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的氫彈技術是中國給的嗎
法國的氫彈技術並不確定是中國給的。
法國的氫彈技術可能來源:
1.是大英帝國幫助。歐盟的前身歐共體,是法國倡導下成立的,這個市場共同體對於歐洲各國發展經濟好處很大,英國人最初不理會,但在60年代中期後看到好處想著加入,但法國因為之前英國和美國不幫助自己發展核技術而憤慨,多次反對英國加入。而在1967年中國人已經爆炸了氫彈但法國的氫彈依然進展很小的情況下,英國人拿出從美國那裡引入的氫彈技術作為條件,進行交換加入歐共體。於是1967年到1968年的1年多裡面,法國人的氫彈技術飛快發展,在1968年爆炸氫彈。在後來英國人加入了歐共體。
2.蘇聯的技術幫助。1966年法國退出北約,公開的說法是戴高樂為了維護國家獨立自主和恢復法國的大國地位,擺脫美國的控制,其實也是法國人想在美蘇之間平衡,就如戴高樂跟勃列日涅夫說的「你們幫助我們抵消美國的壓力,我們很高興,但我們也高興美國人幫助我們抵消蘇聯的壓力」。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通過和蘇聯交好獲得蘇聯的氫彈技術。
3.是法國人把自己姿態放低,平等跟中國交往,承認中國,甚至給部分技術中國,獲得了中國的於敏構型。
B. 鄧稼先第二次手術期間和於敏寫關於中國核武器發展建議書這一情節的目的是什麼
北京六部口,30年代的崇德中學有一雙童年時期的好朋友,大兩歲的是楊振寧,小兩歲的是鄧稼先,他們分別是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楊武之和哲學系教授鄧以蟄的孩子。數十年的友誼是從逮知了的大樹上,從彈玻璃球的泥地上開始的。這友誼一直延伸到了大洋彼岸。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即將回國的鄧稼先與楊振寧、楊振平兄弟倆分手在芝加哥市。此後二十年,鄧杳無音信。
1972年,楊振寧第二次來華。有關部門批准鄧稼先在自己的家中接待他童年的朋友。舊傢具被人匆匆搬走。上面特地派來木工,把鄧稼先的一個舊書櫥打磨趕制,又匆匆裝上一面穿衣鏡,使之一天之內就變成了一個「嶄新」的大衣櫃;破舊的地板上了蠟,又有人從辦公室扛來沙發,送來了良種西瓜、巧克力和一箱汽水。彷彿是在戲台上置景。鄧稼先默認了。
楊振寧來的那天晚上,大院里特意放電影,把人們都引到電影場上。樓里顯得別樣的清靜。楊振寧一進屋門,環視片刻,便徑直向書架走去。這已是一個純粹的醫學專家的書櫃,除了最顯著位置上的兩本毛澤東著作和厚厚一疊特意擺放的祖國風光明信片。
楊振寧回過頭來,含笑的眼睛頗有意味地盯著他的朋友。早在1964年,他就從美國報紙上關於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報道中看到了鄧稼先的名字。他不願點破,只是微微地點點頭,像在說,你收拾得很乾凈。
這次會面的氣氛比1971年的第一次會面要自然和活潑得多。那一次是在賓館,大概這一次畢竟是在家中。楊振寧吃著西瓜,喝著汽水,一會兒直言不諱地評論中國「不能調動人的進取心」,一會兒說起他在美國搜集的中國「文革」街頭小報,一會兒又談開了聯邦調查局。忽然,他問:「這是你們的家嗎?」
「是,是,」鄧稼先用事先統一過的口徑回答,「是許鹿希醫學院的宿舍。」
「怎麼沒有兒子的床?」楊振寧聰明過人。
兒子的床的確在布置「客廳」時拆了。鄧稼先沒料到諾貝爾獎獲得者會看得如此精確。還是許鹿希反應敏捷,她忙打掩護:「兒子在爺爺家住。」
後來鄧稼先又請楊振寧吃了一次烤鴨。和他在一起,鄧稼先總感到有點緊張。他害怕童年時代的朋友會突然問起他的工作。可是楊振寧像是忘了這樁事。兩個物理學家都在有意選擇非物理學的話題。
這出戲直到楊振寧離北京去上海時才結束。鄧稼先去機場送行,當他把老朋友送入停機坪時,楊振寧回轉身,沉默了一會兒,終於問:「稼先,我在美國聽人說,中國的原子彈,是一個美國人幫助搞的,他叫寒春,這是真的嗎?」鄧稼先的神情驚愕起來,他激動地張了張嘴,可是立刻又把嘴唇咬住了。好一會兒,他才說:「你先上飛機吧。」
飛機騰空不久,鄧稼先馬上向上級報告並請示了他遇到的提問。周恩來總理明確指示:可以告訴楊先生,中國的原子彈全部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的。
激動萬分的鄧稼先迫不及待地寫了封信,立即交專人乘民航班機趕往上海。楊振寧是在上海市「革委會」為他餞行的宴會上接到這份急件的。當他拆開信封,一眼看到熟悉的鄧稼先的筆跡———「全部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時,淚水奪眶而出。
