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紹一下法國的外籍軍團
法國外籍軍團(法語Legion etrangere,英語French Foreign Legion)是由外國志願兵組成的陸軍正規部隊,擁有和法國正規軍同樣的裝備,由來自136個國家和地區約8000名志願者組成。創立於1831年,當時為了解決法國國內的外國人犯罪問題,同時補充戰爭中死傷的法國軍隊兵員,由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在位1830-1848)下令組建。志願者加入時可以隱瞞國籍和姓名,假名或改名也可以。因此曾經有很多罪犯加入。
編制
1、法國外籍兵團第1步兵團
2、法國外籍兵團第2外籍步兵團
3、法國外籍兵團第3外籍步兵團
4、法國外籍兵團第1外籍騎兵團
5、法國外籍兵團第4騎兵團
6、法國外籍兵團第2外籍傘兵團
7、法國外籍兵團第1外籍工兵團
8、法國外籍兵團第2外籍工兵團
㈡ 請詳細介紹一下法國的外籍僱傭軍
法國外籍兵團的華裔士兵:
法國外籍兵團,由於英勇善戰而名聲遠揚。巴黎市政府體育部教練蔡垂彪告訴筆者:「法國外籍兵團創於1831年,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我的父親三十年代曾在外籍兵團服役,目前外籍兵團有8000多人,高級軍官大部分是法國人,士兵卻來自100多個不同的國家。」
外籍兵團每年在巴黎、尼姆、馬賽三地設立招兵處,招新兵千人左右,年齡在17—35歲之間,要求新兵沒有精神病史和傳染病史,但是要經過四個月的體能測試,要適應任何地方的氣候。無國籍、無居留證者,服役3年後可取得法居留權,5年後可優先申請加入法籍。
倪阿樂,浙江溫州人,小個子,人瘦瘦的,但看上去很成熟。1989年高中畢業,在春暖花開的春天,帶著美麗的憧憬,來到世界名城巴黎。但是等待他的卻是提心吊膽的日子,每天要沒完沒了打黑工賺錢還債。在法國度日如年,後來聽同鄉說外籍兵團收新兵員。阿樂於1989年8月加入外籍兵團,入訓4個月後,1990年3月派到中非服役,每個月工資加補貼7600法郎。服役4個月回到法國,休假一個月,10月份派到伊拉克,正值美伊交戰「風暴行動」期間。伊拉克的氣候乾燥,風沙遍地。阿樂是坦克兵,一個連隊3個班,一個班1輛坦克3輛汽車;一個班一個帳篷住12個人,三個帳篷連在一塊。有時候風沙乍起,整個帳篷被刮到幾十米之外,風沙遮目,十幾米遠看不見人。最難受的是每天二、三次的防毒訓練,天上有飛機空襲,地上也有部隊演習。戴上防毒面罩穿上防毒衣,胸悶氣喘,非常難受。
有一天凌晨之時阿樂站崗,由於天氣寒冷,在汽車里避風,大約過了一刻鍾左右,下士長出來小便看見了,訓了阿樂一頓,說這是在部隊,就應該堅守崗位,阿樂低頭表示認錯。下士長向上尉匯報,說阿樂站崗時間在汽車里睡覺,違反部隊紀律,阿樂受到嚴厲的懲罰。在「茫茫無人煙」的大沙漠里挖長1.5米,寬1米,高1.5米的防空洞。早晨8時開始,中午喝點水吃點麵包,一直干到凌晨3時才完工回來休息。他躺在床上望著漫漫天際,睡不著覺,一天之間經過嚴冬和酷暑,頭昏腦脹,想念家鄉親人,他感到委屈。阿樂在部隊幹了7年,在海外執勤三年半,曾到過中非、伊拉克、吉布地。
王勝釧是溫州上都人,長得熊腰虎背,身高一米八,像個關東大漢。1983年入伍,現在已入法籍,說得一口法語。他退役後做過服裝業,現在開一家中餐館「漢城酒家」,生意尚可以。說起當年當兵的情況,王勝釧滔滔不絕:在外籍兵團當兵,就是當僱傭軍,有一定的危險,但是在法國沒有其它出路,當兵後可以居留。說起訓練,王勝釧口若懸河:訓練生活當然是很辛苦,但是也很刺激。有一天半夜突然緊急集合,每個人從夢中跳起來,朦朧中穿好衣服全副武裝,排好隊跑步出發,誰也不知道到哪裡去,去干什麼,氣喘喘跑到海邊,海邊有幾只小船,大家奉命上船,把船擠得七上八下。由於風浪很大,有的人暈船嘔吐,船開了大約15分鍾後,突然間轟轟巨響,兵船爆炸了,一時間火光沖天,所有的人都落在水裡,大家拚命朝有燈光的地方游去,一直折騰到天亮,才知道原來是場演習。王勝釧當了5年兵,沒有打過仗,在黎巴嫩呆過,是干後勤,又在吉布地幹了2年。
巴黎的華人中,還有浙江的代錦、林飛、楊振國、陳建武、阿厲等先後去當過兵。服兵役的還有北京人、福建人、上海人、湖南人。到現在為止華裔兵已有40多人復員,他們大多數住在大巴黎地區。
㈢ 法國外籍軍團為什麼充滿了新奇與神秘的色彩
《血殤》是法國外籍軍團的隊歌,在它的感召下,法國外籍軍團就像堅不可摧的岩石,在戰場上勇往直前。其實,由外國志願兵組成的法國外籍軍團是法國的陸軍正規部隊,擁有和正規軍同樣的裝備。目前,沒有哪個國家的部隊像法國外籍軍團那樣充滿了新奇與神秘的色彩,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
五湖四海皆「兄弟」
在這支部隊中,84%的士兵是外國人,他們來自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堪稱不同種族融合的典範。長期以來,法國一直是個超級大國,吸引了許多試圖逃避苦難、改變生活的雇傭兵,他們扛起武器,為法國的歷代王朝服役。路易·菲利浦成為法國國王後(史稱「七月王朝」),下令重組這些為法國服役的外國人,把他們組成一個單位,而非按國籍劃分的團。於是,1831年3月9日,法國外籍軍團正式成立。
浴血奮戰史
