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無線電有哪些起源
1894年,20歲的馬可尼從雜志上讀到,赫茲在實驗室里做過電磁波傳送試驗之後斷然否認了利用電磁波進行通信的可能。他並沒有迷信權威,而是認為利用電磁波跨越空間傳送通訊將遠遠優於通過電線傳輸。
為了證實自己的設想,馬可尼開始搜集資料進行試驗。結果,馬可尼成功地看到了赫茲所觀察到的現象。第二年,電波信號已經可以發射2.7千米了。這一成功使馬可尼心中產生了一個使無線電網路布滿全球的夢想。
為增大信號接收距離,馬可尼研製了檢波器。他還自製了一個更大的電感線圈,並接上了天線,以使信號傳到更遠的距離。經過試驗,信號傳到了1.6千米以外的地方。就這樣,馬可尼發明了自己的無線電報。
1896年,馬可尼向義大利政府申請資金來製造更大的發報機,遭到了當地政府的拒絕。但這一發明卻得到了倫敦科學界和實業界的高度重視,他於1896年獲得了無線電通信發明的專利並成立了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當時,馬可尼的無線電波已經可以傳播至160千米遠的距離。在贏得了經濟支持以後,他在英國西海岸修建了一座2.5萬千瓦的發射站。
1901年12月11日,馬可尼在加拿大的紐芬蘭,將天線固定在風箏上,再將風箏系在一條電纜上,當風箏飛到122米的高空時,接收到了預先設定好的三點信號。這一成功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這也成為以後出現的無線電通信、廣播等技術廣泛發展的起點。
1910年,馬可尼接收到了大約9600千米外發出的信息。1916年,他又利用短波使發射機功率增大了100倍。
不僅如此,馬可尼還在1932年用拋物面天線為微波定向;1934年,他又親自演示在霧中應用微波導航,次年,他還建議用微波傳播電視。
為表彰馬可尼在無線電領域的傑出貢獻,1909年,他與德國物理學家布勞恩共同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馬可尼在對無線電的研究中,還有一位佼佼者,就是和馬可尼同時代的俄國的波波夫。波波夫於1859年出生於俄國的一個牧師家庭,曾就讀於彼得堡大學。1888年,波波夫對電磁波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並開始致力於試驗研究。
6年後,波波夫研製成功了一台電磁波接收機。1895年,在彼得堡的物理學會分會場,他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演示,這使他備受鼓舞。此後,他又改進了這架機器,使無線電收報機更加完善。1896年,波波夫成功地在距離250米左右的地方清晰地收到了世界上第一份無線電報,內容是紀念電磁波的發現者海因里希·赫茲。1897年,波波夫的無線電通信距離擴展到了640米。夏季,其距離進一步擴展到了5千米。在波波夫的不斷努力下,無線電通信在俄國也逐漸普及開來。
B. 無線電通信在歷來戰場上的應用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根據國外文獻資料, 結合軍用移動通信的特點私戰術要求, 評述與體制有關的六個技術問題, 包括工作須段、多路復用、調制、移動台信道搜索、信令、交換。最後並提到系統的使用。
在新的野戰通信系統中, 陸地通信機動性最強的莫過於移動無線電通信了。美軍在七十年代初制定的「 三軍聯合戰術通信計劃」(TRI-TAC)中就確定要建立「移動用戶設備」(MSE)系統, 但那時它是裝備師一級使甩的。英軍的「 松雞嚴地域通信系統中也有稱為「 單信道無線電入口」(S.C.R.A)的移動無線電分系統, 同樣, 法國的「 里達」(RITA)自動綜合傳輸網也有「 自動信道選擇無線電連接」(LIRSAC)的分系統。近幾年來, 還有一些地域通信網也開始研製移動無線電通信系統, 如加拿大的地域通信系統(CMACS), 瑞典與挪威聯合研製的增量調制移動通信系統等。
一、軍用無線電移動通值的特點
一般民用移動無線電通信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移動通信一般由中心台和若干移動台組成。移動台在迅速運動中進行通信, 所以它收到的電波是隨時間和地點迅速變化的。在移動通信中產生的多徑效應會產生隨機的嚴重衰落多徑效應的變化速率與運動速度有關, 且起伏振幅很大, 可達以上, 這是固定通信所沒有的。
2、移動台在移動中工作, 周圍環境迅速變化, 因此很可能不時受到鄰近的強台、環境雜訊和車輛中發動機點火等各種雜訊的千擾。
