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京的梧桐樹是誰種的
1928年,為迎接孫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南京市在中山大道等城市主幹道沿途栽種了2萬棵懸鈴木,南京人俗稱其為「法國梧桐」。
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種植熱潮」,當時南京市內的梧桐樹達到了約10萬株。但自1990年代起,由於道路拓寬等工程,南京市內的梧桐樹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種植於民國時期的2萬棵梧桐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
(1)南京中山大街上法國梧桐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有個傳說講的是因為宋美齡最喜歡的樹就是梧桐樹,蔣介石為了討自己夫人的芳心,所以特地將整個城市都種滿了梧桐樹。
還有一個說法是講一位法國的傳教士在南京的石鼓路上種下了第一顆法國的梧桐樹,而到了後來為了迎接孫中山的奉安大典,南京的市長劉紀文主持修建了一條從下關碼頭到中山陵的迎櫬大道,在中山南路等沿途種植了兩萬顆法國梧桐,成就了如今的中山路等街道的綠蔭蔽日,連綿不斷的法國梧桐。
其實在南京的地方誌上面有這樣的記載說:每逢三月十二日的植樹節,蔣介石和他的夫人宋美齡都會在南京種植梧桐樹來紀念孫中山。
⑵ 梧桐樹什麼時候被引進南京的 急急急急急急
南京最早法桐來自上海
首次「上路」栽了1007株
「南京法桐之父」傅煥光之女,在寧追憶父親的綠色人生
她說:「走過很多城市,就數南京的法桐最美」
從上海法租界引進法國梧桐1007株
在中山陵園建設之初,紫金山還是荒山禿嶺,許多新建的道路急需完成道路綠化,包括墓道、陵園大道、環陵路、明陵路、鍾靈路、石象路、苗圃路等。為了趕在奉安大典前將荒山禿嶺建設成為綠色陵園,搶種樹木已來不及,傅煥光和林業學家、園藝學家們決定,向國內各地緊急徵集樹木。
1929年,傅煥光在中山陵園規劃建設了國內第一條以「法國梧桐樹」為行道樹的大道,馬路兩旁栽種了法國梧桐1007株。當年6月,盛大隆重的奉安大典舉行時,人們看到這樣一個神奇景象:荒涼石塊堆沒有了,到處是茂盛優美的綠樹,這是奉安大典順利舉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年,南京的梧桐樹並非從法國本土引進的,而是從上海法租界的上海公園(現在叫做「復興公園」)引進的。」傅華告訴記者,這些法桐種植後,經過修剪,樹干聳立,雄偉壯觀,特別是陵園大道,已成為一條通向中山陵的綠色長廊。對此,父親甚是得意,每天都開車去陵園大道看看,還即興為陵園大道賦詩一首:「十里梧桐我規栽,如蓋亭亭左右開。隔盡俗塵飛不到,遊人信步好徘徊。」
「我走過很多城市,就數南京的法桐最美。」傅華說,過去父親在苜蓿園有一個住所,小時候走在陵園路上,盛夏時分都不用打傘,汽車停在樹下一點也不曬。
⑶ 誰有關於法國梧桐的資料
法國桐即法國梧桐,俗稱"法桐",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懸鈴木科,科下僅有一屬即懸鈴木屬,屬下約7種,原產東南歐、印度及美洲。懸鈴木喜光,喜濕潤溫暖氣候,較耐寒。樹木質緊密,紋理細膩。
法國梧桐原產從歐洲中部巴爾干半島到亞洲西部伊朗。也有植物學家認為其產地西到西班牙,東到喜瑪拉雅山脈東麓。世界各地有人工引種栽培。
但我國引入栽培的僅3種,即二球懸鈴木(Platanus
×acerifolia)也稱英桐和該雜交種的親本一球懸鈴木(Platanus occidentalis)又稱美桐、三球懸鈴木(Platanus
orientalis)又稱法桐。在我們通常把這三個種統稱"法桐"。
(3)南京中山大街上法國梧桐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法國梧桐樹作為道路種植的原因
通常情況下,行道樹的選擇標准體現在對自然水土環境的適應性要強,樹冠覆蓋面積要寬大易於形成綠蔭,耐病毒干擾病蟲害要少,耐瘠薄要易於在鹼性土壤生存,等等;
把這些技術指標一個個篩選下來,無疑,法國梧桐樹相較於香樟、女貞等樹種,就具有了較為明顯的優勢,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園林綠化部門的要求,所以,被包括南通在內的國內一些大中城市予以引進選用並作為行道樹栽植。這就是人們在打造「林蔭大道」這一城市景觀時,會不約而同選定法國梧桐樹的主要原因。
但是法國梧桐春秋兩季容易產生毛絮紛飛現象,目前,園林科研部門的專家,正在通過樹木嫁接、化學葯劑等技術手段,抑制和消除法國梧桐樹在春秋兩季產生的飛絮現象,並已經開始了局部試驗,慢慢地會擴大新技術的實際使用區域,直致最終大面積推廣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⑷ 南京梧桐樹事件的情結法桐
南京的夏天是難熬的,6月中旬的龍蟠路上,柏油路面溫度已高達40度,沒有一絲風,在火辣辣的陽光下,如果你步行或騎行在這條沒有樹蔭的路上,皮膚會曬得生疼。而看到道路兩邊的似乎永遠長不大的女貞樹,你該作何感想。有綠缺蔭這一殘酷的現實擺在很多老南京面前。當園林綠化部門拿出綠化覆蓋率50%的成績單時,很多市民卻感覺「量」和「涼」不成正比,遮天蔽日的樹蔭已漸行漸遠。在人們要靠打傘、塗防曬霜來消暑度夏時,再完美的綠化數據也顯得蒼白無力。我們不禁要問,曾經引以為豪的南京綠樹哪去了?
