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80世紀法國口罩什麼樣的

80世紀法國口罩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2022-09-01 09:10:17

❶ 口罩形狀分類

不同國家、不同行業制定了不同的口罩標准,按不同的顆粒過濾效率分為不同的防護等級。
口罩的分類和標准
口罩的分類

按形狀分類
口罩根據外形,分為平板式、折疊式和杯狀三種。平板式口罩便於攜帶,但密合性差;折疊口罩方便攜帶;杯狀呼吸空間大,但不方便攜帶。
按佩戴方式分類
頭戴式:適合佩戴時間長的車間工人使用,佩戴麻煩。
耳戴式:佩戴方便,適合經常戴脫。
頸戴式:用S鉤、一些軟質材料連接件,連接耳帶轉換成頸帶式適合長時間佩戴,更便於戴安全帽或穿防護服等車間工人使用。
按使用材料分類
紗布口罩:現在仍然有部分車間使用紗布類口罩,但其遵循的GB19084-2003標准要求較低,不符合GB2626-2019的標准,只能防護大顆粒粉塵。
無紡布口罩:隨棄式防護口罩大部分為無紡布口罩,主要是以物理過濾輔以靜電吸附的過濾方式為主。
布料口罩:布料口罩只有保暖效果無過濾PM等極小顆粒的效果。
紙口罩:適用於食品、美容等行業,具有透氣度好、使用方便舒適等特點,所用紙遵循GB/T22927-2008標准。
其他材料的口罩,如生物防護過濾新材料等。

按適用范圍分類
醫用口罩:國內分為三類,醫用普通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
顆粒物防護口罩:工業用符合GB2626-2019標准,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認證 (LA認證) ,2015年由強制認證改為自願認證。如果用於防霧霾需要使用插片式,需符合GB/T32610-2016標准。民用符合G B/T32610-2016標准。
保暖布口罩:保暖用口罩,適合冬天佩戴,只需要符合織物類的相關標准即可。
其他特殊行業: 如化工等。

按防護等級
不同國家、不同行業制定了不同的標准,按不同的顆粒過濾效率分為不同的防護等級,將在標准部分詳細介紹。

其他
呼吸防護口罩可以分為過濾式和隔絕式,過濾式又可分為送風過濾式和自吸過濾式,後者可以分為半口罩和全口罩;隔絕式可分為供氣式和攜氣式,兩者又分別包括正壓式和負壓式。

口罩的技術標准
中國
不同類型的口罩遵循不同的標准,不同口罩適用范圍各不相同。中國口罩的幾個主要標准為GB2626-2019呼吸防護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以下詳細介紹各主要標准。

GB2626-2019
該標准第一版為1981年發布(GB2626-1981),1992、2006、2019年分別進行過三次更新,2019版改為「呼吸防護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不帶「用品」二字。其中GB2626-2019版於2019-12-31發布,2020-07-01實施,標准規定了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的分類和標記、技術要求、檢測方法和標識。該標准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提出,全國個體防護裝備標准化技術委員會(SAC/TC112)歸口。相對於2006版,在遵循科學性、規范性、協調性、時效性等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根據科學進步和產品發展的趨勢,在不降低防護能力的前提下調整呼吸阻力指標,完善檢測方法,優化半口罩的下方視野,提高產品的舒適性。適用范圍見圖6。

該標准過濾元件按過濾性能分為兩類(KN和KP),KN類只適用於過濾非油性顆粒物,包括KN90(≥90%),KN95(≥95%),KN100(≥99.97%)三個級別。KP類適用於過濾油性和非油性顆粒物的過濾元件,包括KP90(≥90%),KP95(≥95%),KP100(≥99.97%)三個級別。KN和KP後的數字,指過濾效率水平,數字越高過濾效果越好。KN口罩未對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濕性進行測試,因此,這類口罩短時間使用可以阻擋病毒,但不能用於接觸可能有噴濺患者或長時間接觸患者。

GB/T32610-2016
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為民用口罩標准,該標准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出,全國紡織品標准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9)歸口。適用范圍見圖6。

根據過濾效率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對應的過濾效率:鹽性介質分別為≥99%、≥95%、≥90%;油性介質分別為≥99%、≥95%、≥80%。口罩的防護效果由高到低分為A、B、C、D級,各級口罩適用的環境空氣質量分別為嚴重污染、嚴重及以下污染、重度及以下污染、中度及以下污染。各級口罩在相對應的空氣污染環境下應能降低吸入的顆粒物(PM)濃度至≤75μg/m(空氣質量指數類別良及以上)。當口罩防護效果級別為A級,過濾效率應達到Ⅱ級及以上;當口罩防護效果級別為B、C、D級,過濾效率應達到Ⅲ級及以上。

