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國家打招呼方式
泰國
世界各國的打招呼方式
泰國80%的人口都是佛教徒,從小受到與世無爭生活理念的薰陶,常常臉上掛著微笑,快樂、知足、有趣、輕松和寬容的民族性格,造就了泰國社會的開放性。他們不喜歡過於嚴肅、過於壓抑的東西,天生就是一個樂天派。泰國人互相打招呼時,不會採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是雙手合十,狀似禱告,男士雙手在額前,女士雙手在胸前。
日本
世界各國的打招呼方式
日本人非常注重禮節,見面打招呼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女性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如果戴有帽子,打招呼行禮時要脫下帽子再鞠躬。
德國
世界各國的打招呼方式
德國的年輕人經常擁抱對方表示問候,但是在人數眾多的場合中,簡單地點頭示意,並說上一句hallo zusammen(大家好)就足夠了。有趣的是,傳統德國公司員工間的問候方式仍保持傳統,相當正式。他們會有力地握握手,並以職位和姓氏互相稱呼,例如guten tag Herr Wowereit。
馬來西亞
世界各國的打招呼方式
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的官方宗教,禮儀方面的要求很多,很多風俗禮儀也非常奇特。他們相見後,先摩擦對方的手心,再行合十禮,然後摸一下自己的心窩,再相互祝福。如果在路上遇到朋友時,必須有一個人先向前走一步,含笑伸掌,施行上述禮儀。有的在摸心窩時,把手舉出很高,先從臉部輕輕摸下去,再在心窩點一下,表現出虔誠之意。
美國
世界各國的打招呼方式
美國人最常見的打招呼方式是握手和碰拳頭,少數人也會擁抱、親吻。一般女性見面時會彼此擁抱下對方以示友好。有時見面也會親吻對方的面頰來表達問候。但是除了對家人和朋友外,美國人通常也不會隨便擁抱別人。所以,如果不是很熟悉,就不要隨便把手臂環住他們,也許他們將會和你一樣不自在。
法國
世界各國的打招呼方式
法國人以bonjour ,或是更加隨意的salut問好,他們通常喜歡用親吻的方式來打招呼,親吻的個數由地區而定。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大多以握手為禮。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少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少女通常是向婦女施屈膝禮,當地人與男性以互吻臉頰表達問候,男子戴禮帽時,還需施脫帽禮。
印度
世界各國的打招呼方式
印度人相互見面的禮節,有合掌、舉手示意、擁抱、摸腳、吻腳。合掌有高低之分,對長輩,兩手至少要與前額相平;對晚輩,可齊於胸口;對平輩,雙手位於胸口和下頜之間。見面與分手時,男人與男人握手。如被引見婦女,男人不與她握手而應雙手合十,微微彎腰。男人不能觸碰女人,在公共場所不能與單身女人說話。
西班牙
世界各國的打招呼方式
西班牙是個熱情開朗的民族,他們非常健談,喜歡聊天。通常見面禮節是行握手禮,而親朋好友間相見,男人們要互相抱一抱肩膀,女人們要輕輕摟一摟,並親吻雙頰。西班牙人相互問候,男士以握手和擁抱來表示,女士則相互施吻面禮,吻面禮在親朋好友之間也通行。
簡單的問候,暖暖的情誼,想要了解更多世界各地禮儀習俗,就立刻前往吧
Ⅱ 法國的基本禮儀最忌諱什麼見面如何問好
法國是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國家。對婦女謙恭禮貌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傳統。法國人見面打招呼,最常見的方式莫過於握手。不過握手時一是握時間不應過長,二是沒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勁晃動。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
吻
法國是第一個公認以吻表示感情的國家。法國人的吻有嚴格的界限:他們在見到久別重逢的親友、同事時,是貼貼臉或頰,長輩對小輩則是親額頭,只有在愛人和情侶之間,才親嘴或接吻。
婚俗