南京三面環山一面臨水號稱虎踞龍蟠,在夏季通常愛刮東南風,由於東、南、西三面都是山脈,風吹不進來,而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豐富的水汽讓整個城市濕熱像個大蒸籠。在這樣的特殊地理環境下,夏天街頭的綠蔭蔥蘢對南京人更顯得至關重要。
如果說南京是個有名氣的城市,這個名氣中有一點是因為她是長江流域三大火爐城市之一,夏天的熱為外地人所不能承受。也正因為這個熱,南京曾經的綠化程度不僅聞名於世,也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有一種自豪感。南京人說,不要看我們南京熱,但是夏天出門不用打傘。
這樣的說法一點也不誇張。80年代南京第一輪城市改造以前,主幹道的行道路兩旁都是一溜的懸鈴木(俗稱法桐),樹身植根行道邊,茂密的樹枝則相交在天空,遮天蔽日,烈日下不用遮陽傘,中小雨天里不用打雨傘。在沒有電扇和空調的年代,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天然的避暑空間。「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句話南京人體會最深刻。 南京的綠化,始於公元229年三國時期的東吳,其後的東晉、宋、齊、梁、陳相繼定都於此的320餘年間,南京的先人們,逐漸養成了酷愛自然、縱情山水、盤游山居的習性,孕育了名聞中外的江南山水園林。從唐朝詩人韋庄的「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和元代詩人的「青青門外秦淮柳,幾度飛花送船客」的詩句中,可見當時南京城市綠化之盛。187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在南京石鼓路種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國梧桐樹,開創了南京行道樹栽種歷史。1929年為迎接孫中山靈柩修中山路和陵園大道的時候,又陸續種下2萬棵法國梧桐,遮天蔽日的林蔭大道與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築成為南京的象徵。解放後,南京首任市長劉伯承對高大挺拔、鬱郁蔥蔥的雲南松情有獨鍾,不到3年,這些樹苗就在南京市的山坡、路旁、湖畔、水邊紮下了根,在中山陵、雨花台、玄武湖、雞鳴寺、棲霞山等地茁壯地生長起來,成為點綴南京城市風景的又一道亮麗風景線。
1928年,為迎接孫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南京市在中山大道等城市主幹道沿途栽種了2萬棵懸鈴木,南京人俗稱其為「法國梧桐」。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種植熱潮」,當時南京市內的梧桐樹達到了約10萬株。但自1990年代起,由於道路拓寬等工程,南京市內的梧桐樹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種植於民國時期的2萬棵梧桐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 根據南京園林部門最新的統計數據,南京綠化覆蓋率50%,綠地率42%,人均公共綠地13平方米,這些指標遠遠超出了國家園林城市標准。
據統計南京市主要街道有20條,其中16條是以「法桐」作為行道樹的。幾十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約15萬株大小不等的「法桐」,逐漸成長為一條條優美的林蔭大道。每到夏天,火爐南京,赤日炎炎,格外烤人,而在「法桐」大道上,卻是綠蔭成廊,遮天蔽日,輕風拂面,行人、騎自行車者、駕駛汽車者在此經過,簡直是一種享受,離開時都依依不捨,此種感受大家都有過。科學測定顯示,「法桐」葉片大,綠量高,樹蔭下能降溫4~50C,在滯塵、降噪、調節碳/氧平衡,改進大氣環境質量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人們可曾注意到,近些年來,南京的夏天不像以前那麼熱了,南京在全國火爐城市中悄然消失。
一種文化遺產
權威人士指出,根據南京的歷史、文化、建築及其保存完好程度,很有希望成為我國第一個古都型世界文化遺產。70年前栽植的「法桐」大道,特別能體現民國時期南京的文化特徵(且是活態文化),可以作為行道樹方面的文化遺產,而有別於一般的綠化樹。因為「法桐」與孫中山先生的名字緊密相連而在南京的文化中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徵。一張城市名片
