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為什麼叫老實人地獄

法國為什麼叫老實人地獄

發布時間:2022-09-20 07:03:42

『壹』 什麼是老實人

第一、性格內向,孤僻;
第二、缺乏好勝心;
第三、缺乏獨立性;
第四、缺乏自信心;
第五、太易相信別人;提倡「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第六、思想頑固保守機械;
老實人一般膽小怕事,安分守己,對人對事謹小慎微,從不會隨便得罪別人,即使別人得罪了自己,也不會記恨在心,更不會以牙還牙,一般都是能忍則忍,所以老實人常常被人欺負,待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又會火山爆發似的瘋狂報復,所以老實人不是對人太老好就是瘋狂報復或者恨曾經過分傷害過他的敵人,不論被別人欺負還是報復別人其實都是對心靈的巨大折磨,所以老實人常常處於痛苦之中,正所謂「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容易走極端。對於別人的一點點恩惠,也牢記心中找機會給予報答,常常因此付出太大的代價而影響了自己發展,甚至報答別人的時候因能力所限而顧此失彼,反而得罪了更多的人。老實人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嘴笨。老實人直來直去,不會拒絕人,「不」字很難從他們口說出,他們只會用實際行動取悅別人而不善於用「嘴」來和別人套近乎。這種人在單位里,一定是被欺壓的絕好對象,最苦最累沒人肯乾的工作必

『貳』 世上所謂的地獄就是----- 廚師是個英國人 警官是個德國人 技師是是個法國人

英國的警察是很NB的職業(包括皇家警衛),同時英國人的廚藝是全世界不敢恭維的
德國的技術行業很先進 包括軍工等東西 所以其技師是全世界出名的 ;但是他們的警察從一戰後就被削減和壓縮 導致後面的的鬆散 德國的警察是世界出名的懶惰和貪婪(和俄羅斯的有一拼)
法國人是出了名的生活精緻而事業上很大條 他們的烹飪是無可挑剔的 但是他們的技術啊``專業領域啊什麼的都是浮雲
瑞士人都是工作機器 他們都是天生的銀行家 他們古板 苛刻 嚴格 沒有絲毫的浪漫可言 但是經過他們手裡的有關票子工作是基本不會出錯的
義大利人其實和法國人差不多 與生具來的有藝術天賦 但是缺乏一個嚴謹的行為 他們浪漫 華麗但是做是粗心 凡是只講究個差不多就OK``所以說讓他們做你的戀人是OK的 但是讓他們管你們的票子你會很蛋痛~

其實這個東西是用一種詼諧的語氣將歐洲幾個大國的優缺點講給你聽
但是也不能說這個是缺點 只能說這個是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特色
表達的是歐洲是一個多元化的地方 ~~

