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朱德元帥曾經去過法國留學嗎
曾在德國格丁根市一所大學里留學。1925年年內返回柏林,當選為中國國民黨駐德支部執行委員,因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兩次被德國政府逮捕,並被驅逐出境。1925年7月到蘇聯學習軍事。1926年夏回國,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四川軍隊中進行革命工作。1927年初到江西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培訓革命軍事幹部。
❷ 周恩來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故事
1920年11月7日,22歲的周恩來登上法國「波爾多」號郵船,西涉重洋前往法國,開始了他的游學歐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此時周氏家族家道中落,已無力支付周恩來赴法留學的費用,他留學的費用主要來自嚴修在南開大學設立的「范孫獎學金」。正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所說:「周在歐洲時,他本人的經費支持者是南開大學一位創辦人嚴修。」
嚴修(1860—1929),字范孫,被尊為南開「校父」,與張伯苓等人先後創辦南開系列學校。周恩來則是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學生,從南開中學開始,周與嚴就有很多往來。1913年,15歲的周恩來入南開後很快顯露出品學兼優的才能,得到嚴修的格外賞識。經濟上嚴修和張伯苓校長經常資助周恩來,讓他為學校刻蠟板或抄寫講義,以補助膳食費。入學第二年,嚴修破例批准他為南開學校唯一免交學費的學生。1917年,周恩來以平均89.72分的優異成績從南開學校畢業。嚴修對這個年輕人寄予厚望,非常寵愛他,甚至想要這位19歲的青年作他的乘龍快婿,此事傳為一時佳話。後來周恩來彬彬有禮的拒絕了這門親事,嚴修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更加敬重這位不圖財富努力選擇自己道路的年輕人,他一如既往的資助他,在嚴修的幫助下這年周恩來赴日本求學。1919年「五四」前夕,周恩來再入南開,成為南開學校大學部第一屆文科學生。
周恩來入大學後,積極投身「五四」愛國革命運動,成為天津青年學生愛國運動的領導者。 1920年1月,他因領導學生運動遭到反動當局逮捕身陷囹圄,經多方營救才得以出獄。嚴修為了保護好這位被他譽為有「宰相之材」的年輕人,他與張伯苓商量以他在南開設立的「范孫獎學金」資助周恩來出國深造。這一年,嚴修捐款七千元銀洋,設置「范孫獎學金」 ,選派南開大學最優秀學生出國深造。他們一致同意派周恩來出國留學。在南開校董事會上研究和徵求部有關人員的意見時,大家也一致認為周恩來符合條件,同意派其出國留學。為了給周恩來創造更好的留學條件,嚴修還特意給駐英國公使顧維鈞寫信,介紹周恩來的情況,推薦他去英國留學。這年藉助「范孫獎學金」出國留學的還有李福景。後來李福景之子李競的回憶,周恩來1962年還提到此事,說他在法國的留學費用不是靠勤工儉學,而是「范孫獎學金」,正是「范孫獎學金」 起了資助革命的作用。
到達歐洲後,周恩來一直與嚴修書信往還,保持密切聯系。嚴為資助周恩來,特在嚴家帳目上為其立了戶頭。除第一年留學費用是交給周恩來支票,讓他親自帶走外,以後的學費,都是嚴修讓人轉寄的,每半年一次,准時不誤。如 1921年嚴修日記載有:「2月 27日「李琴湘來(李福景的父親),余將補助周恩來、李福景之學費,交伊持去」。為了感激嚴修對周恩來的資助,1922年春節,周恩來的父親周懋臣特去拜謝嚴修。嚴修在經濟上的幫助,使周恩來免受飢餒之苦,也不必像其他旅歐學生那樣勤工儉學,這使他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去從事革命活動。
由於「范孫獎學金」的資助,周恩來的留學生涯實際上成了他對西歐這一資產階級革命及工業革命發祥地的實地考察。他旅歐時的活動中心是巴黎,間或往返於比利時及德國等地,從事革命考察和領導工作。在較為系統地考察中,周恩來依據親眼所見,對真理做了進一步的求索,並重構了自己的思想,確定了共產主義的信仰,並成為中共旅歐總支書記。由於周恩來在歐洲從事革命活動,有人就勸嚴修不要再給周恩來以資助,但他不為所動,以「人各有志」奉答,繼續寄錢給周恩來。
全國解放後,周恩來總理於1950年在中南海西華廳設便宴招待張伯苓校長,當時在場的張希陸(張伯苓的兒子)回憶,總理曾說:「我在歐洲時,有人對嚴先生說,不要再幫助周恩來,因為他參加了共產黨。嚴先生說:『人各有志』。他是清朝的官,能說出這種話,我對他很感激」。言外之意,是感激老先生對他人格的認識。吃飯時,端上一碗湯來。總理又深情地說:「老先生就像一碗高湯,清而有味,是封建社會一個好人。」周總理對嚴修老先生的資助始終未曾忘懷。
相關鏈接:周恩來在法國的足跡
幾年前,我曾兩次訪問歐洲。在巴黎,友人應我的懇求,帶我尋訪周恩來當年在巴黎的時光和足跡,使我終生難忘。今年適逢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謹追憶尋訪歷程,以寄懷念之情。
在巴黎上千條街道中,位於巴黎13區「義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德弗魯瓦街毫不起眼,連陪同我的西蒙夫人也很吃驚,連連詢問多次才找到了這個偏僻小巷。
