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神秘山是哪裡

法國的神秘山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11 11:34:54

❶ 比利牛斯山聖泉有什麼神秘

比利牛斯山聖泉

法國比利牛斯山脈中有個叫勞狄斯的小集鎮,鎮上有個岩洞,洞內有一眼清泉長年累月不停地流淌,泉水以其神奇的治病功能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這就是聞名全球的神秘「聖泉」。

傳說1858年,一位名叫瑪莉·伯納·索畢拉斯的女孩在岩洞內玩耍,忽然,聖母瑪利亞在她面前顯聖,告訴她洞後有一眼清泉,指引她前往洗手洗臉,並且告訴她這泉水能治百病,說罷倏然不見。

100多年過去了,神奇的泉水經年不息。前來聖泉求醫的各地人也絡繹不絕。它的吸引力遠遠超過了穆斯林聖地麥加、天主教中心羅馬和伊斯蘭教、猶太教及基督教的發祥地耶路撒冷。據統計,每年約有430萬人次去勞狄斯,其中不少人是身患疾並甚至是病入膏盲已被現代醫學宣判「死刑」的病人。

他們不遠千里來這兒,僅在聖泉水池內浸泡一下,便能病情減輕,有的竟不葯而愈。有個義大利青年,名叫維托利奧·密查利,他身患一種罕見的癌症,癌細胞已經破壞了他左髖骨部位的骨頭和肌肉。經X光透視發現,他的左腿僅由一些軟組織束同骨盆相連,看不到一點骨頭成分,輾轉幾家醫院後,他的左側從腰部至腳趾被打上石膏,但卻被宣告無葯可醫,而且預言至多能再活一年。

1963年5月26日,他在其母親的陪伴下,經過16小時的艱難跋涉到達勞狄斯。第二天便去沐浴,密查利在幾名護理員的照顧下,脫去衣服,光著身子被浸入冰冷的泉水中,但打著石膏的部位卻未浸著,只是用泉水進行沖淋。奇跡出現了。打這以後,密查利開始有了飢餓感,而且胃口之好是數月來所未有過的。從聖泉歸家後僅數星期,他突然產生從病塌上起身行走的強烈慾望,而且果真拖著那條打著石膏的左腿從屋子的一頭走到另一頭。此後幾個星期內,他繼續在屋子裡來回走動,體重也增加了。到了年底,疼痛感竟全部消失。

1964年2月18日,醫生們為他除去左腿上的石膏,並再次進行X光透視,片子上清晰顯示出那完全損壞的骨盆組織和骨頭竟然出人意外地再生。4月,他已能行動自如,參加半日制工作,不久便在一家羊毛加工廠就業。

這一病例,現代醫學竟無法解釋。

那麼,聖泉這種「起死回生」的奧秘究竟何在呢?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我們相信,人們一定能剝去聖泉的撲朔迷離的宗教外衣,揭示它的本質,從而解開這個謎團。

同樣是在法國比利牛斯山區,有座名叫阿爾勒的小鎮。就在這個小鎮的一個教堂里,有一口1500多年前精心雕製作的石棺,石棺長約1.93米,用白色的大理石雕成。令人不解的是,這口石棺中長年盛滿清泉般的水,卻沒一人能解釋石棺中的水是從哪裡來的。

鎮上的居民回憶說,這件怪事是從公元960年以後發生的。當時,有一位修士從羅馬帶來了兩位皈依基督教的波斯親王聖阿東和聖塞南的聖物,並把聖物放入石棺中。此後,石棺內的「聖水」源源不絕,「聖水」為當地居民帶來吉祥和幸福。人們視這「聖水」為神奇的水,因為它有神奇的醫治疾病的療效,人們珍藏它,不到萬不得已不拿出來使用。

據有關專家的考察,這口石棺總容量還不到300升,而每年從這口石棺中流淌出來的水卻是500~600升。即使在旱災之年,石棺仍為當地居民提供澄清的聖水。

據當地的居民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某一夏天,石棺還溢出水來。

1961年,石棺內的水源之謎吸引了兩位來自格累諾市的水利專家,他們試圖解開石棺內的水源之謎。

最初,水利專家認為這是滲水或凝聚現象,於是想方設法墊高石棺,使它與地面隔開。為了揭謎,他們還用塑料布將石棺嚴嚴實實地包起來,以防外界雨水滲入石棺中;為了防止有人往棺內灌水,在石棺旁設崗,日夜值班。

