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可以賣航母給其他國家嗎
沒有國家買得起。
1、航母加上艦載機,至少80億美元。(不算護航艦隊),不是哪個國家,都能買得起航母的。
2、英國為了建造航母,把現役軍艦上的導彈都停了,省錢;法國為造戴高樂號,把原本的航母,賣給巴西;這些都是五常國家。其他小國就更慘了,例如泰國,航母買了後,根本運行不起來,只能把航母放港口。
3、世界上能買得起的國家,無非下面幾個:
A印度。
B、俄羅斯,中國可以用以貨易貨的方式,讓俄羅斯用石油抵償。
C、中國,可以買美國的,假如美國肯賣
D、法國、英國、日本都可以自造航母。而巴基斯坦、巴西根本買不起。沙特買得起,湊不齊飛行員。
⑵ 法國航母是靠蒸汽彈射艦載機的嗎戴高樂號下水了沒有世界上有哪幾個國家的航母是靠蒸汽彈射艦載機的
法國航母是靠蒸汽彈射艦載機的.「戴高樂」號以於2001年服役。世界上只有美國,法國和巴西的航母是靠蒸汽彈射艦載機的。法國「戴高樂」號上的蒸汽彈射器是從美國引進的。法國上一級福熙級航母上的蒸汽彈射器也是從美國引進的,是和美國航母上相同型號的蒸汽彈射器。福熙級和「戴高樂」號各有2座蒸汽彈射器。福熙級航母的2號艦「福萊孟梭」號賣給了巴西,易名為「聖保羅」號。蒸汽彈射技術是美國的核心技術,也是機密。只有和她是同盟國的關系,才會給。
⑶ 世界上哪些國家擁有航母
目前2017年,目前世界上有9個國家(聯合國五常+印度、巴西、義大利、泰國)擁有航母(含在建)共計25艘。
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最多的就是美國,有11艘航母,10艘尼米茲級,1艘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全是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是世界上航母數量的一半多。
此外:
法國有1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
俄羅斯有1艘常規動力航母,庫茲涅佐夫號。
中國有1艘訓練用常規動力航母,遼寧號,是原蘇聯未建成的瓦良格號改建的,與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是同級航母。
印度有1艘常規動力航母,維克拉馬蒂亞號,是原俄羅斯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退役後賣給印度的。
其餘泰國的1艘(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西班牙建造)、巴西的1艘(聖保羅號,原法國退役航母),義大利2艘(加富爾號、加里波第號)屬於輕型航母。
西班牙、阿根廷曾經有過航母,目前已經退役,日本的直升機航母屬於兩棲驅逐艦,一般不被視為航母。
此外,中國(001A級,未命名)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各有1艘航母已經下水,但尚沒有服役;中國、美國(肯尼迪號)、英國(威爾士親王號)、印度(維克蘭特號)各有1艘在建但沒有下水的航母。
故,不含日本的直升機航母,各國共計有有19艘現役航母,6艘在建航母。
——————————
直升機航母一般被視為兩棲登陸艦,不被視為航空母艦。
美國服役8艘,在建4艘;
日本服役4艘:出雲號、加賀號、日向號、伊勢號。
法國服役3艘,均為西北風級;
俄羅斯服役2艘;
澳大利亞2艘;
英國1艘;
韓國1艘:獨島號。在建1艘,馬羅島號;
埃及2艘;
西班牙1艘。
共計約24艘。
⑷ 航母對一個國家很重要,為何俄國會選擇把航母賣給印度
俄羅斯選擇版航母賣給印度,其實是為了爭奪在印度的控制權,還有與印度的交流上面。因為印度一直以來都是以一個軍事武器的進口大國。並且印度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俄羅斯選擇把航母賣給印度其實就是綜合考量過後的考慮。並且他也並不是賣給印度的,可以算是送給印度的。
印度這種付款的大手筆一下引起了世界的注目:美國,法國,以色列甚至韓國,都覺得印度是塊肥肉。所以,美國曾想把「小鷹號」航母賣給印度,法國也成功地讓印度買了陣風戰斗機,以色烈看到了好處,積極向印度推銷軍品,居然超過俄羅斯成為對印軍售第一大戶。
⑸ 巴西未來會購買法國新型航母嗎還是巴西出資和法國聯合研製
至少未來20年之內不會。原因:
法國的建造問題:首先法國已經超過50年沒造過常規動力航母了(最後一條福熙號完工於1963年),而核動力航母戴高樂的可靠性並不樂觀況且核航母的價格與全服役期成本巴西未必吃的消。
巴西自己的航母運用問題:巴西上一艘航母米納斯吉拉斯號在巴西服役了45年,而現役的聖保羅號航母雖然完工於1963年但是2000年賣給巴西前經過大修,最新情況是聖保羅號於2005到2010年間還完成了延壽升級並與2014年12月宣布將預期服役到2039年(消息來源於簡氏http://www.janes.com/article/46794/brazil-seeking-to-modernise-sao-paulo-aircraft-carrier-extend-life-to-2039)。所以不出意外20年之內聖保羅號不會退役。而作為有壓倒性優勢的地區性強國巴西沒有裝備雙航母編隊的需求。況且維持一個聖保羅號航母編隊已經讓巴西航母在資金與人員上捉襟見肘,所以20年內法國式的中型航母巴西不會再裝備一條了。
