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為什麼亨利五世進攻法國

為什麼亨利五世進攻法國

發布時間:2022-09-10 15:22:59

A. 英國亨利五世發動過什麼戰爭大神們幫幫忙

亨利五世發動反攻 英軍在戰場上連遭敗績,使英國國內人心思變。1399年,蘭開斯特公爵亨利乘機奪取了王位,建立了蘭開斯特王朝,稱亨利四世。1413年,亨利四世的兒子亨利五世上台。 上台不久,亨利五世就重新點燃了百年戰爭的烽火。1414年8月,亨利五世親率大軍在塞納河口登陸,9月下旬,攻佔了法國重要的港口城市勒阿弗爾。接著,亨利五世親率一支由重騎兵和大弓手組成的為數約5000人的部隊由陸路向加萊進軍,引誘法軍進行決戰。1415年10月25日,兩軍在阿讓庫爾短兵相接,英軍弓箭手在一個關隘地段奮力射殺法國騎兵。此役中,法軍死傷8000餘人,被俘2000多人,而英軍只傷亡400多人。阿讓庫爾一戰使亨利五世名噪一時。1417年8月,亨利五世再次帶兵進攻法國,在諾曼底登陸後迅速擴大戰果,並於1419年攻陷法國的魯昂,打開了整個法國的門戶。法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可就在這時,法國國內兩大封建主集團奧爾良派和勃艮第派卻出現了嚴重的內訌。1419年9月,法國王太子查理會見勃艮第公爵約翰,公開指責約翰對英國的入侵不出力抵抗,實屬叛逆。約翰不服,兩人爭吵打罵起來。查理身後一名騎士跳了出來,用利劍把約翰當場刺死。這件事後,一心復仇的勃艮第派主動與亨利五世走到了一起。在勃艮第派的援助下,英軍很快就佔領了法國的北部地區。眼看大勢已去,法國被迫與英國在1420年5月21日簽訂了《特魯瓦和約》。和約宣布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亨利五世擔任法國攝政王。 為了實現完全統治法國的夢想,亨利五世還娶了查理六世的女兒凱瑟琳公主為妻。但命運彷彿在故意捉弄這個強硬的征服者,1422年,就在查理六世去世前兩個月,亨利五世卻先在戰場上染病去世。年僅9個月大的亨利六世繼承王位。 英法的百年戰爭

B. 《空王冠 玫瑰戰爭與都鐸王朝的崛起》讀書筆記一(梟雄亨利五世)

    這本書是英國作家丹·瓊斯《金雀花王朝》的續集,描寫英格蘭歷史上發生過的玫瑰戰爭以及都鐸王朝的血雨腥風。玫瑰戰爭大家沒聽說過不要緊,權利的游戲大家都知道吧?權利的游戲就是根據英國史上著名的玫瑰戰爭的故事改編而成的。

    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於1413年3月20日駕崩,1420年6月瘋癲的法蘭西國王與他那長期飽受折磨的妻子伊莎貝拉之女——年僅十八的凱瑟琳嫁給了亨利四世的兒子亨利五世。凱瑟琳嫁給亨利五世源自於《特魯瓦條約》,這項條約修改了法蘭西的王位安排,廢掉了凱瑟琳十七歲的弟弟查理的太子地位,從而將法蘭西的王位繼承權轉給了亨利五世及其後代。法蘭西王偉第一次落入英格蘭人手中。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凱瑟琳的老爸,法蘭西國王查理六世是個嚴重的精神病患者。查理六世的瘋病在法蘭西造成了權利真空。

      以下是書中對於查理六世瘋病的描寫。

  1407年法蘭西內憂外患,本來亨利五世就對法國虎視眈眈。國王又是個瘋子管不了事,正巧兩群強大的貴族及其支持者之間爆發了內戰。戰事最初的主角是勃艮第公爵——勇敢的腓力(聽起來像是個牛排的名字🤷‍♀️)和奧爾良公爵(雞翅公爵?)——國王的老弟,為了個人私利相互爭吵。同年11月23日瘋子國王的老弟雞翅公爵被牛排公爵的兒子在巴黎街頭有預謀的捅死了。奧爾良公爵的大兒子查理和他的岳父阿馬尼亞克伯爵貝爾納之後接結了盟。從此以後勃艮第黨和阿馬尼亞克黨的僵持就開始了。

        亨利五世不虧是一代梟雄,不僅仗打的漂亮弄權也是一把好手。他表面上支持阿馬尼亞克黨。然後不斷地向他們要地,最後要到他們是在是受不了了,不給了。不給地了?不給地了就打你。1415年10月25日雙方發動了一場戰爭,亨利五世以少於敵人六倍兵力的劣勢取得了勝利。

      此後的好幾年,亨利五世利用手段和武力一舉進攻法蘭西。巴黎近在咫尺。

      1419年9月10日發生了一件大事,勃艮第公爵(王室支持者)被阿馬尼亞克黨用斧子砍碎了腦袋。伊莎貝拉皇後和勃艮第黨徹底與阿馬尼亞克決裂,向亨利五世求和不僅把公主嫁給了他,並且獻上了法蘭西的皇冠。在他們結婚後的次年1421年12月6日凱瑟琳王後誕下一位小王子。

      1422年8月31日亨利四世在討伐凱瑟琳弟弟的戰爭中得了痢疾死了,年僅35歲。這意味著凱瑟琳與亨利四世的兒子——一個不到九個月大小的嬰兒要繼承英格蘭的皇位。同年10月他的瘋子外公查理六世也死了。現在,他是英格蘭和法蘭西兩個王國的聯合君主了。一個嬰兒如何操控這變化莫測、極端微妙的政治局勢?大禍臨頭只是時間問題。

