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哪些人具有被選舉權

法國哪些人具有被選舉權

發布時間:2022-08-11 21:14:13

Ⅰ 法國人當總統要什麼條件

根據法國現行的第五共和國憲法,法國總統由普選產生,採用「多數兩輪投票制」。即在第一輪投票中如無人獲得超過半數的選票,則要進行第二輪投票,由選民在首輪選舉中得票率第一和第二的兩位候選人中選出一位擔任總統。如進入第二輪的兩名候選人中有人退出競選,則由其他候選人按第一輪得票多少的順序遞補(但其得票率應達到5%)。第二輪投票在第一輪投票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
憲法規定,總統候選人必須是年滿23歲的法國公民,同時還需獲得來自法國至少30%以上省份的500名民選代表的連署支持。憲法委員會負責審核候選人資格並正式公布候選人名單。候選人還必須向憲法委員會提交密封的本人財產狀況報告,以備當選總統後開啟公布。

Ⅱ 法國總統如何產生是民選還是議會選

民選。

法國法律規定,總統候選人必須是年滿23歲的法國公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同時還需獲得來自法國至少30%以上省份的500名民選代表的連署支持。憲法委員會負責審核候選人資格並正式公布候選人名單。總統候選人還必須向憲法委員會提交密封的本人財產狀況報告,一旦當選總統後就須開啟公布。

按規定,總統候選人名單公布之後,得到確認的候選人進行競選活動將獲得國家資助,同時全國各廣播、電視機構需向所有候選人提供同等的宣傳機會和時間。

法律規定,法國總統由全民選舉產生,如果第一輪選舉無人獲得絕對多數就進行第二輪選舉,由選民在首輪選舉中得票分列第一和第二的兩位候選人中選出一位擔任總統。

Ⅲ 法國近期的總統選舉,誰能給我介紹介紹!

法國憲法委員會19日宣布了有資格參加今春總統選舉的12名候選人名單,其中包括執政的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薩爾科齊、社會黨人羅亞爾女士和中右的法蘭西民主聯盟候選人貝魯等。

法國法律規定,總統候選人必須是年滿23歲的法國公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同時還需獲得來自法國至少30%以上省份的500名民選代表的連署支持。憲法委員會負責審核候選人資格並正式公布候選人名單。總統候選人還必須向憲法委員會提交密封的本人財產狀況報告,一旦當選總統後就須開啟公布。

按規定,總統候選人名單公布之後,得到確認的候選人進行競選活動將獲得國家資助,同時全國各廣播、電視機構需向所有候選人提供同等的宣傳機會和時間。

本屆法國總統選舉預定於4月22日舉行首輪選舉,第二輪選舉預定5月9日舉行。法律規定,法國總統由全民選舉產生,如果第一輪選舉無人獲得絕對多數就進行第二輪選舉,由選民在首輪選舉中得票分列第一和第二的兩位候選人中選出一位擔任總統。

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右派代表人物薩爾科齊的支持率稍占優勢,緊隨其後的是羅亞爾和最近一段時間民意支持率大幅上升的貝魯。極右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2002年曾出人意料地擊敗社會黨候選人若斯潘進入第二輪選舉,他今年仍將競選總統,不過目前民調支持率落後較多。有分析人士指出,民調結果往往代表的是一時民意,今年總統選舉形勢錯綜復雜,誰能最後勝出尚難預料。

Ⅳ 法國1885年眾議院議員人數是多少請指教

不好找啊

1885年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參議院是300名。眾議院議員為600人,4 年改選一次,由普選產生。但成年男子須居住一定地區6 個月以上,才有選舉權。婦女、服軍役者、殖民地居民都被剝奪了選舉權。

