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人怎麼養牛

法國人怎麼養牛

發布時間:2022-09-23 04:53:55

㈠ 牛仔文化

美國"牛仔文化"的淵源

牛仔座右銘:"在哪裡生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生活"!

根據美國勞工部2003年的統計,全美國牛仔比賽的牛仔工人,平均年收入為1萬9340美元。這樣的收入比美國聯邦政府規定的貧困線高不了多少。在我拍攝的一張張牛仔工人的照片中,我看到了這樣一群人,他們淡薄名利,隨遇而安。他們所居住的鄉鎮,距離充滿各種機會的大都市不過幾小時車程,要想買更好的車,住更好的房子,只要到社區學校修幾門課,再到城裡找一份較象樣的工作,並不困難。但他們不為城市的紙醉金迷所惑,不為別人活著,盡管生活簡單,並不富裕,甚至經常會遇到很多困難,而能保持樂觀,知足常樂。對他們來說,正像這句牛仔名言所說的:「在那裡生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生活。

「Cowboy」這個詞實際上來源於西班牙語,是西班牙牛仔文化語「Vaquero」直譯而來。「Vaquero」發展於詞根「vaca」,意思是「牛」,因此「Vaquero」(Cowman)翻譯成英語就是「Cowboy」。 最早的牛仔是那些來美洲居住的歐洲人後裔。登陸到美國東海岸的英國和法國殖民者根本不熟悉西班牙人的畜牧方式,他們開始只會採用圈養的方式養牛。當圍欄里的草被牛吃完後,牛群就被趕到一個新的有草的地方繼續放養。這樣的牧牛人在英語稱為「Driver」。而西班牙人不像其他殖民地的殖民者一樣因躲避政治、宗教迫害而來,他們是貴族、冒險家,他們嚴謹、聰明、有紳士風度、有膽識、富於野心、愛冒險、喜歡表現自己……他們把「I Can」的精髓融入到「America Can」中。他們養牛的方式是真正的放牧,把牛放到沒有邊際的草原中,牛仔們騎馬隨牛群馳騁。這些西班牙人的精神代表了傳統的牛仔精神。在新墨西哥州的鄉下居住著這樣一些頑固的傳統牛仔,他們就是遍布美國的西班牙人後裔,他們的血統和文化一直很好地保存了下來。

1846年,美國與墨西哥開戰。戰爭中美國人打敗了墨西哥人,建立了新墨西哥州。但是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新墨西哥州的牛仔文化卻徹底地征服了美國。沒有任何區域能像新墨西哥州那樣對美國牛仔文化的發展產生如此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事實上,牛仔們並不像電影中反映的那樣帶有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據一位牛仔專家勞恩·泰勒說,現實中的牛仔就是騎在馬背上的農場工人,負責看管奶牛。他們在戶外的時間一天長達12到14個小時,工作既沉重又危險,報酬又低。一到冬天,大多數的牛仔都不得不再找其他的工作。1865年到1895年是牛仔的鼎盛時代,新的肉類保鮮辦法的出現、市場對牛肉的需求急劇增長,同時鐵路延伸到大多數村落,使得牧場經營業在美國西南部非常興盛。放牧業、牧場經營業主們用較低的成本在西部飼養大批的牛群,然後通過鐵路把它們運到東部的市場。而牛仔們就在戶外放養牛群,然後把他們運到最近的鐵路上。

然而就是這些處在社會最底層、充滿著美國開拓精神的西部牛仔們,形成和完善著自己的牛仔文化,並且身體力行地把牛仔文化發揚光大。他們通常穿著的「制服」——牛仔褲,與牛仔們身上蘊涵的獨立、自由、叛逆、粗獷、豪邁的精神相得益彰、交相輝映。牛仔褲後來幾乎完全脫離了一條褲子的原始意義,特別是藍色牛仔褲,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持續地嵌入西方工業革命之後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中。

平地而起的美國牛仔文化,有別於歐洲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又吸收了多種文化的精華,使自身得到發展。隨著美國的強大,美國的文化開始風行世界。牛仔文化更是隨電影中的牛仔形象一起深入民心。通過許多事實和傳奇故事,牛仔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偉大代表。而牛仔褲及牛仔服飾,就成了美國牛仔文化的一個鮮明符號。

牛仔文化的延伸:

牛仔比賽,也稱牛斗(Rodeo),在美國已有近150年的歷史。當年牛仔們長途跋涉茫無邊際的大漠荒原,途中休息時,常常靠騎馬套牛比賽來解悶,這種比賽延續至今,是今天美國唯一由本土文化演繹出來的體育項目。

牛仔比賽中最刺激的項目,莫過於騎公牛和烈馬。這種項目是膽識和力量的搏擊。比賽中,牛仔們必須在野性十足的牛背和馬背上騎滿8秒鍾。兇猛狂暴的烈馬和公牛容不得背上有任何東西,那怕你在它背上放上一根短繩或一把土,都會讓烈馬和公牛暴跳如雷,更何況是活生生的一個人?憤怒的野馬和公牛會立即揚起四蹄,用盡全身力氣,不把背上的異物甩下來絕不罷休。而騎在馬背或牛背上的牛仔,則需使出渾身解數,隨著烈馬或公牛狂跳的節奏,爭取在馬背牛背上待滿8秒鍾。當牛仔被兇悍的公牛甩到地上後,瘋狂的公牛並不善罷甘休,還要想法子用尖硬的牛角攻擊已倒地的牛仔,一旁肩負保護牛仔任務的牛斗小丑(Rodeo Clown),會馬上沖上去,將公牛引開,以便倒地的牛仔安全逃脫牛角的攻擊和牛蹄的踐踏。牛仔小丑和牛仔常常被狂躁的公牛追得四處逃命,場面之驚心動魄,總會引來觀眾的陣陣尖叫。