3、移動台應體積小、重量輕、耗電省, 而且要求耐震、堅固和耐室外溫度的變化。還要求使用簡便, 便於外行人操作, 並有保安措施。等等。
軍用移動無線電通信與民用相比, 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機動性。軍隊作戰不僅用戶終端是移動式的, 而且中心台也要求可以移動。中心台的天線不可能架得很高, 而且數量要盡量減少, 中心台需根據敵我雙方態勢不斷變化而轉移, 中心台的設備不可能採用市電網供電, 而需用發電機組, 這就牽涉到油料供給等問題。因此, 移動通信在軍用狀態下, 從整個系統來說, 要獲得最佳的增益是有困難的。因為它受到各方面條件的約束。所以, 各國正在競相研製一些新的裝備, 開發新的技術。
其次是抗毀性。系統中的各要素, 尤其是中心台必須機動、靈活, 易於隱蔽、偽裝, 開設撤收快, 還要能抗敵方的測向、截獲和干擾。特別是抗干擾設施, 在研製新一代軍用移動通信系統時已不食廈示考慮了。
第三、保密性。系統最好選用數字通信, 以利於加密, 在加密技術上也必須很好研究。
另外, 軍用移動通信系統的頻率范圍比較寬, 這和民用系統只有少數幾個工作頻率也是不同的。軍用系統還要求在比民用更復雜和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軍用系統不僅要進行話音通信, 還要能傳輸非話務信息。
總之, 軍用移動通信系統在各個方面都比民用的要求高, 因此技術復雜程度較高, 也比較昂貴。所以, 目前許多外軍地域通信網的結構還沒有包括這一個系統, 僅在英、法、美等少數幾個國家中列為裝備。
軍用移動通信系統目前正處在飛速發展的時期, 一些已經具備此系統的地域通信網在不斷改進其性能, 而那些原來沒有這一系統的地域通信網則正在加速研製增加這一功能。因此可以說, 在地域通信網中增設移動通信系統將是提高其機動性的主要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 軍用移動通信系統將會在抗干擾、抗測向和抗截獲等方面作出更大的改進, 在系統容量、傳輸可靠度等方面也會有較大提高, 而且移動通信將不僅限於地面, 還會向空中發展,如利用升空平台, 包括直升機、系留氣球等作空中中心台, 以及利用衛星轉發器改為中心台作空間通信。那時, 移動道信將會發揮更巨大的作用。
C. 二戰德國法國通訊器材對比誰知道 誰知道 據說二戰前法國戰場上沒電報機靠摩托車去報信,這是真的假的
沒電報機肯定假的,摩托傳信是真得。另外說說,拿破崙後無法軍。二戰比義大利還垃圾的醬油法軍,戰後只知道對女人發威的垃圾國家
D. 環法為什麼不能用無線電
隨著2009年環法自行車賽的展開,選手們正在漸入佳境,不過主辦方日前一項禁止車隊與車手進行無線電聯系的決定卻引來了不滿。在重壓之下,國際自行車聯合會16日決定取消這項禁令。
在以往的環法比賽中,車隊教練都可以通過無線電與車手進行聯系,並指導其行進的方法,但一些反對者認為,這樣做會導致車手失去自主權,使控制權完全落入教練手中。為此,主辦方希望進行適當調整,並選擇了14日和17日的兩個賽段作為測試,也就是在此期間,車隊無法和車手通過無線電聯系,該舉措隨後得到了國際自聯的首肯。
然而參賽車隊的反應之強烈卻令人始料未及,十餘家車隊在阿斯塔納車隊的帶領下,簽署了一份請願書,希望國際自聯收回成命。在14日的比賽中,被主辦方強制摘掉耳機的車手們為了防止事故步步為營,結果前4個小時的平均時速竟然只有38公里,使得比賽變得索然無味。
迫於各方壓力,國際自聯決定取消17日的測試,不過該組織在一份公報中表示,它將繼續對無線電的使用進行討論,並與相關人員進行協商。
E. 無線電技術為什麼一直不成熟
無線電技術怎麼不成熟了?無線電技術在通信技術包括電視技術、手機通訊技術、無線網路技術等等都是很成熟的了。還有雷達技術、射電望遠鏡等等也都是無線電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在飛速發展,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以前無線電技術是受頻率與帶寬影響有所限制,如今微波技術已經突破,不存在什麼限制了。還有就是通信距離受地球曲面與電離層變化影響受到限制,如今有了同步軌道通信衛星,也完全不存在問題了。目前在宇航通信、地月通信、星際通信等方面具有廣闊發展空間。未來的無光纖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都可看做是無線電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認為無線電技術不成熟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F. 為什麼不讓法國研究無線電
