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蘭西共和國史(從第一到現在的)
1792年9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法蘭西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共和國成立鼓舞了人心,不久法軍便把普奧入侵軍全部趕出了法國境內。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一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被推翻,也標志著自巴黎第一次武裝起義勝利後三年的君主立憲政體的結束。當然,共和國的建立也引起歐洲各國統治集團的恐慌,以英國為主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
1789年到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也是最為徹底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且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封建制度,也鼓舞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共和國的誕生和吉倫特派統治的建立,是這場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階段,也是法國大革命深入和發展的必然產物。
1792年4月反法戰爭開始後,法軍節節敗退。法國人肩緊急行動起來,各地紛紛成立義勇軍,開赴前線。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沖進王宮,囚禁了國王,推翻了君主政體,結束了3年來君主立憲派的統治。9月20日,法國軍隊在凡爾登附近兩次打退普魯士軍隊的進攻,取得了法國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第一次勝利。幾天後,法軍開始反攻,最終把敵人趕出法國領土,法國革命得救了。
9月21日,在全國選舉中產生的國民公會在巴黎開幕。在國民公會中,吉倫特派由於得票最多而占優勢,從此,法國開始了資產階級共和派——吉他特派的統治時期。國民公會通過了《廢除君主政體案》。9月22日,又通過了成立共和國的決定,這個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民公會還公布了革向歷法,以9月22日為新紀元的開始,1792年為共和元年。
1804年,拿破崙·波拿史稱帝,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被法蘭西第一帝國代替。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 ~1804年法國曾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一共和國,故稱1848 年建立的共和國為第二共和國。 1848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臨時政府。2 月25日共和國宣布成立。4月23日選舉制憲議會,這是法 國歷史上一個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的議會,溫和共和派佔多數。5月9日成立執行委員會代替臨時政府。6 月22日執行委員會下令解散國家工場,引起工人不滿,23 日工人起義。24日l.-e.卡芬雅克將軍被授予獨裁權,殘酷鎮壓起義。卡芬雅克於28日擔任共和國的行政首腦。
11月,制憲議會制定共和國憲法,確立立法和行政分立原則。由750名議員組成立法議會,任期3年。總統 任期4年,掌管行政權,任免部長與頒布法律,支配武裝力量,但不親自指揮部隊,也無權解散或延長議會。議會和總統皆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參政院由議會任命,它預先審定政府的法案,並監督行政機構。12月10 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三世)當選總統。 1849年 5月13日選舉立法議會,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為核心的秩序黨獲多數席位。憲法規定總統不能直接連任,波拿巴要求修改憲法,立法議會多數反對。波拿巴於1851年12月 2日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建立專政體制。 1852年12月 2日宣布成立帝國,波拿巴被封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第二共和國告終。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1940)
French Third Republic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後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三共和國。新政權開始時,由資產階級共和派與保王派聯合組成國防政府,1871年1月28日國防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選出由保王黨人占絕大多數的國民議會,L.-A.梯也爾被選為政府首腦,後任總統,他與德國正式簽訂了《法蘭克福條約》,並聯合德國鎮壓了巴黎公社起義。
梯也爾力圖建立保守共和國,但遭保王派與共和派的反對 ,1873年5月 ,梯也爾被迫辭職,極端保王派人M.-E.-P.-M.de麥克-馬洪當選總統。右翼勢力繼續加強,建立合乎天主教規范的「道德秩序」。正統派與奧爾良派加緊勾結,圖謀恢復王朝體制,以L.甘必大為首的共和派為確立共和制進行長期而激烈的斗爭。國民議會終於通過1875年憲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 1876 年眾議院選舉和1879年1月參議院選舉中,共和派取得穩定多數,在人民群眾支持下,甘必大迫使麥克-馬洪辭職,共和派F.-P.-J.格雷維當選總統,終於確立共和派的共和國。