結婚前先訂婚,儀式簡單,一般由女方的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時邀請其他親戚、甚至一兩名好友出席。婚禮也已逐漸簡化,但仍不失為最隆重的家庭節日,帶有庄嚴神聖的色彩。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時至下午5時之間。婚後大宴賓客。法國農村有的地方在婚前要簽訂財產婚約並辦理公證。婚約中要寫明未婚夫婦的全部財產、未婚妻的嫁妝和未婚夫的產業。婚齡紀念在民間已成為一種喜慶的風俗。女子守寡300天後,或宣布與丈夫分居300天後可以再嫁,男子則無時間上的限制。
聖靈節
每年11月1日聖靈節,相當於中國的清明節。法國人習慣上在這一天去墓地祭奠,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聖喀德琳娜節 巴黎「大齡女青年」的節日。每年11月25日這一天,年滿25 歲而尚未婚配的姑娘們到喀德琳娜塑像前獻一束鮮花,再到大時裝店跳舞,飲酒狂歡,最後選出一位最美的姑娘作為節日的王後。
用餐習慣
法國人把烹調看成是一門藝術,法國菜也確實風糜全球。在法國一日三餐通常是這樣安排的。 早餐:麵包、咖啡、熱巧克力; 午餐:午餐是法國人最重要的一餐,一般在下午一點左右, 晚餐則在九點以後。法國人社交的正餐一般要持續兩小時以上,開始先是開胃菜,然後是魚或義大利面條,再才是主菜,主菜還附帶許多生菜、沙拉、乳酪,水果,有時還有甜點心,餐後咖啡也必不可少。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2)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3)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法國人的禁忌
1.到法國洽談貿易時,嚴忌過多地談論個人私事
2.忌諱「13」這個數字以及「星期五」
3.忌諱男人向女人送香水
4.不得提出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個人收入等這類問題
5. 如果初次見面就送禮,法國人會認為你不善交際,甚至認為粗俗
Ⅲ 各個國家的見面禮儀
世界各國不同的見面禮儀介紹
人們相見,互相問好,世界上不論國家大小都會有各自的見面禮儀。熱情的見面禮儀不但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而且可以顯示一個人素質的高低。
1.握手禮儀
握手是一種很常用的禮節,一般在相互見面、離別、祝賀。
握手是現在社會大多數國家相見時最常用的禮節,廣泛運用於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間。行握手禮時,一般要求主人主動,男士必須光手,女士則可以戴手套。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隻腳在內一隻腳在外。
握手禮是會議、社交、慰問等情況下使用。純禮節意義上的握手姿勢是: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對方的手掌持續1-3秒鍾,雙目注視對方,面帶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傾,頭要微低。
2.拱手禮儀
又叫作揖禮,在我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的禮節之一,常在人們相見時採用。即兩手握拳,右手抱左手。
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目前,它主要用於佳節團拜活動、元旦春節等節日的相互祝賀。也有時用在開訂貨會、產品鑒定會等業務會議時,廠長經理拱手致意。
3.鞠躬禮儀
鞠躬意思是彎身行禮,是表示對他人敬重的一種禮節。"三鞠躬"稱為最敬禮。在我國,鞠躬常用於下級對上級、學生對老師、晚輩對長輩,亦常用於服務人員向賓客致意,演員向觀眾掌聲致謝。
4.擁抱禮儀
在歐美、中東及南美洲常見的禮節,一般用於熟人和朋友之間,有時伴隨著接吻禮,是比較親密的一種見面禮儀。這種禮儀一般用於同性或者親密的異性之間。
流行於歐美,通常與接吻禮同時進行。擁抱禮行禮方法:兩人相對而立,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挾對方左後肩,左手挾對方右後腰。握各自方位,雙方頭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擁抱,然後再向右擁抱,最後再次向左擁抱,禮畢。
5.吻手禮儀