C. 「中國氫彈之父」於敏在93歲的時候去世,於老都有哪些偉大的功績
2019年1月16日,是個痛心的日子,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日子。於老走了,但是正如臧克家在紀念魯迅十三周年說的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於老,於老必將永遠活在我們心裡,他的名字將被所有中國人永遠銘記,他的功績將永垂不朽。
從突破原子彈再到氫彈原理實驗,如果從時間上看的話,我們僅用了2年零8個月,而相對的美國人則用了7年零3個月、前蘇聯和英國用了4年零3個月、法國人用了8年零6個月,並且我們的研製條件相對來說更加艱苦,而之所以我們能這么快的取得突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靠著於敏院士這些老一輩核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和無私付出。
D. 法國氫彈為什麼有於敏構型
歸功於十九末世紀法國科學家貝克雷爾的偉大發現。
氫彈包括初級和次級,初級依靠裂變能量爆發出的x射線,引發次級的聚變反應(可以通俗地比喻為「點火」)。
但是,即使初步了解了構型的大概布置,也只是完整構型設計的第一步——因為這個構型本身是不符合物理直覺的——通俗地說,把次級放在原子彈旁邊,應該是原子彈一炸,次級就被「吹」扁,也就難以產生核聚變了。
於敏構型的由來:
完成了氫彈最關鍵的基本構型設計,外媒稱中國的氫彈構型為「於敏構型」,認為它是與美國提出的「泰勒·烏拉姆」構型各自獨立發展的氫彈構型。這種構型至今仍是世界上保密程度最高的機密之一。
已知能夠控制核聚變並可以武器化的,只有美國的t-u構型和於敏構型兩種,後者在小型化上甚至還要超出前者。
E. 關於法國氫彈構形的問題。 眾所周知世界上氫彈的構形只有2種。一種是美國的TU構形。另一種是中國的於
美國研製出了TU構型,也就是泰勒構型。英國一直參與美國的核計劃,自然也掌握了美國的氫彈技術。蘇聯是派間諜偷的,當然蘇聯自己也有一定技術基礎,所以也是泰勒構型。
中國這邊因為人家技術封鎖太厲害,什麼靠譜點的資料都搞不到,所以只能自己搞。幸好有於敏這個頂級科學家,自己搞出了於敏構型,並且在1967年爆炸成功。法國也是自己搞,但是走得路線一直不太對。法國1960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比中國早4年,但是法國在1968年才爆炸第一顆氫彈。有資料顯示是中國給法國科學家「點撥」了一下。所以現在一般認為法國也是於敏構型。
不過你說法國熱核武器小型化技術不如中國這個有待商榷,畢竟法國搞了210次核試驗,終究比中國只搞了45次核試驗不會差只會強的。當然中國熱核武器小型化技術也很厲害,不比美國最頂級的W-88彈頭差太多。但是中國主要是RV載具和其他幾位差距稍大,近幾年基本算是追上來了。
目前從核武器上看,從中國已經公開的資料來比較的話,法國核導彈還是比中國的要強的。法國M51洲際導彈第二批次都是全碳纖維殼體,NEPE高能推進劑,精度極高的聯合制導,輕量化的RV載具以及可以搭載10個小型化熱核彈頭的能力(8000公里射程)。當然中國巨浪2和東風41目前尚未公開,也相信不會比M51差多少的。
F. 中國「氫彈之父」於敏為什麼被稱「國產的土
於敏是一個神秘人物,曾經「隱身」三十年之久,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1999年9月18日,在中央軍委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他第一個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並代表科學家發了言。
於敏沒有出過國,在研製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他幾乎是惟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於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進行理論探索。從原子彈到氫彈,按照突破原理試驗的時間比較,美國人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英國四年零三個月,法國八年零六個月,前蘇聯四年零三個月。主要一個原因就在於計算的繁復。
