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人為什麼在博物館里燒東西

法國人為什麼在博物館里燒東西

發布時間:2022-08-18 11:52:48

Ⅰ 盧浮宮被燒

盧浮宮

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當時是用作防禦目的,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盧浮宮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其他著名作品還有:《黛安娜出浴圖》、《丑角演員》、《拿破崙一世加冕禮》、《自由之神引導人民》、《編花帶的姑娘》等。

盧浮宮在塞納河的北岸。原來是古堡,在菲力普·奧古斯特統治時,從1190年到1210年修建的城堡的主塔。後來弗郎索瓦一世來到此地,於1564年下令,修建與盧瓦爾合古堡群相似,而又是他喜歡的風格的建築來替代主塔,並和居赫爾宮聯在一起。建成後,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一個著名的地方。之後,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十四、十五都曾擴建。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又命令建造了現在的兩翼。到拿破崙三世的時候,盧浮宮才算竣工。不過,在1871年,大火燒毀了與盧浮宮相連的居爾赫宮,廢墟就成為今天的居爾赫公園

Ⅱ 圓明園的資料,簡介!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有「萬園之園」的美稱,意為什麼樣式的園林這里都有。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了。她原為清代舉世無雙的皇家御苑。

建設始於1709年,基本完成於1809年,歷時一個世紀。從那時起,嘉慶,道光和咸豐三代人的修復和擴建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以前人們叫圓明園,實際上是圓明,長春和H春(三輪,總面積347公頃。陸地建築面積比紫禁城多10000平方米,周邊周長約為10公里。

水域面積相當於頤和園。三個花園被牆隔開;前者是萬春花園,兩個公園並列在後面,左邊是圓明園,右邊是長春花園。圓明園是一個水上花園,占整個公園的一半以上。有些景觀以水命名。

在山環水繞之中,分布著140多個景區,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我國古代造園藝術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

在方河裡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里-之外的「水城風光」。圓明園不僅有極為精美的陳設、裝飾,還收藏和陳列著全國罕見的珍寶、文物、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鍾鼎寶器、金銀珠寶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


(2)法國人為什麼在博物館里燒東西擴展閱讀:

發展

1、選址造園

17世紀中葉,滿族奪取中原政權,建立了清朝,由於清朝統治者入關以前在東北過著游牧生活,氣候涼爽。入關後,他們對北京乾燥炎熱的氣候不適應,特別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發生過火災後,為了防火,砌了高高的宮牆。 於是,從康熙初年,便開始修建園林,這種修建工程延續了二百多年。

2、建設時期

「圓明園」,這個名字是以康熙皇帝的名字命名的。雍正二年,圓明園擴建工程正式啟動。在今年的第一個月,雍正皇帝被內務部派遣到樹上,到了熱河圍場。從那時起,凡大內、西苑及三山五園營建所用木料,大部分來自圍場。

雍正時期的圓明園擴建工程一般包括向南延伸中軸線,在花園南側建造宮殿區域。它嚴格遵循紫禁城的軸對稱形式,包括新開張的大宮門,以及左右外部房間和櫥櫃。各大門的超值房將成為圓明園皇帝的主要建築群。

原有的花園將擴建到北部,東部和西部,並將建造麯水島,並將增加展館。這部分構成了乾隆皇帝「十大場景」的主體。第三部分是建設福海建築群及其周邊建築。擴建後,圓明園佔地面積約3000畝。

3、鼎盛時期

乾隆皇帝繼承後,在圓明園進行了園林景觀調整,增設了建築群。長春花園和H春花園建於圓明園東部和東南部。這三個園林屬於圓明園管理部長,稱為圓明三元。

在清朝中期,公園內還有一些額外的建築和改建。公園的主要園林景觀是著名的「圓明園四景」,以及紫碧山莊,藻園,若凡之閣,文苑閣等。那時,大約有600座主要的花園建築物懸掛著斑塊,這是古代和現代中國和外國皇家園林的冠冕。