C. 亨利五世的征服法蘭西

亨利五世重燃百年戰爭戰火,而他甚至取得了比愛德華三世更大的勝利。當時法國內部矛盾重重:國王查理六世長期患精神病;兩大貴族集團奧爾良派與勃艮第派流血沖突。亨利五世一一加以利用。實際上,他使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背叛自己的國家轉而支持英國。
1412年的克拉倫斯公爵的遠征沒有結果,阿爾馬內克人在英國人到達之後改變主意,用錢將其打發走不再接受英國的支援。亨利五世登基後繼續與勃艮第聯系結盟事宜,但是也沒有放棄另一派,只是在跟雙方談判的過程中誰出的價錢高就支持誰。1415年的時候阿爾馬內克人提出將阿奎丹的大部分領地割讓給英國並且還將查理六世的女兒和60萬的金幣送給英格蘭,但是英國的胃口更大要求重新獲得在約翰王手中丟失的全部安茹帝國——諾曼底、曼恩和安茹,這讓法國人不可接受,於是亨利決心開戰。1415年8月亨利率領1萬多名弓箭手和士兵從南安普頓出發在諾曼底登陸,先是攻下哈弗洛,接著渡過索姆河向加來進軍,但是與法軍在阿讓庫爾遭遇,當時的法軍三倍於英國軍隊,但是法國騎兵在一個狹窄的正面進攻英國弓箭手,戰術讓法國的騎兵血染黃沙,六千多人戰死,更有無數人被俘,而亨利只損失了四百多人,但是包括約克公爵和薩福克伯爵。阿金庫爾戰役幾乎摧毀法國人的鬥志。此後英軍不斷取勝,也讓英國在談判桌上的地位空前提高,國內也一致支持國王。
1417年的第二次遠征之前亨利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西吉斯蒙德的支持。當年8月再次登陸諾曼底,相繼攻克卡昂、韋爾魯和法萊,而約翰公爵則在北方威脅巴黎襲擊加來。一年後,也就是1418年8月亨利控制了整個下諾曼底,接下來就是奪取諾曼底的堅不可摧的首府魯昂。1419年元月的時候魯昂彈盡糧絕而投降,這時諾曼底的抵抗結束了,亨利成為這片公爵領地的主人。
這時候的談判又優先於戰爭了,本來是阿爾馬內克人(此時為皇太子派)與勃艮第人之間的和解可能讓亨利限於絕境,但是阿爾馬內克人派人刺殺了勃艮第公爵讓亨利絕處逢生。此時的勃艮第人由於仇恨而願意接受亨利的所有的條件。他們同意查理六世的法國國王由亨利五世繼承,查理六世的女兒與亨利結婚,但是亨利要發誓為被刺殺的勃艮第公爵報仇,此時的勃艮第公爵位菲利普,這些東西寫到了特魯瓦條約中。
接下來亨利與妻子(查理六世的女兒凱瑟琳)回到英國並巡行各地,其間凱瑟琳懷孕了,接著克拉倫斯公爵在襲擊盧瓦爾時陣亡,這讓亨利重新回到戰場上。1421年6月亨利重新回到了戰場並取得莫城圍城戰的勝利,此時的亨利五世可謂青雲得意,然而他的輝煌轉瞬即逝。當他在政治上達到權力的頂峰時,死神悄悄走近了他。
1421年12月,聖尼古拉斯節,日後的亨利六世出生於溫莎城堡。同月亨利五世病倒,可能是痢疾。1422年8月,亨利五世病情惡化,在口授遺囑後,亨利 在8月31日黎明時死在了巴黎郊外的萬塞訥城堡。他的臨終遺言是:
萬能的主啊,你知道我的希望一直是,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如果我能活著的話。
Thou Liest, Thou Liest, my portion is with the Jesus Christ.
In thy hand Lord I give this life.

D. 1323年英法兩國發生了什麼 特別是法國那邊

熟悉兩次世界大戰歷史的朋友們可能會以為英國、法國始終是一對肝膽相照、同舟共濟的盟友,畢竟在兩次大戰中,兩國曾經精誠團結,共同抵禦德國。
但是,從立國以後的一千多年歷史來看,兩國更應該是仇敵關系―――軍事上,雙方曾經多次兵戈相見;政治上也是敵對時間長,結盟時間短。

