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二戰美軍在法國做了什麼

二戰美軍在法國做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2 00:37:23

1.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年份大事記:
一九三九年

九月一日:德國首次使用閃電戰術,入侵波蘭。全世界首次了解到閃電戰是甚麼一回事。
九月三日:英、法對德宣戰。
九月十七日:蘇聯取得德國默契,從東面進攻波蘭。
九月二十七日:波蘭向德無條件投降。
十一月三十日:蘇聯軍隊侵略芬蘭,轟炸首都赫爾辛基。

一九四○年

三月十二日:芬蘭與蘇聯在莫斯科簽署和約,割讓領地予蘇聯。
四月九日:德國進侵丹麥與挪威,丹麥不予抵抗,挪威則奮起迎敵。
五月十日:德軍席捲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
英國首相張伯倫辭職,邱吉爾繼任首相。
五月十四日:德軍越過法國邊境。荷蘭軍隊停止抵抗。
五月二十八日: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下令軍隊投降。
五月二十六日:戰局急轉直下,約有三十四萬英、法以及其他盟國的軍隊,開始自法國撤退到英國本土,亦即著名的敦克爾克奇跡。
六月十日:義大利對英、法兩國宣戰。
六月十四日:希特勒的軍隊進入不設防的巴黎。
六月十六日:法國總理雷諾辭職,具當元帥繼任。
六月二十二日:法國接受納粹征服者的一切要求,在康白尼與德國簽署休戰協定。
七月十日:德國首次大規模襲擊英國本土,不列顚戰役開始。
九日七日:倫敦第一次遭到德國飛機猛烈空襲。
九月二十七日:日本參加柏林 - 羅馬軸心,締結三國盟約。
十二月十五日:英軍將義大利軍隊逐出埃及。

一九四一年

一月十日:美國國會提出租借法案,觸動了孤立主義者與干涉主義者的激烈辯論。
三月十一日: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授權總統全面援助英國及所有對抗軸心國的國家。
三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領袖為防上國家加入軸心國組織,發動政變,推舉保羅親王的政權,推舉彼得二世為國家元首。
三月二十八日:英國艦隊於馬塔班角大敗義大利海軍,奪得地中海的制海權。
三月三十日:希特勒的非洲軍隊在北非發動反攻。
四月六日:南斯拉夫的軍隊向德國投降,但游擊戰則繼續進行。
五月十日:納粹德國第二號頭子魯爾夫.赫斯,秘密飛抵蘇格蘭,企圖私下與英國進行和談。
五月二十日:德軍進攻位於地中海東部由英國據守的克里特島。
五月二十七日:德國重型戰列艦「俾斯麥」號於北大西洋被皇家海軍擊沉。
六月一日:英軍棄守克里特島。
六月十四日:羅斯福總統宣布凍結軸心國在美國的資產,國務院下令關閉所有德國駐美領事館及宣傳機關。
六月二十二日:德國對蘇聯宣戰,沿著自波羅的海至黑海的一千六百公里長戰線,進攻蘇聯。
七月二十六日:羅斯福總統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並停止對日貿易。
八月九日至十四日:邱吉爾與羅斯福在一艘船上進行秘密會議,隨後發表聯合聲明,陳述戰爭的共同目標,是為大西洋憲章。
九月八日:德軍開始圍困列寧格勒,持續達九百天之久。
九月十九日:納粹軍隊攻陷蘇聯烏克蘭首都基輔。
十月十七日:軍人極端領袖東條英機被委任為日本首相。
十月三十一日:美國驅逐艦「魯本.詹娒斯」號,護送軍火運輸船的時侯,被德國潛艇擊沉。一百一十五人喪生。
十一月十四日:日本特使來棲三郎從東京到達美國,商談美、日關系。
十一月十八日:部署於北非的英國第八軍,在利比亞的沙漠發動攻勢。
十二月七日:夏威夷時間上午七時五十分,日本發動空中奇襲,猛炸停泊於珍珠港的的美國軍艦,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對英、美宣戰。
十二月八日:美國國會通過對日宣戰。邱吉爾在英國國會宣布,英國即對日本作戰。
日軍入侵泰國和馬來亞。日本第一批部隊登陸菲律賓,大規模空襲菲律賓群島。當地守軍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
十二月十日:英國戰艦「威爾斯親王」號及「卻敵」號在馬來亞被日機炸沉。
十二月十一日:德國及義大利對美國宣戰。美國國會聲明該兩國與美國已處於交戰狀態。
十二月十三日:匈牙利及保加利亞對美國宣戰。
十二月二十五日:駐香港的皇家軍隊向日軍投降。魏萊特將軍和少數美軍撤退至柯里基多島。

一九四二年

四月十八日:由杜立特上校率領的美國軍機,轟炸東京。
五月八日:美、日雙方均宣稱在珊瑚海戰役中大捷。美航艦「勒星頓」號和日航艦「祥鳳」號沉沒。
五月六日:魏萊特將軍在柯里基多島向日軍投降。
六月六日:日本大批飛機襲擊中途島,在海空激戰中損失慘重。
六月二十一日:德國隆美爾將軍攻陷北非的土布魯克。
六月二十五日:艾森豪將軍被任命為歐洲戰場的美軍統帥。
七月一日:蘇聯的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被圍困二十五天之後,終被德軍攻陷。
八月七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所羅門羣島的瓜達坎納島登陸。
八月十九日:英國及加拿大的突擊隊,襲擊位於英倫海峽的法國海岸城市狄厄普,損失慘重。
八月三十一日:蒙哥馬利中將指揮的英軍,在埃及的阿藍哈爾法戰役中,擊敗隆美爾的非洲軍團。
十一月五日:隆美爾部隊在亞拉海恩戰役中大敗之後,朝突尼西亞方面撤退。
十一月八日:盟國海陸空三軍部隊在最高統帥艾森豪將軍指揮下登陸北非。
十一月十一日:納粹軍隊向尚未被佔領的法國領土進攻。
十一月十三日:英軍擊退德軍,奪回土布魯克。
十一月二十二日:蘇聯軍隊在朱可夫將軍率領下,在史達林格勒之戰中反攻。

一九四三年

一月二十四日:羅斯福總統與邱吉爾首相會同軍事領袖,在卡薩布蘭加舉行會議。
一月三十日:英國空軍對柏林進行第一次白晝空襲。
二月二日:筋疲力盡的德軍投降,史達林格勒之戰結束。德軍統師保祿斯在投降前兩天被俘。
二月七日:日軍從瓜達坎納島撤退,終止歷時六個月的頑抗。
三月二日:新幾內亞海岸對開的俾斯麥海發生海戰,日本大部分艦只被摧毀。
五月十一日:美軍在阿留申羣島的阿圖島登陸。
五月十二日:軸心國軍隊在突尼西亞停止有組織的抵抗,顯示盟軍在北非取得全面勝利。
七月九日:盟國軍隊在最高統帥艾森豪將軍指揮下,進攻西西里島。
七月二十五日: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辭職,巴多格里奧元帥繼任。
八月一日:美國「解放者」戰機轟炸普洛耶斯的羅馬尼亞油田。
八月十七日:盟軍完全佔領西西里島。
九月三日:盟軍越過麥西那海峽,進攻義大利南部。
九月八日:義大利宣布向盟軍投降。
九月十日:德軍炮轟並奪取羅馬。義大利海軍由盟國接管。
十月一日:美國第五軍攻佔那不勒斯。
十月十三日:義大利對德國宣戰。
十日月十九日:聯合國主要成員國的外交部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
十一月一日:美軍在所羅門羣島的布肯維爾登陸。
十一月六日:蘇聯軍隊從德軍手中奪回基輔。
十一月二十日:美軍在吉耳貝特羣島的塔拉瓦及馬晉登陸。
十一月二十三日:羅斯福、邱吉爾及蔣介石在埃及首都舉行第一次開羅會議。
十一月二十八日:羅斯福、邱吉爾及史達林「三巨頭」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
十二月二十四日:艾森豪被委任為盟國遠征部隊的最高統帥,負責策劃和指揮進攻歐洲大陸的行動。
十二月二十六日:德國的戰艦「香霍斯特」號在北角被英國海軍擊沉。

