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明朝火器戰鬥力很強嗎,其實還沒有當時的法國先進
早期還是可以的,與世界大致同步,部分火器還有優勢
中後期就逐漸落後了
Ⅱ 明朝關寧鐵騎與同時期法蘭西胸甲騎兵比,哪個更有戰鬥力
明兵的特點是,騎兵不是單一的兵種,他和步兵是混編的。明騎兵和蒙古騎兵的戰斗流程一般是:明軍列陣,蒙古沖鋒,包括於謙的北京保衛戰,都是這樣。明軍的作戰程序是:騎兵分於兩側,步兵立於中央;步兵分三排,第一派,照例是盾牌和藤牌兵【不知道是不是蒙古人不用鐵鏈將馬匹連起來,所以明軍沒有用鉤鐮槍的】,第二排是長槍兵和刀兵,第三排是火槍手和火炮;兩邊的騎兵,基本裝備火槍,弓箭,馬刀。蒙古人沖過來時,或者自己主動進攻時,以兩翼騎兵沖鋒,蒙古人這時也會對沖,兩軍快接近時,明軍回撤或者散向兩翼再回撤,反正蒙古人的騎射不會起到作用;然後蒙古人繼續沖鋒,到明軍中央步兵方陣前,弓箭被盾牌擋住,但馬上收到明軍的遠程活力-火槍火炮的攻擊,剩下來的少部分沖過盾牌,馬上被藤牌兵攻擊馬腿,然後被第二排的長槍兵和刀兵幹掉;同時,兩翼的明軍騎兵會回頭,截斷蒙古兵的前後隊,這些都是近戰,蒙古人在射箭的功夫,早被火槍打下馬來!唉,我為縱橫無敵的蒙古人同情啊,沒辦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啊!
5、清代騎兵,時代的輓歌
明代之亡,非於清,而於內;國恆以弱滅,但明軍卻以強亡。整個明代,明軍沒有向對手做過任何讓步,和妥協;他們一直在戰斗,直到被闖賊、後金聯合幹掉。又說遠了,呵呵。
清代騎兵,沒有什麼可說的,基本和蒙古騎兵一致,從沖鋒戰術到各個擊破的戰略,基本一樣。本來,他們是沒有什麼機會的,但是他媽的多爾袞運氣好,朱由檢衰,加上李自成這個滑頭,還有吳三桂這個爛人,才有了什麼糠蹌盛世。
和明兵相比,清騎兵無論是那方面,都出現了質的下降。
不過,那個後期的僧王僧格林心,率領八旗騎兵沖鋒,被八國聯軍橫掃,還是有點酸楚的;這標志著騎兵,徹底退出了主戰場,就如同70年後,波蘭的騎兵師,揮舞著馬刀,沖向德軍的坦克一樣,一個時代結束了!
以上簡述了中國各時期,騎兵及騎步戰斗的一些基本情況,大家再對照看看,歡迎補充!
Ⅲ 十七世紀,歐洲的鐵甲步兵厲害還是大明的士兵更厲害
論戰里歐洲的鐵甲步兵還是沒有大明的士兵厲害,畢竟大明這個士兵給人感覺比較真實,比如朝鮮的挫敗,朝鮮也是小國,但是他並沒有打贏與大名的士兵,所以我覺得歐洲其實還打不贏韓國。那個時的歐洲應該是大部分都為小國吧。所以小國在打仗的時候是需要各領土主們帶兵打仗,各領主們有的時候不肯給兵。恰巧的是明朝能夠打贏倭寇士兵,當然是能夠打敗歐洲各國。
一、歐洲是處於一種分裂狀態。
就算他們的士兵能夠打贏。對於大名的戰斗,他們的後勤補給也跟不上了,他們那個這個是算是比較分裂的局面了,而且對戰爭的慾望沒有日本大明小兵的強,因為他們是喜歡侵略的,在侵略韓國的時候是多麼囂張,不用多久就把韓國給打了下來,韓國只能向明朝求救。密逃當然能夠打贏倭寇了,歐洲的軍隊簡直小菜一碟。
這簡直是兩個不同維度的人物。如果他這兩個士兵進行比較的話,與好戰的日本相比,他們是完全不是對手的,因為日本能夠滅韓國,難道就不能打敗歐洲那些小國嗎?何況明朝能夠抵禦住大名的進攻呢。
Ⅳ 明朝鼎盛時期與當時的歐洲相比,誰更厲害
由於一些這樣那樣的原因,再加上中國的史書貶低的原因,人們對明朝的印象一直不是很好,認為中國的明朝是中國落後的時代。正因為明朝開始落後,所以導致中國整體開始落後了歐洲,最後被歐洲壓過。
至於西方引以為傲的大航海時代,中國在鄭和的時代就已經實現了。當時鄭和的船隊遠大於同一時期的西方團隊,而且出行的距離遠遠大於西方同一時代的國家。而西方當時處於非常落後的中世紀時代,剛剛開始文藝復新,各方面都還非常的落後。所謂的大航海時代,也只是為了外出掠奪而已。
所以明朝鼎盛時期的實力不是小小的歐洲可以相比的,只不過後來滿清入主中國,導致中國全面落後被歐洲給壓過。
Ⅳ 明朝鼎盛時期與當時的歐洲相比,誰更厲害
歐洲,明朝時候,歐洲的科技文明已經超過中國了。所以幾乎所有的先進火炮火器,科技書籍等,都是從歐洲傳過來的,而從中國傳過去的先進裝備,幾乎沒有。
Ⅵ 明朝時期的中國和當時的歐洲相比,究竟誰更厲害呢
眾所周知,歐洲曾經歷了長達千年的中世紀。當時歐洲的整個社會發展幾乎停滯,人民在痛苦中掙扎。因此這一時期也被後人稱為黑暗時代。到了十四世紀,文藝復興運動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後又擴展到西歐各國。在兩百多年的時間里,歐洲一掃中世紀留下的陰霾,科學技術和藝術成就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遙遠的東方,與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幾乎處於同一時期,有一個強大的國度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那麼問題來了,明朝時期的中國和當時的歐洲相比,誰更厲害呢?