一、英法的建國歷程
說起來,英國人和法國人的祖先都屬於古代歐洲蠻族―――「日耳曼人」;而現代英法之形成,多少要「歸功」於公元四五世紀匈奴人對歐洲的征服。強大匈奴騎士從東向西的驅趕,迫使原來在歐洲大陸生活的日耳曼各部落離開家園,向西大遷徙。
在這次大遷徙中,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法蘭克人占據了現在的法國全境,並四處擴張。古法蘭克人的鼎盛時期是查理大帝在位時(771-814)的查理曼帝國時代,842年,查理大帝的三個孫子正式將帝國分為三部分,由此產生了現代法蘭西、義大利、德意志三國的雛形。法蘭克帝國的輝煌從此已一去不復返了,三國仍然繼續分裂而且境內封建割據局面非常嚴重。比如法國,全國被分為大小不等的公爵領地和伯爵領地,國王的權力極其有限,很大程度上只有象徵意義,王室的領地也很小,主要城市只有巴黎和奧爾良。
現代英國人的祖宗―――盎格魯和撒克遜人,由於無法在歐洲大陸立足,只好渡海來到不列顛島,通過對不列顛原有凱爾特人的征服(此前羅馬帝國著名統帥凱撒曾經對不列顛進行過征服,並帶來了基督教文明),出現了七個小國互相爭斗的格局。在八世紀和十世紀,丹麥人曾兩次入侵英國。
二、 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
公元1042年,愛德華就任英國國王,他的母親是法國諾曼底公爵之女,因此有一半諾曼人的血統。由於愛德華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人稱「信教者」,還是僧侶,只是名義上結過婚,所以沒有子女。1066年愛德華去世後,英國人推舉貴族哈羅德繼任國王。但是新國王剛剛就任,就受到了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的挑戰。
「諾曼底」即二戰中著名的「諾曼底登陸」之所在地,當時就是法國的一部分,但是諾曼底公爵在自己的領地擁有絕對權利。威廉是第七代諾曼底公爵,他和愛德華算得上是表兄弟。1051年威廉訪問英國時曾經得到愛德華的許諾―――在死後將王位傳給威廉。1064年哈羅德在英吉利海峽乘船失事,被迫來到諾曼底,為了返回英國,也曾向威廉宣誓,支持威廉繼承英國王位。可是現在的結果卻是如此,威廉自然惱羞成怒了,因此決定以武力奪取王位。
威廉的打算得到了羅馬教皇和法丹德等國國王的支持;而他本人又是一名傑出將領,他的部隊有著熟練的作戰技能和嚴格紀律,作戰主力是重騎兵;威廉還加緊准備,做好大船,以便橫跨海峽。而另一邊呢,哈羅德的軍隊主力只是臨時徵集的民兵,戰鬥力很差;只能徵用民間的小船充當軍艦。恰巧的是,在威廉的鼓動下,哈羅德的弟弟托斯提格夥同挪威國王進攻英國北部,哈羅德好不容易搞掂了叛亂,軍隊也損失慘重。這時,威廉已經在英國南部登陸了(因為風向不好,登陸推遲了一個多月,誰知正好避開了英軍主力)。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哈羅德趕緊回到倫敦,臨時組建了一支5000人的隊伍。兩軍在黑斯廷斯相遇,激戰了一整天,哈羅德全軍覆滅,其本人也死在戰場上(這就是黑斯廷斯戰役)。接著,威廉向倫敦進攻。後來威廉被英國人推舉為英國國王,即威廉一世(號稱征服者威廉)。從此,英國開始了諾曼底王朝時代(1066-1154)。
至此,英國結束了不統一、貴族紛爭的局面,成為一個統一、具有強大王權的國家,並完成了封建化進程。
三、長達兩個世紀的英法斗爭
1.斗爭的由來
威廉既是英國國王又是諾曼底公爵,因此必須服從法王,其領地也應該是法國的一部分。那麼,英國是否應該從屬於法國?從另一角度來看,諾曼底是否也應該屬於英國呢?而且諾曼底距離巴黎極近,如果英國對法國有什麼企圖,法國必將十分危險。因此削弱和吞並諾曼底就成了法王的第一國策。
法王首先挑撥威廉一世的長子羅伯特與其父親的關系,並支持他向父親威廉要求繼承諾曼底公爵之位。在法王的鼓動下,威廉父子果然在戰場上兵戈相見了,威廉險些死在其子的長矛之下。
在法國的挑唆下,英國國內貴族叛亂事件時有發生。1100年威廉二世去世後,其弟登基,稱為亨利一世。1105年亨利征伐諾曼底,大獲全勝並將其兄羅伯特帶回英國永遠囚禁起來,於是諾曼底徹底歸於英國統治。同年亨利還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聯姻,這將使法國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為此,法王決定必須與英國決一雌雄。
2.戰斗進程
從1109年開始,英法之間爆發了長達兩個世紀的斗爭。
戰爭延續到1154年時,亨利二世登基,他不僅擁有了諾曼底,還得到了安茹、曼思、阿奎丹等地,幾乎佔有法國國土的三分之二,其面積相當於法國王室的六倍。對於法國而言,形勢已經相當不利了。
亨利二世即位後,與法王路易七世糾葛不斷,連年戰爭打得難解難分。為了積蓄力量以便與法國進行持久戰,便先與法王媾和,並讓年僅5歲的王子亨利和路易之女訂婚。亨利王子15歲的時候,按照英國的習慣被立為英國和諾曼底的繼承人。第二年,應路易七世之邀,在諾曼底舉行了王子加冕大典,然後王子被接入法國王宮。路易乘機以岳父的名義挑撥亨利父子關系。在他的挑唆之下,回到英國的亨利小王子便向父親提出要求,要麼立即得到王位,要麼得到諾曼底,二者必擇其一。亨利二世自然不會答應這一非分要求。於是小王子投靠了他的岳父,公然反叛。
1187年,法王腓力二世(1179年登基)乘英國國內矛盾四起之機,開始收復失地,亨利二世被迫讓出部分侵佔的土地,以求停戰。1189年亨利二世去世,其子理查一世繼位。理查在十子軍東征途中曾被奧地利公爵俘虜,然後被賣給德國。法王本想借機置其於死地,以奪取英國在法領土。但是理查交納了大量贖金後返回英國。理查重新登基後,立即招兵買馬,與法國再次開戰了。不過這次的戰爭很奇怪,雙方一邊打一邊談判,每年都有一次停火,到了天氣等條件適合的時候則再次發動戰爭。英軍一度佔有優勢,勝利不斷,但在1199年,理查陣亡,法國暫時擺脫了困境。
理查之後是其弟約翰,法王則故伎重施,開始幫助約翰之侄阿瑟來反對約翰。由於法國這時已經收復了大部分失地,聲威大震,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的恐懼。因此英國很快與神聖羅馬帝國結為反法同盟。1214年英國及其盟國從東南、西北兩路夾擊法國,但被腓力二世軍隊擊敗。到了1223年腓力二世死亡的時候,法國已成為西歐最強大的國家了。
1294年英王愛德華對法再戰,本來英軍一直處於優勢,但因國內矛盾加劇和財政緊張等原因,漸漸力不能支,被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率軍反攻並節節敗退。此時英格蘭和蘇格蘭矛盾越發尖銳,蘇、法決定結盟共同對付英格蘭,英國不得不於1297年同法國休戰。
1303年,英法簽訂《巴黎條約》,這標志著延續了兩個世紀的英法戰斗結束了。
四、英法百年戰爭
1337-1453年,英法兩國再次進行了長達116年之久的戰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百年戰爭。