但走進戈德弗魯瓦街,沒幾步就能看到一面牆上鑲嵌著一方墨綠色的大理石紀念牌,上面是周恩來的銅質正面浮雕頭像,頭像下面刻著鄧小平題寫的「周恩來」三個中文金字,並配有法文說明:「周恩來,1922年——1924年在法國期間曾經居住在此。」 這塊紀念牌是1979年法國政府為了紀念周恩來而特別設立的。
周恩來當年居住的小旅館就緊挨著這塊紀念牌。這家旅館是一棟干凈整齊的三層小樓,法國旅遊局的銅牌表明這是一家二星級旅店。老闆是一對華人夫婦。
女主人告訴我們,2001年,她和丈夫想要開一家旅館,通過中介找到了這處旅館。「我們發現,小旅館不但整潔標致,而且舒服溫馨,就毫不猶豫地接手了。當時還不知道周總理曾在這里生活過。」她認為自己很幸運:「我們去中國銀行巴黎分行貸款時,他們一聽說是周總理住過的房子,還給了我們一些優惠。」旅館的1號住房,便是當年周恩來住過的那一間。這是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間。女主人告訴我,前來住宿的中國人並不多,但專程來參觀的中國人卻不少。周恩來的侄子和侄孫、蔡暢的女兒,還有那些研究歷史的中國學者,都曾特意來這里小住。在房子沒有被改造前,鄧穎超也曾來這里看過。
1920年11月,22歲的周恩來來到了巴黎。1946年,周恩來在接受《紐約時報》記者采訪時曾說:「當時正值大戰之後,在法國容易找到工作,可以半工半讀……在去法之前,我已和國內報紙訂合同,給它們做特約通訊員,所以在法國一面讀書,一面寫文章。」據史料記載,周恩來主要為天津《益世報》《新民意報》寫文章。有影響的有長達二萬五千字的長篇通信《留法勤工儉學生之大波瀾》,在天津《益世報》上分十天連續刊載。那時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周恩來從法國發回的通訊報導。
同在法國勤工儉學的聶榮臻後來在自己回憶錄中寫道:「恩來在法國的生活十分艱苦。他住在巴黎義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德弗魯瓦街17號一家小旅館三樓第16號房間,唯一的一間住房不到10平方米,除了一張單人床和一張小木桌外,容不下多少別的東西,真可以說是"身居斗室"。這里既是他的住所,又是我們辦刊物和進行黨團活動的中心。人多了,實在裝不下,就只好到廣場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活動。每當我到恩來那裡,總見他不是在找人談話,就是在伏案奮筆疾書。吃飯常常是幾片麵包,一碟蔬菜,有時連蔬菜也沒有,只有麵包就著開水吃。」
我翻閱了「留言薄」,許多是中國遊客寫的,也有用法文、英文、俄文寫的。鄧穎超和他們的侄子、侄女都留有筆跡,幾任駐法大使:韓克華、黃鎮、姚廣、吳建民……都有簽名。一位前蘇聯漢學家伊凡諾夫訪問後留下深情的題詞。他說:「……周同志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偉大的戰士……他從這里起始,一生奉獻於共產主義事業,畢其一生……他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也是世界人民的偉大兒子……我們永遠懷念他。」
我就要離開時,在住房一角一個不起眼的展櫃里,偶然發現了一件從來沒有看到過的珍貴文物,淡黃紙復印件,是周恩來1929年7月下旬回國的時候,帶回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給團中央的一封報告。裡面寫著對他的評語:「周恩來——浙江,年二十六,誠懇、溫和,活動能力富足,說話動聽,作文敏捷,對主義有深刻的研究,故能完全無產階級化。英文較好,法文、德文亦可以看書、看報。本區成立的發啟(起)人,他是其中的一個。曾任本區三屆執行委員,熱心耐苦,成績卓著。1924年7月20日。」可惜我沒有攝像、復制,只能手抄,至今保存在我的《出訪筆記》中。
告別法中友協秘書長西蒙夫人時,我對她陪我尋訪周恩來巴黎故居表示深情地謝意。她卻說:「周恩來是世界名人,和平的旗手,我一向尊重他。今天有機會陪中國友人尋訪他當年在法國的故居,也是我的榮幸。我又知道了許多,使我更加欽佩這位偉人。我永遠會紀念他。」
❸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曾經去過法國留學
1、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10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
2、潘玉良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後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同學,1923年又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
潘玉良的作品陳列於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義大利政府美術獎金。1929年,潘玉良歸國後,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3、傅雷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4、鄧小平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歸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
5、周恩來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
❹ 哪些偉人留學到法國
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
去過!!