當滿清鐵騎以摧枯拉朽之勢對大明王朝發起挑戰的時候,明朝軍隊只能用早已被歐洲人經淘汰的火器窮於應付。雖然這些火器也發揮了一些作用,但因和當時的冷兵器相比不具備壓倒性優勢,因此終究無法扭轉大局。明朝無可奈何地走向了滅亡。
Ⅶ 明朝時期的中國和當時的歐洲相比,誰更厲害
在同時期的明朝,中國和歐洲相比,中國更勝一籌,當時的歐洲基本上沒有任何動作,基本上處於靜止狀態,雖然明朝戰亂不斷,可是新的發現也是很多,有不少的功績。
Ⅷ 遼朝、明朝、英格蘭王朝,哪個強大
明最強大,明國家統一,科技發達。
英格蘭王朝是中世紀歷史上的王朝,統治區域曾達到大不列顛全島、愛爾蘭島、歐洲大陸的部分:法國的西部(如布列塔尼等地)、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的一些地方。
經過英法百年戰爭後,勢力退出大陸,回到大不列顛全島、愛爾蘭島、以及英吉利海峽的部分島嶼。此時的英國,實行等級制,各個爵位的貴族都有自己的封地,比較獨立,一般都是英格蘭王國國王兼蘇格蘭王國國王,威爾士為親王封地,而愛爾蘭地區則都是貴族領地,沒有統一
遼只是曇花一現
Ⅸ 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和明朝哪個更強
答案是明朝更強。我來慢慢給你分析。
16世紀,世界上有兩大殖民帝國,分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占據了盛產金銀的美洲,而葡萄牙則控制了通往東方的商路。兩個帝國盛極一時,勢力遍及全球。相比西班牙,葡萄牙起步更早、占據的海洋面積更大、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勢力也更強,是當時名副其實的世界一哥。葡萄牙人在亞非各地到處燒殺搶掠,各國都畏懼如虎。不過盡管葡萄牙在各地稱王稱霸,但唯獨在明朝面前不敢託大,一直小心翼翼的和明朝接觸,生怕惹怒了中國。那麼葡萄牙為何不敢和明朝叫板?
第一,明朝是葡萄牙在東方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作為東方最重要的商品輸出地,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葡萄牙一直希望和明朝保持良好的關系,並試圖壟斷中國的貿易。葡萄牙人不像西班牙那樣靠掠奪美洲金銀發財,他們靠商業和貿易,他們到東方的目的是賺錢做生意,而不是征服。當然他們也自知沒有能力征服強大的明朝,不像狂妄的西班牙那樣,竟然叫囂要用60個士兵妄圖征服中國。在整個明朝時期,葡萄牙和大明的關系是比較融洽的,在大明最危急的時刻,葡萄牙人還多次幫助中國對付北方的女真人,明朝的佛郎機和紅衣大炮大部分都來自葡萄牙。
第二,葡萄牙剛到東方的時候,曾和明軍進行過激烈的較量,雙方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海戰。1521年,兩國在東南沿海爆發了屯門之戰,次年又爆發了西草灣海戰,戰爭結果是明軍大獲全勝,葡萄牙人被打的狼狽鼠竄,此後再也不敢打大明的主意。直到明朝滅亡前,葡萄牙仍然向大明朝繳納在澳門定居的租金。
第三,葡萄牙在東方稱王稱霸,是西方殖民者在東方勢力最大的,不過當時的殖民勢力並非葡萄牙一家。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以及英國人都是它的強勁競爭對手,中國沿海猖獗的海盜走私集團更是向葡萄牙人提出了挑戰。葡萄牙人自知無法對付如此多的競爭對手,因此不斷和明朝搞好關系,希望藉助明朝的力量來保障其在東方的權益。17世紀,葡萄牙人開始衰落,由於它們無法阻止荷蘭人進入中國東南沿海,因此在明朝面前說荷蘭人壞話,希望明朝能驅逐荷蘭人。明朝果然不負眾望,1633年在料羅灣海戰中,明軍大敗荷蘭,打的荷蘭人賠款道歉,灰溜溜的逃離福建,再也不敢和明朝叫板。
Ⅹ 大英帝國和大明王朝誰牛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要先說明明王朝的統治時間(公元1368--1644)。然後才能根據這個時間進行對比。
當然:我認為明朝更強
這個問題會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如果要具體比較,那麼,個人認為需要分為一下三個階段(註:三個階段的時間不完全相同,但是跨度不算太大):
