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由什麼民族建立
是由入侵後的日耳曼部落與原住民同化後一起建立的。
最初是羅馬入侵之後才是日耳曼,只是日耳曼入侵後英國才正式形成了封建體系,所以將日耳曼入侵視為英國建立的開端;羅馬人撤退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從5世紀中葉起陸續侵入不列顛。之後與原住民同化後統稱為英吉利人。
這些日耳曼人主要包括三個民族:撒克遜人,盎格魯人,和朱特人,這三個民族就是如今英國的盎格魯薩克森人的直系祖先。公元800年,由撒克遜人建立了英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但在九、十世紀,來自丹麥的維京人不停入侵英格蘭,使英國人混有大量丹麥人血統。
1066年,來自諾曼底的威廉征服了英格蘭,使英國上層社會血統大換血,變成了諾曼人(也是北歐維京人的後代)。隨後的金雀花(安茹)王朝的建立者也是來自法國的,英國王室是法蘭西人血統。再之後的都鐸王朝的皇室是來自威爾士的。
在之後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則是來自蘇格蘭。而英國最後兩個王朝漢諾威王朝和溫莎王朝的王室全部來自德國。
因此,英國的民族構成還是比較復雜,是外族不斷入侵融合的產物,但大部分是日耳曼人血統,一部分是凱爾特人後代。
(1)英國人有法國血統的多少擴展閱讀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
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
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5世紀初,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顛。盎格魯人(Angels)把不列顛稱為「盎格蘭」(諧音England,英格蘭名稱的由來),即盎格魯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語,則是繼承了他們的語言而來。
到7世紀初,入侵者先後建立起7個強國:這個時期史稱「七國時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時是氏族部落組織。入侵過程中,原來的氏族組織解體,隨著生產力發展,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出現了貴族、大土地佔有者、依附農和奴隸。
村社成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過渡的形式,一般認為是英國社會封建化過程的開始。6世紀末,基督教傳入英國。直到今天,美國人還管英國人以及英裔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
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史稱「征服者威廉」。
Ⅱ 英國國王的血統
威廉的血統是維京人的後裔,維京人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魯——撒克遜部落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所以英王怎麼都是日耳曼人的血脈。不過,英國北部的蘇格蘭的王室是丹麥人的後裔,英格蘭國王為了一統大不列顛,經常和蘇格蘭聯姻,同樣,蘇格蘭人的子嗣也會繼承英格蘭的王位,1649年被處決的查理一世的父親詹姆士一世就是蘇格蘭人,而且查理一世的母親就是丹麥公主。現在來講英國王室的血統其實挺雜的,從1689光榮革命後,國王就是荷蘭人威廉三世和詹姆斯二世的的女兒瑪麗二世,他們的女兒安妮女王死後無嗣。就只好邀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菲亞的兒子漢諾威選侯繼承王位為喬治一世,而他卻是一個不會講英語的德國人。其後又經歷了兩個朝代,無不是外姓人入贅給女王,子女又成為國王的事實。所以,英國王室和其他歐洲小國的王室一樣,血統太雜。
Ⅲ 大部分英國人屬於哪個種族
大部分英國人屬於盎格魯-撒克遜種族。英格蘭人又稱英吉利人,是英國的主體民族,從種族角度來看,英格蘭人被認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裔。
盎格魯-撒克遜人指的不是一個民族,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紀初到1066年諾曼征服之間生活在大不列顛島東部和南部地區的文化習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他們使用非常相近的西歐方言,被歷史學家比德認為是三個強大的西歐民族-源自日德蘭半島的盎格魯人和朱特人以及來自之後稱作下薩克森地區的撒克遜人的後裔。
英格蘭人是英國英格蘭地區的原住民族,母語是英語。他們在超過千年前被英語稱作「Englishmen」時已有高度的身分認同。英格蘭人主要居住於英國的構成國家——英格蘭上。
