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老革命哪些人去過法國

老革命哪些人去過法國

發布時間:2022-09-01 12:16:21

1. 朱德總司令留過學嗎

朱德總司令留過學。

朱德於1923年抵德國哥廷根。

1924年進入大學學習,並領導哥廷根中國留學生會。

1925年在德國期間,接受馬克思主義,並表示「歸國後即終身為黨服務,作軍事運動」。因參加革命活動,曾兩次遭柏林警察當局逮捕。7月,由德國赴蘇聯學習軍事。

人物評價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朱德同志參加革命70年,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幾個歷史時期,經歷過許多磨難和險境,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愛戴和崇敬。

毛澤東同志稱贊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榮」。這是黨對朱德同志的最高評價,這是人民對朱德同志的最高評價。

2. 法國大革命時間及參與的人

法國大革命從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1799年熱月政變結束(一說是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結束)。先後參與的黨派和團體有:吉倫特派、君主立憲派、雅各賓派。主要人物有拿破崙、羅伯斯庇爾。

3. 1793年參加法國大革命的人都叫神馬

拿破崙

4.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法國大革命分好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代表人物是:J.-P.布里索、J.佩蒂翁·德·維爾納夫、J.-M.羅蘭·德拉普拉蒂埃夫婦、P.-V.韋尼奧。

第二階段代表人物是:馬拉,羅伯斯比爾、丹東、埃貝爾

第三階段代表人物才是:拿破崙

5. 關於共產黨剛成立時 有些人去法國學習然後回來救國

周恩來在法國

1920年11月7日,22歲的周恩來登上法國「波爾多」號郵船,西涉重洋前往法國,開始了他的游學歐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此時周氏家族家道中落,已無力支付周恩來赴法留學的費用,他留學的費用主要來自嚴修在南開大學設立的「范孫獎學金」。正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所說:「周在歐洲時,他本人的經費支持者是南開大學一位創辦人嚴修。」

嚴修(1860—1929),字范孫,被尊為南開「校父」,與張伯苓等人先後創辦南開系列學校。周恩來則是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學生,從南開中學開始,周與嚴就有很多往來。1913年,15歲的周恩來入南開後很快顯露出品學兼優的才能,得到嚴修的格外賞識。經濟上嚴修和張伯苓校長經常資助周恩來,讓他為學校刻蠟板或抄寫講義,以補助膳食費。入學第二年,嚴修破例批准他為南開學校唯一免交學費的學生。1917年,周恩來以平均89.72分的優異成績從南開學校畢業。嚴修對這個年輕人寄予厚望,非常寵愛他,甚至想要這位19歲的青年作他的乘龍快婿,此事傳為一時佳話。後來周恩來彬彬有禮的拒絕了這門親事,嚴修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更加敬重這位不圖財富努力選擇自己道路的年輕人,他一如既往的資助他,在嚴修的幫助下這年周恩來赴日本求學。1919年「五四」前夕,周恩來再入南開,成為南開學校大學部第一屆文科學生。

周恩來人大學後,積極投身「五四」愛國革命運動,成為天津青年學生愛國運動的領導者。1920年1月,他因領導學生運動遭到反動當局逮捕身陷囹圄,經多方營救才得以出獄。嚴修為了保護好這位被他譽為有「宰相之材」的年輕人,他與張伯苓商量以他在南開設立的「范孫獎學金」資助周恩來出國深造。這一年,嚴修捐款七千元銀洋,設置「范孫獎學金」 ,選派南開大學最優秀學生出國深造。他們一致同意派周恩來出國留學。在南開校董事會上研究和徵求部有關人員的意見時,大家也一致認為周恩來符合條件,同意派其出國留學。為了給周恩來創造更好的留學條件,嚴修還特意給駐英國公使顧維鈞寫信,介紹周恩來的情況,推薦他去英國留學。這年藉助「范孫獎學金」出國留學的還有李福景。後來李福景之子李競的回憶,周恩來1962年還提到此事,說他在法國的留學費用不是靠勤工儉學,而是「范孫獎學金」,正是「范孫獎學金」起了資助革命的作用。

