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拿破崙是在什麼時間退位的
1814年4月1日,在英、俄、奧、普四大國的策劃下,法國成立了以前外交大臣、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塔列朗為首的臨時政府。第二天,元老院和立法院宣布拿破崙的統治告終。然而,拿破崙並不想屈服,他還准備依靠忠誠的近衛部隊作困獸之斗。可是使他大為氣惱的是:以內伊為首的元帥們卻來逼他退位了。4月6日,拿破崙違心地簽署了退位詔書。4月20日,拿破崙獲准在楓丹白露宮與近衛軍告別。就在同一天,拿破崙在幾名將軍和幾百名士兵的陪同下,啟程離開巴黎,被流放到地中海北部的厄爾巴島。
2. 拿破崙怎麼失敗的
拿破崙折戟滑鐵盧
狹窄的戰場:滑鐵盧的戰場太狹窄了,它的縱深不過3公里多,最大的寬度一共只有6公里多。一條大道將其切斷分成為兩部分,在南面的艾南斯高地的兩邊,有一道低矮的不規則的山嶺,在北面又有另外一條更低的山嶺——布南尼。
對等的兵力:英軍統帥威靈頓的手下有步兵4.9萬多人,騎兵1.2萬多人,炮兵5000多人,火炮156門。拿破崙方面步兵為8.4萬多人,騎兵1.5萬多人,炮兵7000多人,火炮246門。雙方兵力旗鼓相當。
最後的哀嘆:當日下午6時,夕陽照著山坡。拿破崙將他手下的4000名近衛軍統統投入到進攻中。這些官兵冒著英軍的炮火,奮力拚殺,終於佔領了山脊。就在這當兒,英軍統帥威靈頓指揮近衛軍撲了上去,殘陽夕照之下,法軍血肉橫飛。目睹拿破崙慘敗的威靈頓流著眼淚說:「勝利是除失敗之外的最大悲劇。」
「眼下一切都完了!」拿破崙哀嘆道。到了晚上9時,拿破崙只好帶著1萬名殘兵敗將,且戰且退,往巴黎逃去。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的滑鐵盧發生了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會戰,拿破崙所率法軍被英國、普魯士聯軍擊敗,這位世界史上的著名統帥隨之以退位結束了政治生涯。
如今在風光秀麗的比利時,最有名的旅遊勝地是滑鐵盧。除了少數英國人還緬懷本國名將威靈頓,個別德國人還知道扭轉此戰局面的普魯士名將布呂歇爾,大多數遊客是來憑吊失敗於此的拿破崙,猶如中國人講起楚漢之戰多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所嘆息。
■拿破崙司令部舊址的望遠鏡、軍刀和行軍床引來不少懷舊幽情
滑鐵盧是布魯塞爾以南20公里的一個小鎮,往南5公里外芳草萋萋的綠地中,隆起一座50米高的小山,是當年英軍核心陣地,沿226級台階可走上頂端一覽戰場全貌。山頂有一尊威靈頓用戰場上廢鐵鑄成的「滑鐵盧雄獅」,而參觀者最注目的還是南部那幢紅頂黃色的二層小樓,即拿破崙司令部舊址,裡面陳列的望遠鏡、軍刀和行軍床引來不少懷舊幽情。
舊址旁有一個圓桶形紀念館,環形牆壁上由法國畫家所繪百米壁畫堪稱歐洲美術史上一絕。其色彩鮮艷,人馬栩栩如生,再加上油畫前面輔以類似真實景物的泥塑,倒卧的人馬、丟棄的兵器和踐踏的枯枝敗草等經燈光輝映,使人真有身臨昔日戰場之感。
恩格斯曾稱贊拿破崙「甚至在遭到失敗的進軍中也是一位偉大的統帥」,滑鐵盧之戰也是典型例子。1815年3月拿破崙從流放地突然登陸法國南海岸,不費一槍一彈,便在民眾和軍隊歡呼聲中進入了巴黎,趕走了波旁王朝重新當上皇帝。被他打怕了的整個歐洲馬上宣布,拿破崙是「人類的敵人」,英、俄、奧、普的70萬軍隊從四面八方向法國進攻。此刻拿破崙只有不足20萬正規軍,有一部分被國內旺德等地叛亂牽制,僅12萬人可機動。在分兵抵禦毫無希望的形勢下,拿破崙堅持有機會就向敵軍進攻以求得殲滅的原則,絕不消極防禦坐等挨打,在6月14日跨過比利時邊界向英、普軍進攻,從而引發滑鐵盧一仗。
四天後的決戰結局,卻是拿破崙失敗,這並非攻勢防禦的原則有錯,而在於戰爭舞台上的條件已非昔日可比。那位歐洲史上最大的軍事天才,再也無法導演出勝利的劇目。
■哀號之聲不絕於野,成為滑鐵盧戰場的最後景象
對6月18日拿破崙在滑鐵盧指揮的失誤,百年來許多史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都爭論不休。從事件本身看,一代名帥確是因許多偶然因素,才輸給了二流將領威靈頓和布呂歇爾。
拿破崙的原計劃是先以自己12萬軍隊消滅8萬普魯士軍,再打7萬人的英軍。16日這天,他在林尼殲滅了布呂歇爾所率普軍2萬人,自己損失萬餘人。如不是內依元帥所部遲緩,此仗有可能達成全殲,這樣他集中局部優勢各個擊破的計劃便會實現。
次日,拿破崙可能是出於偶然,違反了由他自己提出並讓後代軍事家贊嘆不已的一項原則——
全部軍事藝術就在於集中兵力。他從本來就不足的軍隊中分出3.6萬人,由格魯希元帥率領追殲不知逃到哪裡的普軍,自己率7.2萬軍隊向布魯塞爾進攻。此時拿破崙老的精銳士兵要麼倒在西班牙游擊隊槍口下,要麼葬身於莫斯科西面的冰雪中,軍中多是新兵。因兵力和武器都不佔優勢,想速殲構築了陣地的威靈頓所部英軍,只有靠拚命一搏。
6月18日清晨,拿破崙平生最後一次檢閱了軍隊,士兵們高呼「皇帝萬歲」,士氣之高昂又像回到了奧斯特里茨會戰的熱烈情景。接著,法軍向滑鐵盧開始猛攻,英國步炮兵以密集火力迎擊,蘇格蘭騎兵躍馬反擊突入之敵。激戰至下午3時,連續沖擊的法軍終於部分突破了敵陣,等待普軍增援的威靈頓已感失望,便在司令部中命令軍官們都到第一線,「讓大家都犧牲在自己的崗位上,我們已經沒有援軍了!」