艦載機的選擇問題:聖保羅號上裝備的A-4天鷹是美國出產的最後一批,作為從科威特購買的二手貨巴西也無法購買比之跟新的天鷹了,而隨著鷂式家族的退役,巴西可選擇的艦載機只有陣風M或者F35或者最後一批的超軍旗。但是陣風和F35和A-4的價格和水準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巴西恐怕買的起船也沒錢湊全艦上的飛機。其他的米格29或者中國的艦載高教機恐怕兼容性太難符合標准,所以巴西一定不會希望出現艦等裝備的情況而放棄的。
最後,LHD或者LHA或者胡安卡洛斯一世這樣的戰略投放艦才是巴西海軍真正需要的。從成本與武器來源一貫性上來說,如果巴西海軍未來幾年不再搞核潛艇而有了「閑錢」那麼法國的西北風級之類的LHD將是巴西的最佳選擇。所以盡管未來二十年巴西不太可能再裝備航母,不過現在風頭正勁勝的多用途兩棲艦將很有可能裝備這支南美海軍。
望採納,謝謝。
⑹ 請問法國海軍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最後是給了中國嗎
沒有,據說推銷的是福熙號,不要現在賣給了巴西。
11月15日,停靠在法國西部布雷斯特港內的「福熙」號航空母艦上,法國國 旗和法國海軍的旗幟緩緩降下,巴西國旗和巴西海軍的旗幟迎風飄揚。從這一天 起,法國海軍的驕傲———「福熙」號航母,隱入了歷史的深處。但是,這個鋼 鐵的龐然大物卻並未從大洋上消失———更名為「聖保羅」號的它,經過改裝後 ,將加入巴西海軍現役,繼續在大洋上馳騁。
此時此刻,留在「福熙」號上進行最後的交接的那50名法軍官兵,並不十分 傷感。一來他們早有思想准備,與「福熙」號告別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事情。去 年上半年,法國就和巴西就出售「福熙」號一事展開了高級別官員的會談;經過 一年多的談判,雙方於今年8月中旬達成了將「福熙」號以「不到3億法郎」(約 合42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巴西的協議,並定於11月中旬正式進行移交。二來他 們又有了一艘嶄新的「夏爾·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而且還是核動力的,已經服 役37年的「福熙」號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顯得相形見絀了……大概這也就是 為什麼在最終交接時,「福熙」號的價碼又降到了1049萬美元的緣故吧———「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法國人也沒多大心思非要賣個好價錢了。
航母重又成為「時尚」
航空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一直處於試驗階段,直到日本海軍首先使用 航母艦載機對英國、荷蘭駐東南亞和美國駐西太平洋的海軍部隊進行了災難性的 打擊後,航母才走入戰爭舞台的追光燈下。到1942年,航空母艦以其強大的火力 、靈活的機動性和無與倫比的攻擊速度,已經取代戰列艦成為一支現代艦隊的核 心部分。二戰期間,航空母艦在遂行攻擊海上或近岸目標任務時已變得不可或缺 ,其中有兩場大海戰(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海戰)完全是彼此的航母艦載機在交 戰,雙方艦隊都未進入對方艦炮的射程之內。在與日軍的逐島爭奪戰中,美國海 軍的「艾塞克斯」級航母每每都充當了打頭陣的角色。
1960年,隨著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的下水,航母設計製造的 新時代開始了。核動力航母由於具有長途航行而無需補充燃料的優點,備受各海 軍大國的青睞。1972年下水的美國海軍「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是迄今為 止仍在服役的最大的水面艦艇。
冷戰期間,面對導彈核武器的迅猛發展,目標過於明顯的航母是否具有存在 的必要性,一度頗為世人所懷疑。如今,冷戰期間兩個超級大國對峙的局面不復 存在了,國際事務的矛盾與沖突更加具有多元化的特徵,航母又不可否認地成為 了一種「時尚」———在海灣戰爭以來歷次有軍事大國捲入的武裝沖突,特別是 所謂的「維持和平」、「恢復和平」行動中,都少不了航母這一「浮動的空軍基 地」的身影。
航母之所以重新成為「時尚」,一方面是因為西方大國越來越多地依靠游弋 在公海的航母戰斗群,來對「危機事件」作出迅速反應,航母繼續扮演著「炮艦 政策」圖騰的角色。未來10年間,美國海軍將依然保留12艘航母,以便隨時開赴 世界各地「處理危機事件」。「福熙」號航母所參加過的多種類型的行動,其中 不乏1991年海灣戰爭以及1999年科索沃戰爭那樣的例子。
另一方面,21世紀是海洋世紀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海洋意識的增強使得世 界上幾乎所有的瀕海國家,不僅僅是英國、法國、西班牙這樣的發達國家,包括 印度、巴西、泰國、韓國以及馬來西亞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都在加強自身的海空 實力,捍衛自己的海洋權益,保衛自己的海洋資源。而航母戰斗群作為海空力量 的完美結合,自然成為海洋世紀的首選裝備。
航母也講規模效應
正是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法國要淘汰掉老舊的「福熙」號,裝備現代化的 「夏爾·戴高樂」號,而巴西在多次改裝購自英國的「米納斯吉拉斯」號輕型航 母的同時,積極尋求購買像「福熙」號這樣的中型航母,並計劃對其進行現代化 改裝,以適應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需要。
