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辛亥革命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辛亥革命時間是從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開始,1912年2月12日結束。
地點是武昌,隨後蔓延到漢陽、漢口和武漢三鎮,兩個月後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1911年5月四川保路運動尤為波瀾壯闊,9月,保路風潮擴展為全省抗糧抗捐,群眾暴動接連發生。四川總督趙爾豐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會和川路股東會的負責人,並槍殺請願群眾數十名,造成流血慘案。
後來同盟會員龍鳴劍等和哥老會組成保路同志軍進圍成都,轉戰各地,攻城奪地,猛烈沖擊清政府在四川的統治。四川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
9月下旬,革命黨人感到形勢緊迫,決定於10月6日(中秋節)發動起義,後由於形勢瞬息變化,起義推遲。10月9日(八月十八日),漢口和武昌的起義指揮機關遭到破壞,一些起義領導人被捕、被殺或避匿。
10日晚7時,武昌城外塘角的輜重營和城內工程第八營幾乎同時發動,各標營繼起,經一夜苦戰,11日晨革命軍佔領總督署,全城光復,首義成功。
(1)法國辛亥革命是什麼時候建立的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是由孫中山,黃興,蔣翊武,黎元洪等人領導的,其結果是清帝退位,但是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之後民國建立,袁世凱上台為總統。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B. 辛亥革命發生在 哪 一 年簡要回答辛亥革命的 歷史意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標志著辛亥革命爆發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資產階級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很難說有完全徹底的。所謂徹底,只能說是基本徹底。自沉階級革命成功的結果足以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剝削制度代替舊的剝削制度,而剝削制度的更替,並不需要新舊完全徹底決裂,他們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協、融合、並存。許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貴族頭銜,此即革命不徹底的明顯例子。 辛亥革命作為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其成就遠遜於西歐、北美的資產階級革命,但在徹底鏟除封建帝制這一點上,遠勝於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辛亥革命一聲炮響,不僅趕跑了清朝皇帝,還是中國綿延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從此永絕。從民元到民六,其間雖經袁世凱帝制自為、張勛復辟,但只不過是兩場短暫的鬧劇,並沒有使民國中斷,更沒有像法蘭西那樣出現兩次帝國、三次共和國的波折。所以說,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C. 辛亥革命什麼時候開始的地點在哪誰發起的結果是什麼
時間、地點、發起人:
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結果:
1912年2月2日,清廷舉行御前會議,會上決定退位,以取得革命黨人的優待條件。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要求共和的第二電,專致「近支王公、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聲言「謹率全軍將士入京,與王公痛陳利害」。2月10日,南京參議院通過《清室優待條件》和張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詔書》。
(3)法國辛亥革命是什麼時候建立的擴展閱讀:
影響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辛亥革命的領袖們,則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革命,要想救亡圖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權。
D. 法國大革命與辛亥革命分別是什麼事件
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是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監獄爆發的一場革命,法國的君主專制政體被推翻。大革命的結束時間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觀點認為1794年7月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為革命的終結。另有觀點認為1799年的霧月政變為革命終結的標志。還有觀點認為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是革命終結的標志。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E. 辛亥革命的時間什麼時候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有的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有的說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5)法國辛亥革命是什麼時候建立的擴展閱讀:
國際影響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在亞洲的歷史上也是一次偉大的轉折。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辛亥革命在亞洲打響了民主的第一槍。
F. 辛亥革命什麼時侯爆發的
辛亥革命爆發於1911年10月10日.
