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人的榮譽感為什麼強

法國人的榮譽感為什麼強

發布時間:2022-09-12 01:23:00

1. 榮譽感是怎樣的呢

一天,哲學家率領諸弟子走到街市上,整個街市車水馬龍,叫賣聲不絕於耳,一派繁榮興隆的景象。

走出一程後,哲學家問弟子:「剛才所看到的商販中,哪個面帶喜悅之色呢?」一個弟子回答道:「我經過的那個魚肆,買魚的人很多,主人應接不暇,臉上一直漾著笑容。」弟子的話還沒說完,哲學家便搖了搖頭,說:「為利慾的心雖喜卻不能持久。」

哲學家率眾弟子繼續往前走,前面是一大片農舍,雞鳴桑樹,犬吠深巷,三三兩兩的農人穿梭忙碌著。哲學家打發眾弟子四散了去。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哲學家又問弟子:「剛才所見到的農人之中,哪個看起來更充實呢?」

一個弟子上前一步,答道:「村東頭有個黑臉的農民,家裡養著雞鴨牛馬,坡上有幾十畝地,他忙乎完家裡的事情,又到坡上侍弄田地,一刻也不閑著,始終汗流浹背,這個農民應該是充實的。」哲學家略微沉吟了一陣子,說:「來源於瑣碎的充實,最後終歸要迷失在瑣碎當中,也不是最充實的。」

一行人繼續往前走,前面是一面山坡,坡上是雲彩般的羊群。一塊巨石上,坐著一位形容枯槁的老者,懷里抱著一桿鞭子,正在向遠方眺望。哲學家隨即止住了眾弟子的腳步,說:「這位老,者游目騁懷,是生活的主人。」眾弟子面面相覷,心想,一個放羊的老頭,可能孤獨無依、衣食無著,怎麼能是生活的主人呢?哲學家看了看迷惑不解的弟子,朗聲道:「難道你們看不到他的心靈在快樂地散步嗎?」

為利忙,為「雞毛」奔波,快樂和充實都是短暫的一瞬。真正享受生活的人,有一顆從容的心,心靈在悠然自樂地散步。現代生活中,你是否放慢腳步,讓自己的心在閑淡安逸中漫步呢?

招聘「榮譽感」

現在的人,幾乎天天都要見到這樣那樣的招聘啟事,但是像這樣的一則招聘啟事有誰見過呢?「招聘人即將參與極其危險的旅程:赴南極探險。薪酬微薄,需在極度苦寒、危機四伏且數月不見天日的地段工作。不保證安全返航,如若成功唯一可獲得的僅有榮譽。」

這則啟事刊登在1914年初的《泰晤士報》上。到底會有多少人僅僅沖著「榮譽」二字來應聘呢?招聘人沙克爾頓心裡還真沒有底。他在寫這則啟事的時候就想過:相對於「極度苦寒」、「危機四伏」和「不能保證安全返航」來說,這種「成功的榮譽」是否太空洞太虛無縹緲了些?但他同時又想:一個看不到這種榮譽的人,他也不會有具備足夠的勇氣和激情去挑戰那種極度的艱難困苦,去接受死亡的考驗。他覺得,在這則啟事里,榮譽,比金錢比官位比美女更有感召力。讓沙克爾頓深感欣慰的是,在啟事登出的短短幾天時間里,受招聘啟事吸引的應聘者竟達5000人之多!這么多的人來應聘,也讓沙克爾頓的心裡的榮譽感更強烈更神聖了。

經過認真嚴格的挑選,沙克爾頓最後選定了27名船員,於1914年8月1日,乘木船離開倫敦,開始了前往南極探險的壯舉。但他們卻險些全軍覆滅。他們剛到達南極邊緣的威爾德海,船就深陷在冰川之中動彈不得,並隨浮冰在漫漫嚴冬中漂浮了10個月之久。就在夜夜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中,聊以蔽體的木船也被巨大的冰塊壓毀。他們只好嘗試徒步橫越冰雪到大海,但在「彈盡糧絕」體力嚴重不支的情況下,沙克爾頓只得放棄繼續往前走,和船員們一起露宿在浮冰上。這一呆又是5個月。在這些日子裡。他們什麼都沒有了,甚至連生的希望都已非常渺茫,但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溫暖的火苗在閃動,在支撐著他們頑強地活過每一天——那就是一種神聖庄嚴的榮譽感。