YY/T0969-2013
該標准為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的行業標准,於2013-10-21發布,2014-10-01實施。普通醫用口罩符合此標准,適用於醫護人員一般防護,僅用於普通醫療環境佩戴使用(見圖6)。普通級的醫用口罩名稱較多,醫用護理、一次性醫用都屬於此類。名稱上沒有「防護」、「外科」字樣的醫用口罩,均是普通級別的醫用口罩。該級別口罩的核心指標包括細菌過濾效率、通氣阻力,不要求對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無密合性要求,見圖表3。

YY0469-2011
醫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為醫用外科口罩的行業標准,於2011-12-31發布,2013-06-01號實施。醫用外科口罩行業標准第一版(YY0469-2004)已被2011版所替代。適用於臨床醫務人員在有創操作等過程中佩戴的一次性口罩(見圖6),是手術室等有體液、血液飛濺風險環境常用的醫用口罩,外包裝上必須明確標示為醫用外科口罩。該類型口罩的核心指標包括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通氣阻力(見表3),沒有像醫用防護口罩標准那樣對面部密合度提出嚴格要求,對細菌的過濾效率≥95%,對顆粒的過濾效率有限(≥30%)。

GB19083-2010
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於2010-09-02發布,2011-08-01實施,第一版為GB19083-2003,在全國抗擊SARS的大形勢下制定,2003年4月29日緊急發布並實施,在SARS前沒有醫用防護口罩。該標准適用於醫療工作環境下,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包括各種傳染性病毒等(見圖6)。該類型口罩的核心指標包括顆粒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通氣阻力、表面抗濕性、密合性良好、總適合因數(見表 3)。醫用防護口罩與佩戴者面部具有良好的貼合性,依據非油性顆粒過濾效率,醫用防護口罩分為1級(≥95%)、2級(≥99%)、3級(≥99.97%)。醫用防護口罩規定口罩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95%,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級。

我國醫用口罩的防護能力由高至低依次是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普通醫用口罩。

▲中國口罩主要標准及適用范圍
引用自《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美國
美國NIOSH標准對口罩的濾網材質和過濾效率進行了分級,該標准在全世界的認可度是高的。按口罩中間層的濾網材質分為三種:N、R、P系列,根據過濾效率每一種又可分為三個級別(見表4)。N用於可防護非油性懸浮微粒,通常非油性顆粒物指煤塵、水泥塵、酸霧、微生物等,說話或咳嗽產生的飛沫不是油性的。目前肆虐的霧霾污染中,懸浮顆粒也多是非油性的。油性顆粒物指油煙、油霧、瀝青煙等,如炒菜產生的油煙是油性顆粒物。R、P用於可防護非油性及含油性懸浮微粒,相比於R系列,P系列使用的時間相對較長,具體使用時間根據不同製造商的標注。N95口罩就是N系列中過濾效率≥95%的一類口罩,並經佩戴者臉龐緊密度測試時,確保在密貼臉部邊緣狀況下,空氣能透過口罩進出,符合此測試的才頒發N95認證號碼。防「非典」特殊時期,WHO臨時推薦醫務人員使用美國NIOSH認證的N95口罩。N95口罩不等於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規定口罩的過濾效果要達到N95要求,且具有表面抗濕性和血液阻隔能力。
ASTMF2100標準是一個醫用標准,該標准將口罩分為三個等級:低防護(Level1)、中防護(Level2)和高防護(Level3)。級別越高,防護性能越好。Level1和Level2口罩通常叫procere mask;Level3口罩可在手術室內使用,也叫surgical mask。接觸病毒的機會特別大時,應選擇級別更高的防護。
ASTM認證需要口罩在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和壓力差四個方面都達到相關標准,見表3。Level1能阻擋95%的細菌微粒,即使只達到低防護標准,就已經足夠保護一般社區使用者;Level2與Level3(中至高防護標准)則需要口罩阻擋至少98%細菌和微粒,壓力差方面則只需低於49.0Pa/cm,較低防護標准寬松一點,因為較難在達到更佳防護力的同時維持透氣性。中、高防護標准主要的區別在於高防護(Level3)標准對於阻擋液體能力的要求更高。醫用N95口罩需要既滿足FDA Surgical Masks-Premarket Notification Submissions Guidance forInstry and FDA Staff標准,同時也要滿足NIOSH對於N95口罩的要求,對合成血液穿透和表面抗濕性等進行了測試,而FDA該標准基本上遵循ASTMF2100標准。
歐洲
歐盟對於口罩歐洲統一(Conformite Europeenne,CE)認證的標准包括BSEN140、BSEN14387、BSEN143、BSEN149、BSEN136,其中BSEN149使用多,為可防護微粒的過濾式半口罩,根據測試的粒子穿透率分為P1(FFP1),P2(FFP2),P3(FFP3)三個等級,FFP1低過濾效果≥80%,FFP2低過濾效果≥94%,FFP3低過濾效果≥97%。FFP2口罩與上文提到的醫用防護口罩、KN95口罩、N95口罩過濾效率十分接近。醫療口罩必須遵循BSEN14683標准(Medical face masks-Requirement sand test methods),可以分為三個等級:低標准TypeⅠ、然後是TypeⅡ和TypeⅡR。見表3。上一個版本是BSEN14683∶2014,已被新版BSEN14683∶2019所取代。2019年版主要的變化之一是壓力差,TypeⅠ、TypeⅡ、TypeⅡR壓力差分別由2014年版的29.4、29.4、49.0Pa/cm,上升至40、40、60Pa/cm。
澳洲
AS/NZS1716∶2012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呼吸保護裝置標准,該標准規定了防顆粒口罩製造過程中必須使用的程序和材料,以及確定的測試和性能結果,以確保其使用安全。該標准分為三類,P1:低過濾效果≥80%;P2:低過濾效果≥94%;P3:低過濾效果≥99% 。澳洲的醫用口罩標准為AS4381∶2015 ,依據核心指標分為Level1、Level2、Level3,見圖表3。