厚這臉皮要分~~

『叄』 《高老頭》中的人生三課是什麼

人生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大的甚至有點虛無縹緲。人生又是實際的,實際到一頓飯一堂課。千百年來關於人生,大家談的很多很多。今天我從人生經驗教訓的角度談一談,尤其是今天聽到了關於「人生三課」的理論,就更加來了興致。
有人說人生有三種境界。第一種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在人生初年的時候,年輕人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這個時候的年輕人還是一張白紙,他看到什麼就以為是什麼。這時候的人是單純的,人生也是單純的人生。第二境界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個時候的人一般是中年人。在經過一些人生的歷練後,這些人不在單純不再相信眼睛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他們更願意思考表象背後的東西。人生的第三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一般是老年人的觀點。在歷經人世滄桑之後,老人們看透世事才會有這樣的感慨。這就是所謂的人生三境界。可今天我所說的「人生三課」和這個是不同的。讀者可以相互比較一下。
人生三課和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有關。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是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甚至一些評論家認為他僅次於莎士比亞。
巴爾扎克十分擅長塑造為貪婪、仇恨、野心等強烈情感所控制的人物。巴爾
扎克的《人間喜劇》中就包括這樣一篇小說。這篇小說名字叫《高老頭》。為了使大家跟好的深刻理解「人生三課」,先介紹一下故事梗概。
1819年冬,一個夫家姓伏蓋,娘家姓龔弗冷的老婦人,四十年來在巴黎開著一所兼包容飯的公寓,坐落在拉丁區與聖·瑪梭城關之間的聖·日內維新街上。大家稱為伏蓋家的這所寄宿舍,男女老少,一律招留。這里住著各種各樣的人:有窮大學生拉斯蒂涅;歇業的麵粉商人高里奧;外號叫「鬼上當」的伏脫冷;被大銀行家趕出家門的泰伊番小姐;骨瘦如柴的老處女米旭諾等。每逢開飯的時候,客店的飯廳就特別熱鬧,因為大家可以在一起取笑高老頭。69歲的高老頭,6 年前結束了他的買賣後,住到了伏蓋公寓。當時,分住在二樓一間最好的房間,每年交一千二百法郎的膳宿費,他衣著講究,每天還請理發師來給他梳頭發,連鼻煙匣都是金的,他算得上這所公寓里最體面的房客,人們都叫他高里奧先生。寡婦老闆娘還向他搔首弄姿,想改嫁於他,當一名本地區的闊太太。高老頭把他全部的愛都放在兩個出嫁的女兒身上,不受伏蓋太太的誘惑。
第二年年末,高老頭就要求換次等房間,並且整個冬天屋子裡沒有生火取暖,膳宿費也減為九百法郎。大家把他當作「惡癖、無恥、低能所產生的最神秘的人物」。常有兩個貴夫妻來找他,以為他有艷遇,高老頭告訴大家,那是他的女兒:雷斯托伯爵夫人和銀行家紐沁根太太。
第三年,高老頭又要求換到最低等的房間每月房錢降為四十五法郎,他戒了鼻煙,打發了理發匠,金剛鑽、金煙匣、金鏈條等飾物也不見了,人也越來越瘦,看上去活像一個可憐蟲。伏蓋太太也認為:要是高老頭真有那麼有錢的女兒,他決不會住在四樓最低等的房間。
可是,高老頭這個謎終於被拉斯蒂涅揭開了。拉斯蒂涅是從外地來巴黎讀大學的青年,出身破落貴族家庭,白皮膚、黑頭發、藍眼睛,熱情而有才氣,想做一個清廉正直的法官。但巴黎的豪華生活的刺激加強了他「對權位的慾望與出人頭地的志願」。他認為靠自己的勤奮學習求上進的路太艱苦,也太遙遠,還不一定行得通,而現實社會依靠幾個有錢的女人作進身的階梯則容易得多,於是他想「去征服幾個可以做他的後台的婦女」。由於姑母的引薦,他結識了遠房表姐,巴黎社交界地位顯赫的鮑賽昂子爵夫人。拉斯蒂涅很得意地向伏蓋公寓的房客們講了在舞會認識了伯爵夫人的事 高老頭。高老頭興奮地問:「昨晚雷斯多太太很漂亮嗎?」公寓老闆娘便認定高老頭定是給那些婆娘弄窮的。拉斯蒂涅想弄清高老頭和伯爵夫人的關系,決定去雷斯托伯爵夫人家。在伯爵夫人家他的寒酸相引起僕人輕蔑;接著他莽撞地沖進了一間浴室,大出洋相;後又到提到和高老頭住在一起,卻引起伯爵夫婦的不快,把他趕了出來
。拉斯蒂涅十分懊惱,只好趕去向表姐求教。鮑賽昂夫人告訴他,雷斯托太太便是高里奧的女兒。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麵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讓大女兒嫁給了雷斯托伯爵,做了貴婦人;小女兒嫁給銀行家紐沁根,當了金融資產階級闊太太。他以為女兒嫁了體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奉承。那知不到兩年,女婿竟把他當作要不得的下流東西,把他趕出家門。
高老頭為了獲得他們的好感,忍痛出賣了店鋪,將錢一分為二給了兩個女兒,自己便搬進了伏蓋公寓。兩個女兒只要爸爸的錢,可現在高老頭已沒錢了。 鮑賽昂夫人教導拉斯蒂涅社會又卑鄙又殘忍,要他以牙還牙去對
付這個社會。她說:「你越沒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的打擊人家,人家就怕你。」「沒有一個女人關切,他在這兒便一文不值,這女人還得年輕、有錢、漂亮。」按照表姐的指點,拉斯蒂涅決心去勾引高老頭的二女兒紐沁根太太。伏脫冷是個目光敏銳的人,看出拉斯蒂涅想往上爬的心思。他對拉斯蒂涅說:「在這個互相吞筮的社會里,清白老實一無用處,如果不像炮彈一樣轟進去,就得像
瘟疫一般鑽進去,清白誠實是一無用處的。」他指點拉斯蒂涅去追求維多利小姐,
他可以叫人殺死泰伊番小姐的哥哥,讓她當上繼承人,這樣銀行家的遺產就會落到拉斯蒂涅手中,只要給他二十萬法郎作報酬。拉斯蒂涅雖然被伏脫冷的赤裸裸的言辭所打動,但又沒敢答應下來。拉斯蒂涅通過鮑賽昂夫人結識了紐沁根太太,而紐沁根太太並不是他想要追求的對象。她的丈夫在經濟上對她控制很嚴,甚至要求拉斯蒂涅拿自己僅有的100 法郎去。於是拉斯蒂涅便轉向對泰伊番小姐的進攻。
