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啟蒙運動的發展過程及重要人物
啟蒙運動-代表人物 啟蒙運動伏爾泰</A>(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0�4ois-Marie Arouet),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他主張人一生下來就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經說過:「我不能同意的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還尖刻地抨擊了天主教回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熱狂作斗爭」。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讓·雅各·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法國啟蒙思想家中,盧梭對法國封建社會進行的批判最為嚴厲,最為激烈。盧梭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他的思想精華和基本原則是人民主權思想。他認為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甚至有權舉行起義,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這就是人民主權思想。盧梭還強調「公共意志」,認為它非常重要,公民應接受它的統治。「公共意志」的具體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為就是自由的行為。盧梭的思想主張在法國大革命中成為羅伯斯比爾領導的雅各賓派的理論旗幟,對歐美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昌盛了深刻影響。
孟德斯鳩(1689—1755),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他所提出的三權分立學說直到現在任為一些國家所使用。
狄德羅,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教育理論家,網路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網路全書》主編。
狄德羅在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又具有同時代唯物主義者缺乏的辯證法思想,有些學者認為他的唯物主義應該稱為過渡性的唯物主義。
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於社會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他指出,能夠實現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體,任何政體都是要改變的,它的生命同動物的生命一樣,必然趨於死亡。封建專制政體終會消逝,由適合人性的政體取而代之。
伊曼努爾·康德,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家,聲望日隆。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了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
霍布斯,早期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英國的霍布斯。霍布斯代表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的封建落後意識,他認為,國家不是根據神的意志而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創造的,軍權也不是神受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他堅持統治者一旦獲得授權,人民就要絕對服從,不可反悔。因此,他並不反對君主專制,他認為世界上本沒有神,宗教不過是人類無知和恐懼的產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代表作《利維坦》 發展過程簡介:啟蒙運動興起於西歐,很快波及歐洲大多數國家,並影響到全世界,但其中心在法國。荷蘭 歐洲中世紀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宗教思想,因此啟蒙運動思想家們首先把矛頭指向宗教神學,而荷蘭的思想家則為這一運動鋪平了道路。自然法學說的創立者H.格勞秀斯1625年發表巨著《論戰爭與和平法》,否認上帝的存在,提倡自然法,確立了國際法的標准。他認為,法的原則不是導源於神,而是導源於人的本性;自然法萬古長存,上帝也無法改變。荷蘭唯物主義哲學家B.斯賓諾莎所著《神學政治學論》、《知識改進論》、《倫理學》等,認為自然界不是神創造的,自然界本身就是神。他和格勞秀斯在政治上都否定王權神授,認為國家的產生是由於人民聯合起來締結契約的結果。 英國 英國學者在啟蒙運動中佔有重要地位。唯物主義哲學家 F.培根反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肯定世界是物質的。他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口號,強調發展自然科學的重要性。著作有《學術的進步》、《新工具論》等。機械唯物主義哲學家T.霍布斯著有《論人》、《利維坦》等書,反對王權神授論,提出社會契約學說。他反對教皇和天主教,主張把教會置於國家和君主管轄之下,由國教管制人民。機械唯物主義經驗論創始人J.洛克對啟蒙運動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他認為知識來源於感覺,經驗是知識的源泉;反對王權神授,主張立法、行政、外交三權分立,擁護代議制政府,提倡自由和寬容。主要著作有《政府論》等。哲學家、歷史學家E.赫伯特(1582~1648)於1624年發表《論真理》,創立自然神學說,認為《聖經》荒誕無稽,理性是尋求真理最可靠的依據。唯物主義哲學家J.普里斯特利(1733~1804)於1769年發表的《論政府的首要原則以及政治、民事和宗教自由的性質》一書是18世紀自由思想的代表作,主張人民在政府中應有發言權,人民對自己的行為應有自主權,人民有為捍衛民主自由而進行革命的權利。 法國 18世紀法國還處在封建專制主義的黑暗統治下。法國的思想家們考察了荷蘭和英國的社會和政治制度,同英、荷學者切磋交流,把啟蒙運動推向高峰。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驅者P.培爾(1647~1706)於1697年編纂的《歷史與批判辭典》,以全面懷疑的態度批判封建宗教,無情地駁斥正統的基督教信仰。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到英國考察,十分贊賞英國自由的社會政治制度。