1.戰爭起源
自12-14世紀長期的斗爭後,法國已經收復了很多失地。到14世紀初期,英國還保留著法國沿海的一些地方。英法矛盾還有一個更深刻的原因,就是雙方都想爭奪佛蘭德爾(現比利時和法國東北部)。佛蘭德爾是法國的一個伯爵領地,法王固然迫切希望將其納入自己的王室領土,而英國與之則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羊毛是當時英國的主要出口物資,其主要出口市場就是佛蘭德爾。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佛蘭德爾支持英國,承認英王是佛的最高領導者,繼而乾脆承認英王就是法國國王―――這是因為,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沒有男嗣,法國貴族會議便推舉他的侄子腓力為王,稱腓力六世。一心想控製法國的英王愛德華三世憑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孫,向法國發難,聲稱自己才是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
腓力六世對愛德華三世的囂張氣焰十分氣憤,暗下決心尋機報復。1337年,法軍收復英屬領地基思,百年英法大戰爆發。
2. 百年戰爭分為四個階段:
戰爭的第一階段(1337-1360年),英法雙方爭奪佛蘭德爾和基恩。在斯呂斯海戰(1340年)中,英海軍重創法海軍,奪得制海權。在1346年8月的克勒西會戰中,英軍又取得了陸上的優勢,並經11個月的圍攻佔領了海岸要塞加來港(1347年)。將近10年的休戰之後,在普瓦提埃戰役(1356年)中法軍再次被擊敗,法王約翰二世和大批貴族被俘。英國人無限度地徵收苛捐雜稅和法國內部經濟陷於完全破壞的狀態,從而導致了法國人民的起義--馬賽領導的巴黎起義(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義(1358年)。法國被迫於1360年在布勒丁尼簽訂和約,和約條款極為苛刻,其中規定把從盧瓦爾河至比利牛斯以南的領土割讓給英國。英國軍隊則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打亂了征服步伐――――進入加萊城時,不少英軍染上了黑死病病毒。黑死病不但導致英軍大量死亡,而且導致英國的人口銳減,由流行前的400多萬人降到疾病過後的250萬人左右,在這種情況下,愛德華三世再也無力顧及同法國的爭斗,只好宣布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
戰爭中,英軍的弓箭是一種秘密武器,這種弓箭名叫「大弓」(據說是由一種紫杉木製成的),射程遠、射速快、精度高,每分鍾可以發射10-12支箭,能在
戰爭的第二階段(1369-1380年),為了奪回英佔領區,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利用休戰的機會,進行了許多財政和軍事改革,改編了軍隊,整頓了稅制,國力有所增強。他用僱傭步兵取代部分騎士民團,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久格克連被任命為軍隊總司令(元帥),擁有很大的權力。法軍採用突襲和游擊戰術,到70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軍退到沿海一帶。
這樣,整個戰爭的態勢發生了有利於法國的變化。然而,就在查理五世打算一鼓作氣收復全部失地時,卻突然離開了人世。繼承王位的查理六世才12歲,靠幾個叔叔攝政,到1388年才得以親政,而在1392年查理突然得了精神病,沒能力治理國家,更不用說領兵打仗。這給了英國人很好的喘息機會,但此時的英國仍陷入瘟疫之中,無力反撲,戰爭進入僵持狀態。由於瘟疫一時難以控制,英國被迫與法國在1396年簽訂了20年停戰協定,放棄了一些既得的利益。
戰爭的第三階段(1415-1424年),1413年上台的亨利五世重新點燃了百年戰爭的烽火。1414年亨利五世親率大軍在塞納河口登陸,9月攻佔了法國重要的港口城市勒阿弗爾。1415年,兩軍在阿讓庫爾交戰,法軍死傷8000餘人,被俘2000多人,而英軍只傷亡400多人,阿讓庫爾一戰使亨利五世名噪一時。1417年,亨利再次帶兵進攻法國,於1419年攻陷法國的魯昂,打開了整個法國的門戶。法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可就在這時,法國國內兩大封建主集團奧爾良派和勃艮第派卻出現了嚴重的內訌。勃艮第派主動與亨利五世走到了一起。在勃艮第派的援助下,英軍很快就佔領了法國的北部地區。眼看大勢已去,法國被迫與英國在1420年簽訂了《特魯瓦和約》。和約宣布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亨利五世擔任法國攝政王,並有權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後繼承法國王位。但是,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於1422年都先後猝然死去。
戰爭的第四階段(1424-1453年),戰爭的性質變了:就法國方面來說,是反抗英國侵略的正義戰爭,而英國方面則是進行侵略性的非正義戰爭。
幼小的亨利六世無法親理國政,英國國內各派政治勢力再度展開權力斗爭。法國原王儲查理乘機在法國南部封建主的支持下自立為王,稱查理七世。爭奪王位的戰火再度燃起。挾亨利五世的餘威,英軍很快又取得了優勢。
此時,一個拯救法國的英雄出現了,她就是被法國人民千古傳頌的奧爾良姑娘——聖女貞德。貞德是一個平常的農家少女,連最簡單的字母都不認識。但是,國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衛祖國的消息使這個偏遠農村的小姑娘異常激動,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拯救多難的祖國。1429年英軍圍困了巴黎南面的奧爾良城。這是法國南北交通的戰略重鎮,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17歲的貞德先是說服了沃古勒爾城城防司令,通過他拜見了查理七世,查理被她堅不可摧的意志感動,同意讓她帶一支三四千人的軍隊去解救奧爾良城,並授予貞德「戰爭總指揮」的頭銜。經過無數次戰斗,貞德和部隊解除了奧爾良城外的重圍。接著,貞德又率軍收復了許多北方領土。但是,宮廷貴族和查理七世的將軍們卻不滿意這位「平凡的農民丫頭」影響的擴大,便蓄意謀害貞德。1430年貞德因寡不敵眾而被俘,第二年備受酷刑之後被英軍活活燒死。
但是,法國軍隊已經處於戰爭優勢,1436年法軍攻取巴黎, 1450年奪回曼思和諾曼底。1453年英軍在波爾多投降,戰爭至此結束。

