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德國打法國用的是閃電戰嗎法國預防了為什麼擋不住
預防也沒用呀,不是蘇聯冰天雪地德軍機械化部隊開不上去了,蘇聯也完蛋了
2.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何如此迅速戰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第如此迅速戰敗的原因如下:
1.法國人盲目建設馬其諾防線,一廂情願地認為德國人永遠無法逾越。
2.聯軍的作戰意識很是消極,是既不想打又不敢打。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一戰的陰影、波德戰爭的震撼,自身軍隊模糊的戰爭定位影響。以至於開戰前夕很多法軍因為喝高了而住院、支援物資里明確要求加入娛樂用具、拿自家產的葡萄酒去分界線和德軍換啤酒喝。
3.德軍及其周密的作戰部署,由曼施坦因元帥制定的黃色方案將兵力分為ABC三個集團軍,A集團軍部署於北部平原,負責進攻和掩護B集團軍;B集團軍部署中部森林,為主力部隊;C集團軍部署在馬其諾防線,負責牽制聯軍主力。
4.法國情報機構的無能。希特勒自編自導「黃色方案曝光」,使聯軍認為其主力部隊是A集團軍,為B集團軍贏得了絕對的勝利。
5.兩國治軍思想的嚴重差異。法軍雖然兵力遠高於德軍,但思維嚴重拖軌,在以坦克為主力的裝甲部隊配合步兵和空中力量的戰略時代,法軍還是側重以步兵為主,裝甲部隊為輔(肉盾)的陳舊思維,而且還是單純注重防禦(馬其諾防線),在運動戰大展神威之時還是沿襲一戰的老思維。
(2)法國為什麼打不過閃電戰擴展閱讀:
法國戰役
法國戰役(又稱法蘭西戰役,法語:Bataille de France,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從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法國及比利時、荷蘭等低地國家。
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在戰爭歷時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便被納粹德國擊敗。戰爭最後,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在發電機行動中成功地從敦刻爾克撤退至英國本土。
背景
1939年德國征服波蘭後,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議,但為英法所拒絕,於是希特勒便決心用實力來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給德國陸軍將領的一個指令中,闡明了他之所以堅信進攻西歐是德國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擔心和蘇聯簽訂的條約,只有在符合蘇聯的目的時才會使蘇聯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國進攻,蘇聯很可能從背後給予致命的一擊。
所以他要提早在蘇聯准備好之前進攻法國。他還相信一旦法國失敗,英國也會就範。但以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為首的德國陸軍將領們堅決反對,理由是德國陸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擊敗西歐軍隊,一但開戰,德國必亡。希特勒嚴厲斥責勃勞希契等人膽小怕事,並命令他們無條件遵從他的主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戰役
3. 二戰法國失敗的原因
馬奇諾防線
拿破崙曾經說過:「躲在塹壕後面的人終究會被擊敗。」但法國人似乎忘記了自己這位前輩的經驗之談,過高地估計了馬奇諾防線的價值,以致事與願違,開戰不久就重蹈了一戰初期的覆轍。
相比法國人,德國人對拿破崙的理論反倒用的得心應手,蒂佩爾斯基希寫道:
拿破崙的理論是使大部隊由於靈活機動而成倍增加其威力,而希特勒的裝甲部隊和俯沖轟炸機則賦予這個理論以二十世紀的內容。他巧妙地發揮這一思想,在不到四十天的時間內粉碎了法國在軍事方面唯我獨尊的神話,同時暴露了輕信馬其諾防線是大錯而特錯。
與德國靈活機動的裝甲部隊相比,法國缺乏這樣的裝甲部隊。法國並非沒有坦克,它不但有而且數量還不少,盡管這些坦克的速度比德軍的坦克慢,但裝甲厚,抗打擊能力強,如果組成坦克部隊不見得比德軍的差。但法國的高級將領們還用一戰時的眼光來看待坦克,仍然把坦克當做支援步兵的工具,把它們分散在步兵師裡面。而德國在古德里安的倡導之下,已經把裝甲戰的理論和思想發展得相當完整,僅從思想上比較法國已然落了下風。
陸軍的落伍又因為缺乏有效的空軍支援而變得更加嚴重。前面已經說過,空軍的計劃是生產1000架飛機,已經遠遠不能與德國空軍相比,可就這點計劃還不能完成。法國無論是經濟還是工業基礎都不差,差的是那些思想落伍的陸軍將領們,他們根本不清楚制空權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但在國防體系中占支配地位的又恰恰是他們,這就使本應給予空軍的一部分軍事預算被陸軍強佔了,妨礙了空軍的發展。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總而言之,從軍事上講,造成法國失敗的並不是馬奇諾防線,而是比馬其諾防線還要僵化的法國將領們的頭腦。
┃法國將領們的頭腦為什麼會這樣僵化?