法國和巴西在發展航母問題上,代表著兩種思路:自研與外購。這兩種思路 各有利弊,但多多少少都會讓你遭遇尷尬。究其原由,無外乎航母「不是一盞省 油的燈」。除非你像美國那樣財大氣粗,而且有著遍及全球的所謂「國家利益」 要依靠航母去照顧,「成本核算」一下尚可接受。否則的話,自行研製航母有點 「買得起馬配不起鞍」的味道;而外購航母不但只能買些別人不要的貨色,改裝 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自1986年建造「夏爾·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的第一塊鋼板切割成形開始算起 ,迄今法國已為此花費了800億法郎(約合112億美元)。但是,這只不過是航母 本身,艦載機乃至組成戰斗群的護衛艦艇的費用還沒算在裡面呢。此外,隨著「 克萊孟梭」號和「福熙」號相繼退出現役,法國海軍只剩下了「夏爾·戴高樂」 號這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法國國內對是否應建造一艘「夏爾·戴高樂」號的「 姊妹艦」的爭論又激烈起來。由於航母經常要處於保養維護狀態,每4年大約最 少也要有8個月不能出海,因此,盡管目前的「六年軍事規劃」要到2002年才執行 完畢,法國軍界已經開始對建造「夏爾·戴高樂」號「姊妹艦」的可行性進行論 證與研究。
外購航母的巴西所遇到的尷尬與無奈,可能要更多一些。剛剛談妥購買「福 熙」號的合同,法國人就將「福熙」號開回土倫港,開始拆卸艦上的特種設備。 這一工作完成後,巴西海軍才能派人登上「福熙」號,與法國海軍進行交接。巴 西買來的「福熙」號,只是一個船殼子,自己還得花錢進行改裝。可以肯定的一 點是,「聖保羅」號上搭載的飛機不會是「超級軍旗」,也不會是在「福熙」號 上成功地進行過起降試驗的海軍型「陣風」戰斗機,巴西人選用的是在阿根廷制 造的美式A—4「天鷹」戰斗機。這是一種50年代就有的飛機,其性能與目前的主 力戰斗機的差距可想而知。
巴西50年代購自英國的「米納斯吉拉斯」號航母,更是經過了多次現代化改 裝,增加了斜向飛行甲板,裝備了新的升降機、新的艦島、全新的飛行作戰支援 系統和電子設備,1994年又用「米斯特拉」防空導彈替代了40毫米口徑高射炮, 幾乎是全換了一遍。由於沒有合適的艦載固定翼飛機,該航母一直只能搭載直升 機,目前計劃與「聖保羅」號一起進行改裝,搭載A—4「天鷹」攻擊機。
⑺ 介紹一下法國的航母。
法國有戴高樂級和克萊蒙梭級級兩種。
戴高樂級:
(一)研製背景與計劃
1.「戴高樂」級的產生
法國擁有一支包括潛艇、水面艦艇和空中攻擊力量的「均衡」的海軍。航空母艦是這支部隊的核心。當時法國艦隊中的「克萊蒙梭」級2艘老艦已將達到極限壽命,雖幾經現代化改裝也難以為繼。為了支持法國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急需有現代化的航母來接替。於是,1980年9月經批准,法國防部決定建造新的核動力航母來替換老艦。並使艦隊擁有空中預警力量。
該艦的軍事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要接替現役航空母艦,在海上展開40架對付岸上和海上目標的高性能飛機。
雖然開始時法國對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在海軍中的應用抱有濃厚興趣,曾經計劃研製與這種類型飛機相匹配的輕型航母,即垂直起降飛機母艦,但後來取消了這種構想。原因是,到90年代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發展還不能滿足法國海軍任務的要求。而法國已開始研製與美國F18戰斗攻擊機相似的「陣風」戰斗機。為此法國選定了建造具有彈射器和阻攔裝置的傳統型航母。並對該航母提出了2個互相矛盾的要求,一是排水量不得大於40000t,每噸排水量建造費接近「克萊蒙梭」的水平,總經費有限定;二是要求新航母能起飛更重型的飛機,要求能彈射起飛20t重的飛機。這樣就為航母設計增加了困難。
艦的續航力一定要滿足艦的軍事任務的要求,為此選用了核動力推進,但是,在限定經費的約束下,該航母並沒有另起爐灶研製新堆,而是選用為下一代核動力導彈潛艇研製的同型堆。這樣大大地節省了研製費用。可是,該反應堆的功率滿足不了航母30kn以上的航速,以便彈射飛機時獲得所需要的甲板風。為了彌補航速上的損失,採用了加大彈射器的功率的措施,以滿足彈射20t飛機的要求。
經過這樣的折衷,該航母能滿足高性能的「陣風」戰斗機的要求,並能彈射起飛E-2C那樣的早期預警飛機。
2.建造計劃
計劃建造2艘,首艦「戴高樂」號於1986年2月4日訂貨,1989年4月開工,1994年5月下水,2000年3月服役。第2艘艦也於1996年在法國總統希拉克的力主下被批准建造。
3.造價
據法國議會報告,「戴高樂」號航母最終至少將花費712億法郎(138億美元)。
費用比原預算增加10%,但大部分是由於撥款決策上的原因而導致「戴高樂」號的建造周期延長30個月造成的。
法國國民議會國防委員會報告航母的費用分成下列幾項:
①航母設計和建造准備費540億法郎。
②建造費118億法郎。
③「戴高樂」號航母艦載機「陣風」M的開發費用70億法郎。
④86架「陣風」M飛機的建造費400億法郎。
⑤采購美國的4架「鷹眼」早期預警機70億法郎。
報告最後說,第2艘航母只需花115億法郎,其飛機和設備完全和「戴高樂」一樣。
(二)總體性能與裝備
滿載排水量(t):40578
標准排水量(t):36600
總長(m):261.5
水線長(m):238
總寬(m):64.4
水線寬(m):31.5
型深(m):17.20
吃水(m):8.5
GM(m):1.5
固有橫搖周期:(s)24
垂向棱形系數:0.74
方形系數:0.53
橫剖面系數:0.94.
