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義大利和法國人怎麼叫西紅柿

義大利和法國人怎麼叫西紅柿

發布時間:2022-08-21 11:52:28

⑴ 西紅柿為什麼叫番茄

西紅柿也叫番茄,顧名思義,它來自"番邦"。由於它色彩極為鮮艷�一般都認為它是一種毒果。西紅柿是半生半長在秘魯的叢林中�當時叫"狼桃"。到了16世紀,英國有一位名叫俄羅達拉里的公爵游歷來到了秘魯,非常喜歡當地這種桃,於是,他把它帶回英國皇宮,作為珍貴的禮品奉獻給他的情人——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從那以後,西紅柿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被大量地種植,但只限於觀賞。
到了18世紀,法國有一位畫家禁不住誘惑,決心冒死嘗一嘗這"狼桃"果的滋味。他勇敢地吃下一口之後,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人們的警告,仍不免心驚肉跳。於是,他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死。時間在焦慮、恐懼中慢慢過去,他沒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食慾大增,12小時之後,這位冒險的畫家仍好好地活著,從此他忍不住經常吃起來。這位畫家不畏犧牲、勇敢地嘗試西紅柿的趣話在各地傳播開來。
到18世紀後期,義大利人開始嘗試用西紅柿做菜,並傳至世界各地。

⑵ 「番茄」的由來

番茄,顧名思義,它來自「番邦」。

蕃茄英文的原名,源自於墨西哥貝拉庫魯司建立文明的阿斯底加人。英文為Tomato,法文為Tomate,西班牙文及葡萄牙文都是Tomate,義大利文為Pomidoro(為黃金蘋果之意)。中文叫蕃茄,在一六五五年由中國傳入日本時稱唐柿、唐茄子,之後叫紅茄子,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今天,有些地方仍保留這個名稱。

由於它色彩極為鮮艷一般都認為它是一種毒果。西紅柿生長在秘魯的叢林中,當時叫「狼桃」。到了16世紀,英國有一位名叫俄羅達拉里的公爵游歷來到了秘魯,非常喜歡當地這種桃,於是,他把它帶回英國皇宮,作為珍貴的禮品奉獻給他的情人——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從那以後,西紅柿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被大量地種植,但只限於觀賞。

到了18世紀,法國有一位畫家禁不住誘惑,決心冒死嘗一嘗這「狼桃」果的滋味。他勇敢地吃下一口之後,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人們的警告,仍不免心驚肉跳。於是,他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死。時間在焦慮、恐懼中慢慢過去,他沒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食慾大增,12小時之後,這位冒險的畫家仍好好地活著,從此他忍不住經常吃起來。這位畫家不畏犧牲、勇敢地嘗試西紅柿的趣話在各地傳播開來。

到18世紀後期,義大利人開始嘗試用西紅柿做菜,並傳至世界各地。

⑶ 為什麼an apple of love叫做西紅柿

Love
apple(an
apple
of
love)是"愛情蘋果",實際上它是西紅柿的古稱.它的來源有兩種說話:
公元16世紀的時候,西班牙從南美洲引進西紅柿,後來又流傳到摩洛哥;而從摩洛哥返鄉的義大利商人,就把西紅柿稱為"摩爾人的蘋果"(pomo
dei
moro,apple
of
the
Moors).由於義大利文的dei
Moro(摩爾人的)與法文的d'amour(愛情的)發音相近,因此法國人就把pomo
dei
Moro(摩爾人的蘋果)誤認為pomme
d'amour(愛情的蘋果)了.所以當這種水果輾轉傳播到英國時,就產生了love
apple(apple
of
love)這個詞彙了.
第二種說法是,16世紀初,西紅柿傳入歐洲,一開始只是把它當做一種觀賞植物來種植.後來,人們覺得這種果實色彩艷麗,外型可愛,能激發男女之間的愛情,於是就為它冠上了」愛情的蘋果」(an
apple
of
love)的美稱.一直到今天,有些青年男女仍然將西紅柿當成禮物向對方示愛.
一直到18世紀末,人們才開始食用西紅柿.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都稱之為tomate,英語則叫做tomato.但是它的別稱--」愛情的蘋果」(love
apple)卻流傳了下來,活躍在西歐各國的語言之中了.
希望能有幫助~~~O(∩_∩)O~