▲圖表3:中國、美國、歐洲、澳洲醫用口罩核心指標
引用自《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圖表4:美國NIOSH標准對顆粒物防護口罩的分類
引用自《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日本
日本JIST8151∶2018標準是呼吸保護裝置的標准,也是日本厚生勞動省 (MHLW) 驗證標准,常見的隨棄型鹽性顆粒過濾規格如下,DS1:低過濾效果≥80%;DS2:低過濾效果≥99%;DS3:低過濾效果≥99.9%。口罩的等級見圖 7。

▲圖表4:日本口罩等級分類
引用自《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韓國
韓國的口罩標准KF (Korean filter) 系列,KF系列標準是由韓國的食品葯品管理部門 (Ministry of Food and Drug Safety,MFDS) 發布的韓國主流口罩標准 (Regulations on the Approval,Notification,and Evaluation of Quasi-Drugs) 。KF系列分為KF80、KF94、KF99。KF80:≥80% (僅鹽性介質) ;KF94:≥94%(油性和鹽性介質) ;KF99:≥99% (油性和鹽性介質) 。
最快的口罩生產速度120-200隻/秒,但一個解析消毒的標准流程卻需要7天到半個月。因為醫用口罩採用環氧乙烷滅菌,滅菌後,口罩上會有環氧乙烷殘留,不但刺激呼吸道,還有致癌物。這樣一來,就必須通過解析方式,使殘留的環氧乙烷釋放,達到安全含量標准,經檢測合格後,才能出廠上市。

❷ 最早的口罩出現在什麼時候口罩又是如果發展到今天的

任誰也不會想到,在平日里壓根沒多大存在感的口罩,竟然在今年以“C位出道”的方式,第一次受到了那麼多人的關注。

可你不會想到的是,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就首次出現了和口罩防護作用類似的“口罩”,但在那個時候的類口罩物可不是用在醫學防護上的。

今天就來簡單談談口罩,作為人類重要防護用品的發展歷程。

1,高貴的“口罩”

公元前六世紀時,波斯的拜火教的教義里規定著世俗的氣息是混濁不潔的,因此在舉辦重大的宗教以及祭祀活動時,教士往往需要用布塊包著面部才能參加。

這也應該是人類史上最早出現的“口罩”。

不過這個時代的“口罩”,和後世的防護作用是八桿子都打不著,更多的還是一種代表著身份高低的象徵,往往只有貴族、教士才有資格使用。

而除此外,在中國元朝時也有類似的“口罩”出現過。

在元朝皇帝進餐的時候,所有需要接觸到菜餚的侍應以及大廚都需要在口鼻處蒙上一種黃金線和蠶絲織成的絲巾,這是為了避免侍應呼出來的氣息污染到菜餚,這應該也是在中國最早出現的口罩雛形。