這時伏脫冷已讓同黨尋釁跟泰伊番小姐的哥哥決斗,並殺死了他。拉斯蒂涅矛盾重重,是愛維多利小姐呢,還是愛紐沁根太太呢?最後,他選擇了後者,他想「這樣的結合既沒有罪過,也沒有什麼能教最嚴格的道學家皺一皺眉頭的地方。」房客米旭諾老小姐,她接受了警察局暗探險的差使,刺探伏脫冷的身份。她在伏脫冷的飲料中下麻葯,伏脫冷被醉倒不省人事。米旭諾脫下伏脫冷的外衣,在肩上打了一巴掌,鮮紅的皮膚上立刻現出「苦役犯」的字樣。當伏脫冷醒來時,警察已經包圍了伏蓋公寓。特務長打落了他的假發,伏脫冷全身的血立刻湧上了臉,眼睛像野貓一樣發亮,他使出一股蠻勁,大吼一聲,把所有的房客嚇得大叫起來。暗探們一齊掏出手槍,伏脫冷一見亮晶晶的火門,突然變了面孔,鎮靜下來,主動把兩只手伸上去。他承認自己叫雅克·柯冷,諢名「鬼上當」,被判過20年苦役,他被逮捕了。高老頭得知拉斯蒂涅愛自己的二女兒,想為拉斯蒂涅與女兒牽線搭橋,購買了一幢小洋樓。一天,紐沁根太太急忙來找高老頭,說明她丈夫同意讓她和拉斯蒂涅來往,但她不能向他要回陪嫁錢,高老頭要女兒不要接受這條件,「錢是性命,有了錢就有了一切。
」這時,雷斯托夫人也來了。她哭著告訴父親:她的丈夫用她賣掉了項鏈的錢去為情人還債,現在她的財產已差不多全部被奪走,她要父親給她一萬二千法郎去救她的情夫。兩個女兒吵起嘴來,高老頭愛莫能助,他急得暈過去,患了初期腦溢血症。在他患病期間,小女兒沒來看他一次,她關心的是即將參加盼望已久的鮑賽昂夫人的舞會;大女兒來過一次,但不是來看父親的病的,而是要父親給她支付欠裁縫一千法郎的定錢。高老頭被逼得付出了最後1 文錢,致使中風症猛發作。
鮑賽昂夫人舉行盛大的舞會,場面非常壯觀,公主、爵爺、名門閨秀都前來參加。500 多輛車上的燈燭照得屋內處處通明透亮。子爵夫人裝束素雅,臉上沒有表情,彷彿還保持著貴婦人的面目,而在她心目中,這座燦爛的宮殿已經變成一片沙漠,一回到內室,便禁不住淚水長流,周身發抖。舞會結束後,拉斯蒂涅目送表姐鮑賽昂夫人坐上轎車,同她作了最後一次告別。他感到「他的教育已經受完了」他認為自己「入了地獄,而且還得呆下去」。可憐的高老頭快斷氣了,他還盼望著兩個女兒能來見他一面。拉斯蒂涅差人去請他的兩個女兒,兩個女兒都推三阻四不來。老人每隻眼中冒出一顆眼淚,滾在鮮紅的眼皮邊上,他長嘆一聲,說:「唉,愛了一輩子的女兒,到頭來反給女兒遺棄!」只有拉斯蒂涅張羅著高老頭的喪事,兩個女兒女婿只派了兩駕空車跟在靈柩後面。棺木是由一個大學生向醫院廉價買來的,送葬費由拉斯蒂涅賣掉金錶支付的。他目睹這一幕幕悲劇,隨著高老頭的埋葬也埋葬了自己最後一滴同情的眼淚,他決心向社會挑戰,「現在咱們倆來拼一拼吧!」隨後,他來到紐沁根太太身邊與她共進晚餐。
這就是故事的梗概。相信大家看了這個故事會有有很多感觸的。
首先來說這第一課。第一課是鮑賽昂為拉斯蒂涅上的。拉斯蒂涅在提到高老頭後被人趕出,而後向其表姐求教。鮑賽昂夫人說「你
要又卑鄙又殘忍,要他以牙還牙去對付這個社會。你越沒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的打擊人家,人家就怕你。沒有一個女人關切,他在這兒便一文不值,這女人還得年輕、有錢、漂亮。」這就是鮑賽昂夫人為拉斯蒂涅上的第一課。相信許多中年人老年人會對這些話深有感觸。現在的中國社會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靠關系靠門第靠金錢的。這和鮑賽昂夫人所說的話不謀而合,值得人們深思。至於這樣的教導對不對,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第二課是伏脫冷教給拉斯蒂涅的。伏脫冷對拉斯蒂涅說:「在這個互相吞筮的社會里,清白老實一無用處,如果不像炮彈一樣轟進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鑽進去,清白誠實是無用的。」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影視中,我們常常看到的是老實人是被欺負的,不學無術的有吃有喝,有些人你越告他,他陞官升的越快。這些也許真的證明了伏脫冷的觀點。為什麼這樣說那,因為剛才所說的那些人都有一樣特殊的本領,那就是鑽營,像細菌病毒一樣的鑽營。
第三課是高老頭之死給拉斯蒂涅上了一堂超生動,超有震撼力的一堂課。高老頭是悲哀的,臨死之時女兒不來看他一眼。高老頭也是可憐的,他那深深地父愛感動不了女兒。拉斯蒂涅看到了這一切,他震驚了,他憤怒了。隨著高老頭的埋葬他也埋葬了自己最後一滴同情的眼淚,他決心向社會挑戰,「現在咱們倆來拼一拼吧!」隨後,他來到紐沁根太太身邊與她共進晚餐。
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巴爾扎克深刻的揭示了金錢對於人們關系的異化。這關系包括了夫妻關系、朋友關系、親戚關系、父母子女關系等一系列的社會關系。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反思一下,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金錢也異化了人們的關系那?我認為金錢的確異化了人們的關系。我們不能說,在資本主義社會金錢異化了人們的關系,資本主義社會是多麼骯臟和醜陋,社會主義社會多麼美好。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在社會主義社會金錢也同樣異化了人們的關系。但是中國的資本發展還不充分,中國還有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所以異化的程度還沒有達到資本主義社會那樣的程度。不過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了。現在的社會很大一部分是利益關系,沒有利益就一切免談。哪怕你們是仇人都可以一起坐下來合作,這是因為利益。除此,人與人的關系也日漸淡漠,維系關系的主要是利益。這是我們不能不承認的一點。