1835年6月,即成立後的第四年,法國外籍軍團被轉借給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以鎮壓卡利斯特的武裝叛亂。在當時,第一外籍軍團包括按照不同的國籍編成的許多連,各連之間的融合和管理極不方便。於是,巴內爾將軍下令,將不同國籍的士兵連混編在一起,同時把法語作為下達命令的唯一語言。從此,外籍軍團開始融合,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凝聚力。這成為外籍軍團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法國外籍軍團同時還經常扮演建設者的角色。1843年,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在阿爾及利亞建立起一座新城市——西迪·貝爾·愛博斯。這里後來被認為是法國外籍軍團的第一故鄉。
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外籍軍團參加了法國發動的所有對外戰爭: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和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1859年在義大利和馬根塔、索弗利諾的戰爭,特別是1863年4月30日在卡玫農的法墨之戰,在法國外籍軍團歷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對未來的戰爭影響深遠。
外籍軍團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損失重大,於是戰爭後招募了大量的外國志願者以補充兵力。此後,外籍軍團成為法國進行殖民戰爭的強有力工具之一(當時法國另一支進行殖民戰爭的部隊是法國海軍陸戰隊),被部署到非洲和印度支那。對於法國政府,外籍軍團基本上是有求必應。由於頻頻參戰,外籍軍團官兵面臨重大的死亡威脅。摩洛哥的征服者——法國元帥路易·利奧泰在派遣外籍軍團奔赴摩洛哥參戰時,曾公開宣稱外籍軍團的角色就是死亡。
法軍在入侵摩洛哥的戰爭中損失很大,4個步兵團基本覆滅,以致後來不得不和外籍軍團步兵團進行混編。在摩洛哥進行的多年殖民戰爭中,外籍軍團步兵團和摩洛哥殖民步兵團是法軍傷亡最大的兩個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外籍軍團損失約9000人。外籍軍團第13外籍准步兵旅(第13團)參加了1940年挪威的納爾維克戰役和1942年北非的比爾哈凱姆戰役,而且還在1941年的黎巴嫩戰役中與屬於維希法國政府的外籍軍團第6外籍步兵團發生交火(當時外籍軍團分成了兩派,一派追隨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政府,另一派則追隨貝當元帥的維希法國政府)。後來新成立的步兵團和第一騎兵團在戰爭中為法國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1945年,第5步兵團在印度支那成功抵禦了日本的大規模攻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印度支那戰爭中,外籍軍團共有約3萬人參戰。盡管這些士兵中大多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在東南亞叢林,外籍軍團不但未能重現擊敗納粹德軍的輝煌歷史,反而屢吃敗仗。特別是在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外籍軍團遭受了建軍史上最慘重的失敗——共有300多名軍官和1萬多名士官及士兵陣亡或投降。而在稍後的阿爾及利亞戰爭中,外籍軍團取得了一系列戰斗勝利,在心理上才逐步消除了越戰的失敗陰影。最後,盡管他們早在130年前便踏上那塊土地,但不得不連同其司令部一起撤離阿爾及利亞。1962年,外籍軍團在法國馬賽附近的歐巴涅建立了他們的新故鄉(司令部),原來在西迪·貝爾·愛博斯的外籍軍團戰爭紀念碑也被轉移到這里。
他們參加的戰爭包括1991年的海灣戰爭、1993年北約對南聯盟的戰爭等。今天,外籍軍團的歷史已翻開了新的一頁,他們隨時准備奔赴法國政府需要的地方。
㈣ 我想加入法國外籍軍團,那個兄弟能幫忙介紹下詳細的資料
具體的情況不是很清楚,你可以看一看這篇文章。
法國外籍兵團,一個主要成員是外國志願者的法國軍隊,其薪資由法國政府支付。
就規定來說,法國人是不能加入外籍兵團的。但是目前普遍地認知士官兵中約有 40%-50% 的志願者是法國人,但是他們必須以瑞士、比利時、加拿大...等國籍來加入就是了。至於絕大部份的軍官仍然是法國人。
兵團成員在服滿一任 (五年) 之後,而且取得優良證明(大部份的成員都可以順利取得此證明),便可以取得法國居留權或國籍,之後尚可以取得公民權以及工作權。
外籍兵團本身也會幫退伍的成員安置工作,縱使找不到工作,至少也可以領取數年的失業救濟金。甚至多年以後,退伍成員仍然可以向兵團請求協助,兵團將會協助他取得工作或是居住的地方。
入伍的新兵必需宣誓效忠兵團,而不是法國。而由兵團的格言 - 兵團是我們的祖國 (Logio Patria Nostra) 也可以看出來兵團成員優先效忠的對象。
許多小說家描述外籍兵團是犯罪者的天堂、失戀、冒險者或是失勢貴族用假名服役的地方,但是現在已經不是了,如果加入者犯有重罪(例如謀殺),是不會被接受的,甚至直接送交國際刑警組織。(雖然你可以用匿名來加入外籍兵團,但是不要懷疑他們的能力,在兩個星期的調查過程中,他們將會比你還了解自己)
外籍兵團,從 1831 年 3 月 10 日成軍以來,就是一支具有高度紀律,而且幾乎一直在作戰的專業陸軍部隊。而 1830年以後歐洲每場主要戰役的勝利都再再提升了兵團成員的身份和地位。
由於外籍兵團對成員的資料保密(現在雖然提供查詢管道,但是手續繁復而且找到的機會微乎其微),成員加入前的身份為何無從得知。(或許上述的人也有吧!)
這些穿著傳統白色平頂帽,看起來就像是非常專業的歐洲軍人,寧願為兵團而戰,而不願僅在自己國家的軍隊站站衛哨。很難理解吧!