所有的辦法都未使石棺內水源斷絕。專家們用科學方法對石棺內的水進行鑒定,發現棺內的水即使不流動,水質也是純凈不變的,似乎石棺內的水能夠自動更換一樣。

以後的許多科學家也試圖解開這個謎,結果都未能如願。

❷ 法國五大山脈的位置和走向,希望有圖解

法國的五大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聖米歇爾山、中央高原。

1)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中南部大山脈,東西走向。是一條不甚連貫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該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過南歐和南亞,直到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從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

阿爾卑斯山脈遍及下列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僅有瑞士和奧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爾卑斯型國家。阿爾卑斯山脈長約1,200公里(750哩),最寬處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歐自然地理區域中最顯要的景觀。

(2)法國的神秘山是哪裡擴展閱讀:

孚日山脈是法國東部的山脈,它綿延於上萊茵省、下萊茵省和孚日省境內萊茵河谷以西地區。它由古老的岩石構成,山頂均為園丘形,最高點在貝爾湖山口北側。

孚日山脈從山口向西朝摩澤爾河谷延伸超過64千米,並向北與萊茵河平行延伸超過114千米。南部山峰高逾1200米,最高者蓋布維萊爾峰海拔1424米。西南部的山勢較為平緩,這里有美麗的峽谷和湖泊,是旅遊度假的理想之地。

❸ 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海上的神秘島嶼在哪裡呢

提起法國,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或許會是巴黎、埃菲爾鐵塔、路邊的咖啡廳以及剛出爐的牛角麵包。或許在遊客眼中,輝煌壯麗的凱旋門、繁華多姿的香榭麗舍大街以及滿是珍寶的盧浮宮是到法國旅遊的必去之地。不過在許多西方人眼中,真正代表法國的,卻是聖米歇爾山,這處並不知名的地方。法國當地流傳著一句話:沒去過聖米歇爾山,就算沒到過法國。

❹ 聖米歇爾山位於法國那個地方

聖米歇爾山聳立在法國北部,諾曼底及布列塔尼之間的沙地上。山的面積很小,直徑只有1公里,山頭建有比它高出近兩倍的修道院。這是個神秘的地方,潮漲,它像個孤島,冷漠高傲而深不可測;潮退...

❺ 法國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的景點簡介

法國著名古跡和基督教聖地,位於芒什省一小島上,距海岸兩公里。小島呈圓錐形,周長900米,由聳立的花崗石構成。海拔88米,經常被大片沙岸包圍,僅漲潮時才成為島。古時這里是凱爾特人祭神的地方。公元8世紀,聖米歇爾神父在島上最高處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獻給天使長米歇爾,成為朝聖中心,故稱米歇爾山。公元969年在島頂上建造了本篤會隱修院。1211-1228年間在島北部又修建了一個以梅韋勒修道院為中心的6座建築物,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古羅馬式教堂的風格。島上現還存有11世紀羅馬式中殿和15世紀哥特式唱詩班席,13-15世紀的部分城牆和哥特式修道院圍牆等。
聖米歇爾山經大自然的造化,使它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大奇觀,而山上的古跡修道院和大教堂則在基督教徒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從1017年投下第一塊基石到1080年落成,持續了60多個春秋。教堂分祭壇、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於高低不平的山頂無法提供寬闊平整的地基,人們便沿山坡修築了幾處建築以使教堂建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台、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禱間實際上也成了羅馬式建築工藝的傑作。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門的大門廊,從門前的平台上即可俯瞰大海。教堂集羅馬與哥特建築藝術於一身,大殿為典型的羅馬風格,其穹隆的開間多達7道,兩側的拱門式長廊之上的樓廊砌有羅馬式的拱窗,以保證教堂的通風與採光。與大殿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哥特式的三層圓形祭壇,祭壇四周的迴廊不帶祈禱室。這種教堂的建築風格在諾曼底一帶很有代表性,曾經風靡一時。
就中世紀的水平而言,聖米歇爾山大教堂頂部開間的勻稱布局與頗具立體感的垂直分隔、大殿與耳堂之間寬大的連拱,以及樓廊上飾有雕刻物的門窗,都展現著建築師們獨具匠心、巧奪天工的造型藝術水準,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大教堂建成之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朝聖者,把對大天使聖米歇爾的崇拜推向了巔峰;聖米歇爾山也更是披上了神奇的面紗,在諾曼底無數教徒的眼中無異於東方的耶路撒冷。由於聖米歇爾山的無限感召力,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它一直是這一廣大地區行政管理與精神統治的支柱。

