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每年誕生多少中小企業

法國每年誕生多少中小企業

發布時間:2022-09-24 20:45:12

❶ 法國南特市的資料

南特位於愛特河和盧瓦爾河的交匯處。公元前58年,南特開始形成為一個商業港口,南特市區人口24.5萬,加上郊區21個鎮,共有人口50萬。正在籌建合並的南特-大西洋市(包括南特市和聖-納扎爾市),共有80萬居民,就業人員27.2萬人(第三產業佔55%);南特高等院校在校生45,500名,研究人員3,000人;全市有7個大博物館:美術博物館(僅次於盧浮宮的法國第二大繪畫博物館)、多勃雷(DOBRE)考古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民間藝術博物館、公爵古堡博物館(包括民間藝術、裝飾藝術、海洋博物館)以及儒勒·凡爾納博物館。

南特市是盧瓦爾河-大西洋省的省會。全省共有4,700家企業,涉及的行業有:航空、造船、武器、機械製造、電器和電子製造、鑄造、金屬加工、塑料加工、能源、化學、木材工業等;除這些工業企業之外,高科技的中小企業有100多家;全省有600多家出口企業,其中50多家企業在國外設有分支機構;農業方面,以經營蔬菜、園藝、葡萄種植為主,畜牧業方面,以生產牛肉、牛奶、豬肉和家禽為主。