不過不管怎麼樣,這個時代的所謂“口罩”雖然也有著防護的作用,不過並非是用於醫學用途,更多的還是一種權貴階級的身份象徵,代表著和普通人身份差異的象徵。

2,鳥嘴醫生的面具

中世紀的歐洲黑死病盛行時期,許多直接和病人有過接觸的醫生,被感染上鼠疫的概率極其大,這也就導致了和鼠疫作戰的醫生不斷減少,敢前往疫區行醫的醫生,早已被判了死刑。

再這樣下去可不行啊,畢竟中世紀懂點醫學知識的人可沒有多少,而這個時候鳥嘴面具就這樣誕生了。

1619年,法國皇帝路易十三的御醫Charles de Lorme為了減少醫生感染的概率,發明了一套防傳染的醫生服裝。

這套“鳥嘴套裝”的作用其實很多:口鼻處用皮做成尖尖的鳥嘴形狀,裡面塞滿了各種香料和葯材乃至香水,當時醫生認為這能有效的阻隔帶有病毒的空氣;而眼睛處往往配有紅色的玻璃,這能避免患者的體液觸碰到眼球部分;而高大的禮帽則能避免和鼠疫患者接觸過近,長袍和披肩往往是用皮革製成,具有一定的封閉性,並且醫生往往不會用手直接接觸病人,而是用手上的長棍進行檢查。

就算到了現代,仍然有部分地區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採用了這種“伍氏口罩”,伍連德醫生絕對是中國現代醫生的一個偉人,他直接推動了中國現代醫學的建立。

從公元前六世紀的紗巾發展至今,現代口罩已經有了更加嚴格的標准,如美國的KN標准以及歐洲的EN標准,但不管是哪種標準的口罩,都算得上是人類史上最重大的發明之一。

❸ 5. 口罩最早出現在哪裡作用是什麼

歷史記載最早的「類口罩物」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起初的使用者是古波斯的拜火教,使用的目的在於:覺得自己是俗人,在神的面前連呼吸都是錯,怕俗人污濁的氣息玷污了神,於是就用布包住臉,以顯示「沒臉見神」。

這點讓人想起《紅樓夢》中某小廝關於薛寶釵和林黛玉的描述:在這兩人面前,連大氣都不敢出。怕氣暖了吹化了姓薛的,氣大了吹倒了姓林的。

可見,古今中外,但凡面對「神」,我們總要先檢討自己的呼吸。如果《紅樓夢》中允許日常戴口罩,相信這些小廝們在見到這兩位女神時,一定是戴著口罩的。

那麼問題來了,我國古代有沒有口罩?

泱泱中華怎麼可能沒有口罩?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就是我大中國。

大家都知道,皇帝向來以「天子」為口號藉以統治民眾的。意思是,皇帝不是普通人,他出生是龍種,坐的是龍椅,他就是上天派來統治人間的神的兒子。

按照「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的民眾認知,神的兒子當然也是神。既然是神,就不是凡人用呼吸玷污的。嗯,特別是神的食物。

據《馬可·波羅游記》記載:「在元朝宮殿里,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這樣蒙口鼻的絹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這時的口罩材質很貴族,是用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做成的,充分顯示出我中華自古喜歡取之於天地,歸之於天地的「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

與此同時,老鼠引起的黑死病在1346年到1350年大規模襲擊歐洲,導致歐洲人口急劇下降,患者死亡率高達100%。這個時候,醫生就成了高危行業。

1619年(也就是我國的明朝後期),法國醫生「查爾斯」自行研發了一種類似「鳥嘴」的防毒面具,並發放給醫生佩戴,於是就出現了「鳥嘴醫生」。

「鳥嘴醫生」的「鳥嘴」正是歐洲口罩的雛形。鳥嘴裡面用棉花填充以過濾細菌和空氣。

大家看看這副裝扮,病是真的沒有治好,倒是真嚇壞了小孩子。實際情況是,在當時醫學落後,黑死病並沒有找到病因的情況下,鳥嘴醫生並不能治病,他們只能「問診」,並且認為理發師最熟悉人體結構,於是,把病人交給理發師治療,這樣自然就會造成黑死病100%的死亡率。

理發店門口經常閃現的紅白色轉筒,正是因為理發師曾兼職醫生而誕生的。久而久之,鳥嘴醫生也成了「死神的使者」。

❹ 口罩的發明來源於誰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國。

古時候,宮廷里的人為了防止粉塵和口氣污染而開始用絲巾遮蓋口鼻。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衛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後來有人就用一塊絹布來蒙口鼻。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記述他生活在中國十七年的見聞。其中有一條:「在元朝宮殿里,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這樣蒙口鼻的絹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3世紀初,口罩只出現於中國宮廷。侍者為防止自己的氣息傳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種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做成口罩

19世紀末,口罩開始應用於醫護領域。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開始建議醫護人員使用紗布罩具以防止細菌感染

20世紀初,口罩首次成為大眾生活的必備品。席捲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奪走了大約五千萬人的性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禦病毒。

20世紀中後期,口罩的大規模使用次數明顯頻繁。載入史冊的歷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預防和阻斷病菌傳播方面數次扮演著重要角色。