以民族的角度看,英格蘭人被認為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由遷移過來的英國人部落群的英國人、英國人融合當地英國人部落群的英國人等結合而成,被認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裔。
盎格魯-撒克遜人一詞出自阿佛列大帝時代的古典語文件。在文件中,他似乎頻繁使用rex Anglorum Saxonum或rex Angul-Saxonum這一稱呼。
古英語詞彙aenglisc和Angelcynn("Angle-kin", gens Anglorum)的意義已被證實與其專指盎格魯人而排除撒克遜人的原意不同,早期的紀錄顯示其指五世紀後遷徙至英格蘭的西歐民族。
八世紀初,畢德在他的《英格蘭教會及人民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 gentis Anglorum)中提出多數英格蘭北部王國(東盎格利亞、麥西亞、諾森布里亞)的人是盎格魯人,他們來自(西歐的)什列斯威-好斯敦(Schleswig-Holstein) 的 Angeln半島,因而得名。
艾塞克斯,薩西克斯和韋塞克斯的人是撒克遜人,他們來自(西歐的)古撒克森尼地區。肯特和南哈姆郡的人屬於朱特人部落。
Ⅳ 英國的主要人種是什麼
請注意:德國重要民族是普魯士民族,土耳其才是日爾曼民族。
英國主要民族:日耳曼人、薩克遜人、盎格魯人(更多的是這三大種人的混血血統
Ⅳ 誰能科普一下英國皇室的血統問題
中國的封建制度跟英國的封建制度不同,中國的封建制度摻雜這 宗法制,男尊女卑的綜合體古代只有男性才能代表一個家族,女人結婚之後就沒有姓氏了,所以不能代表一個家族,在中國武則天至死也很糾結立誰為接班人。
但是在英國則不同,他們注重的是血緣,只有是血緣親近就行可以不分男女的。
Ⅵ 英國人是什麼民族
一、英國是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
二、英國王室(現任王室)是其前身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而其家族實際姓氏為韋廷(Wettin)。也就是說英國王室祖上是德國人。
1914年8月4日,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作戰。由於經歷多年復雜的聯姻,此時歐洲各國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關系。
韋廷王朝起源於現在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的韋廷鎮,由當時的邁森藩侯創立於1089年。其後韋廷家族成為薩克森地區最有勢力的家族。
1263年韋廷家族獲得今日圖林根地區。在1423年韋廷家族獲得了薩克森選帝侯之位。1485年韋廷王朝分裂為兩系:恩斯特系和阿爾布雷希特系。
也就是說一個王室是德國人。
(6)英國人有法國血統的多少擴展閱讀
索恩爵士體現了英國人愛收藏的民族特性
如果倫敦有鬼魂,那它一定飄盪在約翰·索恩爵士的故居里。而且,它一定就是索恩先生本人的鬼魂。
索恩是英國19世紀知名的建築設計師,擅長新古典主義,倫敦地標建築英格蘭銀行大樓就是他的傑作。
但這個磚瓦匠的兒子最得意的作品肯定是他那套倫敦市中心的居所,不僅因為這座由他親自設計、三棟房子改建而成的大宅本身,更因為屋裡那些他游歷世界各地搜羅來的奇珍異寶。
索恩把英國人愛收藏的這一民族特性展示到了極致。不少英國人都愛在家裡擺些古玩舊物,從版畫油畫到銀器茶具,五花八門。
而皇室歷史上就是英國全民收藏的驅動力,喬治五世是瘋狂的集郵愛好者,而溫莎宮殿里還藏有世界上最多的達芬奇手稿和法國頂級宮殿瓷器。英國如果不是世界上博物館最多的國家,那也是博物館密度最高的國家。
英國人愛收藏,可以從各個角度去解釋。比如1066年諾曼征服後,英國本土再也沒有被外族佔領過,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再也沒有發生過暴力革命,長期的社會穩定讓文物得以流傳;
比如,海外殖民讓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被掠奪到英國;比如英國有發達的文物估價和流通體系,拍賣網站、專業交流會、跳蚤市場等一應俱全;再比如英國能工巧匠匯聚,瓷藝、制銀、出版等又領先世界,精美工藝品層出不窮。
Ⅶ 英國人的祖先是被流放的法國人
不是被流放,而是一支遠征軍,盎格魯撒克遜人,日耳曼人的一支。他們和大不列顛土著居民共同組成英格蘭的祖先
Ⅷ 大部分英國人屬於哪個種族
蘇格蘭和威爾士基本是純種凱爾特人,蘇格蘭有諾曼人(確切的說是挪威)血統.
英格蘭是非常復雜混血,父系的日耳曼人(薩克森和盎格魯他們)多些,有科學家研究了DNA說英格蘭還是凱爾特的比重大.英格蘭人形成後又有來自挪威和法國的諾曼人,而諾曼底的諾曼人過去之前已經法蘭西化,所以英格蘭尤其是貴族有法國血統,而法國的血統和英格蘭一樣復雜,即使是法國北部也一樣.
總體來英國人除了日耳曼和凱爾特基本沒有別的血統了,凱爾特和日耳曼都屬於白人的波羅的海類型,所以英國人和南歐那些差別還是很大的.雖然法國有部分羅馬拉丁的血統,不過北部應該很少,從諾曼底過去的法蘭西化的諾曼人也不多,所以這部分可以忽略掉了.