南特-聖-納扎爾港是繼馬賽、勒·阿弗爾和敦刻爾克之後的第四大港,備有法國最大的木材和動物飼料裝卸碼頭,還有石油和天然氣專用碼頭。

南特是法國西部的重要金融場所,南特交易所是法國第三大交易所。

盧瓦爾河-大西洋省海岸長130公里,是歐洲最美麗的海灘之一,該省是法國10大旅遊省份之一,每年接待130萬遊客,其中30萬是外國遊客,年旅遊營業額達30億法郎。

南特-大西洋市的機場是法國最為繁忙的機場之一,1995年運輸旅客115萬人次。

❷ 為什麼法國工業化是漸進式的

在西方各國的工業化過程中,法國的工業化由於沒有像英國、德國、美國等國那樣出現明 顯的「起飛」階段,法國經濟的增長又給人一種相當「緩慢」的印象。因此過去一提到法國 工業化往往冠之以「落後」「水平低」「緩慢」等評價,相對於英國的工業化而言,法國的 工業化道路則被當作失敗的典型。不過近十幾年來,西方有一些從事法國工業化研究的學者 ,在新的工業化理論的指導下開始重新審視法國工業化,對法國工業化失敗論的傳統觀點提 出了質疑。在國內學術界近幾年也有一些法國史的研究者就此提出了不同意見,但是到目前 為止,國內對於法國的工業化道路從整體上還沒轉變「失敗典型」這一傳統的認識。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由沈堅撰寫的專著《近代法國工業化新論》採用了目前最新的工 業化理論,通過對法國工業化道路全面分析,總結了法國工業化道路的特殊性,對「法國 是工業化失敗的典型」這一觀點提出了挑戰。
《近代法國工業化新論》(以下簡稱《新論》)一書,是沈堅同志在總結多年來國內外法國 經濟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的一次全新探討。《新論》一書共20餘萬字, 除緒論部分,正文分9章。作者首先在緒論部分介紹了工業化理論的整個發展狀況以及法國 工業化問題的研究現狀。然後,在正文部分逐章分析了法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經濟增長模式及 法國的工業結構、農業發展、市場特徵、銀行作用、交通和科技發展、國家政府的干預以及 人口增長等影響工業化過程的眾多因素,探討了它們在法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獨特性表現以及 各種因素相互之間的關系,並總結出法國工業化的九點特徵,最後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法 國的工業化道路是一個特殊的典型,而不是一個失敗的典型。
《新論》一書以「新論」為題,突出了它不同於傳統觀點的特點,筆者認為其立論新穎的 主要依據集中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一、轉換視角,運用了新的工業化理論。二、結合法國 的社會歷史現實來分析問題。三、以長時段的眼光來分析法國工業化過程中的特殊表現。 二戰前關於工業化的認識主要是建立在單線的工業化理論基礎之上的。這一理論的主要觀 點是把工業化當作一個歷史的單線發展的過程,強調各國工業化過程中的普遍性特徵,因此 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往往以英國的工業化為典範,從中總結出工業化的若干普遍特徵,作 為衡量其他各國工業化成敗的參照。從這一點出發來看法國的工業化,人們發現了許多不同 於英國的現象,尤其是法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整個工業化過程中都比較「緩慢」,往往由此 就得出了法國工業化失敗的結論。在法國工業化失敗論的前提下,人們又將法國經濟發展過 程中出現的一些特殊的因素解釋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為了糾正這一看法,《新論》的作 者首先從理論入手,介紹了二戰後世界工業化理論研究領域的一些新的發展:即在討論各國 工業化的道路時,不僅強調共性,同時更強調個性;強調在世界工業化過程中,各國具有自 己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構成工業化的各因素的表現形式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力度也各 不相同,因此各國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所選擇的道路必然也會有所不同。
《新論》從這一理論出發,宏觀地分析了19世紀法國工業化整個過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 在經濟增長模式、工業產業結構、工農關系等許多方面,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第一,關於法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以往將法國的工業化歸入失敗典型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 認為在19世紀,法國經濟增長速度緩慢。《新論》則把法國的經濟增長放在整個19世紀這個 長時段的視野范圍內,與同時期其他工業化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對比,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 ,證明法國的工業化雖然沒有出現大部分工業化國家所經歷過的「起飛」階段,但是在整個 19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內,法國經濟一直保持持續漸進的增長。法國經濟增長的這種漸進模 式也並未妨礙法國在20世紀初成為世界上工業化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因此,法國在工業化的 經濟增長方面表現出一種漸進的、沒有起飛階段的特徵,這種漸進並不意味著法國經濟增長 的緩慢,從長時段來看,法國的經濟增長業績值得肯定。
第二,關於法國的工業結構。傳統的觀點認為,法國產業結構陳舊落後,傳統工業長期占 優勢地位。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優勢,它影響了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的採用,導致生產率 低下,阻礙了法國工業化的進程。《新論》則認為這一觀點有失偏頗。法國的傳統工業雖然 長期在比重上佔有優勢地位。但是一方面由於法國傳統工業生產的都是附加值較高的高檔消 費品,盡管生產的機械化程度不高,但是生產率並不低。另一方面,由於法國工業結構的傳 統工業和現代工業同步發展的「二元」特徵——在傳統工業中,中小企業的確占優勢,然而 在科學技術水平較高的現代工業中,大中型的企業則占明顯優勢,因此法國的工業結構只能 稱之為大中小企業並存或者產業結構的多元性。這種多元性的工業結構特徵不僅沒有對法國 的工業化帶來阻礙,恰恰相反,就法國的具體國情而言,它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第三,關於法國農業與工業化之間的關系。傳統的觀點認為,判斷工業化是否實現的一個 重要標准就是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工業產值是否超過農業產值,工業人口是否超過農業人口 。而在法國由於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長期居高不下,農業人 口仍然佔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如果以這一標准來衡量法國的工業化水平,無疑會認為,法 國 農業狀況肯定會對工業化產生不利影響。《新論》則認為法國的農業和工業保持了長期協調 發展的關系,一方面農業可以為工業發展提供糧食、輕工原料和穩定的國內市場,從而避免 了經濟上的大起大落,保證了法國經濟相對持續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法國避免了像 英國一樣的城鄉巨變給農民和工人帶來的窮困和痛苦,以更加人道的方式實現了工業化。
第四,關於法國銀行對工業化進程的影響。傳統的觀點往往指責法國的銀行結構落後,貨 幣手段發展不充分,而且將大量資金投資海外,必然會引起國內工業發展資金的不足,影響 到法國工業化的整個發展進程。《新論》認為以往我國史學界關於法國金融業優先發展的說 法是混淆了金融資產階級政治上的優先地位與金融業本身發展的實際。法國金融業本身的發 展的確比較陳舊和落後,長期無法適應工業投資的需求。但這並沒有造成法國工業資金的不 足。因為法國工業資金的積累長期以來主要是依靠利潤的再投入和合股經營等自我集資,對 銀行的依賴很小。因此法國銀行資本向海外大量投資並未對本國工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相反通過向國外的資本輸出消化了國內多餘的資本,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作用,保證了法 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另外,對俄國的資本輸出對保持俄法同盟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意 義。
第五,關於法國的交通和科技與工業化的關系。交通(主要是鐵路運輸)和科技作為影響工 業化進程的兩大重要因素,歷來受到工業化問題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法國的交通和科技 的落後也歷來被看作是法國工業化道路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新論》卻認為法國的鐵路建 設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的速度很快,並不亞於德國,其絕對長度在1890年也超過了英國 。另外,法國傳統的水路和陸路交通與鐵路交通互補,形成了法國相對先進的交通系統,成 為法國工業化不可缺少的動力。在科學技術方面,雖然法國在以煤、鐵、蒸汽為基礎的技術 的推廣上存在不足,但這是法國的自然資源少、以勞動密集型生產為主等因素決定的。從整 體而言法國在19世紀也是世界上科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一大批當時著名科學家,具有 明顯的科技優勢。在許多新興工業中,法國的企業家和技術人員都相當迅速地引用了最新的 技術。
第六,關於法國的人口因素與工業化的關系。19世紀法國的人口增長相對其他工業化國家 ,速度明顯緩慢。過去往往從勞動力和市場購買力的角度將法國人口緩慢增長的特點視為經 濟嚴重受阻的重要原因。《新論》的作者卻認為,法國人口的緩慢增長與法國經濟增長的漸 進模式是相互適應的。在19世紀上半葉,法國並沒有出現勞動力供給和市場需求的不足。而 到下半葉出現的人口稍顯不足問題,則通過技術改造得到了解決,未對法國工業化的進程產 生明顯的不利影響。
第七,關於市場與法國工業化的關系。以往關於法國工業化進程的研究,忽視了法國的市 場特徵與法國式工業化道路兩者之間的關系。《新論》認為19世紀上半期,由於法國大革命 和拿破崙的大陸政策的影響,法國的殖民貿易和其他海外貿易受到了重創,在這種情況下, 法國的工業發展走了一條立足國內、面向世界的道路。在國內依靠豐富的人力資源的購買優 勢,大力發展周轉快、利潤高的傳統消費資料的生產,並且通過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加快鐵 路建設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與此同時,國家在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同時,也不放 棄海外市場,克服內外壓力,盡力擴大海外貿易,為法國經濟的持續穩步增長提供了充足的 市場 ,保證了法國工業化的順利進行。
第八,關於國家干預對法國工業化發展的利弊作用問題。國家積極參與工業化的進程,是 法國工業化道路的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對於法國國家干預對工業化進程的影響,國內外學術 界歷來是眾說紛紜。《新論》認為相對於同樣屬於工業化「原發型」國家的英國,法國工業 化中國家對工業發展的干預作用表現得要強烈得多。法國雖然從表面上看,是一個經濟自由 主義思想佔主導地位的國家,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國家干預經濟的傳統和中央集權式的政治 統治,使得法國政府在整個工業化的進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法國政府對於經 濟的干預,主要還是通過間接的方式進行的。對內主要還是充當了經濟秩序維護者的角色 ;對外則通過實行貿易保護政策,捍衛民族經濟的利益。此外,國家還利用金融和國家財政 的 杠桿作用來調節經濟。這是現代國家管理經濟的常用手段,而19世紀的法國政府在這些方 面早就有了突出的表現。從法國歷史發展的事實來看,工業化迅速推進的時期和法國政體比 較專制,對經濟干預較多的時期兩者是相互重合的,這說明法國政府的主要作用還是值得肯 定的。
在對法國工業化進程中眾多因素的全面論述後,《新論》總結出了法國工業化道路不同於 其他工業化國家的幾點特徵,主要有:經濟上的無「起飛」階段,持續漸進的增長模式;工 業結構上的「二元」特徵;工業和農業相對平衡的發展;立足國內,面向世界的市場特徵; 銀行資本與工業發展的相對分離;起步晚,但發展迅速的鐵路建設;結合本國實際的科技發 明與應用;國家對經濟的積極干預;人口的緩慢增長等等。作者認為這些特點彼此之間並不 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法國獨特的工業化道路,這使法國順利地完成了工業化。
從學術研究上看,一方面,《新論》通過對法國工業化問題新的研究,對傳統觀點提出有 力的挑戰,無疑將推動法國經濟史研究,乃至整個法國史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另一方面,《 新論》通過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特殊性問題的探討,對西方學術界已經形成的關於工業化理論 中的一些普遍看法也進行了反思。如關於工業化進程初期,銀行資本是否必然與工業生產有 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關系,農業革命是否為工業革命的必要前提,人口因素的緩慢增長是否 必然會造成工業化過程中勞動力的缺乏和市場不足,從而阻礙工業化的整個進程等等。《新 論》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的論證,再一次證明了各國工業化道路雖然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但 各國在工業化的具體進程中,必然要結合本國的歷史和現實條件,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因此在討論各國的工業化道路時,也必須結合各國的實際才能作出合理的評判。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新論》通過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特殊性的論述,為我國探索一條有自 身特色的工業化道路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另外中國和法國的歷史上有許多相似性,我們 在工業化的進程中也常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因此,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的深入研究,有助於 解決我國在工業化建設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不過,《新論》一書也存在一些有待深入之處,主要是:一、在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特殊性 形成過程的探討中,作者主要集中於對工業結構、工農業關系、銀行資本、鐵路運輸、人口 等經濟因素的考慮,是否還應該把法國獨有的文化、政治制度和社會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也考慮在內。二、由於《新論》主要著眼於揭示法國工業化道路的特殊性,糾正以往對法國 工業化道路的片面認識,而對法國工業化過程中的失誤和不利因素也有必要給予一定的說明 。三、《新論》在對法國工業化特殊性問題的論述上,基本還停留在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特殊 性的現象描敘上,而對法國工業化特殊道路的形成原因,則很有必要在工業化普遍性理論下 作進一步深入的探討。

