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護城河在哪裡

法國護城河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18 13:28:00

⑴ 誰能幫我找一下法國幾個文化遺產的資料

法國的世界遺產

法國歷史上曾被羅馬帝國統治,公元9世紀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43-1715)是法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根據最新公布的《世界遺產名錄》,法國共有28項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26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1項(與西班牙共同擁有)。

世界文化遺產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 聖米歇爾山位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海岸外2公里的一座小島上,山高約78米。山頂上的修道院建築群始建於公元8世紀初,建築風格朴實無華,是歐洲著名的基督教古跡。其中的大教堂為歐洲哥特式建築中最古老、最傑出的建築之一。聖米歇爾山上還珍藏有數量可觀的名貴書籍,有"書城"之雅號。為方便教徒前來朝拜,1875年在聖米歇爾山與大陸之間修築了一道海堤。
沙特爾大教堂 沙特爾大教堂位於法國北方的沙特爾城,始建於9世紀,是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教堂內有170幅以《聖經》為題材的彩色玻璃窗畫,被認為是13世紀玻璃窗畫中最完美的作品。

凡爾賽宮及其庭園
凡爾賽宮位於巴黎西南12公里處的凡爾賽鎮,由路易十四於1661年下令建造,1710年竣工後成為路易十四的皇宮。凡爾賽宮佔地面積達111萬平方米,其中園林面積約為100萬平方米。宮內有大小宮殿及各類廳、室500餘間。整個建築群集中體現了路易十四所追求的豪華、尊貴和威嚴。凡爾賽宮的庭園,是歐洲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1833年,整修後的凡爾賽宮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

韋澤萊大教堂
位於法國東部勃艮第地區的一座小山上,始建於1120年。該教堂內用棕色和白色拱石砌成的中殿,被認為是羅馬傳統的優美典型。19世紀時,該教堂已破損不堪,後來法國政府花了20多年時間對其進行了修繕。
韋澤爾峽谷岩洞群里的岩畫 韋澤爾峽谷位於法國南部。在長達40公里的峭壁上,有147處岩洞。除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動物化石外,還在25個岩洞里發現了一些史前岩畫。尤其是拉斯科岩洞的岩畫更為奇異,技法或繪或刻,或刻繪兼施;其所表現的打獵場麵包括了約100種動物,形象栩栩如生。韋澤爾岩洞群被公認為迄今發現的最重要的史前人類文化遺址之一,洞內的岩畫是現存的最精彩的舊石器時代的藝術作品。

楓丹白露宮及其園林
位於巴黎東南65公里處的塞納河左岸的楓丹白露森林之中。"楓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藍色的泉水",因當地有一眼小泉而得名。楓丹白露宮始建於1137年,最初為國王的狩獵行宮;後經過擴建,成為法國的王宮之一,如拿破崙(1769-1821)就選楓丹白露宮為第一皇宮。楓丹白露宮的建築工程由法國建築師完成,而內部裝飾由義大利藝術家負責,因此融意法兩國風格於一體,形成了建築藝術上著名的"楓丹白露派"。在楓丹白露宮中還有一座中國館,裡面陳列著中國明清時期的繪畫、金玉首飾、牙雕、玉雕等上千件藝術珍品。
亞眠大教堂 位於法國北部的亞眠城,是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始建於1152年。教堂兩側各有一座60多米高的不對稱的塔樓;教堂內有126根精美的石柱和許多色彩斑斕的玻璃窗,猶如一座藝術殿堂。此外,教堂內外還有4000多件木雕和石雕作品,生動地再現了《聖經》中的幾百個故事,被稱為"亞眠聖經"。

奧朗日城的古羅馬劇場和凱旋門
奧朗日城位於法國東南部。該城的大劇場建於羅馬帝國皇帝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公元前27-前14年),是目前法國境內保存最完好的羅馬帝國時代的大劇場之一,至今仍是演出歌劇和舉辦音樂會的場所。
位於澳朗日城北亞格里帕大道上的凱旋門,是為紀念古羅馬將軍愷撒的戰功而於公元前1世紀建造的。凱旋門上有精美的浮雕,描繪了愷撒率領羅馬軍團戰斗的情景。

豐特奈城的西多會修道院
豐特奈城位於法國東部。豐特奈修道院是歐洲最古老的天主教西多會修道院之一。它坐落在埃戈雷維山谷的深處,始建於公元1119年。

亞克-塞南皇家鹽場遺址
位於法國東北邊境,1779年投產。該鹽場是建築大師克勞德·尼古拉斯·杜勒(1736-1806)的傑作。鹽場的中心是經理樓;廠房圍繞經理樓,呈半圓形。生產時,海水通過400米長的木製管道流進車間,然後用巨大的木桶進行加工。
南錫城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 南錫位於法國東北部,是洛林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南錫老城建於公元前11世紀。16世紀又在老城南面建了一座新城。新老城區由一道城牆分隔。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岳丈、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當年被俄軍追捕而亡命法國時,路易十五將洛林地區讓給他統治。1752年,斯坦尼斯瓦夫授意在南錫新老城區的交界處,為路易十五建造一處"國王廣場"(即今日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該廣場的面積為1300多平方米,顯得豪華壯觀,是18世紀城市建築的傑作之一。南錫城的卡里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在城市建築史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加爾橋
位於法國南部尼姆市的加爾河上,始建於公元前20年左右,是古羅馬人為解決從50公里以外的尤塞斯向尼姆城供水而建造的水利工程。橋高50米,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為輸水渠,下層在中世紀時為人行道。此橋被認為是羅馬帝國初期集水利工程與建築藝術於一身的典範。