縱向棱形系數:0.56
飛行甲板(m):長261.5,寬64.4
動力裝置:核動力,2座K15型壓水堆,功率300MW,2台GECAlsthom汽輪機,61MW(83000hp),雙軸。
航速(kn):27
人員編制(名):艦員1150、航空聯隊550、艦隊司令部50(共有1950張鋪位,另加800張臨時鋪位供海軍陸戰隊用)。
導彈:4座湯姆森-CSFSAAM八聯裝艦對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發射「紫菀」15反導彈導彈,慣性制導和中段修正,主動雷達制導,射程15km。
2座六聯裝「西北風」點防禦導彈發射系統,發射「西北風」導彈,紅外製導,射程4km,能擊中掠海飛行的
離海面3.04m的目標。
艦炮:8門「吉亞特"20F2型20mm火炮,射速720發/min,射程8km。
對抗措施:4座CSEE「薩蓋」10管回轉式干擾火箭發射裝置,箔條彈射程8km,紅外曳光彈射程3km。ARBRl7雷達偵察機,DIBVlA「旺皮爾」紅外探測儀,2部ARBB33型干擾機。
作戰數據系統:SENIT8;11、14和16號數據鏈,「錫拉庫斯」2衛星通信系統,AIDCOMER指揮支援系統。
火控系統:2部SagemVIGY-105光電系統。
雷達:對空搜索:DRBJllD/E型3坐標雷達,E/F波段,作用距離366km。DRBV26D型雷達,D波段,作用距離183km(對2m2目標)。對空/海搜索:DRBVl5V型雷達,E/F波段,作用距離50km。導航:2部雷卡公司1229型雷達,I波段。火控:Ambel雷達,I/J波段,作用距離30km(對2m2
目標)。NRBP20A「塔康」(飛機戰術引導系統)。
聲吶:包括SLAT魚雷攻擊告警。
固定翼飛機:35~40架,含「陣風」M,「超軍旗」(可能由「陣風」SU2型代替),空中預警機E-2C。
(三)總體結構
機庫是航母的重要部位,位於主甲板上,機庫長138.5m、寬29.4m、高6.1m。在機庫甲板和飛行甲板之間有一層吊艙甲板(也稱高炮甲板)。這里多為辦公室。醫院布置在機庫前。醫院升降機和彈葯升降機共用。在機庫的周圍設有飛機維修工作間和備件庫。
機庫甲板以下有4層甲板,第1層是水密甲板。彈葯艙和燃油艙布置在機艙兩舷的舭部,比「克萊蒙梭」號大1.5倍。
「島」位於飛行甲板的右舷。其明顯特徵是採用了隱身設計,從外觀上看採用斜面和圓角,盡量減小雷達波反射截面積。島內有通道和為飛行服務的技術艙室。作戰和通信艙室布置在主艦體內,這樣有利於安全。
為飛行作戰用的艙室,如飛行通信室、值班室和布置任務室全部設在艦的前部緊靠飛行甲板、島和飛行員的住艙區。
在這樣一艘2000多人的艦上,把生活區布置得最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遵循方便生活這條基本原則,使生活區盡量地靠近戰位。全部食品倉庫和配膳間均垂直布置在艦後部的一個斷面上。餐廳沒有布置在飛行甲板下面,是為了防噪音。
該艦結構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抗核爆炸能力。結構上加強和布設裝甲防護等。除機庫和動力裝置外,全艦形成一個堡壘式結構,艙內保持正壓並具有三防能力。結構能承受北約組織規定的核爆炸壓力場標准。而且,考慮了防導彈、魚雷和水雷的攻擊。艦體水下部分採用雙層或多層結構,增強船底板強度,從而具有抗水下爆炸的能力。
機艙和彈葯艙是重點防護區,四周均布設裝甲,形成一個裝甲箱。彈葯艙在全艦上是最危險區域,為防止引起鏈鎖式爆炸反應,這些彈葯艙需前後分散布置。相鄰艙之間用裝甲隔壁隔開。在一般情況下,備用彈均放在水線以下的彈葯艙中,防止受攻擊時引起爆炸。
在艦的其它重要部位,如「島」、主要作戰艙室和大多數的感測器設備艙室均用鋼或「克夫拉」裝甲進行防護。
防火是提高航母生命力的又一個重要要素。這一點,對於裝有大量航空燃料和彈葯的航空母艦來說,不管是平時還是戰時均勻特別重要。在飛行甲板和機庫等大多數區域都設有遙控消防操作系統、高噴射量的泡沫炮和充有A.F.F.F乳化劑的噴淋系統。另外,在飛機升降機、彈葯升降機和垂直通道處也都採取了必要的消防措施。
(四)航空設施
「戴高樂」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在長度上與「克萊蒙梭」級相似,但寬度明顯增加,所以面積由原來的8800m2增加到12000m2,在飛行甲板上可同時停駐20架「陣風」式飛機。
該艦的斜角甲板比「克萊蒙梭」號加長了。2座C-13型蒸汽彈射器,長75m,分別位於首部左舷和斜角甲板上。島比較靠前,2台飛機升降機位於其後。升降平台尺寸為21m×12m,承載能力為36t。
該艦裝有MK7-3型阻攔裝置,能使23t重以130kn進場的飛機在100m內停下來。
該艦裝有光學助降系統和自動著艦輔助系統,大大提高了著艦的安全性。
(五)述評