最後是沙克爾頓帶著幾個人,克服了不可想像的困難,靠一隻22尺長的救生艇,橫渡了1300海里的海面,到一個設有捕鯨站的島上搬來援兵,才使所有船員活著歸來。人們仍然把他們當做英雄來看待,並且這樣評價他們:「這雖是一次失敗的航行,但卻成為了人類歷史上英勇和頑強的典範。」而支持他們走過這一艱難歷程的,除了那些被他們用來充飢的冰雪和企鵝肉,就是那種在許多人眼裡一錢不值的榮譽感了。

沙克爾頓和他精心挑選的那27名船員,已經死去很多很多年了,可是那種召喚過鼓舞過支撐過他們的庄嚴而聖潔的榮譽感,卻一直活著——它像人類一種最寶貴最頑強的「基因」,從一代人身上傳到另一代人身上,所以人類的每一代人中,都有著數不清的為了一個神聖崇高的目標去捨生忘死排除萬難的人。所以哪怕就是在今天,如果報紙上真的出現了這樣的招聘啟事,也仍然會有為數不少的人前去應聘。

也就是說,靈魂中具有榮譽感的人,永遠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最優秀最有價值的人。

庄嚴而聖潔的榮譽感,不僅是一種偉大的品性,還是一種偉大的力量,一種千難萬險不可阻擋的力量,一種堅定的百折不回的力量,一種可以置生死於度外的力量,一種可以匯聚江河湖海的力量,一種可以代代相傳的力量……

2. 古希臘公民為什麼會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它們認為自己是神的子孫
希臘文化源於古老的愛琴文明,和中國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處。他們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時代,他們對自然現象,對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難解,於是他們不斷地幻想、不斷地沉思。在他們想像中,宇宙萬物都擁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亞人入侵愛琴文明後,因為所生活的希臘半島人口過剩,他們不得不向外尋拓生活空間。這時候他們崇拜英雄豪傑,因而產生了許多人神交織的民族英雄故事。這些眾人所創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經由時間的淬鏈,就被史家統稱為「希臘神話」,西元前十一二世紀到七、八世紀間則被稱為「神話時代」。神話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傳,直至西元前七世紀才由大詩人荷馬統整記錄於「史詩」中。

3. 拿破崙的」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什麼意思

類似問題我以前去小小研究了下,總結起來這句話,其實就是為士兵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培養他們的榮譽感。

這要結合法國當時的情況來說,當時法國正是大革命時期,1792年歐洲封建勢力公然干涉法國大革命,普奧聯軍入侵法國進逼巴黎,在著名的的瓦爾密戰役中,靠著法國志願兵的革命信念和鬥志,一舉擊退了強大的奧普聯軍,取得了大革命之後第一次重大軍事勝利。此後的法國在軍事上轉為主動出擊,法國人以歐洲的解放者自居,要把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思想,帶到被奴役的國家中。這種自覺高人一等的榮譽和信念,就成了法國人優越感的來源,一如今天美國的普世價值論。

拿破崙作為一個傑出的指揮官,當然不會忘記用這類語言樹立一個目標,去激勵法軍士兵理想和信念,從而充分發揮他們的戰鬥力,拿破崙的老近衛軍就是這種思潮的產物,他們中很多都是退伍的年齡了,但是他們鋼鐵般的戰斗意志和信念,使他們戰鬥力比一般的士兵更強大的多。

另外一方面,而從拿破崙個人來說,他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統治基礎是底層的廣大平民,而當時法國軍隊中高級將領,大多是舊封建貴族出身,顯然和拿破崙不是一路人。所以拿破崙也需要借這句口號,從底層人民中提拔將領人才,代替那些心底不忠於他的舊將領,這些士兵出身的將領不但英勇善戰,而且完全忠於拿破崙,是他最得力最信任的手下,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內伊元帥。

4. 為什麼歐洲足球運動員都把進入國家隊當成至高無上的榮譽

能進國家隊,更多的是一種榮譽的象徵吧,雖然說進了國家隊會有更高的經濟收入吧,但是在俱樂部足球俱樂部,他的經濟收入也是很高的,所以說更多的就是一種榮譽感,因為他們能夠成為一個國家的足球的前十幾名的人,算是非常優秀的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承認。足球運動員通常都是對足球非常熱愛的,不然他們不會非常辛苦,就訓練這個東西,所以他們非常在意榮譽感。