斯特拉斯堡城
斯特拉斯堡位於法國東北部,中世紀時是歐洲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城中的哥特式大教堂竣工於15世紀,用紅色岩石構築,高142米,教堂內外飾滿精美的雕像,是斯特拉斯堡的象徵。該教堂的龐大的天文鍾設計奇特,人們只要投入一枚法郎硬幣,便有幾個身著古裝的真人般大小的機器人出來敲鍾報時。斯特拉斯堡的古老街區仍舊保持著中世紀的風貌,尤其是多種木結構的民居極富地方特色。1988年,為紀念斯特拉斯堡建城2000周年,法國曾發行一枚斯特拉斯堡城徽郵票。

巴黎:塞納河兩岸地區
塞納河是法國最負盛名的一條河,全長776公里,由東向西注入英吉利海峽。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在城區中緩緩流過的塞納河。令人嘆為觀止的眾多古典和現代建築,大都集中在長約13公里的塞納河南北兩岸。
古都巴黎是法蘭西文化的發源地,曾為人類文明史寫下過光輝的篇章。1951年,法國為紀念巴黎建城2000周年,發行了一枚巴黎城徽郵票。巴黎擁有許多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跡。埃菲爾鐵塔高320米,是巴黎的象徵。拿破崙於1806年為炫耀武功而建的凱旋門,是世界上形體最大的凱旋門。凱旋門周圍的星形廣場有12條放射狀的大街,其中包括香榭麗舍大街。建於18世紀初的愛麗舍宮坐落在香榭麗舍大街,1879年起成為共和國總統府。宏偉壯麗的盧浮宮原為王宮,18世紀改為國立美術館。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於1977年落成,是一座現代化的藝術博物館。始建於1163年的巴黎聖母院,坐落在塞納河的西岱島上,被雨果譽為"巨大石頭的交響樂"。昔日巴士底獄的所在地,如今矗立起一座紀念碑。SPAN>

世界文化遺產
蘭斯聖母院教堂 位於巴黎東北的蘭斯市,建於13世紀。這座教堂以形體勻稱、裝飾纖巧而著稱,是法國最漂亮的哥特式教堂。由於在法蘭西王國時期(888-1792),國王的加冕儀式常常在蘭斯聖母院教堂舉行,因此該教堂曾被稱為"最高貴的皇家教堂"。此外,蘭斯市的聖雷米修道院和聖安東尼十字宮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布爾日大教堂 位於法國中部,始建於1195年,歷時60多年才完工。它與沙特爾大教堂一樣,是法國第一批哥特式建築,為同種風格建築中的佼佼者。中世紀時,該教堂曾在法國的基督教事務中擁有很大的權力。

阿維尼翁古城區
阿維尼翁城位於法國東南部。13世紀末,羅馬政教各派別之間斗爭激烈,直接威脅到教皇的安全,因此,教皇克雷芒五世於1309年將教廷遷到阿維尼翁城。此後的94年間,這座鮮為人知的小城竟成為歐洲天主教徒們朝拜的聖地。
阿維尼翁的古城牆建於14世紀,全長4300米。城內的聖貝內澤大橋建於12世紀,是歐洲中世紀的傑出建築之一。坐落在羅納河畔的教皇宮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築,始建於1334年,佔地約1.5萬平方米;先後有7位教皇在此居住。教皇宮分舊殿和新殿兩部分。舊殿朴實無華,屬羅馬建築風格;新殿富麗堂皇,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教皇宮現為收藏中世紀藝術品的博物館。

卡爾卡松古城
中世紀的歐洲,常常以某個封建領主的宮殿或城堡為中心,在其周圍修建教堂、廣場、市場和房屋街道等公共設施,形成城市;又因戰事頻繁,城市周圍多建有城牆、護城河、吊橋等防禦設施。位於法國南部的卡爾卡松就是這樣一座典型的中世紀要塞城市,它保存著歐洲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堡。17世紀後,卡爾卡松逐漸荒廢。19世紀重建後,成為旅遊勝地。

法國的"朝聖之路"
中世紀時,法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基督教徒,每年從法國(或經過法國),前往西班牙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城朝聖。在法國境內共有4條朝聖的支路它們最終匯合在一個跨越法、西邊境的山口--龍塞斯瓦列斯山口。在法國"朝聖之路"沿途的城鎮,都建有規模不同的教堂,負責接待和照料朝聖者。這一朝聖活動促進了沿途地區宗教文化的發展與交流。