一九四四年

一月二十二日:英、美軍隊在義大利安齊峩的德軍陣地後方降落。
二月二日:蘇聯軍隊進入愛沙尼亞,並向拉脫維亞進軍。
美國海軍陸戰隊攻克馬紹爾羣島的洛爾拿穆島,五天之後,美軍又佔領瓜加林島。
二月二十一日:東條英機獲任命為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成為軍事獨裁者。
三月二十日:納粹為了解除巴爾干半島所受的威脅,揮軍進入匈牙利。
四月五日:戴高樂將軍成為設在倫敦的法國臨時政府領導人。
四月二十二日:麥克亞瑟將軍率領美軍登陸荷屬新幾內亞的荷蘭第亞島。
五月九日:蘇聯軍隊收復塞瓦斯托波海軍基地。
五月十八日:納粹軍隊從卡辛諾修道院撤退,為期三個月的大包圍於是結束。
五月二十三日:盟軍從義大利安齊峩的灘頭陣地發動攻勢。
五月二十五日:德軍放棄由安齊峩至德拉西納整段義大利海岸。
六月四日:英、美軍隊拿下未受德軍摧毀的羅馬。
六月六日:歐洲登陸日。以艾森豪為首的盟國大軍登陸諾曼第,對希特勒的歐洲堡壘發動籌劃已久的大攻勢。
六月十三日:德軍首次用V-1火箭攻擊英國。
六月十四日:戴高樂將軍巡視諾曼第。這是他四年以來第一次重臨法國。
六月十五日:美國首次派出B-29型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轟炸日本。
六月十九日:在菲律賓海大戰中,美國的艦載機襲擊位於馬利安納羣島與菲律賓呂宋島之間的日本艦隊。
六月二十七日:在法國瑟堡港的德軍停止抵抗。
七月九日:經過二十五天的激戰之後,美軍攻佔馬利安納羣島的塞班島。
七月十一日:蘇聯紅軍突破拉脫維亞及立陶宛兩國的邊境。
七月十八日:英國第二軍在法國的康尼攻破德軍防線。
七月二十日:拉斯敦堡的希特勒東普魯士總部發生爆炸,希特勒僅受輕傷,行刺計劃失敗。
七月二十一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及步兵在關島建立灘頭陣地。
七月二十六日:美軍在法國聖羅以西突破德軍防線。
八月十日:美軍苦戰三個星期,終於佔領關島。
八月十一日:盟軍迫近佛羅稜薩,德軍棄守,該城安然無損。
八月十五日:盟軍在法國南部的康城與土倫之間發動攻勢。
八月二十一日:美軍裝甲縱隊到達巴黎南面及北面的塞納河地區。
八月二十三日:羅馬尼亞向蘇聯投降,並加入盟國陣營。
八月二十五日:巴黎獲解放,德軍司令向勒克萊克將軍投降。
八月二十七日:艾森豪將軍在布德雷中將陪同下進入巴黎。
九月三日:陸軍中將鄧普綏麾下的英國第二軍解放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九月四日:芬蘭及蘇聯宣布休戰。
九月五日:蘇聯向保加利亞宣戰。
九月八日:德國發射第一批V-2火箭炮襲擊英國首都倫敦。
九月九日:保加利亞與蘇聯簽署雙邊休戰協定。
九月十日:羅斯福與邱吉爾在魁北克舉行大戰期間的第九會議,也是兩巨頭在該城舉行的第二次會議。
九月十七日:盟軍空運部隊深入荷蘭。
九月二十四日:蘇聯軍隊從波蘭出發,深入捷克三十二公里。
十月三日:在波科莫洛斯基將軍指揮下的華沙抵抗軍,經過兩個月的苦戰後,終於向德軍投降。
十月二十日:美軍在菲律賓中部的雷伊泰登陸。
十月二十三日:雷伊泰灣戰役,日本艦隊損失慘重,美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被擊沉。
十一月六日:史達林宣布廢除與日本簽訂的中立條約。
十一月七日:羅斯福連續四次當選美國總統。
十一月十二日:德國戰艦「提匹茲」號在挪威特羅素對開海面被英國皇家空軍炸沉。
十一月二十四日:駐塞班島的美國B-29型轟炸機大炸東京。
十二月十六日:德軍在阿登區發動大規模反攻,是為突出部之役。
十二月二十六日:在突出部之役的要塞巴斯托涅,麥考利夫少將指揮的美軍由從南方推進的盟軍先鋒部隊接替。

一九四五年

一月九日:麥克亞瑟將軍麾下的部隊在呂宋島馬尼拉以北大約一百六十公里的林嘉延灣登陸。
一月十七日:蘇聯派出軍隊攻佔波蘭首都華沙。
一月二十日:匈牙利臨時政府與同盟國簽署休戰協定。
一月二十七日:立陶宛的麥美耳獲得解放,蘇聯完全控制該國。
一月三十一日:邱吉爾與羅斯福在英屬馬爾他島上會面,此次會談是雅爾達會議的前奏。
二月三日:美軍進入馬尼拉。
二月四日: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舉行雅爾達會議,策劃如何控制德國及其他已被解放的東歐國家。
二月十九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距東京一千二百里的琉璜磺島。
二月二十三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奪得琉璜島的摺缽山。
三月四日:芬蘭對德國正式宣戰,實際的宣戰日期則追溯至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五日。
三月七日:美國第一軍在里馬堅渡過橫跨萊茵河的魯登道夫大橋。科隆落入盟軍手中。
三月九日:空前龐大的B-29型機羣轟炸東京,炸平市內四十二平方公里土地。
三月二十六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穩握琉璜島。
四月一日:美軍進攻東京以南五百四十多公里的沖繩島。
四月十二日:羅斯福逝世,杜魯門繼任為美國總統。
四月十三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落入蘇軍手中。
四月十六日:蘇聯軍隊沿著七十二公里長的戰線推進,對柏林作最後一擊。
四月二十五日:美國及蘇聯的軍隊在易北河畔的土高會師,互相慶祝此一歷史性時刻。
四月二十八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婦,以及十六名篤信法西斯主義的親信在義大利科木湖略的一小村默齊格拉。
四月三十日:希特勒於柏林總理公署地下室中自戕。蘇聯國旗在德意志帝國國會大廈頂上飄揚。美軍從達豪集中營釋放了三萬三千人。
五月二日:柏林落入蘇軍手中;義大利北部的殘余德軍部隊投降。
五月三日:英軍收復緬甸首都仰光。
五月七日:德國在法國里娒斯舉行的一項儀式中,向各同盟國及蘇聯正式無條件投降。
六月五日:美、英、蘇、法四強,共同宣布德國戰敗。四強接管德國,將該國劃分為四個佔領區。
六月二十一日:沖繩島戰役結束,美軍獲全面勝利。
六月二十六日:五十個國家的代表在舊金山簽署世界安全憲章,成立聯合國。
七月四日:麥克亞瑟將軍宣布菲律賓全國重光。
七月五日:邱吉爾在英國大選中失敗,艾德禮領導的工黨上台。
七月十六日:首枚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亞拉摩戈多市試爆成功。
七月十七日:波茨坦會議在德國舉行,社魯門、邱吉爾(後由艾德禮取代)、史達林出席會議。
八月二日:發表波茨坦尼宣言,和平條款令德國人有來日維艱之感。
八月六日:美國的原子彈投落廣島,幾乎毀滅整個城市。
八月八日:蘇聯對日本宣戰,並且進軍東三省。
八月九日:美國把另一枚原子彈投落在日本長崎。
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天皇裕仁向全國人民宣布日本戰敗。
九日三日:日本投降儀式在停泊於東京對開海面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及一些軍事領袖簽署投降書。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事

各年份大事記:
一九三九年

九月一日:德國首次使用閃電戰術,入侵波蘭。全世界首次了解到閃電戰是甚麼一回事。
九月三日:英、法對德宣戰。
九月十七日:蘇聯取得德國默契,從東面進攻波蘭。
九月二十七日:波蘭向德無條件投降。
十一月三十日:蘇聯軍隊侵略芬蘭,轟炸首都赫爾辛基。

一九四○年

三月十二日:芬蘭與蘇聯在莫斯科簽署和約,割讓領地予蘇聯。
四月九日:德國進侵丹麥與挪威,丹麥不予抵抗,挪威則奮起迎敵。
五月十日:德軍席捲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
英國首相張伯倫辭職,邱吉爾繼任首相。
五月十四日:德軍越過法國邊境。荷蘭軍隊停止抵抗。
五月二十八日: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下令軍隊投降。
五月二十六日:戰局急轉直下,約有三十四萬英、法以及其他盟國的軍隊,開始自法國撤退到英國本土,亦即著名的敦克爾克奇跡。
六月十日:義大利對英、法兩國宣戰。
六月十四日:希特勒的軍隊進入不設防的巴黎。
六月十六日:法國總理雷諾辭職,具當元帥繼任。
六月二十二日:法國接受納粹征服者的一切要求,在康白尼與德國簽署休戰協定。
七月十日:德國首次大規模襲擊英國本土,不列顚戰役開始。
九日七日:倫敦第一次遭到德國飛機猛烈空襲。
九月二十七日:日本參加柏林 - 羅馬軸心,締結三國盟約。
十二月十五日:英軍將義大利軍隊逐出埃及。