5. 拿破崙對資產階級雅各賓派政策的延續主要體現在哪個方面

拿破崙作為革命戰士的一顆新星,是在1793 年12 月法軍收復土倫的戰役中涌現出來的。當時土倫為王黨和以英國為首的海軍所據。由於拿破崙是這一次戰役勝利的主要組織者,具體方案的主要制定人,並和士兵一同出擊,攻佔制高點,用大炮迫使王黨和外來干涉者逃離土倫,戰功卓著,他由不久前才授予的少校,越級提升為准將。在事隔將近兩年後,也即1795 年10 月初,他受命鎮壓來勢兇猛地王黨暴亂,再次立功。當時情況緊急,他果敢地將暴亂平息於炮火之中,成了共和國的救星。從1796 年3 月他出任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之日起,他作為法國革命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傑出代表,同反動的封建勢力在歐洲范圍內斷斷續續,進行長達20 年的大搏鬥。拿破崙雖然年輕,作為總司令,首次在歐洲戰場出現時,才27 歲,但他才略過人,反應敏捷,大膽無畏,在20 年的大搏鬥中,擊敗歐洲五次反法聯盟,歐洲的許多名將都成為他手下敗將,特別是1805 年12 月2 日奧斯特里茨(位於摩拉維亞) 大戰,也即所謂「三皇會戰」,他大敗俄奧聯軍,贏得歐洲第一名將的桂冠。 德國詩人海涅對於拿破崙1806年大敗普魯士曾說:「拿破崙向普魯士一吹,普魯士就不存在了。」 由於在戰斗中勇猛果敢,受到士兵的愛戴,自1796年5 月10 日,攻取洛迪橋之戰起,拿破崙就有「小班長」之稱。 <一>.拿破崙的作戰原則思想: 1.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集中優勢兵力,將敵人各個擊破,是法國革命軍曾用過而未引起注意的眾兵戰術,拿破崙運用和發展它,形成一條經典性規則:軍事藝術的秘密在於,在必要的地方和必要的時間,使自己的軍力超過敵人。馬克思在談拿破崙有兩條作戰原則時指出:「第一, 『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做最有勝利把握的事情』; 第二,『主力只用於戰爭的主要目的———消滅敵人』。」 拿破崙自己也說過:「歐洲有很多優秀的將軍,他們希望一下子就看到很多東西,而我只看一個東西:敵人的兵員,並且力圖消滅他們。」毛澤東在談論歷史上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時,也以拿破崙多數戰役,都是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為例,指出「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戰而勝,再及其餘,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由於拿破崙把作戰的主要目標確定為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因之,在1805 年11 月,對其妹夫繆拉不聽指揮,迷戀於佔領為奧方所棄守的維也納,而不立即去追擊敵軍,大發雷霆,並痛斥繆拉說:「你為了獲得首先進入維也納的虛榮,竟耽誤了我兩天時間。榮譽僅在那些充滿危險的地方才能贏得,進入一座毫無防禦的都城有何榮譽可言?」 2.注重攻防結合: 拿破崙一直注重促使步兵、炮兵和騎兵協調發展,以適應當時的作戰特點和新的作戰方法。其傑出指揮才能還表現在1814 年和1815 年,當處於防禦戰局中,他仍然敢於進行進攻戰,且取得勝利,備受恩格斯的贊揚。恩格斯把這兩個卓越的戰局,視為完全防禦性的戰局中進行進攻戰和不斷攻擊的最出色的例子,並指出:「在這兩個著名的戰局中,這位完全為了保衛遭到敵人侵犯的國家而戰的統帥,在一切地點一有機會就向敵人進行攻擊;雖然整個說來兵力始終比入侵的敵人少得多,但是他每次在攻擊地點都能夠造成優勢,而且通常都獲得了勝利。雖然前者以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島而告終,後者以滑鐵盧的失敗和巴黎的陷落而結束,但這兩個戰局的不利結局絲毫也不貶低它們在總的意圖方面的優點或其中局部行動的意義。」他曾指出:"整個戰爭的藝術,就是先作合理周密的防禦,然後再進行快速、大膽的進攻"他還注意把進攻和防禦作為有機聯系的統一體,他說:"防禦戰並不排斥攻擊,攻擊戰亦不排斥防禦"。並認為,"從守勢戰轉入攻勢戰,是一種最微妙的作戰動作"。 <二>.拿破崙的軍隊建設思想: 1.完善指揮系統: 世界上最早專門實施作戰指揮的司令部是拿破崙時期建立的參謀處。