❻ 法國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的神話傳說

聖米歇爾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08年。據說,當時一位來自阿弗郎什小鎮的紅衣主教奧貝夢見大天使聖米歇爾,聖米歇爾示意他建造一座建築物以顯示其偉大。起初奧貝主教並沒有太在意此事,對大天使米歇爾連續兩次托夢都不以為然。
一天夜裡,聖米歇爾天使在電閃雷鳴中第三次出現在奧貝的夢中,他用自己的神指在奧貝腦門上點了一下。從夢中醒來的奧貝主教摸到了腦門上的凹痕,這才恍然大悟,於是立刻趕往墓石山,著手完成大天使的神旨。聖米歇爾山上就這樣有了第一座教堂。
奧貝的教堂如今只剩下一面牆,向人們訴說著聖米歇爾山名字的來歷。 聖米歇爾山從布列塔尼海岸望去如同一個童話世界:周圍是碧洋白沙,教堂鍾樓尖頂上舒展著巨翼的天使,聖米歇爾的金像如同一個明亮的光點與日爭輝。
聖米歇爾山原名同巴山,與其稱它為一座山,不如說是一個小丘,因為它的最大高度也僅僅只有76米,但由於它處於大海前的空曠沙地上,四周既無樹木又無房屋,因此顯得比實際高度要高的多。
同巴山是由堅硬如鐵的花崗岩石構成的,雖然建築師的藍圖在這上面會受到地勢和空間的限制,但堅實的岩基卻保障了教堂建造的結實和穩固。十世紀,教堂在這座花崗岩山丘上建立起來,山丘因此而成為著名的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山頂的教堂自從第一次建成至今,十五、六次火災和自身倒塌的損壞,被命名為底下聖母堂的加洛林王朝時風格的教堂,是目前尚存的構成聖米歇爾教堂最古老的一部分。公元1020年至1060年,這里添建了羅馬風格的大教堂和供修士們居住的多層建築,聖米歇爾山這塊聖地也開始變得遠近聞名。公元1156年至1186年,主教羅伯特·代·陶利尼對教堂進行了修繕,在正門的兩旁添加了兩座高塔樓,可惜其中一座在建成不久便自行倒塌了。由於他的努力,環繞教堂的修道院也得到了擴建。從此,修士們開始了珍貴的手抄經本的工作。12世紀末年,這里最大的建築規劃是修造一座擁有餐廳、繕寫廳和廊院的新修道院附屬建築。13世紀初建築落成,又修建了有深壕溝的圍牆,它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時的聖米歇爾山教堂、修道院和附屬樓已渾然一體,它們被四周間有半圓的月形塔樓的圍牆緊緊簇擁在上面,大有固若金湯之勢。15世紀,教堂內古羅馬風格的唱詩台部分倒塌,當時沒有立即修補,而是整整過了一個世紀,才由一座新的哥特式和文藝復興式風格相結和的唱詩台所代替;同時,在山下的村鎮里建造了第二座教堂。公元1780年,古老的教堂正面突然倒塌,隨之而倒的是鍾樓和三間偏殿,供香客下榻的古旅舍也塌了下來,聖米歇爾山的正面一片廢墟,它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損失。新的正面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才興建起來的,風格為端莊的新古典主義。18世紀末,依著古教堂的滑道修築了四條加固矮牆,從山頂的教堂一直通向山腳,以此來支撐教堂,防止再次倒塌。聖米歇爾山的最後一次完善工作是在20世紀末完成的,公元1987年,在教堂鍾樓的頂端安放了聖米歇爾的金像。
此外,著名的聖米歇爾山還有無數動人的美麗傳說……

❼ 為什麼聖米歇爾山在法國歷史上曾經佔有一席之地

但只要細細觀察,就會發現聖米歇爾山的地位險要,確稱得上一個重要關卡。幾乎所有為爭奪諾曼底大公之位的戰役和沖突都與這里有過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為奪取法國國王之位而發動的戰爭一拖就是一百多年,這時的聖米歇爾山便演化為了一座海上的堅固堡壘,重築了圍牆,加固了塔樓。1424年,英國軍隊在人海口將從海上過來增援聖米歇爾山的法國軍隊截住。當潮水一退,六百名英軍開始了對這里的全面進攻。當時堅守聖米歇爾山的騎士們浴血奮戰,打退了一次又一次的英軍進攻。英國軍隊自從向這里開戰一直到最後休戰的十一年中,一次也沒有能踏上這座聖山。