共和派分為溫和與激進兩派,從格雷維當選總統到19世紀末,為溫和派執政時期。他們進行一系列改革:實行世俗的義務免費教育,宣布新聞自由與組織工會自由,以及大赦巴黎公社人員等。普法戰爭後,法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工業產量居世界第四位,但金融資本的增長迅速,80年代法國繼續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在非洲、印度支那、中國等地發動侵略戰爭,其中有1883~1885 年的中法戰爭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掠奪土地和資源。到1899年,法國已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殖民帝國。80~90年代,法國相繼出現布朗熱事件、巴拿馬丑聞和德雷福斯案件,溫和派威信掃地,被迫下野。
1899~1914年為激進派執政時期,法國資本主義已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壟斷組織迅速發展,金融資本高度集中。1914年前,法國資本輸出僅次於英國,佔世界第二位,其資本輸出主要採取高利貸形式,V.I.列寧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
激進派反對教會干預政治,1905年通過《政教分離法》。激進派多次鎮壓工人運動。對外繼續進行侵略擴張,准備戰爭,先後與俄國、英國結盟,成立法、英、俄協約國,以對抗德、意、奧三國同盟。1913年R.普恩加萊當選總統後,繼續擴軍備戰,企圖重新瓜分世界。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法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開始後,法國成為西線的主要戰場。1917年11月,激進派G.克列蒙梭再度執政,動員一切力量進行戰爭。1918年9月,F.福煦率領盟軍對德國發起總攻擊。11月11日,雙方在貢比涅附近的雷東車站簽署停戰協定。1919年1~6月,召開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和約。
戰後,克列蒙梭政府和國民聯盟右派內閣的反動政策引起廣大人民的憤慨和反抗。20年代中期由社會黨等組成左翼聯盟內閣,執行民主主義的改良政策。後來,普恩加萊又重組國民聯盟內閣,整頓財政,穩定法郎幣值,使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但法國於1930年底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法西斯勢力趁機抬頭。1934年2月6日,右翼分子和法西斯組織火十字團在巴黎發動騷亂,包圍波旁宮,企圖推翻議會。1936年,由共產黨、社會黨、激進社會黨等黨派團體組成人民陣線。同年6月,L.布魯姆組成第一屆人民陣線政府,簽訂了馬蒂尼翁協定,實施一系列社會改革。1937年2月,布魯姆宣布「暫停」實施人民陣線綱領。1938年,由於激進社會黨退出,人民陣線瓦解。此後,達拉第政府對內執行反動政策,對外依靠英國,推行縱容德國侵略的綏靖政策,簽訂了慕尼黑協定。
1939年9月1日,德軍侵犯波蘭。3日 ,法國向德國宣戰,實際是宣而不戰,史稱奇怪戰爭。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全面進攻,突破色當防線,法軍節節敗退,不久巴黎陷落。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法國投降 ,成立維希政府,第三共和國宣告終結。
Ⅱ 聽說近幾年法國國內有獨立運動,想了解一下
有的,主要是法國的海外省科西嘉,科西嘉是法國吞並的一個地中海小島,長期遭受法國的統治,在二戰之前,科西嘉人與普通法國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現在科西嘉的民族意識覺醒,要求自治,繼而獨立
Ⅲ 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法蘭西殖民帝國是如何走向衰退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蘭西殖民帝國逐漸分解,在法國各殖民地興起的非殖民地化運動浪潮影響,法國的殖民帝國紛紛走向獨立建國之路,這使得法國的殖民帝國面臨嚴重挑戰。雖然法國試圖嘗試繼續維持殖民地的統治,但各地反抗獨立力量,已非法國所能對付,如越南在胡志明的領導下經過9年奮戰,最終擺脫法國的統治,建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巔峰疆域:1289.8萬平方公里,現代疆域:67.48萬平方公里(其中歐洲本土約55.1萬平方公里)疆域縮水率: 94.8%,盡管這期間為了防止殖民地人民反抗,還出台過什麼「法蘭西共同體」。但是在洶涌澎湃的民族獨立運動前,是那麼的蒼白無力,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
Ⅳ 殖民地紛紛獨立之時,為何法國領地法屬蓋亞那,卻主動放棄獨立
如今的世界,尤其是曾經被西方統治者籠罩和影響的世界,獨立似乎成了一大潮流。英倫三島上,與英格蘭合並了數百年的蘇格蘭突然不安分起來,頻頻試圖獨立出去。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的獨立運動更是由來已久。
連歐洲本土尚且如此,非洲、美洲等原屬於歐洲列強殖民地的國家獨立傾向就更為嚴重。二戰勝利之後,在美國的影響之下,再加上風起雲涌的民族覺醒,這些原屬於歐洲國家殖民地的地區紛紛獨立。
當時間進入21世紀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以處於獨立地位。仍被列強那為殖民地的國家寥寥無幾。然而雖然少,並不代表沒有,位於南美洲東北部地區的法屬圭亞,那就是這么一個另類。
西班牙 加泰羅尼亞
而法屬蓋亞那始終不想獨立,也與利益有之間的關系。法屬蓋亞那人口只有20多萬,而且是以混血人為主,這些人既沒有可能也沒有機會將法屬蓋亞那建設成經濟發達的地區。
因此,只能靠傳統農業為主的法屬蓋亞那經濟並不發達,他們的經濟,甚至一直靠法國中央政府的補助。同時,由於將法屬蓋亞那視為本土,法國對於當地政策極為優異。
例如,法屬蓋亞那人與本土一樣享受10年免費義務教育,法國將法屬蓋亞那定為火箭發射中心之後,法屬蓋亞那也受益良多。
因此,事實上法屬蓋亞那能享受如今愜意富足的生活,與法國的支持和援助有直接的關系。自然,有如此良好的條件,又如此粗的大腿可抱,又有多少人會毅然放棄,反而選擇虛無縹緲的獨立呢?