❸ 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界定

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中小企業所處的經濟發展環境不盡相同,世界各國對中小企業的界定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即使同一個國家,由於經濟發展階段不同,有關中小企業的界定標准會隨著經濟發展狀況的變化而相應變化。由於企業發展是動態的、復雜的,包含有很多因素和條件,涉及方方面面,很難確定一個統一的標准或指標能完整全面地包含這些因素。
目前世界上日本、韓國和中國制定了具有法律依據、官方認定、統一的中小企業標准。美國是最早制定小企業法的國家,但沒有全國統一的小企業定義。一般而言,各國有幾個通用的、或約定俗成的中小企業界定標准。
中小企業概念的界定一般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定性的方法,以企業的經濟特徵和控制方式予以界定;如企業所有權集中的程度、自主經營的程度、管理方式和在本行業所處的地位等衡量;二是定量標准,以若干數量指標衡量企業規模大小,一般為從業人員、營業額和資本額。
法國不同法律對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是不同的。法國規定,50人以上的企業必須成立工廠委員會,所以很多業主往往為避免委員會限制權威和獨立性,而創辦另外的平行企業以避免超過這個界限。所以在法國一般認為50人以下的為小企業,10人以下的為特小型企業。50—500人的為中型企業。再以上為大型企業。有時也以從業人員、營業額和資本額三項同時作為界定標准。
德國和加拿大認定300人以下的為中小企業。
美國製造業中劃定1500人以下為中小企業。
希臘從業人員在100人以下的為小企業。
丹麥、瑞典200人以下為中小企業。瑞士、奧地利、澳大利亞、芬蘭、荷蘭、挪威、愛爾蘭一般情況下劃定500人以下為中小企業。上述國家以從業人員作為劃定標准。
比利時、台灣、阿根廷以從業人員和營業額同時作為劃定標准。

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統計局二OO三年二月十九日研究制訂了《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經國務院同意予以頒行。
《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中的中小企業標准上限即為大企業標準的下限,國家統計部門據此制訂大中小型企業的統計分類,並提供相應的統計數據;國務院有關部門據此進行相關數據分析,不再制訂與《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不一致的企業劃分標准;對尚未確定企業劃型標準的服務行業,有關部門將根據2003年全國第三產業普查結果,共同提出企業劃型標准。
中小企業標准根據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適用於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其中,工業包括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本標准以外其他行業的中小企業標准另行制定。
中小企業標准為:
工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為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3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建築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對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6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批發和零售業,零售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5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1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批發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交通運輸和郵政業,交通運輸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5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郵政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1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住宿和餐飲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8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規定中,職工人數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末從業人員數代替;工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產品銷售收入代替;建築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工程結算收入代替;批發和零售業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銷售額代替;交通運輸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營業收入代替;資產總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資產合計代替。
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各類所有制和各種組織形式的企業。
企業類型的確認以國家統計部門的法定統計數據為依據,不再沿用企業申請、政府審核的方式。
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國家經委等五部委1988年公布的《大中小型工業企業劃分標准》及1992年公布的該標準的補充標准同時廢止。

❹ 目前法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如何

如果法國企業再中國擴大發展,必須對中國政府的態度大大改善,減少不必要的爭端。及高端技術,被中國政府看好,讓廣大人民大眾所接受。

❺ 法國為什麼工業速度慢

面對紡織品配額的取消和亞洲廉價產品的競爭,法國紡織業在政府的幫助下,正在逐步調整戰略,向生產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轉型。這個轉型既
避免了與我國產品在同一水平上的競爭,又為我國與法國紡織業的合作創造了新的機遇。

一、法國紡織工業基本情況:
法國紡織工業共有企業1010家,其中97%為20人以上的中小企業,直接雇傭人員91040人,佔法國工業部門就業人數的8%(包括法國服裝企業5000家,雇員55000人),占歐盟工業部門就業人數的11%。產品主要有服裝面料、傢具面料、家用紡織品和技術性紡織品,產品檔次較高。法國的紡織品生產在歐盟排名第三,排在義大利和德國之後;在法國全國工業生產中排名第三,排在汽車製造業和食品工業之後;法國人均消費紡織品在歐盟排名第四,排在義大利、德國、英國之後,每人每年消費紡織品17.6公斤。
近年來,法國紡織工業企業紛紛關閉,生產外移,非工業化現象加速,紡織行業企業數量逐年減少。2000年法國紡織行業共有企業1485家;2001年1300家;2002年1220家;2003年1150家;2004年1100家;2005年僅剩1010家。
隨著法國紡織企業數量的減少,該行業的就業人數也逐年減少。目前該行業就業員工只有近10萬人,是30年前的1/7,每年減員約達8%到10%。2002年法國紡織行業減員6.5%,就業人數為119648人;2003年減員7.4%,就業人數112468人;2004年3月統計為105000人,減員8.9%;到2005年只剩下91040人。
法國傳統的紡織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法國北部地區(紡織工業)、羅納阿爾卑斯地區(化學纖維)、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和比利牛斯中部地區(針織),以及孚日地區(棉布)。法國生產的紡織品48%用於服裝,30%用於室內裝飾(主要是傢具布),22%是技術性紡織品。根據2003年的統計,服裝面料中13.6%用於女裝,8.3%用於男裝,3.1%用於童裝,0.8%用於嬰兒。

二、法國紡織工業生產逐年衰退:
從1990年以來,法國的紡織品生產就一直呈下降趨勢,到1999年產量比
14年前下降了70%。2003年法國紡織品產量下降7%;2004年下降10%;2005年下降8%。
根據法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供的信息,法國紡織工業營業額也逐年下降:
2000年法國紡織工業營業額為159.84億歐元;2002年162億歐元;2003年137.88
億歐元;2004年144.9億歐元;2005年138億歐元。
2002年法國毛紡紗線生產產量17700噸,同比減少22%,並從1996年起就呈逐年下降趨勢,在全球排名第7位,位於中國(473700噸)、義大利(383500噸)、土耳其(141300噸)、英國(62200噸)、西班牙(43000噸)和美國(40900噸)之後;生產各種羊毛服裝面料13100噸,同比減少10%,在全球排名第6位,位於中國(354660米)、義大利(119846噸)、日本(145977平方米)、土耳其(18800噸)和西班牙(14300噸)之後;生產各種纖維織物3090噸,同比減少25%,全球排名第7位,位於中國(7000萬匹)、西班牙(8180噸)、義大利(6085噸)和土耳其(30萬匹)之後。
值得注意的是,長達2個多世紀的法國精紡羊毛生產,雖然曾經因為產品(只有洗去雜質後的長纖維)質量高而聞名全世界,但是終於由於生產成本太高,競爭力下降,經過近30多年的逐漸衰退,於2006年5月,隨著北加萊地區最後一家羊毛梳理工廠的關閉,從此結束了。
法國的棉紡織業主要集中在Vosges地區,佔全國生產總量的52%,產量也呈逐年下降趨勢:2000年13.20萬噸;2002年10.04萬噸;2003年8.32萬噸。原因主要是棉紡織企業的陸續倒閉,如2003年底Mossley-Badin棉紡集團和Hgp3家工廠的關門,以及2005年法國最大的生產精梳棉紗的棉紡企業 Chenimenil集團將其棉紗生產完全放棄。

三、法國紡織品進出口情況:
20多年來,法國紡織品進口額呈逐年增長趨勢,從1980年的35.43億歐元發展到2005年的122.1億歐元;而法國紡織品的出口額也在逐年增長,但是與進口相比增長速度慢多了,從29.90億歐元發展到81.6億歐元。
近年來,法國每年進口紡織品約100多億歐元:2000年法國進口紡織品124.91億歐元;2001年125億歐元;2002年122億歐元;2003年117.65億歐元;2004年118.86億歐元,2005年122.14億歐元。
法國每年出口紡織品約80多億歐元:2000年法國出口紡織品94.6億歐元;2001年94億歐元;2002年93億歐元;2003年88.37億歐元;2004年84.59億歐元;2005年81.64億歐元。(參閱圖表)