19世紀前,軍隊指揮機構中不僅包括作戰指揮,還包括後勤工作和政治工作,是三合一的形式出現的。世界進入19世紀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大大推動了軍事工業的發展。軍隊中新式槍炮代替了舊式的火器,鐵船舶代替了木船舶,汽車、火車代替了馬車等等。軍隊的編制體制規模發生了重大變化,戰爭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作戰指揮日趨復雜。原先三合一的簡單機構已經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指揮體制必須變革。 拿破崙一生打了幾十個戰役,到了後期也感到無法統帥全軍了。在1807年他任命曾在義大利方面參謀長的貝蒂埃為自己的參謀長。貝蒂埃對參謀工作頗有研究,曾著有《阿爾卑斯普通參謀業務綱領》一書。貝蒂埃經過一番潛心研究,想拿破崙提出了建立參謀處的設想,得到了拿破崙的支持。1812年世界上第一個專門輔助統帥實施作戰指揮的參謀處產生了,作戰指揮較好地適應了當時戰爭的需要。參謀處有參謀長領導,下設四科。第一科主管軍隊編制和實力,組織部隊移動和檢閱,搜集制定軍法,處理戰俘和逃兵等。第二科主管部隊裝備。第三科主觀偵察,制訂作戰計劃,組織通信聯絡和內務勤務。隨著軍隊指揮的實施,司令部體制逐漸完善起來。 2.改革徵兵制度: 18至19世紀的歐洲兵制改革,實質上是武裝力量從私人化向國家化的轉變,軍隊實質上只是君主或領主的個人私兵而已,這個轉變是從「徵兵制」的啟用開始的。真正的革命性變化來自法國大革命,王室被推翻,已沒有「國王的軍隊」這個名份,而在反法同盟的圍攻下,戰爭性質轉變為「為保衛祖國」而進行的「人民戰爭」,不是為了騎士的榮耀,也不是為了賺錢,作為國家公民都有從軍義務,這個轉變其實很倉促,完全是迫於形勢,在「愛國主義」的精神感召下的自發行為。通過法國大革命,所謂「民族國家」(National State)的理念開始佔主導地位,國家的軍隊也即「人民軍隊」。總之,從法國大革命到拿破崙時代,軍隊逐漸完成了向資產階級軍隊的演變:在兵役制上,由雇傭兵制為主轉向了義務兵役制,基本實現了兵役面前人人平等的資產階級原則,拿破崙一世改造了法國革命所建立的軍隊,實行了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了由步兵、騎兵和炮兵組成的師和軍,並且組建了強大的預備隊。 3.重視選拔和起用優秀軍事人才: 拿破崙在戰爭實踐中,始終把建設軍隊的問題擺在重要的位置,並力求建立一支能征善戰的強大的資產階級軍隊。 「欲治兵者,必先選將」。拿破崙有一句名言:"一支由馴鹿統帥的獅軍,決不可能再是獅軍。" 並由此把將帥的選拔作為建立強大軍隊的重要條件。在如何選拔將帥的問題上:他敢於起用新人,給年輕軍官創造機會。據悉1805年由他晉封的18位元帥,多數在40歲以下,37歲以下的約有7人,而達烏僅34歲。同時,徹底破除了傳統的講究貴族出身的門閥觀念,注重唯才是舉。這就是拿破崙的選帥標准:即注重年輕有為;力求不拘一格和強調素質才能。 「不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曾說:"每個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帥的指揮棍"。提倡人人爭當將軍和元帥。從1796年義大利戰爭開始,拿破崙就深刻體會到,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是精神力量,而不是數量。"不是部隊的數量給軍隊帶來了力量,而是忠誠和豪氣給軍隊增添了鬥志。" 首先設法激發官兵的榮譽感。他認為,勇敢是金錢買不到的,應千方百計地激勵官兵能為通常所不理解的理由去犧牲自己的生命。其次,不惜以重金實施獎賞。拿破崙盡管說過金錢買不到勇敢的話,但為激勵士氣,還是不惜花費大量掠奪得來的金銀財物作為物質獎賞。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拿破崙把教育訓練擺在建軍的重要位置,認為,良好的教育訓練是建立一支良好軍隊的重要條件,未經訓練的部隊,只會引起麻煩。在政治教育上,要求軍隊有愛國情緒和民族光榮感,嚴禁倒戈叛國,將防區獻於外人。對投降者視為叛逆,處以極刑。並主張不用皮鞭而用榮譽進行管理。通過建立"榮譽軍官團"激發榮譽感,用軍事法庭審處犯罪行為。他經常到各個部隊去巡視,對士兵發表極具鼓動性、煽動性的演說,他特別善於用法國大革命中得到推廣的啟蒙運動的思想口號,激發士兵的民族光榮感、榮譽感和自信心,讓士兵以極大的熱忱投身到即將來臨的戰斗中去,他獨創用「同志審判會」的制度來實施紀律,既整頓了紀律,又教育了別人;在軍事訓練上,拿破崙認為,軍事指揮藝術首先表現在善於迅速武裝、訓練和建設一支大的軍隊。