堅守山頭的119名騎士中有100名為此獻身,從此聖米歇爾山便成了法國的民族驕傲,在法國騎士史上聲名顯赫。百年戰爭結束後,法國國王路易十一親自批准在這里成立聖米歇爾騎士團。據史書記載,騎士們身披綉金絲銀線的寬大斗篷,在無數身經百戰的旗幟和盔甲的簇擁下顯得威武不凡。過去,聖米歇爾山的交通十分不方便,人們到島山朝拜或游覽都必須乘船。1875年,在陸地與小島之間修築了一條大堤,人們在海水退潮的時候可以直接進人聖米歇爾山。在大堤離小島兩三米的海面上還搭建了一座小橋,這是小島唯一的出人口。過了小橋,人們上山時還要經過三道大門,便可以游覽島上唯一的一條街。街上商店鱗次櫛比,遊人熙熙攘攘,可以在這里買到許多紀念品。

❽ 歐洲最高的山峰排名榜

夏蒙尼·勃朗峰(chamonix
mont-blanc;blanc,
mont)
義大利語作monte
bianco(比安科峰)。

勃朗峰
勃朗峰
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也是西歐第一高峰,海拔4810.90米。法語意為「銀白色山峰」。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境。自小聖伯納德山口向北延伸約48公里,最寬處16公里,包括有塔古爾勃朗、莫迪、艾吉耶、多倫、韋爾特等9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山峰。山體由結晶岩層組成。勃朗峰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冰川發育,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順坡下滑,西北坡法國一側有著名的梅德冰川,東南坡義大利一側有米阿傑和布倫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學研究實驗站。勃朗峰設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施,為登山運動勝地;山峰雄偉,風光旖旎,為阿爾卑斯山最大旅遊中心。勃朗峰下築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國的沙漠尼山谷到義大利的庫馬約爾,長11.6公里,法、意兩國先後於1958年和1959年開工,分別從兩端開鑿,1962年8月會合,1965年建成通車,使巴黎到羅馬的里程縮短了約220公里。
歐洲的山嶽和最高峰(4,807公尺〔15,771呎〕)。山嶽位於阿爾卑斯山脈,沿法義邊界延伸、進入瑞士。自瑞士的馬蒂尼(martigny)起,西南綿亘40公里(25哩)左右,最大寬度為16公里(10哩)。最高峰在法國境內。山嶽四周是格雷晏阿爾卑斯山脈(graian
alps,南),沙莫尼山谷(chamonix
valley)和薩瓦阿爾卑斯山脈(savoy
alps,西),本寧阿爾卑斯山脈(東北)和庫馬約爾(courmayeur)山谷(東)。山嶽內其他主要山峰有塔庫爾的白朗峰(mont
blanc

tacul)、莫迪山(mont
maudit)、若昂峰(aiguille

geant)、大若拉斯山(les
grandes
jorasses)、多朗山(mont
dolent)和南峰。
白朗峰大約有100平方公里(40平方哩)覆蓋著冰川(因而其名意為「白山」)。一些冰河自中央冰丘瀉下至1,490公尺(4,900呎)以下處。阿爾卑斯山脈第二大冰川——冰海冰川(mer
de
glace)在1930年海拔達1,250公尺(4,100呎)。在17世紀初,冰川前移到沙莫尼山谷底部,摧毀或掩埋了耕地和住房。此後,冰川不時前移和後退。
編輯本段發現

勃朗峰風光
科學家馬泰爾(p.
martel)於1742年,德呂克(jean
a.
deluc)於1770年,及以後的索緒爾(horace
benedict
de
saussure)最早使人們注意到白朗峰是西歐最高的山,促使一些探險家去攀登此峰。沙莫尼的一位醫生帕卡德(michel-gabriel
paccard)及其腳夫巴爾馬特(jacques
balmat)於1786年征服了這座最高峰。帕卡德的成就為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第二年索緒爾也登上此峰,超過了他的成就。登山失敗的布里特(marc-theodore
bourrit)出於嫉妒心理,出版了一本書對第一次登山大肆歪曲,揑造謊言說登山之舉應完全歸功於農民巴爾馬特。

❾ 只有退潮時才出現通道的法國諾曼底聖米歇爾山海上城堡有多神秘

在退潮的時候,法國諾曼底聖米歇爾山上的城堡才會顯露出通道,漲潮的時候就只剩下一個單獨的長廊與大陸相連,周圍都是一片汪洋,看起來是極為神秘的,每年都能吸引眾多的遊客參觀游覽。這個城堡是在公元八世紀的時候修建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對法國的重要性就像金字塔對於埃及一樣。該島嶼位於聖馬洛灣,這個地方以漲潮迅猛而出名,每到傍晚的時候,大西洋的潮水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襲來,把周圍的流沙都淹沒。