E. 英國為啥和法國持續歷史最長的宿命之戰

你指的是英法百年戰爭吧,最早在1066年由於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和英王懺悔者愛德華是表兄弟,愛德華無子,所以死後威廉及愛德華的內弟哈羅德競爭王位展開了戰爭,並贏得王位,但同時威廉也是諾曼底公爵,是法國的貴族。之後還與法王腓力一世由於領土之爭展開戰爭。可以認為是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
英法百年戰爭是指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由於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
戰爭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
1337年—1360年之間,英法爭奪佛蘭德斯和基恩。1340年,英軍在斯呂斯海戰打敗法軍,奪得制海權,防製法軍渡海入侵。1346年 8月,英軍先於陸上的克雷西會戰大勝,再圍攻法國海防要塞加萊港,11 個月後成功佔領。接著又於本土的內維爾十字之戰打敗蘇格蘭入侵,擒獲親法的蘇格蘭王大衛二世,大大減少其威脅。 1348年,黑死病橫掃整個歐洲,兩國停戰十年。1356年,英格蘭再度進攻,奪取法國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隨即在普瓦捷戰役以相同戰術再次獲勝。法國王室則承受英軍橫征暴斂、國家經濟崩潰、平民起義反抗等內外煎熬,情勢非常不利。1360年於布雷蒂尼,法國被迫簽訂極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約,割讓出盧瓦爾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脈的全部領土
(二)第二階段
1360年—1400年之間,法王查理五世展開報仇,欲奪回被侵佔的領土。他重組軍隊,以僱傭步兵取代大部份的騎兵、建立野戰炮兵、重建海軍。他改革內政,整頓稅制,以安撫民心。時機成熟後,他任命貝特朗·杜·蓋克蘭統領軍隊,以突襲和游擊戰術攻擊英軍,在多場戰役大敗英軍。1380年,英軍已退守沿海區域。英王擔心丟失全部領地,乃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僅保留波爾多、巴約納、布雷斯特、瑟堡、加萊五個海港,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份地區。
(三)第三階段
1415年—1429年之間,法國勃艮地、阿曼雅克兩派發生內訌,農民市民也起義反抗,英格蘭借機重啟戰端。1415年,英軍於阿金庫爾戰役大敗法軍,再與勃艮地公爵結盟,攻佔法國北部大多數地區。法王查理六世無力抵抗,於 1420年 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幾乎亡國的特魯瓦和約。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有權承繼查理六世死後的法國王位。法國已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然而,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卻於 1422年同年去逝。兩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度交火。百年戰爭進入第四階段。
(四)第四階段
1429年—1453年之間,法國人民不堪英軍壓迫,各方紛紛反抗,游擊隊經常捉拿英格蘭的征稅者,牽制英軍部隊,幫助法軍很大。1428年 10月,英軍和勃艮地派包圍了奧爾良,法軍嚴重不利。此時法國出現一位傳頌後世的救星聖女貞德,指揮法軍於 1429年 5月擊敗英格蘭,奧爾良解圍,贏得重大勝利,扭轉了整個戰局。 才19歲的聖女貞德不久便被英軍捉住,1431年以女巫罪處死。這激起法國的民族義憤,助使法軍作出大反攻。1437年,法軍光復首都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地區。1450年,解放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奪回吉耶訥。1453年 10月19日,波爾多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加萊除外的全部領土。1558年,法軍攻陷加萊,英格蘭失去在歐洲大陸最後一個城市,百年戰爭以法國勝利結束。

F. 跪求英法百年戰爭的超詳細資料,法國最後為什麼會嬴

諾曼征服後,歷代英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在法國佔有大量領地,法王企圖收回這些領地,遂爆發了長達百餘年的戰爭。

1337年5月24日,法王腓力六世收回英屬領地基恩,英王愛德華三世正式對法國發起進攻,於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戰中擊敗法國艦隊,1346年7月佔領法國卡昂,8月在阿布維爾以北又大敗法國陸軍,次年佔領法國重鎮加來。1356年9月,愛德華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戰中生擒法王約翰二世及其眾臣。1360年,法國被迫簽定和約,承認英國對加來和西南地區大片領土的佔領。這是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始自法王查理五世於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動,收復大片失地。1372年,法艦隊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但查理五世死後,繼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無法治理國家,遂在1396年與英國締結停戰協定。

第三階段始自英王亨利五世於1413年與勃艮第公爵結盟。1415年10月,亨利五世率軍進攻法國,在阿讓庫爾之戰中大敗法軍,1430年4月征服諾曼底,逼近巴黎。法國被迫求和,承認亨利五世為法國王位繼承人。第四階段始於1428年,英軍進攻法國南方要地奧爾良城。

次年,法國香檳地區農家女貞德向太子查理請戰,率法軍解奧爾良圍,大敗英軍。但貞德最終被法國勃艮第貴族出賣,以女巫罪被處以火刑。1435年9月,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查理七世,戰局扭轉,法軍大量收復失地。1450年,法軍解放諾曼底,並在巴約勒之戰中重創英軍,1453年7月,在卡斯蒂永之戰中再次打敗英軍。10月19日,法軍收復波爾多,百年戰爭結束。英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加來一地

G. 英法百年戰爭為何會爆發整個過程是什麼樣的

導言:歷史總會告訴人們一些有用的信息,再一次回顧幾百年前的那場英法戰爭,1337年到1453年的百年戰爭雖然看是局部戰爭,然而這場戰爭卻對整個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歐洲在這場戰爭結束不久就徹底的翻過了中世紀的一頁。


法國騎士

小結:英法百年的戰爭,是英國與法國國王之間的恩怨,讓兩國人民買單,如果說這場戰場誰對誰錯,指責英國侵略法國,那英國國王確實是法國人的後代,但實際上英軍在法國也干下了屠城一類的事,最終倒霉的是兩國百姓。從戰爭的規模看只是國與國之間的局部戰爭,規模並不是非常大,但是戰爭持續時間之長,世上沒有,正因為戰爭的持續時間和激烈程度大,最終導致了火槍火炮在戰爭後期大量出現,法國人被長弓兵逼的沒辦法,從義大利引進的火槍火炮技術對英作戰中進行成建制的實踐,長弓兵的密集箭雨啟發了法軍將火槍組陣進行覆蓋式射擊,反而把不可一世的長弓打的徹底沒了方向。英國人用火槍在幾百年後重復了中國的成功與失敗。一個新的時代到來了!