『肆』 伏爾泰是個怎樣的人

伏爾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çois-Marie Arouet),伏爾泰是他的筆名。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
伏爾泰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父親是法律公證人,希望他將來做個法官,但他對文學發生興趣,後來成了一名文人。 伏爾泰
伏爾泰才思敏捷,一生多才多藝。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語言和諷刺的筆調而聞名。他說:「笑,可以戰勝一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諷刺封建專制主義而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他的書被列為禁書,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國門。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國,對英國資產階級的政治、文化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研究英國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 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亦親身感受到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他深刻地預見到革命必然到來,他對朋友說:「我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種子,盡管我自己未必成為革命的見證人,但它是必然要到來的。」 伏爾泰寫過大量文學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詩《亨利亞德》、《奧爾良少女》,悲劇《歐第伯》、喜劇《放盪的兒子》,哲理小說《老實人》《天真漢》。他又寫過不少歷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時代》、《論各民族的風俗與精神》等。在哲學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學辭典》、《形而上學論》、《牛頓哲學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響的一本書是《哲學通信》被人稱為「投向舊制度的第一顆炸彈。 」 伏爾泰非凡的才智,銳利的思想以及他對黑暗的封建專制主義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間享有崇高的聲望。統治者也念利用他。路易十五請他當過宮廷史官,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為上賓,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見過也,但最終都由於他的叛逆思想而不歡而散。痛苦的經歷使他決心不再與任何君王往來。 伏爾泰
伏爾泰尖刻地抨擊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他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狂熱作斗爭,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還有一些人從遠處痛罵他。」不過伏爾泰並不是一個無神論者,而是一個自然神論者。他認為要統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說「即使沒有上帝,也要造出一個上帝來」。 伏爾泰信奉自然權利說,認為「人們本質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權利」。他主張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認為財產權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理想化了,認為最理想的是由「開明」的君主按哲學家的意見來治理國家。在哲學上,他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肯定認識采源於感覺經驗,但他又認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動者」,他對勞動人民是十分鄙視的,認為他們只能幹粗活,不能思考,說「當庶民都思考時,那一切都完了」。 伏爾泰作為資產階級思想家,在他的各個方面都有局限性,這是毫不奇怪的。因為在他的身上也深深地打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和階級的烙印。不過他在反封建的啟蒙運動中作出的巨大的貢獻,還是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 伏爾泰的文學觀點和趣味,基本上承襲17世紀古典主義的余風,主要表現在詩歌和悲劇創作上。他的史詩《亨利亞德》(1728)以法國16世紀宗教戰爭為題材,寫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內戰中取得勝利後登基為王,頒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史詩中的亨利四世被當做開明君主的榜樣來歌頌。伏爾泰的哲理詩說理透徹,諷刺詩機智冷雋,有獨到之處。伏爾泰畢生主要從事戲劇創作,先後寫了50多部劇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劇。伏爾泰的文學作品中最有價值的是哲理小說。這是他開創的一種新體裁,用戲謔的筆調講述荒誕不經的故事,影射和諷刺現實,闡明深刻的哲理。 伏爾泰