Ⅸ 現在英國王室是法國血統嗎
法國血統基本沒有了,從亨利八世之後,英國國王就不準娶天主教徒了,你算算多少年了。
現在來講英國王室的血統其實挺雜的,從1689光榮革命後,國王就是荷蘭人威廉三世和詹姆斯二世的的女兒瑪麗二世,他們的女兒安妮女王死後無嗣。就只好邀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菲亞的兒子漢諾威選侯繼承王位為喬治一世,而他卻是一個不會講英語的德國人。其後又經歷了兩個朝代,無不是外姓人入贅給女王,子女又成為國王的事實。所以,英國王室和其他歐洲小國的王室一樣,血統太雜。
Ⅹ 英國人究竟種族構成任何,英語究竟是怎樣演化的。
蘇格蘭和威爾士基本是純種凱爾特人,蘇格蘭有諾曼人(確切的說是挪威)血統。
英格蘭是非常復雜混血,父系的日耳曼人(薩克森和盎格魯他們)多些,有科學家研究了DNA說英格蘭還是凱爾特的比重大。英格蘭人形成後又有來自挪威和法國的諾曼人,而諾曼底的諾曼人過去之前已經法蘭西化,所以英格蘭尤其是貴族有法國血統,而法國的血統和英格蘭一樣復雜,即使是法國北部也一樣。
總體來英國人除了日耳曼和凱爾特基本沒有別的血統了,凱爾特和日耳曼都屬於白人的波羅的海類型,所以英國人和南歐那些差別還是很大的。雖然法國有部分羅馬拉丁的血統,不過北部應該很少,從諾曼底過去的法蘭西化的諾曼人也不多,所以這部分可以忽略掉了。英語的起源
一 英語的「家譜」
英語是印歐 (1ndo-European)語系。印歐語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包括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大部分語言。講印歐諸種語言的總人數約有十八億七千五百萬,佔世界總人口的一半左右。早在1786年,英國梵文(Sanskrit)學者威廉·瓊斯爵士 (Sir William Jones) 就指出:歐洲、印度、波斯等地的大多數語言,包括古希臘語、古拉丁語及古印度語屬於同一「家族」。
屬於印歐語系的許多語種都有表示「冬天」、「雪」和「寒冷」等意義的詞,這說明原始印歐語最初是在氣候比較冷的地一帶使用的。另一方面,某些熱帶地區動植物名稱的詞,如「獅子」、「大象」、「稻米」、「竹」、「棕櫚樹」等,在原始印歐語中是不存在的;而印歐語系各語種中卻都有表示「白楊」、「櫟樹」、「柳樹」、「白樺」、「熊」、「狼」、「羊」、「鷹」、「蜜蜂」等動植物名稱的相似詞。通過這樣的探索和研究,許多人認為,當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歐洲中東部曾居隹著一些游牧部落,他們飼養著象羊、狗、奶牛和馬這樣的家畜,會使用馬和簡陋的馬車,並能夠馳騁於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這些游牧部落就是原始印歐人,他們用於交際的語言就是原始印歐語。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間,這些原始印歐人開始遷徒。有些向西移動,有些向東移動,而有些則向南移動,到達今天的南亞次大陸。這些部落的大遷徒導致印歐語系的逐步形成。古印度語與古代歐洲語言之所以非常相近,其歷史根源即在於此。
印歐語系包括:(一)印度語族(Indic);(二).伊朗語族(Iranian);(三)斯拉夫語族(Slavic),(四)波羅的話族(Baltic),(五)日耳曼語族(Germanic),(六)拉丁語族(亦稱羅曼語族[Romance]), (七)凱爾特語族(Celtic),(八)希臘語族;(九)阿爾巴尼亞語(Albanian),(十)亞美尼亞語族(Armenian), (十一)吐火羅語族(Tocharian;Tokharian)(十二)赫梯語族(Hittite)。日耳曼語族是一個比較大的語族。它又分為三個語支:(一)東日耳曼語支(EastGermanic)主要以現已絕跡的哥特語(Gothic)為代表;(二)北日耳曼語支(North Germanic),主要以古北歐語(Oid Norse)為代表,包括今日的挪威語(Norwegian)、冰島語(Icelandic)、瑞典語和丹麥語等;(三)西日耳曼語支(West Germanic)包括低地德語(Low German)
今日的荷蘭語(Dutch)、高地德語(High German)、英語、弗里西亞語(Frisian)佛蘭芒語(Flemish)等。因此,我們說:英語屬於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的西日耳曼語支。
二 英語的形成