1897年3月,德國人美得奇介紹給大家一種用紗布包口鼻以防止細菌侵入的方法。以後,又有人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縫在衣領上,使用時翻過來罩住口鼻就可以了。但是,這種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極不方便。後來又有人想出用帶子系在耳朵上的方法,這就成了今天人們經常使用的口罩。

1910年,中國哈爾濱爆發東北鼠疫,時任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醫生發明了「伍氏口罩」。

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達到新高潮,一場「非典」幾乎令口罩一度脫銷,各大葯店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人們爭相搶購口罩。

2009年,在繼2004年的「禽流感」之後,「甲型H1N1流感」讓口罩大軍再一次出現在全世界各大新聞媒體的鏡頭前。

2013年PM2.5空氣危害概念的出現,引發公眾對空氣污染問題的重視,使得口罩等防護用品在霧霾天氣期間甚為暢銷。

2020年2月7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毒供應中心,30餘名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利用醫用包裝無紡布、器械用吸水紙、N95熔噴過濾布等材料動手製作口罩。

2021年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在出口的主要防疫物資中,中國口罩出口2242億只,相當於為中國以外的全球每個人提供了近40隻口罩。

質量監管:

2021年2月11日消息。為保障人民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節,春節前夕,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和國家葯監局四部門聯合發文,對深入推進口罩質量監管進行了再部署、再加強,要求各地堅持監管和服務並重,強化生產源頭控制,注重流通領域監督檢查,對制售假冒偽劣口罩等違法行為露頭就打,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加強口罩質量幫扶,發揮品牌引領作用,促進口罩質量提升。

四部門要求各地高度重視,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採取有力措施,為人民群眾提供防疫用品安全保障,服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分類:

適合不同場景(2張)

N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無時限

R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及汗油性懸浮顆粒時限八小時

P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及汗油性懸浮顆粒無時限

有些顆粒物的載體是有油性時,而這些物質附在靜電無紡布上會降低電性,使細小粉塵穿透,因此對於防含油氣溶膠的濾料要經過特殊的靜電處理,以達到防細小粉塵的目的。所以每系列又劃分出了3個水平:95%、99%、99.97%(即簡稱為95、99、100),所以共有9小類濾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口罩

❺ 信科的KF94口罩真的好用嗎

KF94口罩
1.KF94確實是最好買,而且普通人用的已經非常不錯的口罩了
您要是上前線,上醫院。我建議您搜索下韓國KF99、FFP3之類,價格也不是太離譜
捐贈的話,目前最新的消息,某地某會不收這種
2.N95>KF94,醫學論文把KF94歸類為保健用口罩
3.방역 防疫 방역용 防疫用 買KF94在包裝上找找這倆字,要是沒有後果參見第6點
4.KF94口罩一隻的韓國本土價格,對於2000-3000韓元(價格來源於1.30日),就現在來說,你說你賣個22-25我理解了,都30多了,咱就別騙人了,行么
5.韓國仁川機場目前托運口罩是免費的,微商我謝謝你們,別總國際運費掛在嘴上
6.我個人把KF94的購買先後循序為你們分了三個類別,有條件的選第一種
1.防疫口罩、技術防疫口罩
2.防疫黃沙口罩,黃沙防疫口罩
3.黃沙霧霾口罩、黃沙口罩、霧霾口罩

❻ 口罩是誰發明的

口罩是法國的化學家德羅齊爾發明,早期口罩多用於化學實驗室。

13世紀初,口罩只出現於中國宮廷。侍者為防止自己的氣息傳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種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做成口罩19世紀末,口罩開始應用於醫護領域。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開始建議醫護人員使用紗布罩具以防止細菌感染

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污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為空氣過濾式口罩和供氣式口罩。平面口罩分為:棉布口罩、無紡布口罩、高分子材料口罩、活性炭粉濾芯口罩、活性炭纖維氈墊口罩。

(6)80世紀法國口罩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口罩使用注意事項:

口罩應該堅持每天清洗和消毒,不論是紗布口罩還是空氣過濾面罩都可以用加熱的辦法進行消毒。具體做法是:

1、清洗。先用溫水和肥皂輕輕地揉搓紗布口罩,碗形面罩可以用軟刷蘸洗滌劑輕輕刷凈,然後用清水洗干凈。請注意,千萬不要用力揉搓,因為如果紗布的經緯間隙過大就失去了防阻飛沫的作用。

2、消毒。將洗干凈的口罩放在2%的過氧乙酸溶液中浸泡30分鍾或在開水裡煮20分鍾或放在蒸鍋里蒸15分鍾,然後晾乾備用。這種方法適用於紗布口罩和碗形面罩。

3、檢查。再次使用前,應該仔細檢查口罩和面罩是否仍然完好,對於紗布口罩和面罩都可以採取透光檢查法,即拿到燈前照看,看看有沒有明顯的光點,中間部分與邊緣部分透光率是不是一致,如果有疑問就要更換新的。