一九四一年

一月十日:美國國會提出租借法案,觸動了孤立主義者與干涉主義者的激烈辯論。
三月十一日: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授權總統全面援助英國及所有對抗軸心國的國家。
三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領袖為防上國家加入軸心國組織,發動政變,推舉保羅親王的政權,推舉彼得二世為國家元首。
三月二十八日:英國艦隊於馬塔班角大敗義大利海軍,奪得地中海的制海權。
三月三十日:希特勒的非洲軍隊在北非發動反攻。
四月六日:南斯拉夫的軍隊向德國投降,但游擊戰則繼續進行。
五月十日:納粹德國第二號頭子魯爾夫.赫斯,秘密飛抵蘇格蘭,企圖私下與英國進行和談。
五月二十日:德軍進攻位於地中海東部由英國據守的克里特島。
五月二十七日:德國重型戰列艦「俾斯麥」號於北大西洋被皇家海軍擊沉。
六月一日:英軍棄守克里特島。
六月十四日:羅斯福總統宣布凍結軸心國在美國的資產,國務院下令關閉所有德國駐美領事館及宣傳機關。
六月二十二日:德國對蘇聯宣戰,沿著自波羅的海至黑海的一千六百公里長戰線,進攻蘇聯。
七月二十六日:羅斯福總統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並停止對日貿易。
八月九日至十四日:邱吉爾與羅斯福在一艘船上進行秘密會議,隨後發表聯合聲明,陳述戰爭的共同目標,是為大西洋憲章。
九月八日:德軍開始圍困列寧格勒,持續達九百天之久。
九月十九日:納粹軍隊攻陷蘇聯烏克蘭首都基輔。
十月十七日:軍人極端領袖東條英機被委任為日本首相。
十月三十一日:美國驅逐艦「魯本.詹娒斯」號,護送軍火運輸船的時侯,被德國潛艇擊沉。一百一十五人喪生。
十一月十四日:日本特使來棲三郎從東京到達美國,商談美、日關系。
十一月十八日:部署於北非的英國第八軍,在利比亞的沙漠發動攻勢。
十二月七日:夏威夷時間上午七時五十分,日本發動空中奇襲,猛炸停泊於珍珠港的的美國軍艦,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對英、美宣戰。
十二月八日:美國國會通過對日宣戰。邱吉爾在英國國會宣布,英國即對日本作戰。
日軍入侵泰國和馬來亞。
日本第一批部隊登陸菲律賓,大規模空襲菲律賓群島。當地守軍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

十二月十日:英國戰艦「威爾斯親王」號及「卻敵」號在馬來亞被日機炸沉。
十二月十一日:德國及義大利對美國宣戰。美國國會聲明該兩國與美國已處於交戰狀態。
十二月十三日:匈牙利及保加利亞對美國宣戰。
十二月二十五日:駐香港的皇家軍隊向日軍投降。
魏萊特將軍和少數美軍撤退至柯里基多島。
四月十八日:由杜立特上校率領的美國軍機,轟炸東京。
五月八日:美、日雙方均宣稱在珊瑚海戰役中大捷。美航艦「勒星頓」號和日航艦「祥鳳」號沉沒。
五月六日:魏萊特將軍在柯里基多島向日軍投降。
六月六日:日本大批飛機襲擊中途島,在海空激戰中損失慘重。
六月二十一日:德國隆美爾將軍攻陷北非的土布魯克。
六月二十五日:艾森豪將軍被任命為歐洲戰場的美軍統帥。
七月一日:蘇聯的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被圍困二十五天之後,終被德軍攻陷。
八月七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所羅門羣島的瓜達坎納島登陸。
八月十九日:英國及加拿大的突擊隊,襲擊位於英倫海峽的法國海岸城市狄厄普,損失慘重。
八月三十一日:蒙哥馬利中將指揮的英軍,在埃及的阿藍哈爾法戰役中,擊敗隆美爾的非洲軍團。
十一月五日:隆美爾部隊在亞拉海恩戰役中大敗之後,朝突尼西亞方面撤退。
十一月八日:盟國海陸空三軍部隊在最高統帥艾森豪將軍指揮下登陸北非。
十一月十一日:納粹軍隊向尚未被佔領的法國領土進攻。
十一月十三日:英軍擊退德軍,奪回土布魯克。
十一月二十二日:蘇聯軍隊在朱可夫將軍率領下,在史達林格勒之戰中反攻。

一九四三年

一月二十四日:羅斯福總統與邱吉爾首相會同軍事領袖,在卡薩布蘭加舉行會議。
一月三十日:英國空軍對柏林進行第一次白晝空襲。
二月二日:筋疲力盡的德軍投降,史達林格勒之戰結束。德軍統師保祿斯在投降前兩天被俘。
二月七日:日軍從瓜達坎納島撤退,終止歷時六個月的頑抗。
三月二日:新幾內亞海岸對開的俾斯麥海發生海戰,日本大部分艦只被摧毀。
五月十一日:美軍在阿留申羣島的阿圖島登陸。
五月十二日:軸心國軍隊在突尼西亞停止有組織的抵抗,顯示盟軍在北非取得全面勝利。
七月九日:盟國軍隊在最高統帥艾森豪將軍指揮下,進攻西西里島。
七月二十五日: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辭職,巴多格里奧元帥繼任。
八月一日:美國「解放者」戰機轟炸普洛耶斯的羅馬尼亞油田。
八月十七日:盟軍完全佔領西西里島。
九月三日:盟軍越過麥西那海峽,進攻義大利南部。
九月八日:義大利宣布向盟軍投降。
九月十日:德軍炮轟並奪取羅馬。義大利海軍由盟國接管。
十月一日:美國第五軍攻佔那不勒斯。
十月十三日:義大利對德國宣戰。
十日月十九日:聯合國主要成員國的外交部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
十一月一日:美軍在所羅門羣島的布肯維爾登陸。
十一月六日:蘇聯軍隊從德軍手中奪回基輔。
十一月二十日:美軍在吉耳貝特羣島的塔拉瓦及馬晉登陸。
十一月二十三日:羅斯福、邱吉爾及蔣介石在埃及首都舉行第一次開羅會議。
十一月二十八日:羅斯福、邱吉爾及史達林「三巨頭」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
十二月二十四日:艾森豪被委任為盟國遠征部隊的最高統帥,負責策劃和指揮進攻歐洲大陸的行動。
十二月二十六日:德國的戰艦「香霍斯特」號在北角被英國海軍擊沉。