他通過軍事學校培養軍官,並在中等學校進行培養軍官的訓練,學生畢業後經考試進入高等專門軍事學校。為加強部隊訓練,專門設立訓練兵營,訓練堅持從實戰出發,反對形式主義的排場和刻板的訓練。同時,採用隨營訓練新兵的形式。 4.進行軍事立法: 拿破崙的軍事實踐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立法的形式來規范軍隊的管理和指揮,把軍隊建設納入法制軌道,形成了一定的准則,這就同「朕即國家」下的封建王權的軍隊有了根本的區別,從而維護和鞏固了資產階級對軍隊的領導和控制,拿破崙的軍事法規主要散見於他制定的具體制度和措施方面,雖然沒有呈現出系統,但卻具有準則的特點。 一是通過立法程序,在軍隊內部建立起嚴格的資產階級等級制度。 拿破崙建立起歐洲當時最強大的軍隊,為了使這支軍隊完全聽命於他,他除了固定官兵之間的等級外,還固定了近衛軍和普通隊列軍隊之間的等級,並納入了競爭的機制。拿破崙創建了對自己忠誠的近衛軍,並給予近衛軍以種種特權和優惠,以此吸引優秀軍官人才,確立自己的威望和軍人對自己的崇拜。1813年3月19日,拿破崙以帝國法令的形式明確規定了近衛軍官和普通軍官之間的軍銜級別的對應關系,作為一種獎勵制度,優秀的隊列軍官可以轉位近衛軍軍官,對普通軍官來說,進入近衛軍就成了陞官發財的一個渠道。這項制度吸引了大量忠順於拿破崙的軍官。 大革命埋葬了軍隊中官兵之間不可逾越的封建社會的階級鴻溝,對於普通法國人來講,當兵既是為國家服務,更是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的一條現實途徑。拿破崙極力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吸引他們當兵。他認為法國人「只有一種感情,這就是榮譽。因此,必須為這種情感提供養料。」 而這種養料就是適當的晉升制度,即擢升軍官不重資歷和出身而憑戰功的大小,多寡。這樣,拿破崙把軍人的榮譽感引導到陞官和思想和行動之中,「每一個士兵都夢想著進入軍官的行列」,使軍隊完全聽命於他。 二是頒布法令大力創辦軍校,提高軍人的文化教育素質,並把文化教育水平作為晉升的一個重要條件。 拿破崙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家的熏陶,他當政後重視對國家和軍隊的教育工作,為了提高軍人的政治和軍事素質,拿破崙頒布可許多法令,創辦了許多軍校。1803年1月,拿破崙在雅各賓派於1794年6月1日開辦的馬爾斯軍校的基礎上,在楓丹白露創辦了一所專業軍事學校,目的是為軍隊培養軍官並由此打下良好的組織基礎,這所學校就是後來著名的聖西爾軍校〈1806年改名〉。 到了帝國時期,拿破崙還創辦了巴黎綜合技術學校,麥茨炮兵學校,聖日爾曼軍校,凡爾賽軍校以及義大利的布雷西亞軍校等。他在軍隊中大力起用軍校畢業生,這些都保證了拿破崙的軍官隊伍具有較高的文化和軍事素質,成為高度戰鬥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恩格斯參加高度評價了拿破崙的軍官水平,他說:「拿破崙之所以能夠使他的新兵在四個星期之內從隨營學校畢業,那隻是因為他有最優良的幹部」。 三是獨具特色的軍人社會保障立法。 軍隊是拿破崙的權力基礎,關繫到拿破崙統治的穩定,因此拿破崙對解除軍人的後顧之憂極為重視,其中最重要的是有關退伍軍人和殘疾軍人發立法保障。拿破崙執政以後,對有關退,殘軍人的社會立法不斷的加以補充和完善,形成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 除此以外,拿破崙政府還注意對退伍軍人的生活安置,最大限度地安排他們再就業,一面他們因日後生活困難而引發對政府的不滿。同時把退殘軍人的住房問題放在重要地位加以解決,拿破崙為退殘軍人提供了較為安逸的生活居住環境。他在封建時代軍人院的基礎上建起老兵的殘廢軍人院,使他們有一個棲身之地。並把法國歷代帝王的行宮——凡爾賽宮也叫給了殘廢軍人居住,足見拿破崙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拿破崙的軍事謀略,概括起來就是充分地運用和發揮自己軍隊的特點,迅速地、機動地運用軍隊,在出色的運動中,集中優勢兵力,發動堅決的進攻,殲滅敵軍兵力,奪取戰役的勝利。其中,殲滅敵軍兵力是拿破崙軍事思想的核心;拿侖的建軍思想,概括起來就是對建軍原則、軍事體制、軍隊思想建設等方面人性化的改革和宣傳。