他在《哲學書簡》、《牛頓哲學原理》、《形而上學》等著作中,介紹牛頓和洛克的哲學,猛烈抨擊天主教和基督教,提倡「君主和哲學家的聯盟」,擁護開明專制制度,主張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王國,反映了上層資產階級的利益。法國另一位著名啟蒙思想家C.-L.de孟德斯鳩於1721年發表《波斯人信札》,猛烈抨擊專制制度,認為專制主義統治下的法國是極不合理、極不公平的社會。他所著《羅馬盛衰原因論》,指出羅馬共和國的盛衰不是神的意志,而是取決於統治者的賢明或腐朽,矛頭直指路易十五統治下的法國。他的另一部著作《論法的精神》,被伏爾泰譽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他提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學說,認為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經濟學家A.-R.-J.杜爾哥1766年著《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指出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人類理性進步的歷史。啟蒙哲學家M.-J.-A.-N.de孔多塞(1743~1794)著《人類精神進步史梗概》,把歷史看作理性對無知和偏見進行斗爭的歷史,主張人類要不斷前進,消滅階級間的和民族間的不平等。 法國啟蒙運動最突出的代表是以網路全書派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義思想家。P.-H.-D.霍爾巴赫(1723~1789)為法國《網路全書》撰寫376個條目。他的《自然體系》一書對宗教進行無情的諷刺,《基督教真相》一書則指責基督教違反理性和自然。C.-A.愛爾維修於1758年發表《論精神》,攻擊一切以宗教為基礎的道德。法國《網路全書》主編D.狄德羅終生為自由、真理和社會進步而奮斗,寫了一系列唯物主義哲學著作。1746年他發表《哲學思想錄》,譴責暴君,對基督教進行了無情的抨擊。網路全書派的唯物主義有其時代的局限性。他們是機械唯物論者,在解釋社會問題時是唯心的。 法國啟蒙運動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是J.-J.盧梭。他在《論人間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一書中指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但他並不主張廢除私有制,只想建立一個沒有貧富之分的社會。他的名著《民約論》的基本思想是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認為人民有起義反抗壓迫者的權利。在政治上他擁護共和國,其政治思想對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有重大影響。社會主義的最初代表摩萊里和G.B.de馬布里也屬於啟蒙者之列。摩萊里在《自然法典》一書中指出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和暴君的根源,幻想建立一個沒有私有制、人人都有勞動權的理想社會。馬布里的代表作是《論法制和法的原理》,反對私有制下的貧富分化,認為只有恢復公有制才能消滅一切不良現象。
⑵ 概述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們的各個學說
法國是啟蒙思想的發源地和啟蒙運動的主要陣地,許多法國的啟蒙思想家本身就是作家,因此法國的啟蒙文學比英國激進得多,富有強烈的哲理根基和深厚的政治經濟底蘊。名噪一時的「網路全書派」的編纂者每個都是博學之士,在哲學、文學、史學上均有很深的造詣。這些學者型作家的作品無論是批判性還是哲理性都強於其他國家的啟蒙文學。
18世紀早期法國盛行流浪漢小說。這種最早發端於西班牙的文學樣式在社會底層廣泛流傳,揭開啟蒙文學的序幕。阿蘭•勒內•勒薩日(1668年-1747年)是成就最高的流浪漢小說家,他的代表作包括《瘸腿魔鬼》和《吉爾•布拉斯》等。
孟德斯鳩和伏爾泰是法國18世紀上半期啟蒙文學的代表作家。孟德斯鳩是法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啟蒙作家。他的理論著作《論法的精神》把法制提高到國家政治生活的首位,並詳細論證三權分立學說,成為關於國家學說的世界名著。他的書信體小說《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啟蒙哲理小說。伏爾泰(1694年-1778年)是法國啟蒙運動中最具領袖威望的作家,他倡導文藝為社會改良和宣傳啟蒙思想服務,但有強調應該遵守古典主義規則。他最具價值的文學作品是中短篇哲理小說26篇,著名的包括《如此世界》、《查第格》和《天真漢》、《老實人》等。伏爾泰精於諷刺,拜倫曾稱贊他「簡直像一陣風,隨心所欲的飄刮,撥起一切事物的根,有時教愚蠢出醜,有時把皇座也震動。」
18世紀中期,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等人仍然持續活動,新一輩作家狄德羅、盧梭等人以更為激進的姿態登上文壇,把法國啟蒙文學推向頂峰。
德尼•狄德羅(1713年-1784年)是法國啟蒙文學的中堅,也是「網路全書派」的領袖人物。他十分博學,在哲學、文學、文藝理論等領域均有重大建樹。在戲劇創作上,他第一次提出「正劇」的概念,並親自創作名劇《私生子》、《一家之長》以及至今仍常演不衰的《當好人還是壞人》。此外,狄德羅還發揚了對話體小說體裁,創作了《拉摩的侄兒》和《雅克和他的主人》等格調清新的傑作,宣揚啟蒙思想。讓-雅各•盧梭(1712年-1778年)是18世紀法國最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思想體現了啟蒙運動激進民主派的傾向,是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早年盧梭與狄德羅交好,為《網路全書》撰稿,其文學創作主要集中於後期。盧梭十分高產,以戲劇和小說為主,最優秀的作品包括《新愛洛伊絲》、《愛彌兒》、《懺悔錄》等。這些作品站在「自然崇拜」哲學的角度,批判舊世界,主張用啟蒙思想塑造新人。盧梭的作品在整個歐洲范圍內產生了地震般的影響,以至於1762《愛彌兒》出版後,整個歐洲的封建勢力聯合掀起反盧梭浪潮。盧梭作品開辟的新傾向發展成為19世紀洶涌澎湃的浪漫主義文學。
比埃爾•德•博馬舍(1732年-1799年)是法國成就最高的啟蒙劇作家。他宣揚和發揮狄德羅的戲劇主張,創作了法國戲劇史上最傑出的市民劇《塞維勒的理發師》和《費加羅的婚禮》,在法國引發巨大的反響。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甚至下令禁演此劇,認為它會「毀掉巴士底獄」。
⑶ 法國啟蒙主義文學的後期,法國啟蒙運動取得了哪些成就