1726至1729年避居英國期間,潛心考察英國的政治制度、哲學和文藝,回國後發表《哲學書簡》(又名《英國書簡》, 1734),宣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的成就,抨擊法國的專制政體。書簡出版後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女友愛特萊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園,隱居15年。 1746年並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伏爾泰抱著對開明君主的幻想,應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邀請,於1750年來到柏林。他本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弗里德里希二世卻把他當文學侍從看待。痛苦的經歷使他決心不再與任何君王往來。 這一時期他接近年輕一代的啟蒙思想家,為《網路全書》撰稿,文稿後來收入他的《哲學詞典》(1764)一書。 1753年他離開柏林,寄居瑞士。 1760年起定居法國和瑞士邊境的費爾奈庄園,與歐洲各國人士保持頻繁的通信聯系,並且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撰寫大量小冊子,揭露宗教迫害和專制政體下司法部門的黑暗。 其間,法國發生宗教上的派性斗爭,造成大批逃亡者。伏爾泰在自己的庄園內,先後收留過上百戶難民。他還多次打抱不平,替窮苦人伸張正義,平反冤案。影響最大的一次,莫過於卡拉事件。 1761年10月13日,圖盧茲市菲拉蒂埃街的一個住家發生了一場可怕的悲劇。這家的主人讓·卡拉是頗受人尊敬的胡格諾派(新教的加爾文派)的商人。 當天深夜,讓·卡拉發現長子馬克—安東尼在店鋪懸梁自盡,一時全家慌了手腳,母親失聲痛哭,驚動四鄰。突然,在圍觀的人群中有人說道:「馬克—安東尼是被他父母殺死的,因為他選擇了天主教。」天主教與新教經歷了16世紀的宗教戰爭,至今已有兩百多年,但對立依然十分尖銳。 伏爾泰
圖盧茲一位法官(注意:是法官,不是教會)聞訊趕來,一不調查,二不審訊,甚至連現場也沒看上一眼,便將「謀殺」事件那天晚上在家的人全部拘捕歸案。 馬克—安東尼為什麼自殺?原來,這位28歲的青年曾學過法律,一心想當律師,但因無法弄到天主教徒的證明書,被迫從事商業。他想從父親那兒得到一筆錢作生意,遭父親拒絕,失望之餘,天天上咖啡館借酒澆愁,後因債務纏身,更覺前途渺茫,一念之差便尋了短見。 頭發斑白、年近古稀的老人怎能弔死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謀殺」之罪顯然難以成立。檢察官迪庫大義凜然,出庭替老卡拉辯護,卻被停職三個月。律師絮德爾想闡明事實真相,但陷入狂熱興奮中的法官卻不屑一聽,反倒認為這位律師無能。審判長濫施權力,逼迫卡拉供出同謀,卡拉義正辭嚴,斷然地說:「既然沒有犯罪,何來同謀?」 1762年3月10日,法庭不顧一切無罪的證據,粗暴地判決卡拉車裂之刑。臨刑前,老卡拉悲憤地說:「我已經說明真相,我死得無辜……」 事發不久,伏爾泰便聽到各種傳聞。他對教會歷來持懷疑態度,認為無論天主教還是新教,都是無恥之徒。 伏爾泰
卡拉老漢的悲慘遭遇,激起了他對教會和司法當局的無比憤慨,他決心為維護人的尊嚴、為爭取信仰自由而奮斗。 他通過各種渠道,沉著冷靜地親自調查和搜集證據,並將被流放到日內瓦的卡拉的兩個兒子召到費爾奈,根據他們兩人提供的詳情和從過往旅客中聽到的反映加以比較,從而對整個事件作出個人的判斷。其間,他發表了卡拉兩兄弟的口供,寫了揭露這起慘無人道的冤案的小冊子,並為卡拉太太提供一切費用,把她接到巴黎,以引起輿論的注意。1763年2月3日,伏爾泰親自寫了上訴書,作出「我敢肯定這家人無辜」的結論。3月7日,樞密院下令重審此案,蒙受不白之冤的卡拉老漢及其一家終於得到昭雪。 這年年底,伏爾泰發表了著名的《論宗教寬容》,猛烈抨擊反動教會的宗教迫害和專制政體草菅人命的黑暗現象,闡述了他的理想主義和唯物主義思想。 嗣後,他還曾為同樣遭到教會迫害的一位19歲的騎士拉巴爾和一位年過半百的風水先生西爾旺奔走呼號,並使這兩起冤案終於得到平反。 在整個晚年,伏爾泰以更加旺盛的鬥志從事大量的創作,先後為《網路全書》撰寫了613條辭目,並於1764年匯編成冊,以「哲學辭典」為題公開發表。此外,他還出版了哲理小說《查第格》《天真漢》,歷史著作《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羅斯史》和《論議會》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費爾奈定居期間,他一直與歐洲各國的各階層人士保持頻繁通信。據統計,僅保存下來的伏爾泰的信件就有一萬多封,和他通信的計七百人之多。他利用這種方式,跟通信者討論各種社會問題,宣傳他反專制反教會的啟蒙思想。伏爾泰所作的不倦斗爭,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的名字響徹整個歐洲的上空,不少社會名流慕名而來費爾奈求見。費爾奈成了歐洲輿論的中心,當時的進步人士尊稱伏爾泰為「費爾奈教長。」 1778年2月,84歲高齡的伏爾泰回到闊別28年的巴黎。消息一傳開,全城都轟動起來。一些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年輕人更是欣喜若狂,紛紛涌到他的下榻處,使周圍的街道擠得水泄不通。婦女們趁他經過時,偷偷地從他的皮衣上拔下一兩根毛,當做聖物保存。 到了巴黎,伏爾泰因過於激動,加之尿毒症發作,被迫卧床。但他仍然堅持口述最後一部五幕詩體悲劇《伊雷娜》。劇本雖寫得平平,但演出時,巴黎和凡爾賽反應都十分強烈。王後出席了演出,伏爾泰也拖著病體臨場領略這最後的榮譽和幸福。 教會人士心懷鬼胎,想利用伏爾泰的威望抬高自己的身價,因此趁伏爾泰病篤之機,企圖從中撈點油水。 一天,一個神甫鬼鬼祟祟地竄入伏爾泰的病房,要求伏爾泰作臨終懺悔。伏爾泰雖然不是無神論者,而是自然神論者,但他一貫與教會勢不兩立。他深知這位神甫的來意,毫不客氣地把他打發走了。 沒過幾天,又有一位叫莫雷的修道院長重演故伎。伏爾泰一見他進來,便問: 「神甫,您從何處來?」 「啊,先生,我從上帝那裡來!」 「真的?您能給我出示上帝的詔書嗎?」 伏爾泰雖重病在身,但仍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他特有的辛辣諷刺,無情地揭露這些「披著僧衣的豺狼」的丑惡嘴臉。 5月12日,伏爾泰不住咯血,體溫急劇上升,黎塞留公爵不忍看到自己的老朋友這般受苦,給他送來了阿片酊。伏爾泰糊里糊塗,竟把這種葯效顯著的鎮靜劑全喝下去了。三個神甫趁他昏迷之際闖了進來,待他稍為清醒後,問他是否承認基督的神聖。伏爾泰在《哲學辭典》中本來已作了否定的回答,一聽見「基督」「神聖」這兩個字眼,他勃然大怒,做了個驚人的動作撐起病體,憤然地推了神甫一把,說:「讓我安靜地死去吧」。 臨終前,伏爾泰對自己的後事做了囑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說,上帝讓他上天堂,他就從教堂這邊上天堂;上帝讓他下地獄,他可以從棺材的另一頭悄悄溜走[1]。 1778年5月30日晚上11時,伏爾泰與世長辭。反動教會對這位褻瀆宗教的宿敵恨之入骨,下令連夜將他的屍體運出巴黎,棄之荒冢。 可是,伏爾泰在法國18世紀啟蒙運動中的功績是抹殺不了的。他大半生被公認為人民的領袖和導師。他的思想和學說將教育好幾代人,為反封建斗爭奠定了理論基礎,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大革命武裝了法國人民的頭腦。 1791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他的遺體被遷葬在巴黎先賢祠,並補行國葬,墓在盧梭的旁邊,他的心臟,被裝進一隻盒子,存放在巴黎國家圖書館。