相比之下,摔小牛和套小牛則成了盡顯牛仔們騎術和智能的比賽。在摔牛比賽中,馳馬飛騰的牛仔,像老鷹捉小雞一樣,風馳電掣般從馬背上騰空而起,飛身直撲正落荒而逃的小牛犢,准確無誤地抓住小牛犢的犄角,然後抱住小牛犢,用盡全身力氣,將小牛犢摔倒在地。套牛比賽,則要求牛仔們騎在飛馳的馬背上,手持套索,緊追死命奔逃的小牛犢,准確無誤地將套索套在飛跑中的小牛脖子上,隨之翻身下馬,全力沖向被套住的小牛,用雙手將小牛四腳朝天提起,再摔在地上,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小牛的四蹄栓住。整個過程扣人心弦,觀眾席上總是傳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希望這個答案,你能滿意,如果可以幫助到你,我深感榮幸。

㈡ 法國奶農是世襲制嗎

世襲這個詞一般用在爵位什麼的上面吧,笑死我了
法國農場,養奶牛或種東西都一樣,是私有制的,家裡有孩子願意繼續做的就繼承。沒有的話在符合退休條件的時候就會出售。現在人都懶,根本沒人買。

㈢ 牛仔是什麼訓牛的嗎

無法忍受了 二樓 你看好問題再復制不行嗎
「Cowboy」這個詞實際上來源於西班牙語,是西班牙語「Vaquero」直譯而來。「Vaquero」發展於詞根「vaca」,意思是「牛」,因此「Vaquero」(Cowman)翻譯成英語就是「Cowboy」。 最早的牛仔是那些來美洲居住的歐洲人後裔。登陸到美國東海岸的英國和法國殖民者根本不熟悉西班牙人的畜牧方式,他們開始只會採用圈養的方式養牛。當圍欄里的草被牛吃完後,牛群就被趕到一個新的有草的地方繼續放養。這樣的牧牛人在英語稱為「Driver」。而西班牙人不像其他殖民地的殖民者一樣因躲避政治、宗教迫害而來,他們是貴族、冒險家,他們嚴謹、聰明、有紳士風度、有膽識、富於野心、愛冒險、喜歡表現自己……他們把「I Can」的精髓融入到「America Can」中。他們養牛的方式是真正的放牧,把牛放到沒有邊際的草原中,牛仔們騎馬隨牛群馳騁。這些西班牙人的精神代表了傳統的牛仔精神。在新墨西哥州的鄉下居住著這樣一些頑固的傳統牛仔,他們就是遍布美國的西班牙人後裔,他們的血統和文化一直很好地保存了下來。

1846年,美國與墨西哥開戰。戰爭中美國人打敗了墨西哥人,建立了新墨西哥州。但是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新墨西哥州的牛仔文化卻徹底地征服了美國。沒有任何區域能像新墨西哥州那樣對美國牛仔文化的發展產生如此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事實上,牛仔們並不像電影中反映的那樣帶有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據一位牛仔專家勞恩·泰勒說,現實中的牛仔就是騎在馬背上的農場工人,負責看管奶牛。他們在戶外的時間一天長達12到14個小時,工作既沉重又危險,報酬又低。一到冬天,大多數的牛仔都不得不再找其他的工作。1865年到1895年是牛仔的鼎盛時代,新的肉類保鮮辦法的出現、市場對牛肉的需求急劇增長,同時鐵路延伸到大多數村落,使得牧場經營業在美國西南部非常興盛。放牧業、牧場經營業主們用較低的成本在西部飼養大批的牛群,然後通過鐵路把它們運到東部的市場。而牛仔們就在戶外放養牛群,然後把他們運到最近的鐵路上。

然而就是這些處在社會最底層、充滿著美國開拓精神的西部牛仔們,形成和完善著自己的牛仔文化,並且身體力行地把牛仔文化發揚光大。他們通常穿著的「制服」——牛仔褲,與牛仔們身上蘊涵的獨立、自由、叛逆、粗獷、豪邁的精神相得益彰、交相輝映。牛仔褲後來幾乎完全脫離了一條褲子的原始意義,特別是藍色牛仔褲,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持續地嵌入西方工業革命之後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中。

平地而起的美國牛仔文化,有別於歐洲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又吸收了多種文化的精華,使自身得到發展。隨著美國的強大,美國的文化開始風行世界。牛仔文化更是隨電影中的牛仔形象一起深入民心。通過許多事實和傳奇故事,牛仔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偉大代表。而牛仔褲及牛仔服飾,就成了美國牛仔文化的一個鮮明符號

