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水資源多少立方

法國水資源多少立方

發布時間:2022-09-26 11:53:21

『壹』 聯合國發布的13個世界上最貧水的國家有中國嗎

是的
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等7個有關組織1997年對世界153個國家和地區水資源的統計
我國人均水資源量(2239m3)已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之一。
尤其是華北地區的海灤河流域,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僅為367m3,與世界最缺水的以色列(382m3),沙烏地阿拉伯(254m3)相近。
按現行國際標准,人均水資源量2000m3就處於嚴重缺水邊緣,人均水資源量1000m3為人類生存起碼需求。
低標準的國家還有
法國(3415m3)、巴基斯坦(3331m3)、泰國(3045m3)、印度(2228m
3)、德國2096m3)、韓國(1469m3)、波蘭(1464m3)、英國(1219m3)、埃及(923m3)、新加坡(211m3)

『貳』 世界各國水資源概況

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等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約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約15億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約3億人極度缺水。

中國排世界第四位。

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中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2)法國水資源多少立方擴展閱讀:

水不僅是構成身體的主要成分,而且還有許多生理功能。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INTERNATIONAL GLOSSARY OF HYDROLOGY》(國際水文學名詞術語,第三版,2012年)水的定義是指可資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這個水源應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合適的質量,並滿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時間內具體利用的需求。

根據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水利科技名詞(科學出版社,1997)中有關水資源的定義,水資源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數量和可用質量能從自然界獲得補充並可資利用的水。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 1 3.6千萬 立方公里。但真正可以被利用的水源不到0.1%。

『叄』 世界水資源現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2日在法國南部城市馬賽舉行的第六屆世界水資源論壇上發布了第四期《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對全球水資源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

根據每三年發布一次的《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地球表面超過70%的面積為海洋所覆蓋,淡水資源十分有限,而且在空間上分布非常不均,其中只有2.5%的淡水資源能夠供人類、動物和植物使用。

對淡水資源構成壓力的主要方面之一是灌溉和糧食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目前農業用水在全球淡水使用中約佔70%,預計到2050年農業用水量可能在此基礎上再增加約19%。

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城市對飲用水、衛生和排水的需要。全球目前有8.84億人口仍在使用未經凈化改善的飲用水源,26億人口未能使用得到改善的衛生設施,約有30億至40億人家中沒有安全可靠的自來水。每年約有350萬人的死因與供水不足和衛生狀況不佳有關,這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全球有超過80%的廢水未得到收集或處理,城市居住區是點源污染的主要來源。

地下水是人類用水的一個主要來源,全球接近一半的飲用水來自地下水。但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在一些地區,地下水源已達到臨界極限。目前與水有關的災害占所有自然災害的90%,而且這些災害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在普遍上升,對人類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肆』 資料:世界水資源

水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結構組成和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從全球范圍講,水是連接所有生態系統的紐帶,自然生態系統既能控制水的流動又能不斷促使水的凈化和反復循環。因此水在自然環境中,對於生物和人類的生存來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地球上的水資源,從廣義來說是指水圈內水量的總體。

海水是鹹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說的水資源主要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只佔地球上水體總量2.53%,其中大部分(近70%)是固體冰川,即分布在兩極地區和中、低緯度地區的高山冰川,還很難加以利用。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儲量約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只佔全球總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據研究,從水循環的觀點來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資源每年約有9000千立方米。節約水資源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得!!

水資源的性質與特點
水和水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純凈的水是由H2O分子組成,而水體則含有多種物質,其中包括懸浮物、水生生物以及基底等。水體實際上是指地表被水覆蓋地段的自然綜合體,包括河流、湖泊、沼澤、水庫、冰川、地下水和海洋等。水資源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人類把水作為維持生活的源泉,人類在歷史發展中總是向有水的地方集聚,並開展經濟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類對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
水資源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大的資源。水覆蓋著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積,總量達15億立方千米;也是世界上開發利用得最多的資源。現在人類每年消耗的水資源數量遠遠超過其他任何資源,全世界用水量達3萬億噸。
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很不均勻,各地的降水量和徑流量差異很大。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陸地少雨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在多雨季節易發生洪澇災害。例如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資源佔全國的82%以上,耕地佔36%,水多地少;長江以北地區,耕地佔64%,水資源不足18%,地多水少,共中糧食增產潛力最大的黃淮海流域的耕地佔全國的41.8%,而水資源不到5.7%。
水資源的利用現狀
我國水資源總量雖然較多,但人均量並不豐富。水資源的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組合不平衡;年內分配集中,年際變化大;連豐連枯年份比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積嚴重。這些特點造成了我國容易發生水旱災害,水的供需產生矛盾,這也決定了我國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務十分艱巨。