景色是很優美的,即使你沒有信仰這個教,但也可以去看一看漲潮時候的景象,就是大自然的手筆,是沒有辦法通過人類的科技達到的。

❿ 阿爾卑斯山脈

歐洲最高大的山脈。位於歐洲南部。西起法國尼斯附近地中海岸,經義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斯登、聯邦德國南部,東至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呈弧形東西延伸,長約1200公里,寬130~260公里,西窄東寬。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

山脈主幹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東南延伸為迪納拉山脈,向東延伸為喀爾巴阡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可分為西、中、東3段。西阿爾卑斯西起地中海岸,經法國東南至義大利和瑞士邊境的大聖伯納德山口附近,是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境。中阿爾卑斯介於大聖伯納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間,寬度最大,有著名的山峰馬特峰(4479米)和蒙特羅莎峰(4634米)。東阿爾卑斯位於博登湖以東,海拔低於西、中阿爾卑斯。

阿爾卑斯山系構造既年輕又復雜。它的形成與1.8億年前北大西洋擴張,以及由此造成的非洲和歐洲間相對運動密切相關。上白堊紀,從非洲分裂出小板塊向亞歐板塊輻合。原先介於非洲與歐洲之間的暖海中,已出現了一連串島嶼。小板塊不斷北移,先後從晚始新世開始與歐洲板塊輻合,並在均衡作用推動下形成了阿爾卑斯山系。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時形成一種褶皺和斷層相結合的大型構造推覆體,其成因在於板塊輻合碰撞過程中多次構成劇烈的沖斷層,使有些巨大岩體被掀移動數十公里覆蓋到其他岩體之上,並形成了大型水平狀的平卧褶皺。這種推覆體構造以西阿爾卑斯最為典型。

更新世時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區為厚達1公里的冰蓋所覆,除少數高峰突出冰面構成島狀山峰外,各種類型冰川地貌都很發育,冰蝕地貌尤其典型,許多山峰岩石嶙峋,角鋒尖銳,挺拔峻峭,並有許多冰蝕崖、U形谷、冰斗、懸谷、冰蝕湖等以及冰磧地貌廣泛分布。現在還有12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其中以中阿爾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萊奇冰川最大,長約22.5公里,面積約130平方公里。

阿爾卑斯山脈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亞熱帶夏干氣候的分界線。同時它本身具有山地垂直氣候特徵。山地氣候冬涼夏暖,陽坡暖於陰坡。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異。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高山區年降水量超過2500毫米,背風坡山間谷地只有750毫米。冬季山上有積雪,如勃朗峰3000米高處,年降雪量厚達20米,因河河谷的因斯布魯克,3月的積雪區下界為海拔900米,5月間升高至1700米,9月升至3 200米,再往上為終年積雪區。阿爾卑斯山區常出現焚風,所到之處,常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災害。

阿爾卑斯山脈是個巨大的分水嶺,歐洲許多大河如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等均發源於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點,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

阿爾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許多湖泊,最大的首推萊芒湖,還有四森林州湖、蘇黎世湖、博登湖、馬焦雷湖、加爾達湖和科莫湖等。湖區往往是著名的游覽勝地。

阿爾卑斯山脈的植被帶具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脈南坡海拔800米以下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800~1800米為森林帶,其下部是以山毛櫸和冷杉為主的混交林帶,上部是由雲杉、冷杉、雪松等組成的針葉林;1800~2300米處,寒冷多風,為森林線上限,以上為高山草甸,再往上則多為裸露的岩石和終年覆雪的山峰。動物有阿爾卑斯大角山羊和土撥鼠、山兔、小羚羊、雷鳥等。

阿爾卑斯山脈的布倫納山口(海拔1370米)、辛普朗山口(2009米)、聖哥達山口(2112米)等,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1871年法國和義大利之間的塞尼山開鑿了第一條鐵路隧道,以後又建成多條,其中於1922年竣工的瑞士和義大利間的辛普朗隧道(長19.8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隧道之一。1958~1965年法國和義大利共同建成勃朗峰公路隧道(長11.6公里)。1980年建成的聖哥達隧道(長16.3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

西阿爾卑斯和中阿爾卑斯風景幽美,設有現代化旅館、滑雪坡地、登山吊椅等,為旅遊、度假、療養和體育運動勝地。山地坡麓與谷地建有不少村鎮,如法國的格勒諾布爾、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義大利的博爾扎諾等,山幽水清,環境雅靜,每年吸引大量遊客.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神秘山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