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
Franco-Prussian War1870~1871年,普魯士王國為統一德意志並擴張領土而與企圖保持歐洲霸權地位的法國進行的戰爭。
戰爭起因 19世紀60年代,普魯士王國為實現德意志統一,積極推行O.von俾斯麥的「鐵血政策」,先後擊敗丹麥和奧地利,並於1867年成立以其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隨後便把矛頭轉向宿敵法國,企圖削弱法國勢力並佔領礦產豐富的戰略要地阿爾薩斯和洛林。法國為保持其在歐洲大陸的霸權,竭力阻止德意志統一,並企圖佔領萊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領土。雙方矛盾激化,戰爭一觸即發。1870年7月初,普王威廉一世的親屬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親王,應西班牙政府之邀同意繼承西王位。法國因擔心普西聯合反法而極力反對。俾斯麥為挑起戰爭,巧妙地製造有辱於法國的「埃姆斯電報」事件,誘使法國於7月19日首先向普魯士宣戰。
雙方兵力部署和作戰企圖 在為時兩周的動員階 段,由於組織計劃不周和後勤保障混亂,法國軍隊集結遲緩,至7月底僅在邊境地區集結8個軍約22萬人,8月初編成洛林和阿爾薩斯兩個軍團,分別由A.-F.巴贊元帥和麥克馬洪伯爵指揮。法軍總司令由法皇拿破崙三世擔任,總參謀長為E.勒布夫元帥。普軍因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並預先制定有周密的動員計劃,充分發揮鐵路運輸的機動能力,故迅速在邊境地區集結47萬人,編成三個軍團。第1、第2軍團由弗里德里希·卡爾親王統一指揮,部署在薩爾布呂肯以北地區;第3軍團由弗里德里希·威廉王儲指揮,集結在巴伐利亞地區。普軍總司令是普王威廉一世,總參謀長為H.K.B.von毛奇。普軍的作戰計劃是:兵分兩路向法國發動鉗形攻勢,在法國邊境消滅法軍主力,奪取阿爾薩斯和洛林,爾後進攻巴黎。法軍的作戰計劃是:集中兵力先機出擊,越過萊茵河向法蘭克福推進,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爾後聯合奧地利取道耶拿直取柏林,最終擊敗普魯士。
戰爭經過 8月2日,法國洛林軍團一部率先越境向薩爾布呂肯發起進攻,一度攻佔該城西部高地,但遭普軍有力抗擊,進展甚微。4日凌晨,普軍左翼第3軍團開始反攻,在維桑堡地區攻入法境,擊潰法國阿爾薩斯軍團先遣師,6日在沃爾特重創阿爾薩斯軍團,迫使麥克馬洪率部向沙隆撤退。同日,普軍右翼第1、第2軍團擊退越境法軍,並攻入洛林地區,在斯比克倫附近擊敗法國第2軍。法軍連遭挫敗,設在梅斯的法軍指揮部為之震驚。12日,拿破崙三世撤換總參謀長並將洛林軍團改編為萊茵軍團,授權巴贊全權指揮,本人則隨麥克馬洪退至沙隆。普軍總參謀長毛奇為阻止法國萊茵軍團與退至沙隆的阿爾薩斯軍團會合,命令普軍迅速追擊,以便各個擊破。14日,巴贊率萊茵軍團由梅斯撤向沙隆途中,遭普軍右翼第1、第2軍團截擊。經馬斯拉圖爾之戰和格拉沃洛特-聖普里瓦之戰,萊茵軍團西撤的道路被切斷,被迫退回梅斯,從而陷入普軍第1、第2軍團的包圍。麥克馬洪奉命率部前往梅斯解圍。為避免與向西推進的普軍遭遇,麥克馬洪於22日率12萬人的新編沙隆軍團從沙隆出發,向西北經蘭斯迂迴前進。拿破崙三世隨軍督戰。毛奇獲悉後,命令普軍第3軍團和新編第4軍團北進迎擊。31日,法國沙隆軍團被普軍第3、第4軍團圍困在色當。在9月1日的色當之戰中,法軍幾次突圍,均被擊退。次日,拿破崙三世率軍8.3萬餘人向普王威廉一世投降。
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成立第三共和國,組成以L.J.特羅胥將軍為首的「國防政府」。至此,普魯士實現德意志統一的主要障礙已經消除,但普軍第3、第4軍團仍向巴黎推進,戰爭進入新階段。9月19日,普軍包圍巴黎。法國人民奮起抗敵,各地廣泛開展游擊戰,襲擊普軍後勤供應線。而法國政府一面策劃投降談判,一面被迫成立國民自衛軍,組建北方軍團和盧瓦爾軍團,繼續在法國北部、東部和南部抗擊普軍。義大利將軍G.加里波第率志願部隊支援法國抗戰。正當普軍主力被牽制在各要塞之際,9月28日斯特拉斯堡法國守軍投降,10月27日巴贊率法軍主力在梅斯投降,法國處境更加危急。巴贊投降的消息傳到巴黎,憤怒的巴黎人民於31日舉行武裝起義,遭鎮壓。此時,攻佔梅斯地區的普軍第1、第2軍團立即分兵攔擊法國北方軍團和盧瓦爾軍團,以阻止其前往巴黎解圍。12月5日,奧爾良陷落。1871年1月5日,普軍開始對巴黎連續炮擊。駐守巴黎的法軍數次突圍均未奏效。