法國紡織品進出口貿易逆差每年約30多億歐元:2002年28億歐元;2003年30億歐元;2004年35億歐元;2005年40億歐元。造成貿易逆差的主要產品是針織品(2004年達30億歐元),其次是紡織面料(2004年為5.26億歐元)。
法國紡織品進口的主要供貨國家為(根據2005年統計):義大利17.66億歐元,佔21%;中國16.67億歐元,佔20%;德國8.81億歐元,佔11%;比利時8.49億歐元,佔10%;土耳其7.42億歐元,佔9%;西班牙5.54億歐元,佔9%;印度5.36億歐元,佔7%;葡萄牙4.26億歐元,佔5%;孟加拉3.85億歐元,佔5%和摩洛哥3.82億歐元,佔3%。其中,向法國出口紡織品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印度,2005年印度向法國出口紡織品增長10%;孟加拉(第11位)增長30%!
(參閱圖表)



法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客戶國家為(根據2005年統計):比利時9.02億歐元,佔16%;義大利8.34億歐元,佔15%;西班牙8.24億歐元,佔15%;德國8.10億歐元,佔15%;英國5.68億歐元,佔10%;突尼西亞5.18億歐元,佔9%;摩洛哥3.41億歐元,佔6%;羅馬尼亞2.63億歐元,佔5%;葡萄牙2.51億歐元,佔5%;美國2.49億歐元,佔4%。 (參閱圖表)



歐盟國家一直是法國紡織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占其出口總額的近三分之二。其次是向傳統的地中海沿岸紡織服裝製造國家出口,以及近年來向俄羅斯、羅馬尼亞等新興市場出口。
另據法國公布的2002年紡織品進出口統計信息,法國對紡織原料和紡織製成品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2002年法國進口各種紡織纖維23318噸,其中羊毛纖維2788噸、化纖纖維13109噸、混紡纖維7421噸,發展趨勢是進口化纖纖維超過羊毛纖維。進口各種服裝面料8497噸,其中精紡羊毛面料2731噸、梳理羊毛面料3045噸、精紡羊毛和梳理羊毛混紡面料2910噸和440噸,發展趨勢是進口精紡羊毛混紡面料稍有增長。2002年法國出口各種紡織纖維8558噸,其中羊毛纖維2120噸、化纖纖維3528噸、混紡纖維2910噸,趨勢是羊毛和化纖纖維的出口減少,而混紡纖維出口持平。2002年法國出口服裝面料10397噸,其中精紡羊毛面料3961噸、梳理羊毛面料1715噸、精紡羊毛和梳理羊毛混紡面料4356噸和365噸,趨勢是精紡羊毛面料出口減少,其它面料出口持平。

四、中法紡織品貿易現狀:
目前,我國紡織品向法國出口,關稅為11%左右(針織面料11%,梭織面料12-13%),仍受配額限制的產品是棉布、床單、桌布和亞麻紗。根據法國海關統計,近年來法國從我國進口紡織品增長迅速的主要產品是亞麻和薴麻布、絲綢面料和廢絲,2004年至2005年間,這些產品的進口量增長了2至3倍。
在中法紡織品貿易中,多年來我國一直是法國紡織品進口的主要供貨國,排名前10位。值得注意的變化是,2004年我國向法國出口紡織品增長19%,超過德國和比利時,一躍成為法國第二大紡織品供貨國,僅僅落後於義大利。據法國海關統計,2001年法國從我國進口紡織品5.14億歐元,我國排名法國紡織品供貨國第4位;到2005年,法國從我國進口紡織品已經發展到16.67億歐元,增長56%,佔法國紡織品進口總額的13.6%(義大利佔14.5%),其中法國從我國進口針織品11億歐元,增長66%;纖維和紗線各增長44%、面料增長9%,繼續排名法國紡織品供貨國第2位。
在紡織品進口方面,根據2003年公布的數據(全年增長4%),法國從我國進口各種紡織原料(紗、線等)共計1.43億歐元,排名第4位,落後於義大利6.51億歐元、比盧2.79億歐元和德國2.45億歐元;從我國進口各種紡織物2.24億歐元,排名第4位,落後於比盧4.14億歐元、義大利3.45億歐元、德國2.71億歐元;從我國進口各種針織物1.12億歐元,排名第5位,落後於義大利5.53億歐元、土耳其1.83億歐元、孟加拉1.46億歐元和德國1.18億歐元。
在法國向我國出口紡織品方面,目前我國雖然還不是法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客戶國,但是我國對法國高品質紡織產品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據法方統計,2003年法國向我國出口紡織品開始出現首次增長5%,主要是紡織上游產品的增長,其中紡織原材料佔26%;紡線佔60%。2005年我國在法國紡織品出口客戶國名單中,僅僅排名第27位,但是法國向我國出口紡織品增長了10%。到2006年一季度,雖然法國對我國出口紡織品金額只有7000萬歐元,但是增長了26%,排名第13位。

五、紡織品配額取消對法國紡織業的影響:
紡織品配額的取消對法國棉紡織業沖擊最大。根據法國毛棉紡織工業協會(Ffilc)消息,2004年法國紡紗量(filature)下降10%-15%;織造量(tissage)下降8%-10%;棉紗生產量下降20%。另外,根據法國外貿統計,在進口紡織品的沖擊下,尤其是來自我國的某些紡織製成品,如全棉褲子進口量大幅增長的時期,即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期間,法國進口棉線減少4%,進口棉坯布減少16%,進口成品棉布減少12%。因此法國專家認為,法國紡織業與我國的競爭並不是來自紡織上游產品,而是來自紡織品下游的製成品。
法國毛紡織業受配額取消影響較小。同樣根據Ffilc消息,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間,法國毛紡織業用途為服裝的精紡羊毛生產下降了45%,是行業從未遭遇的最壞記錄;但是同期,因為流行因素,粗紡羊毛生產卻增長了8%。法國專家認為,配額的取消對法國毛紡織業影響不大,即使是在服裝面料方面,因為中國出口的是基礎產品,而法國的產品則定位於時尚產品。在時尚產品方面,法國毛紡織業面臨的是歐盟其它國家的競爭。總體來說,法國服裝面料生產比家居面料生產受影響更大。法國家居面料生產的問題是價格而不是產量,而服裝面料的生產是因為買家太少。
紡織品配額的取消對法國紡織業內產品質量中等的企業沖擊最大,而產品質量高有創新的企業仍在不斷發展。根據法國羅納阿爾卑斯地區紡織工業協會(Unitex)的統計,2004年2季度以來,中低檔產品的織造量下降了約30%,而高檔產品,如女內衣和緊身衣的生產未受影響。如生產女式提花面料的法國Dutel Création公司2004年銷售額增長7.5%,達1100萬歐元,其經驗總結為:成功地將絲、棉、毛、合成纖維、醋酸酯等混合,創新出受歡迎的系列產品。
根據歐盟專家的分析,法國紡織業具有強項和弱項之分。法國的紡織品貿易,尤其是紡織技術和高檔服裝面料是貿易順差,而一般紡織品是貿易逆差。從具體產品分析,技術性紡織品、棉毛面料、人工含量低的服裝是法國紡織生產和貿易的強項,而紡織上游產品,如紡織紗線,尤其是合成纖維是法國的弱項。法國產品比那些最受配額限制的進口產品,其質量水平都要高,但是它們的價格是進口產品的兩倍。而另一些產品的區別就不大,如棉及合成纖維、紗線等。
目前,法國紡織工業企業在政府的推動下正在逐漸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如轉向生產高品質的技術性紡織品。技術性紡織品是指具有技術性能和功能特性,能夠用於生產保護、醫療、運輸、建築等各種工業部門的紡織品。因為技術性紡織品具有很高的產品附加值,而在此方面「中國的產品不僅還沒有顯露,而且發展的速度也還很慢」,因此被視為法國紡織業的一個光明出路,因為未來紡織業的競爭不再是產品價格高低的競爭,而是產品能夠提供多少附加功能的競爭,是高科技的競爭。目前法國在歐盟技術性紡織品生產方面,排名第二,落後於德國,市場營業額為25億歐元,而且每年以3%的速度增長。2005年法國技術性紡織品的產量已經發展到1970萬噸。除此之外,法國紡織企業還在積極順應市場的要求,緊跟流行趨勢的變化,發揮其定貨批量小、交貨時間短,對時尚反應速度快的優勢,不斷投資新設備、不斷創新推出新產品,以吸引客戶與我國產品競爭。這也是紡織品配額取消後,法國紡織業應對我國進口產品的重要轉變。