目前法國艦基航空兵實力居世界第二位。法國為了繼續保持它的地位和支持它的對外政策,綜合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技術諸因素,才決定建造「戴高樂」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這也是法國第一次建造核動力水面艦艇。同時也意味著航空母艦仍然是法國海軍戰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兵力。
法國既為了節省開支,又要其擔負盡可能大的責任,採取了許多十分有效的措施
克萊蒙梭級:
(一)研製背景與計劃
1.「克萊蒙梭」級的產生
即使在二戰中國土淪喪的日子裡,都沒有忘記發展航母的法國,充分認識到航母對於建立真正的海軍的重要性。以航母為核心的海軍艦隊是保持法國在蘇伊士以東存在的支柱;是維護他的殖民利益的關鍵;同時也是支持法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柱石。在這樣的背景下批准建造了法國第1級現代航母。
2.建造計劃
計劃建造2艘。首艦「克萊蒙梭」號於1955年9月開工,1961年11月服役;二號艦「福煦」號於1957年2月開工,1963年7月服役。
該級航母是法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級航母,分別於1953年和1955年批准。按當前的計劃,「克萊蒙梭」號已於1997年退出現役,「福煦」號計劃「戴高樂」號於2001年投入安全使用時退出現役,進入預備役。1978年「克萊蒙梭」號改裝時,換裝了「超軍旗」飛機和戰術核武器。1980年至1981年「福煦」號作了類似的改裝。1985年9月1日至1986年10月「克萊蒙梭」號又進行一次改裝,這次改裝用2座「響尾蛇」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代替了4門100nlnl火炮,換裝了鍋爐和其他動力裝置,加強了飛機升降機和彈射器的能力,使通信和電子設備現代化(含「錫拉庫斯」I衛星通信系統),安裝了「薩蓋」電子干擾系統、新的遠程空中預警雷達和被動雷達探測系統,以及使戰斗數據系統現代化。1987年至1988年「福煦」號也作了類似的改裝,還包括電氣設備與信號設備公司研製的「達拉斯」激光助降系統的試驗和「超軍旗」飛機攜帶ASMP核導彈能力的試驗。「福煦」號於1992-.1993年在彈射器的前端安裝了小型可動升角為1.5?的滑跳起飛甲板(長10m、寬4.2m、高0.2m)和前輪拖曳彈射裝置。助降鏡前移和使作戰系統進一步現代化,這一切改裝工作都是為了試驗「陣風」M艦載機,和使該艦能跨世紀完成它的使命。此後,「克萊蒙梭」號也作了改裝。
3.使命任務
①對海上和陸地目標實施戰術核攻擊。
②攻擊敵陸上軍事、工業目標及同敵方飛機作戰。
③攻擊敵海軍。
④保護和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⑤顯示力量。
(二)總體性能與裝備
滿載排水量(t):32780
標准排水量(t):27307
總長(m):265
總寬(m):51.2。
水線寬(m):31.7
吃水(m):8.6
著艦跑道(m):長165.5,寬29.5
動力裝置:6台鍋爐,壓力4.41MPa,溫度450C,2台帕森斯汽輪機(R98)或GECAlsthom公司汽輪機(R99),持續功率93MW(126000hp),雙軸。
航速(kn):32
續航力(nmile/kn):7500/18,4800/24,3500/32
人員編制(名):1017(47名軍官),航空聯隊人員672人
導彈:2座湯姆森-CSF「響尾蛇」八聯裝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每個彈庫裝18枚導彈,雷達和紅外製導,射程13km,速度2.4Ma,戰斗部重14ks。在R99艦上准備拆掉4門100mm炮,裝上4座「西北風」艦空導彈。
艦炮:4門DCNl953型100rain/55火炮,幾挺12.7mm機槍。
對抗措施:2座CSEE「薩蓋」10管回轉式干擾火箭發射裝置,箔條彈射程8km,紅外曳光彈射程3km。ARBRl7雷達預警設備,ARBB33干擾機。
作戰數據系統:SENIT2/8戰術數據自動處理系統,11、14號和16號數據鏈,「錫拉庫斯」皿星通信系統,M1)COMER指揮支援系統。
火控系統:2部CT模擬指揮儀,2部SagemDMAa光學瞄具。
雷達:對空搜索:湯姆森-CSFDRBV23B雷達,D波段,作用距離201km。
對空/海搜索:1部DRBIl0雷達,E/F波段,作用距離256km。
對海搜索:DRBVl5雷達,E/F波段。
導航:Racal「台卡」1226雷達,I波段。
火控:部湯姆森-CSFDRBC32B炮瞄雷達,I波段;2部「響尾蛇」導彈制導雷達。I波段。
空中管制:NRBA51進場管制雷達,I波段。SRN6「塔康」。