6. 二戰時期的法國人民為什麼這么懦弱

法國人民一點也不懦弱,在德國人被趕跑以後,把自己的婦女同胞剃光頭啊,遊街啊什麼的,還是很踴躍的。

7. 英國人刻板 德國人嚴謹 法國人浪漫 越南人膽小 中國人呢

下面說的都很情緒化,不是很了解歷史的人。
a.英國人:嚴格說英國人時,只包括英格蘭人,因為蘇格蘭人大體上是凱爾特人的後代。實際上英格蘭人里,無論是講法語的諾曼底人,還是講古英語的盎格魯撒克遜後人,其實與德國人同出北歐。所以早期英國、德國人都兇殘無比。英帝國形成之後,一方面英國開始富裕了,另一方面英國建立帝國之後開始狂傲無比了。然後富裕的英國人開始強調修養,就有了紳士、有教養的英國人形象。隨著一戰、二戰削弱了英國,英帝國也開始瓦解,戰後英國更關注社會福利,工黨的福利英國藍圖曾是工黨選舉勝出的關鍵所在。而且英國人雖然與法國同為老牌殖民主義帝國,但是英國人因為在問鼎法國王冠失敗後,就長期被限制在島國上,在歐陸霸權方面也只能當個攪屎棍,故而英國的榮譽感,沒有法國那麼強。所以,英國人在殖民地就更傾向於賺錢與管理效率,相比而言,英國大致上沒有其他有民族榮譽感的殖民主義帝國那樣兇殘。因而,英國人的性格大致上有:帝國瓦解之後的島國悠閑輕松下午茶風格 加 帝國時期的紳士教養(英軍在二戰時期的士兵單個犯罪記錄遠少於美法兩國,集體犯罪記錄幾乎沒有)與注重辦事效率(相比於法國人的榮譽) 加 部分現代主流文化娛樂的發源地(搖滾)。

b.德國人:在俾斯麥之前,德意志的概念並不是今天的德國。曾經的德意志還包括奧地利、法國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但是迫於黎塞留主教等策劃的三十年戰爭後格局與彼得改革後沙俄崛起影響西歐,俾斯麥的戰爭只統一了奧地利以外的大部分德意志地區。雖然奧地利人與普魯士人都說德語,但是奧地利人的性格明顯跟普魯士人不一樣。所以,嚴格的說,大家定義德國人嚴謹的時候,大多是在討論俾斯麥他們普魯士人的軍事化特徵。普魯士王國在歐洲列強的戰爭環境中生存,產生了嚴格的軍事化習慣,他們最後又藉助戰爭統一了德意志,自然就把保守、嚴格、機器化的軍事化習慣保留到他們的現代人格里了。其實把理性主義的嚴謹歸於德國是不合適的。因為理性主義是整個歐洲大陸學者的特徵,普通的德國人,照樣不懂,因為普魯士王國的軍隊不需要有思想能力的炮灰。所以,所謂德國人的嚴謹,多是指普魯士塑造的軍事化性格。另外,德國在以前,就被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傳統強國欺負,長期沒有統一,東邊又被崛起的波蘭人欺負,所以普魯士人統一之後,不像義大利人那樣無所謂,普魯士人就有強烈的復仇主義情緒,隨著普魯士統一了德國,普魯士人的這種復仇情緒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到了一戰之後,復仇主義不僅被重提,而且還被強化了。而進入現代之後,德國一直是社+會主+義活動的重要地區,德國也有很多左+派的思維,尤其是在美蘇冷戰德國分裂時期,很多有自主思想、有好心腸的新一代德國年輕人出生。所以德國人目前的性格應該是:普魯士的軍事化性格(保守、遵守規則、機器化) 加 部分德國保守勢力的復仇主義性格 加 左派現代思維。