由路易腓利 (Louis-Philippe King) 所成立的外籍兵團,最初的目的是協助控制非洲法屬殖民地的財產,當時的總部在阿爾及利亞的 Sidi bel Abbes 。在兵團的歷史當中,它曾經在西班牙、克里米亞、義大利、墨西哥(在那裡協助麥克斯米倫 (Maximilian) 皇帝)、達荷美共和國、摩洛哥、敘利亞、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查德、薩伊、波斯灣、以及其它許多地方出現過。它也曾經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時法國首都出現過,雖然在和平時期時這是被禁止的。
1961 年,兵團中的第一空降團(1er REP)協助阿爾及利亞的獨立份子對抗法國,雖然該軍團有其光榮的戰史,但最後還是解散了。1962 年,隨著阿爾及利亞的獨立,大部份的軍團 (1 RE, 1 REC, 2 REI, 2 REP, 4 RE, 及 6 REG) 遷回法國南方。目前兵團總部 (1 RE) 座落於近馬賽的 Aubagne。
今天,許多加入兵團的人來自東歐及法國,只有非常少數的人來自北歐及美國(美國法律禁止人民加入外籍兵團,但是...)。每年約有一萬人來自世界每個角落試著加入外籍兵團,但大約只有 1500 人被接受。其中又有許多人在合約期滿前離開(更精確地說,在前六個月離開。因為超過六個月之後就不能反悔了)。一些志願者以為只要幾個星期就可以成為一個專業的軍人,當過兵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要成為一個好的戰士必須經歷艱苦、無趣還有諸多不愉快,類似這種的訓練會花掉你大部份的時間。當你第一次成為兵團成員,在 Aubagne 等待甄選時,你就會知道要成為一位專業軍人要做多少無聊的工作,例如洗盤子、割草等等。甚至在這個時候,還是有少數人體認到這不是他們所期待的生活,而回家去了。
兵團榮譽信條
兵團成員:你以身為一位忠誠效命法國的自願者引以為傲。
每位兵團成員都是你的手足,不論國籍、種族及教義。你將展現出一家人永遠結合在一起、堅定且直接的團結。
尊崇兵團的傳統,尊敬你的長官。紀律和友誼是力量,勇氣和忠誠是美德。
以身為兵團一份子為榮。你的穿著,毫無缺點;你的言行,雖謙尤尊;你的居室,永保整潔。
身為精英戰士,你必須接受嚴厲的訓練;保養武器如同它是你最珍貴的財產;永遠保持身體在最佳狀況。
賦予給你的任務如同聖旨,你必須不計一切代價將它完成。
戰斗中:作戰時無七情六慾。尊重戰敗的敵人。不管受傷或是死亡都絕不放棄。在任何情況下決不投降。
歷史
成立 (1831 年 3 月 10 日)
法國外籍兵團於 1831 年 3 月 10 日由法國國王路易.腓利簽署成立。當時他的王位汲汲可危,為了維持王位,外籍兵團很輕易地就成立了。
兵團中的軍官是由拿破崙大軍徵調過來,而士兵則是從義大利、西班牙、瑞士、以及其它歐洲國家所招幕來的。這裡面也有一些是為了逃避警方追捕的法國人。
Sebastopol (1853-1856)
Camerone (1863)
兵團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日子。65 名兵團成員奮勇對抗 2,000 名墨軍的壯烈行動。
墨西哥 (1863-1867)
之後兵團在墨西哥繼續戰了四年才奉命回法國處理更艱難的任務。這時的墨軍已經被美軍所擊退,而且獲勝的機會微乎其微。此外,這時的法國的安全受到威脅,而境內安全遠比外國土地來得重要。
無論如何,這段時期外籍兵團把名號給打響了,也因此確保它的繼續存在。如果沒有墨西哥的這些戰役,也許今天就沒有外籍兵團了。
Tonkin (1883)
馬達加斯加 (1895)
在一場馬達加斯加女王和法國共和的沖突之後,一支遠徵隊伍被派去達和美共和國,接著前往馬達加斯加。兵團登陸之後便立即開路往目標邁進 — 距離 400 公里一個叫 Tananarive 的地方。他們且戰且走,花了叄個半月之後到達了目的地。敵軍投降了,兵團不戰而勝。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印度支那 (1940-1954)
阿爾及利亞 (1953-1961)
Kolwezi (1978)
黎巴嫩 (1982-1983)
波灣戰爭 (1991)
摩加迪沙 (索馬利亞首都) 和波斯尼亞 (1992-1996)
法國外籍兵團曾經打勝過什麽戰役嗎?還是像奠邊府的那種戰役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呢?
嗯,外籍兵團是打勝過一些戰役,雖然他們好像常常打輸。這絕大部份是因為政客以及在後方的指揮官造成的,而不是兵團成員的錯。
奠邊府之役,代表法國統治印度支那的結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西元 1953 年,由胡志明所領導的越南獨立聯盟(Viet-Nam Doc-Latinap Dong-Minh League)為了獨立而向法國宣戰。他們開始先佯攻寮國(當時也在法國統治之下),因此位於河內的兵團指揮官便決定要在往寮國的補給途徑上建立據點以阻擋越軍。
這個計劃是將數以千計的兵團成員行軍至位於寮國邊境的奠邊府。由於這個村落距離首都河內約有 600 公里,因此要使這些據點(兵團每隔數哩便建立據點)受到補給的話,空運補給是必要的。
指揮官不顧低階軍官的忠告,可是 600 公里的路程,再加上雨季的開始,奠邊府實在是太遠以致於無法有效地做空中補給。更糟的是隨行的軍官竟然決定在山谷中建立據點,他們認為越軍沒有火炮的能力從山上攻擊,也因此他們沒有建立可以抵擋子彈的地下碉堡。
他們錯了。
越軍攻過來了,而且在一開始就把野戰機場給幹掉了。從山上越軍可以洞悉法軍的一舉一動,然後悠哉地射擊法軍。但是法軍抬起頭來,除了濃密的樹林之外什麽也看不到。法國空軍試著空投補給,但大多數都落到越軍的手上。雖然一萬五千名兵團士兵奮勇作戰,但是數周之後,他們剩下不到叄千人,外籍兵團被徹底擊潰。 根據 Douglas Porch "The French Foreign Legion" 一書的說法,簡單地說,外籍兵團從 1831 年成立以來,大部份的任務便是把外國的烏合之眾趕出國外。(這句話的翻譯尚在求證)
另一個浪費兵團成員的典型例子就是在 1860 年,法國為了想要在拉丁美洲建立根據地,派遺一萬名兵團成員去墨西哥去支持麥克斯米倫大公爵(Maximillian)當皇帝。一個由法國人建立的王朝,再加一個奧地利人當皇帝,驚訝吧!