里昂老城
里昂是法國第二大城市,分為老城和新城。老城位於索恩河的右岸,古時是漁村,15世紀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絲織品產地之一,17世紀曾是法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古色古香的老城區,依然呈現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狹窄的街道,彎曲而起伏;大部分民居為紅瓦屋頂,極具特色。建在弗爾布愛爾山頂上的白色的聖母教堂,高281米,是里昂老城具有象徵意義的景觀。1933年,在里昂發掘出一座希臘-羅馬式露天劇場。1957年,法國以這座露天劇場為圖案,發行了1枚"紀念里昂建城2000周年"郵票。

聖埃米里翁小鎮的葡萄園
世界上大部分的葡萄酒產自法國。位於法國西南部的波爾多是法國和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產區之一。而波爾多地區的聖埃米里翁小鎮,因其特有的石灰質土壤,釀造出的紅葡萄酒更是無與倫比。小鎮依山而建,其轄區總面積為78.46平方公里,其中67.5%是葡萄園。此外,小鎮上有18處景點被法國評為有價值的歷史古跡。其中一座完全在石灰岩中鑿成的教堂,是歐洲最大的獨石教堂,其建造歷時3個世紀(公元8~11世紀)。

盧瓦爾河流域:敘利至沙洛訥
盧瓦爾河全長1005公里,是法國最大的河流。它發源於中央高原,在布列塔尼半島注入大西洋。盧瓦爾河流域是法國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兩岸有許多歷史遺跡,最多的是城堡。其中敘利城至沙洛訥城的一段,全長140公里,這一區域的城堡尤其具有典型意義。例如昂布瓦斯城堡,是義大利的建築藝術家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二建造的王宮;布盧瓦城堡,曾是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十分喜愛"的王宮;舍農索城堡和阿宰勒里多城堡也都曾是弗朗西斯一世的王宮。該地區最著名的城堡,當屬尚博爾城堡。1981年,這座城堡曾被單獨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尚博爾城堡是弗朗西斯一世於1519年下令建造的,整個工程歷時150年,直到路易十四時期才全面竣工。它位於一座面積約870公頃的大花園的中心,主樓高128米,城堡內共有房屋440間。尚博爾城堡被認為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藝術的頂峰。

法國的文化遺產除上述外,還有以下4項:阿爾勒城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聖薩萬-絮爾-加爾瑭伯教堂;南運河;中世紀商貿城市普羅萬。

世界自然遺產

科西嘉島的吉羅拉塔灣、波爾多灣與康多拉海岸自然保護區
科西嘉島位於法國東南方的地中海中,形似一個挑起拇指的拳頭;面積8720平方公里,是法國最大的海島。吉羅拉塔灣、波爾多灣與康多拉海岸自然保護區,位於科西嘉島的中西部海岸,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42平方公里的海面)。保護區內的地質結構比較復雜,已經歷過兩次明顯的火山活動周期。海岸邊巨大的赤斑岩峭壁和玄武岩石柱,鬼斧神工,頗為壯觀。保護區內生長著豐富的植物,棲息著銀鷗、冠羽鸕鶿、游隼等多種鳥類。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雙重遺產

比利牛斯-珀杜山
比利牛斯山脈是法國與西班牙兩國的界山,是歐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脈。山脈呈東西走向,長約435公里,一般寬80~140公里。其中以珀杜山峰(海拔3352米。為中心的方圓306平方公里的地區,被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該地區有湖泊、瀑布、裸露的岩層、冰川和峽谷等多種地貌。考古中發現,從舊石器時代起,當地就有人類生活的遺跡。該區域內有亞地中海植被、麻類植被、山區植被、亞高山植被和高山植被等5種植被,生活著熊等野生動物800多種。
西班牙和法國分別於1918年和1967年在各自的轄區內建立了國家公園。法國於1971年為比利牛斯山國家公園發行了郵票。1988年9月,法、西兩國簽訂了共同保護這一地區文化與自然遺存的合作協議。

⑵ 求歐洲著名城堡介紹

德國新天鵝堡 。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所建。
這座城堡即使是在當初建造的時候,也不適合居住。不過由於它壯觀美麗及高貴的氣質,它被稱為是「最接近童話的地方」。路德維希二世也因為他的城堡,而被後人們稱做是「童話國王」。這位國王敏感而脆弱,心中充滿著浪漫卻又不切實際的想法。
這位國王被罷免後,1886年6月13日晚上,路德維希二世和他的醫師一起溺死於施塔恩貝格湖中。
新天鵝堡一直是這位童話國王心中浪漫典雅的中世紀的化身。城堡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以及國王悲傷的故事,更為這座精緻絕倫的城堡增添了幾分感傷而又浪漫的氣氛。

