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黎 我愛你>中各部電影的名稱
18區,蒙馬特,導演:Bruno Podalydès
蠻普通的開篇,但有一點很有趣。男人在後視鏡里等待著看那個走過去的女人,等了半天卻什麼也沒看到,而後他推開車門,發現那女人昏倒在地上……
5區,塞納河畔,導演:Gurinder Chadha
這個小故事我挺喜歡。一個法國小青年和一個伊斯蘭教少女的邂逅。導演是拍《我愛貝克漢姆》的那位印度裔女導演,果然仍是跨種族的交流與溝通主題,並且帶著那種一脈相承的幽默感和溫馨感。
4區,馬海區,導演:格斯·范·桑特
格斯·范·桑特的電影怎麼能沒有同性元素?!而且他找了個我很關注的男演員——加斯帕德·尤里爾,當初是看他與艾曼紐爾·貝阿主演的《迷路的人》注意到了這個男孩,後來還演了《漫長的婚約》,最近則是有《少年漢尼拜爾》——我還沒有看,評論似乎夠爛。
我一直覺得這男孩是蠻容易引起YY想法的,這片子里他就演個gay,偶然遇見個男孩,就對人家滔滔不絕,一副緣定前生的架勢,可另外那個男孩卻一聲不吭,搞得他好不郁悶。原來那個男孩根本不懂法語,經人點撥明白人家是給了他電話後,突然如夢初醒地追了出去……
不過我不太喜歡加斯帕德·尤里爾在這里頭發亂糟糟的造型,的確已不是少年模樣了。
1區,Tuileries公園,地鐵站,導演:科恩兄弟
史蒂夫·布希密那張臉一露出來,你就可以猜出這段故事該是出自科恩兄弟了。之前幾個片斷都還是比較劇情+溫情的,到了這段風格就誇張搞笑起來。科恩兄弟鏡頭下的可憐的小人物就是到了巴黎,也不會有什麼好際遇,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成了嘲諷。
16區,導演:Walter Salles&Daniela Thomas
拍《中央車站》、《摩托日記》沃爾特·塞勒斯和他的編劇搭檔的作品。非常簡單,一個年輕母親給自己的寶寶唱歌哄他安靜,而後她不停地轉換地鐵穿越城市,到另一個家裡去做保姆,那裡也有一個小寶寶,聽她唱同樣的歌。這是一個超短時間的「在路上」,歌聲、心境都很動人。
13區,中國城,導演:杜可風
頂不喜歡的就是這個片斷,我完全沒看懂。怪里怪氣的風格,莫名其妙的故事,馬上又讓我聯想到「妖魔化」三個字。查了下這段的導演竟然是杜可風,無語,不過這倒解釋了為什麼最後響起了王菲的《天空》……
12區,巴士底廣場,導演:Isabel Coixet
一直有畫外音講述整個故事。丈夫厭倦了妻子的一成不變,約在一家餐廳里要說分手,妻子趕來赴約,卻拿出了一張絕症診斷書。一切瞬間改變,丈夫離開了情人,開始一直陪伴妻子,他總是想著這是最後一次了。在生命的盡頭,愛情之花重新綻放。妻子一成不變的紅衣,成了他永遠的心傷。
2區,勝利廣場,導演:諏訪敦彥
朱麗葉·比諾什真的老了。失去孩子的母親是最憔悴的女人。
7區,埃菲爾鐵塔,導演:Sylvain Chomet
又是一個另類的段落,一個背著很大很大書包的小孩講述他的小丑父母的故事。《美麗城三重唱》導演的作品,於是很像一個由小丑演出的動畫片。
17區,蒙梭公園,導演:阿方索·卡隆
一個長鏡頭,一個老男人和一個年輕女人一路走來,絮絮叨叨,不明白要表現什麼。後來看別人介紹,原來是說兩人看似情人,實為父女。我買的這張碟的翻譯欠佳,至少是把很重要的「papa」給翻成「親愛的」了。
3區,紅孩兒區,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張曼玉前任老公的作品,有我很欣賞的女演員瑪吉·吉倫哈爾。不過這段我也看得感覺麻木,不明就裡。
19區,節日廣場,導演:Oliver Schmitz
另一個短小卻情節豐滿的故事。垂死的黑人遇見了自己的夢中人,快速閃回兩人的交集際遇。斯人已去,空餘咖啡,不禁心生惘然。
9區,紅磨坊附近的紅燈區,導演:Richard LaGravenese
一對相伴多年的歡喜冤家,爭風吃醋,打情罵俏。兩個演員都很熟悉,卻叫不出名字。
8區,瑪德蓮娜區,導演:Vincenzo Natali
這段看起來就像現代裝的弗羅多的一段詭異奇緣。真不知是故意還是巧合,很多鏡頭看上去都極像《指環王》,伊利亞·伍德照樣瞪著那雙大眼睛,一副緊張又焦慮的面孔。最後他也變成了吸血鬼,還和女吸血鬼兩人互咬,看得我都不知是該笑還是該驚訝。
20區,拉雪茲神父公墓,導演:韋斯·克雷文
這段翻譯也很差勁,那麼關鍵的奧斯卡·王爾德的名字,竟然一次也沒翻出來!是翻譯太無知了,不知王爾德是何許人也;還是王爾德太知名了,翻譯以為人人都認得他的墓?!