傍晚,拿破崙親率近衛隊沖入英軍縱深,在此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法軍右翼突然傳來炮彈的轟鳴和騎兵的吶喊——布呂歇爾率3萬普魯士軍趕來參戰!拿破崙仍下令繼續進攻,並期望追擊普軍的格魯希元帥也能隨後趕到。直至天黑後的最後一分鍾,他還在等格魯希元帥,哪知道此人因迷路已無法趕到戰場。
入夜時,普軍沖破了法軍右側,拿破崙手下失去控制的部隊向南四散奔逃,直至第二天才被收容起來,卻因丟失了全部大炮難以再戰。戰場上遺棄下2.5萬名死傷的法國軍人和2.2萬名死傷的英普聯軍官兵,哀號之聲不絕於野,成為滑鐵盧戰場的最後景象。
在聯軍追擊下,6月21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次日宣布退位。成千上萬民眾圍住葉利賽宮高呼:「不需要退位!皇帝萬歲!」此時還可動員起充滿崇拜之心的百萬民眾,有希望重演1793年打退外國干涉軍那一幕,已自居帝王之列的拿破崙卻說:「我不想率領賤民」。他在去美洲之時被英艦截獲,流放到南大西洋的聖赫勒那島上,1821年在那裡死去,據現代醫學考證是由於王黨分子的慢性化學毒殺。
如果從滑鐵盧的局部再瞻望全歐洲,可看出失敗的偶然因素只帶有戰術意義,並不能改變整個戰略走向。當時,連續26年的戰爭已使疲憊不堪的法國無力對抗整個歐洲的進攻,拿破崙即使在滑鐵盧打贏,也會在別的地方輸掉,幸運之神最多能給他拖長一點時間
3. 拿破崙什麼時候最厲害,又是從什麼時候敗落
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生於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一個貴族家庭。1799年,他發動霧月政變成功,在法國奪取政權。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自己加冕自己為法國皇帝。隨後一年,他又被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法國軍隊戰勝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的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提出了苛刻的和平條件,奧地利不得不讓出大面積土地。
在1815年6月18日對抗英國和普魯士的滑鐵盧之戰中,拿破崙計劃必須在普魯士軍隊到達之前擊敗英國軍隊。最終這個布魯塞爾附近的小城成為改變歐洲歷史的地方,拿破崙遭到決定性的失敗,從此再也沒有東山再起。6月21日,拿破崙回到凡爾賽宮,他對身邊的親信說,自己受到的打擊是致命的。7月15日,拿破崙正式投降,並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上。6年後,51歲的他在島上去世,死因可能是胃癌。大約20年後,1840年他的遺體才被安放回巴黎。
4. 什麼時候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
法國拿破崙一世統治時期的君主專制國家。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宣布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皇帝,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歷史上稱之為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年12月2日法西第一帝國登基皇帝——拿破崙一世.12月2日羅馬教皇庇護七世在巴黎聖母院為拿破崙加冕。
在執政府(1799~1804)的基礎上,拿破崙一世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和他個人的權力,建立新的貴族等級,封親王4個,公爵30個,伯爵388個,男爵1090個,榮譽軍團騎士數千名。1811年法蘭西帝國面積達75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400萬,全國劃分為130個郡,包括荷蘭9個郡 ,北海沿岸德意志各邦9個郡,東南瓦萊、皮埃蒙特、熱那亞、帕爾馬、托斯卡納和教皇屬地10個郡。此外,拿破崙一世及其家庭還統治和控制了義大利王國、萊茵邦聯、威斯特伐利亞王國、那不勒斯王國、西班牙王國、華沙大公國等。在帝國范圍內拿破崙一世力圖統一關稅,統一法制。帝國的無限制擴張導致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1814年3月31日聯盟軍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 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被第七次反法聯軍擊潰。6 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覆滅。
5. 拿破崙帝國是怎麼滅亡的