1.水資源的利用與供需矛盾

我國地表水年均徑流總量約為2.7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全球陸地徑流總量的5.5%,佔世界第5位,低於巴西、前蘇聯、加拿大和美國。我國還有年平均融水量近500億立方米的冰川,約8000億立方米的地下水及近500萬立方千米的近海海水。目前我國可供利用的水量年約1.1萬億立方米,而1980年我國實際用水總量已達5075億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資源的46%。
建國以來,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江河整治及防治水害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較大的成績。
在城市供水上,目前全國已有300多個城市建起了供水系統,自來水日供水能力為4000萬噸,年供水量100多億立方米;城市工礦企業、事業單位自備水源的日供水能力總計為6000多萬噸,年供水量170億立方米;在7400多個建制鎮中有28%建立了供水設備,日供水能力約800萬噸,年供水量29億立方米。
農田灌溉方面,全國現有農田灌溉面積近7.2億畝,林地果園和牧草灌溉面積約0.3億畝有灌溉設施的農田佔全國耕地面積的48%,但它生產的糧食卻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74%。
防洪方面,現有堤防20萬多千米,保護著耕地5億畝和大、中城市100多個。現有大中小型水庫8萬多座,總庫容4400多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約150萬平方千米。
水力發電,我國水電裝機近3000萬千瓦,在電力總裝機中的比重約為29%,在發電量中的比重約為20%。
然而,隨著工業和城市的迅速發展,需水不斷增加,出現了供水緊張的局面。據1984年196個缺水城市的統計,日缺水量合計達1400萬立方米,水資源的保證程度已成為某些地區經濟開發的主要制約因素。
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資源數量、質量、分布規律及其開發條件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各部門對水資源需求的社會經濟因素的制約。
我國水資源總量不算少,而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卻很貧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我國人均佔有地表水資源約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按人均佔有水資源量比較,加拿大為我國的48倍、巴西為16倍、印度尼西亞為9倍、前蘇聯為7倍、美國為5倍,而且也低於日本、墨西哥、法國、前南斯拉夫、澳大利亞等國家。
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地區分布差異很大。黃河流域的年徑流量只佔全國年徑流總量的約2%,為長江水量的6%左右。在全國年徑流總量中,淮、海河、灤河及遼河三流域只分別約佔2%、1%及0.6%。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別僅為我國人均值的26%、15%、11.5%、21%。
隨著人口的增長,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造成了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劇。從本世紀初以來,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農業用水量增長了7倍,工業用水量增長了21倍。我國用水量增長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國總用水量為4700億立方米,為建國初期的4.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長8倍,而工業用水量(包括火電)增長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業用水量,均為建國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國初期增長幾十倍,有的甚至超過100倍。因而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就異常突出。
由於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產生了許多不利的影響。首先是對工農業生產影響很大,例如1981年,大連市由於缺水而造成損失工業產值6億元。在我國15億畝耕地中,尚有8.3億畝沒有灌溉設施的乾旱地,另有14億畝的缺水草場。全國每年有3億畝農田受旱。西北農牧區尚有4000萬人口和3000萬頭牲畜飲水困難。其次對群眾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對樓房供水不足或經常斷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採取定時、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難。其三,超量開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水資源枯竭,在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現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2.水利建設與洪澇災害

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影響,我國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尤其是洪澇災害長期困擾著經濟的發展。據統計,從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間,共發生較大洪水1062次,平均兩年即有一次。黃河在2000多年中,平均3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僅1887年的一場大水死亡93萬人,全國在1931年的大洪水中喪生370萬人。建國以後,洪澇災害仍不斷發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因此,興修水利、整治江河、防治水害實為國家的一項治國安邦的大計,也是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
我國40多年來,共整修江河堤防20餘萬千米,保護了5億畝耕地。建成各類水庫8萬多座,配套機電井263萬眼,擁有6600多萬千瓦的排灌機械。機電排灌面積4.6億畝,除澇面積約2.9億畝,改良鹽鹼地面積0.72億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1萬平方千米。這些水利工程建設,不僅每年為農業、工業和城市生活提供5000億立方米的用水,解決了山區、牧區1.23億人口和7300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而且在防禦洪澇災害上發揮了巨大的效益。
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和對水土資源不合理的利用,導致水環境的惡化,加劇了洪澇災害的發生。特別是1991年入夏以來,在我國的江淮、太湖地區,以及長江流域的其他地區連降大雨或暴雨,部分地區出現了近百年來罕見的洪澇災害。截至8月1日,受害人口達到2.2億人,傷亡5萬餘人,倒塌房屋291萬間,損壞605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約3.15億畝,成災面積1.95億畝,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85億元。在這次大面積的嚴重洪災面前,應該進一步提高對我國面臨洪澇災害嚴重威脅的認識,總結經驗教訓,尋找防治對策。
除了自然因素外,造成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有:
(1)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尤其是濫伐森林,破壞水土平衡,生態環境惡化。如前所述,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建國以來雖已治理51萬平方千米,但目前水土流失面積已達160萬平方千米,每年流失泥沙50億噸,河流帶走的泥沙約35億噸,其中淤積在河道、水庫、湖泊中的泥沙達12億噸。湖泊不合理的圍墾,面積日益縮小,使其調洪能力下降。據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調查,70年代後期,我國面積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約有2300多個,總面積達7.1萬平方千米,占國土總面積的0.8%,湖泊水資源量為7077億立方米,其中淡水2250億立方米,占我國陸地水資源總量的8%。建國以後的30多年來,我國的湖泊已減少了500多個,面積縮小約1.86萬平方千米,占現有湖泊面積的26.3%,湖泊蓄水量減少513億立方米。長江中下游水系和天然水面減少,1954年以來,湖北、安徽、江蘇以及洞庭、鄱陽等湖泊水面因圍湖造田等縮小了約1.2萬平方千米,大大削弱了防洪抗澇的能力。另一方面,河道淤塞和被侵佔,行洪能力降低,因大量泥沙淤積河道,使許多河流的河床抬高,減少了過洪能力,增加了洪水泛濫的機會。如淮河幹流行洪能力下降了3000立方米/秒。此外,河道被擠占,束窄過水斷面,也減少了行洪、調洪能力,加大了洪水危害程度。
(2)水利工程防洪標准偏低。我國大江大河的防洪標准普遍偏低,目前除黃河下游可預防60年一遇洪水外,其餘長江、淮河等6條江河只能預防10~20年一遇洪水標准。許多大中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差,經常處於一般洪水的威脅之下。廣大江河中下游地區處於洪水威脅范圍的面積達73.8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陸地總面積的7.7%,其中有耕地5億畝,人口4.2億,均佔全國總數的1/3以上,工農業總產值約佔全國的60%。此外,各條江河中下游的廣大農村地區排撈標 准更低,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遠不能滿足目前防洪排澇的要求。
(3)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使受災程度加深。一方面抵禦洪澇災害的能力受到削弱,另一方面由於社會經濟發展卻使受災程度大幅度增加。建國以後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尤其是東部地區人口密集,長江三角洲的人口密度為全國平均密度的10倍。全國1949年工農業總產值僅466億元,至1988年已達24089億元,增加了51倍。近10年來,鄉鎮企業得到迅猛發展,東部、中部地區鄉鎮企業的產值佔全國鄉鎮企業的總產值的98%,因經濟不斷發展,在相同頻率洪水情況下所造成的各種損失卻成倍增加。例如1991年太湖流域地區5~7月降雨量為600~900毫米,不及50年一遇,並沒有超過1954年大水,但所造成的災害和經濟損失都比1954年嚴重得多。此外,各江河的中下游地區一般農業發達,具有眾多的商品糧棉油的生產基地,一旦受災,農業損失也相當嚴重。