國家無線電頻譜管理研究所有限公司是2001-06-27在陝西省西安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西安曲江新區慈恩西路8號。
國家無線電頻譜管理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10133729947557A,企業法人李誠,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6)為什麼法國不研究無線電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網路的測試、設計、優化和工程安裝;通信設備檢測、儀器測量、系統集成、綜合布線;以上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本人或者委託他人進出口各種商品和技術的,但國家限制進口或者公司禁止進口的商品和技術的除外。
設備租賃、房屋租賃、物業管理服務。(上述經營范圍涉及許可經營項目的,應當憑許可證或者批准證書在有效期內經營,不得擅自經營)。陝西省同一經營范圍內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為36871萬元,主要資金集中在5000萬元以上規模,1000-5000萬元企業,共10家。目前是省級注冊資本優秀企業。
G. 無線電是如何誕生的
馬可尼在他父母的別墅頂層建立起無線電收發實驗裝置,專心地做起實驗來。1894年的一天,馬可尼把母親請到實驗室來,小長桌是他的實驗台,上面擺著一台簡陋的收發報裝置。馬可尼一按電鈕,就從樓下的客廳里傳來一陣鈴聲,而樓上和樓下並沒有導線相連。這就是馬可尼第一次實現無線電信號傳送的情景。
為了把通信距離進一步擴大,馬可尼不斷開動腦筋。他將赫茲振盪器懸掛在高柱子上,並且在一端連接一塊金屬板做天線,在另一端連接一埋入地下的金屬板做地線,他根據觀察,得出了天線越高,裝置的靈敏度也越高的結論。這樣,早期的無線電天線就出現了。1895年夏天,馬可尼在別墅的三樓實驗室和2.7公里遠處的山丘之間成功地實現了無線電報通信。
1896年,22歲的馬可尼告別故鄉,偕同父親到達英國。在英國郵政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馬可尼進行了多次無線電收發表演,還在公開場合做了10公里至20公里的無線電報通信演示,並獲得了成功。
1897年,在倫敦成立了由英國政府代辦的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馬可尼親自兼任董事長。有了資金的支持,馬可尼開始把無線電通信向商業化發展。1898年,英國舉行遊艇賽,終點是距海岸20英里的海上。《都柏林快報》特聘馬可尼用無線電傳遞消息,遊艇一到終點,他便通過無線電波,使岸上的人們立即知道勝負結果,觀眾為之欣喜若狂。可以說,這是無線電通信的第一次實際應用。
H. 無線電是怎麼發明的
門鈴聲急促地響起來。古雷姆夫人放下手中的活計,急忙穿過客廳跑去開門。她以為一定是鄰居威廉遜太太來了,可是推開房門一看,門外空無一人,只有仲秋的陽光懶洋洋地照射在泛黃的草坪上……
明明是門鈴響了,怎麼會沒有人呢?「真是怪事!」她只好回到書房去。隔了一會兒,鈴聲又響起來,古雷姆夫人不大情願地又去了一趟,結果還是撲了個空。這回她可有點生氣了,她沖出房門,一切還是靜悄悄的,然而回頭一看,她驚呆了。
門鈴又一次響起來,她惶然地伸手去按按鈕,可按鈕根本不聽她的使喚,你按時它不響,你不按它偏響。
「馬可尼,馬可尼,我的孩子,快來呀!門鈴出毛病了!」古雷姆夫人大聲向兒子求助。
這時,從樓上跑下來一個小夥子,他個頭中等,20歲左右,穿著一身工作服,手裡拿著一個帶按鈕的木盒子,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視著母親。聽了母親的述說,小夥子笑哈哈地樂個不停。一時間,古雷姆夫人被弄得糊里糊塗。
原來,這位名叫馬可尼的小夥子,正在做無線電信號傳送的實驗。他把門鈴設計成信號接收裝置,手中的木盒子就是信號發送裝置。
馬可尼把母親請到樓上,這是他的小小實驗室,小長桌是他的實驗工作台,上面擺著一台收發報裝置。他一按手中的按鈕,很快就從樓下客廳門外傳來一陣陣鈴聲。樓上、樓下並沒有任何導線相連,這使略懂一些物理知識的馬可尼的母親,也感到吃驚了。