㈣ 法國有高牧飼料嗎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國土總面積55萬平方千米,耕地1 925萬公頃,永久牧場1 138萬公頃。1991年總人口5 664萬,其中農業人口264萬。法國是一個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的國家,實行多種經營,技術先進,水平較高。主要畜產品產量如肉類、牛奶等在發達國家中大都名列前茅。在1989年歐共體農業產量中所佔份額:牛肉26. 6%,牛奶20. 6%,豬肉13. 8%,羊肉14.3%,禽肉27.9%,蛋15.5%。牛肉和禽肉產量的30%用於出口。
法國畜牧業發展條件很優越, 既有廣闊的天然草地和牧場,又有發達的種植業提供充足的穀物飼料和其他飼料。1989年,法國草地和牧場占農用土地的38%,國內穀物消費量的60%左右用作飼料,再加上26%的耕地種植豆科牧草和塊莖飼料作物, 約有四分之三的農用土地直接或間接為畜牧業生產服務。法國畜牧業產值在50年代初開始超過種植業, 60年代曾一度高達60%以上,1968年後比重不斷下降。1990年降至45. 2%。
法國畜牧業以養牛業為主,其次是養豬業和養禽業。
1990年畜牧業產值比1980年增長了52. 1%,為1480億法郎,其中牛肉佔30. 8%,奶類佔34. 8%,禽蛋佔15. 2%, 豬肉佔12.8%, 其他畜產品佔5.8%。1991年的家畜數量及與1979~1981年比較如下:
馬32. 2萬匹(-9%);牛2144. 6萬頭(-10%),
奶牛900萬頭(-11%);綿羊1 149萬只(-5%);
山羊123. 6萬只(+16%);豬1 223. 9萬頭(+7%);
雞2. 13億只(+20%)。1991年的畜產品產量及與1979~1981年比較如下:
牛肉193. 4萬噸 (+6%); 綿羊肉16. 7萬噸(-2%);
豬肉182萬噸(+3%);禽肉139. 4萬噸(+23%);
牛奶2 660萬噸(±0%);綿羊奶110萬噸(+6%);山羊奶52萬噸(+12%);雞蛋94. 2萬噸
(+11%);凈毛1. 22萬噸(+12%)。牛的主要品種中,肉用的有夏洛來牛、利木贊牛、金黃阿奎頓牛;乳用的有黑白花牛、諾曼底牛、東部紅白花牛。豬的主要品種是:約克夏豬、蘭德瑞斯豬、皮特蘭豬以及一些雜交豬。
綿羊的主要肉用品種有夏洛來羊、拉康肉羊、西部紅羊、法國島羊;乳用的有拉康奶羊、比利牛斯羊;毛用的很少。山羊的主要乳用品種有阿爾卑斯羊和薩能羊。
法國家禽包括雞、火雞、珍珠雞、鴨、鵝、鴿子等,品種很多,有自己培育的,有從外國引進的。

目前,法國大多數畜產品自給有餘,且能大量出口,豬、羊肉尚需進口。
1989年法國肉類自給率:大牛肉109%,小牛肉102%,豬肉85%,羊肉57%,禽肉134%。同年,法國人均消費肉類106千克,鮮奶79. 2千克,酸奶類飲料25. 6千克,黃油8. 5千克,乾酪22. 3千克, 蛋15.5千克。
畜牧業生產水平:80年代中期,法國家畜出欄率和胴體重量都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牛分別為33. 8%和243千克,豬分別為188. 1%和88千克, 綿羊分別為77. 8%和21千克
。1989年, 法國每頭奶牛平均產奶5902千克,蛋雞平均產蛋228個,與1980年相比,分別提高了26. 5%和14. 6%。
每個農業勞動力平均生產肉類3 638. 9千克,奶製品2 551. 6千克(不含鮮奶),蛋602. 9千克。法國畜群周轉較快,商品率也較高,主要原因是通過技術措施提高了飼養水平和畜禽生產能力。

主要技術措施:
①重視育種和良種繁育,不斷改進畜禽的生產性能,提高肉、奶、蛋的產量和質量。採用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本地品種,並不斷引入外國品種進行風土馴化和雜交改良, 先後育成和推廣了許多優良品種,使法國畜禽全部實現了良種化
。②廣泛應用人工授精,擴大種公畜利用率,在全國建成家畜人工授精網路,為家畜改良創造了方便條件。
③採用胚胎移植等新技術。法國牛胚胎移植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經多年試驗和研究, 已有了一套常規操作程序和適用的器材設備。通過胚胎移植生產的犢牛數量,1975年僅數十頭,1987年增至25萬頭。
④增產牧草和飼料,並從多方面提高消化率和營養價值。據統計,法國畜禽需要的含氮物質,46%來自牧草, 12%來自飼用玉米,18%來自其他穀物,24%來自餅粕、豌豆、蠶豆、魚粉和肉粉。因此,在發展穀物生產的同時,著重管好用好草地,推廣秸稈氨化處理和玉米青貯技術,發展配合飼料工業以提供優質飼料和添加劑等, 擴大油料—蛋白質作物種植面積,以提高飼用蛋白質的自給水平。
⑤改進飼養管理,實行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目前,法國畜禽飼養從通風、保溫、飲水到清糞以及從畜產品貯運到加工都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
⑥防治畜禽疾病。法國目前常見傳染病有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牛和羊布氏桿菌病、牛結核病、口蹄疫和狂犬病等。在防治上普遍採用預防注射、定期檢查、屠宰病畜、廄舍消毒、封鎖疫區、建立無病畜群等措施,以使發病率降低,防制疫病流行。