H. 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的英法戰爭

「七年戰爭」(1756-1763年)是英法爭奪印度和北美殖民地的最後較量,結果,法國喪失在北美的加拿大、新法蘭西等大片殖民地,在印度也僅留存本地治理等據點。至此,英國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地位,並雄霸歐洲。

這場戰爭由歐洲列強之間的對抗所驅動。英國與法蘭西和西班牙在貿易與殖民地上相互競爭。同時普魯士,這個日益崛起的強國與奧地利正同時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體系內外爭奪霸權。


(8)為什麼亨利五世進攻法國擴展閱讀

在七年戰爭中,英法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爭奪,初期(1756年~1757年)是法國取得了勝利。在巴利阿里群島的梅諾卡島戰役(1756)中,5月20日法國艦隊戰勝了英國艦隊。但是,隨著1758年戰局的開始,被歐洲戰場拖住的法國,在海上和各殖民地開始遭到失敗。

英國只給普魯士以財力援助,因此逐漸在各殖民地積蓄了力量,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1760年佔領了加拿大、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佛羅里達和法國在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1763年初,七年戰爭結束。

1763年2月10日英法簽訂《巴黎和約》(1761年參戰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加入了該和約。西班牙站在法國一方,葡萄牙站在英國一方)。

1763年2月15日,以普魯士為一方,以奧地利和薩克森為另一方簽訂了結束七年戰爭的《胡貝爾圖斯堡和約》。和約確認普魯士對西里西亞和格拉茨伯爵領地的領有權。

I. 英法百年戰爭

王位繼承權引發爭端
自11世紀「諾曼征服」以後,英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佔有了大量的法國領地,這在同樣夢想稱霸歐洲的法國看來,簡直就是恥辱,一直尋求機會收復這些領地。14世紀初,英法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已經到了不通過武力無法解決的地步。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沒有男嗣,法國貴族會議便推舉他的侄子腓力為王,稱腓力六世。一心想控製法國的英王愛德華三世憑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孫,向法國發難,聲稱自己才是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腓力六世對愛德華三世的囂張氣焰十分氣憤,暗下決心尋機報復。1337年5月24日,經過一番准備的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屬領地基恩,英國自然無法接受。同年10月,愛德華三世不顧法國的反對,自稱身兼法王,並率部隊進攻法國。於是,法國王位繼承爭端終於演變為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弓箭打出英國威風
面對氣勢洶洶的英國軍隊,法國把自己最精銳的騎兵部隊派到了前線。當時,英軍沒有能與法國抗衡的騎兵部隊。法王腓力六世揚言:「在強硬的馬蹄下,愚蠢的英國人將會粉身碎骨,他們的肉體只會被我們用來鋪築慶功的大道。」
可是,當真正交手時,法國人很快就為自己的驕橫付出了代價。弓箭成了英軍的秘密武器。這種弓箭名叫「大弓」,射程遠、射速快、精度高,能在200米的距離內射殺身披鎧甲的騎士。愛德華三世指揮軍隊,故意放慢進攻速度,引誘法軍來攻,等法國鐵騎來到大弓射程內時,他下令發射利箭,大批的法國騎兵倒下。英國人很快控制了戰爭的主動權,並佔領了法國的門戶諾曼底。
1346年,夢想占據整個法國的愛德華三世再次親率弓箭部隊在諾曼底登陸,並於7月佔領了法國的卡昂,接著奔襲法國首都巴黎。8月24日,英軍和法軍在阿布維爾以北的克雷西村展開了決定勝負的廝殺。在此戰中,英軍的弓箭再次讓法國人吃夠了苦頭。這場大廝殺一直持續到夜色降臨,最後,腓力六世在60名騎士的保護下倉皇撤離。不久,愛德華三世又攻佔了法國的港口重鎮加萊。
瘟疫改變戰爭進程
正當愛德華三世躊躇滿志地准備對法國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打亂了他的如意算盤。進入加萊城時,不少英軍染上了黑死病病毒。
黑死病不但導致英軍大量死亡,而且導致英國的人口銳減,由黑死病流行前的400多萬人降到疾病過後的250萬人左右。更可怕的是,黑死病給英國人帶來了心理上的極大恐懼,人們惶惶不可終日。在短短一年之內,英國著名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職位竟然因為黑死病而三次易主,最短者任職僅僅6天。由於各地教堂的主教頻繁死亡,英國人看重的感恩儀式也被迫停止。後來,隨著瘟疫的肆虐,甚至出現一件首飾換了幾個工匠最後還是半成品的情況;有的案件尚未開審,原告和被告都雙雙死去;新婚夫婦蜜月沒度完就含淚永別。英國陷入到空前的恐慌中。在這種情況下,愛德華三世再也無力顧及同法國的爭斗,只好於1360年同法國簽訂《布勒丁尼和約》,宣布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
1364年,法國查理五世上台。他在一次朝會上說:「現在是讓可惡的英國人屈服的時候了。我發誓帶領我的臣民奪回屬於我們的一切。」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查理五世徵召大量僱傭步兵取代連戰連敗的騎士部隊,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趁著英國黑死病大流行的機會,從1368年開始,查理五世開始逐步收復法國的大片失地。1372年,法國的艦隊又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了西北沿海海域。到70年代末,法軍已逐步迫使英軍退到沿海狹窄的一隅。這樣,整個戰爭的態勢發生了有利於法國的變化。然而,就在查理五世打算一鼓作氣收復全部失地時,卻突然離開了人世。1380年繼承王位的查理六世是個精神病人,沒能力治理國家,更不用說領兵打仗。這給了英國人很好的喘息機會,但此時的英國仍陷入瘟疫之中,無力反撲,戰爭進入僵持狀態。由於瘟疫一時難以控制,英國被迫與法國在1396年簽訂了20年停戰協定,放棄了一些既得的利益。
