚝產品」,口感清甜,肉質肥美飽滿,蚝味十足。它最大的特點是「游歷各國」,因為這種蚝要於愛爾蘭西北部克魯爾灣養殖2年後再運往法國中部養殖1年,這樣的經歷使它入口有海水鹹味,接著慢慢開始滲出甜味,回味是榛子味。
皇御生蚝外表紋理明顯,淡灰且黑,彷彿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口味豐富有層次,入口先有海水味,再來已是滿口鮮甜,蚝身質地爽脆甜味圓潤明顯,回味有榛子香。
10. 分析法國畜牧業發達的有利條件。
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糧食產量佔全歐洲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農產品出口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隨著法國人口城市化,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法共有耕地面積5491.9萬公頃,其中61%為農業用地、27%為林業用地、12%為非農業用地。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機械化是法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朗多克-魯西榮大區充分發揮了自身畜牧養殖業的特長,出產了高品質的畜牧產品:
1) 羊肉,朗-魯大區有受原產地命名保護的紅標產品:羅澤爾地區與奧克農場的羔羊肉。
2) 牛肉,朗-魯大區有加斯科的紅標牛肉(Gascon),純種牛肉(Aubrac)等紅標產品,以及受原產地命名保護的純種歐布拉克之花的牝犢肉(Aubrac),同時還有加泰羅尼亞比利牛斯山的粉紅牛肉與偉戴爾牛肉(Vedell)正在申請原產地會命名保護,而卡馬格的公牛肉(Taureau de Camargue)正在申請法定產區命名保護產品,及其它地區的牛肉等等。
3)家禽類,加里格紅標家禽肉(Garrigues)。原產地命名保護產品朗格多克紅標家禽肉(雞肉和珍珠雞肉)。原產地命名保護產品洛拉蓋家禽(Lauragais)以及塞文地區紅標家禽肉(Cevennes)為了豐富當地優質畜牧產品的各類,大區每個省都努力發展本地的傳統烹飪送信,並創建了許多集體品牌,例如:加泰羅尼亞羊羔肉,朗格多克-魯西榮豬肉,萊卡皮泰勒豬肉等等。同樣,我們在豬肉製品等肉類副食品加工業中也可以發現這些有法國南部地區特色的集體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