㈤ 經常看到養西門塔爾牛的,那麼西門塔爾牛到底是一種什麼牛

目前西門塔爾牛是我國養殖最多的肉牛。無論是夏洛來牛、利木贊牛還是安格斯牛,繁殖數量都遠遠少於西門塔爾牛。西門塔爾牛起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是一種既產奶又產肉的牛。當然,這些我們都知道。今天就來說說我們不知道的西門塔爾牛!其實西門塔爾牛分很多系,包括瑞士西門塔爾牛、德國西門塔爾牛、加拿大西門塔爾牛、俄羅斯西門塔爾牛等。中國西門塔爾牛分為東北、內蒙古、南方三系。瑞西門塔爾牛:其他西門塔爾牛都是從瑞西門塔爾牛中分離出來的,最純種的西門塔爾牛隻有瑞牛。毛色多為黃白花或淡紅白花,身上有花,但不密集。

目前西門塔爾牛的血統主要包括蘇聯、瑞士、德國、奧地利等。我沒聽說過我們中線,因為我們國家的人不喜歡養殖,長期投資不一定有收益。他們更喜歡一些見效快、回報高的研究。當然,我們就不多深究原因了。反正大家都知道就好。它們的外貌在不同品系之間有所不同,但我們中國西門塔爾牛基本上繼承了瑞士西門塔爾牛的血統基因。它們的外貌非常相似,通常頭上有白色的腫塊,四個白色的蹄子,白色的肚子,白色的尾肋,背部略白。

㈥ 法國農業分布特點

1993年,法國耕地面積1825.5萬公頃,占陸地總面積的33.2%,人均佔有耕地0.316公頃,高於世界平均水平(0.246公頃);永久性牧場1076.4萬公頃,佔19.6%,人均佔有牧場0.186公頃,是世界平均水平(0.625公頃)的1/3;林地1493.1萬公頃,佔27.1%。
法國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1月平均氣溫,北部1-7℃,南部6-8℃;7月平均氣溫,北部16-18℃,南部20-23℃。全國有90%的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700-800毫米,降水量最多的月份為10-11月,年降雨日數100-200天。

法國全境地勢低平,基本上是一個平原國家,海拔250米以下的平原占國土面積的60%,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及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各佔20%。全國地勢呈西北低東南高,西北為丘陵、平原,北部是肥沃的巴黎盆地和盧瓦爾河平原,西南部為加龍河流域的阿坤廷盆地,是法國的主要農耕地帶,南部地中海沿岸也有不寬的沿海平原,東部為阿爾卑斯山,東部介於孚日山地和德國黑林山地之間的上菜茵河谷地,以及中南部的索恩-羅訥河谷地,也是重要的農業區。法國境內有30多條河流,水資源豐富,年徑流量1700億立方米。 專業化生產促進了農業商品率的提高 法國農業過去以自給性的小農經濟為主,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很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全面推行了農業現代化,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也隨之提高。法國農業專業化可以概括為三種類型:區域專業化、農場專業化和作業專業化。在區域專業化方面,為了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農業資源,將不同的農作物和畜牧生產合理布局,形成專業化的商品產區。例如,巴黎盆地小麥產區的小麥產量佔全國小麥產量的1/3,諾爾-庇卡底-香檳甜菜產區的甜菜種植面積佔全國。甜菜面積的73.2%,布列塔尼畜牧生產基地提供全國豬肉產量的40%、禽肉的30%、牛肉的32%、蛋的20%,北部庇卡底馬鈴薯產區的馬鈴薯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在農場專業化方面,按照經營內容大體可分為畜牧農場、穀物農場、葡萄農場、水果農場、蔬菜農場等等,專業農場大部分經營一種產品。作業專業化農場是將過去由一個農場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種、田間管理、收獲、運輸、儲藏、營銷等,均由農場以外的企業來承擔,使農場由原來的自給性生產轉變為商品化生產。

)經濟作物。法國的主要經濟作物有甜菜、油菜子、葵花和煙草等。

甜菜。法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甜菜生產國。1994年甜菜種植面積為43.6萬公頃,產量為2900萬噸,占歐洲甜菜總產量的21.2%,佔世界總產量的11.2%。法國甜菜的主產區位於北部。

油料作物。為了滿足國內油脂供給和減少飼料對豆類的進口需求,法國油料作物在近幾十年裡有很大發展。法國的主要油料作物有油菜和向日葵。1994年油菜的播種面積為67.1萬公頃,產量為177.1萬噸。20年前法國還基本上不種向日葵,1994年種植面積已達到98.6萬公頃,產量為205.6萬噸,分別是1979-1981年的8.4倍和7.3倍。

煙草。1994年種植面積為1萬公頃,產量為2.7萬噸,與1979-1981年平均水平相比,分別減少了44.5%和42.6%。

葡萄酒。法國是僅次於義大利的世界第二大葡萄酒生產國。1994年法國葡萄酒產量為554.5萬噸,義大利為600萬噸。1994年法國葡萄酒產量是歐洲的32.1%,是世界的21.5%。

園藝產品。法國的水果、蔬菜產量在歐洲居第3位。1994年主要水果產量為:葡萄693.3萬噸;蘋果215.7萬噸;桃2.9萬噸;梨33.8萬噸;李子23.2萬噸。主要蔬菜的產量為:番茄78.8萬噸;胡蘿卜60.4萬噸;花椰菜55.3萬噸。