六、法國政府積極幫助紡織行業應對紡織品貿易一體化:
為了幫助法國紡織行業應對紡織品貿易一體化,除了積極推動歐盟委員會採取統一的保護政策外,法國政府也採取了不少措施,如在法國外貿部長的親自推動下,法國紡織行業組織分別與德國、義大利、希臘、以及泰國同行簽定了紡織服裝合作協定,組成聯合陣線,採取共同措施,分別加強各自的監控機制,就兩國市場上我國紡織服裝產品進口的變化情況互通信息;實行主要目標針對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和反仿冒行為計劃;以及支持歐盟地中海沿岸紡織品自由貿易區戰略等。在國內范圍內,法國政府新出台或者進行改革的政策主要有:
1、改革職業稅:政府承諾分期逐漸減輕對製造業,尤其是紡織服裝行業
的職業稅,以減少企業的外遷。雖然總體改革方案還沒有出台,但是計劃從2005年起,財政撥款3至4億歐元,作為給予企業的職業稅貸款。受惠的企業主要是35人以下的小企業,3年之內給予每名員工1000歐元的貸款,或者每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萬歐元的貸款。
2、出台新企業法:主要是為中小企業建立銀行保障體系(為了便於中小
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法國政府又增加了50%至70%的補充保險率),為年輕的時裝設計師設立特殊的借貸保證基金;為個人創辦的企業明確法律地位及給予寬松
的創業環境;為這類企業的轉型提供便利。
3、建立出口信貸:幫助營業額在500萬歐元以下,職工人數在250人以
下,因為出口招收了至少1名以上雇員的中小企業擴大出口。這個出口信貸可以補賞企業最多可達50%的貿易探索支出,擔保期為24個月,最高限額為4萬歐元。
4、阻止企業外遷計劃:為了幫助法國紡織業應對一體化,增強行業競爭
力,解決產業外移現象,法國政府致力於發展紡織服裝高科技產品,創建了競爭極點區(p�0�0le de compétitivité)概念。競爭極點區是指經過政府審批承認的一個地理區域,其中一些相關企業、院校和科研機構相互協作,從事共同的紡織服裝創新計劃。從2005年起位於競爭極點區內的紡織服裝企業,可以享受政府給予的減免稅收和研發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區內的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出口,可以允許共同使用出口信貸(最高8萬歐元),還可以得到法國企業國際發展署(Ubifrance)的資助。
經過地區間的競爭和法國領土整治部的審批,法國確定了3個紡織品競爭極點區:1、北加萊地區的「Up-Tex」極點,新紡織品項目;2、里昂-聖艾蒂安地區「Techtera」 極點,技術和功能性紡織品項目。
3、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極點,天然纖維項目。新紡織品項目的目標是發展新材料和新功能性產品,包括納米技術產品、人造和天然紡織品、感覺紡織品(textiles sensoriels),以及個性化產品。技術和功能性紡織品項目將面對多種需求市場,如農業和土地、建築物、土木工程、運輸、包裝、運動與娛樂、以及醫葯行業等對紡織品的特殊要求。天然纖維項目是在木材、紙張和紡織品范圍內尋找具有新功能的紡織纖維,如沒有彈性體的彈性纖維,3D針織纖維、囊狀纖維或者技術紡織品纖維。
5、 鼓勵企業去國外開拓出口市場。由法國出口信貸保險公司(Coface)負責管理的開拓保險項目,將對去美國、日本、中國、印度和俄羅斯5個國家開拓出口業務的法國中小企業,擔保其開拓費用支出額的65%至85%。另外,從2006年1月起,法國政府還將對企業派往國外實地進行出口業務的員工,從第120天起給予工資收入減稅。
6、打擊假冒產品行動,其中紡織品是重點:據法國海關統計,70%的假冒產品來自亞洲,其中以中國為首。具體有:加強海關執法許可權;增加海關執法人員;由法國奢侈品委員會負責培訓,提高執法人員對假冒產品的鑒別能力;制定查處假冒商品數量目標(2004年350萬件,2005年必須增長10%,達到400萬件);加強國際合作(已經分別與義大利、波蘭簽定了合作協定,與俄羅斯正在談判中)等。

七、法國紡織業的王牌-----紡織展覽會:
舉辦各色各樣的國際紡織展覽會是法國紡織業的一大王牌。每年春夏和秋冬兩個季節,法國都有名目繁多的紡織展覽會,從紡織上游產品到紡織下游產品應有盡有,如紡線展會Expofil、服裝面料展會Première Vision、Texworld、Tissu Premier、服飾附件展會Mod』Amont,傢具面料展會 Salon Meuble、Maison & Objet,以及成衣展會Prêt à Porter Féminin、Lingerie、Lyon Mode City等等。
這些紡織展覽會各具特色又具有協調統一性。從展會的功能看,法國的紡織展會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為紡織工業生產服務,二是為產品的市場營銷服務。如法國世界服裝面料展Première Vision,於1999年發明了「Codes Performance」:將當屆展會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新型質量的紡織面料,以圖形標識展示並配以文字說明,分析流行趨勢,吸引觀眾和參展商,使得展會的功能變得越來越臻於完善。紡織品配額取消後,為了配合歐盟企業的轉型,以及提高歐盟產品的競爭力,Première Vision展覽會還通過舉辦各種流行趨勢研討會,選擇有創意產品的參展商,使得展會成為世界高附加值紡織面料的展示窗口和產生創造靈感的策劃室,吸引參觀者尋找在發展中國家看不見的新穎產品。
另外,展覽會也不斷地隨著市場的發展而發展,如2002年法國推出新的展會Future by Tissu premier,展示紡織面料的創新產品,以及具有附加功能的、多功能的或者智能的面料產品等等。為了開拓國際市場,法國的紡織展覽會也開辦到國外去,如每年定期在美國舉辦的European Preview面料展和Yarn Fair International紡織紗線展兩個展覽會,已經在美國發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紡織展會。為了開拓中國市場,法國的Première Vision展覽會、國際時尚內衣展覽會還成功地在上海舉辦了展會,吸引了上千名中國買家。
這些法國的紡織展覽會大部分屬於紡織專業行會,如紡織工業聯合會中針織協會下屬的專業展覽公司Eurovet就有9個紡織面料專業展覽會,其它的則屬於大型展覽公司。從整體而言,這些展會規模大,專業性強,國際化程度高,服務質量好,宣傳力度大,參展商和參觀者人數眾多,在發展法國紡織工業的同時也為行業組織帶來了一定的效益。部分展會的統計數字證明了法國紡織展覽會的成功:
Première Vision(世界服裝面料展):參觀者50000名,來自110個國家。其中70%來自國外,30%來自非歐盟國家。
Texworld(國際面料展):參展商689家,來自42個國家;參觀者17100名,來自103個國家。(2006年2月)
Lingerie(國際內衣專業展):參展品牌500個,參觀者23000名,其中52%來自國外。
Lyon Mode City(里昂沙灘內衣展):參展品牌1000個,參觀者19000名,其中53%來自國外。
Interfilière(國際內衣運動衣展):參展商380家,參觀者13000名,其中69%來自國外。
Tissu Premier(成衣面料及運動裝面料展):參展商400家,參觀者7000名,其中50%來自國外。
Intersélection(國際時裝及便裝展):參展商400家,來自29個國家;參觀者6000名。