拿破崙帝國一般指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5、法文:Premier Empire français,下文所配外文均為法文)是拿破崙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度國家,又被稱拿破崙帝國,在19世紀的歐洲影響甚大。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法國皇帝,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取代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拿破崙稱帝,成為法國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cais),結束法國執政府的統治。對外多次打敗了反法同盟軍隊,傳播民族獨立和自由民主的思想。
因法國大革命讓歐洲各王室感受到威脅,故歐洲諸國組建反法聯盟妄圖撲滅法國共和政權。第一帝國在對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勝利,擊敗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葡萄牙等國,其中包括奧斯特里茨戰役(1805年)及弗里德蘭戰役(1807年)等。歐洲戰爭於1807年7月,《蒂爾西特條約》的簽訂下結束。
法國對外的一連串戰爭被稱為拿破崙戰爭,把法國的影響力擴至整個西歐及波蘭。
在侵俄戰役慘敗後,第六次反法聯軍於1814年3月31日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戰役戰敗。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正式告終。
6. 拿破崙最終是怎麼失敗的
1812年6月,拿破崙率大軍60多萬人入侵俄國。戰爭初期,俄軍被迫後撤。8月17日進行斯摩棱斯克會戰後,俄軍繼續後退。9月14日法軍進入莫斯科。俄軍於10月18日開始反攻;翌日,法軍撤出莫斯科,爾後節節敗退,到12月,幾乎全軍覆滅。拿破崙的侵俄戰爭,以喪失50多萬人的慘敗告終。
1813年2月,俄普結盟。3月,普魯士對法宣戰。隨後,俄、英、普、西、葡和瑞典等國,結成第六次反法聯盟(奧地利於8月加入)。隨後進行了一系列會戰,拿破崙多處轉戰,接連獲得小勝,但是擋不住聯軍的多路逼進。3月30日,巴黎守軍投降。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放逐到厄爾巴島。1815年3月1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秘密逃回法國,20日進入巴黎,重新掌握政權(史稱「百日」王朝)。出席維也納會議的俄、英、普、奧、瑞典等國代表,當即結成第七次反法聯盟,決定出兵70萬,分5路進攻法國。6月,拿破崙率法軍主動出擊,16日進行利尼會戰,普軍失利後退,18日進行滑鐵盧會戰,英軍在普軍配合下徹底擊敗法軍。拿破崙逃回巴黎,22日再次退位,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直至去世。
7. 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1811年,俄國正式退出「大陸體系」,英俄恢復商業關系。拿破崙決定率軍遠征沙俄。他在東普魯士和波蘭集中了一支70萬人的大軍,於1812年6月侵入俄羅斯。9月,法、俄兩軍在博羅季諾會戰,俄國軍隊在庫圖佐夫公爵的指揮下成功阻擋了法軍的攻勢。在攻入莫斯科後,拿破崙才發現他佔領的是一座空城。莫斯科人用烈火迎接了這位皇帝,拿破崙醒來後看著被火光映紅的天空不禁大喊:「燒掉自己的家園!……多麼野蠻!這是什麼樣的民族呀!」俄羅斯的寒冬讓拿破崙吃盡了苦頭,在進入俄國的61.1萬法軍中,死於戰爭傷亡、飢餓和嚴寒的有40萬人,被俘10萬人。
與此同時,歐洲所有反拿破崙的力量又重新集合起來。俄軍尾隨法軍挺進到中歐,普魯士和奧地利也轉而與沙俄聯合作戰,義大利也爆發了反法暴動。英國軍隊在威靈頓的率領下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法國本土。1812年12月,拿破崙秘密離開在俄羅斯風雪中艱難撤退的軍隊,依靠雪橇和馬車穿越歐洲到達了巴黎,組建了一支新軍。但是新軍缺乏訓練,隨他征戰多年的許多優秀軍官又在西班牙和俄羅斯的戰爭中大批傷亡。1813年10月,法軍在「萊比錫會戰」中被擊潰。第二年4月,拿破崙宣布退位,被流放到義大利海岸附近的厄爾巴島上。
1815年3月1日,拿破崙秘密逃離厄爾巴島,在法國儒昂港登陸。海關衛兵見登陸的是拿破崙,立即向他脫帽致敬。拿破崙以洪亮的聲音向當地士兵發表演說,士兵們熱烈歡呼,並加入了他的行列。3月3日,拿破崙在法國登陸的消息傳到巴黎,波旁王朝政府驚恐萬狀,立即派軍隊前去阻止。但拿破崙所到之處,士兵們聞風而動,紛紛加入,有的指揮官甚至不等拿破崙到來,就把自己的團隊集中起來,高呼「皇帝萬歲」,到前線去迎接拿破崙。
1815年3月20日晚9時,拿破崙在隨從和騎兵的前呼後擁下進入巴黎,重新登上帝位。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於滑鐵盧會戰敗於英國和普魯士聯軍之手。6月22日,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他被流放到英國在南大西洋中的領地聖赫勒拿島。1821年死在了流放地。