就和在越南一樣,兵團成員奮戰不懈,但是他們最後還是被游擊戰和上頭愚蠢的決定給累壞了。(而且還是有不少人逃亡,不是為墨西哥打仗就是逃到鄰近的美國) 1870 年代,外籍兵團掙得一個不錯的惡名 — 在法國內戰中期,兵團協助屠殺了約兩萬五千名反抗法國政府的法國人。
雖然如此,靠著兵團成員來維系境外安全,外籍兵團終於使法國成為一個從北非到印度支那的環球帝國。
當 1960 年法軍從阿爾及利亞撤軍時,第一空降團完全叛離並協助反抗法國政府,不過,嗯,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㈤ 法國外籍兵團有多少中國人
華人參加法國外籍軍團 ,據統計,目前仍有200多名華人在該軍團服 役,而全法外籍軍團退伍華人則有560人左右。外籍軍團對中國兵的普遍看法是:特能吃苦,紀律性強,成績優異。據悉,華人在法國外籍軍團當坦克兵的不少, 那是因為他們在軍事考核中名列前茅而獲得的特權。
法國外籍軍團有「抱團」的傳統,全世界目前有172個外籍軍團戰友會。這些戰友會大 多以地名命名,如「法國外籍軍團巴黎戰友會」,唯有「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以「華人」兩字命名。
華人戰友會得到承認說明法國軍方認可華人士兵對法國的貢獻,同時也說明華人在法國外籍軍團是受人尊敬的。
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二十多名華人士兵從伊拉克歸來,個個光頭,出現在巴黎街頭,吸引了無數眼球。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還對他們進行了報道。不久就在巴黎華人青年中再次掀起當兵熱潮,幾乎每天都有人去徵兵站報名。
據統計,自胡永多迄今已有八百多名華人在外籍兵團經受考驗。籍貫也已經由早期的溫州人擴到各個地區的人,一般兵種有傘兵、工兵和裝甲兵等。
1995年,由於一位華人戰友患癌症去世,身後留下兩個不滿三歲的小孩,戰友胡永多;胡立靠、胡立平、餘三明、楊衛國等26為已經退伍的戰友幫助料理後事。他們動起了成立戰友會,以方便戰友之間組織聯誼活動和互相幫助的念頭,於是向外籍兵團老兵協會總會提出申請。
不料協會成立的過程卻充滿曲折。根據法國政壇對種族主義的避諱,老兵協會總會不希望在軍隊內部出現單一民族的協會。 經過反復交涉,擔任總會常委的胡永多聯合他的老朋友、前北約總司令、四星上將伊萬·德·凱赫碼本,一起說服其他23名總會常委,終於同意了華人退伍兵成立協會。協會的中文全稱「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印在法國國旗上作為會旗,中間是外籍兵團統一的標志。會址位於巴黎北郊的歐拜赫維里耶市,華人聚集地。
戰友2004年在中國駐法大使館登記,也才開始作為社團參加華人社會的一系列慶祝活動,踏入主流。華人戰友會是外籍兵團的第一個成立的戰友會,此後韓國效仿。反倒是前蘇聯、東歐那些國家,人數很多,卻始終沒有自己的組織。他 們參軍,就是為了養家糊口,退役後,通常都回國了。這也是華人退伍軍人與其他一些國家退伍軍人的區別。
2009年3月1日,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在舉行第四屆會長團就職典禮,500多位中法各界人士出席。新任會長陳建在就職演說中表示,戰友會是友誼的橋梁,是團結的紐帶,「戰友情更使我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我們曾經都是軍人,相同的經歷使我 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詮釋。」陳建還說,接過這一面旗,成為新一任會長,深感責任重大,「我相信,只有盡我所能,用滿腔的熱情,才能勝任這一新的崗 位,並帶領新一屆常委會,秉承戰友會『團結、互助、融入』的宗旨,將戰友會不斷地發展和壯大。
許建工參贊在致辭中,代表中國駐法使館向新一屆 會長團就職表示祝賀,並贊揚華人戰友會展示出旅法華人為法國社會所做出的貢獻。他說,目前在法國外籍兵團中還有400多位現役軍人,他們和退伍華人戰友一 樣,是用自己的生命服務於法國,成為中法兩國人民交往的一個生動體現。許建工參贊希望華人戰友會為中法兩國人民的友好、為華人進一步融入法國社會做出更大 貢獻。
另外,會里還建立了中文學校,突出小班教學。學生數量不多,但是會長團教育組對教育質量要求很高。學生大多是戰友的孩子,在中文班裡按照國家僑務辦公室發的教材,從拼音開始學起。這個中文學校不止是讓孩子們學習了知識,也是給戰友們的下一代一個互相認識,交朋友的機會。
二.加強融入
戰友會和巴黎眾多僑團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又有一些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在於,僑團成員都熱心於法國橋界各項事務,旨在為中法政商搭建橋梁。但是不同之處在於,戰友會是以俱樂部的形式聚集了其成員,並且在融入法國社會方面一直做得很好。比如每年4月份的CAMERONE(軍團的節日),都會派戰友南下參加,會里也會組織一系列的慶祝活動。會里的成員由於都來自外籍兵團,在法國主流社會已經生活戰斗過一段時間,和部隊現役軍官和戰士來往也比較頻繁。
在每年部隊組織的活動中,我會成員都被邀參加。
三.服務社會
2008年,外籍兵團要建一個博物館,資金主要是自己籌集,華人戰友會捐出了5萬歐元,這是所有戰友分會里捐得最多的。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外籍兵團華人戰友會也在兩個小時之內通過電話等形式募捐5萬歐元,還在法國僑學界舉行的支持北京奧運會萬人集會上,出動了四十多名華人士兵,維持治安。
最近在7月份,華人在役戰友王鳳佳不幸遇車禍身亡。戰友會在得到通知以後馬上成立了治喪委員會,接待王鳳佳的家屬,並陪同南下到他所在的部隊參加追悼會。在此過程中,治喪委員會還在會里設了捐款箱,在兩天時間內籌得捐款5千歐元,由會長團成員交給王鳳佳的親人。
自我會遷至華人集中的AUBERVILLIERS市以後,也和本市各僑團商會建立了一定的良好關系。
華人戰友會能夠成立,說明法國軍方認可華人士兵對法國的貢獻,對於協會未來的發展,他希望在法國社會的主流渠道發出自己的聲音,同時也希望搞好下一代的教育,時刻不忘自己永遠是中國人。
㈥ 法國外籍兵團
法國外籍兵團(法文:LégionÉtrangère),為法國的正規部隊。自1831年組建後法國外籍兵團便參與法國大小戰事,擁有相當重要的功績。