八、法國紡織業轉型對我的影響:
紡織品配額取消後,法國政府和法國紡織業內人士已經逐漸認識到,法國本土勞動力成本過高,再加上35小時工作制的實行,是法國紡織業失去競爭力的主要原因。如果繼續堅持在法國本土生產紡織品是不符合現代經濟學邏輯的,而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避免與我國產品在同一水平上競爭才是明智的決策。因此,法國紡織業已經開始轉向生產質量更高、更時尚的產品,或者技術含量更高的紡織產品。更重要的是,在法國政府的財政支持下,在各種公立和私立科研機構、院校、大企業內部研發力量的相互合作下,在歐盟委員會的配合下,許多新產品研發項目已經悄悄地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如果我國不從現在起就給予高度重視,不主動加強科研創新,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技術,尤其是發展技術性紡織品,幾年後將發現我國產品又落後於西方。
另外,為了以示與我國產品的區別,法國政府和法國紡織業正在醞釀以「法國造」品牌戰略與我抗爭,希望藉助法國品牌形象,增加法國產品的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但是,法國高價位和高品味的名牌產品雖然領導世界時尚潮流,但是在法國乃至世界市場上的佔有率都極低,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是選擇價格大眾化的產品。如果我國企業能夠在產品設計、品味和品質方面努力與先進國家接軌,就能夠繼續佔領市場,繼續保持產品的競爭力;如果還繼續滿足於來料加工,貼牌生產,不重視發展自己的品牌,幾年後將發現我國還停留在以廉價勞動力製造廉價產品的水平上,好景不會常在。
法國政府和紡織行業組織與我抗衡的另一個主要政策是,積極支持歐盟地中海沿岸紡織品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由於自由貿易區的種種優惠政策,吸引了不少法國企業去突尼西亞和摩洛哥投資設廠。按法方宣傳,該自由貿易區首先是地理位置更加接近歐盟市場,這不僅降低了產品的運輸費,也有利於增強對時尚的反應速度。同時,在工資成本上,與歐盟本土相比也能減少5%至15%。
另外,隨著歐盟的東擴,一部分法國投資轉向了東歐國家,影響了法國紡織企業對我國的投資。從80年代中期開始,法國繼德國和荷蘭之後,向前南斯拉夫、波蘭和匈牙利轉移其紡織品生產(紡線、面料、印染和後處理),雖然因為技術問題和購置機器的費用問題轉移得比服裝業稍晚些,但是也已經獲得了成功。但是總體來說,法國企業向東歐國家轉移的數量明顯不如德國和義大利多,可能是由於歷史和語言的原因,更多的法國紡織企業更傾向於轉移至馬格裡布(Maghreb)地區。歐盟東擴給法國紡織行業帶來的機遇,主要還是可以利用的廉價勞動力和吸引人的新興市場。
除此之外,對我產生較大影響的是法國輿論界極力宣傳的觀點:「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筐里」。法國報紙上常常警告法國企業採取靈活的發展戰略,不要將生產或者采購都放在中國,以免在中國受到制裁時遭受損失。法國紡織業界對向我國的投資和出口,普遍存在的擔憂是產品很快就被仿冒,因此積極支持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產品的圖案和式樣,要求法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採取強力措施。

❻ 法國小農經濟現在還有沒有

法國小農經濟為什麼會長期大量存在

現行高中歷史教科書《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中提到法國小農經濟長期大量存在,並對法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造成法國小農經濟長期大量存在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大革命時期頒布的法令和拿破崙頒布的《民法典》,為法國小農經濟的長期大量存在提供了政治、法律保障。在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專政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使農村中的經濟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民公會頒布的法令宣布,把逃亡貴族的土地分成小塊出售,並按當地人口分配農村公有土地,使法國廣大農民獲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這樣,在全國范圍內大量廣泛地建立起小土地所有制,造成了小農經濟的普遍存在。拿破崙上台後,又頒布《民法典》,使在大革命中「新建立的小農土地所有製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也就是說,法國小農經濟的長期大量存在具有法律依據。

第二,農村中異常猖極的高利貸活動,為法國小農經濟的長期大量存在提供了經濟庇護。大革命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法國小農並未擺脫貧困、破產的命運。在19世紀中期以前,幾乎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小農戶淪為無產者,更多的小農則瀕於破產,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盡管破產的現象非常嚴重,法國的小農經濟並沒有被摧毀。這主要是因為「法國農村中猖獗異常的高利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小農與土地分離的過程」。貧困的農民以土地作抵押向高利貸者借款,本來就是竭力保存自己的小塊土地。而當小農不能清償債務時,高利貸者寧願把已經破產而不能清償債務的農民仍然留在土地上,讓破產的農民繼續租種,以便繼續吮吸他們的膏血。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雅各賓派雖然比較徹底地鏟除了封建制度的基礎,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為小農土地所有制,但是,雅各賓派卻保留了革命前半封建的「對分制」地租。這種高額地租使土地分散出租比集中經營資本主義大農場更為有利可圖。同時,由於法國的銀行利息和工業利潤都很高,高利貸者往往把從地租收入中積累起來的資本投放到銀行和工商業中去,變成坐收地租和坐食利息的雙料寄生蟲,而不願去經營資本主義大農業。這就使得法國的小農土地所有製得以長期大量保存下來。

第三,中小企業的長期大量存在,為法國小農經濟的長期大量存在提供了勞動力保證。19世紀60年代,法國工業生產雖然居世界第二位,工業中雖然也出現了不少千人以上的大企業,但中小企業仍占很大比重。全法國有75%的企業是只有10名以下工人的小企業,將近60%的工人都從業於這些小企業。而且還存在著相當數量的手工工場,這些手工工場平均只有工人1.7名。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由於資本大量輸出和對德巨額賠款,影響到工業中採用新技術和更新設備所需的資金,中小企業大量存在的狀況得不到改變。到19世紀末,法國工業的大多數還屬於工人不足100名的小型和中型企業。紡織工業是法國最主要的工業部門,而紡織部門又多半使用女工和童工。因之,喪失土地的農民不能被工業部門充分吸收。加之拿破崙訂立的所謂「工人手冊制度」繼續有效(這種手冊由僱主保管,工人沒有這種手冊到哪裡都找不到工作)。這就為資本家迫害和刁難工人提供了一種合法依據。有的資本家不給被解僱的工人或是主動辭職的工人簽發手冊。從而,在工業和農業領域形成了大量潛在的過剩人口,他們也不得不忍受高額地租的剝削,租種一小塊土地來養家糊口。