4、火燒圓明園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 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

1860年10月7日,英國和法國入侵者進入圓明園之後,他們被皇帝給了法國最罕見的東西,他們藏在法國博物館里。在法英入侵軍隊的第二天,這些物品的誘惑再也無法抵擋。官兵聚集在一起搶劫搶奪花園里的金銀珍品和文化藝術珍品。

英法侵略者偷走了圓明園的寶藏。因為公園里的傢具和帳戶已被搶劫,所以永遠無法澄清。以下信息或許可權可用於管理豹。根據清代的歷史資料,圓明園只有441個歐式鍾表,當時只展示和放養。搶劫案後,只有一個大鍾倖免於難。

之後,被土匪和侵略軍「棄路」奪走的部分丟失物品達到了1,197件,這只是花園中物體的千分之一。事實上,英國和法國侵略者竊取和摧毀的大部分物品都是非常寶貴的。

5、整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先後將其列為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徵收了園內旱地、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

Ⅲ 中國圓明園燒毀真的令人可惜,在法國巴黎盧浮宮有沒有中國圓明園的文物

盧浮宮里基本沒有圓明園的文物 當時法國軍隊在圓明園和中國掠奪的文物大都在楓丹白露和凡爾賽 也有不少私人持有了。
盧浮宮里的中國文物大都是明清代皇帝和法國國王交換所得,清康熙與法路易十四在私下有著密切的書信往來;與此同時,明清時期的朝貢貿易也使得大量中國文物合法地流傳海外;另外,你們有沒有聽到過「絲綢之路」?
此外,盧浮宮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北京、台北的故宮博物院皆有合作,有的時候會合作搞特展,互借文物。
不要看到國外的博物館有中國文物就說是掠奪過去的,絕大多數被掠奪的文物都歸私人所有。

Ⅳ 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著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那一幅

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鑒於達芬奇的知名度,就選《蒙娜麗莎》好了。。。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空氣透視」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Ⅳ 法國真的專門建了宮殿,為了存放從發圓明園搶走的文物嗎

最近關於圓明園的消息中,有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那就是,從當年戰火殘垣的如園,挖掘出來的幾個古蓮子,已經在專家的精心培育之下,時隔百年又在圓明園重新綻放了。

然而,「花有重開日」,圓明園卻早已「物是人非」。

經過那段屈辱的歷史,曾經的瑰寶圓明園已經變成一座廢墟,只留幾塊殘害,在荒虛中佇立,提醒人們勿忘國恥。



但法國的導游在介紹這些文物的時候,會直接說明它們是從中國圓明園搶奪過來的,給遊客一個比較清晰的歷史介紹。

從這點上來看,法國人還是比較尊重歷史的,不會像其他搶奪我們寶物的國家一樣藏著掖著,死不悔改。

歷史上的浩劫已經發生,只期望我們國家能夠像那些沉睡了百年再度開放的蓮花一樣,再一次進入世界強國之列,昂首挺胸地將這些遺失的文物接回家,給它們應有的保護和尊重。

Ⅵ 盧浮宮被火燒過,燒的地方是哪裡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伊勒里宮和盧浮宮內舉火,試圖將其燒毀(當時公社決定燒毀的還有巴黎市政廳、王宮(Palais Royal)等標志性建築)。杜伊勒里宮被完全焚毀,盧浮宮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毀,但主體建築倖免。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伊勒里宮廢墟,形成了盧浮宮今日的格局。

========================

盧浮宮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重定向自羅浮宮)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盧浮宮入口處的玻璃金字塔
盧浮宮博物館(Musée Louvre)是位於法國巴黎的著名藝術博物館。博物館所在的盧浮宮是原法國王宮,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邊。盧浮宮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目錄
1 宮殿建築
2 博物館
3 著名藏品
4 參見
5 外部鏈接