到達歐洲後,周恩來一直與嚴修書信往還,保持密切聯系。嚴為資助周恩來,特在嚴家帳目上為其立了戶頭。除第一年留學費用是交給周恩來支票,讓他親自帶走外,以後的學費,都是嚴修讓人轉寄的,每半年一次,准時不誤。如 1921年嚴修日記載有:「2月 27日「李琴湘來(李福景的父親),余將補助周恩來、李福景之學費,交伊持去」。為了感激嚴修對周恩來的資助,1922年春節,周恩來的父親周懋臣特去拜謝嚴修。嚴修在經濟上的幫助,使周恩來免受飢餒之苦,也不必像其他旅歐學生那樣勤工儉學,這使他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去從事革命活動。

由於「范孫獎學金」的資助,周恩來的留學生涯實際上成了他對西歐這一資產階級革命及工業革命發祥地的實地考察。他旅歐時的活動中心是巴黎,間或往返於比利時及德國等地,從事革命考察和領導工作。在較為系統地考察中,周恩來依據親眼所見,對真理做了進一步的求索,並重構了自己的思想,確定了共產主義的信仰,並成為中共旅歐總支書記。由於周恩來在歐洲從事革命活動,有人就勸嚴修不要再給周恩來以資助,但他不為所動,以「人各有志」奉答,繼續寄錢給周恩來。

全國解放後,周恩來總理於1950年在中南海西華廳設便宴招待張伯苓校長,當時在場的張希陸(張伯苓的兒子)回憶,總理曾說:「我在歐洲時,有人對嚴先生說,不要再幫助周恩來,因為他參加了共產黨。嚴先生說:『人各有志』。他是清朝的官,能說出這種話,我對他很感激」。言外之意,是感激老先生對他人格的認識。吃飯時,端上一碗湯來。總理又深情地說:「老先生就像一碗高湯,清而有味,是封建社會一個好人。」周總理對嚴修老先生的資助始終未曾忘懷。

鄧小平在法國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鄧小平曾經不遠萬里、遠涉重洋來到法國勤工儉學、尋求科學知識和救國真理,並從此走上了漫長的革命征程。
那是1920年8月27日,從四川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畢業的83名學生離開故鄉,踏上了前往法蘭西的路程。在這些川東子弟中有一位年紀最小、剛滿16歲的學生,他就是鄧小平。他當時的名字叫鄧先聖,學名是鄧希賢。當年9月11日,他和同學們一起在上海碼頭登上法國安德烈•勒蓬號(AndreLebon)郵輪,在10月19日抵達法蘭西,在法國南部港口城市馬賽上岸。這件事在當地是一樁不小的新聞。從馬賽市政府檔案館里找到的一份1920年10月20日的《小馬賽人報》讀到了如下的報道:「一百多名中國人,他們年齡在15到25歲之間,身穿西式服裝,頭戴寬邊帽、足登尖皮鞋,顯得彬彬有禮和溫文爾雅,靜靜地站在安德烈•勒蓬號的甲板上。」

這批中國學生在馬賽沒有作更多的停留,又來到了法國北部的小城巴耶。 小平等一行入學的地方就是市中心的巴耶中學(collegedeBayeux)。如今,這所學校已改名叫沙巴梯耶中學(Chapatier),是60年代擴建而成的。小平和其他23名中國學生是1920年10月22日正式在巴耶中學注冊的,學校為這批中國學生專門開設了補習法文的課程。校長卡瓦羅茲(ReneCavaroz)曾展示了證實鄧小平先生在這里求學的唯一一份最有說服力的史料,一張當年中國學生交納生活費用的單據,上面顯示1921年3月份鄧希賢名下的零用開支是18•65法郎,他總共交納的數額是244•65法郎(包括洗衣費、鋪蓋租金、房租、公共管理費、寄宿費等)。卡瓦羅茲感嘆地說,鄧小平先生一個月的零用開支只有18•65法郎,這位中國傑出的領袖年輕時是一位相當節儉的學生。