19世紀時兵團主要的工作是保護法國的海外殖民地,不過也參加過普法戰爭。而在歷史超過150年的今天,軍團已經成為法國軍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軍團總共為存在於法國的三個共和、一個帝國服務過,參與過兩次世界大戰與其他中小戰爭,見證徵兵制的興衰,以及法國殖民地帝國的建立與塌坨。
軍團成員以招募外籍人士為主,但法國公民仍可以(文書上的)外國人身分加入。外籍人士在服務滿五年以後可以申請法國國籍,在確認受到足夠同化後便可取得國籍。不願意放棄原有國籍者,在契約結束後也可以得到法國居留權。
歷史1831年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戰爭消耗過大,法國軍人傷亡慘重導至輿論抨擊的結果,路易·菲利普(之後的法國國王)為了支持這場戰爭,於是3月10日組建了法國外籍兵團。1831年末首批法國外籍兵團成員登陸阿爾及利亞,此處也成為之後130年法國外籍兵團的中心。之後外籍兵團作為法國武裝力量的一部分轉戰克里米亞、義大利和墨西哥等戰場。
[編輯]墨西哥
卡梅倫戰役法國外籍兵團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開始於1863年4月30日的墨西哥戰場。當日,一支由62名士兵和3名軍官組成的步兵巡邏小隊在Danjou上尉(CapitaineDanjou)的帶領下巡邏時,受到了將近3個營的墨西哥步兵和騎兵(人數約在800人至1,200人之間)的進攻,並被圍困在卡梅倫庄園(HaciendaCamarón)。巡邏隊在庄園中抵抗墨西哥軍隊的進攻,雖然面臨著絕望的處境,但是他們依然頑強地戰斗,貫徹了戰至最後一人的頑強戰斗意志。Danjou上尉在庄園的防守作戰中受了致命傷,他剩餘的部眾最後與墨西哥軍隊展開了刺刀白刃格鬥。在墨西哥的最後一波進攻下,剩下的五名士兵又有三人倒下。墨西哥方面要求最後的2個士兵投降,但他們仍堅持墨西哥軍隊必須保證他們能舉著自己的軍旗,護送Danjou上尉的遺體平安返回自己的駐地。面對這樣的情況,墨西哥方面的指揮官慨嘆道:「他們不是人類,是魔鬼」,出於尊敬同意了他們的條件。
Danjou上尉在混戰中遺失了的木製義手(他在阿爾及利亞失去一手)在不久之後被還給兵團,現在被放在兵團位於歐巴涅的法國外籍兵團博物館里,每年兵團慶祝卡梅倫日時都會拿出來展示。
[編輯]普法戰爭根據法國法律,除非面對國家危機否則兵團不可在法國本土戰斗。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會戰大敗後,新建立的第三共和急需軍隊來保衛法國。於是在命令下該年10月11日兵團的兩個團進入土倫,也是兵團首次在法國本土部署。普法戰爭後期普軍包圍巴黎,外籍兵團發動進攻,試著解除普魯士軍隊對巴黎的包圍。兵團在激戰後成功突破普軍防線奪回了奧爾良,但最後未能解除對巴黎的封鎖。
[編輯]殖民地戰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期間,外籍兵團在法國的對外殖民擴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參加了在北非(在阿爾及利亞Sidi-Bel-Abbès,他們建立了總部)、馬達加斯加和中國的戰爭。1885年,在印度支那,一個營的外籍兵團參加了中法戰爭中著名的宣光堡壘防禦戰(fortressofTuyenQuang)。
[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外籍兵團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戰斗,包括第二次香檳省戰役、索姆河戰役、埃納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等。而兵團也在加里波利之戰以及在馬其頓前線付出了許多傷亡。在這場戰爭中,軍團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卓著的功勛。
[編輯]戰間期1932年,兵團共擁有六個旅團,共30,000名士兵。
第一步兵團-阿爾及利亞與敘利亞
第二、第三及第四步兵團-摩洛哥
第五步兵團-印度支那
第一騎兵團-突尼西亞與摩洛哥
[編輯]第二次世界大戰外籍兵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扮演的角色就沒有一戰時重要,但也在中東、北非等戰區佔有一席之地。例如第13團便參加了加扎拉/哈凱姆水井戰役。有趣的是,在二戰中兵團曾經分為兩派,一方效忠自由法國;另一方則效忠維希政府。而兩派更曾於敘利亞短暫交火。最後效忠維希政府的一方也加入了自由法國。而在戰後,也有許多前德意志國防軍成員選擇加入軍團。
[編輯]印度支那
印度支那時期的制服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國內反戰聲浪高漲,徵兵製取消後法國只能重用法國外籍兵團。奠邊府戰役中法軍的17個團里就有7個團是來自法國外籍兵團,(當時兵團成員組成的關系)在奠邊府的戰場上還聽得見納粹德國的軍歌。外籍兵團的幾個支隊曾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時期被派往法屬印度支那,其中的一個支隊還是當年奠邊府戰役中法國守軍的重要組成力量。在該次戰役中法軍大敗,外籍兵團人員傷亡慘重,損失大半。當時士兵對戰爭深感絕望,兵團組成了一支志願救援隊,把救援物資通過空投分發到軍隊營地。
[編輯]阿爾及利亞兵變1958年,阿爾及爾暴動,當時法國阿爾及利亞駐軍司令發布宣言:只接受戴高樂出面協調。法國國會被迫授予戴高樂將軍全權,制定新憲法。戴高樂接管議會、總理以及政府政權。9月,法國全國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12月,戴高樂當選共和國總統並赦免相關人事。但是因為戴高樂本人的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路線,導致第1外籍傘兵團為中心的部隊感到不滿。發動政變失敗的結果,許多軍官遭到逮捕外,第1外籍傘兵團也被解散。
[編輯]第一次波斯灣戰爭1990年8月,伊拉克進攻科威特並予佔領。外籍兵團自伊西部登陸,成為第一支反攻伊拉克部隊,誘攻伊軍;伊拉克參謀本部錯判法國外籍兵團是主力部隊,派出近100,000兵力全力攻擊,殊不知自伊南門戶攻擊的美軍才是攻伊主力,導致美軍攻勢順暢,迫使占科伊軍恐遭美軍切斷退路,倉促撤退急逃返伊拉克。