芬蘭的圖爾庫城堡。
圖爾庫城堡位於奧拉河的入海口旁。這座軍事防禦的城堡始建於1280年,舊城堡部分用了280年時間。文藝復興式的新堡部分則是在1574-1588年間建的,包括國王和王後大廳。當時的圖爾庫還屬於瑞典的領地。瑞典國王來芬蘭都住在這里,有14位瑞典國王以此為行宮。
二戰中城堡遭破壞,戰後經修復,新堡部分被改成圖爾庫文化歷史博物館。城堡還有18到20世紀的古錢幣和徽章展覽。

瑞士的西庸城堡。
西庸城堡建築在蒙投萊茵湖畔的突出岩石上,保持著中世堅固的美麗。西庸城堡本身就非常美麗,並且和周圍的景緻協調的外觀,顯而易見的堅固,安全感正是西庸城堡的特徵。西庸城堡的特點還在於四面的風光,一面是義大利古老的大路,一面是美麗的萊茵湖。
在屋頂俯視萊茵湖的絕境,還有眺望法國國境是西庸城堡的另一個魅力所在。

德國霍亨索倫堡。
德國南部最著名的兩大城堡之一,位於圖賓根南方20公里的丘陵上。
古堡等於是霍亨索倫家族的發源地(霍亨索倫家族是布蘭登堡—普魯士1415~1918年及德意志帝國的主要統治家族)。霍亨索倫堡建於11世紀,現今的霍亨索倫堡是於1850年至1867年,由普魯士建築家Von Prittwitz和Stuler共同改建的,與新天鵝堡的興建大約是同一時期,但是與新天鵝堡宛如童話般的外貌相比,霍亨索倫堡就似充滿英雄主義的陽剛之氣,這也正代表普魯士王朝的輝煌歷史。
城堡內展示腓特烈大帝的遺物、普魯士王的寶物及王冠等。城堡目前仍有普魯士王朝末代皇帝威廉二世的子孫仍居此地,但城堡部分對外收費開放。

英國的愛爾蘭朵娜城堡。
城堡因其主人St.Donan而命名。St.Donan,原名是Abbot Donan,6世紀Ayrshire人,在城堡中過著修道生活。公元618年四月十七日,當他和其他僧侶一起慶祝Holy Eucharist的時候,修道院遭到了一夥海盜的搶劫,他和另外52名僧侶被殺害。
城堡因其地理位置三面環水又在西海岸,從來都是遭受入侵首當其沖的地方。日耳曼人,維京海盜,以及後來的西班牙人,都在這里登陸。

德國寧芬堡。
寧芬堡是歷代王侯的夏宮,坐落在慕尼黑西北郊,建於1664至1728年,主建築是巴洛克風格,整座宮殿坐西朝東,由一幢幢方形樓房連結成一組建築物,正面長達600米。是斐迪南·馬里亞親王送給妻子的禮物,感謝她生了兒子使王國有了繼承人。
它的擴建工程前後花了200年時間。雖然這座宮殿沒能達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王宮那樣的規模,但肯定是德國這類宮殿中最大的一座。以南端的仕女畫廊最為著名。這個畫廊誕生100多年來始終強烈地吸引著無數的藝術愛好者和旅遊觀光者。掩映在萬綠之中,有一所小巧玲瓏的狩獵行宮——阿瑪琳宮,內部裝飾纖巧精美。

德國瓦爾特堡。
瓦爾特堡坐落在德國圖林根州阿爾卑斯山北部余脈的瓦爾特堡,是一座幾乎沒有遭到破壞的中世紀城堡。建於1067年,最後完工在1170年。無論是建築材料還是建築規模或城堡內的設施,瓦爾特堡都是首屈一指的。
1521——1522年間,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為了逃避教皇和皇帝的追捕而在此避難和躲藏,在城堡中,他以神奇的速度將新約從希臘文翻譯成為德文,城堡中至今保存有傳說中的路德秘密隧道。瓦爾特堡也是德國世界遺產之一。

英國溫莎城堡。
人們習慣將溫莎堡(windsor castle)所在的小鎮稱為「王城」,這座小鎮的歷史比城堡的歷史要悠久的多,最早建造於羅馬人統治時期,那時這里曾一度被稱為「Winding Shore」,幾經演變才演化成今天的溫莎。溫莎是一個典型的英國小鎮,到處可見英式風格的屋舍,因為溫莎城堡的關系,這里的大街小巷上終年被四處而來的遊客擠滿.

法國香博堡。
香博堡布局是中世紀較為典型的古堡布局。城堡寬156米,深117米,有440間房間、365個暖爐、14個大階梯。雙舷梯是這座王宮最著名的樓梯,梯中有兩組獨立而又相互交錯的欄桿,據說這樣可以避免王後和國王的情婦相遇而發生糾紛,無論這種說法真實與否,香博堡確曾是當年王室名流們愛情故事的發生地。
香博堡興建於弗朗斯瓦一世時期1519年,完成於1658年路易14世時代,前後花費了138年時間,它在布局 、造型 、風格裝飾上反映了法國傳統的建築藝術,又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成為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之一。被法國人視為值得炫耀的國寶。1981年,香博堡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法國昂熱城堡。
昂熱地區最出名的標志性建築。城堡地勢極其險峻,一面緊臨盧亞爾河,另三面則有17個高聳的塔樓。

