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爵、侯爵、伯爵、男爵、子爵等怎麼按地位的高低順序分類
歐洲詳談(英系)-------公,侯,伯,子,男
在英國,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
而侯爵是到了15世紀,這級爵號穩定地保持了它在貴族爵位中的第二級地位以後,才被貴族們所看重。與其他4個等級的貴族相比,侯爵的數目一向最少。
在英國5級貴族中,伯爵出現最早。個別學者認為伯爵爵位來自歐洲大陸,至遲在公元900年的法國,伯爵已成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學者認為英國伯爵(Earl)與法國伯爵(Count)並無繼承或連帶關系;而且英國伯爵稱號是5種貴族稱號中惟一的英文詞,是由古英語eorl轉化而來.
上院貴族中數子爵資格最淺。子爵稱號(Viscount)源於法國,原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時可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在英國,1440年比奧芒特的約翰被封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已有男爵一詞(Baron),但無男爵爵位,而且詞義不夠確定。似有「自由者」或「國王的臣僕」之意,但無尊貴的含義。英國男爵出現於11世紀。到12世紀初國王大部分高級世俗貴族都被封為男爵。其中少數與王室關系密切、封地較多者又被稱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間。
在學界,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英國5級貴族是上院的當然成員。史實卻非如此簡單。在13-15世紀,盡管所有大貴族都擁有出席上院的資格,但每屆議會召開前還必須得到蓋有國里的國王詔令,否則不可前往開會。自14世紀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稱為「勛爵」(lord),後來勛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貳』 外國名著里的男爵,子爵,伯爵是怎麼分的有什麼區別
歐洲爵位詳談(英系)-------公,侯,伯,子,男 伯爵: 在英國5級貴族中,伯爵出現最早。個別學者認為伯爵爵位來自歐洲大陸,至遲在公元900年的法國,伯爵已成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學者認為英國伯爵(Earl)與法國伯爵(Count)並無繼承或連帶關系;而且英國伯爵稱號是5種貴族稱號中惟一的英文詞,是由古英語eorl轉化而來;大約在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後期,因王權不夠強大,英格蘭廣大地區曾劃為幾個較大的伯爵管轄區(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卻是在 11世紀初由丹麥國王克努特引進英格蘭的。11—12世紀中葉之前的伯爵多是鎮守一方的諸侯。他們大多是一人治理數郡,所以又被稱為「方伯」。諾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國後,擔心他們權勢過重,危及王權和國家統一,遂將方伯權力加以分割,移交給他的親信,每個伯爵的轄區僅限一郡,與國王有著極其明確的封君封臣關系,伯爵倘敢興兵作亂便會被王軍鎮壓,或受其他貴族制裁。伯爵職權名號可由後代繼承,但會因為有的伯爵缺少繼承人而使總數有減無增。斯蒂芬在位時,破格加封格奧弗雷�6�1德�6�1曼維爾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紀以來,伯爵數目攀升。1307年計有9名。1327年愛德華三世即位時僅餘6名,10年後增至12名;愛德華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紀20年代之前,伯爵作為高級貴族,是男爵的「天然領導人」,在地方上負有對男爵、騎士的管理責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機[指愛德華三世廢黜其母法國伊沙貝拉公主的攝政,登極親政時,伯爵曾作為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政治群體獨立行動,與男爵們的「距離感」突然產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瑪奇伯爵領地之後,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職責。 在重大正式場合,伯爵穿著鑲有白色毛皮邊的深紅色絲絨外套,軟帽上縫鑲著三條貂皮以表明爵位級別,冠冕上有一鍍金銀圈,上沿飾有8個銀球;而國王則稱伯爵為其「真正可信可愛的夥伴。」 男爵: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已有男爵一詞(Baron),但無男爵爵位,而且詞義不夠確定。似有「自由者」或「國王的臣僕」之意,但無尊貴的含義。英國男爵出現於11世紀。到12世紀初國王大部分高級世俗貴族都被封為男爵。其中少數與王室關系密切、封地較多者又被稱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間。