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為什麼參加一戰
因為德國對其宣戰,而且普法戰爭讓雙方的關系相當糟糕,作為世仇自然是要打的。一戰是同盟國與協約國的戰爭,法國作為其中的一員自然要參與
Ⅱ 第二次鴉片戰爭法國參戰原因 要正史
1853年至1856年間,爆發奧斯曼帝國(1299~1922)、英國、法國與沙俄之間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戰敗,因而轉向東方發展,企圖用侵略中國來彌補損失。
英、法獲勝得以調出較多的兵力轉向中國。美國則積極向外擴張,採取與英、法勾結侵略中國的政策。在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法國的工業革命也已經完成了,所以為了國內的需求,法國政府不得不國外尋求市場和原材料地。這個時候清政府就被看中,列入了侵略的目標。
(2)法國為什麼捲入戰爭擴展閱讀:
1860年8月1日,英法聯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沒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陸協同進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軍在直隸提督樂善指揮下,英勇抗擊。但清政府本無抗戰決心,咸豐帝命令僧格林沁離營撤退。
清軍遂逃離大沽,經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通縣)。1860年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軍長驅直入,24日佔領天津。
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議和。英、法提出,除須全部接受《天津條約》外,還要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增加賠款以及各帶兵千人進京換約。清政府予以拒絕,談判破裂。侵略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犯。
Ⅲ 法國為什麼會高調參與敘利亞戰爭,背後原來是這個國家
敘利亞戰爭從2011年爆發,到現在已經有了8年。在這場戰爭中越來越多的國家被牽扯進來,變成了各自爭奪利益的地方。而這場戰爭的爭斗遠遠沒有結束,每當敘利亞稍微安穩,美國在後面就會讓局勢進一步加劇。
美國和法國的一退一進絕對會讓敘利亞的局勢發生重大的變大,俄方又會用什麼態度面對這個新加入的玩家呢?戰爭最受傷的還是普通的民眾,希望這里的戰爭早日結束,和平來得越早越好!
Ⅳ 歐洲30年戰爭的原因
三十年戰爭
Thirty Years' War1618~1648年,由神聖羅馬帝國內戰發展為歐洲主要國家捲入的大規模國際性戰爭。
17世紀初,德意志仍處於諸侯割據狀態。各邦諸侯因信仰不同和教產矛盾分別組成新教聯盟和天主教聯盟。為了與對方抗衡,雙方均尋求外國勢力支持。而已形成統一集權國家的英、法、西班牙等歐洲大國正在謀求對外擴張,遂把地處歐洲中心、具有重要戰略位置但又四分五裂、日趨衰落的德意志作為角逐目標。戰前,歐洲各國形成兩大對立集團:哈布斯堡集團由奧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聯盟組成,得到羅馬教皇和波蘭的支持;反哈布斯堡集團由法國、丹麥、瑞典、荷蘭、德意志新教聯盟組成,得到英國、俄國的支持。戰爭導火線是波希米亞(捷克)爆發民族起義,反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任命天主教徒斐迪南為捷克國王。戰爭分四個階段,主戰場在德意志。
捷克階段(1618~1624) 斐迪南任國王後,禁止新教徒的宗教活動,拆毀其教堂。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爆發起義。起義者沖進王宮,把皇帝的兩名使者從窗口拋入壕溝,並成立由30人組成的臨時政府,宣布捷克獨立。次年6月,起義軍包圍維也納,但在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軍隊侵入捷克後撤退。8月,捷克議會選舉新教聯盟首領、普法爾茨選侯弗里德里希為捷王。1620年9月,天主教聯盟軍2.4萬人在J.T.蒂利伯爵率領下侵入捷克,於11月8日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擊敗新教聯盟軍和捷克起義軍(約2萬人),布拉格陷落。捷克再度淪為哈布斯堡王朝領地,起義慘遭鎮壓。年底,西班牙出兵普法爾茨。1621~1623年,蒂利回師擊敗普法爾茨新教諸侯軍隊。