3.水體污染及其危害

水是最重要的天然溶劑,因此極易污染。常見的水體污染有下列幾類。
(1)水體富營養化 水體富營養化是一種有機污染類型,由於過多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進入天然水體而惡化水質。施入農田的化肥,一般情況下約有一半氮肥未被利用,流入地下水或池塘湖泊,大量生活污水也常使水體過肥。過多的營養物質促使水域中的浮游植物,如藍藻、硅藻以及水草的大量繁殖,有時整個水面被藻類覆蓋而形成「水花」,藻類死亡後沉積於水底,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導致魚類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水體富營養化會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沼澤化發展。
海洋近岸海區,發生富營養化現象,使腰鞭毛藻類(如裸溝藻和夜光蟲等)等大量繁殖、密集在一起,使海水呈粉紅色或紅褐色,稱為赤潮,對漁業危害極大。近年來渤海北部和南海已多次發生。
(2)有毒物質的污染 有毒物質包括兩大類:一類是指汞、鎘、鋁、銅、鉛、鋅等重金屬;另一類則是有機氯、有機磷、多氯聯苯、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等化工產品。許多酶依賴蛋白質和金屬離子的絡合作用才能發揮其作用,因而要求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錳、硼、鋅、銅、鉬、鈷等),然而,不合乎需要的金屬,例如汞和鉛,甚至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的量過多,如鋅和銅等,都能破壞這種蛋白質和金屬離子的平衡,因而削弱或者終止某些蛋白質的活性。例如汞和鉛與中樞神經系統的某些酶類結合的趨勢十分強烈,因而容易引起神經錯亂,如瘋病、精神呆滯、昏迷以至死亡。此外,汞和一種與遺傳物質DNA一起發生作用的蛋白質形成專一性的結合,這就是汞中毒常引起嚴重的先天性缺陷的原因。
這些重金屬與蛋白質結合不但可導致中毒,而且能引起生物累積。重金屬原子結合到蛋白質上後,就不能被排泄掉,並逐漸從低劑量累積到較高濃度,從而造成危害。典型例子就是曾經提到過的日本的水俁病。經過調查發現,金屬形式的汞並不很毒,大多數汞能通過消化道而不被吸收。然而水體沉積物中的細菌吸收了汞,使汞發生化學反應,反應中汞和甲基團結合產生了甲基汞(Hg-CH3)的有機化合物,它和汞本身不同,甲基汞的吸收率幾乎等於100%,其毒性幾乎比金屬汞大100倍,而且不易排泄掉。
有機氯(或稱氯化烴)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其中一個或幾個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這種化合物廣泛用於塑料、電絕緣體、農葯、滅火劑、木材防腐劑等產品。有機氯具有2個特別容易產生生物累積的特點,即化學性質極端穩定和脂溶性高,而水溶性低。化學性質穩定說明既不易在環境中分解,也不能被有機體所代謝。脂溶性高說明易被有機體吸收,一旦進入就不能排泄出去,因為排泄要求水溶性,結果就產生生物累積,形成毒害。典型的有機氯殺蟲劑如DDT、六六六等,由於它們對生物和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已被許多國家所禁用。
(3)熱污染 許多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余熱散發到環境中,會把環境溫度提高到不理想或生物不適應的程度,稱為熱污染。例如發電廠燃料釋放出的熱有2/3在蒸氣再凝結過程中散入周圍環境,消散廢熱最常用的方法是由抽水機把江湖中的水抽上來,淋在冷卻管上,然後把受熱後的水還回天然水體中去。從冷卻系統通過的水本身就熱得能殺死大多數生物。而實驗證明,水體溫度的微小變化對生態系統有著深遠的影響。
(4)海洋污染 隨著人口激增和生產的發展,我國海洋環境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損害。
1980年調查表明,全國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工業和生活污水有66.5億噸,每年隨這些污水排入的有毒有害物質為石油、汞、鎘、鉛、砷、鋁、氰化物等。全國沿海各縣施用農葯量每年約有四分之一流入近海,約5萬多噸。這些污染物危害很廣,長江口、杭州灣的污染日益嚴重,並開始危及我國最大漁場舟山群島。
海洋污染使部分海域魚群死亡、生物種類減少,水產品體內殘留毒物增加,漁場外移、許多灘塗養殖場荒廢。例如膠州灣,1963~1964年海灣潮間帶的海洋生物有171種;1974~1975年降為30種;80年代初只有17種。萊州灣的白浪河口,銀魚最高年產量為30萬千克,1963年約有10萬千克,如今已基本絕產。