很快,大男爵發生分化,顯赫者升為伯爵,其餘與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當時男爵在世俗貴族中佔了很高比例,以至於「男爵」一詞長期作為貴族的集合名詞使用。11-14世紀,男爵的封號和封地可通過血緣和婚姻關系傳遞,但不得隨意出售和轉讓,歷代國王也不隨意增加或褫奪貴族封號。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補男爵爵位,比奧查姆波�6�1德�6�1豪爾特被封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後數百年至今,居於5級貴族之末的男爵始終人數最多。 在正式場合,男爵穿著與伯爵同樣的外套,帽子上鑲有兩條貂皮,冠冕上有一淺色銀圈,飾有6個銀球。 公爵: 依次出現的是公爵(Duke)。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歐洲大陸的公爵稱號通常授予守疆拓土、軍功卓著的高級指揮官,以後因重大政治變化而中斷。幾百年後,公爵爵位又見於德國。大約在公元970年,德國皇帝奧托一世初設公爵爵位。不久法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地區也建立了公國(chy;大公國,Archchy)。在英國,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與作為一國之主的歐洲大陸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ke)有所不同。英國公爵爵位出現很晚。1337年,愛德華三世把康沃爾郡升為公國,將公爵爵號授予年方7歲的「黑太子」愛德華。該王儲16歲參加百年戰爭,鋒芒顯露;1355年前往法國指揮作戰,軍功卓著。父王對他賞賜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種稱號,如 1343年封為威爾士親王,1362年加封為阿基坦公爵。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後多年裡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親均不許稱王,最高可獲公爵爵位。隨後,愛德華三世及其繼承人又先後建立了蘭開斯特公國(1351年)、克拉倫斯公國(1362年)、約克公國和格洛斯特公國(1385)、赫里福德公國(1397)、貝特福德公國(1413)和薩默塞特公國(1443)等。這些公國的領有人都是王室宗親,他們得到高級爵位後,在貴族中鶴立雞群,威勢不凡,為以後爭奪王權、擾亂朝綱、製造戰亂埋下了隱患。自從1483年建立諾福克公國以後,公爵爵位開始授予王親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國。而且能獲此最高爵位者多是軍功顯赫的統帥。行政界政務家即使任職多年,政績昭著,也難獲此殊榮。 在正規場合公爵也穿深紅色的絲絨外套,帽子上鑲四條貂皮。其冠冕上有一個金環,上飾8枚紅色金葉片。國王則稱公爵為「我們真正可信和最為敬愛的夥伴。」 侯爵: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詞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邊疆殖民地總督;伯爵]演變而來。侯爵原意與「方伯」詞義相近,系指統轄一處的封疆大吏。在英格蘭,拉丁語「侯爵」一詞最初指威爾士邊疆的領主。那時只說明他們領地的位置靠近邊界,並不說明其地位高於伯爵。1385年涵義變化,第9代牛津伯爵羅伯特�6�1德�6�1維爾被封為都柏林侯爵。1397年,薩默塞特伯爵約翰被封為多西特侯爵和薩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榮程度不甚明確,大約在公爵和伯爵之間,一段時期內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間,約翰�6�1德�6�1比奧福特被國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為此向國王請願,要求恢復比奧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卻反對乞求國王,並說:「侯爵乃是一個新的榮譽稱號,完全不為先人所知。所以,應對此冷漠視之,並不認為接受它是明智之舉。」到了15世紀,這級爵號穩定地保持了它在貴族爵位中的第二級地位以後,才被貴族們所看重。與其他4個等級的貴族相比,侯爵的數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場合,侯爵也穿紅色絲絨外套,帽子上鑲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裝一銀環,帶有四片金葉和四個銀球。國王對他的稱呼一如對待公爵。 子爵: 上院貴族中數子爵資格最淺。子爵稱號(Viscount)源於法國,原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時可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在英國,1440年比奧芒特的約翰被封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子爵帽子上有兩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銀環,飾有6個銀球。 