西班牙塞哥維亞城堡。
塞哥維亞(Segovia)城堡位於塞哥維亞城西端,城堡所處的位置正好是當時西班牙北部城市卡斯提爾(Castile)的要沖上,臨崖而建的塞哥維亞城堡(Alcazar de Segovia),因戰略考慮,擁有絕佳的視野,入口還有10多公尺深的護城河,以防範敵人攻入城中。
藍色的屋頂是城堡的特色之一,採用下方河流里一種稱為「 fisara」的片岩為材料,這種岩石會在光線底下產生金屬般的光澤。只是,看見這座城堡的人不知是否覺得眼熟?據說當年迪士尼就是以它為藍圖,設計出白雪公主的城堡。無論如何,城堡居高臨下的地勢,提供遊客飽覽塞哥維亞城內和附近平原風光最佳的位置。

斯洛伐克波切尼斯城堡。
波切尼斯(Bojnice)城堡可以說是全斯洛伐克境內最受歡迎的一座古堡。這座哥特式大建築之所以如此著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此處發生的一段傳奇的愛情故事。19世紀末,這座城堡的最後一位主人愛上了一位法國姑娘,然而姑娘的父親卻嫌棄他的住所不夠豪華漂亮,要求他重新裝潢城堡,直至他滿意之後,才能將女兒許配給他。一片赤子之心的男主人公於是果真大動干戈,前後花費了整整22年,才將城堡改建一新。只可惜到竣工之時,他熱戀的姑娘早就另嫁他人,他苦幹一番,卻落得兩手空空,只好守著華美的城堡,孤獨度過一生。

立陶宛特拉凱城堡。
目前為特拉凱歷史博物館。水上城堡,極具詩情畫意。

法國索摩爾城堡。
索摩爾城堡現今的建築物建於十四世紀末,由法王查理五世的哥哥—路易一世(Anjou地區的公爵)所建。他以圓柱型的尖塔做為城堡的主要門面結構,以華麗的單眼窗點綴,堂皇的入門階梯為開端,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先驅。
十六世紀末,索摩爾成為新教徒的根據地,而新教徒的統領—Duplessis-Mornay,便以索摩爾城堡為其住處,並聘請義大利的工程師建造了四周圍的城牆。此後,索摩爾城堡成為歷代公爵、貴族的居所,不過到了十七世紀末,城堡的主體已經逐漸毀損,漸漸地被遺棄,形同廢墟。一直到了二十世紀初,法國政府才下令修復它原本的面貌。

法國昂布瓦斯城堡。
站在古堡上可以俯瞰昂布瓦斯城和盧瓦爾河。從查理七世到弗朗索瓦一世,都在此小住過。

德國凱撒堡。
霍亨施陶芬王朝的皇帝紅鬍子腓特烈在十二世紀時所蓋,十五到十六世紀建成現在的模樣。

英國利茲堡。
位於英格蘭肯特郡梅德斯頓以東4英里處的夢幻的倫河(LEN)河谷中。整個城堡位於一個小湖的中央秀美的河水,顯得十分優雅。最早的利茲堡建造於公元857年,是在木結構城堡基礎上建造的,當時名為Esdeles。
清晨的陽光,照亮了肯特鄉間的寧靜湖面,也喚醒了湖邊美麗的城堡。難以想像,這座城堡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曾是英國皇室的鄉間別墅,深受王後們的寵愛,因此被稱為「王後的城堡」,它在英國歷史和建築史上享有盛名,因此又被譽為「城堡中的王後」。

英國博丁安城堡。
英國的博丁安城堡(Bodiam Castle)雖然規模較小,但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設計修建得美輪美奐,與那些復雜的大型皇室城堡相比,一向以其攻防一體、戰居皆備的特點而著稱於世。

法國維特雷城堡。
維特雷城堡是第一座11世紀時期的城堡,在13, 14和15世紀時將其重建。城堡的入口處有一個吊橋和一個堅固的小城堡保護著那裡,兩個帶有突堞的大塔樓位於小城堡的兩翼。在城堡的南角, 矗立著主城堡,或者稱為聖-羅蘭(St-Laurent)塔樓,在城堡的東北角,矗立著瑪德萊娜(Madeleine)塔樓,在城堡的西北角,矗立著蒙塔費朗(Montafilant)塔樓(導游帶領參觀時從這里進入)。這些不同的建築由一個圍牆連接起來,而這些圍牆又通過其它的塔樓而得以加固。

⑶ 古代城市護城河的作用正確答案

護城河,亦稱為濠,是古時由人工挖鑿的,環繞整座城、皇宮、寺院等主要建築的壕溝,然後引水注入形成人工河,作為城牆的屏障,具有防禦作用,一方面維護城內安全,另一方面阻止攻城者或動物的進入,這是古人在防禦手段上對水的妙用。

紫禁城護城河,環繞紫禁城外圍的護城河,建成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河寬52m,條石壘砌駁岸,堅固陡直,亦稱筒子河。河水自西北流入,向東南流出至御河。