水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
[編輯本段]

1.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建立節水型經濟

緩解我國水資源緊缺的局面,關鍵在於提高用水效率,建立節水型經濟。節水型經濟的主要標志應該是,發展素質好、產值高、用水少和排污少的產業,並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工業布局要適應水資源條件;要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發展用水少的作物;要使工農業產品用水定額與排水定額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普及先進的生活節水設備;加強水的多次重復利用,發展污水資源化等。搞好工業節水,既減少了新水取用量,自然也減少了工業廢水量。工業節水的指標通常用水的重復利用率來表示,我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較低。在80年代初期,全國平均只有20%左右,僅有少數城市達到40%。我國農業用水佔全國取水量的88%,和美國49%、前蘇聯59%、日本46%、法國47%等相比差距很大,這同現代化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極不相稱。今後應該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發展符合水質標準的有機污水的農業灌溉,培育並推廣耐旱作物,以獲得穩產高產。

2.建立污水處理系統

建立污水處理系統,使污水資源化隨著工業三廢的治理和控制,重金屬對水體的污染將趨緩和,而有機污水的治理日益突出,在城市中更顯得重要。
利用污水處理廠是工業化國家治理有機污水的主要途徑。美、英、法、德國等,平均每1~1.5萬人就有一座污水處理廠。但是這些廠只能解決生物降解有機物,而不能去除氮、磷及非生物降解有機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轉向發展舊有的土地處理和生物塘(氧化塘)等自然凈化方法,利用生態系統對有機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如美國密執安州馬基斯根的生態工程是由貯水塘、曝氣塘和灌溉田所組成,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威里比牧場則利用氧化塘、農田和牧場所組成的處理系統。通過環境生態工程使污水資源化而獲得再生水源,用於擴大供水,一定程度上能緩和局部地區的水資源緊缺的狀態。

3.開發和利用天空水資源

天空水(即空氣中的含水量)只有28萬億噸,僅佔全球總水量的0.002%,但是在天氣變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天空水中,95%為水汽,雲和降水雲層只佔5%。天空水總量雖少,但其循環很快,循環周期僅8.7天,而地下及地表水循環周期為400年,也就是說,一年裡天空水可以循環42次,一年中天空水量就有1176萬億噸,遠遠超過地表水的總量。
開發利用天空水資源首先是調查研究本地區的天空水資源狀況,包括天空水汽、雲和雨雪的時空分布,氣候特徵和變率,天空水資源的可用率等。其次是在用水緊缺地區開展人工降水,世界各國40多年來的試驗結果表明,在合適的雲層條件下,用正確的催化方法,人工增加降水一般平均可達10~30%。我國從1958年開始也進行了多次試驗,福建古田水庫1975~1986年的12年試驗結果,平均增加降水量為23.8%,僅以發電一項計算的投資效益比就達1∶50。
4.防洪減災的主要對策

洪澇災害是一種自然社會現象,其成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為的影響。作為一種自然災害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實力的增強,人類對災害的發生規律、演變過程的認識會不斷提高和深化,通過災前預報、預警和採取預防控制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災害所帶來的損失。為此,要把防治洪澇災害作為全國國土整治的中心任務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制定出全國的長期性洪澇治理總體規劃,並通過立法予以實施。同時有必要制定防洪法規,實行以法治水,強調實行統一管理。加速洪澇災害的預測預報、報警和災情評估的研究工作。產業布局要適應水環境的變化,通過各種措施,如保持水土、修建蓄水工程,建築堤壩,疏浚河道,灌溉排水,設立滯蓄洪區等,使水環境向有利的方向轉變,以獲得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國的三峽工程是一項以防洪、發電為主的大工程,如能建設成功,對防洪減災和經濟建設均有巨大的作用。