戰爭結局與影響 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德意志帝國宣告成立。28日,交戰雙方簽訂停戰協定,2月26日簽訂預備和約,5月10日正式簽訂《法蘭克福和約》。條約規定:法國賠款50億法郎,割讓阿爾薩斯全部和洛林大部地區。在此期間,巴黎人民於3月18日再次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但72天後即遭鎮壓(見巴黎公社起義)。通過戰爭,德意志基本實現了統一,成為歐洲主要強國;法國則喪失歐洲大陸的霸權地位。德、法矛盾進一步加劇,為新的更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埋下了隱患。戰爭表明,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對軍隊動員和做好戰備具有重大意義,鐵路運輸提高了部隊機動能力和後勤保障能力,炮兵在作戰中顯示了威力,總參謀部對戰爭指導發揮了重要作用。
❷ 1870年法國為什麼對普魯士宣戰
建立自己在歐洲大陸上的霸主地位。打敗了普魯士,法皇拿破崙三世可以鞏固自己的統治,並可以從普魯士獲得土地和賠款。讓其他國家對法國敬畏三分。
❸ 普法戰爭,法國被迫割讓______和______
普法戰爭結束後,德法兩國簽訂法蘭克福和約,法國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
公元1870年7月19日,法蘭西第二帝國對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就此爆發。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普魯士軍隊捷報頻傳,最後更是大敗十萬法軍於色當。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宣布投降。就這樣,在鐵血首相俾斯麥的籌劃下,普魯士快速盪平了德意志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礙——法蘭西。
法德兩國的恩怨,其實由來已久。早在「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期,德國便因法國蓄意干涉而人為分裂,而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里,法國君主更是通過種種手段妨礙德意志統一。在腓特烈二世的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七年戰爭」迅速崛起,對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產生嚴重威脅,並進一步影響到海外殖民地的爭奪。兩國之間的嫌隙日益加劇。
「普法戰爭」前夕,拿破崙三世的窮兵黷武和反動政策早就令法國社會動盪不安。為擺脫國內政治危機,拿破崙三世急需發動一場對外戰爭以轉移民眾的注意力。反觀普魯士,宰相俾斯麥為緩和同議會的沖突,也公開提出「統一德國」的口號並策劃了三場王朝戰爭,「普法戰爭」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場。
公元1870年,普法兩國之間的矛盾因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嚴重激化。自兩年前時任女王伊莎貝拉二世被推翻後,西班牙內閣一直在尋找合適的繼承者,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的遠親利奧波德親王便是頗有希望的潛在候選人。法國對此自然不樂意,於是拿破崙三世派外長格拉蒙公爵向普魯士發布照會,要求利奧波德親王和威廉一世均不得染指西班牙王位。