蓋亞那民眾
而且,我們前面說到,法屬蓋亞那的人口只有20餘萬,這些人口來源還十分復雜,有逃亡的黑奴,有美洲當地的印第安人,有被流放的法國罪犯後代,也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移民。
如此少的人口,如此混亂的人種,也就意味著法屬蓋亞那從未形成主體民族,自然,他們不可能沒有多少民族獨立意識。
因此,享受著法國提供的良好條件,又沒有民族多少民族意識,再加上當地經濟落後,法屬蓋亞那人既無能力、也無動力去選擇虛無縹緲的建國和獨立。
Ⅳ 法國實現統一和獨立的過程是什麼經過哪些戰爭建過哪些王朝
法國在15世紀英法百年戰爭後,形成了民族國家.之後,法國最著名的大革命,1789年法國大革命,《人權宣言》.1792-1804,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民法典》,1804-1815,法蘭西第一帝國。1814,波旁王朝復辟。1815,第一帝國覆滅,波旁王朝再次復辟,1815-1830,波旁王朝。1830年7月,「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大資產階級掌權的「七月王朝」,1830-1848七月王朝。1848年2月,」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法蘭西第耳共和國。1852-1870法蘭西第二帝國。1870-1940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同年建第三共和國。1875年憲法,確立了共和體制。——————這就是法國追求政治民主化,走過了自1789年開始到1875年,86年艱難的共和之路。其中王朝更迭,政體改革頻繁,人稱法國為政體的實驗室。
Ⅵ 關於法國、美國、英國革命(要看清楚下面說什麼噠。。)
英國革命
時間:1640年
主要人物:資產階級、新貴族聯合
主要事件:
a.標志:手工工場的建立
b.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c.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
d.光榮革命:1688年
主要歷史文獻:1689年,<<權利法案>>通過
性質:君主立憲制度在英國逐漸確立和發展起來
影響: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法國大革命
時間:1789年7月
主要人物:資產階級
主要事件:
標志:1789年7月14日,攻佔巴士底獄
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
1791年,頒布憲法
1792年,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
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
1804年,拿破崙頒布<<民法典>>
主要歷史文獻:1791年,<<人權宣言>>發表
性質:不知道!