聲吶:威斯汀豪斯SQSS05艦殼聲吶,主動搜索,中頻,7kHz。
固定翼飛機:18架「超軍旗」攻擊機,4架「軍旗」IVP偵察機,8架「十字軍戰士」戰斗機,7架「西北風」反潛飛機。
直升機:2架SA365F「海豚」。
(三)總體結構,
「克萊蒙梭」級航母(見圖2.1-6)採用傳統的航母艦型。飛行甲板長257m;斜角甲板斜角為8?,長165.5m,寬29.5m。斜角甲板以前的首部飛行甲板長95m,寬28m。島後的飛行甲板寬35m。機庫長180in、寬X到24m、高7m。2台飛機升降機平台長16m、寬11m,1台圖2.1-6法國「克萊蒙梭」級航母位於主飛行甲板前部為舷內式,另一台位於島後的右舷側為舷側式,飛機升降機能運送10~15t的飛機,9s行程8.50m。2座刃m長的米切爾?布朗BS5型蒸汽彈射器,能以110kn的末速度彈射15~20t的飛機。彈射器1座位於首部,另一座位於斜角甲板上。80年代中期安裝了新的彈射器機構。光學助降設備是法國製造的。
推進主機是由法國大西洋船廠製造。居住艙室是空調的。在島上有3個艦橋,即司令艦橋、航行(駕駛)艦橋、飛行(航空)艦橋。
該級艦的「福煦」號的航空燃油載量為1800m3,航空汽油109m3,「克萊蒙梭」號為1200m3,航空汽油為400m3。
該級艦在飛行甲板、「島」、艦橋和包容機艙、彈葯艙的艦體都敷設有裝甲板。此外在兩舷側設有防雷隔艙系統。
(四)述評
該級艦是法國第1級現代航母。雖然他的作戰能力遠不如美國的超級航母。但能控制500公里內戰區的空海權。它同樣具有航母固有的機動靈活性,易變換攻擊能力和方式。具有響應快、威力大、攻擊遠、設防好等優點,是法國海軍賴依生存的核心,是執行對外政策的有力工具,不僅能制空制海,而且能支援對陸作戰。總之,法國對航母的認識很深,需要很強。
雖然,該級艦有很強的戰鬥力,但畢竟該級艦已超期服役。雖經數次現代化改裝,也有力不從心之處。比如,他們沒有早期預警飛機,這在現代化戰爭中顯得落後了。英國在馬島海戰中的最大教訓是缺乏空中預警能力,導致重大損失。所以「克萊蒙梭」號已經退役,「福煦」號於2001年賣給了巴西。
⑻ 法國一共造過多少航母
大概10艘
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法國的第一艘航母,始建於1914年4月,是由塞納造船廠最初設計為諾曼底級戰列艦建造的。該艦1923年底開始服役,經過3年的改造後成為輕型航母。其排水量為28400噸,長128.60米,寬27.30米,航速21.5節,艦員875人。該航母的機庫可以搭載40架飛機:W75、LGL32殲擊機、D376殲擊機、PL4魚雷轟炸機、PL7和PL10魚雷轟炸機。
投入現役後,該航母首先被派遣到地中海輕型艦隊。1935年改裝後,被派遣到大西洋輕型艦隊。由於航速太慢,該航母被降級為訓練平台。1940年,該航母護送法蘭西銀行的一部分黃金儲備去加拿大。在返回時,應運送從美國購買的飛機。然而,該航母收到命令去了安的列斯群島,在那裡一直呆到1943年。之後,該航母到美國進行現代化改裝,沒有參加軍事行動。1945-1946年,在參加了短暫的印度支那戰役之後回到了土倫港,被當作潛艇員的浮動平台使用。該艦於1967年退役並拆除。
「博伊斯·貝萊奧」號航空母艦
「博伊斯·貝萊奧」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借給法國的,當時的名字是「貝勞·伍德」號。該航母始建於1941年8月,由卡姆登紐約造船公司作為輕型巡洋艦建造。1943年5月開始服役。後來被改造成為輕型航母。其排水量為11000噸,長261.50米,寬33.30米,航速32節,艦員1400人。其機庫可以搭載32架飛機:24架「惡婦」F6F5和「黑鮁」F4U殲擊機,8架「復仇者"TBM和俯沖轟炸機SB2C5魚雷轟炸機。
「貝勞·伍德」號航母
從1944年5月起在太平洋戰爭的作戰中聞名遐邇。參加過塔拉瓦島、威克島、塞班島和菲律賓等戰役。在菲律賓戰役中,被1架日本「神風」自殺戰機擊中。經過修理後又參加了沖繩島登陸,並作為日本投降條約簽訂時停泊在日本相模海灣的18艘航空母艦之一。因戰績卓著,該航母得到了總統嘉獎,榮獲12顆「戰斗星章」。1947年,該航母被擱置不用,作為預備役。
1953年9月,該航母以「共同防禦援助計劃」的名義借給法國,為了加強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海軍航空力量。法國把它命名為「博伊斯·貝萊奧」號。1954年初,該航母參加了東京灣戰斗。它的飛行小隊參加了奠邊府防禦戰,並且協助越南北方僑民的撤退。1954年底回到法國。在經過大修和現代化改裝之後,該航母被派遣到地中海艦隊,在那裡呆了3年,參加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所有演習。1957年5月,在漢普頓參加了美國海軍創建200周年大典。1960年9月,該航母還給美國。