誰知威廉一世不以為惱,僅僅是以溫和口吻表達了自己反對立場,並要求宰相俾斯麥將法國大使會見的經過對外發布。於是俾斯麥抓住這次機會,同軍方商議後篡改了電報內容,刻意添油加醋,於7月13日發表了充滿挑釁意味的「埃姆斯電報」。不用說,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法國,沒過幾天拿破崙三世便正式對普魯士宣戰,普魯士隨後也對法宣戰。
值得一提的是,與這場戰爭毫不相關的南德諸邦也展開了軍事行動。這一切還要從「普奧戰爭」結束說起。由於普魯士的迅速崛起對法國現有霸權產生威脅,拿破崙三世便以法國在「普奧戰爭」期間保持中立為由,要求普魯士將萊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亞和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部分領土劃歸法國作為報償。
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斷然拒絕了這個荒唐要求,並趁機將這個消息告知巴伐利亞國王及南德諸邦,引起了後者的極大恐慌和對法國的怨恨。利用南德的這種心態,俾斯麥一手推動並與其締結了秘密攻守同盟。因此在「普法戰爭」爆發後,南德諸邦和北德聯邦便一致對外,這在客觀上推動了德意志的統一進程。可以說,這一政治需要才是戰爭爆發的真正導火索,而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則不過是一個雙方需要的完美借口。
當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投降的消息傳回巴黎後,廣大市民被徹底激怒,工人和小資產階級聚集起來要求廢除帝制、恢復共和。共和派便趁機建立臨時政府,自稱「國防政府」。普魯士軍隊於是長驅直入,侵佔了法國東北部的廣大區域,並向巴黎推進。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國防政府」卻因畏懼加快了投降步伐。1871年5月9日,梯也爾政府在凡爾賽同德國簽訂,條約規定法國向其賠款50億法郎,割讓阿爾薩斯省全部和洛林省一部分,賠款付清以前,德國還要額外佔領法國6個北方省作為抵押。在梯也爾等人進行賣國勾當的同時,巴黎無產階級於1871年3月18日宣布起義,建立了聞名世界的巴黎公社。
戰爭結束後,普魯士如願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大業,並利用戰勝獲得的50億法郎和鐵礦資源豐富的阿爾薩斯、洛林,積極推動國內工業發展。同時,由於政治統一和對外戰爭獲勝,德國資產階級野心不斷膨脹,四處游說官員對外擴張,反過來又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德國因此迅速成為歐洲經濟軍事強國,不僅改變了歐洲格局,還將孤立法國、防止歐洲大國與其結盟作為主要外交政策。
而此時的法國,因為戰爭消耗和割地賠款,國內經濟發展受到沉重打擊。由於北方數省被占,法國面臨著嚴重的資源短缺,再加上市場進一步縮小,法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展緩慢——這使法國在帝國主義階段遠遠落後於英德美等國,並失去了自「克里米亞戰爭」以來在中西歐的霸主地位。為一雪前恥,法國積極調整同英、俄等歐洲國家的關系,通過尋求盟國支持的方式以共同對付德國。
隨著德國崛起和法國衰落,歐洲相對平衡的政治格局被打破,殖民勢力的強弱變化導致列強矛盾日益加劇,促使殖民主義國家重新調整彼此關系。由於德國堅持孤立法國的對外政策,因此主動斡旋並調和俄、奧兩國關系,與後者結為「三皇同盟」。但隨著對殖民地的爭奪加劇,三國之間的關系逐漸惡化,最終於1878年柏林會議後宣告瓦解。