還有周恩來 鄧小平
❺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法國大革命分好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代表人物是:J.-P.布里索、J.佩蒂翁·德·維爾納夫、J.-M.羅蘭·德拉普拉蒂埃夫婦、P.-V.韋尼奧。
第二階段代表人物是:馬拉,羅伯斯比爾、丹東、埃貝爾
第三階段代表人物才是:拿破崙
❻ 法國有哪些偉人他們有什麼故事
孟德斯鳩
法國啟蒙思想家
孟德斯鳩(1689—1775年)法國思想家 出生於法國波爾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個達官顯貴之家。自幼受過良好教育。19歲時獲法學學士學位,出任律師。1814年開始擔任波爾多法院顧問。1716年,繼承了波爾多法院院長(他的祖父、伯父一直佔有這個職務)職務,並獲男爵封號。孟德斯鳩博學多才,對法學、史學、哲學和自然科學都有很深的造詣,曾經撰寫過許多有關論文。1721年孟德斯鳩化名「波爾·馬多」發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這部書通過兩個波斯人漫遊法國的故事,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社會的罪惡,用諷刺的筆調,勾畫出法國上流社會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臉,如荒淫無恥的教士、誇誇其談的沙龍紳士、傲慢無知的名門權貴、在政治舞台上穿針引線的盪婦等。書中還表達了對路易十四的憎恨,說法國比東方更專制。這部書受到了普遍歡迎。1726年,他出賣了世襲的波爾多法院院長職務,遷居巴黎,專心於寫作和研究。漫遊了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國呆了兩年多,考察了英國的政治制度,認真學習了早期啟蒙思想家的著作,還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731年回到法國後,潛心著述。1734年發表《羅馬盛衰原因論》,利用古羅馬的歷史資料來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1748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論法的精神》發表。這部書受到極大的歡迎,兩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鳩反對神學,提倡科學,但又不是一個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論者。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對資產階級的國家和法的學說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在洛克分權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他特別強調法的功能,他認為法律是理性的體現,法又分為自然法和人為法兩類,自然法是人類社會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規律,那時候人類處於平等狀態;人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鳩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時又強調自由的實現要受法律的制約,政治自由並不是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他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❼ 老一輩共產黨人裡面有幾個是留學法國的
老一輩共產黨員裡面有三個是留學法國的。
❽ 關於共產黨剛成立時 有些人去法國學習然後回來救國
周恩來在法國
1920年11月7日,22歲的周恩來登上法國「波爾多」號郵船,西涉重洋前往法國,開始了他的游學歐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此時周氏家族家道中落,已無力支付周恩來赴法留學的費用,他留學的費用主要來自嚴修在南開大學設立的「范孫獎學金」。正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所說:「周在歐洲時,他本人的經費支持者是南開大學一位創辦人嚴修。」