一九四四年

一月二十二日:英、美軍隊在義大利安齊峩的德軍陣地後方降落。
二月二日:蘇聯軍隊進入愛沙尼亞,並向拉脫維亞進軍。
美國海軍陸戰隊攻克馬紹爾羣島的洛爾拿穆島,五天之後,美軍又佔領瓜加林島。
二月二十一日:東條英機獲任命為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成為軍事獨裁者。
三月二十日:納粹為了解除巴爾干半島所受的威脅,揮軍進入匈牙利。
四月五日:戴高樂將軍成為設在倫敦的法國臨時政府領導人。
四月二十二日:麥克亞瑟將軍率領美軍登陸荷屬新幾內亞的荷蘭第亞島。
五月九日:蘇聯軍隊收復塞瓦斯托波海軍基地。
五月十八日:納粹軍隊從卡辛諾修道院撤退,為期三個月的大包圍於是結束。
五月二十三日:盟軍從義大利安齊峩的灘頭陣地發動攻勢。
五月二十五日:德軍放棄由安齊峩至德拉西納整段義大利海岸。
六月四日:英、美軍隊拿下未受德軍摧毀的羅馬。
六月六日:歐洲登陸日。以艾森豪為首的盟國大軍登陸諾曼第,對希特勒的歐洲堡壘發動籌劃已久的大攻勢。
六月十三日:德軍首次用V-1火箭攻擊英國。
六月十四日:戴高樂將軍巡視諾曼第。這是他四年以來第一次重臨法國。
六月十五日:美國首次派出B-29型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轟炸日本。
六月十九日:在菲律賓海大戰中,美國的艦載機襲擊位於馬利安納羣島與菲律賓呂宋島之間的日本艦隊。
六月二十七日:在法國瑟堡港的德軍停止抵抗。
七月九日:經過二十五天的激戰之後,美軍攻佔馬利安納羣島的塞班島。
七月十一日:蘇聯紅軍突破拉脫維亞及立陶宛兩國的邊境。
七月十八日:英國第二軍在法國的康尼攻破德軍防線。
七月二十日:拉斯敦堡的希特勒東普魯士總部發生爆炸,希特勒僅受輕傷,行刺計劃失敗。
七月二十一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及步兵在關島建立灘頭陣地。
七月二十六日:美軍在法國聖羅以西突破德軍防線。
八月十日:美軍苦戰三個星期,終於佔領關島。
八月十一日:盟軍迫近佛羅稜薩,德軍棄守,該城安然無損。
八月十五日:盟軍在法國南部的康城與土倫之間發動攻勢。
八月二十一日:美軍裝甲縱隊到達巴黎南面及北面的塞納河地區。
八月二十三日:羅馬尼亞向蘇聯投降,並加入盟國陣營。
八月二十五日:巴黎獲解放,德軍司令向勒克萊克將軍投降。
八月二十七日:艾森豪將軍在布德雷中將陪同下進入巴黎。
九月三日:陸軍中將鄧普綏麾下的英國第二軍解放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九月四日:芬蘭及蘇聯宣布休戰。
九月五日:蘇聯向保加利亞宣戰。
九月八日:德國發射第一批V-2火箭炮襲擊英國首都倫敦。
九月九日:保加利亞與蘇聯簽署雙邊休戰協定。
九月十日:羅斯福與邱吉爾在魁北克舉行大戰期間的第九會議,也是兩巨頭在該城舉行的第二次會議。
九月十七日:盟軍空運部隊深入荷蘭。
九月二十四日:蘇聯軍隊從波蘭出發,深入捷克三十二公里。
十月三日:在波科莫洛斯基將軍指揮下的華沙抵抗軍,經過兩個月的苦戰後,終於向德軍投降。
十月二十日:美軍在菲律賓中部的雷伊泰登陸。
十月二十三日:雷伊泰灣戰役,日本艦隊損失慘重,美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被擊沉。
十一月六日:史達林宣布廢除與日本簽訂的中立條約。
十一月七日:羅斯福連續四次當選美國總統。
十一月十二日:德國戰艦「提匹茲」號在挪威特羅素對開海面被英國皇家空軍炸沉。
十一月二十四日:駐塞班島的美國B-29型轟炸機大炸東京。
十二月十六日:德軍在阿登區發動大規模反攻,是為突出部之役。
十二月二十六日:在突出部之役的要塞巴斯托涅,麥考利夫少將指揮的美軍由從南方推進的盟軍先鋒部隊接替。

一九四五年

一月九日:麥克亞瑟將軍麾下的部隊在呂宋島馬尼拉以北大約一百六十公里的林嘉延灣登陸。
一月十七日:蘇聯派出軍隊攻佔波蘭首都華沙。
一月二十日:匈牙利臨時政府與同盟國簽署休戰協定。
一月二十七日:立陶宛的麥美耳獲得解放,蘇聯完全控制該國。
一月三十一日:邱吉爾與羅斯福在英屬馬爾他島上會面,此次會談是雅爾達會議的前奏。
二月三日:美軍進入馬尼拉。
二月四日: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舉行雅爾達會議,策劃如何控制德國及其他已被解放的東歐國家。
二月十九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距東京一千二百里的琉璜磺島。
二月二十三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奪得琉璜島的摺缽山。
三月四日:芬蘭對德國正式宣戰,實際的宣戰日期則追溯至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五日。
三月七日:美國第一軍在里馬堅渡過橫跨萊茵河的魯登道夫大橋。科隆落入盟軍手中。
三月九日:空前龐大的B-29型機羣轟炸東京,炸平市內四十二平方公里土地。
三月二十六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穩握琉璜島。
四月一日:美軍進攻東京以南五百四十多公里的沖繩島。
四月十二日:羅斯福逝世,杜魯門繼任為美國總統。
四月十三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落入蘇軍手中。
四月十六日:蘇聯軍隊沿著七十二公里長的戰線推進,對柏林作最後一擊。
四月二十五日:美國及蘇聯的軍隊在易北河畔的土高會師,互相慶祝此一歷史性時刻。
四月二十八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婦,以及十六名篤信法西斯主義的親信在義大利科木湖略的一小村默齊格拉。
四月三十日:希特勒於柏林總理公署地下室中自戕。蘇聯國旗在德意志帝國國會大廈頂上飄揚。美軍從達豪集中營釋放了三萬三千人。
五月二日:柏林落入蘇軍手中;義大利北部的殘余德軍部隊投降。
五月三日:英軍收復緬甸首都仰光。
五月七日:德國在法國里娒斯舉行的一項儀式中,向各同盟國及蘇聯正式無條件投降。
六月五日:美、英、蘇、法四強,共同宣布德國戰敗。四強接管德國,將該國劃分為四個佔領區。
六月二十一日:沖繩島戰役結束,美軍獲全面勝利。
六月二十六日:五十個國家的代表在舊金山簽署世界安全憲章,成立聯合國。
七月四日:麥克亞瑟將軍宣布菲律賓全國重光。
七月五日:邱吉爾在英國大選中失敗,艾德禮領導的工黨上台。
七月十六日:首枚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亞拉摩戈多市試爆成功。
七月十七日:波茨坦會議在德國舉行,社魯門、邱吉爾(後由艾德禮取代)、史達林出席會議。
八月二日:發表波茨坦尼宣言,和平條款令德國人有來日維艱之感。
八月六日:美國的原子彈投落廣島,幾乎毀滅整個城市。
八月八日:蘇聯對日本宣戰,並且進軍東三省。
八月九日:美國把另一枚原子彈投落在日本長崎。
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天皇裕仁向全國人民宣布日本戰敗。
九日三日:日本投降儀式在停泊於東京對開海面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及一些軍事領袖簽署投降書。

二戰的英雄:

中國:陳毅元帥
·朱德元帥
·葉劍英元帥
·林彪元帥
·劉伯承元帥
·賀龍元帥
·羅榮桓元帥
·聶榮臻元帥
·彭德懷元帥
·徐向前元帥
·粟裕將軍
·黃克誠將軍
·陳賡將軍
·羅瑞卿將軍
·葉挺將軍
·許世友將軍
·許光達將軍
·徐海東將軍
·蕭勁光將軍
·王樹聲將軍
·王近山將軍
·譚政將軍
·楊靖宇將軍
·張愛萍上將
·張學良將軍
·張雲逸將軍
·鍾偉將軍
·朱成虎少將
·左權將軍
·劉亞洲將軍

國外:

巴頓將軍
麥克阿瑟
艾森豪威爾
古德里安
科涅夫元帥
隆美爾
馬歇爾
曼施坦因
蒙哥馬利
尼米茲
朱可夫
丘吉爾

3.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決定人類命運與前途的大搏鬥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 余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歷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 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資本主義與 社會主義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 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 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 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 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首先揭開這次戰爭序幕的是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中國沈陽地區 的日本關東軍向當地中國駐軍發起進攻。1933年1月,日軍開始向華北進犯。1937年7月 7日,日軍又向駐守北平西南郊蘆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人民從此全面開展了 歷時8年的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開始是德軍入侵波蘭以至西歐各國。戰爭分五個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 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不列顛帝國的自 治領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加入;9月6日,南 非聯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於波蘭幾乎沒有戰爭准備,雙方實力又極 為懸殊,波蘭很快就被德軍佔領,國家滅亡。9月17日,蘇聯軍隊開進了波蘭,佔領了 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9月28日,德蘇簽訂了「定界」條約,確定了雙方各自 在波蘭的佔領地區。

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戰前外交方針,企圖將德國侵略禍水引向蘇 聯。而法西斯德國則利用戰略間歇,積極准備進攻西歐各國。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軍兵團未經宣戰即侵入丹麥並佔領該國領土。同時,開始 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為首的親法西斯分子(所謂「第五縱隊」)的協助下,法西斯德 軍在挪威的戰斗行動經兩個月便以佔領全境而告結束。