我國節約水資源現狀
[編輯本段]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資源量計量,人均佔有量為250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目前,全國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0多億立方米。長期以來受「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價值觀念影響,水資源被長期無償利用,導致人們的節水意識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資源浪費和水資源非持續開發利用。水資源日益短缺,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共同的使命。

水資源危機將會導致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為了取得足夠的水資源供給社會,必將加大水資源開發力度。水資源過度開發,可能導致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水污染的嚴重,既是水資源過度開發的結果,也是進一步加大水資源開發力度的原因,兩者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通常認為,當徑流量利用率超過20%時就會對水環境產生很大影響,超過50%時則會產生嚴重影響。目前,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達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個別地區更高。如1995年松花江、海河、黃河、淮河等的開發利用率就已達50%以上,其中淮河流域達98%。此外,過度開采地下水會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環境問題。

一、 我國節水現狀
在生活節水方面,目前全國所有城市和絕大部分市鎮,基本做到了安裝計量水表收費,基本取消了居民生活用水包費制。
在工業節水方面,目前全國用水重復利用率普遍比80年代初提高了40%以上,萬元產值取用水量比80年代減少5成,1983年到1995年累計節水量近200億立方米,減少排污量近150億立方米,沿海城市利用海水量近65億立方米。
在農業用水方面,近些年在全國建設了300個節水增產重點縣,209個高標准節水增效示範區,並對99個大型灌區及40個中型灌區進行以節水灌溉為中心的續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建設了一批國家級節水示範區,1998年底,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2.285億畝,其中噴、滴灌和微噴灌面積2600萬畝,管道輸水灌溉面積7800萬畝,渠道防滲節水灌溉面積1.3億畝。另外,推廣非工程措施節水面積2.24億畝。

二、 我國節水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足。 節水是一項具有廣泛社會性和區域性的工作,搞好節水需要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特別是要通過節水來緩解華北地區和黃河下游斷流這類區域性缺水和水環境問題,更需要全區域(或全流域)社會成員和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見成效。而我國人民群眾對節水的認識普遍不高,節水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
2、投入不足 。節水工作面廣、量大,情況復雜多樣,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進技術,像工業用水,一般可分成冷卻用水、鍋爐用水、洗滌用水,工藝用水等等,其中節約冷卻用水相對比較容易,而節約洗滌用水、工藝用水則相對較難。但不管要節約哪種工業用水,都需要更新改造用水設備,有的甚至要更新改造工藝設備。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隨著節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復利用率的提高,單方節水投資會愈來愈大,技術要求也愈來愈高。目前我國從上到下工業節水尚無固定投資渠道,節水工程一般是爭取一個上一個。農業節水投入近些年有所加強,但力度不夠,投入不足與技術落後使我國工農業用水水平與國際差距拉大。
3、機制不力 。當前節水工作還沒有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模式。水價太低是主要原因,許多節水工程直接經濟效益有限,更多地體現在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上,而國家又缺乏優惠發展政策。這些原因的存在,致使許多用水大戶節水積極性不高,節水並沒有真正變成企業、農戶的自發行動,節水工作處於被動狀態。
4、法制不強 。節約用水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單靠政府行為,沒有市場推動,節水必然動力不足;單靠市場推動,沒有政府引導,節水也必然難見成效。抓好節水必須充分考慮節水工作的特點,既要靠市場推動,也要加強政府行為。強有力的政府推動和切實有效的廣大用水戶的積極自覺行動相結合,才可能促進我國的節水工作躍上一個新台階。