而中國僅用了2年8個月,研製出我國第一顆氫彈,創造研製氫彈的世界紀錄,比美國少用4年半。
當時中國的設備僅有一台每秒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並且95%的時間分配給有關原子彈的計算,只剩下5%的時間留給於敏負責的氫彈設計。
於敏記憶力驚人,他領導下的工作組人手一把計算尺,廢寢忘食地計算。四年中,於敏、黃祖洽等科技人員提出研究成果報告69篇,對氫彈的許多基本現象和規律有了深刻的認識。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在世界上引起轟動。1965年1月,毛澤東主席在聽取國家計委關於遠景規劃設想的匯報時指出:「原子彈要有,氫彈要快。」周恩來總理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下達命令:把氫彈的理論研究放在首位。這年,於敏調入二機部第九研究院。
9月,38歲的於敏帶領一支小分隊趕往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抓緊計算了一批模型。但這種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變比低,不符合要求。於敏總結經驗,帶領科技人員又計算了一批模型,於敏發現了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關鍵,解決了氫彈原理方案的重要課題後,他當即給北京的鄧稼先打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電話。
為了保密,於敏使用的是只有他們才能聽懂的隱語:暗指氫彈理論研究有了突破。「我們幾個人去打了一次獵……打上了一隻松鼠。」鄧稼先聽出是好消息:「你們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現在還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標本。……但我們有新奇的發現,它身體結構特別,需要做進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們人手不夠。」「好,我立即趕到你那裡去。」
氫彈的殺傷破壞因素與原子彈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原子彈的威力通常為幾百至幾萬噸級TNT當量,氫彈的威力則可大至幾千萬噸級TNT當量。還可通過設計增強或減弱其某些殺傷破壞因素,其戰術技術性能比原子彈更好,用途也更廣泛,其爆炸達到的溫度約為3.5億度,遠遠高於太陽中心溫度(約1500萬度)。
1957年,以朝永振一朗(後獲諾貝爾物理獎)為團長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訪華代表團來華訪問,年輕的於敏參加了接待。於敏的才華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回國後,發表文章稱於敏為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
在中國核武器發展里程中,於敏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上世紀80年代初,於敏意識到慣性約束聚變在國防上和能源上的重要意義。為引起大家的注意,他在一定范圍內作了「激光聚變熱物理研究現狀」的報告,並立即組織指導了我國核理論研究的開展。1986年初,鄧稼先和於敏對世界核武器科學技術發展趨勢作了深刻分析,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我國核試驗的建議。事實證明,這項建議對我國核武器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88年,於敏與王淦昌、王大珩院士一起上書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建議加速發展我國慣性約束聚變研究,並將它列入我國高技術發展計劃,使我國的慣性聚變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