直到此時,英國5級大貴族方完備成形,成為相對固定的貴族等級制。 在學界,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英國5級貴族是上院的當然成員。史實卻非如此簡單。在13-15世紀,盡管所有大貴族都擁有出席上院的資格,但每屆議會召開前還必須得到蓋有國里的國王詔令,否則不可前往開會。自14世紀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稱為「勛爵」(lord),後來勛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義與「顯貴」(nobility)一詞相近。另外,在英國「貴族」一詞始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貴族(aristocracy)源於希臘文和拉丁文。在希臘文中原有「傑出」、「優秀」之意,可以用來指大貴族。但在含義較廣泛的拉丁文中,該詞除了用指大貴族外,還包括地位較低的自由人,並含有「愚蠢」、「平庸」的貶義,爾後同形異義地轉化為英文源,意為服兵役的自由農民。從諾曼征服到近現代,aristocracy用來稱呼包括騎士在內的大小貴族。5級貴族形成後,為示區別,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詞nobility和Peerage專稱上院大貴族。以後,Nobility除用指上院貴族外,有時還泛指政界要員。 與歐洲大陸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蘭西等國貴族相比較,英國貴族集團的特點之一,是人數較少。長期以來,貴族稱號以及相應的財產權和政治特權只是由爵位領有者本人所擁有,其家屬雖為貴族家庭成員,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貴族爵號和封地按照相當嚴格的長子繼承製傳遞;若長子早歿,依次由長孫、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員依序遞補。若某貴族沒有繼承人,可根據其遺囑或生前安排,並經國王和高級法庭批准認可後,由其近親繼承其封號封地。但在多數情況下是被國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國貴族爵位和封號不可隨意轉讓、出售。歷代國王為保持貴族的群體規模和出於其他方面的考慮,大多會適量增補貴族。 某要人一旦獲得一種爵位,並非固定不變。若新獲顯赫軍功、政績卓著或受到國王格外寵愛,可以晉升更高級的爵位,或兼領新爵位。除此之外,貴族聯姻也是獲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機會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為社會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擁有貴族身份和家產者以及其長系繼承人總能輕易得到愛慕者和求婚者。例如蘭開斯特王朝的興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擁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親布里奇從娘家帶來。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孫女,她除擁有蘭開斯特公國外,還擁有德比、林肯和萊斯特的伯爵領地。 英國5級貴族大致定型於13—15世紀。它與中國周初的5級貴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時刻一次建立起來的,而是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形成,最終成為定製的。 14世紀初,在5級貴族之上的王室貴族中,還出現了一個頗為獨特的、專為王儲所佔有的稱號——「威爾士親王」。該稱呼最早為一度統一過全國的威爾士王子利維倫製造出的名號。1282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率領大軍與艦隊攻打威爾士,利維倫死於非命。兩年後,威爾士合並於英格蘭,愛德華在1301年把威爾士親王之頭銜加給不列顛王位的繼承者。 在政局動盪、戰事連綿的中世紀後期,歐洲各封建君主為了使各級貴族在騎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業、效忠國王,除了利用貴族爵位科賜臣下之外,還別出心裁地設立了劃分為不同等級名分的勛章勛位,獎賞他們的戰功政績。 在英格蘭,最著名的勛位是創立於4世紀中葉的嘉德勛位(the Order of Garter)。據傳,愛德華三世設立這個勛位是為了紀念一次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慶祝攻陷加萊城的舞會上,姿態秀美的索爾茲伯里女伯爵落下一隻藍色襪帶,被愛德華三世撿起,纏在自己的腿上,旁觀者見了鬨堂大笑,愛德華斥責他們說:「凡是認為這是壞事的人可恥」。以後這句話成為國王在1449年建立襪帶騎士團和頒發勛位的格言,它同藍色襪帶和聖喬治十字架圖形一起出現在勛章上,激勵武士們在戰爭——當時主要是百年戰爭——中蔑視死亡,奮勇廝殺。愛德華本人也是襪帶騎士團的成員。