影響:人民群眾顯示出了偉大力量,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時間:1775年4月
主要人物:資產階級
主要事件:
標志:萊剋星頓的槍聲
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1781年10月,越克鎮戰役
1787年,制定憲法
主要歷史文獻: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
性質:北美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影響:贏得了民族獨立,對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產生了積極影響
美 國 人 民 是 個 勇 敢 而 愛 好 自 由 的 民 族。 他 們 原 本 來 自 世 界 各 地, 是 許 多 不 同 的 文 化、 種 族 和 宗 教, 經 過 長 時 期 的 共 存 結 合 而 形 成 的, 漸 漸 他 們 以 身 為 美 國 人 而 自 豪。
17 世 紀 以 前, 北 美 廣 大 原 野 僅 有 印 第 安 人 和 愛 斯 基 摩 人 居 住, 但 經 過 百 余 年 的 移 民, 這 里 已 成 為 歐 洲 國 家 人 民 的 新 家 園, 而 其 中 最 主 要 為 英 國 人 所 建 立 的 13 州 殖 民 地, 這 13 州 殖 民 地 宣 布 脫 離 英 國 而 獨 立。 幾 經 協 商 與 改 革, 聯 邦 體 制 的 美 國, 於 法 國 大 革 命 前 夕, 正 式 登 上 世 界 舞 台。 早 期 的 美 國 很 歡 迎 外 來 的 移 民, 這 些 移 民 使 她 迅 速 地 成 長。 美 國 人 口, 在 1776 年 只 有 300 萬 人, 而 現 在 則 超 過 2 億。 在 人 口 迅 速 增 加 的 過 程 中, 新 的 生 存 空 間, 也 跟 著 不 斷 開 拓, 而 方 向 則 由 東 向 西, 拓 疆 的 先 驅 們 不 但 從 事 農 耕 畜 牧, 也 尋 找 礦 產 及 其 它 資 源。 到 了 20 世 紀, 美 國 不 但 已 成 為 世 界 強 國, 並 且 也 是 科 學、 技 術、 醫 葯 及 軍 事 力 量 的 先 進 國 家。
殖 民 時 期 以 前(1607 以 前)
在 兩 萬 多 年 前, 有 一 批 來 自 亞 洲 的 流 浪 者, 經 由 北 美 到 中 南 美 洲, 這 些 人 就 是 印 第 安 人 的 祖 先。
當 哥 倫 布 發 現 新 大 陸 時, 居 住 在 美 洲 的 印 第 安 人, 約 有 2,000 萬, 其 中 有 大 約 100 萬 人 住 在 現 在 的 加 拿 大 和 美 國 中 北 部, 其 余 絕 大 部 分 住 在 現 在 的 墨 西 哥 和 美 國 南 部。 大 約 1 萬 年 前, 又 有 另 一 批 亞 洲 人, 移 居 到 北 美 北 部, 這 是 後 來 的 愛 斯 基 摩 人。 而 最 早 到 美 洲 的 白 種 人 大概 是 維 京 人, 他 們 是 一 群 喜 好 冒 險 的 捕 漁 人, 有 人 認 為 他 們 在 1,000 年 前, 曾 到 過 北 美 東 海 岸。
殖 民 時 期(1607~1753)
1607 年, 一 個 約 一 百 人 的 殖 民 團 體, 在 乞 沙 比 克海 灘 建 立 了 詹 姆 士 鎮, 這 是 英 國 在 北 美 所 建 的 第 一 個 永 久 性 殖 民 地。 在 以 後 150 年 中, 陸 續 涌 來 了 許 多 的 殖 民 者, 定 居 於 沿 岸 地 區, 其 中 大 部 分 來 自 英 國, 也 有 一 部 分 來 自 法 國、 德 國、 荷 蘭、 愛 爾 蘭 和 其 他 國 家。
18 世 紀 中 葉,13 個 英 國 殖 民 地 逐 漸 形 成, 他 們 在 英 國 的 最 高 主 權 下 有 各 自 的 政 府 和 議 會。 這 13 個 殖 民 區 因 氣 候 和 地 理 環 境 的 差 異, 造 成 了 各 地 經 濟 形 態、 政 治 制 度 與 觀 念 上 的 差 別。
獨 立 運 動(1754~1783)