第一階段:我們先說明朝,1368年由貧民皇帝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在應天(今江蘇南京)建立。開國之初,由於元朝統治者的暴政,導致了國內民生凋敝。一切都亟待振興。朱元璋重農桑,撫流民,輕徭役,嚴懲貪官污吏(雖然不乏血腥的殺戮)。時至建文帝(1398-1402年在位),再到成祖朱棣(1402-1424在位),他驅逐蒙古,穩定北方邊境。修訂永樂大典,南定安南(今越南),盛待外國使節,派遣鄭和下西洋,建立內閣制度,使國力蒸蒸日上(以下的幾位皇帝按部就班,在此不多表)。又到仁宗朱高熾(1424-1425)宣宗朱瞻基(1425-1435)然後到明英宗(兩次在位)天順年間(1435-1449)及其景泰皇帝朱祁鈺(1449-1457在位)的這些年中。明王朝經歷了一個由亂而入治,又在強盛之時遭遇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靖難雖然同為巨變,但是考慮到他在立國不算太久遠,國力不算太強盛之際。故不單列)的一個歷史時期。再來看英國,英國自1337年開始,就同法國進行了一場長達百餘年的戰爭,戰爭與1453年以英軍在波爾多投降而結束。所以在這個時期,明朝更為強盛。
第二階段:對歷史而言,這是個非常有趣的階段(兩者比較而言),也是一個引人深思的階段。在這段時間里,明王朝大局雖然穩定,但流寇不斷(北要抵禦蒙古的襲擾,東南沿海倭寇肆虐)且宦官勢力迅速膨脹(如劉瑾)。再到著名的權奸嚴嵩,並在這中間發生了幾次的藩王作亂(安化王朱寘鐇,寧王朱宸濠)。同時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如唐伯虎,王守仁)。截止到嘉靖皇帝(1521-1566年在位)。在這近一百一十年的時間里,明王朝經歷了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必然經歷的由盛而轉衰的過程。反觀英國,在這段時間里,受到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影響。大大的促進了其資本主義的萌芽及發展。但是英國畢竟是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所以,國家的收入也相對有限,這個時期的英國,個人認為只能是它國力的恢復期。畢竟與法國那場歷時百年的大戰,是要損傷其元氣的。所以,在這個階段,明朝。同樣在比對中勝出。
第三階段:這個時候的明王朝,已經進入了他最後的階段。從隆慶皇帝開始,到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結束。這其中,涌現出了流傳千古的偉人(張居正),也有遺臭萬年的權宦(魏忠賢)。這個時期的明朝,經歷了萬曆三大征,努爾哈赤起兵,李自成起義。還有權宦魏忠賢的禍國害民。在這時間里,明朝逐漸日落西山。可以這么說,自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攻取撫順等地後,明朝就已是岌岌可危的一座大廈。在之後的十多年又出現了皇帝離奇死亡,消極怠政,宦官當道等雪上加霜的事情。雖後來的崇禎力圖振作。但是明王朝已是積重難返,於1644年滅亡。話題轉向英國,西班牙人哥倫布與1492年發現新大陸之後,引發了歐洲在美洲地區的殖民活動,從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英國開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並與1600年英國人在英國建立了東印度公司(此時並未殖民印度)。在世界上開始了廣泛的貿易活動。自然也帶動了它自身的發展。所以,若論這個階段。英國紙面上或許要更勝一籌,但是我依舊趨向明朝。因為我認為,英國對外雖然獲勝,但他說面對的對手都不夠強大(或許無敵艦隊很強)。而明王朝在內憂外患中,依然屹立了20多年。他的強大,還需要用言語來爭論嗎?
明王朝以一個泱泱大國的姿態,屹立於世界270餘年,期間,幫助安南平定國內叛亂,援助朝鮮擊退日本侵略(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友善對待那些外國的使節。而英國人,手捧著聖經,以傳教為名。卻處處做著與他說傳教義自相矛盾的事情。他們信奉的不是上帝,而是金錢和權力。
還有:本人在文中(尤其是後半段),因為字數的原因。很多細節都沒有做具體描述,但是這些大家可以去網上查閱相關資料。或許有些地方顯得不夠有說服力。但是,我只想寫這么多。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