『伍』 我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是世界人均佔有水資源量的多少

我國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3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
全球水資源狀況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工業、農業、城市的日益擴展,特別是世界人口急劇增多,加之,人類活動失控,造成環境惡化,水資源污染及嚴重浪費,迫使世界水資源日趨匱缺。據材料統計:20世紀初,全球水消耗量為5000億m3/y,到世紀末已增長為50000億m3/y(增長10倍以上)1954年-1994年美洲大陸用水增加100%,非洲大陸用水量增加300%以上,歐洲大陸增加500%,而亞洲大陸增長幅度更高。地下水之開采量為5500億m3/y(80-90年代),其中大於100億m3/y的有10餘個國家,占總開采量的8.5%。
2001年3月在海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水資源論壇」部長級會議上,21世紀世界水事委員會報告說,目前全球有10-11億人沒有用上潔凈水,有21億人沒有良好的衛生設備,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今後20-25年,人類用水量將增加40%左右,世界將面臨水資源的嚴重危機;報告中還強調指出,地球上只有2.5%的水是淡水,而其中2/3存在於冰蓋和冰川中,無法直接利用,僅剩的那一小部分水資源,大約有20%在人跡罕至的地區,其餘80%的水則通過季風、暴風雨以及洪水等形式,在錯誤的時間降落到錯誤的地點,供給人類直接利用的水資源確實有限,僅為1%左右;報告中說,到2025年世界新增30億人口,所需供水缺少20%,加之浪費與污染可達50%以上;據「平衡與人口協會」估計,20-30年內缺水人口可達15-20億人。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資料,按全世界人口為50-60億計算,人均佔有水量約為8000-10000噸。1997年「第一屆世界水論壇」報告說,由於世界水資源消費量急劇增加6倍,遠遠超過4000km3,人均淡水佔有量已降到4800m3,(1995年為7300m3)。由於僅有的淡水量分布不平衡,有60%-65%以上的淡水集中分布在9-10個國家,例如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印度尼西亞、哥倫比亞等,其中奧地利每年有840億噸水可滿足歐盟3.7億人口的用水需求,供水收入達10億歐元。而佔世界人口總量40%的80多個國家卻為水資源匱乏的國家,其中有近30個國家為嚴重缺水國,非洲佔有19個,像卡達僅有91m3,科威特為95m3,利比亞為111m3,馬爾他為82m3,成為世界上四大缺水國;而幾個富水國,水資源消費急劇上升,像美國紐約人均日耗水量為600-800升,日本大阪為575升,法國巴黎443升,羅馬為435升,貧富相差極為懸殊。
我國水資源的危機形勢
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國家,1993年全國取水量(淡水)為5255億立方米,佔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國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億立方米還高。由於人口眾多,目前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後,被列為世界幾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另外,中國屬於季風氣候,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南北自然環境差異大,其中北方9省區,人均水資源不到500立方米,實屬水少地區;特別是近年來,城市人口劇增,生態環境惡化,工農業用水技術落後,浪費嚴重,水源污染,更使原本貧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瓶頸。
據最近有關媒體報道,我國364個縣級以上城市缺水,日缺水量達1300萬立方米,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嚴重缺水城市涉及17個省區,其中包括沿海發達城市。同時,目前有362億噸污水被排放(其中80%未經處理)。據報道,全國1200條河流,有850條受到污染,足以說明水源污染的嚴峻形勢。
今年8月新華社報道:由於地下水惡性超采,已使我國形成8萬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導致地面沉降的地質災害。目前有30座城市發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其中華北區的漏斗形成早已有報道,近期西安市地面沉降已引人憂慮,已發現有9-11條裂縫貫穿全市155平方公里,有2600座建築物受到危脅。此外,環渤海地區和繆東半島有1200多平方公里發生海水倒灌。
水在社會、經濟上的戰略位置
隨著水資源的逐漸匱乏,水的經濟、社會功能性日趨顯著,水在經濟社會的地位日趨提高。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缺水國,都把水利建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投入巨資,修建各類型的水庫、水堤,以及儲水、蓄水、引水工程,來確保水的供求。
據世界水事委員會宣布,全球在用水方面的投資,必須從如今的每年750億美元,增加到1800億美元。又如最近資料顯示,我國南水北調工程啟動,在今後10年,僅東線引水工程(東部運河和中央運河),投資250億美元,全部工程投資那就更是驚人了。
此外,各國在防止水的環境污染,水的循環利用,活水處理方面的新技術投資,日益迫切,日益劇增;中東地區的缺水國家,例如以色列、科威特、約旦、利比亞、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長國、葉門等十幾個國家以及加沙地帶等,主要飲用再生水;其中產油富國,像沙烏地阿拉伯在1997年前就已投資50億美元用於海水淡化工程,以試圖解決或緩解供水危機;以色列在海水淡化方面,無論在投資和技術裝備上都付之以頗大的投入,僅以色列每年從土耳其進口淡水1.5億立方米,耗資巨大;馬來西亞每年向海灣國家出口淡水3900萬噸,為運送淡水,才把過去輸油輪改為輸水輪。
為開發地下水,補充新水源,各國也投入巨大資金,進行水文地質基礎研究,並進行全面勘查與鑽探。
隨著世界水危機的加劇,水資源的地位,已不僅反映在經濟社會上,而日益強烈地涉及到軍事上,涉及到國與國的沖突上。
在摩洛哥中部古城馬拉喀什召開的世界水論壇會議上,為論壇准備的文件「序言」中說,預測2050年以前世界水資源將發生一次大的危機……認為「到21世紀,水可能成為一種罕見之物,一種稀有資源」,呼籲要「避免水資源的匱乏而引發國際沖突」。
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聯合國人類住區會議,大會秘書長沃利·恩多警告說:「據我的推測,在未來50年中我們會看到導致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劇烈沖突的誘因,將不再是石油,而是水」。
在法國巴黎召開的84國部長級水資源專題會議上,世界水委員會主席阿布扎伊德提出「水資源匱乏是中東、非洲地區國家關系緊張的根源」。
以色列和敘利亞的和平談判,關鍵是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其戰略意義也是被稱之為中東水塔的水資源問題。30多年來,雖然多次談判,要求在戈蘭高地撒軍,甚難達成共識,其中涉及供水之源控制權問題,仍是主要障礙之一。
世界銀行副行長伊斯梅爾·薩拉傑丁曾預測說:「如果說上個世紀的許多戰爭是為爭奪石油,那麼下個世紀將會因水而戰」。
在湄公河流域,由於寮國、泰國修建水庫、水壩工程,威脅河域5000萬人用水,柬埔寨、越南已發出警告說,由此將引起沖突。
水資源概念及其科學內涵
水資源是人類社會一切生產、生活的物質基礎,沒有水和水資源就沒有人類,但水和水資源在自然物質概念上是不同的,資源不等於水,水資源只佔地球系統中水的十萬分之三,約47萬億噸,作為水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資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對水資源的定義是:「作為資源的水應當是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具有足數量和可用量,並適合對某地水需求而能長期供應的水源」。我國尚無統一的概念定義,故有的說:「地球表層可供人類利用的水」;有的則認為:「自然界各種形態(氣態、液態或固態)的天然水」等。實質上說,水資源就是指地表徑流、地下徑流的總和。
水資源一般分為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兩大類。地表水資源受制約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時空分布不均,難以按其自然規律發揮其供水功能;地下水資源,受生態環境的污染惡化,特別是過量開采,水位急劇下降,也早已發出「黃牌」警告。早在1977年聯合國水資源大會上,就已發出「水資源不久將成為一場深刻的社會危機」的信息。近20年,約旦河流域、底格里斯河流域、幼發拉底河流域,以及尼羅河流域的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國與國之間分岐(沖突)導火線;南亞國際河流水的爭端此起彼伏;北美、南美、北非等地,也因國際河流和開發(利用)問題產生裂痕。特別是人口的急劇增加,環境日趨惡化,水資源匱乏與需求矛盾日趨尖銳,全球水資源問題,成為各國政府關注和迫切要解決的熱點課題。
在這一形勢下,各國政府及全世界有關國際組織,急迫地投入大量經費從事水資源問題的研究,歷經50-60年的實踐發展進程,水資源問題形成了一門多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性學科體系,主要是研究地球上水資源的形成及演變規律,以及科學利用規律,來解決人類生產、生活、工業、農業,以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水資源學包括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水資源系統分析、水資源工程、環境改善等分支,並已向水資源社會學方面延伸。
在自然科學基礎學科及水利科學、水文學相互交融、滲透與吸收基礎上,已建成的分支有:水資源生態學、水資源環境學、水資源信息學、水資源工程學、水資源管理學、水資源系統分析學以及水資源經濟學、水資源法學、水資源倫理學等,並正在向外延發展,包括大氣、冰川、海洋、極地等。
隨著《21世紀議程》的實施,將會不斷發揮學科本身的特點與優勢,不斷提高和豐富學科的內涵,將會建成一個多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性水資源學體系。