[編輯]
宮殿建築

卡魯索凱旋門、馬爾贊廊與杜伊勒里花園
盧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由法王腓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防禦的城堡,邊長約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盧浮宮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當時的盧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

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盧浮宮堡比位於賽納河當中的城島(西岱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於是搬遷至此。在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盧浮宮,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盧浮宮的第二位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築師皮埃爾·勒柯(Pierre Lescot)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對其加以改建,於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盧浮宮建築群最東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ée)。擴建工程一直持續到亨利二世登基。亨利二世去世後,王太後卡特琳·德·美第奇集中力量修建杜伊勒里宮及杜伊勒里花園,對盧浮宮的擴建工作再度停止。

波旁王朝開始後,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連接盧浮宮與杜伊勒里宮的大長廊,又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路易十四時期曾令建築師比洛(Claude Pr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對盧浮宮的東立面按照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從1624年持續到1654年。

1830年巴黎市民攻打盧浮宮
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盧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路易十四曾計劃放棄盧浮宮,並將其拆除,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盧浮宮的空房,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和藝術家被國王邀請住在盧浮宮的一層和大長廊的二樓。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盧浮宮的計劃。但由於宮廷開支過大,缺乏足夠的金錢來僱傭拆除盧浮宮所需的工人,該宮殿得以倖存。

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婦集群前往凡爾賽宮,將法王路易十六挾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伊勒里宮,該時期對盧浮宮進行了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法國大革命期間,盧浮宮被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拿破崙即位後,開始了對盧浮宮的大規模擴建,建造了面向里沃利林蔭路的北翼建築,並在圍合起來的巨大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Arc de Triumph Carrousel),作為杜伊勒里宮的正門。拿破崙三世時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完成了盧浮宮建築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伊勒里宮和盧浮宮內舉火,試圖將其燒毀(當時公社決定燒毀的還有巴黎市政廳、王宮(Palais Royal)等標志性建築)。杜伊勒里宮被完全焚毀,盧浮宮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毀,但主體建築倖免。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伊勒里宮廢墟,形成了盧浮宮今日的格局。

[編輯]
博物館

盧浮宮地下室內的原城堡護城河遺跡
法國國王對藝術品的收集始於弗朗索瓦一世時期,弗朗索瓦一世曾從義大利購買了包括油畫蒙娜麗莎在內的大量藝術品。至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王室已經收集了約2000幅油畫、150多座雕刻、700多張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術作品。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時期繼續從義大利、佛蘭德斯和西班牙購入藝術作品。法國大革命期間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政府決定將收歸國有的王室收藏集中於盧浮宮,並將其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命名為「中央藝術博物館」。11月8日,博物館正式開放,展出了587件藝術品。此後共和政府又用從教堂、貴族和地方政府等處沒收來的藝術品源源不斷地補充博物館收藏。

拿破崙在征服歐洲各國的同時,將被征服國家的藝術品大量運往法國,送至盧浮宮(此時已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展出,還增加了古羅馬和古埃及藝術品展廳。但隨著1815年拿破崙的第二次退位和終生放逐,盧浮宮藏品中約有5000多件藝術品被歸還給原來所屬國。

此後的100多年裡,盧浮宮的收藏范圍不斷擴大,加入了東方(遠東)、亞述、古埃及等時代的藏品。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多,展覽空間越來越小。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盧浮宮建築群的全部建築劃撥博物館,並對盧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由美籍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的位於盧浮宮中央廣場「拿破崙庭院」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築。整修後的盧浮宮於1989年重新開放。其展覽區域劃分為:

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遠東、近東、伊斯蘭文物;雕塑;14世紀至17世紀的法國油畫;德國、尼德蘭和佛蘭德斯油畫;其他繪畫和形象藝術
蘇利庭院(Sully Wing):古埃及文物;近東文物;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文物及雕塑
德農庭院(Denon Wing):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雕塑;17世紀至19世紀的法國油畫;義大利及西班牙油畫
[編輯]
著名藏品