2.畜牧業 法國的主要牲畜有牛、豬、羊以及家禽等。法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牛奶生產國,1993年生產牛肉190.2萬噸,牛奶2499.3萬噸,此外,還生產乳酪152.9萬噸,奶粉23.8萬噸。1993年,全國養牛2032.8萬頭,在歐洲居於首位,養牛業遍及除地中海地區外的全國各地。1993年,全國養羊1038萬只,生產羊肉15.5萬噸。法國共飼養豬1256.4萬頭,豬肉產量215.1萬噸。法國的養禽業發展迅速,養雞數量位於西歐第1位,接近2.2億只。禽肉產量1994年達到190萬噸,居歐洲第1位、世界第3位。1994年雞蛋產量為98.2萬噸。

3.林業和漁業 法國林地面積約15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5%。森林覆蓋稠密的地區主要在山區和沿海地區,森林品種中,落葉林佔2/3,針葉林佔1/3。森林砍伐量為3000萬立方米,其中約有1900萬立方米用於建築,1000萬立方米用於造紙,200萬立方米用於家庭取暖。法國的森林3/4為私有,1/4為國家或地方政府所有。法國海岸線長5000公里,具有發展漁業的良好條件,年捕撈量70萬噸,位於世界第20位。

4.農產品加工業 法國農業加工業十分發達,食品加工業是農工商聯合企業的主導部門。1990年,法國不包括釀酒業在內的食品加工業營業額4000多億法郎,占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第1位,食品工業出口額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4.4%。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農業加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農業加工業是不發達地區增加農業收入和產值的重要途徑,也是發達地區防止農業萎縮的有效途徑。

㈦ 牛的分布及生活習性

世界上牛頭數最多的國家是印度,1984年有牛18220萬頭(其中水牛6200萬頭)。依次為巴西:13302萬頭(其中水牛72萬頭);美國:11404萬頭;中國:7808萬頭(其中水牛1900萬頭,氂牛約1300萬頭)
依不同牛種(屬)而異。其共同點為牙齒32枚,其中門齒8枚,上下臼齒24枚,無犬齒。上顎無門齒,只有齒墊。胃分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等4室,以瘤胃最大,反芻。蹄分兩半。鼻鏡光滑濕潤,如出現乾燥,即為患病的徵兆。單胎,雙胎率一般僅佔1~2.3%。除高寒地區的氂牛因終年放牧,受氣候影響,屬季節性發情外,舍飼的牛一般均為常年多次發情,四季均可。發情周期基本相似,平均21天左右。
。印度養牛頭數雖多,但由於宗教習俗等原因,生產性能較低。2、氂牛(B.run-niens)。毛長過膝,耐寒耐苦,適應高原地區氧氣稀薄的生態條件,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種,所產奶、肉、皮、毛,是當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資源。5、黃牛 (Bos taurus domestica)角短,皮毛多為黃褐色或黑色,毛短。多用來耕地或拉車,肉供食用,皮可以製革,是重要役畜之一西門塔爾牛原產於瑞士西部的阿爾卑斯山區,主要產地為西門塔爾平原和薩能平原。在法、德、奧等國邊鄰地區也有分布。西門塔爾牛占瑞士全國牛隻的50%、奧地利佔63%、前西德佔39%,現已分布到很多國家,成為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乳、肉、役兼用品種之一。利木贊牛原產於法國中部的利木贊高原,並因此得名。在法國,其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廣大地區,數量
僅次於夏洛來牛,育成後於20世紀70年代初,輸入歐美各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該牛分布,屬於專門化的大型肉牛品種。 十、魯西黃牛 魯西黃牛是我國名貴牛種之一,其體軀高大,結構勻稱,健壯威武,肉用價值高,聞名海內外.體型特徵:被毛從淺黃到棕紅,以黃色居多,鼻與皮膚均為肉紅色,部分有黑色斑點。多數牛具有完全不完全的三粉特徵,即眼圈、口輪、腹下為粉白色;公牛角型多為「倒八字角」或「扁擔角」,母牛角型以「龍門角」較多。公牛頭短而寬,前軀發達,頸部短粗壯,肉垂明顯,肩峰高大,胸深而寬,四肢粗壯;母牛頸部較長,背腰平直,四肢強僵蹄多為琥珀色,尾細長呈紡錘形。 繁育性能: 可利用5-7年。 牛亞科亞洲水牛屬、非洲水牛屬和倭水牛屬3屬野水牛的通稱。亞洲水牛耳廓較短小,頭額部狹長,背中線毛被前向,背部向後下方傾斜,[1]的民都洛島,是一種小水牛,身高1~1.2米,毛被灰黑或暗褐色。非洲水牛耳大而下垂,頭部短寬,背中線毛被向後,背部平直,角較粗大,全身黑、棕或赤黃色。 牛口蹄疫防治方法
1、應嚴格執行檢疫、消毒等預防措施,發生口蹄疫時應採取撲滅措施。
2、由於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復雜,尚無一種很好的疫苗用於預防接種。
3、家畜發生口蹄疫後,可適當採取一些治療措施:(l)加強護理和飼養管理;(2)口腔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錳酸鉀沖洗,糜爛面上可塗以1%-2%明礬或碘酊甘油(碘7g,碘化鉀5g,酒精l00ml,溶解後加入甘油100ml)。也可用冰硼散撒布(冰片15g,硼砂15g,芒硝18g,研成細末);(3)蹄部可用3%臭葯水或來蘇兒洗滌,擦乾後塗松餾油或魚石脂軟膏或氧化鋅魚肝油軟膏,再用綳帶包紮,也可將煅石膏與鍋底灰各半,研成粉末,加少量食鹽粉塗在蹄部的患部;(4)乳房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然後塗以青黴素軟膏或其它刺激性小的防腐軟膏。定期將奶擠出以防乳房炎。此外也可用一些中葯治療。
口蹄疫具有公共衛生意義,人可因接觸病畜,處理病畜肉品等而感染。 我國自20世紀初就開始引入西門塔爾牛,到1981年我國已有純種該牛3000餘頭,雜交種50餘萬頭。西門塔爾牛改良各地的黃牛,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實驗證明,西雜一代牛的初生重為33千克,本地牛僅為23千克;平均日增重,雜種牛6月齡為608.09克,18月齡為519.9克,本地牛相應為368.85克和343.24克;6月齡和18月齡體重,雜種牛分別為144.28千克和317.38千克,而本地牛相應為90.13千克和210.75千克。 在產奶性能上,從全國商品牛基地縣的統計資料來看,207天的泌乳量,西雜一代為1818千克,西雜二代為2121.5 千克,西雜三代為2230.5千克。