1911年,在中國大地上爆發了一次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這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廣大工農群眾參加的一次「比較明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動的清王朝就是被這次革命洪流沖垮的。1911年為舊歷干支辛亥年,歷史上就把孫中山領導的這次革命運動稱為辛亥革命。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各國侵略的進一步加深,中國淪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劇,腐朽的清朝統治者對外妥協投降,對內橫征暴斂,促使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眾奮起反抗,斗爭風起雲涌。但是這些斗爭都是自發的,缺少組織和領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吸取以往的教訓,著手組織革命團體。
1894年10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1904年,華興會與光復會亦先後成立於長沙和上海。1905年7月,三者聯合組成中國同盟會,成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確定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政綱。此後資產階級革命派,一方面在政治思想領域內批判改良派的反動謬論;一方面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促進了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與此同時,全國人民的抗捐、抗稅、抗糧和搶米風潮洶涌澎湃,抵制外貨等愛國運動也日益高漲。保路運動則為其高潮,規模之大遍及湘、粵、鄂、川四省,成為武昌起義的直接導火線和前奏曲。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頒布了鐵路干線「收歸國有,定為政策」的上諭,20日,又與英、美、法、德四國銀行團簽訂了粵漢鐵路和湖北省境內川漢鐵路的借款合同,把鄂、湘、粵三省人民在1905年收回利權運動中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贖回來的粵漢鐵路和湖北省境內的川漢鐵路建築權,又重新出賣給帝國主義。這就激起了波瀾壯闊的保路運動。湖南人民首先起來,長沙各界舉行了一萬多人的群眾大會,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接著爆發了群眾性的罷工罷課運動。保路運動最激烈的是四川省,全省有幾十萬人捲入運動,成立了保路同志會,掀起了廣泛的抗捐抗稅運動。清政府對保路運動進行殘酷鎮壓,釀成有名的「成都慘案」,激起群眾的極大憤慨。於是,在四川同盟會的領導下,紛紛組織起保路同志軍,發動武裝起義,清政府急忙抽調湖北新軍前往鎮壓。這就使湖北防務空虛,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條件。
湖北位居長江腹地,武漢素稱「九省通衢」,是水陸交通中心。帝國主義各國早就在這里辟租界,開商阜,辦工廠,掠奪原料,傾銷商品,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城鄉各個角落。這就阻礙了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促使農村經濟破產,人民被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04年7月,武昌出現了第一個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隨後又陸繼成立日知會、文學社、共進會等秘密革命組織。湖北革命黨人深入新軍,宣傳革命,在士兵中發展革命組織,進行了長期艱苦的工作,直到武昌起義前夕,新軍中已有1/3的士兵參加了革命組織,成為起義的主力軍。夏天爆發的四川保路運動,預示著武昌起義的條件已經成熟。9月24日,文學社與共進會在武昌舉行聯席會議,推蔣翊武為臨時總司令,孫武為參謀長,制定了起義計劃。但實際起義並沒有按預定計劃進行。10月9日,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總機關趕制炸彈時不慎爆炸,文件全被俄國巡捕搜走,機關暴露。蔣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緊急會議,決定當晚起義。但因命令未能及時送到,起義沒有實現,湖廣總督瑞澄下令搜捕黨人,武昌機關遭到破壞。10月10日瑞澄繼續按冊捕人,形勢十分嚴重。在這緊急關頭,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自動聯絡。當晚7時過後,工程第八營革命黨的總代表、後隊正目(相當班長)熊秉坤領導該營首先發難。他率領十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軍械庫,守庫的本營左隊士兵鳴槍配合,順利地佔領了楚望台。工程營左隊隊官(相當連長)吳兆麟被推為臨時總指揮。當天夜裡11時左右,革命軍以工程營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發起猛攻,督署守兵4000餘人以強大火力阻擊,各路大軍均不得手。午夜時分,發起了第二次進攻,瑞澄聞炮喪膽,從督署後牆鑿洞逃遁。次晨2時,革命軍再次發動進攻,終於在黎明前攻下督署。武昌起義勝利了!11日晚及12日凌晨,革命軍先後佔領漢陽、漢口,武漢三鎮完全光復。這是孫中山領導革命起義以來第一次取得的勝利。消息傳出,全國和全世界為之震動。
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響應,兩個月內即有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貴州等14省先後宣布獨立。清政府迅速解體。1911年底17省代表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定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改用陽歷。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清政府的統治遂告結束。3月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力下,1912年4月孫中山被迫解職,讓位於代表買辦階級利益的袁世凱,政權遂為北洋軍閥所竊據,中國依舊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之下,一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就此失敗。
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對中國近代的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它沒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偉大任務。
G. 辛亥革命是哪一年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紀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武昌起義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H. 辛亥革命爆發於哪一年
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8)法國辛亥革命是什麼時候建立的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領袖們,則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革命,要想救亡圖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權。
隨著封建帝制的廢除,依附於封建帝制的種種丑惡制度也被次第掃除,例如世襲制度、太監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權自由、民生幸福的呼聲在中華大地回盪。空前的民主氣象,競辦實業的浪潮,形成了生機勃勃的局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辛亥革命
I. 辛亥革命的具體時間內容
爆發時間: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
結束時間:1912年2月12日
內容:
一、中國同盟會:
1905年,在日本東京成立。政治綱領是:「驅除靼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二、三民主義
1905年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指推翻清政府,沒有明確反帝;「民權主義」指推翻君主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體;「民生主義」指「平均地權」。
三民主義全面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享有民主權利的共同願望,因此三民主義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三、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 10日,革命士兵在武昌率先起義,並取得成功。
四、中華民國的建立
1、南京臨時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2、清帝退位。1912年2月,清朝宣統帝下詔退位
3、1912年3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
影響:
1、廢除帝制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隨著封建帝制的廢除,依附於封建帝制的種種丑惡制度也被次第掃除,例如世襲制度、太監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權自由、民生幸福的呼聲在中華大地回盪。
2、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沖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籠。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文化,君臣關系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辛亥革命不但從行動上堅決地打倒皇帝,並從輿論上對君權神授觀念和皇權思想進行鞭撻和批判,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解放,為探索救國興邦的道路打開了新的思想境界
3、除舊布新
亥革命不僅召喚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到來,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打開了通道。陳獨秀和知識界一批激進的民主主義者,繼承和發展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運動的成果,把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推向了嶄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