法西斯德國軍政頭目早在結束挪威戰役之前,就已著手實施「黃色計劃」,這計劃 規定經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對法國實施閃電突擊。進攻於1940年5月10日拂曉開始, 首先對機場進行了密集的空中突擊,並實施了空降。法西斯德軍的主要突擊經阿登山從 北面迂迴「馬奇諾防線」,橫貫法國北部,抱定防禦戰略的法軍統帥部將重兵配置在 「馬奇諾防線」,而未在縱深建立戰略預備隊。法西斯德軍坦克兵團在突破色當地區的 防禦之後,於5月20日進抵英吉利海峽。5月14日,荷蘭武裝力量投降。比軍、英國遠征 軍和一部法軍,在弗蘭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軍投降。英軍和一部法軍被封鎖於 敦刻爾克地區,在丟棄全部重型軍事技術裝備後,撤至英國。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 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1940年6月22 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1940年)》而告結束。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加入反對英、法的戰爭。8月,意軍侵佔英屬索馬里和肯尼 亞、蘇丹各一部,9月中,又從利比亞侵入埃及,企圖進逼蘇伊士。希臘軍隊打破了意 軍由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展進攻的企圖。1941年1—5月,不列顛帝國軍隊將意軍逐出英 屬索馬里、肯亞、蘇丹、衣索比亞、意屬索馬里、厄利垂亞,義大利艦隊在地中 海遭受很大損失。1941年初,德軍組成一個「非洲軍」,由隆美爾將軍指揮開到北非。 德、意聯軍於3月31日轉入進攻,4月下半月進抵利比亞、埃及邊界。

在歐戰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進一步擴大了。日軍向中國內地進攻, 開始佔領華南地區,侵佔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戰役)。1940年8月, 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德在侵英的同時,注意力已轉向東方。與進犯蘇聯的計劃密切相關的是德、意、日 侵略同盟的加強。法西斯德國在准備侵蘇戰爭過程中,先後入侵巴爾干半島、保加利亞、 南斯拉夫和希臘,奪佔了克里特島。

法西斯德國在戰爭第一階段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對手未能聯合自己 的力量,建立統一的軍事領導體系。到戰爭第一階段末,幾乎全部西歐和中歐國家都已 被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佔領或淪為附庸,其經濟和資源被用於准備侵蘇戰爭。

戰爭第二階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 背信棄義地進犯蘇聯。22日、24日,丘吉爾、羅斯福分別代表英國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 和通過締結協定,支持蘇聯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的蘇德戰場,從軍事行動一開始就異常激烈。頭幾個月 里德軍侵佔了大片俄國領土。蘇軍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間的冬季總攻的 結果,使法西斯的「閃擊戰」計劃遭到了徹底破產。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對美戰爭。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國家對日宣戰;12月11日,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宣戰。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經過廣泛的准備,於1942年7月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 的會戰之一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1943 年)。在太平洋,日本奪取了制海權,佔領了 香港、緬甸、馬來西亞連同新加坡要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各重要島嶼及其他地區。

重創英、美、荷聯合艦隊,日本在太平洋戰區的地位得到了加強,使美、英失去了太平 洋西部所有海、空軍事基地。從1942 年上半年起,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開始增加,日本 艦隊在珊瑚海海戰(5月7—8日)和中途島海戰(6月)中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於1942 年底在太平洋轉入防禦。日本帝國主義者被迫放棄了對蘇作戰的打算。

戰爭第三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 大林格勒附近開始反攻,合圍和粉碎了敵軍33萬人的集團。蘇軍奪取主動權後,於1942 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頓巴斯、列寧格勒附近和戰場其他地區對敵實施了毀滅性 突擊,將敵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戰前居住過4000餘萬人口的大片國土。敵軍 218個師被擊潰,約5000門火炮、7000輛坦克、1.4萬余架飛機被擊毀,法西斯德國已 無力補充這些慘重損失。這些勝利,從根本上破壞了德國的軍事實力,改變了第二次世 界大戰所有戰場的軍事政治形勢。從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對德宣戰的國家由15個 增加到36個。

從1942年秋開始,英、美的戰斗行動積極了一些。盟國較大兵力的戰略航空兵被調 整來轟炸德國的城市、工業目標和軍事目標。在大西洋交通線上與德國潛艇斗爭的效率 也有提高。盟軍統帥部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統一指揮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表現了相當大 的積極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13個師)在西西里島登陸,並攻佔該島,9月初又 派登陸兵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均未遭意軍重大抵抗。英美軍在義大利的進攻,適逢墨索 里尼制度由於以意共為首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法西斯斗爭而陷於嚴重危機。7月25日, 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奧元帥成為新政府首腦,於9月3日與美、英簽訂了停戰 協定。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戰爭第四階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裝力量在太平洋和亞洲的 較大范圍內展開了進攻。1944年夏秋蘇軍進行了數個較大的進攻戰役。芬蘭政府於1944 年9月19日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退出法西斯集團,並於1945年3月4日對德宣戰。由於 進行了白俄羅斯戰役(1944年),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獲得解放。蘇軍以及波蘭 第一集團軍部隊7月下旬解放波蘭。1944 年中,摩爾達維亞全境、羅馬尼亞大部獲得解 放。蘇軍進入保加利亞加速了該國正在醞釀的人民起義,9月9日,起義爆發,推翻了君 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也對德宣戰。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裝起義爆發。

與此同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部隊在蘇軍參加下,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944年10月, 法西斯德軍在巴拉頓湖地區的反攻被擊退後,布達佩斯獲得了解放。蘇軍援助了挪威人 民,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東北地區。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1945年1月12—14日在維斯瓦河及東普魯士發起進攻,粉 碎了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了波蘭大部領土。強攻奪取了柯尼 斯堡,消滅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4月上半月,德軍在東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的重兵 集團相繼被殲,但澤至奧得河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獲得解放。為了協調反法西斯德國的 行動和解決戰後歐洲安排問題,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了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

4月初,盟軍在魯爾合圍法西斯德軍約20個師。西線德軍實際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 至5月初,盟軍進抵易北河,佔領了埃爾富特、紐倫堡,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西 部。英軍進抵什未林、呂貝克、漢堡。5月2日,駐義大利的德軍C集團軍群投降。4月16 日,蘇軍3個方面軍發動了規模巨大而極其緊張的柏林戰役,德軍柏林集團在這一戰役 中遭到圍殲。

柏林被攻克後,西線出現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殺(4月30日)後拼湊的鄧尼茨 政府,在不停止對蘇作戰的情況下與美、英締結局部投降協定。5月8日午夜,凱特爾元 帥為首的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蘇軍佔領的柏林近郊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法西斯德國 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書。蘇聯元帥朱可夫受蘇聯政府委託,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 了無條件投降。

戰爭第五階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間,盟國武裝力量在太平 洋戰區進行了粉碎日本艦隊和解放日佔島嶼的海上戰役和登陸戰役。1945年5月,在發 動戰爭的侵略國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還在繼續作戰。8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開始對集 結於滿洲的日本關東軍採取軍事行動。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對日作戰。關東 軍在短時間內即被完全擊潰。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南薩哈林島(南庫頁島)和千島群 島均獲得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戰場對日作戰中取得了一系列具 有重大意義的勝利。美國於8月6日和9日對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 侵略戰爭的失敗。1945年9月2日,舉行了日本投降書的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 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的命運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第二次 世界大戰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國家集團發動的,它們的目的,不僅在於爭奪殖民地, 而且在於確立自己的世界霸權,奴役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拯救了各國 免於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毀滅。這是不幸中的幸事。

國際法西斯力量的潰敗,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決定了世界的整個 戰後發展。許多民族和國家贏得了獨立和解放,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德意 志民主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 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人民,在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下,推翻了資產階級和地主 的統治,完成了本國生活中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和經濟變革,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建立,成了偉大十月革命勝利後最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斗爭,具有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 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的特點。全面戰爭持續了2194天(6年);軍事行動遍 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 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 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 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 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 余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4. 二戰時期,美國對法國做出了什麼讓步

1940年9月,赫爾宣布美國和自由法國之間有共同的利益。10月,羅斯福經過斗爭後轉變了對自由法國的態度,他致函斯退丁紐斯,決定把租借法案的受惠范圍擴大到自由法國。