8. 拿破崙統治何時結束
拿破崙•波拿巴
1769.8.15-1821.5.5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 -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拿破崙大事記
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蘭西共和國布里埃納軍校學習軍事。
1784年10月,奉命轉入巴黎王家軍校。
1785年9月,拿破崙以少尉銜畢業。
1785年11月,開始在瓦朗斯「拉費爾炮兵團」服役。
1789年,法蘭西共和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拿破崙同情革命,一時成為雅各賓派的擁護者。他三次回到故鄉科西嘉島,積極開展爭取科西嘉島自治和自由的活動。由於受到當地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的排擠,被迫舉家遷至法蘭西共和國本土。
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一舉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深受雅各賓派奧古斯都.羅伯斯庇爾的賞識,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為少將、炮兵旅長。熱月政變發生後,雅各賓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崙亦受牽連,於8月5日被捕。後經審訊,無罪釋放,但被免去少將、炮兵旅長職銜。拿破崙一時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發生保王黨人的武裝叛亂。督政官巴拉斯請來拿破崙幫助平息叛亂。拿破崙用大炮一舉擊垮了叛亂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晉升拿破崙為陸軍中將、巴黎衛戍司令。一夜之間,窮困潦倒的拿破崙成為軍界和政界無人不曉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僅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軍司令官,從此開始了獨立作戰的生涯。3月9日,拿破崙與巴黎著名的交際花約瑟芬.博阿爾內匆匆舉行了婚禮。兩天後,他告別新婚妻子,趕赴義大利軍團上任。他統率數萬大軍直驅義大利,與處於優勢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軍奧軍和撒丁軍連續作戰,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勝利。從義大利凱旋巴黎時,他暗下決心,要做一統天下的社稷首領。 崛起的拿破崙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脅,督政官員們決定把他調到遠離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軍(東方軍)司令官。5月18日,拿破崙揮師東下,遠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他希望藉助新的勝利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崙秘密離開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霧月十八)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執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崙在馬倫哥大敗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軍,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拿破崙利用歐洲大陸短暫的和平,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時間法蘭西共和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蘭西共和國頒布《共和十年憲法》,拿破崙為法蘭西共和國終身執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崙正式頒布《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蘭西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稱拿破崙一世。