4、換新。不論怎樣,面罩和口罩在清洗3至7次以後一般就要更新,質量特別好的口罩可以清洗10次。活性炭吸附式口罩要注意定期更換活性炭夾層,如果活性炭夾層是不可更換的,用過7至14天就要更換,這種口罩是不能清洗後再重復使用的。

❼ 隱形口罩

近來,市面上出現了一種口罩,被稱作隱形口罩,很多年輕人都在嘗試著佩戴它,感覺戴上還挺酷的。那麼隱形口罩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筆者有幸接觸到了這一產品,下面想就我掌握的一些知識,給大家做一下介紹,讓大家對它有些了解,今後一旦購買的時候,好知道怎麼去選擇。


◆ 什麼是隱形口罩?

了解這個以前,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隱形眼鏡?

六十年代以前,除了最早出現的用手舉著的眼鏡以外(這個我們在西方電影里經常能夠看到),人們只知道眼鏡只能架在鼻子上,否則不能稱其為眼鏡,誰會想到後來它還能貼在眼球上呢?直到1960年第一副軟性隱形眼鏡的問世,大家才對這一觀念有了根本的轉變,這也就是貼在眼球上的眼鏡誕生之時,其後便相繼有了博士倫、海昌等等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那些品牌。

但是眼球上貼個東西,大多數人都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它肯定不舒服嘛,同時安全與否也是大家考慮更多的因素,但是它確實美觀而且方便,正是基於這兩點,經過了二、三十年的傳播,人們開始慢慢接受了它。

現在再回頭看看,不僅戴它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功能上已經超出了恢復視力的范疇。很多年輕人即使兩眼視力都正常,也照樣天天戴著它,因為它已不再是單純的眼鏡了,樣子也已變得五顏六色,同時不知是誰還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美瞳」,彷彿戴著它就等於與美麗同行,戴著它,可以使你看起來更漂亮。

隱形口罩也是跟隱形眼鏡一個道理,只是它不再把口鼻全罩起來,而是將一個中間帶過濾片的小鼻塞放入鼻孔,通過閉上嘴巴僅用鼻腔呼吸,讓空氣經過過濾片過濾以後再進入到肺部,從而達到凈化空氣保護呼吸系統的目的。它小巧而柔軟,放入鼻孔,不到身邊細看,站遠處還真不容易發現,所以它被稱為「隱形」口罩。

◆隱形口罩雖然小巧了,但是過濾效果怎麼樣呢?

過濾效果的好壞取決於隱形口罩里過濾片的好壞。 好的過濾片,不僅能夠過濾PM2.5,同時它完全可以過濾揚塵、花粉、飛絮、汽車尾氣、二手煙等等,甚至對鼻炎及呼吸道過敏有很好的防護作用。但是有一點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就是隱形口罩一定不要選活性炭濾片的,因為活性炭只是對毒性和氣味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並不能夠過濾PM2.5,而且最關鍵的是隱形口罩是放入鼻孔的,吸氣的時候需要閉緊嘴巴僅用鼻子呼吸,這就原本把需要口鼻並用的壓力都放在了鼻子上,吸氣的時候氣流的壓力也會增大,如果這個時候的過濾層是活性炭的,在吸氣的過程中很容易把活性炭顆粒直接吸入到肺里造成二次傷害。因此,我個人並不建議選用活性炭作為隱形口罩的濾材,如果消費者僅僅是想過濾氣味兒,最好選擇常規的活性炭口罩,因為那樣的呼吸方式是口鼻並用的,而且鼻孔離活性炭層比較遠,並不像隱形口罩直接塞入鼻孔,所以僅從過濾氣味兒這個層面說常規的活性炭口罩更安全一些。

◆佩戴隱形口罩以後,呼吸是否和常規口罩一樣順暢呢?

嚴格意義上講,隱形口罩的呼吸順暢度肯定不如常規口罩。因為常規口罩是口鼻並用來呼吸,而隱形口罩只能用鼻子,否則就失去口罩的作用了。但是不管你用鼻子還是鼻嘴並用,只要能保證正常的氧氣供給量和過濾掉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他們的效果是一樣的。記得看過一篇報道,一個專業醫生講N95口罩正常佩戴不能超過30分鍾,否則會對身體有影響。什麼意思呢?就是戴上它你喘氣困難!用人會說,我戴上以後呼吸也不困難啊,挺順暢的,那隻能說明你的口罩過濾效果不達標。正常的過濾效果是濾材在設備上空氣通過的檢測結果,那是封閉的,現實中有幾個人戴的口罩是和臉是100%封閉的?一旦密封不嚴,過濾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不管它本來的過濾效果多麼好,如果還能呼吸順暢,只能說明漏氣了。密封好的,呼吸都應該困難,否則過濾效果就會受影響。