18 世 紀 中 葉, 英 國 在 美 洲 的 殖 民 地 與 英 國 之 間, 已 有 了 裂 痕。 殖 民 地 的 擴 張, 使 他 們 產 生 某 種 自 覺, 自 覺 到 英 國 的 迫 害, 而 萌 生 獨 立 的 念 頭。1774 年, 來 自 12 州 的 代 表, 聚 集 在 費 城, 召 開 所 謂 第 一 次 大 陸 會 議, 希 望 能 尋 出 一 條 合 理 的 途 徑, 與 英 國 和 平 解 決 問 題, 然 而 英 王 卻 堅 持 殖 民 地 必 須 無 條 件 臣 服 於 英 王, 並 接 受 處 分。
1775 年, 在 麻 州 點 燃 戰 火,5 月, 召 開 第 二 次 大 陸 會 議, 堅 定 了 戰 爭 與 獨 立 的 決 心, 並 發 表 有 名 的 獨 立 宣 言, 提 出 充 分 的 理 由 來 打 這 場 仗, 這 也 是 最 後 致 勝 的 要 素。
1781 年, 美 軍 贏 得 了 決 定 性 的 勝 利,1783 年, 美 英 簽 定 巴 黎 條 約, 結 束 了 獨 立 戰 爭。
組 成 新 政 府(1784~1819)
革 命 的 成 功, 使 美 國 人 民 有 了 以 立 法 形 式 表 達 他 們 政 治 觀 念 的 機 會。
1787 年, 在 費 城 舉 行 聯 邦 會 議, 會 中 華 盛 頓 被 推 為 主 席, 他 們 采 取 一 項 原 則, 即 中 央 的 權 力 是 一 般 性 的, 但 必 須 有 審 慎 的 規 定 和 說 明, 同 時, 他 們 也 接 受 一 項 事 實, 那 就 是 全 國 性 政 府 必 須 有 稅 收、 鑄 造 貨 幣、 調 整 商 業、 宣 戰 及 締 結 條 約 的 權 力。 此 外, 為 了 防 止 中 央 權 力 過 大, 而 采 取 孟 德 斯 鳩 的 均 權 政 治 學 說, 即 政 府 中 設 置 三 個 平 等 合 作 與 制 衡 的 部 門, 即 立 法、 行 政、 司 法 三 種 權 力 相 互 調 和, 制 衡 而 不 使 任 何 一 權 占 控 制 地 位。
向 西 擴 張(1820~1849)
19 世 紀 初 期, 數 以 千 計 的 人, 越 過 阿 帕 拉 契 山, 向 西 移 動, 有 些 開 拓 者, 移 居 到 美 國 的 邊 界, 甚 至 深 入 屬 於 墨 西 哥 的 領 地、 以 及 介 於 阿 拉 斯 加 與 加 利 福 尼 亞 的 俄 勒 岡。 開 拓 者 勇 敢、 勤 奮 地 向 西 尋 求 更 好 的 生 活。
南 北 沖 突(1850~1869)
引 起 內 戰 的 原 因, 不 單 是 經 濟 上、 政 治 上、 軍 事 上 的 問 題, 還 包 括 了 思 想 上 的 沖 突。 內 戰 暴 露 了 美 國 的 弱 點。 對 這 個 國 家 的 存 在, 作 了 一 番 考 驗。 經 過 了 這 次 考 驗, 美 國 才 步 向 一 個 中 央 集 權 化 之 現 代 國 家 的 坦 途。
南 北 之 間, 為 奴 隸 問 題 而 起 爭 執, 南 方 在 全 國 政 治 上 的 主 要 方 針, 就 在 保 護 和 擴 大「 棉 花 與 奴 隸」 制 度 所 代 表 的 利 益; 而 北 部 各 州, 主 要 是 制 造 業、 商 業 和 金 融 的 中 心, 這 些 生 產 無 需 依 賴 奴 隸, 這 種 經 濟 上 和 政 治 上 的 沖 突 都 是 由 來 已 久 的。
1860 年 代 初 期,11 個 南 方 的 州 脫 離 聯 邦, 另 組 政 府, 北 方 則 表 示, 為 了 統 一 將 不 惜 付 出 任 何 代 價。
1861年, 內 戰 爆 發 了, 這場 美 國 人 面 對 面 的 流 血 戰, 打 了 四 年, 南 方 遭 到 嚴 重 的 破 壞, 而 且 留 下 深 深 的 傷 痕。1865 年, 北 方 戰 勝 了, 這 項 勝 利 不 但 顯 示 美 國 回 復 統 一, 而 且, 從 此 全 國 各 地 不 再 施 行 奴 隸 制 度。
工 業 化 與 改 革(1870~1916)
19 世 紀 初 期, 美 國 開 始 工 業 化, 而 內 戰 之 後, 則 步 入 成 熟 階 段。 在 從 內 戰 至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的 不 到 50 年 時 間 內, 她 從 一 個 農 村 化 的 共 和 國 變 成 了 城 市 化 的 國 家。 機 器 代 替 了 手 工, 產 品 大 量 增 加。 全 國 性 的 鐵 道 網, 增 進 了 貨 品 流 通。 應 大 眾 的 需 要, 許 多 新 發 明 應 市 了。 銀 行 業 提 供 貸 款, 促 成 工 商 業 經 營 的 擴 大。 故 從 1890 到 1917 年 的 近 30 年 間 被 稱 為 所 謂「進 步 時 期」,1914 年, 世 界 大 戰 爆 發,1917 年, 美 國 終 於 被 卷 入 大 戰 漩 渦 中, 並 且 在 世 界 上 嘗 試 扮 演 新 的 角 色。