四年後,德國又與奧、意組成「三國同盟」,而法國也和英、俄形成「三國協約」,從而在歐洲形成兩大軍事集團,而二者之間的軍備戰又進一步激化矛盾,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有意思的是,不僅德國因「普法戰爭」實現統一,看似毫無關系的義大利也依靠這場戰爭收復失地。在戰爭爆發後,拿破崙三世不得不調回駐在羅馬的法軍,義大利軍隊和加里波第志願軍趁勢進入原被法國控制的教皇轄地,一舉佔領羅馬——教皇被強行剝奪世俗權力,避居梵蒂岡。就這樣,義大利順利收回被法國佔領並控制的教皇轄地,國土統一大業完成。
拓展資料:
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國的前身)同法蘭西第二帝國之間的戰爭。因長期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德意志統一問題,普魯士王國和法國之間關系長期緊張。
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密電」,觸怒了法國政府。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但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軍仍長驅直入。
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請求停戰。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
這次戰爭使普魯士王國完成德意志統一,取代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同時也促成了義大利統一。
參考資料:網路—普法戰爭
❹ 普法戰爭中阿爾薩斯和洛林是怎麼被割讓給普魯士的
法國經歷色當慘敗以後,普魯士因看重阿爾薩斯和洛林的煤礦和鋼鐵資源,就開始猛攻。雖然法國統治者叫嚷決不投降 ,但還是公開投降了。這時,反動派梯也爾上台,他一上台就宣布投降,並且和普魯士簽定《普法條約》,條約中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等廣大地區。
❺ 普魯士統一德國並與法國暴發戰爭
普法戰爭是法國與普魯士之間的著名戰役,最終法國失敗,被普魯士搶地盤搶到了巴黎😯
❻ 拿破崙法國是怎樣打敗普魯士和聯軍的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4日,拿破崙率軍攻打普魯士軍隊,在耶拿戰役中他集中了9萬人的兵力對普軍發動進攻,但是,這根本就不是普軍的主力。在奧爾斯泰特,法國的達武元帥的2萬法軍劣勢兵力遭遇了普魯士國王親自統率的5萬人的主力,達武元帥奮力指揮這2萬人馬擊潰了普魯士軍隊,普軍幾乎全軍覆沒,普王和王後倉皇逃命。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在艾勞會戰和弗里德蘭戰役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❼ 德意志的各邦國是如何被「普魯士化」的
因為教育問題被普魯士化的。
法國人稱普魯士是一個兵營加學校的國家,其優良的教育體系是顯而易見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促進科學技術的唯一途徑。完善的教育體系極大地提高了普魯士的軟實力,為未來德國的統一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從經濟上講,普魯士率領德國各州建立統一的經濟體系,為未來建立德意志帝國奠定了經濟基礎。有兩件事值得注意。一種是廢除農奴制,另一種是建立關稅同盟。廢除農奴,盡管普魯士的農奴制改革是不完整和自上而下的。
❽ 有關法國和普魯士的戰爭
為謀求歐洲大陸霸權,這兩個國家在18世紀末至整個19世紀就幾乎沒停止過戰爭。拿破崙戰爭(尤其是被稱為三皇會戰的奧斯特里茨戰役)法國成為歐洲大陸霸主。後來普魯士通過發動對丹麥、奧地利、法國的戰爭,(色當戰役後,普魯士攻陷巴黎,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稱帝),普魯士統一德國。其後便是一戰了
❾ 法國與普魯士