5. 《自由的代價:二戰中美國大兵在法國幹了什麼》讀後感

《自由的代價:二戰中美國大兵在法國幹了什麼》讀後感


二戰中諾曼底登陸,幾乎無人不曉。美軍開辟西線戰場,對加速戰爭進程無人否認。但是,美國大兵除了英勇抗擊德軍、解放法國的同時,也給法國帶了深深的痛苦。

本書作者是美國人瑪麗-路易斯-羅伯茨,讓我看到了美國大兵在二戰中的法國做的那些不光彩的一面。

本書重點就是性與美國大兵。美國大兵來歐洲前,父輩和其他人們就傳說著法國女郎年輕美麗、溫柔開放、無羞恥感、追求生理歡愉,法國就是一個大窯子,林林總總,連某些宣傳也是如此。

這就導致美國大兵進入法國後,瘋狂發泄性慾,妓女遍地,不顧場合,甚至在公開場合進行,不避路人。除此之外,強奸案件頻發,治安狀況差強人意,控訴美軍強奸事件屢見不鮮。在處理強奸案中,充滿了種族歧視,濫用私刑,黑人成為替罪羊。

美軍打走德國侵略者之後,又以新的佔領者身份自居。美軍到來,並沒給法國人帶來了和平富足,美國人也不是救世主,只不過是新的佔領者而已。

諾曼底曾流傳著一句話:德國人來了,我們需要把自己藏好;美國人來了,我們需要把女人藏好了。(P50)

美軍諾曼底登陸,事先並沒通知戴高樂為首的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僅僅在登陸前最後一刻才通知戴高樂。法國的主權,在美軍眼裡,沒有得到保證和尊重,甚至美國要考慮是否讓戴高樂作為法國之主。

主權得不到尊重,國家的人民,也得不到尊重。戰爭導致的貧窮,使人們的人格喪失,女人也是如蒼蠅般投身於美軍懷抱,沒有尊嚴可言。

二戰使美國強大,使歐洲貧窮。很多女孩子,為了麵包、為了禮物與佔領者上床陪睡。 一位退役的美國大兵在20世紀70年代時說:今日的歐洲女性令人尊敬,生活得也很小資,但這些女性,在他們的人生中,至少有一次,為了得到一塊麵包而張開雙腿。(P96)。

二戰中的美軍,既是解放者,又是征服者;既是破壞者,也是建設者。歷史往往誇大解放者和建設者這一面,忽略了征服者和破壞者這一面。

戰爭歷來都是征服與佔領,這種征服與佔領必然包括對女人肉體的征服與佔領,就如同《時代廣場之吻》,通常被視同為祝賀勝利,但是,盡管護士姿態美妙,盡管人們歡欣鼓舞,人們不能忽略的是,水兵在時代廣場親吻護士,其實征服與佔領的繼續,是對護士的性侵犯!

6. 這些冒進的二戰美軍如何被法國人打得跪下唱征服

在1942年的火炬行動中,擺在美軍中部特遣隊眼前的是阿爾及利亞的第二大城市——奧蘭。總計40000名士兵,2800輛各種車輛面對的是維希法國的16700名士兵、45門海岸炮以及100架飛機。然而在大規模的正面進攻之外,盟軍卻計劃進行一次夜間的奇襲,這次襲擊取名為「後備行動」,似乎名字就已經讓此次行動蒙上了一絲「業余」的色彩,暗示了後來的災難。為了完成「後備行動」,盟軍從英國皇家海軍抽調出了「沃爾尼」與「哈特蘭」兩艘運輸船執行奇襲任務。美軍為了這次行動抽調了第6裝甲步兵團3營連通營長喬治·F·馬歇爾中校以下393人,四名美國海軍軍官、22名水兵以及一些皇家海軍士兵,構成了本次突襲的全部力量。



▲沃爾尼與哈特蘭的整個命運之路

在所有的參戰官兵中,3營包括指揮官在內有189人陣亡,還有157人受傷。而總的傷亡則為307人陣亡,250人受傷。而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人卻又都成了奧蘭駐軍的俘虜,直到奧蘭解放那天才重獲自由。而本次行動的指揮官皮特斯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然而在一周之後他退役回家時死於空難。

7. 美軍在二戰中犯下哪些滔天大罪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在很多資料中我們很難看到勝利者們犯下的任何錯誤。自從人類有了歷史記錄,無論是戰爭或者和平都會被載入史冊,供後世學習參考。但是,當歷史記錄的東西是錯誤的,或者顛覆事實,那麼歷史的真相將很難被公之於眾。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目前為止最殘忍的戰役,而作為二戰的勝利國之一——美國似乎並沒有太多的「黑歷史」,扮演的都是「光明騎士」的形象。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美軍在二戰中同樣犯下很多暴行,其殘忍程度絕不亞於軸心國的行為,而且最讓人痛心的是,這些暴行被埋藏在歷史的塵埃里,沒有受到世人和媒體的關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中,德國和日本的反人類行為被全世界視為反面教材,以至於很多人忽視了美軍在二戰期間犯下的一切罪行。其實,從近幾個月處理抗議活動的行為就可以看出美軍對待敵人和平民的態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對抗議活動美軍能堅決、乾脆且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地鎮壓就可以看出此等行為並非一朝一夕就能煉成的,而在二戰中美軍對待平民和戰俘的手段要比現在殘忍很多。


解放歐洲期間,蘇德戰爭、登陸諾曼底、解放法國通常都是各種歷史學者討論的話題,但是在登陸法國之前,盟軍進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登陸戰,那就是——西西里島戰役。



我們可以看到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是有多麼的不靠譜。康普頓案中,明明是他下令射殺義大利士兵,但是到了法庭上他卻謊稱「只是服從命令」。而服從誰的命令,什麼時候下令的,這些都沒有人去追查。反觀納粹犯下的累累罪行,被人類視為「反人類罪」,讓人類世世代代謹記他們的罪行,當然這一點都不過分,甚至於對納粹的處罰還不夠嚴厲。但是,康普頓呢?是誰包庇了他,他又為自己犯下的罪承擔過任何後果嗎?

8.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主要事件

各年份大事記:
一九三九年

九月一日:德國首次使用閃電戰術,入侵波蘭。全世界首次了解到閃電戰是甚麼一回事。
九月三日:英、法對德宣戰。
九月十七日:蘇聯取得德國默契,從東面進攻波蘭。
九月二十七日:波蘭向德無條件投降。
十一月三十日:蘇聯軍隊侵略芬蘭,轟炸首都赫爾辛基。

一九四○年

三月十二日:芬蘭與蘇聯在莫斯科簽署和約,割讓領地予蘇聯。
四月九日:德國進侵丹麥與挪威,丹麥不予抵抗,挪威則奮起迎敵。
五月十日:德軍席捲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
英國首相張伯倫辭職,邱吉爾繼任首相。
五月十四日:德軍越過法國邊境。荷蘭軍隊停止抵抗。
五月二十八日: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下令軍隊投降。
五月二十六日:戰局急轉直下,約有三十四萬英、法以及其他盟國的軍隊,開始自法國撤退到英國本土,亦即著名的敦克爾克奇跡。
六月十日:義大利對英、法兩國宣戰。
六月十四日:希特勒的軍隊進入不設防的巴黎。
六月十六日:法國總理雷諾辭職,具當元帥繼任。
六月二十二日:法國接受納粹征服者的一切要求,在康白尼與德國簽署休戰協定。
七月十日:德國首次大規模襲擊英國本土,不列顚戰役開始。
九日七日:倫敦第一次遭到德國飛機猛烈空襲。
九月二十七日:日本參加柏林 - 羅馬軸心,締結三國盟約。
十二月十五日:英軍將義大利軍隊逐出埃及。