法國啟蒙主義文學的後期(1751—1800),資產階級的力量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的條件日益成熟。法國啟蒙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年輕一代的啟蒙思想家倡導在自然神論或無神論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哲學體系,提出了完整的資產階級思想體系和政治綱領。在自然科學和類書編輯上,具有進步傾向的鴻篇巨制陸續問世,如布封編寫的《自然史》,狄德羅主編的《網路全書》。此時法國啟蒙主義文學也以其戰斗性的增強而呈現出新的面貌,反封建反教會精神更加鮮明,藝術上徹底摒棄了古典主義的陳規陋習。這一時期的啟蒙運動的成就集中表現在《網路全書》的編纂上。《網路全書》全名為《科學、藝術和工藝網路全書》,主編是狄德羅和唯物主義哲學家達朗貝,狄德羅把《網路全書》的編纂工作變成了一場反封建的斗爭。另外幾個啟蒙思想家都是主要合作者: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為它撰寫過文藝批評和歷史的稿件,盧梭則是《網路全書》音樂方面的專題作家。因此,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又被稱為「網路全書派」。《網路全書》在當時全歐知識界擁有廣泛的讀者群,它以挑戰的姿態,針對政治、宗教和哲學發表了很多激烈的言辭,全面宣傳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推動啟蒙運動進入高潮,因而被羅馬教廷視為禁書。
⑷ 法國啟蒙運動的傑出代表有哪些
法國啟蒙運動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十八世紀初期到十八世紀中葉,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鳩和伏爾泰,他們代表自由派和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制定了法國啟蒙運動的政治綱領,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君主立憲政體的主張。第二階段,是從十八世紀中葉到1789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前夕,這是啟蒙運動的興盛時期。代表人物有狄德羅和盧梭。以狄德羅為代表的「網路全書派」,要比孟德斯鳩、伏爾泰的社會觀點更為激進,他們從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出發,無情地批判了封建迷信和宗教信條,在政治上代表中等資產階級的利益,盧梭則代表了小資產階級的利益,提出了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學說,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口號,提供了理論依據。
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和盧梭,是十八世紀法國的四大啟蒙作家,他們在反對封建專制、反對教會等根本問題上是一致的,他們都把自己的文學作品當做政治的喉舌,系統地闡明他們的啟蒙政治綱領和美學見解。孟德斯鳩是啟蒙文學的先驅者,代表作有書信體哲理小說《波斯人信札》、《法意》。盧梭的政治綱領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在摧毀舊的國家機器時,主張自下而上的革命,比起其他三位更有進步性。他的代表作有《契約論》、《新愛洛綺絲》、《愛彌兒》和《懺悔錄》。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的多產作家,在哲理小說代表作有《查第格》、《老實人》和《天真漢》等。狄德羅是《網路全書》的組織者和編撰者,這部前後歷經二十一年才編撰而成的著作,是法國啟蒙運動中的一面鮮紅的旗幟,它總結了當時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諸方面的新成就,在反封建、反教會的斗爭中起過顯著的進步作用。
⑸ 法國啟蒙思想家
伏爾泰 (Voltaire,1694~1778)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原名弗朗索瓦·馬里·阿魯埃。1694年11月21日生於巴黎一中產階級家庭。1704~1717年在耶穌會創辦的路易大王中學讀書,畢業後從事文學寫作,曾用諷刺詩抨擊封建專橫統治,因觸犯王室貴族兩次入巴士底獄。1718年發表第1部悲劇《奧狄浦斯王》一舉成名,從此用伏爾泰筆名。1726~1729年旅居英國,結交上層文人和政治家,考察政治制度,深受I.牛頓、J.洛克的科學、哲學思想影響。回國後宣傳英國社會制度與自由思想,1734年他的《哲學書簡》曾被取締焚毀,於是遠離巴黎,在錫雷村居住15年,潛心著述。40年代起受到朝廷重視。1745年被委任法蘭西史官,1746年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都同他通信論學。1750年應腓特烈二世邀請在柏林居住3年,後因意見不合而決裂。最後20年定居法國、瑞士邊境費內庄園,從事寫作和創辦學校,還開墾荒地,建立手錶工場,替受宗教迫害的C.卡拉,P.P.西爾旺等訴訟平冤,揭露天主教會黑暗殘酷,號召粉碎這種無恥罪惡。他編印了空想社會主義者J.梅利埃的《遺書》,主張改造法庭、建立陪審制度,禁止任意逮捕,廢除酷刑。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讓·雅各·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直至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這就是人民主權思想。
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提出「天賦人權說」,反對專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
他的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
孟德斯鳩,(1689—1755),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
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1784),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網路全書派的主要代表。他出身手工業者家庭,深受英國經驗主義者的思想影響,相信科學技術力量,為此編輯了集自然科學、機械工藝與人文科學三方面知識的《網路全書》。他的唯物主義帶有一定程度的辯證法思想因素,包含轉化的觀念。他站在當時法國的第三等級立場上,持國家起源於契約的觀點,以為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君主如果不顧人民的利益獨斷專行,就喪失了掌握政權的理由。他認為個人在政治上應當是自由的,在產品分配上應當是平等的,符合人性要求的就是自然權利。他的著作有《哲學思想錄》、《對自然的解釋》、《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哲學原理》、《達朗貝和狄德羅的談話》、《網路全書》條目等。