⑷ 西紅柿為什麼叫西紅柿,不叫東紅柿

西紅柿又叫番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所以叫西紅柿。相傳番茄的老家在秘魯和墨西哥,原先是一種生長在森林裡的野生漿果。當地人把它當作有毒的果子,稱之為「狼桃」,只用來觀賞,無人敢食。當地傳說狼桃有毒,吃了狼桃就會起疙瘩長瘤子。雖然它成熟時鮮紅欲滴,紅果配綠葉,十分美麗誘人。但正如色澤嬌艷的蘑菇有劇毒一樣,人們還是對它敬而遠之,未曾有人敢吃上一口,只是把它作為一種觀賞植物來對待。 據記載,十六世紀,英國有位名叫俄羅達拉的公爵在南美洲旅遊,很喜歡番茄這種觀賞植物,於是如獲至寶一般將之帶回英國,作為愛情的禮物獻給了情人伊麗莎白女王以表達愛意,從此,「愛情果」、「情人果」之名就廣為流傳了。但人們都把番茄種在庄園里,並作為象徵愛情的禮品贈送給愛人。 過了一代又一代,仍沒有人敢吃番茄。 到了十七世紀,有一位法國畫家曾多次描繪番茄,面對番茄這樣美麗可愛而「有毒」的漿果,實在抵擋不住它的誘惑,於是產生了親口嘗一嘗它是什麼味道的念頭,因此,他冒著生命危險吃了一個,覺得甜甜的、酸酸的、酸中又有甜。然後,他躺到床上等著死神的光臨。但一天過去了,他還躺在床上,鼓著眼睛對著天花板發愣。怎麼?他吃了一個像毒蘑一樣鮮紅的番茄居然沒死!他咂巴咂巴嘴唇,回想起咀嚼番茄那味道好極了的感覺,滿面春風地把「番茄無毒可以吃」的消息告訴了朋友們,他們都驚呆了。不久,番茄無毒的新聞震動了西方,並迅速傳遍了世界。 從那以後,上億人均安心享受了這位「敢為天下先」的勇士冒死而帶來的口福。後來有人分析了西紅柿的成分,論證了它含有多種維生素,是營養極為豐富的食品,於是便把它從公園里挪出來,移進了菜園。到了十八世紀,義大利廚師用西紅柿做成佳餚,色艷、味美,客人贊不絕口。番茄終於登上了餐桌。從此,番茄博得眾人之愛,被譽為紅色果、金蘋果、紅寶石、愛情果。 目前,番茄作為一種蔬菜,已被科學家證明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營養成分,如番茄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和A以及葉酸、鉀這些主要的營養素。特別是它所含的茄紅素,對人體的健康更有益處,而一些水果如西瓜、柚、杏只含有少量的茄紅素。我們看到,慈愛和懂科學的母親往往會讓孩子多吃番茄

⑸ 西紅柿名字的由來

番茄又名西紅柿,這種果實類似中國茄子形狀、又似中國紅柿子的蔬菜,由於是從外國、西方傳入中國,因而被中國人用漢語命名為「番茄」、「西紅柿」。

西紅柿最早生長在南美洲,因色彩嬌艷,人們對它十分警惕,視為「狐狸的果實」,又稱狼桃,只供觀賞,不敢品嘗。16世紀英國一位英俊勛爵,到野外嬉花弄草,偶見這色澤鮮艷的紅果,點綴在青枝綠葉中,迎風搖曳,十分美麗動人,抑制不住滿懷喜悅,勇敢地采一顆獻給漂亮的公主,作為求愛禮物,才得以傳播。

直18世紀法國一位畫家到密林尋找美景寫生,覺得這艷果極其可愛,心裡動了躍躍欲嘗的念頭,便大膽摘一隻吃了,不僅沒發生意外,卻嘗出好滋味。一位廚師獲此喜訊,將它烹成菜餚,賓客食之無不交口稱贊。愛情果、金蘋果、紅寶石等美名,這就是指世界各地普遍種植的西紅柿。

(5)義大利和法國人怎麼叫西紅柿擴展閱讀

西紅柿形狀特點:

1,西紅柿的果實為多汁漿果。果實由表果皮、中果皮、隔壁、胎坐及種子組成。中果皮和胎坐的組織,構成了果肉。受精後胎坐增生的膠狀物充滿果室。

2,果實的形狀因品種不同而異。果實大小、心室數、顏色,除決定於品種遺傳性外,與環境條件有關。

3,果形有圓球、扁圓、橢圓、長圓、梨形等多種。西紅柿果實的顏色,是由果皮顏色與果肉顏色相襯而表現的。如果果皮為黃色,果肉為紅色,果實則為橙紅色;果皮無色,果肉紅色,果實則為粉紅色;果皮果肉皆為黃色時,果實則為深黃色。

⑹ 西紅柿為什麼叫番茄呢

西紅柿也叫番茄,顧名思義,它來自"番邦"。番茄的「番」這個字源自其外來之義(同「番石榴」等),但亦作草字頭的「蕃」(《國語辭典》在「蕃」字條下雲:來自外國或外族的。通「番」。如:「蕃茄」、「蕃薯」)。番茄的「番」字有時也寫做草字頭的「蕃」。所以叫番茄。
西紅柿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番茄,個頭有點圓圓的,吃起來酸酸甜甜,味道甚好。西紅柿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算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食材,一般在夏季成熟。不過現在因為大棚技術的普及,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我們也能夠吃上新鮮的西紅柿了,只不過味道不如應季的好。那麼,西紅柿到底是什麼,大家清楚嗎?一起來看下。

西紅柿是管狀花目、茄科、番茄屬的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發源地根據考證是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帶。現在我們栽培的番茄的祖先要追溯到櫻桃番茄,是在1523年由墨西哥傳到西班牙、葡萄牙,而後又相繼傳到義大利、英國和中歐等國。剛開始西紅柿傳入的時候,是作為一種觀賞植物進行種植的,後來到了18世紀中葉才開始作為食物種植。我國的番茄是從歐洲或者東南亞傳入的。在清代的典籍中,就有關於西紅柿的記錄了。

成株的西紅柿植株,一般高達0.6-2米,全身都有粘質腺毛,會散發出強烈的氣味,因為它的莖稈比較柔嫩,所以一般在種植西紅柿的時候,都會在其成株後,用一根桿子立在植株的旁邊,並且用繩子系起來,以防止植株倒下來。西紅柿的葉子一般是羽狀復葉或者羽狀深裂,長度在10-40厘米,葉子比較小,而且不規則,大小不一,一般有5-9個。西紅柿的花序總梗長2-5厘米,一般有3-7朵花,花梗長1-1.5厘米。花為黃色,呈輻射狀。

⑺ 「love apple」= 「西紅柿」

認識了love apple這個片語,在網上查對番茄的解釋,除了tomato還有個love apple,love+apple= 番茄哈哈,Love apple(an apple of love)是"愛情蘋果",實際上它是西紅柿的古稱.它的來源有兩種說話: 公元16世紀的時候,西班牙從南美洲引進西紅柿,後來又流傳到摩洛哥;而從摩洛哥返鄉的義大利商人,就把西紅柿稱為"摩爾人的蘋果"(pomo dei moro,apple of the Moors).由於義大利文的dei Moro(摩爾人的)與法文的d'amour(愛情的)發音相近,因此法國人就把pomo dei Moro(摩爾人的蘋果)誤認為pomme d'amour(愛情的蘋果)了.所以當這種水果輾轉傳播到英國時,就產生了love apple(apple of love)這個詞彙了. 第二種說法是,16世紀初,西紅柿傳入歐洲,一開始只是把它當做一種觀賞植物來種植.後來,人們覺得這種果實色彩艷麗,外型可愛,能激發男女之間的愛情,於是就為它冠上了"愛情的蘋果"(an apple of love)的美稱.一直到今天,有些青年男女仍然將西紅柿當成禮物向對方示愛. 一直到18世紀末,人們才開始食用西紅柿.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都稱之為tomate,英語則叫做tomato.但是它的別稱--"愛情的蘋果"(love apple)卻流傳了下來,活躍在西歐各國的語言之中了.