這就是馬可尼第一次實現了無線電信號傳送,他被後人譽為「無線電通訊之父」。馬可尼1874年4月25日出生於義大利帕多瓦城,在著名的帕多瓦大學學習物理。馬可尼在學生時代,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自己設計的傑出實驗,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同時還向人類表明電是可以無線傳播的。雖然,在赫茲的實驗裝置中,電的發射源和接收源之間的距離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卻啟發人們,用電進行無線通訊是可能的。
用電進行無線通訊的關鍵,是擴大赫茲實驗裝置中電的發射源和接收源的距離。在赫茲實驗的鼓舞下,物理學家們開始了擴大電波傳播距離的研究,不久,法國物理學家布冉利研製的金屬屑玻璃管電波接收器,在140米以外的地方,探測到了電磁波。
法國布冉利的上述實驗,引起了英國物理學家洛奇的興趣,他改進了布冉利裝置。成功地在800米外,接收到了用摩爾斯電碼發送來的信號。
1894年元旦,年僅37歲的赫茲不幸逝世。這時,20歲的馬可尼正在歐拉巴聖地度假。當他看到自己的老師、帕多瓦大學物理學教授里奇悼念赫茲的祭文時,深受感動。許多有線電報的行家和物理學家對赫茲實驗有助於未來的無線電報的研究,寄予厚望,奧古斯特·里奇教授就是一個代表。他對熱心實驗研究的馬可尼說:「如果人類能夠利用電磁波的話,那麼電報就會飛越太空。總有一天,不用導線的通訊就會成為現實。」
里奇老師的一番話,使馬可尼完全投入到無線電報研究上來了,用電磁波傳遞訊息,已成了年輕的馬可尼的科學理想。
假期還沒有結束,馬可尼就回到帕多瓦附近父親的庄園的小閣樓里,專心地搞實驗。這位年輕人經歷了許多次失敗,父親常常嘲笑他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空想家」,可是母親從他屢敗屢戰的實驗上,絲毫也看不出他的氣餒。
馬可尼刻苦攻讀了赫茲、布冉利等人的電學著作,同時找來當時所能找到的實驗設備和儀器:多路火花放電器、感應線圈、摩爾斯電報鍵和金屬屑檢波器。馬可尼首先實現了無線電室內傳送信號,使電鈴響了起來。
到了這一年的秋天,馬可尼在小閣樓的實驗室與2.7千米的山丘之間,成功地進行了通信實驗,實驗的進展使馬可尼萬分高興。由於父親的堅決反對,馬可尼缺少繼續做無線電實驗的經費,他寫信給義大利郵政部長要求予以資助。一個22歲的小夥子搞起了稀奇古怪的玩意,還要求政府的資助,這太古怪了,短視的義大利政府對這位無名發明家的發現,置之不理。
父親的冷嘲熱諷,郵政部的置之不理,都不能改變馬可尼的決心。最後。在母親的支持下,馬可尼到英國找舅舅幫忙去了。幸運的馬可尼很快得到英國郵電部門普利普斯總工程師的支持和幫助。1896年,馬可尼的發明取得了英國政府的專利。在普利普斯總工程師的支持下,無線電通訊實驗十分順利。1897年,他在南威爾士越過布里斯托爾海峽,至索美塞得丘陵高地之間,進行通訊實驗表演,收發報之間的距離已達15千米以上。
普利普斯十分欣賞馬可尼的才幹,他幽默地說:「人人都認識雞蛋,但是,只有馬可尼把雞蛋立了起來。」這時,馬可尼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1897年5月間,馬可尼的無線電通訊實現了從海岸到船隻等活動目標之間的通訊實用化。同年,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在倫敦成立,馬可尼兼任董事長。
第一台投入商業使用的無線電1897年,馬可尼成了歐洲的知名人物,義大利政府盛情邀請馬可尼回國,不久他回國為義大利建立了一座陸上電報通訊電台。1898年,馬可尼無線電裝置正式投入商業性使用,成功地為《每日快報》報道了有關金斯湯帆船比賽的情況。
在19世紀的最後幾天,馬可尼的無線電信號第一次跨越了100千米的長距離。無線電傳播的距離到底有多長,馬可尼關心,電纜電報公司更關心。19世紀下半葉,全球性的電纜通信網路基本建成,無線電業務的迅速擴大必然對電纜電報公司造成威脅。當馬可尼提出讓電波從歐洲飛越大西洋到達美國的誓言時,卻遭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反對。
電纜電報公司的業務競爭就不必說了,來自科學界的善意規勸更有代表性。物理學家認為,光是直線傳播的,不可能繞過地球表面的曲面,拐彎到達美洲。想要實現橫跨大西洋,必須有一面和它面積差不多的反射鏡。如果沒有它,電波將像光線一樣離開地球無影無蹤。一些數學家也錯誤地從理論上證明,無線電波的長距離傳送,是根本不可能的。諸如此類的反對意見,沒有動搖馬可尼的決心。