一九四一年

一月十日:美國國會提出租借法案,觸動了孤立主義者與干涉主義者的激烈辯論。
三月十一日: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授權總統全面援助英國及所有對抗軸心國的國家。
三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領袖為防上國家加入軸心國組織,發動政變,推舉保羅親王的政權,推舉彼得二世為國家元首。
三月二十八日:英國艦隊於馬塔班角大敗義大利海軍,奪得地中海的制海權。
三月三十日:希特勒的非洲軍隊在北非發動反攻。
四月六日:南斯拉夫的軍隊向德國投降,但游擊戰則繼續進行。
五月十日:納粹德國第二號頭子魯爾夫.赫斯,秘密飛抵蘇格蘭,企圖私下與英國進行和談。
五月二十日:德軍進攻位於地中海東部由英國據守的克里特島。
五月二十七日:德國重型戰列艦「俾斯麥」號於北大西洋被皇家海軍擊沉。
六月一日:英軍棄守克里特島。
六月十四日:羅斯福總統宣布凍結軸心國在美國的資產,國務院下令關閉所有德國駐美領事館及宣傳機關。
六月二十二日:德國對蘇聯宣戰,沿著自波羅的海至黑海的一千六百公里長戰線,進攻蘇聯。
七月二十六日:羅斯福總統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並停止對日貿易。
八月九日至十四日:邱吉爾與羅斯福在一艘船上進行秘密會議,隨後發表聯合聲明,陳述戰爭的共同目標,是為大西洋憲章。
九月八日:德軍開始圍困列寧格勒,持續達九百天之久。
九月十九日:納粹軍隊攻陷蘇聯烏克蘭首都基輔。
十月十七日:軍人極端領袖東條英機被委任為日本首相。
十月三十一日:美國驅逐艦「魯本.詹娒斯」號,護送軍火運輸船的時侯,被德國潛艇擊沉。一百一十五人喪生。
十一月十四日:日本特使來棲三郎從東京到達美國,商談美、日關系。
十一月十八日:部署於北非的英國第八軍,在利比亞的沙漠發動攻勢。
十二月七日:夏威夷時間上午七時五十分,日本發動空中奇襲,猛炸停泊於珍珠港的的美國軍艦,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對英、美宣戰。
十二月八日:美國國會通過對日宣戰。邱吉爾在英國國會宣布,英國即對日本作戰。
日軍入侵泰國和馬來亞。
日本第一批部隊登陸菲律賓,大規模空襲菲律賓群島。當地守軍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

十二月十日:英國戰艦「威爾斯親王」號及「卻敵」號在馬來亞被日機炸沉。
十二月十一日:德國及義大利對美國宣戰。美國國會聲明該兩國與美國已處於交戰狀態。
十二月十三日:匈牙利及保加利亞對美國宣戰。
十二月二十五日:駐香港的皇家軍隊向日軍投降。
魏萊特將軍和少數美軍撤退至柯里基多島。
四月十八日:由杜立特上校率領的美國軍機,轟炸東京。
五月八日:美、日雙方均宣稱在珊瑚海戰役中大捷。美航艦「勒星頓」號和日航艦「祥鳳」號沉沒。
五月六日:魏萊特將軍在柯里基多島向日軍投降。
六月六日:日本大批飛機襲擊中途島,在海空激戰中損失慘重。
六月二十一日:德國隆美爾將軍攻陷北非的土布魯克。
六月二十五日:艾森豪將軍被任命為歐洲戰場的美軍統帥。
七月一日:蘇聯的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被圍困二十五天之後,終被德軍攻陷。
八月七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所羅門羣島的瓜達坎納島登陸。
八月十九日:英國及加拿大的突擊隊,襲擊位於英倫海峽的法國海岸城市狄厄普,損失慘重。
八月三十一日:蒙哥馬利中將指揮的英軍,在埃及的阿藍哈爾法戰役中,擊敗隆美爾的非洲軍團。
十一月五日:隆美爾部隊在亞拉海恩戰役中大敗之後,朝突尼西亞方面撤退。
十一月八日:盟國海陸空三軍部隊在最高統帥艾森豪將軍指揮下登陸北非。
十一月十一日:納粹軍隊向尚未被佔領的法國領土進攻。
十一月十三日:英軍擊退德軍,奪回土布魯克。
十一月二十二日:蘇聯軍隊在朱可夫將軍率領下,在史達林格勒之戰中反攻。

一九四三年

一月二十四日:羅斯福總統與邱吉爾首相會同軍事領袖,在卡薩布蘭加舉行會議。
一月三十日:英國空軍對柏林進行第一次白晝空襲。
二月二日:筋疲力盡的德軍投降,史達林格勒之戰結束。德軍統師保祿斯在投降前兩天被俘。
二月七日:日軍從瓜達坎納島撤退,終止歷時六個月的頑抗。
三月二日:新幾內亞海岸對開的俾斯麥海發生海戰,日本大部分艦只被摧毀。
五月十一日:美軍在阿留申羣島的阿圖島登陸。
五月十二日:軸心國軍隊在突尼西亞停止有組織的抵抗,顯示盟軍在北非取得全面勝利。
七月九日:盟國軍隊在最高統帥艾森豪將軍指揮下,進攻西西里島。
七月二十五日: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辭職,巴多格里奧元帥繼任。
八月一日:美國「解放者」戰機轟炸普洛耶斯的羅馬尼亞油田。
八月十七日:盟軍完全佔領西西里島。
九月三日:盟軍越過麥西那海峽,進攻義大利南部。
九月八日:義大利宣布向盟軍投降。
九月十日:德軍炮轟並奪取羅馬。義大利海軍由盟國接管。
十月一日:美國第五軍攻佔那不勒斯。
十月十三日:義大利對德國宣戰。
十日月十九日:聯合國主要成員國的外交部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
十一月一日:美軍在所羅門羣島的布肯維爾登陸。
十一月六日:蘇聯軍隊從德軍手中奪回基輔。
十一月二十日:美軍在吉耳貝特羣島的塔拉瓦及馬晉登陸。
十一月二十三日:羅斯福、邱吉爾及蔣介石在埃及首都舉行第一次開羅會議。
十一月二十八日:羅斯福、邱吉爾及史達林「三巨頭」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
十二月二十四日:艾森豪被委任為盟國遠征部隊的最高統帥,負責策劃和指揮進攻歐洲大陸的行動。
十二月二十六日:德國的戰艦「香霍斯特」號在北角被英國海軍擊沉。

一九四四年

一月二十二日:英、美軍隊在義大利安齊峩的德軍陣地後方降落。
二月二日:蘇聯軍隊進入愛沙尼亞,並向拉脫維亞進軍。
美國海軍陸戰隊攻克馬紹爾羣島的洛爾拿穆島,五天之後,美軍又佔領瓜加林島。
二月二十一日:東條英機獲任命為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成為軍事獨裁者。
三月二十日:納粹為了解除巴爾干半島所受的威脅,揮軍進入匈牙利。
四月五日:戴高樂將軍成為設在倫敦的法國臨時政府領導人。
四月二十二日:麥克亞瑟將軍率領美軍登陸荷屬新幾內亞的荷蘭第亞島。
五月九日:蘇聯軍隊收復塞瓦斯托波海軍基地。
五月十八日:納粹軍隊從卡辛諾修道院撤退,為期三個月的大包圍於是結束。
五月二十三日:盟軍從義大利安齊峩的灘頭陣地發動攻勢。
五月二十五日:德軍放棄由安齊峩至德拉西納整段義大利海岸。
六月四日:英、美軍隊拿下未受德軍摧毀的羅馬。
六月六日:歐洲登陸日。以艾森豪為首的盟國大軍登陸諾曼第,對希特勒的歐洲堡壘發動籌劃已久的大攻勢。
六月十三日:德軍首次用V-1火箭攻擊英國。
六月十四日:戴高樂將軍巡視諾曼第。這是他四年以來第一次重臨法國。
六月十五日:美國首次派出B-29型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轟炸日本。
六月十九日:在菲律賓海大戰中,美國的艦載機襲擊位於馬利安納羣島與菲律賓呂宋島之間的日本艦隊。
六月二十七日:在法國瑟堡港的德軍停止抵抗。
七月九日:經過二十五天的激戰之後,美軍攻佔馬利安納羣島的塞班島。
七月十一日:蘇聯紅軍突破拉脫維亞及立陶宛兩國的邊境。
七月十八日:英國第二軍在法國的康尼攻破德軍防線。
七月二十日:拉斯敦堡的希特勒東普魯士總部發生爆炸,希特勒僅受輕傷,行刺計劃失敗。
七月二十一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及步兵在關島建立灘頭陣地。
七月二十六日:美軍在法國聖羅以西突破德軍防線。
八月十日:美軍苦戰三個星期,終於佔領關島。
八月十一日:盟軍迫近佛羅稜薩,德軍棄守,該城安然無損。
八月十五日:盟軍在法國南部的康城與土倫之間發動攻勢。
八月二十一日:美軍裝甲縱隊到達巴黎南面及北面的塞納河地區。
八月二十三日:羅馬尼亞向蘇聯投降,並加入盟國陣營。
八月二十五日:巴黎獲解放,德軍司令向勒克萊克將軍投降。
八月二十七日:艾森豪將軍在布德雷中將陪同下進入巴黎。
九月三日:陸軍中將鄧普綏麾下的英國第二軍解放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九月四日:芬蘭及蘇聯宣布休戰。
九月五日:蘇聯向保加利亞宣戰。
九月八日:德國發射第一批V-2火箭炮襲擊英國首都倫敦。
九月九日:保加利亞與蘇聯簽署雙邊休戰協定。
九月十日:羅斯福與邱吉爾在魁北克舉行大戰期間的第九會議,也是兩巨頭在該城舉行的第二次會議。
九月十七日:盟軍空運部隊深入荷蘭。
九月二十四日:蘇聯軍隊從波蘭出發,深入捷克三十二公里。
十月三日:在波科莫洛斯基將軍指揮下的華沙抵抗軍,經過兩個月的苦戰後,終於向德軍投降。
十月二十日:美軍在菲律賓中部的雷伊泰登陸。
十月二十三日:雷伊泰灣戰役,日本艦隊損失慘重,美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被擊沉。
十一月六日:史達林宣布廢除與日本簽訂的中立條約。
十一月七日:羅斯福連續四次當選美國總統。
十一月十二日:德國戰艦「提匹茲」號在挪威特羅素對開海面被英國皇家空軍炸沉。
十一月二十四日:駐塞班島的美國B-29型轟炸機大炸東京。
十二月十六日:德軍在阿登區發動大規模反攻,是為突出部之役。
十二月二十六日:在突出部之役的要塞巴斯托涅,麥考利夫少將指揮的美軍由從南方推進的盟軍先鋒部隊接替。