『伍』 如果這個世界都是老實人世界會變成天堂

如果這個世界都是老實人世界是不會變成天堂的。因為老實人不代表他的思想,就是純潔的。老實人有時候不會變通,不會促進世界的發展。

『陸』 伏爾泰資料

伏爾泰簡介
名人姓名:伏爾泰
出生年代:1694-1778
名人職稱: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小說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
名人國家:法國
相關介紹:
費朗索瓦茲•瑪麗•阿魯埃——以其筆名伏爾泰更為世人所熟知——是法國啟蒙運動的主要人物。他學識淵博,身兼百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小說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他是自由思想和自由主義的倡導者。
伏爾泰於1694年出生在巴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律師。伏爾泰少年時期就讀於耶穌會創辦的大路易學院,以後一段時期攻讀法律,但不久就放棄了。作為一個巴黎年輕人,他很快便聞名遐邇:他才思敏捷、妙趣橫生,嬉笑怒罵,皆成詩文。但是在法國舊制度下,有這樣的才華會遭災致險。伏爾泰由於寫了一些政治詩文,被投入巴士底監獄。他度過了將近一年的鐵窗生活。在此期間,他揮筆疾書,寫成一首史詩《昂里埃特》,該詩後來得到了普遍的稱贊。1718年伏爾泰被釋放不久,他的戲劇《俄狄浦斯》在巴黎上演,獲得巨大成功。伏爾泰二十四歲就已聞名於世,在餘生的六十年間,他是法國文學的主要人物。
伏爾泰不僅是語言大師,而且深懂生財之道,他逐漸獨自成為一個富翁。但是在1762年,他遇到一些麻煩。伏爾泰已成為自己所在時代的最機敏、最著名的演說家(也許是超乎時空的),但是一些法國貴族人士認為他缺少一個平民所應具有的謙遜。這導致了伏爾泰和這樣的一個貴族羅昂騎士之間發生了一場公開的論戰,伏爾泰在舌辯中以智取勝,使對方瞠目結舌,無地自容。可是不久以後,這個騎士就唆使一幫惡棍突然毆打了伏爾泰,後來又把他投入巴士底監獄。伏爾泰答應了離開法國的條件,不久被釋放出獄。因此他前往英國,大約住了兩年半。
伏爾泰在英國的生活是他一生中的一個主要轉折點。他學會了英文,通讀了約翰•洛克、弗朗西斯•培根、艾薩克•牛頓和威廉•莎士比亞這樣一些著名英國人的著作。他還結識了當時大多數主要英國思想家。莎士比亞以及英國科學和經驗論都給伏爾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印象最深的是英國的政治制度。英國的民主和個人的自由與伏爾泰在法國所知的政治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沒有哪一個英國貴族能發布一項密令來匆匆把伏爾泰投入獄中。如果以某種非正當理由而把伏爾泰拘留,那麼一份人身保護令就可以使他立即獲釋。
伏爾泰回到法國,寫出了他的第一部主要哲學著作《哲學通信》,通常稱為《論英人書簡》。該書發表於1734年,它標志著法國啟蒙運動的真正開始。在《論英人書簡》一書中,伏爾泰對英國的政治制度以及約翰•洛克和其他英國思想家做了一番大體上贊許的描述。該書的問世引起了法國當局的憤怒,伏爾泰又被迫離開了巴黎。
在隨後十五年的大部分時光里,伏爾泰是在法國東部的西雷度過的。在那裡他成了一個侯爵聰慧文雅的妻子夏特莉女士的情夫。在她去世後的1750年,伏爾泰應普魯士大王腓特烈私下邀請前往德國。伏爾泰在波茨坦腓特烈的王官里度過了三年的時光。起初他與才華卓越、智慧超群的腓特烈交往甚密,但是兩人最終發生了口角。1753年伏爾泰離開了德國。
離開德國以後,伏爾泰來到日內瓦附近的一家莊園定居,在那裡他可以免遭法國國王和普魯士國王的迫害。但是他的自由見解甚至使他在瑞士的處境都有點危險。因此1758年他移居到法瑞邊境附近的弗爾尼一家新莊園上。在那裡,如果當局找他的麻煩,他就可以有兩個逃跑的去向。他在那裡一住就是二十年,寫出大量的文學和哲學著作,與整個歐洲文化領袖通信,接待來訪。
在所有的這些年間,伏爾泰文學作品的數量一直未減。他是一位難以令人置信的多產作家,也許是本冊人物中作品數量最多的作者,總計起來他被收集的作品共有三萬多頁。其中包括史詩、抒情詩、信件、隨筆、長篇小說、短篇故事、戲劇、以及重要的歷史和哲學著作。
伏爾泰一向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堅信者,但是當他接近古稀之年時,法國發生幾起驚人聽聞的迫害新教徒事件。在激怒之下,他致力於對宗教狂熱主義進行的一場智識討伐。他寫了許多本政治小冊子,抨擊宗教上不容異說的言行。他還喜歡在他的每封親筆信上用「Erasez I」infame」作為結束語,意思是消滅臭名昭著的東西。「對伏爾泰來說,這個臭名昭著的東西就是宗教的偏執和狂熱。
1778年,八十三歲高齡的伏爾泰返回巴黎,在那裡參加了他的新劇《和平女神》的首次公演。許多觀眾為他喝彩,呼之為法國啟蒙運動的「偉大老人」。數以百計的敬慕者其中包括本傑明•富蘭克林都曾登門拜訪。但是伏爾泰的生命不久就完結了,他於1778年5月30日在巴黎逝世。由於他直言不諱地反對教權主義,因而不能在巴黎舉行基督教葬禮。但是十三年後,勝利的法國革命者挖掘出他的遺體,重新安葬在巴黎偉人祠。 伏爾泰的作品如此之多,以致用一篇短文都很難列出他的主要著作。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一生中所提出的基本思想。他的最堅定的信念之一就是必須得實行言論和出版自由。有一句話常被人們認為是他說的:「我不贊成你的話,但是我要誓死捍衛你說它的權力」。雖然伏爾泰實際上從未有過這樣的明確聲言,但是這肯定反映了他的態度。
伏爾泰的另一個原則是他對宗教自由的信念。他一生始終不渝地反對宗教不自由和宗教迫害。雖然伏爾泰相信上帝,但是卻堅決反對大多數宗教教條,不斷地指出有組織的宗教是根本虛偽的。
十分自然,伏爾泰決不相信法國有頭銜的貴族要比他更英明或更善良,他的聽眾也完全明白所謂的「王權神授說」是一派胡言亂語。雖然伏爾泰自己遠不是一位現代式的民主主義者(他有贊成一個強大而又開明的君主的傾向〕,但是他的主要思想鮮明突出地反對任何形式的世襲制度。因此,他的追隨者大都恰好贊同民主政體是可想而知的;他的政治和宗教思想處於法國啟蒙運動的主流,對1789年的法國革命具有實質性的貢獻。
伏爾泰自己不是科學家,但卻對科學有一定的興趣,是弗朗西斯•培根和約翰•洛克實驗觀的堅定支持者。他是一位重要的、有才乾的歷史學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他的世界通史《論民族風俗與民族精神》。該書有兩個主要方面與從前大多數歷史書不同:第一,伏爾泰承認歐洲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因此這部著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寫亞洲的歷史;第二,伏爾泰認為文化史一般說來遠比政治史重要。因此他在書中主要是寫關於社會和經濟狀況以及藝術的發展,而不是關於國王及其之間的戰爭。
作為哲學家,伏爾泰遠不如本冊中的其他幾位具有創新精神。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如約翰•洛克和弗朗西斯•培根等其他人的思想,加以重新敘述,使其大眾化。就是通過伏爾泰的作品(比通過任何其他人的都多),民主政治、宗教自由和思想自由等觀念才傳遍了整個法國,以及歐洲許多其他地區。雖然在法國啟蒙運動中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作家(狄德羅、阿朗貝爾、盧梭、孟德斯鳩等等),但是應該說伏爾泰是這場運動的卓越領袖。第一,他那辛辣的文學風格、長期的生涯和巨多的作品,使他遠比任何其他作家都擁有更多的聽眾。第二,他的思想代表了整個啟蒙運動的思想。第三,從時間上來看,他出現在所有其他重要人物之前。孟德斯鳩的偉大著作《法意》直到1748年才問世;著名的《網路全書》第一卷於1751年問世;盧梭的第一篇論文寫於1751年。但是伏爾泰的《論英人書簡》發表於1734年,而且該書發表時他已聞名有十六年之久了。
伏爾泰的作品除了短篇小說《老實人》外今天已沒有什麼讀者,但是在十八世紀卻擁有非常廣泛的讀者。因此伏爾泰在最終導致法國革命的輿論變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影響也不只限於法國:象托馬斯•傑弗遜、詹姆斯•墨迪遜和本傑明•富蘭克林這樣的美國人也熟知他的著作。
把伏爾泰和他的同時代的著名人物讓•雅克•盧梭相比較是令人感興趣的。伏爾泰的整個世界觀具有強烈的理性主義色彩,他比多愁善感的盧梭更多地站在啟蒙運動的主流之中。在十八世紀中,伏爾泰是兩者中較有影響的一位;但是盧梭是更富有創造性的一位,今天他的作品影響較大。