1870年普法戰爭失敗,拿破崙三世被俘以後,以梯也爾為首的法國資產階級成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普魯士並沒有佔領法國,只是割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省。而梯也爾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是普魯士的傀儡政府性質,負責對普魯士的賠款。期間也爆發了巴黎人民起義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府——巴黎公社。
❿ 普魯士,法國和西班牙的故事
色當戰役是普法戰爭的一個重大戰役。
普奧戰爭結束以後,普魯士日漸強大,但是,緊靠法國南部的四個小國還仍然沒有被俾斯麥統一,而俾斯麥是下決心要統一除奧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的國家。
所以要實現德意志的最後統一,必須統一這個小邦國。可是,俾斯麥知道,這四個小國緊靠法國,法國也早懷有吞並之心,一旦普魯士強行佔領,法國豈會善罷甘休?更何況,法國離德國最近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俾斯麥也早就瞄準它們了。
對於正處高峰時期的俾斯麥來說,找個借口與法國打一仗,既統一了南部四小國,又佔領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是再合適不過了。可是,與法國開戰的機會遲遲未到,俾斯麥等得手癢癢的。
再說法國一方,當時是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當皇帝,史稱拿破崙三世。這個人是個政治陰謀家和軍事冒險家。1848年法國革命失敗後,他竊取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總統大權,又於1851年12月發動政變,恢復帝制,建立了歷史上所說的法蘭西第二帝國。
拿破崙三世是個獨裁、殘暴、狂妄之徒,總希望通過戰爭稱霸歐洲,當時皇後歐仁妮就直言不諱地說:「不發動戰爭,我們的兒子怎麼當皇帝?」
這樣一個人,當然不會坐視普魯士的強大而不顧。他曾露骨地表白,「德意志不該統一,應分成三個部分,南北德國應該對立起來。這樣法國才可以從中漁利。」
不僅拿破化三世如此,當時法國的另一位大臣梯也爾也哀嘆:「奧地利的失敗意味著法國400年來遭到的最大災難。從此,失去一張阻止德國統一的王牌!」
這樣,普、法雙方各懷鬼胎,開始了明爭暗鬥,都在尋找挑起戰爭的契機。
法國率先一步,普奧戰爭剛結束,三世就派人要求普魯士兌現戰前許下的諾言,要求普魯士同意法國侵佔比利時和盧森堡。並婉言提起德意志南部四小國的領土劃分問題。這無異要從普魯士身上咬去一塊肥肉,「鐵血宰相」俾斯麥當然不會同意。不過他使了個心眼兒,沒有明確予以拒絕,而是要求法國把這事寫成備忘錄,「我好回去給我們國王商量」。法國大使不知是計,就照辦了。
俾斯麥拿到備忘錄,沒有去見皇帝,而是把它送給了同樣想稱霸歐洲的英、俄,試圖挑起英、俄與法國的矛盾。拿破崙三世知道了俾斯麥的做法,火冒三丈,決心與普魯士決一雌雄!
盡管如此,法國並未立刻動武。但接踵而至的西班牙王位繼承人問題,終於使戰爭爆發了。
原來,西班牙女王伊沙貝拉被1868年西班牙革命推翻,女王流亡國外,王位空缺,俾斯麥看到有利可圖,就派人收買了新成立的西班牙臨時政府,提議讓普魯士國王威廉的堂兄利奧波德親王去繼承西班牙王位。俾斯麥的意圖很明顯,普魯士的親王做了西班牙的國王,法國腹背受敵,打起仗來,普魯士前後夾擊。
拿破崙三世也看到了這種危險,隨即就把抗義書遞到了普魯士國王手中,抗議書說,西班牙王位應由西班牙人去坐。否則,法國也可派去一個國王!對此,俾斯麥非常氣憤。同時,法國政府內部議論紛紛,不少人要求普魯士收回成命,否則將把這件事視為戰爭的原因,雙方劍拔弩張。突然,事情卻有了轉機,利奧波德親王在別人勸說下,宣布放棄西班牙國王候選人資格,他說:「本來,只要西班牙人擁戴,我可以去作他們的國王。但我不想為此引發一場歐洲戰爭。」