⑹ 概括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品質或態度
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的歐洲,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是繼文藝復興運動之後歐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在啟蒙運動中,一批先進的、新興的資產階級思想家前赴後繼,對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壘-天主教會展開猛烈抨擊,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對未來的資本主義社會藍圖進行展望和描繪;這場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思想解放運動,開啟了民智,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准備,啟蒙運動為西方後來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整個西方近代文明產生了深遠的、關鍵的影響;這場運動傳播到全世界,成為強大的社會思潮,為民族解放斗爭作出了貢獻。
啟蒙運動的中心在法國,法國的啟蒙運動與其它國家相比,聲勢最大,戰斗性最強,影響最深遠,堪稱為西歐各國啟蒙運動的典範。法國啟蒙運動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思想包括:
1. 查理•路易•孟德斯鳩,又譯夏爾•德•塞孔達•孟德斯鳩(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 - 1755年),最重要和影響最大的著作是《論法的精神》,資產階級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的奠基人。
孟德斯鳩在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 - 1704年)分權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即立法、行政和司法分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三者相互制約、權力均衡,以防止君主專制,確保公民政治自由;再者,孟德斯鳩特別強調法的功能,認為法律是理性的體現,強調自由的實現要受法律的制約,「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並不是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孟德斯鳩的社會政治理論尤其是關於分權和法制的學說,對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產生過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三權分立」成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對1787年的《美國憲法》、1791 - 1795年的《法國憲法》和1792年的《普魯士法典》的制定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2. 伏爾泰, 本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çois-Marie Arouet, 1694 - 1778年),十八世紀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和靈魂,「法蘭西思想之王」,強調自由和平等,一生為思想和言論自由而戰,他的思想代表了整個啟蒙運動的思想,代表作有《哲學通信》、《形而上學論》、《路易十四時代》、《老實人》等。
伏爾泰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伏爾泰主張法律應以人性為出發點,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英國作家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Evelyn Beatrice Hall,筆名Stephen G. Tallentyre,1868 - 1956年)在她於1906年完成的伏爾泰傳-《伏爾泰的朋友們》中的這句話充分「綜述」了伏爾泰對於言論自由的思想和信仰。
3. 讓-雅克•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 - 1778年),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人民主權的捍衛者。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信》等。
盧梭的思想精華和基本原則是人民主權思想,認為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權利的表現和運用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宣揚國家主權屬於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闡明了革命權利說,說明了推翻法國封建專制政府,反抗壓迫的合理性與正義性;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以社會契約為基礎的民主共和國,人與人的契約構成社會,人與社會的契約構成國家,描述人和社會關系的《社會契約論》是盧梭最重要的著作,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尋找一種[人與人]結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捍衛和保護每一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而每一個結合者又「只是服從他自己,而且象過去一樣地自由」,這本書成為反映西方傳統政治思想的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盧梭是最早攻擊私人財產制度的現代作家之一,認為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盧梭還強調「公共意志」,認為公民應接受它的統治,「公共意志」的具體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為就是自由的行為;盧梭的政治哲學中最主要的原則是政治不應與道德分離,當一個國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發揮本身的功能,第二個重要的原則是自由,捍衛自由是國家建立的目的之一,這也是法國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會革命,再由社會革命而道德革命,規模和程度遠超英美的一個淵源。盧梭的思想主張在法國大革命中成為羅伯斯庇爾領導的雅各賓派的理論旗幟,對歐美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深刻影響。這種思想是法國大革命和美國革命的根本,事實上,說法國和美國革命是盧梭在社會契約上的抽象理論的直接結果毫不過分。