『陸』 世界各國水資源排名

按水資源量大小排隊,前幾名依次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中國、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種結果了。中國人均水資源量相當於世界人均量的1/4。

水是地球上最豐富的一種化合物。全球約有四分之三的面積覆蓋著水,地球上的水總體積約有13億8600萬千米立方,其中96.5%分布在海洋,淡水只有3500千米立方左右。若扣除無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頂上的冰冠,以及分布在鹽鹼湖和內海的水量,陸地上談水湖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總水量的 1% 。資源是指水圈內的水體總量。

降落到地上的雨、雪水, 2 / 3 左右為植物蒸騰和地面蒸發所消耗,可供人們用於生活、生產的淡水資源每人每年約一萬立方米。但是,由於地球上人口分布與淡水資源分布不成比例,加上水資源污染和使用過程中的浪費,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存在著淡水資源緊張的情況,不少國家和地區不惜成本昂貴,設立海水淡化裝置或採取其它措施來緩和淡水供應矛盾。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淡水的需求不斷增加,不久的將來,淡水資源緊缺將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嚴峻問題。

『柒』 誰能告訴我各國的水儲量急需!!

地球上水的儲量很大,但淡水只佔2.5%,其中易供人類使用的淡水不足水的需求隨人口和經濟發展而迅速增長。從1940-水資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很不均勻的,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據聯合國調查,全球約有4.6億人生活在用水高度緊張的國家或地區內,還有自從在國際會議和聯合國有關機構的組織推動下,世界各國的水資源工作有了較大的進展。在全球范圍內開展了水資源評價活動。對水資源的評價方法進行了理論探討和實驗研究。在水資源規劃研究中,由於競爭性用水問題的突出,導致了投資競爭,水資源在地區間、部門間和多目標用水間的合理分配問題已成為缺水地區在發展進程中諸矛盾的焦點,因而各國開始致力於流域和區域的規劃研究。

自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首腦會議後,可持續發展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為水資源學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國在可持續發展觀念啟發下,從發展模式的高度認識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認識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相互關系,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管理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中的作用,水資源管理中需水管理、供水管理、水質管理和水價管理的相互關系二、中國水資源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一)水資源現狀

根據上世紀1、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偏少

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算少,但按1997年人口統計,我國人均水資源量2、時空分布很不均衡,水土資源分布不相匹配

水資源的問題與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有密切關系。全國十個流域可合並劃分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個明顯不同類型區:

(((

3、氣候變化對我國水資源影響

從(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

1、供水能力

我國的供水能力從

2、用水現狀

我國用水增長迅速,

3、用水效率

隨著用水量的增加,用水效率逐年有所提高。但與經濟發達的高收入國家相比,我國單方水的GDP產出量仍低於發達國家。它表明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用水效率的提高,節水尚有較大潛力。