㈧ 為什麼在法國雞肉比牛肉還貴

法國這個世界的浪漫制度不僅有著奔放有熱情的生活態度,還有針對整個樣的美食。我們講的法國蝸牛,法國的鵝肝醬都是世界頂級美食,但是你知道嗎?在法國牛肉的價格,反而要比雞肉還要低。

養雞的環境也有著十分嚴格的條件,具體到這些幾生長的空間,以及他們使用的食物還有特別的營養,所以在一系列的條件下,這種雞肉的味道也是十分鮮美的,在許多的時刻眼中,這種雞肉和頂級的牛肉也差不多。

所以在種種的條件之下,才形成了在法國的雞肉比牛肉還要貴的原因。

㈨ 我想開一家養牛廠,不知養哪種牛合適

魯西黃牛:是我國名貴牛種之一,其體軀高大,結構勻稱,健壯威武,肉用價值高,聞名海內外.體型特徵:被毛從淺黃到棕紅,以黃色居多,鼻與皮膚均為肉紅色,部分有黑色斑點。多數牛具有完全不完全的三粉特徵,即眼圈、口輪、腹下為粉白色;公牛角型多為「倒八字角」或「扁擔角」,母牛角型以「龍門角」較多。公牛頭短而寬,前軀發達,頸部短粗壯,肉垂明顯,肩峰高大,胸深而寬,四肢粗壯;母牛頸部較長,背腰平直,四肢強僵蹄多為琥珀色,尾細長呈紡錘形。

繁育性能:魯西黃牛繁殖力較強,母牛一般8-10月齡即可配種懷胎,母牛如初配年齡1.5-2歲,終生可產犢7-10頭,產仔率較高,公牛性成成熟略晚,一般兩歲開始配種,可利用5-7年。

品種特徵:在體型外貌上,魯西黃牛體軀結構勻稱,細致緊湊,為役肉兼用。公牛多為平角龍門角,母牛以龍門角為主。垂皮發達。公牛肩峰高而寬厚。胸深而寬,體軀明顯地呈前高後低的前勝體型。母牛鬐甲低平,後軀發育較好,背腰短而平直,尻部稍傾斜。關節乾燥,筋腱明顯。前肢呈正肢勢,後肢彎曲度小,飛節間距離些蹄質緻密但硬度較差。尾細而長,尾毛常扭成紡釺狀。被毛從淺黃到棕紅色,以黃色為最多,一般前軀毛色較後軀深,公牛毛色較母牛的深。多數牛的眼圈、口輪、腹下和四肢內側毛色淺淡。俗稱「三粉特徵」。鼻鏡多為淡肉色,部分牛鼻鏡有黑斑或黑點。角色蠟黃或琥珀色。體型結構分為三類:高轅牛、抓地虎與中間型。