清代河中栽蓮藕,歲收供宮中使用,余者賣出,得銀存奉宸苑備用。護城河至今已有580年的歷史。1999年,對護城河進行治理工程,駁岸修整一新,河底全部鋪砌方磚,河道更加堅固。

9、Bourtange Bourtange堡護城河:荷蘭——是一個美麗的星型形狀的人造護城河,城堡建於1593年,當時是為了控制德國與通往格羅寧根市之間的唯一道路。

10、Egeskov城堡護城河:丹麥——這座建於16世紀城堡通常被認為是歐洲保存的最好的護城河城堡。

⑷ 盧浮宮被火燒過,燒的地方是哪裡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伊勒里宮和盧浮宮內舉火,試圖將其燒毀(當時公社決定燒毀的還有巴黎市政廳、王宮(Palais Royal)等標志性建築)。杜伊勒里宮被完全焚毀,盧浮宮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毀,但主體建築倖免。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伊勒里宮廢墟,形成了盧浮宮今日的格局。

========================

盧浮宮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重定向自羅浮宮)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盧浮宮入口處的玻璃金字塔
盧浮宮博物館(Musée Louvre)是位於法國巴黎的著名藝術博物館。博物館所在的盧浮宮是原法國王宮,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邊。盧浮宮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目錄
1 宮殿建築
2 博物館
3 著名藏品
4 參見
5 外部鏈接

[編輯]
宮殿建築

卡魯索凱旋門、馬爾贊廊與杜伊勒里花園
盧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由法王腓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防禦的城堡,邊長約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盧浮宮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當時的盧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

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盧浮宮堡比位於賽納河當中的城島(西岱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於是搬遷至此。在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盧浮宮,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盧浮宮的第二位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築師皮埃爾·勒柯(Pierre Lescot)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對其加以改建,於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盧浮宮建築群最東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ée)。擴建工程一直持續到亨利二世登基。亨利二世去世後,王太後卡特琳·德·美第奇集中力量修建杜伊勒里宮及杜伊勒里花園,對盧浮宮的擴建工作再度停止。

波旁王朝開始後,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連接盧浮宮與杜伊勒里宮的大長廊,又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路易十四時期曾令建築師比洛(Claude Pr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對盧浮宮的東立面按照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從1624年持續到1654年。

1830年巴黎市民攻打盧浮宮
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盧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路易十四曾計劃放棄盧浮宮,並將其拆除,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盧浮宮的空房,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和藝術家被國王邀請住在盧浮宮的一層和大長廊的二樓。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盧浮宮的計劃。但由於宮廷開支過大,缺乏足夠的金錢來僱傭拆除盧浮宮所需的工人,該宮殿得以倖存。

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婦集群前往凡爾賽宮,將法王路易十六挾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伊勒里宮,該時期對盧浮宮進行了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法國大革命期間,盧浮宮被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拿破崙即位後,開始了對盧浮宮的大規模擴建,建造了面向里沃利林蔭路的北翼建築,並在圍合起來的巨大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Arc de Triumph Carrousel),作為杜伊勒里宮的正門。拿破崙三世時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完成了盧浮宮建築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伊勒里宮和盧浮宮內舉火,試圖將其燒毀(當時公社決定燒毀的還有巴黎市政廳、王宮(Palais Royal)等標志性建築)。杜伊勒里宮被完全焚毀,盧浮宮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毀,但主體建築倖免。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伊勒里宮廢墟,形成了盧浮宮今日的格局。

[編輯]
博物館

盧浮宮地下室內的原城堡護城河遺跡
法國國王對藝術品的收集始於弗朗索瓦一世時期,弗朗索瓦一世曾從義大利購買了包括油畫蒙娜麗莎在內的大量藝術品。至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王室已經收集了約2000幅油畫、150多座雕刻、700多張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術作品。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時期繼續從義大利、佛蘭德斯和西班牙購入藝術作品。法國大革命期間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政府決定將收歸國有的王室收藏集中於盧浮宮,並將其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命名為「中央藝術博物館」。11月8日,博物館正式開放,展出了587件藝術品。此後共和政府又用從教堂、貴族和地方政府等處沒收來的藝術品源源不斷地補充博物館收藏。

拿破崙在征服歐洲各國的同時,將被征服國家的藝術品大量運往法國,送至盧浮宮(此時已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展出,還增加了古羅馬和古埃及藝術品展廳。但隨著1815年拿破崙的第二次退位和終生放逐,盧浮宮藏品中約有5000多件藝術品被歸還給原來所屬國。

此後的100多年裡,盧浮宮的收藏范圍不斷擴大,加入了東方(遠東)、亞述、古埃及等時代的藏品。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多,展覽空間越來越小。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盧浮宮建築群的全部建築劃撥博物館,並對盧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由美籍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的位於盧浮宮中央廣場「拿破崙庭院」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築。整修後的盧浮宮於1989年重新開放。其展覽區域劃分為:

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遠東、近東、伊斯蘭文物;雕塑;14世紀至17世紀的法國油畫;德國、尼德蘭和佛蘭德斯油畫;其他繪畫和形象藝術
蘇利庭院(Sully Wing):古埃及文物;近東文物;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文物及雕塑
德農庭院(Denon Wing):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雕塑;17世紀至19世紀的法國油畫;義大利及西班牙油畫
[編輯]
著名藏品

盧浮宮平面圖
有翼聖牛,古波斯浮雕
米洛的維納斯,古希臘雕塑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古希臘雕塑
垂死的奴隸,古希臘雕塑
蒙娜麗莎,達芬奇
聖母、聖子與聖約翰,拉斐爾
黛安娜出浴圖,布歇
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洛瓦
編花帶的姑娘,弗美爾
美杜莎之筏,格里柯
掠奪薩賓人婦女,普瓦松
大宮女,安格爾
瑪格麗特公主像,委拉克魯茲
您可以在維基共享資源中查找此網路條目的相關多媒體資源:
盧浮宮
[編輯]
參見
杜伊勒里宮
[編輯]
外部鏈接
盧浮宮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A2%E6%B5%AE%E5%AE%AB"
頁面分類: 法國博物館 | 巴黎 | 宮殿

Views
條目
討論
編輯本頁
歷史
不轉換
簡體
繁體
個人工具
用戶登錄
導航
首頁
社區
新聞動態
最近更改
互助客棧
繁簡轉換
隨機頁面
聯系我們
資助我們
幫助
搜索

工具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載文件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永久鏈接
其它語言
Bosanski
Deutsch
English
Esperanto
Espa?ol
Suomi
Fran?ais
?????
Magyar
Bahasa Indonesia
Italiano
日本語
???
Nederlands
Norsk (bokm?l)
Polski
Português
Roman?
Русский
Simple English
Српски / Srpski
Svenska

本頁最後修改於16:29 2005年10月13日。
本站所有的文本內容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下發布。(詳情參看版權信息)

關於維基網路
免責聲明

http://cache..com/c?word=%C2%AC%B8%A1%B9%AC&url=http%3A//zh%2Ewikipedia%2Eorg/wiki/%E7%BD%97%E6%B5%AE%E5%AE%AB&b=0&a=32&user=

⑸ 關於二戰法國戰役的一些問題

第一,進攻的准備。從39年10月德國和蘇聯分享波蘭以後,加上《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署,使得德軍在東線的壓力幾乎為0,通過快速的鐵路調動。使得國防軍大部分主力得從快速東線轉往西線。在兵力上形成對防守方的攻勢姿態。

第二,進攻低地國家的原因。A.這是決定是否能從側翼實現對消滅法國戰略的必要條件,B.消滅低地國家也是對德國工業的心臟魯爾區提供最好的保護,C.沿線的機場海港可以為隨後進攻英國本土的戰略提供便利。

第三,低地國家的進攻計劃,從39年10月到40年1月,統帥部一共制定了4份進攻計劃,基本和施利芬元帥在一戰戰前制定的「施利芬計劃」類似,採用的形式為C集團軍群在法德邊境一線的馬其頓防線實現對峙,並對馬奇諾防線進行有限的牽制,在對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宣戰或者不宣而戰後,快速突破,使得戰術突破集團擊潰法軍的左翼後。快速南下轉進進一步卷擊法軍南部邊境主力,B集團軍群(攻擊低地國家主力)剩餘部分將在南下的裝甲部隊之後,展開所謂的」海峽沖刺「行動:一路從荷蘭打到瑟堡。如果中路的德軍得手,那麼就可以兩路對法國首都巴黎實現合圍。

第一個問題回答完畢。

比利時艾本艾瑪爾要塞位於阿爾伯特運河地區,這里是控制馬斯河與阿爾伯特運河的交界處,整個地段將威脅進攻比利時A集團軍群所屬第6集團軍的行動,特別對於建立穩固的橋頭堡陣地至關重要。類似一堵牆壁,過不去的話,後續的計劃便全部成為空談。

第二個問題回答完畢

馬斯河的意義我第二個問題已經回答過了,參見一戰時候同盟國和協約國對此地殘酷的反復爭奪便可以知曉其重要性,馬斯河即是從法軍側翼進入法國的一道天塹。索姆河則被稱為」巴黎的護城河「,重要性就不多說了,參見一戰死傷無數的索姆河戰役,威廉皇帝進入巴黎閱兵的夙願夢碎於此。

純手打,希望採納,有沒解釋清楚的地方,請追加提問,我會盡我所能為您提供幫助。

圖片為5月10日到5月16日之行動

⑹ 世界五大博物館分別是什麼

1、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又稱不列顛博物館,位於倫敦魯塞爾大街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

十八世紀中期,在漢斯·斯隆爵士遺贈給國家的私人圖書館及其藏品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始建於1753年,1754年購買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

2、法國盧浮宮(Musee Louvre)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託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西半球最偉大的博物館,以展覽各國文物和藝術品著稱。它與英國的不列顛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並稱世界三大藝術殿堂。博物館面積達 200 萬平方公尺,館藏品有 300 萬件,從舊石器時代到現代藝術應有盡有,其中對於美國本土的藝術珍藏頗豐。