由於中國使館財政拮據中斷了資助,鄧小平在法國真正的學習生活僅僅持續了5個月就匆匆地結束了,此後便開始了邊打工、邊上學的動盪生活。

離開巴耶之後,鄧小平和同學們輾轉來到了法國東部勃艮第地區的小城市克勒佐(leCreusot),進入施奈德(Schneider)工廠做工。鄧小平在這家工廠的軋鋼車間當了一名軋鋼工,工作繁重勞累但報酬卻很低,據說每天的工資只有6•6個法郎,這樣的收入不要說是繼續上學,就是吃飽飯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於是他很快就辭去了這里的工作、經人介紹又前往蒙塔日(Montargis)尋求新的出路。

鄧小平在這座城市開始了一段半工半讀的生活,他就讀的學校就在蒙塔日市中心。如今,這座學校已不存在,學校的建築被保存下來,現已改建成為蒙塔日的市政廳,據說市政廳的二樓就是當年鄧小平等中國學生居住過的宿舍。市政廳大院里矗立著兩棵蒼勁挺拔的法國梧桐樹,據值班看門的一位老婦人介紹,當年中國學生還在這兩棵大樹前合影留念。中國學生打工的地方不在蒙塔日市內,但路程也不遠,就在這個城市北面的夏萊特(Chalette),打工的工廠是哈金森(Hutchinson)橡膠輪胎廠。如今,這座橡膠廠已經改為汽車配件工廠。中國學生大都喜歡騎自行車,並且經常在當地的小咖啡館里聚會和娛樂。這里還有一段「趣聞」:1975年鄧小平副總理訪問法國時,當別人問他需要些什麼,鄧小平回答說:「我想吃蒙塔日的牛角麵包。」顯然,少年時代的鄧小平吃慣了這里的麵包,所以才給他留下了如此深刻難忘的印象。

鄧小平在蒙塔日逗留期間,開始閱讀了一些進步書籍。年輕的鄧小平體驗到生活的艱辛、也了解到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他和一批先進的中國留學生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先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從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鄧小平後來離開了蒙塔日,來到了巴黎,進入了位於西郊的布洛涅-比昂古(Boulogne-Billancourt的雷諾汽車廠。 在雷諾廠保存的檔案中依然可以找到鄧小平的個人登記卡,他的登記證上的號碼是82409A,在這個廠的鉗工車間工作。有記載說,鄧小平喜歡足球也是這時候開始的。巴黎人喜歡足球運動,各種足球比賽接連不斷,年輕的鄧小平對足球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觀看足球比賽成了他工余時間的娛樂消遣。據說有一次世界盃足球賽在巴黎舉行,生活窘迫的鄧小平還是咬咬牙,掏出僅有的5個法郎買了一張最便宜的門票。

正是在巴黎期間,鄧小平同周恩來相遇,開始了共同的革命活動生涯。1924年的7月,周恩來調回國內,20歲的鄧小平在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五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執行委員,不久他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從事革命活動的鄧小平和他的夥伴們很快便引起了法國警方的注意,從1925年6月起,警察局的檔案中便開始出現了鄧小平的名字,正是警察局的檔案資料才給後人提供了鄧小平當年住過的旅館的地址。1926年1月8日,警方終於發出了搜捕鄧小平等人的命令,不過執行命令的人撲了空,鄧小平等同志得到風聲後已於前一天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列車。在巴黎警察局的檔案里,有關鄧小平的記載到1926年1月8日也就結束了。(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沈孝泉)

6.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曾經去過法國留學

1、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10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

2、潘玉良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後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同學,1923年又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

潘玉良的作品陳列於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義大利政府美術獎金。1929年,潘玉良歸國後,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3、傅雷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4、鄧小平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歸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

5、周恩來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

閱讀全文

與老革命哪些人去過法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9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6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4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8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2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9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3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9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6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5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8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9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0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4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0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2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5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