1805年8月9日,奧、英、俄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率軍東進應戰,取得了烏爾姆、奧斯特里茨等大戰的勝利,俄皇、奧帝狼狽而逃。拿破崙乘勝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魯士率先對法宣戰。14日一天當中,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打了兩個漂亮仗,普軍幾乎全軍覆沒。10月27日,法軍進占柏林,海涅曾誇張的說:「拿破崙一口氣,吹去了普魯士。」接著,法蘭西共和國東擊俄軍。
1807年6月14日,拿破崙在弗里德蘭大敗俄軍,俄皇被迫求和。 為了窒息英倫三島,嚴格實行「大陸封鎖」政策,1807年10月,拿破崙發動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戰爭。法軍入侵激起島上人民的強烈反抗,法軍很快陷進了民眾戰爭的泥潭難以自拔。拿破崙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對付普、奧等國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崙不等西班牙戰事結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國,東征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拿破崙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志,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拿破崙與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長公主瑪麗亞•路易絲結婚。拿破崙帝國達到極盛時期。
1812年6月21日,50萬法軍兵分三路進入俄羅斯。軍事准備的欠缺、俄國寒冷的天氣和俄軍堅壁清野的戰術使得法軍幾乎全軍覆沒。
1812年12月18日,拿破崙返回巴黎。對俄戰爭以失敗告終。
1813年,歐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崙率軍與聯軍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經歷連年戰爭的法蘭西共和國終於抵不上整個武裝起來的歐洲,最終在萊比錫戰役中戰敗。
1814年,聯軍向法蘭西共和國本土進軍。3月31日,法蘭西共和國元帥馬爾蒙拱手將巴黎讓給聯軍。
1814年4月6日,拿破崙被迫簽署退位書。
1814年5月4日,拿破崙被放逐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崙離開厄爾巴島,避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艦隊的監視,乘船向法蘭西共和國本土進發。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覆沒,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病逝,終年52歲。 四天以後,島上的人為這位征服者舉行了葬禮。在禮炮的轟鳴中,棺木徐徐下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在這幽靜的峽谷深處,幾棵垂柳掩映著一條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競相開放。拿破崙,這位一度叱吒風雲、有功也有過的蓋世英雄,便長眠在這些綠葉鮮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蘭西共和國七月王朝儒安維爾親王率軍艦前去聖赫勒拿島,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祖國。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滿懷深情地參加了隆重的葬禮。拿破崙的遺體由儀仗隊護送,經過凱旋門,安葬在巴黎老殘軍人退休院的園頂大堂。15年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子,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親自來到這里,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跪下。」
影響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雖然拿破崙曾經叱吒風雲數十載,但是他的功績是短暫的,在他退位後,法蘭西共和國的疆域很快又恢復到他執政前的樣子,拿破崙的戎馬生涯對之後的歐洲歷史並沒有重大影響。唯一能讓他載入史冊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羅巴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5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