丹麥階段(1625~1629) 1625年2月.丹麥在英、荷、法支持下,以援助德意志新教聯盟為名出兵德意志,佔領盧特城。與此同時,曼斯菲爾德率英軍進占捷克西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起用A.W.E.von瓦倫斯坦為武裝部隊總司令。1626年4月,瓦倫斯坦在德紹擊敗英軍。8月,蒂利軍收復盧特城。隨後,兩軍協同直搗日德蘭半島(1627),進而攻佔梅克倫堡、波美拉尼亞(1628),迫使丹麥簽訂《呂貝克和約》(1629),保證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務。
瑞典階段(1630~1635)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天主教聯盟勢力向波羅的海發展,引起瑞典不滿。在法國支持下,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於1630年7月率兵在奧得河口登陸。此時,天主教陣營發生內部矛盾,瓦倫斯坦被免職,瑞軍迅速侵入德意志中部。1631年9月17日,瑞典-薩克森聯軍在布賴滕費爾德之戰中重創蒂利軍。瑞典軍向西推進到萊茵河畔,薩克森軍攻陷布拉格。1632年春,瑞典軍回師巴伐利亞,在萊希河之戰中擊斃蒂利。4月,皇帝再次起用瓦倫斯坦。瓦倫斯坦重組軍隊收復布拉格(5月),出師巴伐利亞(9月),迫使瑞典軍撤向薩克森。11月16日在呂岑之戰中,瓦倫斯坦戰敗,損失慘重,古斯塔夫二世戰死。1634年,皇帝在西班牙軍隊支持下,在訥德林根大敗瑞典軍。瑞典軍被迫北撤。1635年5月,同瑞典結盟的薩克森和勃蘭登堡與皇帝締結《布拉格和約》。
Ⅳ 法國參與二戰的原因是什麼結果怎樣,二戰結束後有哪些影響
摘要 法國會在二戰中表現的那麼差,和他們並不願意再打下一次世界大戰,是有著直接的關系的。因為法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損失了太多,法國當時是整個歐洲的主要戰場,絕大部分的歐陸戰役都是在法國境內開始的。法國本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損失很多,甚至有部分評論家認為,法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可以說是流幹了血液,整整一代人都留在了戰場上。
Ⅵ 法國為什麼參加北美獨立戰爭
這充分體現了法國人的二B精神!
英國人發現了北美新大陸,然後去跑馬圈地。西班牙人看了眼熱,去南美跑馬圈地。法國人看了眼熱,去北美想跟英國人分一杯羹,結果被英國人痛打,嚇得跑到了阿拉斯加那旮。後來看到美利堅反抗英國暴政,法國人覺得報仇的機會來了,就協助美利堅打跑了英國人,然後跟美國人邀功,被美國人痛打,又嚇得跑到了阿拉斯加那旮。後來阿拉斯加也被美國人購買了,法國人又被打了一頓,嚇得跑到了加拿大北部,後來形成了加拿大的法語區。
Ⅶ 在使命召喚8中,為什麼英國 法國 德國 都卷進了戰爭,他們各自的企圖是什麼。主要是馬卡洛夫·
在英國、法國放毒氣彈,在德國監禁俄國總統女兒 注意 這些國家都是北約 國家 有協定 類似於盟國 沒看見 美國想打利比亞 一群北約小弟跟著打 ne 在英國法國放毒氣彈,在俄國監禁俄國總統女兒 注意 這些國家都是北約 國家 有協定 類似於盟國 沒看見 美國想打利比亞 一群北約小弟跟著打 小馬哥是極端主義 分子 6上 他製造機場血案 就是要振興 俄羅斯 6里的謝菲爾德將軍 也是極端愛國者 他看見2萬美軍 死在核彈下 而美國軍界和世界去不關心 所以他就聯合小馬哥挑起戰爭 老謝是想讓美國重新成為霸主 我打這么多字 還打了3次 被 網路 那個了 選我
Ⅷ 中法戰爭是因為什麼原因開始的
1,起因:法國侵略越南,企圖以此為跳板,進一步侵略中國,應越南國王邀請,法軍駐越,法國要求越南國王下令撤走中國在越南的軍隊.