[編輯]組成法國外籍兵團是法國的正式編制部隊,在契約期間外籍成員跟法國籍成員擁有同等身分保障,並非日內瓦條約所禁止的傭兵部隊。應該說是專門負責志願加入法國軍隊的外籍人士之統一處理部門比較符合狀況。目前大部份外籍兵團現役軍官是法國人,其中約10%為升遷的前任兵團成員。外籍兵團是多國籍人士的成功組合,原籍法國公民者僅占兵團成員比例之25-35%。成員組成比例以歐洲人最高,尤其在1980年代中葉後大量英國人及南斯拉夫人選擇加入外籍兵團。
兵團成員可以選擇使用假名及法國護照,這點是為了方便來自各國的成員能以新的身份到法國外籍兵團服役;而原本就為法籍者仍適用此規定。服役滿一年以後,軍團會調整兵員到適合他們的職位。
過去兵團頗能吸引重刑犯及受高薪賞金吸引的職業軍人加入,但近年來兵團開始提高加入資格,並開始對申請者做身家調查,並禁止重刑犯加入。
服役滿五年可申請成為法國公民,之後可以一年為單位續約。另外外籍兵團士兵因作戰重傷即可成為法國公民,這就是法國外籍兵團著名的《「為愛法國流血」法》(françaisparlesangversé)條款。
身著制服的法國外籍軍團士兵,他們手中的步槍是FAMAS。[編輯]編制過去,外籍兵團除了在國家危急時期以外並不駐扎在法國本土。在1962年之前,兵團的總部駐扎在阿爾及利亞的西迪·貝勒·阿貝斯(Sidi-Bel-Abbès)。但在阿爾及利亞戰爭結束後,因應雙方所簽條約及就近看管曾經叛變過的部隊,政府將兵團指揮中樞搬遷回法國。現在,一些軍團的單位部署在科西嘉島或其他海外屬地,而其餘的單位部署在法國本土的南部。目前軍團總部位於馬賽附近東邊的小城歐巴涅(Aubagne)。
軍團目前擁有九個團:
[編輯]法國本土第1外籍騎兵團(1erREC),駐扎於奧蘭治(Orange),機械化騎兵團
主要工作為負責威力偵查。
第1步兵團(1erRE),駐扎於歐巴涅(Aubagne)(外籍兵團總部)
不負責直接戰斗
第1外籍工兵團(1erREI),駐扎於Laun
擁有稱為DINOPS的水中水上工作專門部隊,過去是第6外籍工兵團,但隨著第2外籍工兵團的設立而改名。
第2外籍步兵團(2eREI),駐扎於尼姆(Nîmes)
在海外出兵相當頻繁的兵團里,算是最常被派至海外的部隊。
第2外籍工兵團(2eREG),駐扎於StChristol
基地位於山嶽環繞的盆地里。
第4騎兵團(4eRE),駐扎於Castelnaudary(訓練營區)
新兵將在此接受包含法語在內的四個月戰斗訓練。
[編輯]科西嘉島第2外籍傘兵團(2eREP),駐扎於卡爾維(Calvi)
兵團里的精銳部隊,擅長各種特殊戰斗,通常活動不公開。
[編輯]法國海外屬地第3外籍步兵團(3REI),駐扎在法屬蓋亞那
擅長叢林戰,負責守護太空中心。
馬約特特遣隊(DLEM),駐扎於馬約特(Mayotte)
[編輯]非洲外籍兵團第13團(13DBLE),駐扎於吉布地
[編輯]已解散單位第1外籍傘兵團(1eREP),在阿爾及利亞發動叛變失敗,之後遭到解散。
[編輯]部署目前(2007年10月)外籍兵團在蓋亞那、中非、馬約特、吉布地、波利尼西亞、黎巴嫩、阿富汗、查德等地均有駐軍。
外籍兵團士兵[編輯]待遇剛開始的新兵每個月1043,之後隨著年資與階級調升。另外,兵團成員還可以擁有九個禮拜的帶薪休假。
薪資列表(2007年11月25日時狀況)階級服務年數1°RE2°REP3°REI13°DBLE
二等兵10個月1205146014333567
伍長3年1226148014523626
高級伍長10年1303160716003939
士官7年1351164816503929
高級士官10年1779209519454186
士官長17年2007214021804748
高級士官長21年2078242724774818
2°REP包含跳傘加給。
3°REI包含海外省居住補助
13°DBLE包含海外居住補助
㈦ 請詳細介紹一下拿破崙的外籍僱傭軍的歷史
全球最兇悍的雇傭兵集團
綜合美國《雇傭兵》雜志、法新社等報道,雖然現代媒體已將「雇傭兵」更名為「獨立軍事承包商」,但並不意味著這個現象已經消失了。如今雇傭兵集團仍存在於100多個國家內,每年獲取的利潤高達1000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將飆至2000億美元。這里介紹的正是國際市場上名氣最大的雇傭兵集團。
法國外籍軍團:
軍團是我的祖國
從中世紀開始,法國就有使用外籍部隊的傳統,像波旁王朝的君王們鍾愛瑞士衛隊,而拿破崙則偏愛波蘭槍騎兵。1831年3月1日,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命令成立常備編制的外籍軍團,專門徵集外國人入伍,從此出現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雇傭兵組織。目前該軍團有100多個國籍的士兵,官兵約8000人,他們穿著標准法國陸軍制服,但在某些特別配件上顯示自己的特殊地位,最著名的配件就是白色高頂軍帽。出於成員宗教的考慮,外籍軍團特別允許成員保留胡須。
法國外籍軍團常年在巴黎、馬賽和尼姆等城市設立募兵處,每年招收新兵約1000名,報考人員十分踴躍。法國政府為報名者制訂三條最基本的要求,年齡從17歲到40歲,持有有效身份證件,如實申報個人情況。符合以上條件你就可以提出申請要求,但之後還要接受一系列調查和篩選,比如犯罪情況調查,傳染病調查等等。外籍軍團喜歡錄用東方人,而不太喜歡黑膚色的人,認為黃種人聽話,黑人難管理。據稱,只有20%的人有幸通過前幾關,赴卡斯特諾德利兵營參加為期4個月的新兵訓練。新兵不必對法國宣誓,但是必須對外籍軍團宣誓:「軍團就是我的祖國。」
外籍軍團能夠吸引眾多國籍的年輕人報考,首先是因為軍團作戰勇敢,素有「法軍敢死隊」之稱,富有刺激性,不少年輕人都以加入外籍軍團而自豪;其次是隨著西方社會失業增加,尋找工作越來越難,而在外籍軍團服役相對穩定,只要本人願意,干20年沒有問題,滿20年後,每月可領到2000法郎的養老金。再者,外籍軍團長期駐扎在海外,這期間,既可拿到可觀的海外津貼(一等兵每月約2000法郎,上尉軍官則在1萬法郎以上),又能利用假期到周圍國家旅遊開開眼界。而對那些想移居到法國的外籍青年來說,除了上述原因外,最大的誘惑力在於加入外籍軍團的人,在服役5年後被優先加入法國國籍。
外籍軍團現有9個作戰團和一些特殊連(偵察連、重炮連、輕裝甲兵連等等),每個團的編制都是10個連。其中,常駐於科西嘉的第2外籍傘兵團能夠在24小時之內到達世界上任何指定地點,以「隨到隨戰」的能力而知名。而保衛歐洲航天局發射基地的第3外籍步兵團則以「變色龍」著稱於世,他們在法屬蓋亞那的熱帶雨林里所向無敵。外籍軍團還有個非正式格言「自己搞定」,意思是軍團每個成員都是精英分子,他們應該有很強的處理問題能力,外籍軍團曾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舉行多次野外生存訓練比賽,外籍軍團士兵的通過率達到95%以上,而大部分美國陸戰隊員卻無法通過。