他與寵愛的武士圍繞圓桌議事,共同進餐,多次主持武士們的比武演技,使已經衰落的騎士精神有所振作。並使嘉德勛位成為以後英國最誘人的貴族勛章。 歐洲大陸貴族來歷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應該是來自戴克里先改革羅馬行省以後的省行政或者軍事長官,後來被蠻族用來稱呼大領主。伯爵則是克洛維王朝的軍隊指揮官。但因為往往隨著軍役而授予領地也成了領主。男爵則是對宮廷顯貴的尊稱。子爵和侯爵是分別作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設立的。這些官銜在加洛林時代吞並采邑的過程中也被當成了采邑而繼承下來,才慢慢變成爵號的(就像萊茵—巴拉定選侯自己是行宮伯爵但還是皇帝的驥廄總管。勃蘭登堡侯爵還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樣,他們的官銜也成了采邑只是擁有的人太少而沒能成為爵號而已)。所以很多擁有領地但沒有官銜的貴族,就以領地為頭銜。中間加中綴詞。翻譯過來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門包括日後君臨半個歐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這些沒封號的家族裡的。
『叄』 木桐嘉棣和拉菲都屬於羅斯柴爾德嗎
是的,木桐庄和拉菲庄都是屬於羅斯柴爾德家族,木桐庄購於1853年,拉菲庄購於1868年。但這里要說明一點,木桐嘉棣只是木桐庄旗下的一個品牌,誕生於1930年,並不是酒庄的名稱。木桐庄的全名是木桐--羅斯柴爾德堡。
『肆』 法國菲利普羅思柴爾德男爵木桐嘉棣紅葡萄酒怎麼樣
如果真的是木桐嘉棣是沒有菲利普和男爵的,菲利普男爵是木桐的前任莊主在去年去世了。木桐嘉棣只是叫做木桐嘉棣,是羅斯柴爾德集團木桐酒庄出品的大眾消費酒,做的還是可以的
『伍』 法國木桐雅克男爵夏菲特干紅葡萄酒750ml怎麼樣
這款是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榮大區內利姆法定產區的酒,國際上均價也在200元左右,國內價格在300元以上,品質還不錯,不過性價比偏低,同價位都可以買到低價位的法國波爾多列級庄了。
『陸』 法國紅酒等級
法國法律將法國紅酒分為4級:法定產區葡萄酒、優良地區餐酒、地區餐酒、日常餐酒。
1、法定產區葡萄酒(級別簡稱AOC)
法國葡萄酒最高級別AOC在法文意思為「原產地控制命名」。原產地地區的葡萄品種、種植數量、釀造過程、酒精含量等都要得到專家認證。只能用原產地種植的葡萄釀制,絕對不可和別地葡萄汁勾兌。AOC產量大約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35%。酒瓶標簽標示為 Appellation+產區名+Controlee。
2、優良地區餐酒(級別簡稱 VDQS)
該級別是普通地區餐酒向AOC級別過渡所必須經歷的級別。如果在VDQS時期酒質表現良好,則會升級為AOC。產量只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2%。酒瓶標簽標示為 Appellation+產區名+Qualite Superieure。
3、地區餐酒(級別簡稱VDP)
日常餐酒中最好的酒被升級為地區餐酒。地區餐酒的標簽上可以標明產區。可以用標明產區內的葡萄汁勾兌,但僅限於該產區內的葡萄。產量約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15%。酒瓶標簽標示為 Vin de Pays + 產區名,法國絕大部分的地區餐酒產自南部地中海沿岸。
4、日常餐酒(級別簡稱VDT)
日常餐酒是最低檔的葡萄酒,作日常飲用。可以由不同地區的葡萄汁勾兌而成,如果葡萄汁限於法國各產區,可稱法國日常餐酒。不得用歐共體外國家的葡萄汁,產量約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38%。
法國紅酒是指法國出產的葡萄酒,法國法律將法國葡萄酒分為4級:法定產區葡萄酒(AOC)、優良地區餐酒、地區餐酒、日常餐酒。其中,法定產區葡萄酒佔全部產量的35%,優良地區餐酒佔2%,地區餐酒為15%,日常餐酒為38%。
法國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地,其生產葡萄酒的歷史悠久。法國最古老的超一級酒庄是呂薩呂斯酒堡。
『柒』 Chateau Mouton-Rothschild
武當王莊位於拉菲庄旁。它在十五世紀已是種植釀酒葡萄的園地,但直到1730年Brame家族買下該地後蓋上房子,該園才算得上是個象樣的酒庄。後來他的後代Baron Hecter de Brane發現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最適合在本園生長,因此引進種植後,該園終於成為了走對路子的名園。1830年該園出售給Thurt家族,但沒能受到很好的照顧。
1853年,富有的銀行家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買下了武當王莊,並正式改名為Chateau Mouton-Rothschild。十五年後他的堂兄也買下了旁邊的拉菲庄,拉菲庄Chateau Lafite-Rothschild的姓氏Rothschild跟武當王一樣。但是在1855年波爾多酒的評級中武當王並沒有拉菲那麼幸運進入列級名庄第一級,它只排在第二級的第一名。為此他們家族要花上118年的時間和努力才爭回了第一級的榮譽。