盧浮宮平面圖
有翼聖牛,古波斯浮雕
米洛的維納斯,古希臘雕塑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古希臘雕塑
垂死的奴隸,古希臘雕塑
蒙娜麗莎,達芬奇
聖母、聖子與聖約翰,拉斐爾
黛安娜出浴圖,布歇
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洛瓦
編花帶的姑娘,弗美爾
美杜莎之筏,格里柯
掠奪薩賓人婦女,普瓦松
大宮女,安格爾
瑪格麗特公主像,委拉克魯茲
您可以在維基共享資源中查找此網路條目的相關多媒體資源:
盧浮宮
[編輯]
參見
杜伊勒里宮
[編輯]
外部鏈接
盧浮宮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A2%E6%B5%AE%E5%AE%AB"
頁面分類: 法國博物館 | 巴黎 | 宮殿

Views
條目
討論
編輯本頁
歷史
不轉換
簡體
繁體
個人工具
用戶登錄
導航
首頁
社區
新聞動態
最近更改
互助客棧
繁簡轉換
隨機頁面
聯系我們
資助我們
幫助
搜索

工具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載文件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永久鏈接
其它語言
Bosanski
Deutsch
English
Esperanto
Espa?ol
Suomi
Fran?ais
?????
Magyar
Bahasa Indonesia
Italiano
日本語
???
Nederlands
Norsk (bokm?l)
Polski
Português
Roman?
Русский
Simple English
Српски / Srpski
Svenska

本頁最後修改於16:29 2005年10月13日。
本站所有的文本內容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下發布。(詳情參看版權信息)

關於維基網路
免責聲明

http://cache..com/c?word=%C2%AC%B8%A1%B9%AC&url=http%3A//zh%2Ewikipedia%2Eorg/wiki/%E7%BD%97%E6%B5%AE%E5%AE%AB&b=0&a=32&user=

Ⅶ 有網友覺得巴黎聖母院被燒是報應,因為法國曾經參加過火燒圓明園,對此問題,你怎麼看

因為圓明園有上下五千年的瑰寶!從秦朝到清朝的文物古寶!因為圓明園是無法再重現的萬園之園,他佔地5000餘畝!我沒覺得巴黎聖母院燒了有多可惜,但也不反對別人對於被燒的同情!但也不反對那些說燒的好的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比起圓明園,我更痛惜,看完「火燒圓明園」我更痛恨!固然現在不是當時那會,但搶了我們園林里的200萬件價值連城的文物古董現在不是還躺在法國的博物館里嗎!!!若有悔意,圓明園難復了!但屬於我們的文物古董不是還在嗎!為什麼當時的強盜搶過去,現在的文明之都還是要讓我們花天價買回來!那些聖母婊們你們沒理由抨擊說燒了好的人。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或許別國的人有痛惜,有同情,甚至還會捐款!但記住,我們的圓明園就是法國人摧毀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為的災禍!

Ⅷ 法國是中國文物流落最集中的地方,盧浮宮有多少中國文物

有三萬多件。盧浮宮,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其藝術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雖然位於法國巴黎,但是卻是世界上除了英國之外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了。盧浮宮收藏了有三萬多件,很大一部分不對外開放。而分館吉美博物館收藏了就有一萬多件。盧浮宮還收藏了不少中國遠古時期的陶器和商朝、周朝的青銅器還有唐宋時期的名畫。

後來,日軍侵華之後,對於我國的文物也是大肆掠奪,建國後,八十年代,在不法分子的推動下,又一批文物流失海外。而法國盧浮宮作為各大收藏家最為鍾愛的博物館,他們本身對於文物就極為重視,出錢買下來一部分中國文物加以展覽也不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又有當初火燒圓明園,自己搶去的做底子,所以盧浮宮裡面就會有很多中國文物了。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人為什麼在博物館里燒東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