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讓他們驕傲自滿,於是所有的軍事思想都停留在了那個年代。他們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把動員制度作為國防的惟一基礎。陸軍平時只是訓練預備人員,如遇戰爭再把他們召集起來組織軍隊,這就造成遇到國際突發事件無法立即採取軍事行動。
希特勒進軍萊茵蘭時,法國政府當即威脅說要採取軍事行動,但落後的動員制度讓這一威脅成了一句空話。德軍沒等法國開始動員集結就已經完成了他們的計劃,法國人只能無可奈何地面對既成事實。
事後,希特勒這樣說道:
進兵萊茵蘭之後的48小時是我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刻,假使法國此時出兵則我們只好夾著尾巴就跑,因為我們的軍事能力是連輕微的抵抗都不夠資格的。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人本來准備在9月17日向德國發動大規模攻擊以支援波蘭,可是到了那天波蘭已經崩潰,只能放棄這一計劃。為什麼法國不能早點出兵支援波蘭?原因有兩個:一是被落伍的動員制度所限制;二是法軍統帥部堅持使用一戰時的戰術——發動攻勢必須有重炮支持,重炮從倉庫提出後還得先進行維護然後才能使用,把這些程序完成則需要16天的時間,從而貽誤了戰機。
更要命的是,盡管有情報顯示大量的德國裝甲部隊已經集中在阿登防區的對面有六個月之久,但是頑固不化的法國總參謀部的將領們仍然堅持認為這是德國人在虛張聲勢,德國裝甲部隊根本無法穿過地形陡峭、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區前來進攻。可是,德國裝甲部隊恰恰在他們認為不可能進攻的地方,給了法國致命的一擊。
從表面上看,是德國的奇襲造成了法國的失敗,其實,政客的無良,黨派的紛爭,政治的混亂,行政效率的低下,軍事思想的落伍,這些才是導致法國失敗的深層次原因。
也可以說,是法國人自己奠定了讓德國人打敗自己的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 ﹝英﹞ 阿諾德·湯因比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回顧與省思》 鈕先鍾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德﹞ 馮·蒂佩爾斯基希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英﹞ 李德·哈特
4. 二戰初期法國不堪一擊的原因是什麼
號稱「歐陸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如此不堪一擊,全線敗北,其原因並不在於實力懸殊。戰前,法國擁有94個師,加上並肩作戰的英國9個師、荷蘭10個師、比利時22個師共計135個師,坦克3000餘輛、飛機16300多架,實力不弱,而其猝敗的真正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防觀念淡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資本主義世界有過一個短暫的繁榮時期。法國在一片和平繁榮景象下,開始歌舞昇平坐享帝國繁榮生活。法國的統治者們也被和平生活沖昏了頭腦,放鬆了對戰後迅速發展的德國的警惕,放鬆了對和平時期的軍隊建設,放鬆了對全民的國防教育,反而一味追名逐利,造成政局長期混亂動盪。魏剛、甘末林等軍隊決策人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斗爭上,成為保持榮譽和祿位的軍人政客。愛國主義和尚武精神泯滅,投降主義思潮漫延,使法國在開戰前,全國陷入混亂和驚慌。
第二,戰備不足。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贏得了對德國的勝利,但自己也損失慘重,與戰敗國並無異樣。相比之下,戰後德國在迅速發展經濟的同時,大量生產坦克、飛機及其他先進武器,不斷擴充軍備。而法國統帥部的政客們卻貪戀和平生活,在政治上推行「綏靖政策」,從思想上解除了武裝,自恃馬奇諾防線「堅不可摧」,有一種盲目的安全感。對戰爭的准備採取漫不經心的態度。根本就沒有作抗擊侵略的准備,特別是對德國的警惕。