他日若能尋訪巴黎,此處是我必到之地。
10區,聖丹尼,導演:湯姆·提克威
我侄子在旁邊等了半天,終於等到娜塔麗·波曼!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如既往的青春恬美。而且和她配戲的那個盲人男孩(我不知道演員是不是就是盲人),纖細敏感,讓人印象深刻。這個片斷如同《羅拉快跑》般的明快和充滿速度感。
6區,拉丁區,導演:Frederic Aubertin & Derad Depardieu
好像是離異的老頭老太的故事,大鼻子德帕迪約客串了一小把,剩下我就不記得什麼了。
14區,蒙素立公園,導演:亞歷山大·佩恩
一個美國老女人的巴黎獨游,一個人絮絮的念叨。有點孤獨,也有點幸福。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應該忘記自己的夢想。這是一個比開篇更加舒服和感人的結尾。
② 關於埃菲爾的電影有哪些
埃菲爾鐵塔?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尖峰時刻3、007之雷霆殺機、2012中都城的埃菲爾、超人2
③ 一部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拍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特種部隊》
④ 一部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拍的叫什麼電影
自由,超越傳統的愛情!
⑤ 《尖峰時刻3》中成龍與真田廣之難道真在埃菲爾鐵塔上打鬥
不是的,這些都是電腦特效,現在做電腦特效的軟體也不少,maya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可以做出來非常逼真的3d效果,現在國內的行業也在興起。
⑥ 放棄我抓緊我什麼時候拍的 在哪拍攝的取景地介紹
《放棄我抓緊我》於2015年12月18日在上海開機,於2016年4月9日全劇組殺青
為了真實展現時尚圈的奢華與流行,全片取景拍攝在中國上海和法國巴黎進行。遠赴法國進行拍攝時,取景選擇在了埃菲爾鐵塔、羅浮宮、聖心大教堂等世界名勝
⑦ 一部上世紀60.70.80年代經典的間諜片,只有一小段,但印象很深,一群人追殺間諜,槍戰在埃菲爾鐵塔上
在壓力面前,心理堅強的人能克服重重困難,歷經風雨,終見彩虹:心理脆弱的人則會被打倒,從此一蹶不振、碌碌無為,甚至被生活所消滅,鍛造。
松下認為,堅強的意志,是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他曾給自己的部下講述中國古代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並以此來激勵他們克服困難。松下幸之助說:"當我們決定完成一項事業時,就要堅定信念,堅持到底,決不可以沒辦法為停頓的借口。身為一個領導者,雖然不一定要學習古人卧薪嘗膽的刻苦方式,但每天仍要不忘激勵自己,始終如一,這才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個人的個人意志很重要;有時也許一個人很有才幹,但他如果是個內心十分脆弱的人,承受不了一定的壓力,那麼他在公司的發展前景也不會太好,有時甚至會給公司帶來不良後果。
有一次,松下電器公司招聘一批基層管理人員,採取筆試與面試相結合的方法,南通律師。計劃招聘10人,報考的卻有幾百。經過一周的筆試和面試之後,通過電子計算機計分,選出了10位佼佼者,真空吸盤。當松下幸之助將錄取者一一過目時,發現一位成績特別出色、面試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輕人,卻未在這10人之列。這位青年名叫神田三郎。於是松下叫人復查考試情況,結果發現,原來神田三郎成績名列第二,只因電子計算機出了故障,把分數和名次排錯了,導致他落選。
當時光的腳步進入21世紀,科技如此發達,經濟發展如此迅速,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人們在每天忙碌於工作和生活的同時,也逐漸陷入了快節奏生活給自己帶來的高壓力。壓力其實是在考驗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松下立即吩咐糾正錯誤,並給神田三郎發去了錄用通知書。第二天,公司派人來轉告松下先生一個驚人的消息:神田三郎因沒有被錄取而跳樓自殺了。錄用通知書送到時,平面磨床,他已死了。聽到這一消息,松下沉默了好長時間。一位助手在旁自言自語:"多可惜,這么一位有才乾的青年,我們沒有錄取他。"松下搖搖頭說,"不,幸虧我們公司沒有錄用他,意志如此不堅強的人,是幹不成大事的。"
現在的公司、單位,大多青睞那些具有堅強意志的求職者,他們樂觀向上,遇事冷靜,不會被一時的壓力所嚇倒;遭遇打擊時,袋式過濾器,他們不氣餒,而是努力地去解決困難和戰勝挫折。而這樣的人求職的成功幾率,當然比其他求職者要大得多。
著名的松下幸之助,被尊稱為日本企業界的"經營之神"。他一生下來體質贏弱,20歲以後就經常得病,甚至得過在當時被視為絕症的肺癌。身體的羸弱,促使松下很早就開始精心琢磨用人之道。他說:"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混合器,可能是體弱多病幫了我的大忙。"他一生中有許多經營管理方面的小故事,由此可見其經營之道。
而那些職涯呈下滑狀態的人,卻讓我們看到一個復雜紛繁的世界,他們抑或脆弱封閉,抑或慵散懶惰,抑或安於現狀,抑或杞人憂天,抑或自以為是....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對困難估計不足,學習意識高度匱乏。面對問題產生時虛弱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