c.法國人:說法國人浪漫……其實要是真知道法國的歷史,你也能發現很多法國人的兇殘性。法國自稱是高盧的後代,其實法國人說的是一種民間拉丁語方言,而形成法國的中世紀雛形,是由日耳曼的一支,法蘭克人建立的。但是最終他們沒說日耳曼語,說明羅馬舊民還是主體。法國人在中世紀-法國統一這段時間的歷史上,跟英國一樣,很兇殘。然後法國人成功擊退英國人、統一勃艮第,才形成了今天的法國概念。法國成為了歐洲的第一個集權統一的強大王國之後,又成了三十年戰爭里的戰勝國,構建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長期霸權帝國,法語成為上流社會的語言,甚至影響到了現在的西方人。法國人當時的特徵就是驕傲……甚至到了傲慢的境界……直到在色當戰役中被普魯士人打敗,法國整個民族才蔫了,但他們當時仍都想通過一戰重獲榮譽與驕傲。最後打了一戰,窮人法國人意識到了,他們被上層忽悠得那麼熱心,結果是上層法國人拿榮譽,他們窮人法國人,只是凡爾登炮灰罷了(其實恩格斯在戰前就呼籲過各國工人不要參與帝國主義的狗咬狗戰爭。)。於是,法國歷史上的革+命情結就一直與現代法國人有關,你也經常看見新聞里的法國,不是游*罷*工,就是示*威。所以,現代法國人的大致特徵是:很早以前的法蘭西霸權時代的民族驕傲與榮譽感(也是部分法國人兇殘化、產生種族歧視的部分原因:參考二戰後法軍在其北非殖民地的戰事歷史、搜索「法軍在阿爾及利亞的屠殺,照片」這幾個關鍵字) 加 革+命時代的現代精神、思想自由與文藝化熱情。(思想保守的法國人還對英國、德國有敵對情緒,看不順眼美國人比他們還自由奔放的性格,同時,因為法國是老牌殖民帝國與傳統歐陸霸主的混合體,所以部分法國保守勢力有比英國保守勢力還更嚴重的種族歧視。)

d.越南人:越南人整體上的性格並不膽小,而是兇殘、狡猾、怨恨與歧視女性。越南人的狡猾,與中國古代的藩宗外交體系有關。其實越南的建國與古代南下的漢人、百越人有關系,以前北越長期屬於古代中原王朝的管轄,設有郡。並且,當中原天下大亂的時候,漢族武將建立了割據勢力,最後被漢武帝統一,然後越南北部就長期是古代中原王朝的直屬郡縣,從未封國。而到了古代中原王朝進入自唐之後的五代十國至宋朝的漫長衰落期後,越南獨立,並占據了北越的領土,而且還發兵入侵過宋朝領地,宋軍大敗之,但宋朝困於國內政局與北方邊患,也無力南下了。而元朝時期,打敗了宋軍的元軍居然讓被宋軍打敗的越南打敗了幾回……,但是,從元朝開始,越南不再盲目擴張了,開始臣服強國。到了明清時期,中原王朝恢復一定實力的時候,曾一度再次奪取北越地區,恢復郡縣,但又被打退,但此時,越南的狡猾性格已經練成了,就是接納中原王朝的藩宗關系,承認中原王朝為宗主國。中原王朝的北方邊患嚴重,明朝時有蒙古汗國威脅、建州部叛亂且壯大,清朝時准格爾異常強大……越南也停止了向北部中原王朝的擴張,於是越南與中原王朝的藩宗關系就穩定了。結果,到了清朝末期,中法戰爭爆發,清朝接受了越南的求援,與法國開戰,但清朝又因恐懼內亂而最終放棄了越南,這就是越南怨恨情緒的主因,再加上越南想要把歷史上佔領的北越地區合法化,所以,就長期渲染這種怨恨情緒。這是越南狡猾性格的形成。然後就是兇殘,除了古代時期的兇殘以外,越南人的兇殘則主要是因為法國長期殖民與美越戰爭中美帝的兇殘。前面說過,法國保守勢力比英國保守勢力更為兇殘,再加上去殖民地賺錢的法國人,大多是雇傭兵、商人以及去殖民地撈錢的官員軍官,他們大多沒有同情心,不像法國傳教士與其他文化人,這就是現代越南人被植入仇恨的主因。當然,有人去越南旅行,側重強調他們看到了法國人留下的遺產:紅酒、香檳、咖啡……但,不得不說,都是些不懂事的孩子,不知道現實世界的殘酷性,法國人在越南建立過種植園,建立種植園就意味著越南女工(越南女人多於男人)活得很慘,在一些個人傳記性質的記錄中,法國人在越南做事很狠。到了美軍時,這種情緒被入侵者抬得更高了。尤其是美軍製造的美萊村屠殺,當時根據一些證人的證詞,美軍的做法幾乎與二戰日軍沒有區別了。所以,這種深刻的仇恨感,塑造了現代越南人對外的敵視感。法國人、美國人被打退了,但是留下了永恆的傷痕。結果越南在蘇修支持下,居然重開了自元朝時就逐漸停息的對外擴張之路、再加上美國法國人的殘暴統治又激發了越南人盲目仇外的情緒,於是,中國就躺槍了(中國曾經還無私支援過越南的抗美獨立戰爭),又被越南侵略又被越南醜化。而且現代越南的侵略是向著各方面的,泰國都遭到了越軍的入侵……這就是越南人兇殘性格的成因。然後就是歧視女性,越南人在以前就不太尊重女性,因為他們女多於男。到了法國、美軍佔領期,女性也長期是殖民者施虐施害的直接受害者。到了美軍時期,南越方面官方向美軍士兵提供越南女子當性玩具也就罷了,就連民間也不尊重女性,為了換錢,也把女孩交給外國人。在今天……不說了,似乎有些人覺得挺驕傲的……可悲啊,沒有絲毫的正義感。所以,越南人的性格不是膽小,而是:狡猾、兇殘、怨恨仇外與藐視女性價值。