「拉法耶特」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美國借給法國的,當時的名字是「蘭利」。該航母始建於1942年4月,由卡姆登紐約造船公司作為輕型巡洋艦建造,1943年8月開始服役。後來被改造成為輕型航空母艦。其排水量為11000噸,長185.90米,寬31.70米,航速32節,艦員1569人。該航母的機庫可以搭載32架飛機:24架「惡婦」F6F5和「黑鮁」F4U殲擊機,8架「復仇者」TBM魚雷轟炸機。
「蘭利」號航母
從1944年起在太平洋戰爭中聞名遐邇。特別是參加了馬歇爾島戰役、對特魯克島的突襲、菲律賓(萊特)戰役和南中國海戰爭。自1951年1月起,該航母以」共同防禦計劃」的名義借給法國,法國把它命名為「拉法耶特」號。從那時起一直到1953年中期,該航母在印度支那執行了多次作戰使命,獲得了法國國外戰場的「十字軍」勛章。1953-1954年,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後,該航母被派遣到地中海進行巡邏。1956年,該航母又到遠東執行任務。1960年,參加了對摩洛哥阿加迪爾地震災民的救援行動、阿爾及利亞法僑民撤離。1963年3月,該航母被還給美國。
「迪克斯謬得」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美國借給法國的。由美國太陽切斯特造船廠於1940年開始建造的,建造時命名為「巴拉那河」號貨輪。之後,美國海軍收購了該船,於1941年把它改造成為輕型航母,命名為「比特爾」號,並把它派遣到英國。該艦的排水量為8200噸,長150米,寬21.20米,航速16節,艦員800人。搭載的艦載機是:「海火」殲擊機。該航母主要運輸從美國購買的「海象」戰斗機、SB2C俯沖轟炸機、「復仇者」TBM魚雷轟炸機、「暴風」和「神秘」戰斗機。
該航母是法國第一艘能夠為在北大西洋航行船隊提供護航保障任務的航母。1942年11月,該航空母艦參加了盟軍在北非的登陸(「火炬」行動)戰役。然後,該航空母艦重操舊業,擔負其護航使命一直到1944年。之後,該航母在美國被擱置不用。1945年4月,應法國的請求,美國吧該航母借給了法國。該艦在土倫港進行了修理之後先是用於運輸飛機,從1947年起開始作為輕型航母使用,交替執行運送任務和參加印度支那作戰行動。一直到1952年才只承擔飛機等運送任務,往返於美國、印度支那和非洲。從1960年起,該航母當作海軍兩棲部隊的基地。1966年6月,該航母歸還給美國,後者把它當作第六艦隊艦艇的靶艦使用。
「阿羅芒什」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英國於1946年借給法國的,租借期5年。由泰恩的威克斯埃姆斯特朗造船廠於1942年6月開始建成,建造師命名為「巨人」號。1943年3月開始服役。該航母的排水量為11000噸,長261.50米,寬33.30米,航速25節,艦員1200人。該航母的飛機機庫可搭載24架飛機:「惡婦」F6F5殲擊機、俯沖轟炸機SB2C-5魚雷轟炸機和1架直升機。
1944年底,「巨人」號被派遣到駐扎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的英國太平洋艦隊,與美國人一起參加了同日本的最後決戰。1951年租借期滿後,法國買下了該航母,並把它重新命名為「阿羅芒什」號。在1948-1954年期間,在印度支那參加了4次戰斗,其飛行小隊支援了駐扎在奠邊府的法國部隊,並協助北越難民的撤離。1956年,該航母參加了蘇伊士軍事行動,由於配備了斜向起飛跑道和著艦反射鏡,該航母到1961年底一直作為訓練航母使用。之後,該航母被定級為攻擊型直升機航母,擁有30架直升機。仍然用於飛行員的考評工作。1974年以後,該航母一直被閑置未用,1978年被拆除。
「克萊蒙梭」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航母。該航母是布雷斯特海軍造船廠於1955年11月開始建造的,1961年11月開始服役。該航母的排水量為24200噸,長265米,寬51.20米,航速32節,艦員1338人好(搭載固定翼飛機航母型)和984人(直升機航母型)。固定翼飛機航母的機庫可以搭載35架飛機和4架直升機:15架「超軍旗」戰斗機、4架「軍旗」IV-P戰斗機、8架「十字軍戰士」F8E/P戰斗機、8架「貿易風」BR1050反潛機、2架彼得羅「海豚」AS365直升機和2架「越黃蜂」SA321直升機。直升機航母的機庫可以搭載30-40架直升機:「超黃蜂」、「美洲豹」或「小羚羊」直升機。