嚴修(1860—1929),字范孫,被尊為南開「校父」,與張伯苓等人先後創辦南開系列學校。周恩來則是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學生,從南開中學開始,周與嚴就有很多往來。1913年,15歲的周恩來入南開後很快顯露出品學兼優的才能,得到嚴修的格外賞識。經濟上嚴修和張伯苓校長經常資助周恩來,讓他為學校刻蠟板或抄寫講義,以補助膳食費。入學第二年,嚴修破例批准他為南開學校唯一免交學費的學生。1917年,周恩來以平均89.72分的優異成績從南開學校畢業。嚴修對這個年輕人寄予厚望,非常寵愛他,甚至想要這位19歲的青年作他的乘龍快婿,此事傳為一時佳話。後來周恩來彬彬有禮的拒絕了這門親事,嚴修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更加敬重這位不圖財富努力選擇自己道路的年輕人,他一如既往的資助他,在嚴修的幫助下這年周恩來赴日本求學。1919年「五四」前夕,周恩來再入南開,成為南開學校大學部第一屆文科學生。
周恩來人大學後,積極投身「五四」愛國革命運動,成為天津青年學生愛國運動的領導者。1920年1月,他因領導學生運動遭到反動當局逮捕身陷囹圄,經多方營救才得以出獄。嚴修為了保護好這位被他譽為有「宰相之材」的年輕人,他與張伯苓商量以他在南開設立的「范孫獎學金」資助周恩來出國深造。這一年,嚴修捐款七千元銀洋,設置「范孫獎學金」 ,選派南開大學最優秀學生出國深造。他們一致同意派周恩來出國留學。在南開校董事會上研究和徵求部有關人員的意見時,大家也一致認為周恩來符合條件,同意派其出國留學。為了給周恩來創造更好的留學條件,嚴修還特意給駐英國公使顧維鈞寫信,介紹周恩來的情況,推薦他去英國留學。這年藉助「范孫獎學金」出國留學的還有李福景。後來李福景之子李競的回憶,周恩來1962年還提到此事,說他在法國的留學費用不是靠勤工儉學,而是「范孫獎學金」,正是「范孫獎學金」起了資助革命的作用。
到達歐洲後,周恩來一直與嚴修書信往還,保持密切聯系。嚴為資助周恩來,特在嚴家帳目上為其立了戶頭。除第一年留學費用是交給周恩來支票,讓他親自帶走外,以後的學費,都是嚴修讓人轉寄的,每半年一次,准時不誤。如 1921年嚴修日記載有:「2月 27日「李琴湘來(李福景的父親),余將補助周恩來、李福景之學費,交伊持去」。為了感激嚴修對周恩來的資助,1922年春節,周恩來的父親周懋臣特去拜謝嚴修。嚴修在經濟上的幫助,使周恩來免受飢餒之苦,也不必像其他旅歐學生那樣勤工儉學,這使他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去從事革命活動。
由於「范孫獎學金」的資助,周恩來的留學生涯實際上成了他對西歐這一資產階級革命及工業革命發祥地的實地考察。他旅歐時的活動中心是巴黎,間或往返於比利時及德國等地,從事革命考察和領導工作。在較為系統地考察中,周恩來依據親眼所見,對真理做了進一步的求索,並重構了自己的思想,確定了共產主義的信仰,並成為中共旅歐總支書記。由於周恩來在歐洲從事革命活動,有人就勸嚴修不要再給周恩來以資助,但他不為所動,以「人各有志」奉答,繼續寄錢給周恩來。
全國解放後,周恩來總理於1950年在中南海西華廳設便宴招待張伯苓校長,當時在場的張希陸(張伯苓的兒子)回憶,總理曾說:「我在歐洲時,有人對嚴先生說,不要再幫助周恩來,因為他參加了共產黨。嚴先生說:『人各有志』。他是清朝的官,能說出這種話,我對他很感激」。言外之意,是感激老先生對他人格的認識。吃飯時,端上一碗湯來。總理又深情地說:「老先生就像一碗高湯,清而有味,是封建社會一個好人。」周總理對嚴修老先生的資助始終未曾忘懷。
鄧小平在法國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鄧小平曾經不遠萬里、遠涉重洋來到法國勤工儉學、尋求科學知識和救國真理,並從此走上了漫長的革命征程。
那是1920年8月27日,從四川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畢業的83名學生離開故鄉,踏上了前往法蘭西的路程。在這些川東子弟中有一位年紀最小、剛滿16歲的學生,他就是鄧小平。他當時的名字叫鄧先聖,學名是鄧希賢。當年9月11日,他和同學們一起在上海碼頭登上法國安德烈•勒蓬號(AndreLebon)郵輪,在10月19日抵達法蘭西,在法國南部港口城市馬賽上岸。這件事在當地是一樁不小的新聞。從馬賽市政府檔案館里找到的一份1920年10月20日的《小馬賽人報》讀到了如下的報道:「一百多名中國人,他們年齡在15到25歲之間,身穿西式服裝,頭戴寬邊帽、足登尖皮鞋,顯得彬彬有禮和溫文爾雅,靜靜地站在安德烈•勒蓬號的甲板上。」
這批中國學生在馬賽沒有作更多的停留,又來到了法國北部的小城巴耶。 小平等一行入學的地方就是市中心的巴耶中學(collegedeBayeux)。如今,這所學校已改名叫沙巴梯耶中學(Chapatier),是60年代擴建而成的。小平和其他23名中國學生是1920年10月22日正式在巴耶中學注冊的,學校為這批中國學生專門開設了補習法文的課程。校長卡瓦羅茲(ReneCavaroz)曾展示了證實鄧小平先生在這里求學的唯一一份最有說服力的史料,一張當年中國學生交納生活費用的單據,上面顯示1921年3月份鄧希賢名下的零用開支是18•65法郎,他總共交納的數額是244•65法郎(包括洗衣費、鋪蓋租金、房租、公共管理費、寄宿費等)。卡瓦羅茲感嘆地說,鄧小平先生一個月的零用開支只有18•65法郎,這位中國傑出的領袖年輕時是一位相當節儉的學生。