世 界 的 新 地 位(1917~1929)
在 戰 後 的 10 年 間, 美 國 的 社 會 與 文 化 可 說 是 個 無 生 氣、 無 感 情, 屬 於 商 人 階 級 的 10 年。據 1929 年 統 計, 居 城 與 居 鄉 的 比 率 是 56% ∶44%, 這 時 舉 凡 現 代 生 活 的 特 色, 諸 如 汽 車、 電 話、 收 音 機、 洗 衣 機, 已 成 為 生 活 的 必 需 品。
戰 後 經 濟 呈 現 極 度 的 繁 榮, 原 因 有 二, 一 為 政 府 不 再 干 涉 私 營 企 業 且 有 立 法 保 護 之, 二 為 新 技 術 的 帶 動。 雖 然 經 濟 成 長 很 快, 但 是 基礎不 穩。
不 景 氣 時 代 和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1930~1959)
經 濟 大 恐 慌, 影 響 的 不 只 是 美 國, 世 界 各 國 都 受 到 它 的 打 擊, 經 濟 大 恐 慌, 使 上 百 萬 的 工 人 失 業, 大 批 的 農 人 被 迫 放 棄 耕 地, 工 廠 商 店 關 門, 銀 行 倒 閉 … … 一 片 蕭 條。1932 年, 羅 斯 福 當 選 總 統, 他 主 張 政 府 應 拿 出 行 動 來 結 束 經 濟 大 恐 慌, 新 政 府 雖 然 解 決 了 許 多 的 困 難, 但 美 國 的 經 濟 還 是 要 到 二 次 大 戰, 才 蘇 醒 起 來。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之 後, 美 蘇 兩 國, 關 系 日 趨 惡 化, 分 別 在 軍 事、 政 治、 經 濟、 宣 傳 各 方 面, 加 緊 准 備, 一 如 戰 時, 這 種 狀 態, 被 稱 為「 冷 戰」。
1960年 以 來
美 國 歷 史 自1960以 來, 許 多 方 面 仍 是 戰 後 發 展 的 延 續。 經 濟 方 面, 除 了 周 期 性 的 不 景 氣, 則 仍 不 斷 膨 脹; 從 城 市 移 居 到 郊 區 的 人 口, 繼 續 增 加,1970年, 居 郊 人 口 超 過 了 居 城 人 口 。
1960 年 初 期, 黑 人 問 題 成 為 美 國 內 部 最 主 要 的 問 題。
1960 年 代 中 期, 許 多 美 國 人 開 始 不 滿 政 府 的 對 外 政 策。 此 外, 由 於 工 業 的 發 展, 人 口 的 集 中,60 年 代 後 期, 生 態 環 境 的 污 染, 廣 受 注 意。 70 年 代 初 期, 由 於 能 源 危 機 而 導 致 的 經 濟 蕭 條, 是 大 恐 慌 以 來, 最 嚴 重 的 一 次。
70 年 代 中 期, 經 濟 一 度 復 蘇, 但 到 70 年 代 未 期, 又 出 現 通 貨 膨 脹。
1976 年, 美 國 建 國 200 周 年, 全 國 舉 行 各 項 慶 祝 活 動。
1981 年 4 月 12 日, 美 國 成 功 地 發 射「 哥 倫 比 亞 號」 航 天 飛 機, 將 人 類 又 帶 入 另 一 個 太 空 新 紀 元。
1985 年, 里 根 連 任 總 統, 在 日 新 月 異 的 人 類 發 展 史 中, 美 國 將 展 開 新 的 一 頁。
http://www.minsn.cn/bbs/checkasp.asp?id=7899
Ⅶ 為什麼法國先後出動80萬大軍,打不過阿爾及利亞的4萬軍隊
作為老牌的殖民帝國,法國的殖民地面積僅次於英國,達到1200多萬平方公里。不過和英國的殖民統治遍布全球不同,法國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阿爾及利亞就是其中一個。
二戰之後,民族獨立運動席捲全球,法國經營了近百年的阿爾及利亞自然也不例外。但和英國與殖民地和平分手形成鮮明對比,法國堅持不願放手。還以殘酷的軍事手段,來鎮壓阿爾及利亞人的獨立運動。
為了消滅僅4萬多人的阿獨立運動組織民族解放陣線,法國先後出動超過80萬的軍事力量。但直到1962年,法國都沒有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最終,法國政府不得不承認失敗,放棄阿爾及利亞。
80萬對4萬,高科技武器對小米加步槍,如此懸殊的軍事實力對比,為何法國卻失敗了呢?