亨利五世發動反攻
英軍在戰場上連遭敗績,使英國國內人心思變。1399年,蘭開斯特公爵亨利乘機奪取了王位,建立了蘭開斯特王朝,稱亨利四世。1413年,亨利四世的兒子亨利五世上台。
上台不久,亨利五世就重新點燃了百年戰爭的烽火。1414年8月,亨利五世親率大軍在塞納河口登陸,9月下旬,攻佔了法國重要的港口城市勒阿弗爾。接著,亨利五世親率一支由重騎兵和大弓手組成的為數約5000人的部隊由陸路向加萊進軍,引誘法軍進行決戰。1415年10月25日,兩軍在阿讓庫爾短兵相接,英軍弓箭手在一個關隘地段奮力射殺法國騎兵。此役中,法軍死傷8000餘人,被俘2000多人,而英軍只傷亡400多人。阿讓庫爾一戰使亨利五世名噪一時。1417年8月,亨利五世再次帶兵進攻法國,在諾曼底登陸後迅速擴大戰果,並於1419年攻陷法國的魯昂,打開了整個法國的門戶。法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可就在這時,法國國內兩大封建主集團奧爾良派和勃艮第派卻出現了嚴重的內訌。1419年9月,法國王太子查理會見勃艮第公爵約翰,公開指責約翰對英國的入侵不出力抵抗,實屬叛逆。約翰不服,兩人爭吵打罵起來。查理身後一名騎士跳了出來,用利劍把約翰當場刺死。這件事後,一心復仇的勃艮第派主動與亨利五世走到了一起。在勃艮第派的援助下,英軍很快就佔領了法國的北部地區。眼看大勢已去,法國被迫與英國在1420年5月21日簽訂了《特魯瓦和約》。和約宣布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亨利五世擔任法國攝政王。
為了實現完全統治法國的夢想,亨利五世還娶了查理六世的女兒凱瑟琳公主為妻。但命運彷彿在故意捉弄這個強硬的征服者,1422年,就在查理六世去世前兩個月,亨利五世卻先在戰場上染病去世。年僅9個月大的亨利六世繼承王位。
聖女貞德拯救法國
幼小的亨利六世無法親理國政,英國國內各派政治勢力再度展開權力斗爭。法國原王儲查理乘機在法國南部封建主的支持下自立為王,稱查理七世。爭奪王位的戰火再度燃起。挾亨利五世的餘威,英軍很快又取得了優勢。此時,一個拯救法國的英雄出現了,她就是被法國人民千古傳頌的奧爾良姑娘———聖女貞德。
貞德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農家少女,整天牧羊,連最簡單的字母都不認識。但是,國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衛祖國的消息使這個偏遠農村的小姑娘異常激動,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拯救多難的祖國。1429年初,貞德17歲時,英軍圍困了巴黎南面的奧爾良城。這是法國南北交通的戰略重鎮,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消息傳來,貞德感到這正是自己為祖國獻身的時刻。她一再請求父母和叔叔帶她去見當地的法軍隊長。叔叔為她的熱誠所感動,帶她到了軍官面前。
「你這個小姑娘,連怎樣戴頭盔都不知道,怎麼能上戰場呢?」軍官問她。「我有決心和勇氣,我能學會戰斗。」貞德以堅定的口氣回答。
「你一個人怎麼和英國軍隊作戰呢?」
「我有祖國和人民,還有國王。我要先解救奧爾良城,然後讓國王正式加冕。」
貞德的話使軍官大吃一驚。他派7名士兵陪她去見國王。國王查理七世被貞德堅不可摧的意志感動,同意讓她帶一支三四千人的軍隊去解救奧爾良城。
貞德的武器只有一把劍和一面旗幟。在戰斗中,她總是高舉旗幟,沖在隊伍的最前面。她和她的旗幟在哪裡出現,法國士兵就奮不顧身地跟上去。經過無數次戰斗,貞德和她的部隊來到了奧爾良城下。守城的法軍卻不肯開城迎接,他們不相信貞德這個女孩子能帶兵打敗英軍,有人甚至認為她是妖怪巫女。貞德也不申辯,她巡視一周,看到城的另一邊還有一座最堅固的英軍堡壘,便指揮法軍攻擊敵堡。她首先躍過深壕,架起梯子爬上城堡,但摔了下來。不一會兒,她高舉戰旗又沖了上去。守城的官兵親眼看到這一切,大為感動,立即開門出擊。被英軍圍困長達209天的奧爾良解圍了。捷報傳開,整個法國一片歡騰。
奧爾良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法國在整個戰爭中的危難局面,戰爭從此朝著有利於法國的方向發展。接著,貞德又率軍收復了許多北方領土,並在蘭斯大教堂舉行了查理七世的加冕禮。但是,宮廷貴族和查理七世的將軍們卻不滿意這位「平凡的農民丫頭」影響的擴大,便蓄意謀害貞德。1430年,在康邊城附近的戰斗中,當貞德及其部隊被英軍所逼、撤退回城時,這些封建主把她關在城外,最後以4萬法郎將她賣給了英國人。貞德寧死不屈,她說:「為了法蘭西,我視死如歸!」1431年5月29日,貞德備受酷刑之後在盧昂城下被活活燒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納河中。死時,貞德還不滿20歲。貞德之死激起了法國人民極大義憤和高度愛國熱情。1436年法軍攻取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1450年奪回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又收復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軍在波爾多投降,戰爭至此結束。
戰爭換來百年災難
為了爭奪王位和土地,英國和法國的統治者發起的這場長達116年的戰爭不但極大地影響了歐洲的政治格局,而且給兩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西方一位歷史學家一針見血地指出:「百年戰爭,就是一場百年的屠殺游戲。當高高在上的王公貴族為自己爭得的利益開慶功宴的時候,一些失去家園和親人的無辜的人們卻在無聲地痛哭。戰爭持續了一百年,哭聲也持續了一百年。」由於戰爭始終是在法國境內進行的,法國人民首當其沖飽受戰爭之苦。許多法國城市在英軍的粗暴蹂躪下,呈現滿目瘡痍的破敗景象。諾曼底、皮卡爾迪等重要地區的人口大約喪失了1/3,有的教區空無一人,土地荒蕪。首都巴黎到處都是無人居住的空房,有的甚至成了野狼的巢穴,巴黎30萬居民中有8萬淪為乞丐。英國盡管遠離戰場,但當艱難地趟出百年大戰的邪惡泥潭時,英國人痛苦地發現他們在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價之後,不但一無所獲,還把家底也輸光了。這迫使英國放棄謀求大陸霸權的企圖,而把全部精力向自己島嶼周圍的海洋發展,走上了海洋擴張的道路。