吻手禮:吻手禮源於古代維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遞禮物的風俗,流行於歐美上層社會,是一種僅對貴族已婚婦女實施的禮節。吻手禮一般在室內舉行,並且僅限於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男子同上層社會貴族婦女相見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則可將指尖輕輕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錶示,則不吻。如女方地位較高,男士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再提手吻之。此禮在英法兩國最流行。
6.接吻禮儀
見於西方、東歐、阿拉伯國家,是親人以及親密的朋友間表示親昵、慰問、愛撫的一種禮,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一個吻。
接吻方式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臉,親額頭;兄弟姐妹、平輩親友是貼面頰;親人、熟人之間是擁抱,親臉,貼面頰,在公共場合,關系親近的婦女之間是親臉,男女之間是貼面頰,長輩對晚輩一般是親額頭,只有情人或夫妻之間才吻嘴。
7.合掌禮儀
合十禮又稱合掌禮,流行於南亞和東南亞信奉佛教的國家。其行禮方法是:兩個手掌在胸前對合,掌尖和鼻尖基本相對,手掌向外傾斜,頭略低,面帶微笑。
8.跪拜禮儀
跪拜之禮,廣泛應用於中國古代社會,周時就有稽首、頓首、空首三大跪拜禮儀規定,行禮者必須雙手疊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時。這種禮儀一直到辛亥革命時才伴隨著封建制度一同滅亡。
9.吻腳禮儀
吻腳禮是由東方傳入,表示一種拜服的`態度,往往是被征服者或者臣民對統治者所行的大禮。《舊約》和《新約》中都有關於吻腳的記載,表現一種宗教臣服。在非洲某些地區,現在還保留著這種古老的禮節。
舉手注目禮:舉手注目禮是專屬於軍人的禮節,軍人行軍禮時舉右手,手指並攏,指尖觸帽檐,兩眼注視對方,直到對方答禮才可放下手。遇到長者或者長官時,軍人必須行軍禮。
10.點頭禮儀
點頭禮一般用於平輩和同級別的人之間,屬於比較快比較生疏的禮節。一般兩人在路上行走相遇可以在行進中繼續施行點頭禮,長官對部下、長者對晚輩答禮也可以用點頭禮。
11.碰鼻禮儀
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中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見面禮儀,即碰鼻禮。毛利主人在初次見面時必須與客人鼻尖對鼻尖連碰兩三次,碰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則說明客人越受他們尊敬。
12.貼面禮
在阿拉伯國家,兩個老朋友相見不僅僅會握手和擁抱,還會行貼面禮。行禮時,用右手扶著對方的左肩,左手摟住對方的腰,左——右——左貼面三次。如果兩人關系親密,還會在貼面的同時發出親吻的聲音。
Ⅳ 各國人見面的基本禮儀
中國
點頭禮 是最普通的見面禮節,在劇場、會場、宴會廳等不宜隨意走動的公共場所,朋友遠距離相見,可用右手打招呼並點頭致意,外出時隔著馬路相遇也行此禮。多學習一些生活中的禮儀細節能夠幫你 贏在舉手投足間 。
美國
若非親朋好友,美國人一般不會主動與對方親吻、擁抱。正式場合,握手致意。非正式場合見面,禮節比較隨意,往往以點頭、微笑為禮,或者只是向對方「嗨」上一聲。
法國
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俄羅斯
和初次見面的人一般行握手禮,熟悉的人大多會熱情擁抱。
日本
正式社交活動要鞠躬,兩手放在膝上,並且頻頻彎腰(約30度);日常使用的鞠躬(15度),兩手垂在身旁。
馬來西亞
見面時,男子一般是一面舉起右手放在胸前,一面深鞠躬;女子一般是先雙腿稍微彎曲,然後鞠躬。
韓國
韓國人見面時也行鞠躬禮,不過男人既可鞠躬,也可握手,而婦女一般只鞠躬或點頭示意。
東南亞
雙手合十禮盛行於印度、泰國、柬埔寨、緬甸、斯里蘭卡、尼泊爾以及東南亞國家、人們見面時,通常把雙手手掌對合於胸前,十指並攏,並微微彎腰頓首以此表示敬意。
波蘭
在波蘭,至今仍盛行吻手禮。波蘭婦女喜歡別人尊重她們,希望自己的丈夫和親朋好友把她們當作貴婦人看待,見面時吻她們的手。吻手時,要由婦女先伸出手來,手背朝上,手略下垂,男子欠身將婦女的手放在嘴邊輕輕吻之。
巴西
巴西人在社交場合通常是以擁抱或者接吻作為見面禮儀。貼面禮是巴西婦女之間特有的禮節。行禮時,雙方要互貼面頰,同時口裡發出表示親熱的親吻聲。但是,用嘴唇真正接觸對方的面頰,是不可以的。