經過長達兩年的對實驗裝置的改進,無線電收發裝置靈敏度逐步提高,抗干擾性能增強了,發射機波長調諧裝置研製成功了,天線高度日益提高了。1901年在英屬牙買加的康沃爾,一座高達52米的電波發射塔竣工。隨即,馬可尼趕往加拿大的紐芬蘭,用幾只巨大的風箏把接收天線升到122米的高度,萬事俱備了。
預定的發報時間到了。馬可尼望著天空鉛灰色的浮雲,期待著,他彷彿看到電磁波從康沃爾出發,正向紐芬蘭飛來,然而,接收機靜靜地停在那裡。
調諧,匹配,去干擾……成功了。1901年12月12日,一組摩爾斯電碼中的「三點短碼」代表「S」字母,飛越了2000多千米,人類第一次實現了跨越大西洋的無線電通訊。望著譯電員譯好的電文,27歲的馬可尼流出了喜悅的熱淚。
美洲轟動了,歐洲轟動了,世界轟動了。從此,馬可尼的無線電事業,在全世界范圍內迅速擴展。不僅各國建立了陸上電台,成百艘行駛在各大洋的郵船,也紛紛採用馬可尼無線電裝置。
馬可尼並沒有製造一面和大西洋一樣大的鏡子,富蘭克林的電波為什麼到達了美洲呢?後來人們才知道,這面「鏡子」自然界早就有了,它就是包裹著整個地球的大氣電離層。它像鏡子反射光線一樣,把無線電波反射到了美洲大陸。
1933年10月一天晚上,在美國科學家歡迎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馬可尼的宴會上,馬可尼即席表演環球無線電通訊,發出無線電SSS信號,經世界六大電台接轉後再回到原地,電報繞地球一周,僅用了33秒鍾!
1937年7月20日馬可尼病逝。為了紀念他對人類的貢獻,國際海上無線電協會代表50多個國家,一致通過把馬可尼的誕生日命名為「世界海上無線電服務日」。
知識點
無線電
無線電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是其中的一個有限頻帶,上限頻率在300GHz(吉赫茲),下限頻率較不統一, 在各種射頻規范書, 常見的有3KHz~300GHz(ITU-國際電信聯盟規定),9KHz~300GHz,10KHz~300GHz。無線電技術的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制可將信息載入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 通過調節將信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信息傳遞的目的。
I. 特斯拉的無線電力傳輸革命
特斯拉發明了的「放大發射機」,現在叫做大功率高頻傳輸線共振變壓器,用於無線輸電試驗。特斯拉把地球作為內導體,地球電離層作為外導體,通過他的放大發射機,使用這種放大發射機特有的徑向電磁波振盪模式,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建立起大約8赫茲的低頻共振,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傳輸能量。當沒有電力接收端的時候,發射機只與天地諧振腔交換無功能量,整個系統只有很少的有功損耗。這種方案不僅可行,而且效率極高,對生態安全,並且不會干擾無線電通信。
這種電力的傳輸沒有十分准確的定位性,也就是說,任何可能的設備都可以在半道上「橫刀奪愛」,把本來屬於別人的電力攫取走。如果實現這種電力無線傳輸,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人類產生的電力已經完全滿足了所有人的需求,否則誰會把電力白白讓人使用,就目前全球緊張的能源趨勢來講,更加難以實現。另外,政治因素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預言的話,個人認為,人類目前徹底擺脫能源困境惟有通過可控核聚變技術,2007年10月24日北京時間21:15,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組織在法國卡達拉舍(Cadarache)正式成立,中國也出資該項目的10%。具體什麼時候成功,誰也說不準,但所有的科技強國均已經投入大量資金在進行研究,有望在未來的50年實現(這也是我猜的)。如果成功的話,舉個簡單的例子,海水中的水分子有百分之三位重水分子。所以一升普通的海水可以在此技術下產生三百公升汽油的能量。那時,這種能量廣播極有可能覆蓋全球,人人隨時隨地都可以無線接收電力,就像現在的手機網路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