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7世紀.為什麼英國能夠打敗法國和荷蘭拜託各位幫幫我,好人有好報的,謝謝了,我很急。
第一,英國經濟實力較強。
第二,英國通過海盜,打擊了敵人的力量。
第三,英國海軍僥幸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使得英國海軍成為世界上最強的海軍,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四,先進的社會制度,也是英國戰勝法國的原因之一。至於荷蘭,就是個小國,只要戰術得當,大國打小國太容易了。
⑵ 英國最終戰勝法國,成為海上霸主,又說明了什麼
首先,英國最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科技成果得到廣泛應用。這大大地提高了英國國民生產總值,英國政府從中取出一部分資金發展海軍。畢竟英國是一個島國,如果要打仗海軍必須健全法國雖然也有重大改革,比如1643年路易十四改革,使法國從此成為歐洲大陸上最強的國家,直到1871年德意志的統一.但是,法國海上力量的發展晚於英國,法國封建制度漸漸阻礙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相對於法國,海軍不及英國強大,政府禁止移民新大陸,對外開發不積極,七年戰爭被英國打敗
英國是個島國,面向大西洋,地理位置優越
較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掃除資本主義發展障礙
較早進行工業革命,經濟基礎強大
政府鼓勵支持
清教徒的大量移民
⑶ 英法百年戰爭初期,法國為什麼會頻繁大敗於英國
法國為什麼會頻繁大敗於英國?個人認為一件事情頻繁的發生,我覺得應該是內部的原因。百年戰爭產生的原因錯綜復雜,包含國家間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系等各種因素。盡管通常認為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國和英國早已累積多年恩怨。英國金雀花王朝早在12世紀便在法國擁有大量土地和財產。由於金雀花家族在法國擁有土地,他們據此自認為屬法王諸侯,但法王則並不信任他們的這些英國表兄弟。說白了主要原因的那時的法國經濟不如英國。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蘭統一,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建立諾曼底王朝。1649年5月19日宣布為共和國。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建立了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⑷ 為什麼英國在歷史上總能揍法國
因為英國人牛叉哄哄😂
⑸ 在殖民擴張中英國為什麼能戰勝荷蘭和法國我們應當怎樣客觀評價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
1對於荷蘭,荷蘭是個小國家,貿易發達,但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作為後盾,佔領的又僅僅是一些據點,沒有腹地作為支撐,英國在7世紀中葉打敗荷蘭
2相對於法國,海軍不及英國強大,政府禁止移民新大陸,對外開發不積極,七年戰爭被英國打敗
英國是個島國,面向大西洋,地理位置優越
較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掃除資本主義發展障礙
較早進行工業革命,經濟基礎強大
政府鼓勵支持
清教徒的大量移民
是資本主義時代到來無法避免的,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一部分,給世界人們帶來災難和痛苦,(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物種的滅絕,但促進了全球經濟文化交流,和物種交流(玉米,番薯土豆傳入東方)和有利於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的聯結
最大的受益者是殖民國本身
這種殖民和古代希臘,腓尼基的殖民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後者母邦和子邦在經濟政治上是平等的)
⑹ 一個什麼原因讓英國擊敗了法國,在北美的時候
七年戰爭很復雜,不僅僅是英法之間的戰爭。英國是島國,因為可以脫身與大陸事務之外,依靠強大的海軍,專心攻取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這是英國大陸均衡政策的勝利,通過普奧俄牽制和削弱法國。
http://ke..com/view/22441.htm?fr=ala0_1_1#2_5
這個網址有具體介紹!!!