英國南面隔英吉利海峽(the English Channel)、多佛爾海峽(the Straits of Dover)與法國相望,東面和東南面隔北海(the North Sea)與荷蘭、比利時、丹麥、挪威遙對。距 歐洲大陸最窄處的多佛爾海峽僅三十公里寬。英國的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包括三個地區:英格蘭佔南部和中部,威爾士佔西部山地半島,蘇格蘭佔北部;其中以英格蘭最為重要。大不列顛島是歐洲第一大島,海岸非常曲折,長達一萬一千四百五十公里。英語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形成的。為了說明英語的起源,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英語形之前的英國史前史。文物考查已經證明,古代印歐游牧部落西移之前今天的不列顛諸島上已居住著舊石器人(Paleolithic Man)。那時,不列顛諸島和歐洲大陸是連成一片的,英國和法國之間還沒有今天的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萊茵河(the Rhine)與泰晤士河(the Thames)之間尚由其支流相接、今天的英國仍屬歐洲大陸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九千年的時候;由於地殼的變遷,大不列顛諸島從歐洲大陸分離出來。所以史前的舊石器人能夠在不列顛定居下來並不足為怪。曾任過英國首相的溫斯頓·邱召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FONT>1965)在其《說英語的民族史》(History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Peoples)一書中,曾這樣描寫居住在不列顛的舊石器人:很明顯,那些赤身裸體或只披著獸皮的男人和女人或覓食於原始密林之中,或涉獵於沼澤、草灘至於他們所說的語言,尚無史料可查。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伊比利亞人(Iberians)從地中海地區來到不列顛島定居。他們給不列顛帶來了新石器(Neolithic)文化,同時征服了先前在那兒居住的舊石器人。大約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凱爾特人;(Celts)從歐洲大陸進犯並佔領了不列顛諸島。凱爾特人最初居住在今天德國南部地區,他們是歐洲最早學會製造和使用鐵器和金制裝飾品的民族;在征服不列顛之前,他們曾征服了今天的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地區;來到不列顛後,一部分凱爾特人在今天的愛爾蘭和蘇格蘭定居下來,其餘的一部分佔領了今天的英格蘭的南部和東部。每到一處,他們都對伊比利亞人進行殘酷的殺戳。凱爾特人講凱爾特語。今天居住在蘇格蘭北部和西部山地的蓋爾人(Gaels)仍使用這種語言。在英語形成之前凱爾特語是在不列顛島上所能發現的唯一具有史料依據的最早的格言。
公元前55年的夏天,羅馬帝國的愷撒大帝(Julius Caesar)在征服高盧(Gaul)之後來到不列顛。那時,他的目的未必是想征服不列顛,而是想警告凱爾特人不要支持那些居住在高占的、正受羅馬人奴役的凱爾特同族人。愷撒大帝的這次『不列顛之行』並沒有給羅馬帝國帶來什麼好處,相反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威信。第二年,即公元前54年的夏天,愷撒大帝第二次親臨不列顛。這次,他在不列顛島東南部站穩了腳跟,並與當地的凱爾特人發生了一些沖突。愷撒大帝雖然取勝,但並沒有能使凱爾特人屈服。不久,他又回到了高盧;在以後的大約一百年間,羅馬帝國並沒有對不列顛構成很大的威脅。
在追溯英語的歷史發展時,我們通常將它分為三個時期:(一)古英語(Old English),從公元450年至1150年;(二)中古英語(Middle English),從公元1150年至1500年;,(三)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從1500年至今。為便於研究,我們常把1500-1700年的英語稱作「早期現代英語」(Early Modern English),1700年至今的英語稱作「後期現代英語」(Later Modern English)。這樣的分期當然不是絕對的,但它有助於我們對英語歷史發展全過程的了解和研究。
〔小結:屬日爾曼語族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語言就是古代英語(OE)。後來因為語言上同屬日爾曼語族的北歐斯堪的納維亞人(Vikings)的多次入侵,該語言便與北日爾曼語混合了。
1066年,諾曼人入侵後,諾曼法語成了官方語,原來的語言被擱在一旁達300年之久。
1250~1400年,法語大量進入英語。1362年,因英語被用作法庭用語,因而使用得到迅速恢復,可是直到15 世紀以後,因為與法國在政治,外交,文化上的交流,法語仍源源不斷的流入英語。
現在英語有60多萬單詞,近半數是拉丁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羅曼語族的詞彙。
1602年,一群清教徒乘坐「梅伊芙拉娃」號輪船移居美國,開創了美國英語的先河,到了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以後很多美國英語反過來被英國英語所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