於是,西班牙王位繼承人問題就告結束。可是,拿破崙三世看到事情這么簡單就完結了,認為普魯士害怕他,所以他得寸進尺,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
他令法國駐柏林大使去面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要求普魯士作出書面保證,保證今後決不再派任何普魯士國王家庭的人去任西班牙國王。
1870年7月13日,威廉一世在度假地埃姆斯會見了法國大使。對法國的要求,威廉一世也感到無理,所以斷然予以拒絕。然後威廉一世把會談結果用電報告訴俾斯麥。
俾斯麥本來對法國這種節外生枝之舉十分不滿,如果沒有法國干預,恐怕利奧波德親王已經成為西班牙國王了。正在俾斯麥難以咽下這口氣時,威廉一世的電報到了。電文的內容主要有:法國大使提出的無理要求不能接受,我已經予以拒絕;西班牙王位繼承人問題已經通告了法國大使,由此引出的矛盾已經過去;關於此事,我不準備再接見法國大使了。
俾斯麥饒有意味地仔細閱讀著電文,突然他抬起頭來問身旁的參謀總長毛奇和陸軍總長房龍:「如果與法國開戰,我們能否取勝?」
這兩個人也是「鐵血政策」的得力執行人,立即說:「一定取勝,我們會全力支持您的。」
「好!」俾斯麥喜形於色,立刻手指電文,「我們可以……」說完,三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報紙公布了威廉一世的「埃姆斯急電」,但內容已經變味了。原來俾斯麥為了挑起戰爭,故意激怒拿破崙三世,他把電文作了改動,然後拿去發表。
法國人看了電文,感到普魯士國王如此無禮,非常氣憤。尤其是拿破崙三世,認為普魯士是在讓自己出醜。這樣在議會的支持下,拿破崙三世終於忍耐不住,於1870年7月19日,宣布對普魯士開戰。狂妄的拿破崙三世還說:「我們這只不過是到普魯士作一次軍事散步!」
戰爭開始時,拿破崙三世充滿了信心,他把號稱40萬的大軍調到前線,准備採用先發制人的策略一舉沖入德意志境內,打敗普魯士。於是他自封司令,在7月28日到前線視察。可是,當他到前線後卻發現,前線只有20萬軍隊。軍事要塞麥茨的兵力不足10萬,而且裝備不齊,物資不足,編制混亂。作戰命令已經下達了,不少官兵還未找到自己所屬的部隊。根本無法投入戰爭。戰機一個個失去了。
法軍坐失良機,普軍卻贏得了時間。
8月2日,法軍闖入德境,立即遭到普魯士軍隊的迎頭痛擊。
8月4日,普軍轉入反攻,向法軍發起凌厲的攻勢,攻入法境內法軍前哨陣地維桑堡,法軍敗退。拿破崙三世大怒,急忙電令麥克馬洪奪回他丟失的陣地。8月6日,麥克馬洪率軍開到維桑堡西南的維爾特村。被普軍攔截,雙方展開激戰,結果,法軍全線潰敗,繼續撤退。普軍乘勝追擊,戰場全部移入法國境內。
拿破崙三世看到情況不妙,立即打退堂鼓,他把元帥印交給元帥巴贊,自己乘上一輛馬車向西逃竄。8月14日,巴贊又被普軍嚴密包圍在麥茨要塞孤城,已無反抗之力。
拿破崙三世見事不妙,又隨麥克馬洪所率的12萬大軍逃向東北,到8月30日,不得不退守色當。普軍隨即也向色當集結。
9月1日,色當會戰開始了。普軍700門大炮猛轟法軍營地,炮彈像雨點一樣落向法軍陣地。色當全城一片火海,硝煙彌漫。法軍死傷無數,餘下的急忙鑽進堡壘。麥克馬洪幾次受傷。
接著,普軍20萬人向色當發起猛攻,下午3時,法軍終於支撐不住,在色當城樓舉起了白旗,拿破崙三世還向普魯士國王寫了一封投降書,竟無恥地說:「我親愛的兄弟,因為我未能死在我的軍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劍獻給陛下。我希望繼續做陛下的好兄弟,拿破崙。」
9月2日,拿破崙三世會見德國首相俾斯麥,正式簽署了投降書。拿破崙三世、法軍元帥以下的39名將軍,10萬士兵全部做了普軍的俘虜。650門大炮也被普軍繳獲。
9月3日,拿破崙三世向巴黎發電:「軍隊已被擊敗,全體官兵和我本人都已成為俘虜。」
1871年1月28日,普法簽訂《巴黎停戰協定》,宣布法國投降。5月10日,雙方在法蘭克福簽訂《法蘭克福和約》,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並賠償50億法郎,宣告戰爭結束。
色當戰役在歷史上被稱為「色當慘敗」,它使德國最後完成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