於敏說:「我們當初是為了打破核壟斷才研製核武器的。對此,如何保持我們的威懾能力,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果喪失了我們的威懾能力,我們就退回到了上世紀50年代,就要受到核訛詐。但我們不能搞核競賽,不能被一些經濟強國拖垮。我們要用創新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方法,打破壟斷,以保持我們的威懾力。」
於敏雖然是一位大物理學家,但他最大的愛好,是中國歷史、古典文學和京劇。他從小就會背不少古詩詞。由於學習和工作的繁忙,多年來於敏的休息時間一天只有6個小時左右。而至少有30年了,於敏是靠古詩詞的安眠來完成這6個小時的睡眠的。
望採納謝謝
G. 美國為啥不偷於敏構型
美國為啥不偷於敏構型?為何美國不用於敏構型 為什麼於敏構型氫彈美國造不出
首先你要明白,核武器發展這么多年,熱核武器依然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國掌握,印度宣稱自己掌握實際沒有。而這裡面就涉及到構型。這個沒有人能說清楚,因為大家都不知道你是怎麼構型的,確切的講這叫國家機密。在雙方都不不清楚對方是怎麼回事的時候誰也沒辦法說你是不是和我用的方法一樣。
所以所謂的於敏構型,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氫彈構型,至於原理是不是一樣沒有人知道。英國是美國教的,蘇聯是美國故意泄漏了份假的,但是後來又自己研發了。法國也是自己研發的,後來英國幫了一把。所以各家都不一樣,但是都不說罷了
中國的於敏構型和美國的t-u構型有什麼區別
TU構型就是所謂的原子彈做內起爆器,用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輻射壓或離子壓引爆鈈元素。結構特點就是原子彈外面再套一個鈈元素殼,俗稱大蛋套小蛋。
這個構型,最精巧的地方就是輻射內爆的機制,如何收集中心核爆的能量並且傳遞給外面的鈈元素殼是個難點,若果不能徹底地引爆鈈殼,就變成了臟彈了,也就是爆炸失敗。
所以美國的做法是先建造大尺寸的核彈,聚合足夠多的輻射壓,然後成功引爆後,在一級一級的縮小體積,每縮小一次實驗一次,最後縮小到實戰能接受的大小。所以爆的第一顆氫蛋蛋,重達65噸,當量1000萬噸。不過完全沒有實戰意義,只有科學意義
於敏構型改進了輻射壓的傳遞方式(也可能是離子壓),更加高效的利用了一級核爆的能量,具體結構是我國最高機密,完整掌握其技術的人一個手掌都數得出。所以中國第一次爆炸的氫彈只有不到1噸,當量300萬噸。
美國是否掌握於敏構型?中國是否掌握T
理論上美國不知道於敏構型的細節,中國人不知道TU構型的細節,沒途徑而且也沒需要,氫彈現在不是主要方向,當量級別到一定程度無限提高無意義
但是法國不好說,中國幫法國實現原子彈小型化換裝備技術差不多是半公開的秘密了
美國T-U構型和中國於敏構型,哪一種氫彈更先進
在小型化上,於敏構型要好於美國的t-u構型。
根據已經公開的相關信息「於敏構型」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應用型,誕生即可用於實戰,接近甚至完成了小型化的應用,可使用轟炸機投射或者彈道導彈發射。在這點上,「於敏構型」完全超越了他國。
中國在1967年6月17日第六次核試驗中引爆了自行研發的於敏構型多級熱核炸彈,與第一次引爆裂變彈相距僅32個月,是從裂變到聚變核彈發展最快的國家。引爆的核彈
H. 於敏構型給法國換回來了什麼常規武器
不可能的事情,中國簽署了不擴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條約,不可能把核心機密給別人,去換什麼東西!
I. 當年法國是怎麼得到於敏構型的
據說是換來了第三代核電站的核心技術,得到於敏構型。核技術、核動力與核武器得以出現,歸功於十九末世紀法國科學家貝克雷爾的偉大發現。
法國的核技術主要是自己研發的,反而是中國的核技術「師承」法國。
錢三強、楊承宗等中國核技術專家都是留學法國回來的科學家。
第一代核武器:原子彈,法國原子彈(1960)比中國(1964)早四年。
第二代核武器:氫彈,法國研製氫彈時得到美國的提示走了捷徑,與中國的於敏結構沒有聯系。英國在這次交易中獲得的好處是,得到法國的允許加入共同市場。
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彈,法國是全球第二個擁有中子彈的國家(1980),比中國(1999)早了將近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