Ⅳ 法國的見面禮儀為什麼是親臉頰
法國親吻臉頰作為法國人際交往一種禮儀,其實並不是針對所有人。從傳統上講,親吻臉頰只限於家庭成員、伴侶
和熟人之間,尤其是女性互致問候及道別的一種方式。
1968年的「五月風暴」以後,男性之間也開始行親吻臉頰,但並不多見,通常也僅限於家庭成員或摯友之間。
然而,親吻臉頰並不存在統一的「標准範式」,行親吻臉頰時,有人身體略微向對方傾斜,也有人把手放在口袋裡,還有人抱緊對方肩膀等等。
疫情伊始,法國民眾尚難輕言放棄這一傳統,畢意其歷史久遠,而且早已成為法國人生活方式的一個特色。如今,已作為法國文化標簽的親吻臉頰猶如其他社會禮節一樣,也隨歷史發展而逐漸演變。
希臘有文獻記載著親吻禮節習俗由來已久。據稱在公元前五世紀,有希臘歷史之父」之稱的希羅多德就已經記載了有關問候方式:身處同一社會地位的民眾之間互相親吻嘴唇;地位相對卑微的人在見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時則要俯身親吻其腳或地面。
Ⅵ 法國人的見面禮節
握手禮
握手時,一是握時間不應過長,二是沒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勁晃動。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
三大場合:第一,見面或者告別,第二,表示祝賀或者慰問,第三,表示尊重
伸手的前後順序: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是女人先伸手,晚輩和長輩握手一般是長輩先伸手,上級和下級握手,一般是上級先伸手,老師和學生握手,一般是老師先伸手。
特殊性:家裡和單位接待客人,客人到達時,主人先伸手。
手位:標准化的手位應該是手掌與地面垂直,五指後面四個指並攏,拇指適當地張開。
注意兩種手位:第一種手位不可取就是掌心向下,掌心向下往往給別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第二種種掌位,就是掌心向上,一般性情況下,掌心向上是表示謙恭。
吻面禮
行親吻禮時,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擁抱,不同關系、不同身份的人,相互親吻的部位不盡相同。在公共場合和社交場合,關系親近的女子之間可以吻臉,男子之間是擁肩相抱,男女之間一般是貼面頰;晚輩對尊長是吻額頭;男子對尊貴的女賓可以吻手指或手背.在許多國家的迎賓場合,賓主往往以握手、擁抱、左右吻臉、貼面頰的連續動作,表示最真誠的熱情和敬意。
如何行貼面禮:
簡單來說,就是親朋好友間見面或分手時,通常雙方都會互相用臉頰碰一下,嘴裡同時發出"嘖嘖"的聲音,聲音越大表示越熱情。通常從右頰開始,左右各碰一下。或者不一定真的碰上,只是在臉頰附近虛張聲勢一下,也要發出"嘖嘖"聲。如果真的用嘴親到臉頰上,說明她們的關系真的鐵到了一定地步。但平時還是要避免用嘴碰臉頰為好,否則在餐廳或食堂里熟人見面後,一張油乎乎的嘴伸過來,你說接還是不接?
貼面禮的次數:
BISOUS的次數根據地區不同,講究也不一樣,巴黎一般兩下,昂熱是兩下或四下,再往南到普羅旺斯是三下或四下,有的地區是五下。
行貼面禮的場合:
作為打招呼和彼此交流感情的媒介,必須拿捏清楚BISOUS的時機和場合,如果在商業場合或者其他正式場所,除非老朋友老主顧,否則還是握手為好。
脫帽禮
見面時男士應摘下帽子或舉一舉帽子,並向對方致意或問好
進入主人房間時,客人必須脫帽;
在莊重、正規的場合應自覺脫帽。
Ⅶ 法式見面禮儀有哪些
法國人性格開朗,待人熱情,即使對陌生人也常會打招呼問好。常用的問候語是Bonjour(您好),常見的社交禮節是握手。女子握手可戴著手套,而男士則需摘下手套。少女向年長者常施屈膝禮,男士、女士相見,多親面頰或貼面。男性之間互親面頰也很流行。上層社交流行吻手禮。
在法國「女士優先」,對女子謙恭禮貌是男士們的金科玉律,被當做是否有教養的標准行為。介紹人們相識,先介紹女士,拜訪或告別,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謝。
(7)法國人與朋友打招呼有什麼禮儀擴展閱讀:
法國禮儀的主要禁忌:
1、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2、與英國人和德國人一樣,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3、在人際交往中,法國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法國人喜歡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男士不贈送香水、化妝品等禮物給關系一般的女士。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禮儀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外國禮俗面面觀——法國(禮儀漫談(180))