⑻ 為什麼西紅柿叫番茄,馬鈴薯叫土豆

番茄的「番」字有時也寫做草字頭的「蕃」。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現作為食用蔬果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種植。番茄最初的生長地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最先種植番茄的是秘魯人。16世紀到17世紀,歐洲人將其作為珍貴觀賞植物引入。18世紀開始作為蔬菜在南歐種植。直到二十世紀中期,專家學者研究發現原產於南美洲秘魯和墨西哥的森林中,在南美洲的原住民看到番茄的果實為一串串小果子且鮮紅懷疑是有劇毒,於是取名為「狼桃」,以警告他人不可食。而此種果子在南美洲已有二千年歷史,十六世紀,英國有位公爵至美洲游歷,初見這種果子即愛了它,於是將番茄帶回英國獻給他的情人伊麗莎白女王。歐洲人稱它為「愛情的蘋果」。不過當時只是種在自家花園,當成一種珍貴的鑒賞植物。 (亦見未段)

有關食用番茄的故事相當多,例如,十八世紀時,一位法國畫家被番茄深深吸引,冒著可能「死掉」的危險,吃了兩三個番茄,覺得味道可口,經過他的宣傳後,吃番茄的人才多起來。 (亦見未段)

番茄大約在明朝傳入中國,當時稱為「番柿」,因為酷以柿子、顏色是紅色的,又來自西方,所以有「西紅柿」的名號。從中國又傳入日本,日本也稱它為「唐柿」。而在歷史上,中國人對於境外傳入的事物都習慣加「番」字,於是又叫它為「蕃茄」。 在台灣北部俗稱「臭柿」,南部叫做「柑仔蜜」(台語)。

現在番茄主要作為蔬菜食用。由於內含酸性物質,番茄容易罐裝保存,番茄醬和番茄汁也是常見的加工品。番茄種子內含脂肪,可以提煉食用油。還含有糖、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酸主要是檸檬酸和蘋果酸。

根據美國植物學家 Charles Rick 的分類方法,番茄屬可以分為以下九個品種:
普通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醋栗番茄(L. pimpinellifolium)
契斯曼尼番茄(L. cheesmanii)
小花番茄(L. parviflorum)
克梅留斯基番茄(L. chmeilewskii)
多毛番茄(L. hirsutum)
智利番茄(L. chilense)
秘魯番茄(L. peruvianum)
潘那利番茄(L. pennellii)
其中農業栽培主要為普通番茄。
注:青番茄因含有龍葵礆,對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對中樞神經有麻痹作用,會引起嘔吐、頭暈、流涎等症狀,生食危害更大。

【科屬】為茄科植物番茄的新鮮果實。
【別名】番茄、洋柿子、番李子、火柿子。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甘酸;入脾、一胃、腎經。
【功效主治】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解毒。主治熱病津傷口渴,食慾不振,肝陽上亢,胃熱口苦,煩熱等病症。
【營養成分】每100克含蛋白質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3克,磷22毫克,鐵0.3毫克,胡蘿卜素0.25毫克,硫胺素0.3毫克,核黃素0.03毫克,尼克酸0.6毫克,抗壞血酸11毫克。此外,還含有維生素P、番茄j素、谷胱甘肽、蘋果酸、檸檬酸等。

【食療作用】
1.促進消化西紅柿中的檸檬酸、蘋果酸和糖類,有促進消化作用,番茄素對多種細菌有抑製作用,同時也具有幫助消化的功能。
2.保護皮膚彈性,促進骨骼發育西紅柿中含有胡蘿卜素,可保護皮膚彈性,促進骨骼鈣化,還可以防治小兒佝僂病,夜盲症和眼乾燥症。
3.防治心血管疾病膽固醇產生的生物鹽可與西紅柿纖維相聯結,通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並由於人體需要生物鹽分解腸內脂肪,而人體需要用膽固醇補充生物鹽,使血中膽固醇含量減少,起到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西紅柿的維生素B還可保護血管,防治高血壓。
4.抗癌,防衰老西紅柿內含有谷胱甘肽的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在體內含量上升時,癌症發病率則明顯下降。此外,這種物質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使人沉著的色素減退消失,雀斑減少,起到美容作用。
5.抗疲勞,護肝西紅柿中所含的維生素B1有利於大腦發育,緩解腦細胞疲勞;所含的氯化汞,對肝臟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根據馬鈴薯的來源、性味和形態,人們給馬鈴薯取了許多有趣的名字,例如:義大利人叫地豆,法國人叫地萍果,德國人叫地梨,美國人叫愛爾蘭豆薯,俄國人叫荷蘭薯;我國雲南、貴州一帶稱芋或洋山芋,廣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葯蛋,東北各省多稱土豆。鑒於名字的混亂,植物學家才給它取了個世界通用的學名——馬鈴薯。