外籍軍團的戰史也頗為豐富。1863年4月30日,在墨西哥中部的卡梅隆高地,法國外籍軍團的3名軍官和62名士兵抵擋了2000名墨西哥士兵的進攻,最後他們戰斗到最後一人。外籍軍團特意將這一天定為卡梅隆紀念日,每年都被軍團分隊慶祝。外籍軍團長期作戰於西班牙、馬達加斯加、阿爾及利亞和東南亞等地,是法國殖民作戰的先鋒,1954年曾在奠邊府慘遭越南人重創,7個外籍營被徹底消滅。戰後,外籍軍團開始改變功能,成為法國快速反應部隊,只負責海外領地和領事館的安全保衛,近年來一般從事非洲及中東地區的維和任務。
西班牙外籍軍團:
槍挑人頭迎大將
盡管人數和名氣比不上法國外籍軍團,但西班牙外籍軍團在訓練和戰鬥力方面毫不遜色,甚至還超過前者。在西班牙皇家陸軍中,外籍軍團是一支富於傳奇色彩與矛盾歷史的單位,西班牙老百姓一邊贊美外籍軍團在歷次戰爭中表現英勇,連軍團之歌《死亡的戀人》對西班牙民眾而言也是耳熟能詳,但也是這支野蠻軍團毀滅掉西班牙的共和政體,使法西斯獨裁者佛朗哥統治西班牙長達30多年。
西班牙外籍軍團主要招收來自摩洛哥、茅利塔尼亞的摩爾人。1920年剛成立時,它主要對付北非殖民地的里夫部落武裝,二者作風異常相似,兇猛好鬥且不留俘虜。當年,西班牙陸軍總監里維拉將軍前往摩洛哥前線視察,兵團在迎接他的時候,每個士兵的槍尖上都挑著一顆里夫武裝分子的頭顱,里維拉差點暈倒在地。外籍軍團在同里夫部落交戰中總是沖鋒在前,往往承受近乎全軍覆沒的傷亡,在戰事最激烈時,外籍軍團一度只剩番號。1922年,外籍軍團司令沃龍佐拉中校在率部突圍時被擊斃,繼任的指揮官便是佛朗哥。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佛朗哥靠自己的號召力,將這支西班牙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拉了過來,在德國「禿鷹軍團」飛機的運送下,短時間內將外籍軍團從北非送到西班牙本土參戰。內戰期間,外籍軍團出現在每場大戰役中,擔任最危險的前沿穿插部隊。內戰結束後,佛朗哥大權在握,外籍軍團則又到北非殖民地駐防。佛朗哥於1975年死後,政權按他的遺命交還給流亡海外的西班牙王室。西班牙加入北約後,外籍軍團的名稱改為「西班牙兵團」,但西班牙人仍習慣稱它為「外籍軍團」。
目前,外國人要加入這支部隊,只要前往西班牙當地的警察局或任何一個西班牙駐外使館,都可以提出申請,外籍軍團會安排人員和申請者接洽,並且播放介紹軍團的電影供申請者觀賞。假如申請者看完電影後還願意繼續,而軍團對申請者進行初步評估也認為可以,那麼申請者就可以簽約加入。
加入外籍軍團後,申請者會被送到西班牙南部的隆達,接受非常殘酷的訓練;過去曾傳出有些新兵在受訓過程中暴斃,而今這類傳聞雖比較少,但並不表示訓練過程已趨於「文明」。訓練內容,除了基本的戰鬥技巧外,還包括各式各樣的耐力訓練,受體罰更是家常便飯。甚至有謠傳指外籍軍團在演習的時候,用的都是真槍實彈,因此傷亡在所難免。
外籍軍團長年背負著「佛朗哥野獸」污名,被西班牙民眾憎惡。近年來,隨著百姓對佛朗哥當年獨裁統治逐漸淡忘,人們也開始重新評價和看待這支西班牙軍隊中最精銳的部隊。西班牙加入北約後,外籍軍團多次參與國際維和任務,一些軍事專家稱這是一支紀律嚴明、專業素質非常高的部隊。西班牙年輕人現已不在乎外籍軍團過去犯了什幺錯,反而視加入軍團為莫大的光榮。西班牙自2002年開始將全面實施募兵制,許多軍種都在煩惱可能會招收不到足夠的兵員,惟獨外籍軍團沒有這樣的隱憂,因為外籍軍團里所有的戰士,從來都是不請自來的。
哥薩克僱傭軍
用女人和美元買他們的腦袋
在北高加索的城鎮鄉村裡,到處都有這樣的小廣告:「漂亮女人和1500美元的賞金並不遙遠,只要你能把一顆哥薩克的腦袋送到某某地方。」這些由分裂武裝散發的廣告充分說明一點,為俄軍方和地方強力部門服務的哥薩克雇傭兵已成為他們的剋星。
經歷了被蘇聯政府禁錮70年的低潮後,生活在頓河、中亞和遠東的哥薩克人再度成為獨聯體乃至全世界炙手可熱的雇傭兵來源。最近10年來,俄境內的哥薩克准軍事組織集合起100多萬人的有生力量,隨時願為國家政府、商業寡頭乃至軍火大亨效勞。哥薩克人最突出的優點是他們對武器有天生的熱愛以及對使命的忠誠,2000年3月,在車臣剿匪的90名哥薩克傘兵與2500名匪徒激戰三天,平均一個空降兵對付20多個非法武裝分子,他們與頑匪戰斗到最後一刻,只有6人生還,感動了整個俄羅斯。
目前在動盪的車臣境內,當地社會秩序和居民安全基本上靠哥薩克來維持。由於俄軍和警察數量的有限,普通居民經常受到武裝匪徒和流氓的騷擾,為此哥薩克人自發成立了「車臣哥薩克協會」,參加人只需交納650盧布的會費就可成為該組織的成員,他們有統一發放的服裝和武器。「車臣哥薩克協會」格羅茲尼地區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不久前他們接到來自莫斯科的一份訂單,要求向喬治亞沖突地區阿布哈茲共和國派遣一支維和部隊,一天之內報名人數就達到了350人。「車臣哥薩克協會」首領與阿布哈茲哥薩克首領就簽署了一份合同,其中規定:為了保衛俄羅斯公民和阿布哈茲公民的人身安全,在必要的情況下,哥薩克人將成立一支維和部隊,編制為一個騎兵軍,下轄三個師。它們分別是:蘇胡姆師(下設一個騎兵旅、一個山地團和一個陸戰突擊團),莫斯科師(下設兩個陸戰突擊團、一個山地團、一個特種兵團和一個物資技術保障團),頓河師(下設一個陸戰突擊團、一個空降突擊團、一個騎兵團和一個物資技術保障團)。這份合同經過了蘇胡姆第二公證事務所的公證。合同中規定的部隊能否形成真正的武裝力量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哥薩克人有能力、也有信心組織起一支這樣的武裝,這是俄羅斯最堅實的雇傭兵基礎。誰都不會忘記,在1992-1993年,喬治亞-阿布哈茲爆發第一次沖突時,由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組成的多支特種兵分隊自願前往沖突地區,維護當地俄羅斯人和哥薩克人的安全。
另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普京總統正謀求建立一支以哥薩克人為主體的特種部隊,打擊俄恐怖主義分子。據悉,普京已親自向俄羅斯國家杜馬提交了一份議案,要求建立哥薩克人的特種部隊,維持俄羅斯動亂的南部地區的法律與秩序,打擊恐怖主義。根據這項議案,大約有60萬名哥薩克人將有條件加入這些部隊。這一舉措意味著在90年來的冷落後,哥薩克人又重新回到了他們傳統的角色,充當俄羅斯邊境地區的堅強保衛者。
尼泊爾廓爾喀部隊:
刀出鞘,必見血