利木贊牛
一、原產地及分布
利木贊牛原產於法國中部的利木贊高原,並因此得名。在法國,其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廣大地區,數量僅次於夏洛來牛,育成後於20世紀70年代初,輸入歐美各國,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該牛分布,屬於專門化的大型肉牛品種。
二、外貌特徵
利木贊牛毛色為紅色或黃色,口、鼻、眼田周圍、四肢內側及尾帚毛色較淺,角為白色,蹄為紅褐色。頭較短小,額寬,胸部寬深,體軀較長,後軀肌肉豐滿,四肢粗短。平均成年體重:公牛1100千克、母牛600千克;在法國較好飼養條件下,公牛活重可達1200——1500千克,母牛達600——800千克。
三、生產性能
利木贊牛產肉性能高,屙體質量好,眼肌面積大,前後肢肌肉豐滿,出肉率高,在肉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集約飼養條件下,犢牛斷奶後生長很快,10月齡體重即達408千克,周歲時體重可達480千克左右,哺乳期平均日增重為0.86——1.0千克;因該牛在幼齡期,8月齡小牛就可生產出具有大理石紋的牛肉。因此,是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生產牛肉的主要品種。
四、與我國黃牛雜交效果
1974年和1993年,我國數次從法國引入利木贊牛,在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地改良當地黃牛。利雜牛體型改善,肉用特徵明顯,生長強度增大,雜種優勢明顯。目前,山東、黑龍江、安徽為主要供種區,全國供種不足,現有改良牛45萬頭。
夏洛萊牛
一、原產地及分布
夏洛萊牛原產於法國中西部到東南部的夏洛來省和涅夫勒地區,是舉世聞名的大型肉牛品種,自育成以來就以其生長快、肉量多、體型大、耐粗放而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歡迎,早巳輸往世界許多國家,參與新型肉牛廂妁育成、雜交繁育,或在引人國進行純種繁殖。
二、外貌特徵
該牛最顯著的特點是被毛為白色或乳白色,皮膚常有色斑;全身肌肉特別發達;骨骼結實,四肢強壯。夏洛來牛頭小而寬,角圓而較長,並向前方伸展,角質蠟黃、頸粗短,胸寬深,肋骨方圓,背寬肉厚,體軀呈圓筒狀,肌肉豐滿,後臀肌肉很發達,並向後和側面突出。成年活重,公牛平均為1100——1200千克,母牛700——800千克。
三、生產性能
夏洛來牛在生產性能方面表現出的最顯著特點是:生長速度快,瘦肉產量高。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6月齡公犢可LX達250千克,母犢210千克。日增重可達1400克。在加拿大,良好飼養條件下公牛周歲可達511千克。該牛作為專門化大型肉用牛,產肉性能好,屠宰率一般為60%--70%,胴體瘦肉率為80%--85%。16月齡的育肥母牛胴體重達418千克,屠宰率66.3%。夏洛來母牛泌乳量較高,一個泌乳期可產奶2000千克,乳脂率為4.0%--4.7%,但該牛純種繁殖時難產率較高(13.7%)。
四、與我國黃牛雜交效果
我國在1964年和1974年,先後兩次直接由法國引進夏洛來牛,分布在東北、西北和南方部分地區,用該品種與我國本地牛雜交來改良黃牛,取得了明顯效果。表現為夏雜後代體格明顯加大,增長速度加快,雜種優勢明顯

安格斯牛
一、原產地及分布
安格斯牛屬於古老的小型肉牛品種。原產於英國的阿伯丁、安格斯和金卡丁等郡,並因地得名。目前世界人多數國家都有該品種牛。
二、外貌特徵
安格斯牛以被毛黑色和無角為其重要特徵,故也稱其為無角黑牛。該牛體軀低翻、結實、頭小而方, 額寬,體軀寬深,呈圓筒形,四肢短而直,前後檔較寬,全身肌肉豐滿,具有現代肉牛的典型體型。安格斯牛成年公牛平均活重700--900千克,母牛500--600千克,犢牛平均初生重25—32千克,成年體高公母牛分別為130.8厘米和118.9厘米。

三、生產性能
安格斯牛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被認為是世界上專門化肉牛品種中的典型品種之一。表現早熟,胴體品質高,出肉多。屠宰率一般為60%一65%,哺乳期日增重900—1000克。育肥期日增重(1.5歲以內)平均0.7—0.9千克。肌肉大理石紋很好。

該牛適應性強,耐寒抗病。缺點是母牛稍具神經質。
海福特牛
海福特牛:原產於英格蘭西部的海福特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小型早熟肉牛品種,現分布於世界上許多國家。
外貌特徵:具有典型的肉用牛體型,分為有角和無角兩種。頸粗短,休軀肌肉豐滿,呈圓筒狀,背腰寬平,臀部寬厚,肌肉發達,四肢短粗,側望體軀呈矩形。全身被毛除頭、頸垂、腹下、四肢下部以及尾尖為白色外,其餘均為紅色,皮膚為橙黃色,角為蠟黃色或白色。
生產性能海福特牛體重:成年母牛平均520—620千克,公牛900—1100千克;犢牛初生重28—34千克。該牛7一18月齡的平均日增重為0.8—1.3千克;良好飼養條件下,7—12月齡平均日增重可達1.4千克以上。據載,加拿大—頭公牛,育肥期日增重高達2.77千克。屠宰率一般為60%—65%,18月齡公牛活重可達500千克以上。
該品種牛適應性好,在乾旱高原牧場冬季嚴寒(-48℃—-50℃)的條件下,或夏季酷暑(38℃--40℃)條件下,都可以放牧飼養和正常生活繁殖,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生產性能。
與我國黃牛雜交效果我國在1913年、1965年曾陸續從美國引進該牛,現已分布於我國東北、西北廣大地區,總數有400餘頭。各地用其與本地黃牛雜交,海雜豐一般表現體格加大,體型改善,寬度提高明顯;犢牛生長快,抗病耐寒,適應性好,體軀被毛為紅色,但頭、腹下和四肢部位多有白毛。