e.閑得無聊,寫了很多,終於說到中國方面了。這個比起上面的就更復雜了。因為中國歷史漫長悠久,可不是吹的。古代中國本來也就跟古希臘、羅馬的人差不了多少。但是,秦朝建立起來之後,中國人就走向了大致上持續統一的歷史歷程。古代中國人相較其他國家,就更早地生活在古代封建君主專制的高壓下了。秦朝及之後的古代中國人,形成了很多與周朝中國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總之,中國的古代歷史悠久,近代史也錯綜復雜。而且,不太想討論現代方面的特徵,就只聊一聊古代中國人整體特徵的一個方面吧,其實古代中國人在秦朝嚴酷刑法與漢朝武帝獨尊儒術後嚴密思想控制下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全身心服從。

8. 為什麼西方女性的個人榮譽感那麼強

確實么,不是這個樣子的,都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個性文藝感那麼強,有些人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的,哪裡都有什麼人。

9. 為什麼德國民族凝聚力會這樣強

惡劣環境打造民族性格

「德國人這種嚴謹的民族性格與自然條件有關。」柏林洪堡大學社會學家馬塞爾·哈森對《生命時報》記者表示,日耳曼人發源於德國中部地區。這里緯度較高,光熱不足,多的是森林平原。他們經常要抵抗寒冷和飢餓,於是形成了嚴肅、保守、自省、謹慎的性格特點。

雖然德國有歌德、貝多芬、黑格爾等眾多享譽世界的名人,但與有著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不同,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德國立足世界不足200年。德意志民族心靈深處一直打著深刻的悲觀烙印。當普魯士國王統一德意志帝國時,要求民眾拋棄「農民」形象,像英國人、法國人那樣「有尊嚴地生活」。所謂的「普魯士精神」在這時形成。近100年來,德國一直處於動盪不安之中。從一戰和二戰的失敗,到長達40年的冷戰,造就了德國人內心深處潛移默化的不安和恐懼感,這使得他們堅定地認為,一切事物和人都必須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用形式體現的,必須做得最好。

「嚴謹的民族性格也是法律規范出來的。」馬塞爾·哈森指出,從19世紀開始,德國遺留下來幾千部法律。德國有一個笑話:德國人是靠法律活著的,沒有法律就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德國人對已頒布的法律法規、已簽訂的合同契約、已答允的約會和諾言,及已建立起來的友誼和關系,都會無條件和自覺地遵守執行。

「德意志不是一個輕舉妄動的民族,一旦走上任何一條道路,就會堅忍不拔地把這條路走到底。」德國大詩人海因里希·海涅所言准確地表達了德意志民族的這一特點。

10. 為什麼古希臘公民會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人多力量大,十個指頭抱成團,力量自然是比伸展開的指頭要強。這個不是哪一個國家和哪一民族獨有的,所有的國家和民族都有強烈地集體榮譽感,是人類自身發展經驗的總結。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人的榮譽感為什麼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1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6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