馬鈴薯自古就有,支撐人類的生存數千載。馬鈴薯的原產地是南美洲,至今已成為世界各國飲食和烹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馬鈴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米和玉米,並廣泛地種植於全球約125個國家。

大約公元前200年,秘魯印加古國的印第安人最早開始種植馬鈴薯。印加人還用馬鈴薯測量時間,用煮馬鈴薯需要的時間做為單位時間。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是「愛爾蘭」白馬鈴薯的發源地。

最初是於 1570年從南美的哥倫比亞將短日照類型引入歐洲的西班牙,經人工選擇,成為長日照類型;後又傳播到亞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等地。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世界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波蘭、中國、美國。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

西班牙殖民者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脈的村莊里「發現」了馬鈴薯,並將馬鈴薯帶回歐洲,然而馬鈴薯在歐洲並沒有很快得到認可。後來,在普魯士,法國和英格蘭領導者和思想家的幫助下,馬鈴薯才迅速在整個歐洲得到廣泛應用。

馬鈴薯於1621年傳入北美洲,當時百慕大群島州長送給弗吉尼亞州長兩個裝有馬鈴薯和其它蔬菜的大盒子。

直到美國外交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在法國發現了馬鈴薯,馬鈴薯才得以在美國流行起來。本傑明·富蘭克林在法國做美國大使期間,參加過一次宴會,席間鑒賞了馬鈴薯的二十種不同做法。富蘭克林回到美國後,盛贊馬鈴薯是最好的蔬菜。從此美國人追隨富蘭克林引領的潮流,馬鈴薯也開始在殖民地和邊遠的西部地區得以種植。

1802年,托馬斯·傑斐遜總統在白宮用炸薯條招待客人,自此炸薯條進入美國。之後,炸薯條迅速成為全美國最普遍的馬鈴薯烹飪方式。

馬鈴薯片的發明卻是個巧合。1853年,一個富有的商人在紐約的某個時尚度假村吃晚飯,他抱怨炸馬鈴薯太厚,將炸馬鈴薯退給廚房。為了給這個傲慢的顧客一個難堪,大廚切了一些像紙一樣薄的馬鈴薯,放在油鍋中炸,並撒上鹽。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是,這位客人喜歡大廚的「Saratoga脆片」,從此馬鈴薯片也開始流行起來。

薯的原產地在非洲,西班牙人把它傳到菲律賓.菲律賓的土著用此來充飢,在菲律賓經商
的中國商人陳振龍將其引至福建栽種(由於當初引進的紅薯外表為紅色故當地人稱其為紅薯,其實這個稱呼是陳振龍自己想出來的)當然現在薯類的顏色就不僅僅是紅色了),此時正值福建地區農作物遭受風災,人們遭受飢餓
的威脅.陳振龍的兒子陳經綸就把紅薯的好處,以及如何種植的方法獻給巡撫金學曾,金學
曾通令全省種植紅薯.這一年紅薯大豐收,老百姓依靠紅薯度過飢荒.於是人們競相傳頌紅
薯的活命之恩,紅薯由此被稱為"金薯".到了清代,在中國東南沿海各省,中部,西南,西北
各省都種植了紅薯.

紅薯引入中國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貿易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由於它的引入,救活過千千
萬萬受到天災的人們.如果我們能夠盡可能多的把世界上的各種物種,各種科學拿到中國,
那麼將有更多的人會獲得利益,中國也不會再受到鴉片戰爭以後歷史的影響,將再次成為
世界上最輝煌的國家,恢復我們聞名古國的地位.

如果各位將來出國,如果是短期的話,可以看看國外有些什麼東西我們這里沒有的,但是有
可能在中國生存下來的東西,可以的話就帶回自己的國家,也許有一天它將救我們無數的
同胞.如果你是長期呆在國外的話,那麼可以學習感受他們的民主,文化與科技,感受他們
一些值得學習的理念與方法,將來回來的時候,帶給自己的同胞,也許你的努力將可以提高
整個民族的素質,可以拯救整個國家,拯救整個民族,或者讓她再度成為世界強國.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和法國人怎麼叫西紅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