(根本原因:法國要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權益,以滿足壟斷資本家的需求)
2,爆發:1883年12月,法軍攻擊越北法軍
3,經過:
第一階段從1883年底至1884年夏,戰場主要在越南北部.
第二階段,戰爭擴大,戰場主要在中國境內,分海戰和陸戰兩個戰場.
(1)馬尾海戰:
1884年夏,法國艦隊從海上進攻中國,分兵兩路:一支海軍進攻台灣基隆港,被清守軍擊退.一支艦隊駛入閩江口的水師基地馬尾軍港,目的是摧毀福建海軍和福州造船廠.由於福建水師奉行李鴻章的"不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事"的投降政策,不準主動向法海軍出擊,致使福建海軍處於被動挨打的困境.當法國海軍發起攻擊時,福建海軍倉促應戰,雖然愛國官兵臨危不懼,奮起反擊,重創敵艦.終因清政府腐敗,戰略指揮失誤,造成海軍將士死傷七百多人,福建水師覆滅,福州船廠被炸毀.馬尾海戰慘敗是清政府執行妥協退讓方針的結果.
(2)鎮南關大捷.
1885年春,陸戰分東,西兩路在廣西邊境進行.1885年3月,法軍從東路全力進犯鎮南關,中法兩國進行關系全局的決戰.老將馮子材親自部署和指揮鎮南關大戰.當法軍直撲關前隘時,馮子材率部奮勇抵拒,在關內外中越邊民配合下,奮勇殺敵,斃敵千餘人,法軍大敗.馮子材乘勝收復諒山等地.
4,結果: ――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粉碎了法國利用越南為基地進攻中國的狂妄計劃,導致法國茹費理內閣垮台.
·清政府以勝求和,簽訂《中法新約》.
Ⅸ 法國人為什麼要參加第二次鴉片戰爭
為了擴大侵略戰爭,英國政府於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代表,率領一支海陸軍來中國;同時向法國政府提出聯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國正以「馬神甫事件」(又稱「西林教案」)向中國交涉。所謂「馬神甫事件」,是指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違反《中法黃埔條約》,自行進入中國內地活動。但馬賴1856年2月在未依據條約義務——把拘捕的法國人解送至法領事館的情況下,就被廣西西林縣知縣處死。1857年,法國政府遂以此為借口,任命葛羅為全權代表,與英國聯兵侵略中國。
Ⅹ 倆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什麼會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其實最大的犧牲品是德國,兩次滅國,只不過德國那是自找的。
1、法國倒霉在鄰居有點瘋,兩次世界大戰實際上德國都是必敗的,而且幾乎一點希望都沒有(特別是二戰),按照正常邏輯,發動戰爭等於自殺,問題是德國這傢伙楞,它偏偏就作死了……
你可以想想,從軍事指揮的角度來講,德國已經基本上是幾個參戰國里最好的了,但還是輸,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這一仗根本就不能打!說明國際政治出了大問題,大到軍事水平再好都撈不回來。
2、歐洲各大民族當中,單以民族來算,總實力最強的就是日耳曼人(德國、捷克、奧地利的主體)和斯拉夫人(俄羅斯的主體)。
而凱爾特人(法國的主體)、盎格魯-薩克遜人(英國的主體)、拉丁人(南歐)都要明顯遜色一些。
法國正趕上日耳曼人的鄰居,又沒天險(南歐有阿爾卑斯,約翰牛有英吉利)又沒戰略縱深(毛子你懂得),日耳曼人一旦統一(大部分統一就行,日耳曼人的人口和面積歷來比凱爾特人多1倍都不止,經濟實力除非連年戰爭內耗過度,否則基本上也比凱爾特人高1倍以上),法國難免要倒霉。
3、法國以前能牛,是因為有個黎塞留,一個《威斯特伐利亞條約》,肢解了日耳曼民族整整500年,到現在都統一不了。
黎塞留的戰略思想核心,在於向西南打垮西班牙,向北跟英國和解,向東通過遠交近攻的手段,通過金錢拉攏北歐和東歐肢解日耳曼族裔。
你可以看看歐洲史,越接近這個戰略的時候,法國越強,越背離這個戰略,法國越慘。而一戰二戰,就是最核心的東部戰略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