Ⅳ 西方國家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西方國家現代選舉制度從產生至今,形成了一系列的比較固定的原則,這些原則構成了普選制度的基本內容。這些原則主要是:普遍選舉原則,平等選舉原則、直接選舉原則、秘密投票原則等等。 1.普遍選舉原則 直接選舉是與有限選舉相對而言,所謂普遍選舉原則指每個擁有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公民,都擁有選舉與被選舉的權利。眾所周知,在資本主義發展早期,選舉權曾受到嚴格的限制。西方國家早期的選舉法中普遍存在對選民資格的限制性規定,其中最主要的有財產限制、受教育程度限制以及性別限制,而財產限制是最為根本性的規定,其他限制均與財產資格規定聯系在一起。如法國1789年大革命後制定的憲法將公民分為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規定只有繳納土地稅和人頭稅的人(即積極公民)才擁有選舉權;而美國建國初期,各州普遍規定了擁有一定財產或納稅的白人成年男子才享有選舉權,直到19世紀30-60年代才開始逐漸取消財產限制。此外婦女長期沒有選舉權也是極為突出的例證。大多數西方國家婦女到20世紀才開始享有選舉權。這種存在各種限制的選舉是一種有限選舉,不是普遍選舉,普遍選舉的真正出現只有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後才真正得到實行。即規定凡18歲以上,不分種族、性別、教育程度和財產資格等的限制,都享有選舉與被選舉的權利。 2.平等選舉權原則 所謂平等選舉權原則,指的是每個選民所投選票具有同等的價值;同等數量的代表應該由同等數量的選民選舉產生。這一原則是早期選舉中曾存在的不平等現象確立的。所謂不平等選舉,指每個選民所擁有的投票次數不相等,或投票次數相等卻效力不相等。如英國下議院議員選舉中曾長期存在的「復數投票制度」 (這一制度規定:那些擁有固定資產的選舉人可以在其住地選區投票外,此外還可以在其產業所在地或其營業所選區再次投票;牛津、劍橋等大學的畢業生可以分別在其住所選區和大學選區投票。依此規定,某些選民在一次選舉中可以投票數十次。復票制的存在使有產者享有更多的政治特權,造成了選民之間的不平等。1948年英國最終廢除這種制度,確立了「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則)和「等級投票制度」。(即選舉人按照納稅多少排列順序,並分為三個等級,每個級別的納稅額總數都是全部選民納稅總額的1/3,從而使三個級別的選民人數不相等,納稅較多的選民所組成的級別人數較少,相反納稅較少的選民級別人數較多。每個選民知各投一票,每一級各選出相同數量的代表。在這種情況下,每個選民選票的實際價值是不同的,納稅較多的選民的選票價值要高出很多。) 3.直接選舉權原則 所謂直接選舉權原則,是指由選民直接投票選出議會代表或國家公職人員。目前很多西方國家採用直接選舉的方式,如美國國會議員的選舉,英國下議院議員的選舉,法國總統及國民議會議員的選舉,等等。實行直接選舉,可以相對公正、准確地表達並實現公民的意願,並有利於加強選民對當選者的監督作用。 與直接選舉方式並存的還有間接選舉制,即由選民將選票投給選舉人,再由選舉人投票選出議員或國家公職人員。美國、芬蘭、義大利、德國等國的總統選舉,法國參議院議員的選舉採用的都是間接選舉制。 直接選舉的發展水平與一個國家公民的文化水平、政治參與熱情和政治環境密切相關。如果一個國家處於高強度的政治動員時期,且公民都具有較高的政治判斷力和參與熱情,那麼直接選舉水平也會相應地得到提高。 4.秘密投票原則 秘密投票又稱「無記名投票」,指的是選民遵循選舉法規定,按照自己的意願填寫選票並秘密地投票,選票不向他人公開,也無須記名。實行秘密投票制是為了保障選民的權利不受侵犯,並能夠真實地表達選民的意見。 與秘密投票相對應的是公開投票。在資本主義初期,一些西方國家實行公開投票,即在公開的環境條件下公開地表明投票意向。其主要方式有舉手錶決、歡呼表決、雙記名表決(選舉人在選票上須同時填寫候選人和自己的姓名)等方式。公開投票有利於統治者操縱選舉,以權勢等影響選民,使選民在表決時因害怕受到報復而不能真實表達個人意見。 1856年澳大利亞開始實行秘密圈選制,將候選人的姓名印在選票上,由選舉人按其意願,而且選舉可以在密室中進行。後來,英、美、日等國紛紛採取這種形式。 5.自由投票原則 所謂自由投票原則,指的是有選舉權的公民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行使自己的投票權。與之相對的是強制投票原則,也就是義務投票原則。後者認為,公民的投票行為是履行社會義務,因此,公民無權放棄自己的投票權。歷史上的比利時、墨西哥和現今的一些拉美國家均實行強制投票制。主張實施自由投票制的國家,則認為選舉是公民的一種權利,既可行使,也可放棄。美、英、法等主要西方國家都實行自由投票原則。

Ⅵ 一個國家享有選舉權的人數

不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公民都有選舉權。
中國的選舉制度是中國現階段經濟、社會、政治發展的產物,其選舉的基本原則是在長期選舉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這些原則反映了中國選舉制度的內容和特點。從1953年頒布第一部《選舉法》至今,選舉的基本原則在不同時期都有具體內涵,並逐步發展完善。當代中國選舉制度的原則主要有:
(1)普遍選舉權原則;
(2)平等選舉權原則;
(3)等額、差額相結合原則;
(4)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原則;
(5)秘密投票原則。
(一)遍選舉權原則 普遍選舉權原則是選舉制度最根本的原則。這一原則源於18世紀美國激進主義平等派,他們提出了「無選舉權則不納稅」的口號,主張所有人在政治上完全平等,建議每一年滿18歲的人都應有選舉權。其後,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通過的《人權與公民權宣言》最早宣布了普選權。在西方近代憲政史上,曾經存在對選舉權的各種各樣的限制。具體制度包括:居住條件限制、財產限制、種族限制、性別限制、教育程度限制、職業限制、品行限制等[1]。選舉權的普遍享有是衡量一國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標准之一,是人民主權實現的重要條件。選舉權的普遍享有原則意味著只有公民選舉產生的政府才具有合法性。
全體公民有權選擇自己所信賴的政府,奠定了現代民主政治的基礎。普遍選舉權的功能在於,周期性的通過非暴力的、有序的方式,即公民普選的方式,實現權力機構的產生、讓渡與更換,有利於保障選出合格的權力機構,防止破壞選舉的情況發生。正如傑弗遜所說:「人們可以減輕買賣選票的危險的方法,正是大大增加投票的人數,以至於無法進行任何收買;如果把選舉權普及到那些決心反對使用行賄手段的人,那麼就會更有效地制止行賄。」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由此,中國公民普遍享有選舉權,不僅在選舉資格方面沒有限制,而且在被選舉資格方面同樣沒有什麼限制。在中國只有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不享有上述權利。

Ⅶ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范圍

法律分析
公民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只適用於選各級人大代表。選舉權是公民選舉國家代表機關的代表與其他公職人員的權利。被選舉權則是公民被選任為國家代表機關的代表或其他公職人員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一規定表明,在我國公民享有選舉權的基本條件有三:一是具有中國國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二是年滿18周歲;三是依法享有政治權利。享有政治權利、年滿18周歲、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無精神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閱讀全文

與法國哪些人具有被選舉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