此外,由於人口不斷增長,農民的土地也日益分成更小塊,而出現新的小農戶和細小農戶。所以,直到19世紀後半期,法國的小農經營不僅在農業中占絕對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有所增加。1862年,法國佔有土地1~10公頃的小農戶有244萬個,1882年增為266萬個,另外還有佔地不到1公頃的細小農戶有220萬個。到1893年,佔地不足5公頃的小農戶有400萬個,占農戶總數的71%。

總之,法國的小農經濟長期大量存在,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結果。

❼ 國際企業的產生與發展

20世紀以前的國際企業數量極少,發展緩慢且大多不是單純的經濟組織,它是在對外貿易發展的基礎上,作為帝國主義殖民侵略工業而存在的資 本輸出組織。這些企業的特點是:
(1)以開發國外天然資源,供應母國工業生產和市場需要為經營目的;
(2)對外投資大多集中於農、礦業和基礎建設部門;
(3)只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充當母國政府國際侵略政策的執行人。 20世紀初,國際企業雖然在資源開發及經濟作物生產方面的投資仍占很 大比例,但製造業的國際企業開始得到發展,而且國際企業已開始逐步脫去 「政治使命」的外衣,以企業自身利益為其主要經營目標。對外投資的活躍 地區,集中在歐洲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則由於企業忙於應付國內需求,很少顧及對外投資。1929 年,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國際股份公司——尤尼列弗公司(Unilever Company)正式宣告成立,這是由1885年在英國利物浦成立的 Lever Brother』S 公司和荷蘭的Marganire Unie公司合並而成的。該公司成立後,即在世界各地廣設產銷機構,從而生機勃勃,左右逢源。
總的說來,這一階段由於戰爭頻繁,國際形勢動盪,世界經濟狀況跌宕 起伏,因此國際投資經營活動不是十分活躍,國際企業的發展相對較平穩,數量增加不多。但在另一方面,國際投資的政治化色彩的逐步消除,使國際 企業得以以企業這種經濟組織的面目在世界范圍內正常發展,為以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這一時期國際企業的飛速發展以美國國際企業的急速成長為特徵和代表。
二次大戰後最初幾年,歐洲各國均致力於經濟重建,企業無暇顧及其國 際經營活動,而美國企業則在大發「戰爭財」的基礎上後來居上逐漸超過歐洲國家。在美國,由於以「市場導向」為特徵的現代營銷觀念的興起,企業為滿足國內顧客的慾望,不斷地將產品椎向市場, 致使國內需求迅速達到飽和,市場競爭十分劇烈,企業利潤因而降低,加上美國反托拉斯法律的嚴格限制,使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營銷舉步維艱。而以歐 洲為主的國際市場需求量極大,前景十分誘人。因此,許多美國企業,紛紛轉向國際市場,以其雄厚的資金、優越的科技、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並通 過直接投資在國際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上得以立足並發展。
美國大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滲透除了自行投資建立海外分支機構外,還大量地兼並當地企業,以迅速擴大生產經營的能力。即使是中小企業也紛紛加入了國際經營的行列,從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跨國投資熱潮,這就奠定了 美國企業今天在國際市場上的霸主地位。美國作家鄧尼(LadweII Denny) 曾不無幽默地說:「我們不願重蹈英國之覆轍,我們比英國人聰明,我們不 要統治世界,我們只要把全世界買下來。」
本世紀 60~70 年代,被稱為「國際企業的時代」。恢復了戰爭的創傷, 實現了經濟重整的西歐各國和日本,在美國國際投資的示範效應面前,也開始積極地進行國際直接投資活動,投資范圍和重點也不再局限於美國、加拿大、西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開始在發展中國家內大舉投資,自60年代中期以來,全球每年平均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對外直接投資湧向發展中國家。這一 方面使國際企業的數量大幅度增加,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而且還造就了新加坡、南朝鮮、香港和台灣等一批因引進外資而走上經濟起飛道 路的新興工業國或地區。美國商務部的調查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國際企業的直接投資額已超過1.5萬億美元,每年的銷售額相當於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 1/3。
進入80年代以來,國際企業發展還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即新興工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開始積極參與對外投資活動,出現了以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為母國的國際企業。以我國為例,自 1978 年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一方面吸引外資,積極興辦外商投資企業,10餘年來已建立了 17.4萬多家企業,實際利用外資 618 億美元。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企業的國際化經營 步伐,積極發展海斜企業。到目前為止已建立了各類海外企業936家,海外投資總額達 15 億美元。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和上海投資信託公司等企業已 被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批准為跨國公司。
世界各國在一個以上國家設立於公司的國際企業,1969 年為 7267 家,1986年增至11000多家,到2014年已達35000多家,這些公司在國外的子公司數高達15萬家。從銷售額看,1980年,年銷售額在20億美元以上的國際企業有350家,總銷售額達26350億美元,平均每家銷售額達75億美元、據美國《幸福》雜志 1986年4月28日和8月4日載文統計,到1985 年,世界最大的 100 家公司的銷售額已達18536.57美元,其中僅前20家最大的公司的銷售額就達8478.60億美元。由此可見,國際企業在國際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關系中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❽ 法國工業革命的特點

法國產業革命的基本道路和過程與西歐其他國家大體上相同。但是,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①經過產業革命,重工業雖然有了相當大的發展,但是輕工業仍然占據重要地位;而在輕工業中,高級奢侈品的生產又佔了很大的比重。可是,這些奢侈品的生產往往要依靠手工技藝,使用機器比較困難,而且產品也主要是供應國外的需求,並不能擴大國內市場。②在產業革命過程中,企業大型化的進展比較緩慢,中小企業仍然佔有很大比重,大型企業的數量大大落後於當時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③法國產業革命從開始到基本完成,用了大約50年的時間。但是它發生在英國產業革命之後,在可以汲取外來的先進經驗和技術的有利條件下,這樣的發展速度同其他國家相比也就顯得緩慢了。
法國產業革命具有不同於英國的鮮明特點:①、從資本原始積累方式看,法國對農民土地的剝奪是通過租稅盤剝進行的,而不是通過大規模的圈地的暴力方式。②、從工業革命的進程看,小企業的長期和大量存在以及大企業的發展遲緩是法國工業革命的主要特點。③、高利貸資本活躍是法國工業革命的另一個特點。
法國產業革命的特點,表明這一時期法國經濟發展的相對落後性。這些特點之所以形成,是因為在法國產業革命進程中存在著一些困難和不利的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是:資金作為借貸資本輸出到國外,造成了對國內投資的不足;國外貿易競爭不過英國,國內市場又相對狹窄;勞動力的供應很不充分,滿足不了工業發展的需要;產業革命所必需的重要原料和資源嚴重缺乏,如煤、鐵、棉花等都需要從國外進口。此外,小農經濟長期廣泛地存在,使農業陷於停滯和落後狀態。這些都阻礙了法國工業生產的順利發展。所以到60年代末,隨著產業革命的基本完成,法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佔的地位卻相對下降了。