(阿爾及利亞獨立)
四、法國本土反戰情緒高漲。
二戰後的法國,本來就百廢待興,急需快速發展經濟,但隨著法軍在阿爾及利亞被拖入曠日持久的游擊戰,前線傷亡急劇增加,物資消耗越來越多,法國民眾的生活受到了較大影響。
而且,即使打贏了戰爭,被打得千瘡百孔的阿爾及利亞重建,還是要法國人出錢。這讓還沒從二戰陰影中走出來的法國人,心生不滿 。
再加上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武裝愛國陣線,採用化整為零的戰術,發動人民群眾共同抗敵。因而使得法國軍隊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被打得心驚膽戰,不勝其煩。法國民眾根本看不到勝利的影子,法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罷工、罷課和遊行示威此起彼伏,搞得法國政府焦頭爛額。
內外交困之下,法國政府不得不承認戰略決策上的失敗,主動停戰,正式宣布放棄阿爾及利亞,承認它的合法獨立地位。
Ⅷ 法國得到解放的歷程是什麼
1944年7月底,解放法國的戰斗進入了新階段。盟軍諾曼底登陸後,德國法西斯軍隊迅速潰退,通向巴黎的大門打開了。8月15日,法美聯軍進行了另一次兩棲作戰,在馬賽和尼斯之間的普羅旺斯登陸成功。勒克萊爾將軍率領的戰鬥法國第2裝甲師於8月初在諾曼底登陸,參加解放巴黎的戰斗。在法國本土堅持游擊戰爭的武裝力量紛起響應,有力地打擊了潰退中的敵人。
解放巴黎的時機成熟了,18日,戴高樂從阿爾及爾經直布羅陀回國,這時,解放巴黎的戰斗正在展開,24日夜晚,勒克萊爾部隊的前鋒深入巴黎心臟,巴黎市區此時已經結束了戰斗,德國侵略軍已同法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達成停火協議。第2天,戰鬥法國第二裝甲師舉行了入城式,美國第四師的一部分也隨法軍進入巴黎。德軍駐巴黎衛戍司令馮·柯爾梯茨將軍簽署了停火協議,命令城內德軍放下武器。
25日下午,戴高樂從巴黎的奧爾良門進入市區,隨後,立即來到聖多明尼克大街國防部舊址。4年前,戴高樂就是從這里撤離巴黎的,現在又回來了。景物一切依舊,一切都非常熟悉,但是,巴黎已經經歷了一場嚴峻的考驗。
第2天下午,戴高樂來到凱旋門,成千上萬的巴黎市民向他歡呼。這是他長久以來所渴望的一刻,在少年時代就已夢想的一刻,戴高樂在凱旋的樂聲中絲毫也不懷疑,他本人、他親手建立的自由法國、戰鬥法國、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就是法蘭西民族的代表,他應該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當然總統和締造者。戴高樂在軍隊的將領們和抵抗運動的領袖們的簇擁下,從凱旋門沿著香榭麗舍大街,步行前往協和廣場。
戴高樂從1904年在英國組織「自由法國」到現在掌握整個法國,可以說達到了榮譽的頂峰。但他沒有被榮譽沖昏頭腦,他意識到法國前面的路不會很平坦。
Ⅸ 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各有什麼歷史意義
對歐洲大陸及拉丁美洲地區的現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起了推動作用。它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近現代政治體制,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並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的勝利,給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打開了一個巨大缺口,為拉丁美洲殖民地民族獨立戰爭樹立了範例。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聯邦總統制共和制國家:美利堅合眾國,同時又鏟除了殖民時期舊制度殘余的長子繼承法、續嗣限定法和代役稅,奴隸制契約也基本上廢除。從而解放了生產力,為美國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寬廣的道路。
正如列寧所說:「現代的文明的美國的歷史,是由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開始的。」
法國大革命是採用暴力手段矛頭直指國王的權力,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革命。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君主專制制度並給以沉重打擊。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期間所頒布的《人權宣言》和拿破崙帝國時期頒布的《民法典》(後改名《拿破崙法典》)被稱為新社會的出生證書,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次革命也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Ⅹ 歐洲有哪些國家鬧分裂獨立
目前歐洲國家中存在分離問題鬧獨立的,主要是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和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其中北愛爾蘭主要訴求是脫離英國合並入愛爾蘭。其他歐洲國家基本都是單一民族為主體的國家,所以鬧獨立的分離勢力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