他們個子不高,但非常兇狠,據說戰斗中,他們的牛腿彎刀一旦出鞘就必須見血,這就是尼泊爾特有的雇傭兵——廓爾喀部隊。19世紀初,英國入侵尼泊爾,發現廓爾喀人忠誠耐戰,於是就招募這些山地民建立一支殖民武裝,1857年印度次大陸起義時,要不是廓爾喀聯隊為英軍浴血奮戰,英國對南亞的殖民統治就不可能延續到20世紀。在英國人的調教下,來自山區的廓爾喀人心裡產生比印度人更高貴的想法,在鎮壓印度獨立運動時也下得了狠手,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中,廓爾喀雇傭兵用機槍向和平示威人群掃射長達一個小時,數以千計的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死於非命。
1947年印度獨立時,根據英印尼三方《加德滿都協定》,印度瓜分了80%的廓爾喀部隊,規模達到18個聯隊(相當於步兵營),成為印軍最著名的部隊,印軍習慣把他們稱為「托馬」。
據稱,廓爾喀人是個反應遲鈍、感情冷漠的民族,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使他們成為傑出的士兵,他們在激烈的戰斗中仍能泰然處置,極為冷靜,但又是猛打猛沖的英雄。雖然廓爾喀人不具有錫克人的那種熱忱,但其脾性中蘊藏著一種不屈不撓的韌性,每當感受到生活中的真正樂趣,廓爾喀人便感到由衷的高興。與眾不同的是,當對生活感到厭倦時,他們沒有那種牢騷滿腹,吹毛求疵的惡習。當受到挫折或面對艱苦時,他們又若無其事,談笑如常。
由於廓爾喀士兵大多為生活所迫,世代當兵為業,不少廓爾喀人毫不掩飾地說:「我到印度當兵就是為了錢,別無其它目的」。為保住飯碗,他們一般能逆來順受,盲目服從,認為「食君之祿,分君之憂」,理所當然。據說,廓爾喀士兵沒有命令絕不亂動,即使一天不吃飯,命令他坐著,他也不會離開。他們具有山民的性格,平時沉默寡言,但是惹起性子來,就無法控制。一旦發起脾氣,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不顧死活地和你拚命。
1999年5月下旬,穆斯林滲透者佔領了泰格爾山,他們的防禦工事相當完善,戰壕連成一體,間隔不遠就有一個堅固工事,將整個山脊包圍起來,直接威脅印度在克什米爾的統治。為了奪回陣地,印軍的一支具有150多年歷史的廓爾喀步槍聯隊從山的側背向峰頂發起進攻,他們的處境實在艱難,士兵沿著陡峭且毫無掩護的山坡一米一米地向上攀爬巍峨的山峰,在他們周圍是呼嘯而過的山風,氣溫低到攝氏零下11度。此外,印度士兵們每人還得背著重達25公斤的行軍包,而且在山地嚴酷的環境中,每背負一公斤的重量,所要付出的體力一般是平時的兩倍;另外為了作戰需要,士兵們常常把行軍包中的食物拿出來而換上相等重量的武器彈葯。但是這一切努力都是無效的,游擊隊干凈利落地將攻擊部隊趕下山來,而且有一次游擊隊甚至都沒有開火,他們僅僅是向山下扔石頭,用「滾石戰術」就把廓爾喀士兵打得屍橫遍野。
但廓爾喀人有著死戰不退的傳統,在他們的戰爭辭典中只有「戰斗」和「戰死」兩個詞,最後11名擅長攀登的廓爾喀人組成敢死隊,在炮兵的掩護下,15天後繼續向主峰突擊。敢死隊匍匐在地面,利用炮擊留下的彈坑作為掩蔽所,他們一邊躲避,一邊靈巧地使用手雷還擊敵軍的機槍。盡管游擊隊火力猛烈,敢死隊們還是在一米一米地向前挪動,終於接近了敵軍陣地,白刃戰隨即展開。凌晨4時10分,泰格爾山回到印軍手中。11名敢死隊員用尼泊爾土語報告:「長官,11個廓爾喀人上戰場,11個廓爾喀人凱旋歸來。」
以色列IZO雇傭兵公司
特種戰爭的行家
當今世界,以色列雇傭兵數量最多、遍布全球。該國長期處於戰爭狀態,造就了一批最具殺傷力的戰斗人員,這些軍人的冷酷無情與內心忠誠使他們在全球雇傭兵市場炙手可熱。如今,IZO公司是以色列國內最著名的雇傭兵出口機構,他們提供的私人保鏢在菲律賓、美國和西非國家相當受歡迎,一些富豪甚至擁有由IZO公司訓練的私有軍隊。拉美軍事集團也以聘用IZO公司顧問為一種時尚。此外在剛剛過去的黎以沖突中,IZO公司受命於以色列總參謀部,提供大量雇員從事派遣間諜,識別真主黨火箭基地和敵後暗殺等活動,真可謂「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IZO的雇傭兵」。
㈧ 法國外籍軍團有中國人嗎
有中國人。
法國政府為報名者制定三條基本要求,年齡18至40歲的男性,持有有效身份證件,如實申報個人情況。符合條件的申請者,還要接受諸如身份背景、犯罪情況等一系列調查和篩選。法國政府為報名者制定三條基本要求,年齡18至40歲的男性,持有有效身份證件,如實申報個人情況。符合條件的申請者,還要接受諸如身份背景、犯罪情況等一系列調查和篩選。
截至2013年,外籍軍團共擁有7699名來自136個國家的官兵,包括413名軍官,1741名士官和5545名戰士,他們中有法國人、英國人、澳洲人、美國人、巴西人、俄羅斯人、中國人等等,就像是一個聯合國軍。外籍軍團長年在法國本土的巴黎、歐巴涅等地設立2個募兵中心和12個募兵點,每年從全球招收新兵約1000人。
(8)法國有多少外籍軍官擴展閱讀:
歷史
自1830年7月25日的『七月革命』將法王查理十世趕到英國後,新上台的法王路易·菲利浦的『七月王朝』政權岌岌可危。1831年,約瑟夫·蘇爾特〔Joseph Soult〕元帥為了清除有潛在威脅的『亡命之徒』〔革命失敗國家的難民、拿破崙軍隊殘餘力量、仍忠於查理十世的法軍〔加入法軍的匈牙利暴徒〕提出在法軍續列中成立一支正規編制的常備外籍軍團。
1831年3月10日,法王 路易·菲利浦正式簽屬批准成立該部隊的文件。1831年末首批法國外籍兵團成員登陸阿爾及利亞,此處也成為之後141年法國外籍兵團的中心。之後外籍兵團作為法國武裝力量的一部分轉戰克里米亞、義大利和墨西哥等戰場。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揭秘法國外籍軍團:每年全球招千名新兵 有中國人
㈨ 讓敵人感嘆不是人類是魔鬼的法國外籍軍團,有多強悍
所謂外籍軍團,指的是由外國志願者組成的陸軍正規部隊,俗稱「雇傭兵」。當前,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都以各種形式存在著外籍軍團。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法國外籍軍團,有多達8000餘人,來自136個國家和地區。
法國外籍軍團的歷史,得追溯到1831年。
法國外籍軍團最初允許外國志願者隱瞞姓名、國籍等資料,因此不少犯過法的人進入了外籍軍團。不過,從2000年以來,法國會詳細調查每一位志願者的經歷和背景,拒絕有服刑歷史的人加入。因此,法國外籍軍團不再是犯罪分子的聚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