❾ 法國是以什麼工業為主在世界上有突出地位

法國是一個以工業為主導、工農業都很發達的國家。工農業生產的壟斷程度有較快的發展,但中小企業和中小農場在生產中仍有重要的地位。法國東部與西部之間在經濟結構和水平、人口密度、城市化程度、社會職業構成以及由此產生的教育、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明顯的差異。以塞納河口至羅訥河三角洲一線為界,西部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人口則不足2/5,農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工業化水平較低,僅局限於少數工業中心;東部面積不到全國的一半,人口佔60%以上,集中了全國最重要的工業區,第三產業占重要地位,擁有眾多的城市和重要的港口,交通運輸業發達。地區經濟的這種差異,與東部地區煤、鐵、鉀鹽、鋁土礦和水力資源較為豐富,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有關,而巴黎、里昂等城市雖無資源,但是重要的消費區,並有熟練勞動力和良好的交通運輸網,發展成擁有多種工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工業 工業部門齊全,以機械、冶金、化工、電子電器為主,紡織、服裝、化妝品和食品等部門也很著名。1982年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7%;工業產品的1/4供出口,占出口總值的4/5左右。

❿ 法國的由來

法國

巴黎聖母院 凱旋門 埃菲爾鐵塔 凡爾賽宮 里昂 奧哈馬灘頭
法蘭西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面積551602 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3000千米。人口5780萬多。多為法蘭西人。居民多信天主教。法語為官方語言。
5世紀建立王國。15世紀末形成中央集權國家。 1789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此後,先後建立過五次共和國和兩次帝國。1958年第五共和國誕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號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20倍。戰後,法屬殖民地大部先後獨立。1964年1月27日同我國建交。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南部有中央高原,西北部是北法平原。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沿海和羅訥河谷地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到1000毫米左右。鋁土礦、鈾礦儲量在西歐各國中均居第一位。鐵、鉀鹽也相當豐富。森林面積佔全國面積的26% 。
首都巴黎,人口217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巴黎人口906 萬多。市內有著名的艾菲爾鐵塔等建築,城西南有凡爾賽宮。汽車、電器工業著名,紡織和化妝品工業亦發達。
巴黎聖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屹立在巴黎的發祥地塞納河西岱島的中心.這座哥特式的巨石建築始建於是1163年, 歷時182年落成,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在歐洲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聖母院的屋頂、塔樓等所有頂端都築造尖塔,高達90米的主尖塔及其兩側高達69米的鍾樓,顯示了天主的威嚴,法國大作家雨果在小說《巴黎聖母院》中,將它形容為「石頭的交響樂」。以後,歐美建築的哥特式建築都帶有巴黎聖母院的痕跡。
矗立在巴黎星形廣場(又名戴高樂廣場)中心的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凱旋門,是拿破崙為自己建立的豐碑,1806 年頒令興建,歷時30年才竣工。羅馬式的拱形門高49.41 米,寬44.84米,厚21.96米。門內壁和石柱上刻有描繪法國戰史的恢弘場面,以及大型浮雕《馬賽曲》和當年跟隨拿破崙遠征的386位將軍的名字。門下是無名烈士墓,墓前點著長明燈,鮮花天天供奉不絕。12條林蔭大道由凱旋門向外輻射。

埃菲爾鐵塔是現代巴黎的標志,於1889年為慶祝法國大革命 100周年而建,以設計該塔的著名建築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它的精確高度是320.775米,鋼架鏤空結構,從一側望去,形成東南西北四座大拱門,塔身分四層,前3層設平台高欄,供遊客眺望巴黎全景,還建有豪華飯店、大眾啤酒館、商店、影劇院、接待廳等;第四層是氣象台,頂部架有直指蒼穹的電視天線。遊客可拾1710級階梯而上,也可乘電梯直達頂層。
座落在巴黎西南郊的凡爾賽宮是歐洲最宏大、最豪華的皇宮。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開始建宮,歷時28年落成,後又經歷代王朝的修葺和改建,建築面積11公頃,以東西為軸,南北對稱,包括正宮和兩側的南宮和北宮,內部500多個大小廳室無不金碧輝煌,大理石鑲砌,玉階巨柱,以雕刻、掛毯和巨幅油畫裝飾,陳設稀世珍寶, 100公頃的園林也別具一格,花草排成大幅圖案,樹木修剪成幾何形,眾多的噴水池、噴泉和雕像點綴其間。凡爾賽宮及其園林堪稱法國古建築的傑出代表,1833年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照片為凡爾賽宮內以雍容華貴和富麗堂皇著稱的鏡廊,長76米,寬10米,高13米,西面是17扇拱形巨窗,東面安裝著17面大鏡子,每面由483塊鏡片組合而成。1919年6月28日,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凡爾賽和約〉就在此簽訂。如今,這里是法國領導人會見外國元首和使節的地方。
法國是工業發達國家,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造船、機械、紡織、化學、電器、食品等。核能、石化、海洋開發、軍火、航空和宇航等部門發展很快,已位居世界前列。1993 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為:粗鋼1661萬噸、生鐵1201萬噸、原煤達1035萬噸、紙漿252萬噸、小汽車280萬輛、發電4510千瓦/ 小時。農業發達,為世界著名的農產品出口國。主要農產品有麥類、玉米、馬鈴薯、甜菜、稻米、煙草、葡萄 等。1993年產小麥2490萬噸、大麥650萬噸、玉米1330萬噸、葡萄 酒 53億升。法國是西歐「共同市場」成員國,主要外貿對象是西歐「共同市場」國家。出口機械、化學品、汽車、鋼鐵和糧食。進口燃料、軍事工業原料、礦石等。有鐵路35000 多千米,公路約80萬千米。
法國第三大城市裡昂位於東南部羅訥河與索恩河交匯處,是法國主要工業中心之一。里昂早期以傳統的絲織業著稱,里昂絹絲在歐洲市場上享有盛譽。現在里昂已發展成為包括汽車、電機、化學、煉油、石化、冶金、紡織、食品等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法國第三大城市裡昂位於東南部羅訥河與索恩河交匯處,是法國主要工業中心之一。里昂早期以傳統的絲織業著稱,里昂絹絲在歐洲市場上享有盛譽。現在里昂已發展成為包括汽車、電機、化學、煉油、石化、冶金、紡織、食品等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另外,勒阿弗爾、里爾、魯昂、南特、斯特拉斯堡、米盧斯、馬賽等都是重要的工業中心。

法國是二戰中受害最烈的幾個國家之一,當年盟軍為了與蘇聯紅軍呼應,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共同打擊德國法西斯,選擇在法國西北的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清晨,美國、英國、加拿大三國軍隊乘坐4000艘艦艇,渡過風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峽,在奧哈馬灘頭強行登陸,戰況猶為慘烈,看過《拯救大兵瑞恩》的人一定印象深刻,由於對這段戰況過於寫實,以至該片差點定為「兒 童不宜」 。現在奧哈馬灘頭已成當年陣亡將士的墓園,供後人憑吊。
其它
重要節日:國慶日7 月1 4 日。貞德就義日5 月3 0 日。
與我建交日:1 9 6 4 年1 月2 7 日。
貨幣:法朗。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1 小時;比北京時間晚7 小時。
國花:鳶尾花、玫瑰。
國名釋義:法蘭西由法蘭克部落名演變而來。法蘭克在日耳曼語中意為「勇敢的、自由的」。
民俗: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

閱讀全文

與法國每年誕生多少中小企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