Ⅷ 不同國家的見面禮儀及方式有哪些
1.義大利、西班牙和大部分歐洲國家。
在義大利、西班牙和歐洲大部分國家,兩個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親吻彼此的臉頰:先是右側,然後左側。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對方,也可以通過握手以示友好。這種打招呼方式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是一種慣例。
2.法國。
法國的親吻禮儀比較復雜:先親吻對方的右側臉頰,親吻的次數會因為不同的地區而有所差異,有些地區只吻一下,而在法國北部的大部分地區見面需要親吻五下。注意靈活地隨機應變就好了。
3.德國。
親吻面頰在德國很常見,不過通常只是在臉頰左側親吻一下。一些德國斯多葛派人士和部分德國人最近呼籲廢除這一見面習俗,他們認為親吻面頰是異族文化入侵德國文化的一種表現。
4.英國。
英國民間見面親吻的習俗很奇特,靈感可能源於他們周圍的歐洲國家。你也可以堅持只和他握手。
5.荷蘭。
荷蘭的親吻面頰禮儀是要按照臉頰右側-左側-右側的順序親吻三下。關系一般的人之間以及兩個男人之間是不會親吻面頰的。
6.希臘。
在希臘,熟人間以握手示友好,而親近的人則是通過擁抱和親吻。他們除了親吻彼此臉頰兩下以外,還伴著「拍手」一次,這樣的方式使得他們的親吻看起來更像是精心設計的一記「耳光」。
Ⅸ 關系比較親近的歐洲人打招呼的方式是行什麼禮
1、義大利、西班牙和大部分歐洲國家:兩個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親吻彼此的臉頰,先是右側,然後左側。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對方,也可以通過握手以示友好。這種打招呼方式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是一種慣例;
2、法國:法國的親吻禮儀比較復雜,先親吻對方的右側臉頰,親吻的次數會因為不同的地區而有所差異,有些地區只吻一下,而在法國北部的大部分地區見面需要親吻五下;
3、德國:親吻面頰在德國很常見,通常只是在臉頰左側親吻一下。一些德國斯多葛派人士和部分德國人最近呼籲廢除這一見面習俗,他們認為親吻面頰是異族文化入侵德國文化的一種表現;
4、荷蘭:荷蘭的親吻面頰禮儀是要按照臉頰右側、左側、右側的順序親吻三下。關系一般的人之間以及兩個男人之間是不會親吻面頰。
Ⅹ 法國人的禮儀有哪些
法國貼面禮儀介紹
簡單來說,就是雙方互相用臉頰碰一下,嘴裡同時發出「啵啵」的聲音,聲音越大表示越熱情。通常從右臉頰開始,左右各碰一下。注意,有的地區是先從左臉頰開始,這時候就要小心看清楚別人的方向,否則就會釀成一場小小的「事故」。
另外,貼面的次數根據地區不同,講究也不一樣,一般來說是越往南越多。巴黎一般兩下,在昂熱是兩下或四下。如果繼續南下,一直走到地中海之濱的尼斯、戛納和馬賽,迎接你的可能將是熱情似火的五下貼面禮:
右、左、右、左、右!可想而知,如果參加規模比較大的聚會時,有幾十號熟人的話,大半個晚上就甭干別的了,來得時候BISOUS幾百下,走的時候再BISOUS幾百下,說起來也夠煩的,可法國人卻樂此不疲。
但在法國也不是所有人都行貼面禮,一般只在熟人或者雖不熟悉但感到親切的人中間才有。男女之間能不能行這個禮,得看「暗號」——只有女方主動把脖子伸出、臉蛋偏過,男方才可以大大方方熱情一把。這時候如果退縮,那才是真的失禮了。一般來說,女人之間或者男女之間行貼面禮較多,但在法國南部、比利時的法語區,男人之間偶爾也會貼面。
此外如果男女之間行吻手禮,則表明他們的關系不是很親密。而男士之間的問候則一般以握手為主。
總結:作為打招呼和彼此交流感情的媒介,必須拿捏清楚BISOUS的時機和場合,如果在商業場合或者其他正式場所,除非老朋友老主顧,否則還是握手為好。即使該進行BISOUS,也要弄清楚什麼時候該跟什麼人
BISOUS,BISOUS到什麼程度為宜,每次到底是從左邊還是右邊開始。如果你能夠應付自如地在社交場合與人BISOUS,那說明你離成為一個准法國人也不遠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