民國時期栽種的2萬株「法桐」,覆蓋了南京的主要幹道。在南京風土的陽光雨露哺育下和南京市民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為巍巍大樹,最長者已滿77周歲了,粗度夠2個大人合抱。現存於各條中山大道,長江路、陵園路等「法桐」行道樹,樹干堅挺,通體潔凈、靚麗,樹冠高大,覆蓋著整個街道,活脫脫如一條條「綠色隧道」,親臨南京的港澳同胞和國際友人都贊不絕口,稱之為「世界級綠色都市」。上世界末,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皇瀏覽中山陵景區時贊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南京有個『綠色長廊』」。最近南京市在海選城市十大名片活動中,「綠色南京,博愛之都」力拔頭籌,領銜南京城市名片,只是由於「文字太長」而割愛,單取「博愛之都」。「博愛之都」作為南京的一個整體形象名片,是南京城市精神和市民精神的象徵。從這個意義上說,「博愛之都」離不開「綠色南京」。
⑸ 中山東路上的法國梧桐年齡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1
⑹ 南京梧桐樹在哪條路
南京梧桐樹在陵園路。
從中山碼頭一直到中山陵的沿線都是梧桐樹,出了中山門的陵園路和植物園路,更有一種與市區造型不同的梧桐樹。
相關信息:
1、陵園路,是南京東郊最美的綠色通行。1929年,為迎接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國民政府闢建了中山大道和陵園路,一萬多棵法國梧桐悄然種好,似為先生守靈。
2、對南京人來說,無事的周末,去陵園路走完3公里。或者騎輛單車,穿梭在這綠色拱廊間。那一刻會無比慶幸,生活在南京這座城。
3、谷寺路不像陵園路整日車水馬龍,這里的梧桐也沒有任意生長,而是筆直地直沖藍天。有人把靈谷寺路的梧桐比作士兵,整齊地排列著。綠滿枝頭時,把自己安置在這一片梧桐的海洋里,所有的情緒都被安撫了。
4、北京西路,東西向的北京西路,以寧海路為界,往東種的是銀杏,往西則是梧桐。它的沿線,任意一個路口,都能走進一段故都的迷幻。梧桐樹影里,林立的民國建築群,省委省政府等各類機關大院,過濾掉車馬喧囂,自有一份低調庄嚴。
⑺ 南京為什麼有那麼多梧桐樹
南京的梧桐都是蔣介石為了追宋美齡而種的,因為宋美齡喜歡法國梧桐。
當時的蔣介石雖然是廣州國民政府的一匹政治黑馬,當時對比汪精衛、廖仲愷、胡漢民等大佬,蔣介石能夠最終勝出的概率十分渺茫,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蔣介石迫切希望能夠得到江浙財閥的支持。
於是蔣介石就把目光放到了宋美齡的身上。1927年3月,蔣介石以北伐軍總司令的身份把軍隊開進上海,展開了對宋美齡的窮追猛打,最終取得了成功。也正是因為宋美齡喜歡,蔣介石才大肆種植法國梧桐。
一張城市名片
民國時期栽種的2萬株「法桐」,覆蓋了南京的主要幹道。在南京風土的陽光雨露哺育下和南京市民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為巍巍大樹,最長者已滿77周歲了,粗度夠2個大人合抱。現存於各條中山大道,長江路、陵園路等「法桐」行道樹,樹干堅挺,通體潔凈、靚麗,樹冠高大。
覆蓋著整個街道,活脫脫如一條條「綠色隧道」,親臨南京的港澳同胞和國際友人都贊不絕口,稱之為「世界級綠色都市」。上世界末,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皇瀏覽中山陵景區時贊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南京有個『綠色長廊』」。
南京市在海選城市十大名片活動中,「綠色南京,博愛之都」力拔頭籌,領銜南京城市名片,只是由於「文字太長」而割愛,單取「博愛之都」。
「博愛之都」作為南京的一個整體形象名片,是南京城市精神和市民精神的象徵。
⑻ 南京梧桐樹事件的事件過程
南京梧桐樹事件起源於2011年3月初,南京市政府為建設南京地鐵3號線以及10號線,將南京市主城區內許多於上世紀中期栽種的梧桐等樹木移栽。其行為造成了部分南京市民的強烈不滿,他們發起活動要求保護南京市內的行道樹。
2010年,在南京地鐵3號線建設中,市政府計劃在沿線除市政府站和浮橋站之外的11個站點處移走600多棵樹木,其中200多棵是1950年代種植的梧桐樹,其餘還有香樟、臭椿、高桿女貞、欒樹等。2011年3月初,南京地鐵3號線開始大規模動工。大行宮站附近長江路、太平北路一帶有49棵梧桐被砍去枝幹,移植到江寧區麒麟鎮某苗圃。