J. 英法百年戰爭的起源是什麼

百年戰爭(the Hundred Years' War)產生的原因錯綜復雜,包含國家間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系等各種因素。盡管通常認為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國和英國早已累積多年恩怨。

1、政治

1337年,腓力向愛德華提出收回阿基坦領土的要求,從此觸發持續一個多世紀的英法戰爭。對腓力的領土要求,愛德華斷然拒絕,並對腓力展開咄咄逼人的攻勢。

2、經濟

英國的經濟命脈和皇家國庫的正常運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羊毛貿易。中世紀後期,佛蘭德斯(Flanders)是羊毛貿易中心。

生產羊毛的英國人在這里賣羊毛,而大部分由這些羊毛製成的商品(呢絨)則取原道返回英國。由於羊毛原料出口商和毛呢製成品進口商都要向英王繳稅。

因此佛蘭德斯的羊毛製品廠商和經銷商順理成章地都願意支持英國利益。然而,佛蘭德斯伯爵卻是一位法國王侯,佛蘭德斯貴族也認同自己為法王一脈。

對他們來說,法國王侯自然希望獨享佛蘭德斯的財富,同時也可以一舉兩得地損害他們的老對手英國人的經濟利益。

3、社會關系

英國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早在12 世紀便在法國擁有大量土地和財產。由於金雀花家族在法國擁有土地,他們據此自認為屬法王諸侯,但法王則並不信任他們的這些英國表兄弟。

相反他們認為英國人的存在使他們無法獲得英國人所佔領的土地,進而無法進行領土擴張以及有效地進行中央集權統治。

4、國際關系

此外,戰爭的緣起還有其他一系列別的原因。首先,多年來法國一直為蘇格蘭提供援助,為此蘇格蘭人始終不願臣服於英國並經常越境偷襲,這使英國人很頭疼。

(10)為什麼亨利五世進攻法國擴展閱讀:

背景: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最後一位國王查理四世去世。由於查理四世沒有 男系繼承人,其堂兄華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即位。

而英王愛德華三世則以腓力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繼承法國王位,並以此為借口 發動了戰爭。1337年11月,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

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折——聖女貞德:

貞德生活的年代正是英法百年戰爭開戰的初期,英軍依靠長弓壓倒性勝利,法軍則損失慘重,國外軍事不順,國內也動盪不安,當時是法國歷史上相當昏暗的時期。

國王查理六世精神出了問題,不理朝政,皇親國戚們互相爭斗,局面混亂,局勢危急。而國外的戰火從不停歇,許多重要城市被佔領,人民沒有安身之處。

沒有主心骨的騎士和貴族帶領,軍心不穩,不停地打敗仗,就在這危急存亡之時,一位少女站了出來,希望可以帶領軍隊作戰。

剛剛走上戰場,貞德沒有足夠的錢,她的裝備,戰馬,旗幟都是由富人捐贈所得,盡管不合身,但是她並不在意,女扮男裝,手執十字軍佩劍,率領法蘭西人民英勇殺敵。

在戰場上,她採取正面進攻的戰術,盯著難啃的英軍堡壘打,放棄法軍曾經被動挨打的保守攻略,直擊英軍核心,使英軍猝不及防,遭遇前所未有的慌亂。

貞德自己也身先士卒,嚴格規范自己的作風。有一次在戰場中,她被一支利劍射中肩膀,她拔掉箭,帶傷繼續作戰;也曾被石頭打飛頭盔,卻毫不畏懼,仍堅守自己的戰斗崗位。

還曾被石駑打傷腿,雖然離開前線,卻仍然不放棄指揮,一直到戰斗結束。她請人做了她的軍旗,中間是基督像,旁邊站著兩位天使。

還起草作戰宣言,語氣不卑不亢,完全不像一位十六七歲少女的口吻,就像真的耶穌下凡一般。彷彿真有神力一般,所有士兵都鬥志昂揚,不久整個軍隊紀律整齊,整裝待發。

十七歲的少女成為全國的偶像,戰場上的行為也為將領士兵愛戴。然而在貢比涅一次小沖突中,由於被細作出賣,貞德被勃艮第公國俘虜。英軍與公國交涉,花重金把貞德擄走。

英國當局也以異教徒罪和女巫罪判她火刑。當時,查理七世如果敢於伸出援手或者掏出自己的錢,貞德有可能逃過一劫,但是為了自己的小金庫和保住王位,查理七世做了一次軟蛋。

可憐貞德作為他的仆從曾為了他的王位前仆後繼,浴血奮戰,到頭來被自己人出賣拋棄。是金子總會發光,貞德飽受那麼多不公正待遇。

但是依舊有幾個女人在她生命中不停支持她,給予她幫助。讓我們舉個例子,在當時,英國攝政貝勒德福公爵夫人安妮是貞德虔誠的擁護者。

面對大家對貞德是否是處女的質疑,她力排眾議,證明貞德是處女,使那些准備以貞操指證貞德為女巫的行為被迫收手。

為了貞德的名聲和聖徒的貞潔,德福公爵夫人四處奔波,為貞德提供後盾。不止是她,還有無數貞德的擁護者,這些人為貞德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領導法國人民打敗英軍進攻,成功緩解了法國民族危機,鼓舞人心,鼓舞人民鬥志;她給西方文化影響深遠,作家為她的成就譜寫詩歌,劇作家拍攝影片給大家欣賞。

音樂家等譜寫樂曲進行贊美;她扶植查理七世順利登上王位,使法國國王的正統性得以延續;她使得人的精神受到不可替代的勁頭,有歷史記錄,對於貞德說的話士兵無條件服從。

堅定不移,這使當權者恐慌,害怕貞德手握兵權和民心太過強大,威脅他們的權利。後世也有人說「如果沒有貞德,法國等不到拿破崙出生就滅亡了。」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亨利五世進攻法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6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5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6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