伏爾泰簡介
伏爾泰(1694-1778年)
伏爾泰原名弗蘭蘇阿,馬利·阿魯埃;伏爾泰是他的筆名。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他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父親是法律公證人,希望他將來做個法官,但他對文學發生興趣,後來成了一名文人。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一親身感安到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他深刻地;預見到革命必然到來,他對朋友說:「我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種子,盡管我自己未必成為革命的見證人,但它是必然要到來的。」
伏爾泰才思敏捷,一多才多藝。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語言和諷刺的筆調而聞名。他說:「笑,可以戰勝一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諷刺封建專制主義而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他的書被列為禁書,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國門。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國,對英國資產階級的政治、文化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研究英國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
伏爾泰寫過大量文學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詩《亨利亞德》、《奧爾良少女》,悲劇《歐第伯》、喜劇《放盪的兒子》,哲理小說《老實人》。他又寫過不少歷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時代》、《論各民族的風俗與精神》等。在哲學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學辭典》、《形而上學論》、(4牛頓哲學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響的一本書是《哲學通信》被人稱為「投向舊制度的第一顆炸彈。
伏爾泰非凡的才智,銳利的思想以及他對黑暗的封建專制主義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間享有崇高的聲望。統治者也念利用他。路易十五請他當過宮廷史官,普魯土國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為上賓,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見過也,但最終都由他的叛逆由思想而不歡而散。痛苦的經歷使他決心不再與任何君王往來。
伏爾泰尖刻地抨擊夫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他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狂熱作斗爭,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還有一些人從遠處痛罵他。」不過伏爾泰並不是一個無神論者,而縣一個自然神論者。他認為要統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說「即使沒有上帝;也要造出一個上帝來」。
伏爾泰信奉自然權利說,認為「人們本質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權利」。』他主張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認為財產權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理想化了,認為最理想的是由「開明」的君主按哲學家的意見來治理國家。在哲學上,他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肯定認識采源於感覺經驗,但他又認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動者他對勞動人民是十分鄙視的,認為他們只能幹粗活,不能思考,說「當庶民都思考時,那一切都完了」。
伏爾泰作為資產階級思想家,在他的各個方面都有局限性,這是毫不奇怪的。因為在他的身上也深深地打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和階級的烙印。不過他在反封建的啟蒙運動中作出的巨大的貢獻,還是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

伏爾泰的中國情結
[日期:2005-09-27]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力
2004年11月21日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旗手伏爾泰誕辰410周年紀念日,法國各界舉行了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以緬懷這位法蘭西優秀的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和歷史學家。在伏爾泰主要作品中,他根據元代雜劇《中國孤兒》改編的劇本《中國孤兒》赫然在目,伏爾泰生前對中國文化的喜好與偏愛在中法互換文化年舉辦之際再度被世人傳為美談。
生活在「中國風尚」備受推崇的年代
1694年,伏爾泰出生在巴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幼年時,他性格內向,弱不禁風,但頭腦卻十分敏捷。父親發現,這個很小就開始寫詩的孩子並不安分,於是先後將他送入耶穌會和法律學校,並託人在海牙的法國使館里給他謀了個秘書的職位。然而與當地女孩的一段戀情,卻遭到對方父母的堅決反對,伏爾泰因此丟了工作,不得不重新回到巴黎,並最終走上了文學的道路。
當時,路易十四實行中央集權制,興辦工業,法國社會繁榮興旺,專制制度臻於鼎盛,但路易十四的窮兵黷武和驕奢淫逸也給波旁王朝在路易十六時期的徹底崩潰埋下了禍根。維克多·雨果曾形象地說:「伏爾泰生活的84年,處於君主制的極點和大革命黎明時期。他出生時,路易十四仍然在位,他去世時,路易十六已經登基。他的搖籃可以看作是偉大朝代的最後一縷寶光,他的靈柩是那個地獄般的世界的第一絲微亮。」
路易十四時代,王族寵臣鍾情於葡萄牙人從東方帶回的中國工藝品,通過文物的收藏,宮廷內外出現了一種對「中國風尚」的特殊嗜好,而這種「東方趣味」風行的跡象此前就已在法國初露端倪。
早在16世紀,歐洲傳教士便肩負著各種政治使命和文化使命踏上了中國這片陌生而又神奇的土地。他們逐漸抹去「黑袍」上的硝煙,隱去宗教神秘的光環,成為最早的一批國際漢學家。他們的溢美之辭給中國文化塗上了一層誘人的色彩,激發了歐洲人對這個東方古老國度的想像。在17世紀的法國,漢學的領先程度已經讓其他歐洲國家望塵莫及,《中華帝國志》等一批著作的面世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塑造了一個「理想的中國」,成為18世紀中國文化熱的主要源頭之一。伏爾泰也正是從這些作品中開始認識和了解中國的。
《中國孤兒》在巴黎引起轟動
與盧梭等啟蒙運動思想家不同,伏爾泰曾一度把改變社會面貌的希望寄託在上層人物身上。他與波蘭前國王私交甚好,與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有過忘年之交,與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有書信來往,還深得瑞典國王和英國國王的賞識。但與利益集團的根本對立,以及不畏權貴,堅持信念的性格使伏爾泰多次遭到流放。然而,多年的顛沛流離並未改變他對中國文化的嚮往與熱愛。
1755年8月20日,伏爾泰根據《趙氏孤兒》改編的戲劇《中國孤兒》在巴黎的上演轟動了法國劇壇。作品頌揚中國道德和儒家文化,在歐洲國家的文化界和文學界產生了很大反響,東方題材風靡一時。
《趙氏孤兒》講述的是春秋時期晉國權臣屠岸賈與趙盾不和,趙氏全家慘遭屠戮,門客程嬰與公孫杵臼定計將趙氏孤兒救出,為騙過屠岸賈公孫不惜獻身,程嬰忍辱負重撫養孤兒十數年,終於待其長大成人為全家報仇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劇本最先由馬約瑟神父在1735年傳入法國,當時,「中國興味」正是歐洲人趨之若鶩的時代風尚。伏爾泰就是以馬約瑟神父的法文本為素材創作出《中國孤兒》的。
選擇這一題材絕非伏爾泰的一時心血來潮。首先,《趙氏孤兒》震人心魄、催人肝膽的悲劇美與伏爾泰的審美觀正相符合,他的《凱撒之死》和《查伊爾》等劇作都是以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善與惡的激烈交鋒來弘揚道義,借用悲劇的形式喚起人們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其次,伏爾泰認為,《趙氏孤兒》集中體現了中國道德和儒家文化的精髓,故事人物忠誠獻身的精神和成仁取義的品格正是當時法國社會所亟需的。再次,伏爾泰將中國題材引入戲劇創作是出於他對中國文化一貫的關切和嚮往。
對中國文化的鍾愛
伏爾泰不僅是一位多產的文學家,還是一位富有才華的哲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將非基督教的哲學思想作為攻擊教會上帝萬能神學觀點的有力武器。在伏爾泰看來,哲學家就是愛智慧、愛真理的人,西方古代哲學家並沒有為人類作出道德上的榜樣和倫理上的教訓。他在著作和書信中多次提到中國的孔子,他認為,「孔子是真正的聖人,他自視清高,是人類的立法者,絕不會欺騙人類。沒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對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1734年,伏爾泰因秘密出版《哲學通信》再次遭到驅逐。在女友夏特萊夫人家中避難期間,他開始著手寫作《論各民族的精神與風俗》(簡稱《風俗論》),這部史學著作歷時16年,直至1756年才完成。書中表現出對中國文明的強烈興趣,伏爾泰指出,在遙遠的古代,中國人便已相當先進,在別的國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國,則用以褒獎善行。同時,他也提出了一系列疑問:為什麼中國總是止步不前?為什麼中國的天文學成就如此有限?為什麼中國的樂譜沒有半音?等等。在他看來,東、西方人迥然不同,東方人輕而易舉地發現了他們所需的一切,卻無法前進;西方人雖然獲得知識很晚,卻能迅速地使一切臻於完善。他推測其中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人對祖先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崇敬,認為一切古老的東西都盡善盡美,另一原因則在於漢語的性質。
1778年5月30日,伏爾泰離開人世。臨終前多次拒絕發表信仰聲明,拒領聖餐,不做臨終儀式。他死後教會不準他葬在巴黎,親友們只得秘密把遺體運到香檳省,埋在塞里耶爾修道院。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革命黨出於對這位啟蒙運動先驅的敬意,決定把他遷葬在巴黎先賢祠,並補行國葬。他的柩車上寫著:「他教導我們走向自由」。伏爾泰從此長眠在巴黎先賢祠中,永遠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憑吊和瞻仰,他對中國文化的痴迷與鑽研也成為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小故事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出過一個意味深長的謎:"世界上哪樣東西最長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這是什麼?眾說紛雲,捉摸不透。
有一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說:"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遠無窮無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為它使許多人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對於在等待的人,時間最慢;對於在作樂的人,時間最快;它可以無窮無盡地擴展,也可以無限地分割;當時誰都不加重視,過後誰都表示惋惜;沒有時間,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時間可以將一切不值得後世紀念的人和事從人們的心中摳去,時間能讓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時間到底是什麼呢?時間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時間是生命;對於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時間是金錢;對於做學問的人來說,時間是資本;對於無聊的人來說,時間是債務;對於學生、尤其是中學生來說,時間是財富,是資本,是命運,是千金難買的無價之寶。