濾材的好壞同時決定了過濾效果的好壞。防護性和透氣性這是兩個相悖的理論,沒有同時達到頂尖的,防護性越好,透氣性越差,反之亦然。這是常識,不要聽別人忽悠他的產品防護又好透氣又強,這是不可能的。好的產品只是在這兩個理論中間找一個平衡點,看你更看重它的防護性,還是更看重它的透氣性,再選擇相應的產品即可。有的產品為了增加透氣性,給消費者一個戴著舒服的感覺,已經把濾材薄得幾乎失去過濾作用了,但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買回去還一直說好,很透氣,其實當它了解真相以後,就不會這么天真的認為了,只是很多商家不願意把這些常識告訴給消費者。好的隱形口罩,戴起來呼吸絕不能非常順暢,應該明顯感覺到輕微的呼吸阻力,但是適應一下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狀態是最理想的。所以說運動著的人群是不適合戴隱形口罩的,因為他們需要大量的氧氣,必須保證能夠大口的呼吸。

◆什麼材質的隱形口罩好?如何選擇?

目前公認比較好的用於隱形口罩的材質是食品級的硅膠。因為這個材質最健康,無毒無味,耐高溫耐低溫,可承受-60℃~200℃溫度,柔軟,彈性好,耐扭結不變形,不變黃,不退色,久置水中無水垢,無異味,常用於嬰兒奶嘴、嬰兒磨牙器、食品模具、人體器官克隆等等。但也有一些生產商用塑料最為隱形口罩材質,因為塑料的透明度好,產品細節的表現上要優於食品級硅膠,但是唯一不好的是它沒有食品級硅膠環保和健康。只是一般消費者很少有機會去了解這些,只是根據產品的外形和廠家的介紹去決定自己的購買行為。但隨著隱形口罩的日益普及和消費者認知的完善,我相信這一情況是會慢慢好轉的。

◆隱形口罩戴著舒服嗎?

初期佩戴隱形口罩,肯定會有不適應的感覺。畢竟鼻孔里總是塞著個東西,但適應一段時間,短則一會兒,多則一兩天,就會適應過來。這就好比隱形眼鏡,開始佩戴的時候也一樣不舒服,俗話說眼裡不揉沙子,何況眼球上貼個東西呢,它是需要時間去適應的。有些口罩的適應時間會很短,有些人剛戴上就適應了,覺得沒什麼不舒服。關鍵影響舒服不舒服的因素,反應最多的是消費者覺得不透氣,戴上憋悶,呼吸困難。因此有些廠商就把過濾層弄得非常薄,幾乎都失去過濾作用了,讓消費者覺得透氣就行了,先弄個好評再說。殊不知,這樣的做法,雖然增加了產品銷量,傷害的卻是消費者的健康。好的隱形口罩是應該在呼吸順暢度與過濾效果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既有呼吸阻力還能保持正常的呼吸同時還能達到較好的過濾效果。

◆到底是常規口罩好還是隱形口罩好呢?

這個問題就像問到底常規眼鏡好還是隱形眼鏡好一樣難以回答。

兩種口罩的佩戴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過濾空氣,保護身體。

常規口罩歷史悠久,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其實是我國人民。在馬克·波羅游記中就有記載:在元朝的宮殿里,「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意思就是伺候皇帝忽必烈飲食的宮人,口鼻上一律蒙著一塊織工精美的蠶絲巾,一打聽原來這樣能不讓自己的氣息和唾沫星子碰到飯菜上,以保證皇帝飲食的潔凈。看見沒有,早期最講究的不是什麼洋人,而是我們中國人!於是這位波羅兄回國後就把這件事寫進他的《馬可·波羅游記》了。

到了1897年,德國醫生萊德奇,在漢堡開設了一家私人診所。他認為感染是手術時醫生們呼吸和說話所造成的。於是,他用紗布將鼻口蒙住後做手術,果然使傷口感染率大大下降,以後口罩就流傳開了。這就提高了人們對口罩作用的認識。不過,那時的口罩只是用幾層紗布,來回地把鼻子、嘴巴、鬍子纏起來,十分簡單,很不舒服。後來,萊德奇讓人把紗布剪成長方形,在兩層紗布之間架起一個框形的鐵絲支架,再作一根帶子系在後腦勺上。於是,口罩便有了最初的形狀。