3月14日,中山東路沿線的梧桐樹上被人們繫上了綠絲帶,這是網友自發發起的「綠絲帶行動」,在梧桐樹上繫上綠絲帶以抗議被伐。3月15日,中國國民黨立委邱毅在微博中表示「若南京市政府再不停止砍樹,他會在國民黨中常會提案護樹」,事件終於迎來轉機。次日,邱毅在國民黨中常會中提案,希望透過海協會和海基會,協調南京市梧桐砍伐事件。而國台辦在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中稱相信南京市政府會妥善處理此事。
3月19日下午,上千南京市民在南京圖書館前集會抗議政府砍伐遷移樹木,抗議人群與事先來到現場的警察並未發生大的沖突。
3月20日,南京市副市長陸冰稱,地鐵三號線的移樹工作已全面停止。而政府將公開徵集民意,以進一步優化地鐵建設方案,事件告一段落。
歷史背景:
1928年,為迎接孫中山奉安大典,南京市在中山南路等沿途栽種了2萬棵懸鈴木,南京人俗稱其為「法國梧桐」。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種植熱潮」,當時南京市內的梧桐樹達到了約10萬株。但自1990年代起,由於道路拓寬等工程,南京市內的梧桐樹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種植於民國時期的2萬棵梧桐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
早先南京地鐵2號線在建設中也遇到過移栽樹木的問題。最初工程計劃移栽樹木1065棵,後來對具體車站的設計和施工方案進行了修改,以避開大樹,最終遷移190棵,為此工程投資增加了5000萬元。當時市園林局承諾「190棵遷走的大樹確保不死一棵」,但事後回訪發現移栽後樹木的存活率僅有18%。
⑼ 南京的梧桐樹是誰種的
最開始是一位法國傳教士在1872年種下第一棵法國梧桐樹,開創了南京行道樹栽種歷史。後來1929起,修路時又陸陸續續種下兩萬棵。
南京的綠化:
1、始於公元229年三國時期的東吳,其後的東晉、宋、齊、梁、陳相繼定都於此的320餘年間,南京的先人們,逐漸養成了酷愛自然、縱情山水、盤游山居的習性,孕育了名聞中外的江南山水園林。
2、187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在石鼓路種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國梧桐樹,開創了南京行道樹栽種歷史。
3、1929年為迎接孫中山靈柩修中山路和陵園大道的時候,又陸續種下2萬棵法國梧桐,遮天蔽日的林蔭大道與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築成為南京的象徵。
4、解放後,南京首任市長劉伯承對高大挺拔、鬱郁蔥蔥的雲南松情有獨鍾,不到3年,這些樹苗就在南京市的山坡、路旁、湖畔、水邊紮下了根,在中山陵、雨花台、玄武湖、雞鳴寺、棲霞山等地茁壯地生長起來,成為點綴南京城市風景的又一道亮麗風景線。
5、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種植熱潮」,當時南京市內的梧桐樹達到了約10萬株。但自1990年代起,由於道路拓寬等工程,南京市內的梧桐樹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種植於民國時期的2萬棵梧桐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
⑽ 只有南京人才懂,最美不過梧桐路南京梧桐在哪裡
1、陵園路,是南京東郊最美的綠色詩行。
1929年,為迎接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國民政府闢建了中山大道和陵園路,一萬多棵法國梧桐悄然種好,似為先生守靈。
2、靈谷寺路
靈谷寺路不像陵園路整日車水馬龍,這里的梧桐也沒有恣意生長,而是筆直地目標藍天。有人把靈谷寺路的梧桐比作士兵,整齊地列隊著。綠滿枝頭時,把自己安置在這一片梧桐的海洋里,所有的情緒都被安撫了。
3、北京西路
東西向的北京西路,以寧海路為界,往東種的是銀杏,往西則是梧桐。它的沿線,任意一個路口,都能走進一段故都的迷幻。梧桐樹影里,林立的民國建築群,省委省政府等各類機關大院,過濾掉車馬喧囂,自有一份低調庄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