⑺ 18世紀英國為什麼在七年時間里擊敗法國還有在英荷戰爭中為什麼英國能取得勝利
一方面是英國自己國力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是對手的衰弱。法國在七年戰爭中是處在路易十五的統治下。此君的名言是「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他一味的追求享樂,不顧國家政務,不僅遠不能和他的曾祖父偉大的太陽王路易十四相比,還為路易十六時期的法國大革命埋下了伏筆。至於荷蘭則受制於他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雖然擁有強大的海軍,但無法進行持久戰。而且個人感覺荷蘭有些像古代的迦太基,國民過份重視商業,結果像迦太基被尚武的羅馬擊敗一樣被英國終結了強國的地位。與走向衰敗的法荷兩國相反,此時的英國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家們急需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原料採集地,所以積極支持政府的炮艦政策。兩相一比較,法國和荷蘭哪有不敗的道理。
⑻ 英法百年戰爭的背景、原因及過程
是腓力六世和愛德華三世爭奪王位。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
1337年愛德華三世稱王法蘭西,腓力六世則宣布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派兵佔領耶訥,戰爭遂起。
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的富庶的佛蘭德和阿基坦地區。這個地區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法國於1328年佔領該地,英王愛德華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
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背景: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最後一位國王查理四世去世。由於查理四世沒有 男系繼承人,其堂兄華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即位。
而英王愛德華三世則以腓力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繼承法國王位,並以此為借口 發動了戰爭。1337年11月,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
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折——聖女貞德:
貞德生活的年代正是英法百年戰爭開戰的初期,英軍依靠長弓壓倒性勝利,法軍則損失慘重,國外軍事不順,國內也動盪不安,當時是法國歷史上相當昏暗的時期。
國王查理六世精神出了問題,不理朝政,皇親國戚們互相爭斗,局面混亂,局勢危急。而國外的戰火從不停歇,許多重要城市被佔領,人民沒有安身之處。
沒有主心骨的騎士和貴族帶領,軍心不穩,不停地打敗仗,就在這危急存亡之時,一位少女站了出來,希望可以帶領軍隊作戰。
剛剛走上戰場,貞德沒有足夠的錢,她的裝備,戰馬,旗幟都是由富人捐贈所得,盡管不合身,但是她並不在意,女扮男裝,手執十字軍佩劍,率領法蘭西人民英勇殺敵。
在戰場上,她採取正面進攻的戰術,盯著難啃的英軍堡壘打,放棄法軍曾經被動挨打的保守攻略,直擊英軍核心,使英軍猝不及防,遭遇前所未有的慌亂。
貞德自己也身先士卒,嚴格規范自己的作風。有一次在戰場中,她被一支利劍射中肩膀,她拔掉箭,帶傷繼續作戰;也曾被石頭打飛頭盔,卻毫不畏懼,仍堅守自己的戰斗崗位。
還曾被石駑打傷腿,雖然離開前線,卻仍然不放棄指揮,一直到戰斗結束。她請人做了她的軍旗,中間是基督像,旁邊站著兩位天使。
還起草作戰宣言,語氣不卑不亢,完全不像一位十六七歲少女的口吻,就像真的耶穌下凡一般。彷彿真有神力一般,所有士兵都鬥志昂揚,不久整個軍隊紀律整齊,整裝待發。
十七歲的少女成為全國的偶像,戰場上的行為也為將領士兵愛戴。然而在貢比涅一次小沖突中,由於被細作出賣,貞德被勃艮第公國俘虜。英軍與公國交涉,花重金把貞德擄走。
英國當局也以異教徒罪和女巫罪判她火刑。當時,查理七世如果敢於伸出援手或者掏出自己的錢,貞德有可能逃過一劫,但是為了自己的小金庫和保住王位,查理七世做了一次軟蛋。
可憐貞德作為他的仆從曾為了他的王位前仆後繼,浴血奮戰,到頭來被自己人出賣拋棄。是金子總會發光,貞德飽受那麼多不公正待遇。
但是依舊有幾個女人在她生命中不停支持她,給予她幫助。讓我們舉個例子,在當時,英國攝政貝勒德福公爵夫人安妮是貞德虔誠的擁護者。
面對大家對貞德是否是處女的質疑,她力排眾議,證明貞德是處女,使那些准備以貞操指證貞德為女巫的行為被迫收手。
為了貞德的名聲和聖徒的貞潔,德福公爵夫人四處奔波,為貞德提供後盾。不止是她,還有無數貞德的擁護者,這些人為貞德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領導法國人民打敗英軍進攻,成功緩解了法國民族危機,鼓舞人心,鼓舞人民鬥志;她給西方文化影響深遠,作家為她的成就譜寫詩歌,劇作家拍攝影片給大家欣賞。
音樂家等譜寫樂曲進行贊美;她扶植查理七世順利登上王位,使法國國王的正統性得以延續;她使得人的精神受到不可替代的勁頭,有歷史記錄,對於貞德說的話士兵無條件服從。
堅定不移,這使當權者恐慌,害怕貞德手握兵權和民心太過強大,威脅他們的權利。後世也有人說「如果沒有貞德,法國等不到拿破崙出生就滅亡了。」
⑼ 英國為什麼在七年戰爭中打敗法國
在七年戰爭中,英法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爭奪,初期(1756年-1757年)是法國取得了勝利。在巴利阿里群島的梅諾卡島戰役(1756)中,5月20日法國艦隊戰勝了英國艦隊。但是,隨著1758年戰局的開始,被歐洲戰場拖住的法國,在海上和各殖民地開始遭到失敗。英國只給普魯士以財力援助,因此逐漸在各殖民地積蓄了力量,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1760年佔領了加拿大、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佛羅里達和法國在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1763年初,七年戰爭結束。1763年2月10日英法簽訂巴黎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