博物館最初於1870年由一群社會名流、慈善家、藝術家共同成立,於1880年遷至紐約曼哈頓第5大道和82街交口處的現址。佔地面積17英畝(102市畝),橫跨80至84街,建築的外觀與大廳由美國建築師理查和莫里斯於本世紀初設計。藏品分屬17個保管部門,各部門負責購藏、維護、展出。

4、故宮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

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宮殿建築9000多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分前朝、後寢兩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左右輔以文華殿、武英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後寢以乾清宮、坤寧宮、交泰宮為中心,左右輔以東西六宮,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及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5、艾爾米塔什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

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

⑺ 巴黎著名景點介紹

巴黎是文藝愛好者的天堂,眾多頂級博物館帶你領略歐洲藝術的燦爛榮光,名人故居讓你追尋大師成長的軌跡。作為享譽世界的浪漫之都,巴黎也是蜜月聖地,牽著戀人的手在塞納河畔悠遊漫步,走過一座座橋,或者在法式花園的草坪上曬太陽都是體驗這里浪漫風情的絕佳方式。

1、 盧浮宮博物館——蒙娜麗莎、斷臂維納斯

盧浮宮是世界上古老、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崙時代。目前,盧浮宮是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這里的鎮館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蒙娜麗莎》和《勝利女神》。
2、埃菲爾鐵塔——巴黎地標之一

埃菲爾鐵塔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的鐵制鏤空塔,是巴黎最高的建築物,也是法國的一個文化象徵。鐵塔建造之初是為了迎接世界博覽會暨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鐵塔以設計師法國著名建築工程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並在北邊的塔腳下為埃菲爾塑了一座半身銅像。一個世紀以來,每年都有幾百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嘆為觀止。
3、塞納河——乘船遊河觀賞沿岸風光

塞納河是流經巴黎市中心的法國第二大河,全長780公里,僅次於盧瓦爾河。在巴黎市中心段,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約束,這些河堤還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法國人根據河水流動方向將塞納河北岸稱為右岸,南岸稱為左岸;右岸是巴黎的主要商區與政治中心,左岸有著名的咖啡店及拉丁區,充滿文藝氣息。
4、凱旋門——登上凱旋門欣賞巴黎全景

巴黎其實不止一座凱旋門,但當人們說起巴黎凱旋門的時候,一定是在說戴高樂廣場中心的那一座。它是為了紀念拿破崙在1806年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獲勝而建的,它因此成為了巴黎四大代表建築之一(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和巴黎聖母院),也是目前香榭麗舍大街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
5、巴黎聖母院——「鍾樓怪人」故事的發生地

巴黎聖母院矗立在塞納河畔的西岱島上,位於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大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經歷了巴黎的歷史變遷。這座哥特式風格的基督教教堂因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在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中的詩意描繪而揚名世界。
6、凡爾賽宮——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

凡爾賽宮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是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凡爾賽宮以其奢華富麗和充滿想像力的建築設計聞名於世,後來也成為歐洲各國皇宮效仿的對象。
7、香榭麗舍大街——法國時尚中心

香榭麗舍大街是巴黎著名的一條街道,也是巴黎最美麗的街道。它是法國時尚的中心,國際知名品牌的匯集之地。大街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戴高樂廣場凱旋門處,圓點廣場將其分割成兩部,東段主要以自然風光為主,街道兩旁是平坦的草坪,非常的恬靜安寧。而西段則是高檔商業區,匯集了眾多的大牌名店,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感覺。
8、協和廣場——搭乘摩天輪,俯瞰巴黎夜景

協和廣場是一個由護城河環繞的八角形,南面是塞納河,河上以協和橋與左岸的法國國民議會所在地波旁宮相通。東面與盧浮宮之間是杜樂麗花園,這里曾是法國的王宮,1871年被巴黎公社焚毀。花園內建有網球場、現代美術館和橘園美術館。
9、奧賽博物館——印象派畫迷必去聖地

奧賽博物館坐落在塞納河的左岸,與盧浮宮隔河相望。其前身是義大利著名建築師維克多·拉盧。原來是奧賽火車站,七十年代被改建為國家博物館,陳列從拿破崙三世到立體主義興起之初長達近半世紀的藝術作品。它是連接古代藝術殿堂盧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的完美的中間過渡。
10、巴黎歌劇院——《歌劇魅影》劇場原型

巴黎歌劇院建於1875年,由查爾斯·加尼葉設計,因此也叫加尼葉歌劇院。這座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的歌劇院是拿破崙三世時期的典型建築之一,正面外牆布滿了大量的裝飾物,內部裝潢更是豪華,四壁和廊柱布滿巴洛克式的雕像、掛燈、繪畫等,就像是個裝滿了金銀珠寶的首飾盒。這也是著名電影和音樂劇《歌劇魅影》的原型。

閱讀全文

與法國護城河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