4、全球與其它大國用水現狀

1995年全球人口57.35億,用水

(三)當前面臨的主要水資源問題

1、北方乾旱持續,缺水形勢加劇。地下水嚴重超采,黃河沖沙水被擠占,斷流加劇。水污染發展,生態環境惡化;

2、南方洪澇災害頻繁出現,水污染得不到控制,造成了污染型缺水;

3、西北內陸地區水土資源過量開發,荒漠化發展,生態環境惡化,出現了生態型缺水;

4、2001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達以水資源緊張三、中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總體戰略

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報告提出:針對面臨的問題建議我國水資源總體戰略為,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要從以下八個方面實行戰略性的轉變:

1、人與洪水協調共處的防洪減災戰略

要從無序、無節制的與洪水斗爭轉變為有序、可持續的與洪水協調共處。要從以建立防洪工程體系為主的戰略轉變為在防洪工程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全面防洪減災工作體系2、以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為目標的農業用水戰略

要從傳統粗放型灌溉農業和旱地雨養農業轉變為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通過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農業,我國可以基本立足於現有規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3、節水優先,治污為本1997年我國城市化水平為30%,城市人口同時4、以源頭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減災戰略

目前我國排放的污水量與美國、日本相近,而經濟發展水平卻不能與他們相比長期以來5、保證生態環境用水的水資源配置戰略

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保障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在水資源配置中,要從不重視生態環境用水轉變為保障生態環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和保障社會經濟用水。保障生態環境需水,有助於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維持6、以需水管理為基礎的水資源供需平衡戰略

對水資源的供需平衡根據預測,我國用水高峰將在2030年左右出現上述估計的需水量7、解決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南水北調戰略措施。

8、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的西部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戰略。

根據分析,當我國人口增至16億時四、需要優先研究的重大科技問題

1、水資源演變規律的研究。

研究氣候持續乾旱和大規模的抗旱活動條件下,水資源衰減和流域水循環演變發生明顯變化的規律,為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2、水生態環境問題

研究水與生態系統相互作用的模式機理過程與效應問題;研究生態保護准則,區域生態環境發展趨勢預測及評價方法,與區域生態環境需水量的計算方法。

3、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

在流域尺度上研究水資源系統、經濟社會系統、生態環境系統在其運動發展過程中的相互依存與相互制約的定量關系。

4、農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研究的主導方向為:灌溉水資源合理開發和優化配置技術研究;老灌區節水改造技術研究;高效輸水灌溉系統新技術研究;田間節水灌溉新技術研究及設備產業化,節水管理新技術研究,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關鍵技術的研究。

5、加強水資源的監測、預報、調度工作

隨著新水法的頒布,需要全面加強水資源供、用、耗、排等方面的監測工作,水質污染和地下水的監測工作尤其需要加強。水資源的水量和水質的預報、預測工作也應當逐步開展。水量應結合水質要求進行合理調度。

為改變相應落後的水資源監測手段,應全面提升監測和信息應用水平研究開發水資源監測技術和信息共享平台,以提高我國水資源監督和管理能力,為現代化水資源管理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撐。塗料專業資訊 CoatRen

『捌』 全球水資源總量和人口,人均佔有量各是多少

資料不難找,但要作研究,剛要花功夫。

你可以算一下:
廣州市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只有1375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值的56%,世界人均值的15%。

水資源總量居全國之冠的廣東,年人均水資源量僅有 2100 立方米,低於全國 2200 立方米的平均水平,逼近國際公認的年人均水資源 1700 立方米的警戒線。提案中透露,廣州市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平均達350升,為全國之最。
----
中國各省區市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立方米)

《200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 2002年2月第一次印刷

西藏175078
青海12278
----
雲南5298
新疆4976
海南4147
廣西3989
福建3524
江西3362
四川3135
----
廣東2935
貴州2790
湖南2490
內蒙2145
黑省2046
浙江2005
----
湖北1652
重慶1473
吉林1467
陝西1221
安徽1085
甘肅1079
----
遼寧871
江蘇451
山西448
河南434
----
山東377
河北358
北京325
----
上海182
寧夏182
天津152

『玖』 世界各大洲水資源總量排序(南極洲除外)

從各大洲水資源總量的分布來看,亞洲最多,其次為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歐洲、大洋洲;

從人均徑流量的角度看,大洋洲人均徑流量最多,其次為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歐洲、亞洲。

世界各大洲的徑流總量和人均徑流量(除南極洲外)

歐洲 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徑流總量(立方千米) 3100 131900 4225 5950 10390 1965

人均徑流量(立方米/人) 2100 1960 5500 7640 21000 27800

世界水資源分布:

①影響水資源分布的因素——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及水循環的活躍程度

②衡量水資源豐富程度的主要指標——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9)法國水資源多少立方擴展閱讀

世界水資源的分布是一個關於地球上水源的分布情況。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儲量只佔地球上水體總量的2.53%,其中固體冰川約占淡水總儲量的68.69%。主要分布在兩極地區,人類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還難以利用。液體形式的淡水水體,絕大部分是深層地下水,開采利用的也很小。

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儲量約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只佔全球總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資源每年約有 9 000立方千米。

參考資料世界水資源的分布_網路

閱讀全文

與法國水資源多少立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