第三,軍事思想落後,戰略防禦單純消極,適應不了「閃電戰」的新戰法。法國領導人無視科學技術發展給作戰帶來的新變化,以及德軍對波蘭進行「閃電戰」的新特點,陶醉於「曾經為他們造成光榮的錯誤觀點」。他們設想,新的戰爭還會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以步兵進攻為主,從堅固築壘地域突破,緩慢地推進;法軍則依託馬奇諾防線,把戰爭拖向持久,然後慢慢地研究對策。在這一保守思想指導下,把50萬守軍配置在馬奇諾防線上,而總預備隊只有9個師,這便形成了法軍靜守防禦的消極戰略體系。法軍的這種只注重戰術地幅內的防禦,忽視戰略縱深內的防禦;只注重對步兵的防禦,忽視對坦克兵的防禦,經不起集群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沖擊。當德軍突破後,法軍無力進行反擊。同時法國最高統帥部還忽略了把坦克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的反沖擊,仍以為坦克只是一種支援步兵的武器。總之,法軍的戰爭指導,遠遠落後於戰爭的實際,這是法國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對德國主要突擊方向判斷錯誤,作戰指揮嚴重失誤。法軍最高統帥部在戰前根據自己的兵力布署以及本國的地理條件,對德軍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的選定作了分析。認為,馬奇諾防線工事堅固設有重兵,阿登山區地形復雜不便於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行動,德國不可能把突擊方向選在此處,很可能選在比利時中部。與法國人的意願完全相反,德軍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恰恰選在了法國人意想不到的阿登山區。然而,法軍最高統帥部並沒有根據這一變化而修改自己的作戰計劃。仍將51個師配置在法、比邊境和北方各省。當德軍以「B」集團軍群的部分兵力向比利時進攻時,法軍最高統師部還以為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急忙又北調比利時3個集團軍和9個英國師,企圖將戰火在比利時境內燃起。法軍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的這一行動正中德軍佯攻比利時之計,而集中主力「A」集團軍群出其不意地向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一舉突破防禦,爾後迅速向加來海峽挺進,使盟軍處於被動挨打狀態,從而鑄成了法國的敗局。
5. 為什麼二戰時法國會敗得這么快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雙方面的,法國的敗是一方面,德國的勝是另外一方面。我們都知道德國一戰前有個總參謀長叫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他制定過施里芬計劃,以炮兵強大的火力引導步兵作戰,六個星期搞定西線,然後揮師東進。施里芬計劃實際上就是早期的閃擊戰思維,快速出擊,以強大火力迅速打垮敵人,只不過那個時候最猛的武器就是炮兵。後來的一戰和二戰讓我們看到了,德國確實是這么打的,軍隊建設也圍繞著這個計劃建設的,所以德國早就有準備。
德國早有準備,加上德軍的強大讓很多國家迅速被全境佔領,東面的蘇聯如果不是縱深夠大也可能被德軍打了個貫穿,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損失的面積已經不少於法國了。所以說法國的敗,德軍的充足准備佔一方面。
法國軍隊的作戰思想落後於德軍,加上過度依賴馬奇諾防線,讓法軍在德軍面前顯得異常脆弱,飛機坦克成為戰爭主力使戰爭更需要機動性,可是一條龐大的防線把幾十萬大軍死死地釘在這動彈不得。德軍的順利和法軍的無力更讓雙方軍隊的士氣一個更高漲一個更低落。
6. 法國在一戰表現不錯」到了二戰為什麼會不堪一擊
法軍在二戰中的表現雖然還算不上是「不堪一擊」,但至少在二戰初期很糟糕卻也是事實~
個人認為這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一戰後,法國認為德國是戰敗國,且其受到多國(各種條約的)制裁和限制,很難再較短時間內「東山再起」,所以放鬆了警惕;二是法國也跟其他西方列強一樣,在二戰爆發前,試圖將「禍水東引」(讓德國先去對付蘇聯),所以在戰爭准備上並不充分;三是法國的軍事思想在一戰後一直停滯不前,幾乎沒有什麼發展。而德國卻「痛定思痛」,在戰略、戰術上敢於標新立異,比如將裝甲部隊集中使用、創造出了「閃電戰」等全新的戰法。這些「新玩法」一旦付諸實施,可謂是令法國措手不及、瞠目結舌!~四是法國斥巨資打造的(主要用來防範德國的)「馬奇諾防線」在實戰中形同虛設。德軍繞過「馬線」,直驅法國心腹之地,導致法軍瞬間崩潰!~