武當王莊輝煌時期的開端可以說是從1921起,當只有二十歲的Baron Philippe Rothschild走進庄園開始。為躲避一次世界大戰,Barnon Philippe從巴黎跑到波爾多。短短的一段時間後,他發覺自己非常喜愛這一片祖先留下的酒庄和葡萄酒。他說服了父親把酒庄交給他管理。1922年開始,他正式地成為了酒庄的主管經營人。Baron Philippe的一生不單單為武當王酒庄,還為波爾多酒的發展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24年,他第一個在波爾多提倡釀酒和裝瓶應全在酒庄內進行。他這一發明成為了現代所有優質庄園酒的生產標准。因為他的游說和努力才讓本來在波爾多建一大型石化工業的項目停止,從而保護了波爾多的葡萄酒產業。Baron Philippe自1947年起從亡父處繼承了遺產,正式成為武當王莊的擁有人。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武當王莊的酒標上加印了一個「V」字,代表勝利之意。之後,酒庄每年邀請世界各地著名畫家,用以作為武當王莊這個年份的Label。畫家的報酬是五箱不同年份已達成熟期的武當王和五箱該年份的武當王。歷年來名畫家的真跡不但成為了武當王的Label,還為武當王酒庄建起了一個名畫博物館,成了波爾多的遊客必去之地,也為武當王酒庄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氣氛。其中最出名的一副畫要數用於1973年武當王Label上的畢加索Picasso的「酒神祭」。
Baron Philippe曾立下誓言「我不能第一,我不甘第二,我是武當王」(Premier ne puis, second ne daigne, Mouton suis)。他花下重本提高酒的素質,他從不把自己的酒看作是第二級的酒。所以他在每年對酒定價時,總是把價格和四大一級庄看齊,開出一樣的盤口。五十年的努力終於在1973年得到了最大的回報。當年法國政府終於把1855年官方對波爾多列級名庄的評級作了唯一一次,也是唯一一個酒庄的改動。就是把武當王莊從第二級升上了第一級。把原來歷史上的四大一級庄變成了五大,他們分別是:拉菲庄,拉圖庄,瑪歌庄,紅顏容庄和武當王莊。Baron Philippe當年說到,「我現第一,以往次之,武當已變」。(Premier je suis ,second je fus,Mouton ne change)並將此句印在Label上。
除了精心打做武當之外,Baron Philippe還收購了同在菩依樂村的兩個五級名庄,達美樂庄(Chateau d'Armaillacge)和嘉美濃庄(Chateau Clerc-MiLon)。他後來又創立了一個叫Mouton Cardet木桐嘉弟的波爾多AOC酒品牌。酒質一般,但銷量很大,在世界各國都差不多能看到此酒。武當王升級後Baron Philippe又遠赴重洋,到加州和美國酒業一號人物羅拔蒙大維( Robert Mondavi)合作,在加州納帕谷開創了名園「一號作品」(Opus One)。該酒無論是價格還是質量都是加州目前的頂尖酒之一。
1987年Baron Philippe去世,很多波爾多酒庄都為他下半旗。1988年起,武當王由他女兒Philippine接手,並繼承父親遺志為葡萄酒和家族事業繼續努力。Philippine的事業奮斗心不減其父。她出訪世界各地,積極宣傳葡萄酒的文化,推廣波爾多酒,介紹武當王和家族的系列酒產品,在武當王莊設立葡萄酒文化博物館供遊人參觀。近年又在智利開創酒園,並釀造出了很好的智利酒。
武當王紅酒以85%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釀制。其色澤深紅,香氣濃郁,味道剛烈強勁,個性突出,是典型的男性酒。它早年單寧強烈,需要十五年左右的陳年(至少八年)才能展現真正風采。太早飲用的武當王就象新世界酒一樣粗曠但果香豐盈。1993年起武當王始出產副牌酒「小武當王」(Le Petit Mouton de Mouton-Rothschild)。一上市就定價高於所有名庄副牌,價錢甚至超過不少二級名庄。最近武當王 還開辟了一小塊4.6公頃的地,種植1/3 Sauvignon Blanc,1/3 Semillon和1/3 Muscadelle用於生產波爾多頂級白酒名「Aile d'Argent」。
酒評家對於武當王的評價一向意見不一。羅伯特派克(Robert Parker)認為很多年份的武當王根本不應該是一級酒庄。有些人說它是市場操作成功,但不是真正擁有頂尖質量。有些人說它是:物美價不廉。武當王也不是我本人的至愛,但在我接觸的很多葡萄酒庄老闆中,絕大部分都對武當王崇拜有加,並以他們的成功作為模範。
『捌』 法國葡萄酒的五大名庄,是根據什麼為依據排名的他們的酒有什麼具體特點
五大沒有排名,僅公認的木桐排在最後,因為它是1973年破格從2級升為一級,從歷年評分看,也確實略差;五大也有排名,在每個葡萄酒迷心中,你認為最好的,就是排第一的。
拉圖:波爾多酒皇,剛勁雄渾,餘味悠長。
拉菲:平衡,陳年後柔順,濃烈橡木和雪茄味。
瑪歌:波爾多酒後,芳香柔順易飲,白酒也不錯。
奧比昂:強烈的泥土和礦物味道,復雜性高,白酒也很有名。
木桐:酒質與香味的變化多,帶有咖啡及朱古力香。酒標每年由不同藝術家設計。
『玖』 英國、法國的公爵,男爵、侯爵等等之間的稱謂有何不同
爵位由高到低的順序是公,侯,伯,子,男
均是世襲制的,在英國受勛是國民的第一光榮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一生為英國做過很多貢獻最終也僅僅被受予男爵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