西門塔爾牛
一、原產地及分布
西門塔爾牛原產於瑞士西部的阿爾卑斯山區,主要產地為西門塔爾平原和薩能平原。在法、德、奧等國邊鄰地區也有分布。西門塔爾牛占瑞士全國牛隻的50%、奧地利佔63%、前西德佔39%,現已分布到很多國家,成為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乳、肉、役兼用品種之一。
二、外貌特徵
該牛毛色為黃白花或淡紅白花,頭、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為白色,皮肢為粉紅色,頭較長,面寬;角較細而向外上方彎曲,尖端稍向上。頸長中等;體軀長,呈圓筒狀,肌肉豐滿;前軀較後軀發育好,胸深,尻寬平,四肢結實,大腿肌肉發達;乳房發育好,成年公牛體重乎均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三、生產性能
西門塔爾牛乳、肉用性能均較好,平均產奶量為4070千克,乳脂率3.9%。在歐洲良種登記牛中,年產奶4540千克者約佔20%。該牛生長速度較快,均日增重可達1.0千克以上,生長速度與其他大型肉用品種相近。胴體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勻,公牛育肥後屠宰率可達65%左右。
成年母牛難產率低,適應性強,耐粗放管理。總之,該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點的典型品種。
四、與我國黃牛雜交的效果
我國自20世紀初就開始引入西門塔爾牛,到1981年我國已有純種該牛3000餘頭,雜交種50餘萬頭。西門塔爾牛改良各地的黃牛,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荷斯坦奶牛
中國荷斯坦牛:是純種荷蘭牛與本地母牛的高代雜種,經長期選育而成的,也是我國惟一的乳用牛品種。目前中國荷斯坦牛頭數已達294.5萬頭,其中注冊登記的品種牛各胎次產奶量為6359千克,乳脂率3.56%,良種牛305天產奶量達7022千克,乳脂率3.57%。且有了國家標准,分北方型和南方型兩種,質量在不斷提高。

①外貌特徵:
毛色為黑白花。白花多分布牛體的下部,黑白斑界限明顯。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清秀狹長,眼大突出,頸瘦長,頸側多皺紋,垂皮不發達。前軀較淺、較窄,肋骨彎曲,肋間隙寬大。背線平直,腰角寬廣,尻長而平,尾細長。四肢強壯,開張良好。乳房大,向前後延伸良好,乳靜脈粗大彎曲,乳頭長而大。被毛細致,皮簿,彈性好。體型大,成年公牛體重達1000千克以上,成年母牛體重500—600千克。犢牛初生重一般在45一55千克。

②生產性能:
泌乳期305天第一胎產乳量5000千克左右,優秀牛群泌乳量可達7000千克。少數優秀者泌乳量在10000千克以上。母牛性情溫順,易於管理,適應性強,耐寒不耐熱。

③雜交改良效果:
荷斯坦牛同我國本地黃牛雜交,雜交效果良好,其後代乳用體型得到改善,體格增大,產奶性能大幅度提高。

㈩ 家牛的馴化與傳播

大多數今天的家牛的祖先是原牛。原牛曾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但後來它們的數量漸漸減小,1627年世界上最後一頭原牛在波蘭被捕殺 。實際上家牛的起源與馴化是一個令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非常困惑的問題,關於其馴化發源地有單一中心說與多中心說兩種觀點。 單一中心說認為現代歐洲牛類來源於公元前6千年的新月沃地。而多中心說則認為除了新月沃地外,非洲北部的埃及地區可能也在公元前7千年左右獨立地馴化出了牛類。隨著原牛向東部的亞洲遷移,它可能在3千至5千年前於亞洲地區的巴基斯坦一帶被獨立地馴化出來。不過,亞洲的家牛經歷了和瘤牛的雜交之後與今天的歐洲家牛有較大不同。隨著生物學技術的發展,21世紀初對現代牛類所做的線粒體DNA與Y染色體測試更多得傾向於支持多中心假說。
這一類測試表明,非洲北部的牛類品種與歐洲中部的並非一個世系,和新月沃地的同類也有差異。西班牙和義大利倒是混入了一些非洲家牛,推測可能是非洲牛透過地中海影響了西南歐地區。非洲牛被馴化出來後也可能向北進入了新月沃地。而新月沃地的家養牛在向歐洲的傳播過程中不時和當地原牛雜交,使其變得更加強壯。只不過這一過程大多發生在歐洲東南部,到達阿爾卑斯山北部之後,新月沃地家牛中的一支取得了優勢地位,迅速擴散開來,如今德國、法國和低地國家的家牛大多為這一支的後代。傳播到歐洲北部的家牛停止了和當地野牛的雜交,如今的英國現代牛身上幾乎找不到英國本地原牛的影響。時至今日,人們依然時常用瘤牛等其他品種的牛類同家牛交配以提升其品質,因此現在的家牛品種實際上是許多家養的與野生的牛類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多次混合後的復雜族群。
考古學上的證據表明,大約在公元前5至6千年,近東和歐洲南部地區就已經開始有規模的飲用牛奶了。而歐洲北部的英國等地飲用牛奶的最早考古學證據則大約出現在公元前4千年。
雖然美洲大陸也有野牛,然而這些牛類直到今日也非常難以馴養,美洲的家牛都是從歐洲傳播過去的。在哥倫布第二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中,西班牙的家牛就被帶到了美洲,哥倫布隨後的幾次航行又攜帶了更多的家牛用以負重和耕地。隨後不久這些牛隻就在西印度群島的各個島嶼上繁衍開來,後來的西班牙移民又將牛帶到了墨西哥等地,還通過巴拿馬地峽將它們傳播至南美洲西部。16世紀,法國、荷蘭等地的殖民者在前往新大陸的過程中也沒忘記將自己國度內的家牛帶至北美洲。而南美洲的家牛則主要是從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國家運過去的,據推測現代南美家牛之所以含有較多北非家牛的世系,正是因為西班牙、葡萄牙兩國的家牛血統受到了北非品種的影響。
1788年第一批來到澳大利亞的移民就將牛帶到了這片新大陸,然而他們所攜帶的是來自印度的瘤牛,這個品種比家牛更耐熱。家牛在晚些時候才進入澳洲。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人怎麼養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