7. 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二戰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法國當時的陸軍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在各大軍事強國中陸軍不管從人數還是裝備上都排名世界第一位。法國人敢號稱世界第一是有原因的。二戰沒有開始之前,法國擁有280萬軍隊,預備役300萬。法國陸軍擁有150以上口徑的火炮10000門,陸軍擁有120多個師,將近250萬人。法國陸軍裝備有坦克3000多輛,坦克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要比德國的先進。法國的索瑪重型坦克和B1重型坦克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坦克。還有不計其數的裝甲車輛和卡車。法國空軍當時裝備有2000多架各種型號的飛機,其中戰斗機將近1000架,轟炸機300多架,法國空軍的裝備在當時的歐洲算是比較精良的。法國還有一隻實力不錯的海軍。但是為什麼法國會在戰爭爆發以後短短的40多天里被德國擊敗。
8.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閃電戰,為什麼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需要警惕的是,現代戰爭中“戰爭頂點”已在高技術下變得難以利用,戰爭的“非接觸式”、“非線式”、“非對稱”,讓弱小的一方“以劣勝優”的餘地越來越小。那麼防範閃擊戰的出路在哪裡?唯有加速新軍事變革,在軍事思想上斷不可輸給對手,在編制體制、武器裝備、教育訓練等上,也勵精圖治,形成對手不敢輕舉妄動的優勢,使敵無機可乘。
當閃擊戰插上信息的翅膀後,需要我們給軍事思維插上信息的翅膀,不僅僅是貼著“信息”標簽的名詞的變化,必須有全新、敏銳而不保守的哲學頭腦,需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機意識,防患於未然。
9. 二戰法國為什麼戰鬥力如此弱,被德國狂虐呢
法國戰略縱深不夠,一旦戰敗或敵人突入國境將退無可退,沒有迴旋餘地。作為對比,二戰時德國對蘇聯的突襲,連敗蘇聯突入蘇聯國境線內600餘公里。但得益於蘇聯戰略縱深龐大。後期緩過神來後,把重要的工業都遷往後方,開始組織反擊並成功阻止了德國進一步深入。
而且別說法國,就是當時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如果不是隔海相望,恐怕比法國亡的更快。英吉利海峽就好比英國的戰略縱深,幫它阻擋了德國。我們在二戰時,雖然我們國力弱,但得益於戰略縱深大,國土結構復雜。以空間換時間,才最終擋住了日軍。
維西政府投降後,法國權貴四逃,法國保護不了人民,人民只能在納粹的佔領下掙扎求活;戰爭勝利後,法國的「返鄉團」拿起刀,刀口朝向受盡苦難的法國人民,法國不感謝他的人民!
「和平孕育著戰爭,戰爭孕育著和平」,二戰雖已結束,但戰爭陰雲仍在,法國的弱雞表現卻對後世各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願世界和平,山河永無恙。
10. 二戰法國迅速失敗的原因,越詳細越好
法國戰敗投降的主要原因:
一、法國堅信一戰期間陣地戰勝利的戰爭經驗,軍事思想嚴重守舊落後,「在軍事上採取了保守落後的戰略戰術」。對大規模使用裝甲兵和航空兵的合成作戰熟視無睹,結果法軍不能抵擋德軍的強大攻勢。自恃馬奇諾防線「堅不可摧」,對德國裝甲部隊的「閃電戰」認識不足,對德軍主攻方向判斷失誤。
二、」法國的不幸是政治上長期掌握在綏靖主義手裡「。法國追隨英國長期推行綏靖政策,就是在大戰爆發德軍主力向東進攻波蘭的時候,沒有在西線向德軍發動進攻支援波蘭,錯過了有利的戰爭時機。
三、法國上層從政府到統帥部充滿失敗主義情緒與軍隊士氣低落。
總之,法國的政治、軍事、精神等綜合因素決定了迅速戰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