伏爾泰性格放盪不羈,並一貫諷刺當時的大人物。但有一天,他將一名同輩的作家大大的贊揚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指出:
"您贊賞這位先生真是無比慷慨,要知道,他在背後卻經常說您的壞話呢!"
"這樣看來,我們兩人都說錯了。"伏爾泰說道。

哲學家伏爾泰的幾個小故事
死而復生
一個邊遠省份的讀者給法國哲學家、作家伏爾泰(1694--1778年)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長信,表示仰慕之情。
伏爾泰回了信,感謝他的深情厚意。從那以後,每隔10來天,此人就給伏爾泰寫封信。伏爾泰回信越來越短,終於有一天,這位哲學家再也忍耐不住,回了一封僅一行字的信:"讀者閣下,我已經死了。"
不料幾天後,回信又到,信封上寫著:"謹呈在九泉之下的、偉大的伏爾泰先生。"
伏爾泰趕忙回信:"望眼欲穿,請您快來。"

區別
誰也沒有料到,受人尊敬的大學問家伏爾泰竟參加了一個為人不齒的團伙的狂歡。他為自己找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可第二天晚上,他們又邀請他參加。
"噢,伙計,"伏爾泰神秘地說,"去一次,不失為一個哲學家;去兩次,就跟你們同流合污啦。"

豈可再乎
1717年,伏爾泰因為譏諷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被囚禁在巴士底監獄11個月之久。出獄後,吃夠了苦頭的哲學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謝他的寬宏大量,不計前嫌。攝政王深知伏爾泰的影響,也急於同他化干戈為玉帛。於是兩人都講了許多恰到好處的抱歉之辭。最後伏爾泰再一次表示感激說:"陛下,您真是助人為樂,為我解決了這么長時間的食宿問題,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謝。可今後,您就不必再為這件事替我操心啦。"

慢性毒葯
伏爾泰的咖啡癮很大,一生中喝了數量驚人的咖啡。有個好心人曾告誡他說:"別再喝這種飲料了,這是一種慢性毒葯,你是在慢性自殺!"
"你說得很對,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這位年邁的哲學家說,"要不然,為什麼我已經喝了65年還沒有死呢。"

錯誤的贊揚
性格放盪不羈並一貫譏諷當時大人物的伏爾泰,有一天將一名同輩作家贊揚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當即指出:"聽到您這樣慷慨地贊揚這位先生,我真遺憾。要知道,就是這位先生在背後經常說您的不是。"
"這樣看來,我們兩個人都說錯了。"伏爾泰說道。

驗明牧師正身
當伏爾泰到了84歲高齡卧床不起等待死神降臨的時候,一位牧師自作多情,走到他的床邊,為他祈禱懺悔——這是為垂死者訂購天國飛機票或入場券的一貫作業,但是,這位老頑固非但不領情,反而追根究底,盤問起人家的身份來:"牧師先生,是誰叫你來的?"
"伏爾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來為你祈禱懺悔的。"
"那麼你拿證件給我看看,驗明正身,以防假冒。"

伏爾泰肖像: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7%FC%B6%FB%CC%A9&z=0

閱讀全文

與法國為什麼叫老實人地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