一九四五年

一月九日:麥克亞瑟將軍麾下的部隊在呂宋島馬尼拉以北大約一百六十公里的林嘉延灣登陸。
一月十七日:蘇聯派出軍隊攻佔波蘭首都華沙。
一月二十日:匈牙利臨時政府與同盟國簽署休戰協定。
一月二十七日:立陶宛的麥美耳獲得解放,蘇聯完全控制該國。
一月三十一日:邱吉爾與羅斯福在英屬馬爾他島上會面,此次會談是雅爾達會議的前奏。
二月三日:美軍進入馬尼拉。
二月四日: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舉行雅爾達會議,策劃如何控制德國及其他已被解放的東歐國家。
二月十九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距東京一千二百里的琉璜磺島。
二月二十三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奪得琉璜島的摺缽山。
三月四日:芬蘭對德國正式宣戰,實際的宣戰日期則追溯至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五日。
三月七日:美國第一軍在里馬堅渡過橫跨萊茵河的魯登道夫大橋。科隆落入盟軍手中。
三月九日:空前龐大的B-29型機羣轟炸東京,炸平市內四十二平方公里土地。
三月二十六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穩握琉璜島。
四月一日:美軍進攻東京以南五百四十多公里的沖繩島。
四月十二日:羅斯福逝世,杜魯門繼任為美國總統。
四月十三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落入蘇軍手中。
四月十六日:蘇聯軍隊沿著七十二公里長的戰線推進,對柏林作最後一擊。
四月二十五日:美國及蘇聯的軍隊在易北河畔的土高會師,互相慶祝此一歷史性時刻。
四月二十八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婦,以及十六名篤信法西斯主義的親信在義大利科木湖略的一小村默齊格拉。
四月三十日:希特勒於柏林總理公署地下室中自戕。蘇聯國旗在德意志帝國國會大廈頂上飄揚。美軍從達豪集中營釋放了三萬三千人。
五月二日:柏林落入蘇軍手中;義大利北部的殘余德軍部隊投降。
五月三日:英軍收復緬甸首都仰光。
五月七日:德國在法國里娒斯舉行的一項儀式中,向各同盟國及蘇聯正式無條件投降。
六月五日:美、英、蘇、法四強,共同宣布德國戰敗。四強接管德國,將該國劃分為四個佔領區。
六月二十一日:沖繩島戰役結束,美軍獲全面勝利。
六月二十六日:五十個國家的代表在舊金山簽署世界安全憲章,成立聯合國。
七月四日:麥克亞瑟將軍宣布菲律賓全國重光。
七月五日:邱吉爾在英國大選中失敗,艾德禮領導的工黨上台。
七月十六日:首枚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亞拉摩戈多市試爆成功。
七月十七日:波茨坦會議在德國舉行,社魯門、邱吉爾(後由艾德禮取代)、史達林出席會議。
八月二日:發表波茨坦尼宣言,和平條款令德國人有來日維艱之感。
八月六日:美國的原子彈投落廣島,幾乎毀滅整個城市。
八月八日:蘇聯對日本宣戰,並且進軍東三省。
八月九日:美國把另一枚原子彈投落在日本長崎。
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天皇裕仁向全國人民宣布日本戰敗。
九日三日:日本投降儀式在停泊於東京對開海面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及一些軍事領袖簽署投降書。

9. 美國在二戰當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美國在二戰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戰勝德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這並不意味著靠一個美國就能把德國日本都搞定,如果是那樣的話,美國如此仇視共產主義 ,正好就讓德國順手把蘇聯滅了得了唄!還費那麼大勁開辟北方航線援助蘇聯干什麼?因為美國清楚,如果沒有蘇聯在東線戰場上拖住了德國的主要兵力,德國就會全力西向,跨海滅掉英國,那時就算美國想在歐洲大陸登陸,也連一個落腳點都沒了。在歐洲大陸,蘇聯從1941年6月起就單獨抗擊德軍,而美英卻在整整三年後的1944年6月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二戰中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共損失兵力1200萬,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傷亡人數的73%,蘇聯方面2000萬人死亡。而且歐洲戰場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從那時起德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美英在諾曼底登陸只能說是錦上添花。所以,歐洲戰場如果各盟國起的作用如果打分的話,蘇聯能佔6.5,美國能佔3,其他盟國能佔0.5。(考慮到美國對其他盟國的物質支援)
再說亞洲及太平洋戰場。這里我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從來不同意我國官方教科書上關於二戰的開始點是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的提法,那是照搬蘇聯的說法。我認為二戰的起點應該是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因為從那時起日本開始全面進攻中國了。因此,中國在美國與1941年12月對日作戰之前已經單獨抗擊日本4年半了。(如果加上東北抗戰時間就更長了)二戰中,中國軍民死難人數2100萬,消滅日軍47萬(含東北聯軍和緬甸遠征軍戰績),佔二戰日軍總損失人數的25% ,大約相當於美軍戰績的1/3強。以往中國官方公布的133萬的的數字不準確,存在將受傷計入陣亡以及重復計算問題。蘇聯出兵東北消滅日軍不到10萬。
為什麼中國最先投入與日本的作戰但滅敵軍數量卻遠少於美軍呢?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國力衰弱,作為抗日正面戰場主力的國民黨軍的武器裝備及戰鬥力與日軍相差懸殊的原因,每次戰役中國軍隊付出的傷亡都是敵人的數倍。而且自1938年10月武漢戰役結束後,到1939年9月日軍發起第一次長沙戰役,中間有近一年的時間中國戰場保持相對平靜沒有大的戰斗發生。
而美軍雖然投入戰爭晚,但國力強大,武器裝備先進,超過日軍較多,而且美軍作戰最強調進攻前的強大火力准備,故對日軍殺傷力很強,實際上,美國是以其強大的國力壓倒了日本。因此亞洲及太平洋戰場戰勝日本的第一主力當推美國,其次才是中國。但是,如果沒有中國拖住上百萬的日軍,美國的傷亡無疑要大得多,勝利的時間也會大大推遲。而且,中國提前4年多投入戰爭,客觀上為美國贏得了較充分的戰爭准備時間。
如果打分的話,美國應當是7,中國2.5,其他盟國0.5。
綜上所述,在歐洲戰場,蘇聯是戰勝德國的第一主力,在亞洲及太平洋戰場,美國是戰勝日本的第一主力。我認為這個評價是比較公允的。
但是,我要說,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號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但從根本上來說其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歐美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戰爭,美國之所以投入戰爭,不是因為它為人特仗義,而是因為它的利益受到了威脅和損失,正是通過二戰,美國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確立了其全球霸主地位。太平洋上那麼多島嶼就是從那時起全歸了美國。(對了,有人說美國從不佔人領土 ,那請問美國最初獨立時只有13個州,而現在有50個州,除了阿拉斯加算是從沙皇手中「買」來的,其他的那些都是怎麼來的呢?) 所以不要把美國看成是什麼高尚的救世主。

閱讀全文

與二戰美軍在法國做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