「克萊蒙梭」號航母參加了法國海軍的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1968年太平洋的「阿爾法行動」,1974年-1977年吉布地獲得獨立是印度洋的「藍寶石行動」,1982年-1984年黎巴嫩內戰期間的「號角行動」,1987年-1988年兩伊戰爭期間阿曼海的「普羅米修斯行動」,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期間紅海和印度洋的「蠑螈行動」,1993年-1996年南斯拉夫戰爭期間亞得里亞海「鶚」行動。1997年9月起,該航母一直閑置未用,2003年幾經周折,該航母最後以4億盧比賣給印度古吉拉特邦阿郎輪船拆解公司。
「福煦」號航母
該航母為「克萊蒙梭」級航母,法國聖納澤爾大西洋造船廠(艦體部分)和布雷斯特海軍造船廠(裝備部分)製造。1957年2月開始建造,1963年7月服役。其性能與「克萊蒙梭」同級。
跟「克萊蒙梭」號航母一樣,「福煦」號航母參加了法國海軍的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1968年太平洋的「阿爾法行動」,1974年-1975年和1977年-1978年吉布地獲得獨立時印度洋的「藍寶石」行動,1982年-1984年黎巴嫩內戰時期的「號角」行動,查德戰爭期間在黎巴嫩的「角鬥士」行動,1987年-1988年兩伊戰爭期間阿曼海的「普羅米修斯」行動,1989年在黎巴嫩的「薺菜」行動,第一次「蠑螈」和「鶚」行動,1993年-1996年第二次「蠑螈」行動。1998年-1999年的「三叉戟」行動。2000年11月,該航母賣給巴西之後,被命名為「聖保羅」號繼續服役。
「夏爾·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該航母是法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核動力航母。該航母由布雷斯特海軍造船廠製造。1989年正式開始建造,2001年5月正式開始服役。其標准排水量36600噸,滿載排水量為40600噸,全長261.50米,寬64.35米,航速27節,艦員1950人。該航母可以搭載40多架飛機,目前各類飛機39架:12架現代化的「陣風」戰斗機、20架「超軍旗」戰斗機、3架E-2C「鷹眼」預警機、2架「黑豹」或2架「美洲豹」或2架「超黃蜂」和2架「海豚」直升機。
該航母的研製與建造反映了法國的整體工業水平與成就,體現了其特有的技術創新和設計能力特徵。該航母編隊的其它艦艇包括1-2艘「卡特爾」級防空驅逐艦、1-2艘「喬治·萊格」級反潛驅逐艦、1-2艘「拉菲耶特」級護衛艦、1艘「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和1-2艘「迪朗斯特」級補給艦。
該航母於2001年正式服役後,立即參加了阿富汗戰爭以及後來的多次多國軍事演習。
⑼ 世界各國的航母退役之後都是怎麼處理的
航母退役,主要有四種,退役後的處置方式
1、廢舊航母退役後,作價變賣給拆船公司,作為費船,解體、拆除、變賣!
世界上大多數的航母,都是用這樣的方式退役處理的!
2、廢舊航母退役後,重新翻修,作為二手航母,出售給其他國家!
比如:印度所有的,曾經服役的四艘航母都是二手貨,三艘是英國二手航母,一艘是俄國二手航母!
再比如:巴西的二手航母,聖保羅號,就是之前法國的福熙號航空母艦,這種情況,二戰結束初期的五六十年代比較盛行,而且以英國出售的二手航母居多,但是近些年,尤其是近二十年,隨著航母運行費用的高昂費用,造航母的國家銳減,所以,買二手航母的國家,就更不會特別多!
3、廢舊航母退役後,重新翻修作為主體公園和博物館供人參觀!
例如:中國的:明斯克航母主體公園,
在例如:美國擁有最多由退役航母改成的,航母博物館「無畏」號、「約克頓」號、「列剋星頓」號、「大黃蜂」號和「中途島」號多達五個。
美國無畏號航母博物館
4、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核動力航空母艦退役,比常規動力航母要麻煩的多。
核動力航母退役,必須先進行核動力堆芯的無害化處理,之後,艦體要進行洗消與輻射去除工程,再進行封存,達到封存退役時段,要再次啟封,通過無害化核查之後,才能夠完全退役,這時候才和普通航母的退役程序一致!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且目前,只有美國有這項技術,因為目前只有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進行過實際的退役處理!
⑽ 法國有幾艘航母
法國1艘 中型核動力航母 為「夏爾 戴高樂」號
法國之前擁有兩艘克萊蒙梭級航母 「克萊蒙梭」號與「福熙」號,「戴高樂」號的服役取代了它們,「克萊蒙梭」號於1997年退役,「福熙」號賣給了巴西。
另外,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原本是英法共建,共享使用權,但是後來法國被排擠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