由於中國使館財政拮據中斷了資助,鄧小平在法國真正的學習生活僅僅持續了5個月就匆匆地結束了,此後便開始了邊打工、邊上學的動盪生活。
離開巴耶之後,鄧小平和同學們輾轉來到了法國東部勃艮第地區的小城市克勒佐(leCreusot),進入施奈德(Schneider)工廠做工。鄧小平在這家工廠的軋鋼車間當了一名軋鋼工,工作繁重勞累但報酬卻很低,據說每天的工資只有6•6個法郎,這樣的收入不要說是繼續上學,就是吃飽飯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於是他很快就辭去了這里的工作、經人介紹又前往蒙塔日(Montargis)尋求新的出路。
鄧小平在這座城市開始了一段半工半讀的生活,他就讀的學校就在蒙塔日市中心。如今,這座學校已不存在,學校的建築被保存下來,現已改建成為蒙塔日的市政廳,據說市政廳的二樓就是當年鄧小平等中國學生居住過的宿舍。市政廳大院里矗立著兩棵蒼勁挺拔的法國梧桐樹,據值班看門的一位老婦人介紹,當年中國學生還在這兩棵大樹前合影留念。中國學生打工的地方不在蒙塔日市內,但路程也不遠,就在這個城市北面的夏萊特(Chalette),打工的工廠是哈金森(Hutchinson)橡膠輪胎廠。如今,這座橡膠廠已經改為汽車配件工廠。中國學生大都喜歡騎自行車,並且經常在當地的小咖啡館里聚會和娛樂。這里還有一段「趣聞」:1975年鄧小平副總理訪問法國時,當別人問他需要些什麼,鄧小平回答說:「我想吃蒙塔日的牛角麵包。」顯然,少年時代的鄧小平吃慣了這里的麵包,所以才給他留下了如此深刻難忘的印象。
鄧小平在蒙塔日逗留期間,開始閱讀了一些進步書籍。年輕的鄧小平體驗到生活的艱辛、也了解到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他和一批先進的中國留學生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先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從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鄧小平後來離開了蒙塔日,來到了巴黎,進入了位於西郊的布洛涅-比昂古(Boulogne-Billancourt的雷諾汽車廠。 在雷諾廠保存的檔案中依然可以找到鄧小平的個人登記卡,他的登記證上的號碼是82409A,在這個廠的鉗工車間工作。有記載說,鄧小平喜歡足球也是這時候開始的。巴黎人喜歡足球運動,各種足球比賽接連不斷,年輕的鄧小平對足球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觀看足球比賽成了他工余時間的娛樂消遣。據說有一次世界盃足球賽在巴黎舉行,生活窘迫的鄧小平還是咬咬牙,掏出僅有的5個法郎買了一張最便宜的門票。
正是在巴黎期間,鄧小平同周恩來相遇,開始了共同的革命活動生涯。1924年的7月,周恩來調回國內,20歲的鄧小平在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五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執行委員,不久他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從事革命活動的鄧小平和他的夥伴們很快便引起了法國警方的注意,從1925年6月起,警察局的檔案中便開始出現了鄧小平的名字,正是警察局的檔案資料才給後人提供了鄧小平當年住過的旅館的地址。1926年1月8日,警方終於發出了搜捕鄧小平等人的命令,不過執行命令的人撲了空,鄧小平等同志得到風聲後已於前一天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列車。在巴黎警察局的檔案里,有關鄧小平的記載到1926年1月8日也就結束了。(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沈孝泉)
❾ 中國第一批赴法國勤工儉學的留學生出了哪些重要領導
去法國勤工儉學的留學生,重要的領導人有周恩來,鄧小平等,他們都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也是我們所敬愛的人民領袖,是我國的重要領導人!
❿ 為什麼革命先輩去法國留學
追求共產主義理想,學習西方最發達的科技,分享最發達的教育。去法國的有周恩來,鄧小平等。 我目前擔任法國公立大學的校代,期望我們優秀的畢業生共享世界最發達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