4. 德尼•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 - 1784年),法國傑出的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啟蒙運動中網路全書派的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網路全書》主編,他在唯物論和文藝理論方面大大超過了他同時代的思想家,他主編的《網路全書》引領了法國啟蒙運動的高潮。
狄德羅在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又具有同時代唯物主義者缺乏的辯證法思想,有些學者認為他的唯物主義應該稱為過渡性的唯物主義;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於社會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他指出,能夠實現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體,任何政體都是要改變的,它的生命同動物的生命一樣,必然趨於死亡,封建專制政體終會消逝,由適合人性的政體取而代之。
⑺ 法國啟蒙思想代表人物有
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盧梭,康德,霍布斯,洛克 1.孟德斯鳩 主要主張:①三權分立、彼此制衡 ②法律應當體現理性(代表著作如《論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等) 孟德斯鳩,(1689—1755),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三權分立學說是古代希臘、羅馬政治理論的發展,它體現了人民主權原則,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他所提出的三權分立學說直到現在仍為一些國家所使用。 而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他在《論法的精神》中論述的自然歷史環境對於人性的影響,對於國家品格的塑造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忽略了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然而,正因為如此,他的這一段論述才具有真實的客觀意義。自然環境的影響,地理環境的作用是長期的根本的,是不會因為某人的立場或是利益分割而變化的,顯然這樣一種巨大作用將繼續延續下去。在現代經濟或是歷史研究中,他的這個論證視角仍然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2.伏爾泰 主要主張:①倡導建立依靠資產階級力量的開明君主制 伏爾泰 ②主張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抨擊天主教會,主張信仰自由 (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ois-Marie Arouet),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他主張人一生下來就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經說過:「我不能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還尖刻地抨擊了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熱狂作斗爭」。但他不反對財產上的不平等。在反對君主專政的同時,他又贊成實行「開明專制」,這反映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主要著作有《哲學通訊》、《路易十四時代》等。 3.狄德羅 狄德羅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教育理論家,網路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網路全書》主編。 狄德羅在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又具有同時代唯物主義者缺乏的辯證法思想,有些學者認為他的唯物主義應該稱為過渡性的唯物主義。 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於社會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他指出,能夠實現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體,任何政體都是要改變的,它的生命同動物的生命一樣,必然趨於死亡。封建專制政體終會消逝,由適合人性的政體取而代之。 4.盧梭 主要思想:①天賦人權、人民主權 ②社會契約說(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等) ③革命合法性 ④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 盧梭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讓·雅各·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人民主權的捍衛者。在法國啟蒙思想家中,盧梭對法國封建社會進行的批判最為嚴厲,最為激烈。盧梭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他的思想精華和基本原則是人民主權思想。提出「主權在民」的主張,他認為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權利的表現和運用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甚至有權舉行起義,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這就是人民主權思想。盧梭還強調「公共意志」,認為它非常重要,公民應接受它的統治。「公共意志」的具體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為就是自由的行為。盧梭的思想主張在法國大革命中成為羅伯斯比爾領導的雅各賓派的理論旗幟,對歐美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昌盛了深刻影響。 