1899年,法國醫生米琪縫制了一種多層紗布口罩;並且改成可以自由系結的辦法,用一個環形帶子勾掛在耳朵上。19世紀,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創立了近代細菌(微生物)學說,使人們對口罩的看法為之一新。護理之母南丁格爾曾說過:空氣像水一樣,也是會被弄臟的。如果戴上口罩就有可能把細菌阻擋在沙布層的外邊,不許這些壞東西溜進來害人。

再後來,每到空氣不好的場合就會有人戴起口罩加以預防,天氣冷了,還會把口罩加厚,起到禦寒的目的。

用口罩對付霧霾是從近兩年才興起的,也是人們自我保護的無奈之舉。口罩從形狀到功能也都有了很大的改進。隨著霧霾這個詞出現以後,也就有了隱形口罩的出現了。我國最早研製開發隱形口罩的是山東淄博的一家企業,由於產品做得不錯,後被很多人模仿,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品牌,質量也是良莠不齊,需要消費者購買時細心甄別。筆者有幸在淘寶上開了個專門經營隱形口罩的旗艦店,店名是「綠健俠的庄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隱形口罩對傳統口罩而言,就像隱形眼鏡對傳統眼鏡一樣,它是一個形式上的飛躍,但不可能完全相互替代,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空間和消費群體。

譬如醫療行業,餐飲業,是必須要用常規口罩的,因為不只是過濾空氣的需要,同時還要阻止飛沫的產生。而隱形口罩在過濾空氣的同時,更突出體現的是美觀和方便。因為有很多場合你是戴不了常規口罩的,譬如開會、演講、接待、表演、戶外執勤以及很多工作性質決定的場合都要求不能戴口罩,但空氣污染日益加重的今天,不戴口罩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而隱形口罩恰恰完美的解決了這一難題。戴著它,再不用擔心臟空氣對身體的傷害了。而且,女士經常發生的戴口罩把妝弄花了,口罩蹭上口紅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到了冬天,眼鏡一族再不用擔心戴上口罩後鏡片全是水霧什麼都看不見了。甚至在吃飯的時候都用不著摘。。。總之,亮點很多!特別是現在,漫天飛絮,天氣一天天變熱了,要是總扣著個大口罩,弄得臉上腮上到處都是黏黏的汗,夏天甚至會捂出熱痱子,可摘下口罩又無法過濾空氣,這時,隱形口罩的優勢就突出出來了,它會是你們的不二之選!

了解了這些,相信你已經對隱形口罩是怎麼回事有了一些認識了吧?

❽ 口罩的由來和歷史

COVID-19 冠狀病毒疫情的一個標志性符號是口罩。它是如何成為 21 世紀最重要的醫護保健設備的?人們很早就用簡易的口罩去遮住臉部。1720 年的馬賽爆發了鼠疫,當時的繪畫就顯示人們用布圍住臉去處理屍體,雖然鼠疫主要是通過老鼠身上的跳蚤叮咬傳播。此時還沒有細菌病毒之類的概念,人們以為瘟疫是腐化的空氣。這種理論促使一種臭名昭著的口罩設計。17 世紀的醫生會戴著形似鳥嘴的口罩,其邊緣的孔腔內裝有香料,人們認為這可以幫助避開瘟疫的氣味。現代生物學的出現使得腐化空氣的瘟疫
理論逐漸消失。醫生從 1897 年開始佩戴外科口罩。口罩還沒有設計去過濾空氣中的病毒或病菌顆粒。而這也並非是今天的外科口罩的設計重點。醫生佩戴外科口罩主要是為了防止手術過程中噴嚏或咳嗽產生的飛沫落在患者的傷口上。1910 年的秋天,滿洲爆發了鼠疫。這種瘟疫的死亡率高達 100%,感染者會在 24 到 48 小時內死亡。中國和俄羅斯展開了科學軍備競賽,想要尋找瘟疫根源並阻止其擴散。清政府聘請了名叫伍連德的醫生領導這項工作,伍出生在馬來西亞的榔嶼,在劍橋學醫,還很年輕,也沒什麼名氣。在對一名受害者進行屍檢之後,伍確定瘟疫並非是通過跳蚤傳播,而是通過空氣。他隨後擴大了當時的外科口罩的使用,對其進行了改良,使其能更牢固的包住臉部。他的發明是一項突破,但部分同行對此持懷疑態度。一名法國醫生對瘟疫通過空氣傳播的說法不以為然,他沒有戴口罩去了處理瘟疫的醫院,2 天後他就死於瘟疫。伍的口罩迅速流行起來。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疫情伍 的口罩已是眾所周知。今天流行的 N95 口罩是其的派生物。

閱讀全文

與80世紀法國口罩什麼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9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6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4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8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2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9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3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9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6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5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8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9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0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4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0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2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5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