5.康德 康德 主要思想:人是目的。他強調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伊曼努爾·康德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家,聲望日隆。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了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 6.霍布斯 (1588-1679)早期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生於英國維爾特郡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自幼聰穎好學,15歲進入牛津大學學習。曾在歐洲大陸旅遊過多年,結識許多科學家,並做過培根的秘書,思想深受培根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曾一度移居法國,克倫威爾執政時,返回英國,此後他的思想得到傳播(因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沒有收到霍布斯等啟蒙思想家的思想影響的)。霍布斯代表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的封建落後意識。他認為,國家不是根據神的意志而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創造的;君權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他堅持統治者一旦獲得授權,人民就要絕對服從,不可反悔;因此,他並不反對君主專制,甚至認為專制政權有權干涉臣民財產的權力。他認為世界上本沒有神,宗教不過是人類無知和恐懼的產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代表作《利維坦》。 7.洛克 (1632-1704)洛克的思想形成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迎合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的需要。他對霍布斯的思想進行了修正,認為人們按契約成立國家的目的是保護私有財產,因此國家不應干涉公民的私有財產。他有一句名言內容是「我的茅屋子,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洛克甚至進一步認為私有財產是人權的基礎,沒有私有財產無人權可談。在政權形式上,他贊成君主立憲制,主張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利應分屬議會和君主。而他的立法行政和外交的分權思想後來為孟德斯鳩所繼承和發展,變成了立法行政司法的現代三權分立模式。
⑻ 啟蒙運動有哪些代表人物,其主張有什麼不同
1﹑孟德斯鳩
主要主張:
三權分立
法律應當體現理性
2﹑伏爾泰
主要主張:
倡導建立依靠資產階級力量的開明君主制 伏爾泰
主張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抨擊天主教會,主張信仰自由
3﹑盧梭
主要主張:
天賦人權、人民主權
社會契約說(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等)
革命合法性
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
4﹑康德
主要主張:
人是目的.
他強調人的重要性,
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5﹑洛克
主要主張:
認為私有財產是人權的基礎,
沒有私有財產無人權可談.
在政權形式上,
他贊成君主立憲制,主張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利應分屬議會和君主。
(8)法國的啟蒙主義者又稱為什麼派擴展閱讀:
法國啟蒙運動的背景:1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日益壯大,他們掌握了越來越雄厚的經濟實力。
但是,當時歐洲大陸的政治卻仍是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占統治地位。
所以,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首先必須剝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聖外衣,以便去觸犯它,否定它,摧毀它。
於是強調人的價值和權利的思潮興盛起來,形成了以宣傳理性為中心的啟蒙運動。這正說明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法國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出現深刻危機恰成對照,此時法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迅速發展,資產階級不僅日益強大,而且對封建專制統治日益不滿,
這就為法國封建秩序下原有的階級構成和階級矛盾注入了全新的因素,資產階級開始擔當起第三等級廣大群眾反對封建統治最頑固的領導者的歷史使命。
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加強,形成了一批既有經濟實力,又有文化教養的新興階級的代表,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階級基礎。
法 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加強,形成了一批既有經濟實力,又有文化教養的新興階級的代表,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階級基礎。
⑼ 法國的啟蒙主義作家群被稱為什麼
法國的啟蒙主義作家群被稱為理想主義者。啟蒙來運動指發生在17-18世紀自的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
是繼文藝復興後的又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這次運動有力批判了封建專制主義,宗教愚昧及特權主義,宣傳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准備和輿論宣傳。
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基本的三個心理認知構成:
1、整個宇宙是可以得到充分認識的,它是由自然而非超自然力量支配的;
2、嚴格運用「科學方法」就可以解決所有研究領域的基本問題;
3、人類通過「教化」獲得幾乎沒有止境的改善。(基本來源於約翰·洛克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