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婆羅洲怎麼樣

法國婆羅洲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0-03 10:30:10

1. 有哪些瀕臨滅絕罕見的動物

我國瀕臨滅絕的10種動物

一、 古樸國寶:大熊貓 英文: Giant Panda 學名:Ailurpoda melanolenca 大熊貓時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傳說中,過去大熊貓是白色的,在一次動物葬禮上,為表達哀思,它們把煤灰塗在胳膊上,相互擁抱後,形成了延至後背的黑色,擦眼淚又染黑了眼眶…….這當然是杜撰,但大熊貓與許多動物一樣,生存狀況十分可悲,處在滅絕的邊緣。 原因無非是人類活動范圍擴大,使其退縮於山頂,呈孤島化分布,食物與配偶資源貧乏,近親繁殖嚴重、體質下降、抗病力弱。目前總數僅僅1000隻,被列為. 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物種」。作為中國的「國寶」和「友誼使者」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選為自己的會徽標志。
二、仰鼻藍面:金絲猴 英名: Snnb-nosed Golden Monkey 學名:Rhinpitheius roxellanae 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因滇金絲猴遠居滇藏的雪山杉樹林,數量僅千餘只,黔金絲猴僅見於貴州梵凈山,數量才700多隻,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布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背覆金絲「披風」,攀樹跳躍、騰挪如飛。金絲猴剛被命名時,因其仰鼻金發,使動物學家愛德華先生聯想起歐洲十字軍司令的翹鼻金發的夫人洛克安娜,於是,他便把這個美人之名放到了金絲猴身上(請看金絲猴的學名)。 金絲猴為靈長目、猴科、仰鼻猴屬。在這個仰鼻猴屬中,還有一支中國以外的金絲猴家族,即越南仰鼻猴,這是一種小型、黑色腹及四肢內側淺黃的長尾素食猴子,1910年才被發現,曾失蹤半個世紀,到1989年才又發現,僅有200隻,棲息於越南北部。 三種金絲猴都是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和黔金絲猴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的「瀕危」級,川金絲猴為「易危」級(越南金絲猴為極危機)。 它們都面臨盜獵、伐木、毀林開荒、生境退縮的威脅,可謂「樹倒猢猻散」!
三、 長江奇獸:白鰭豚 英名:Yangtze river dolphin 學名:Lipotes vexlifer 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白鰭豚體態嬌美、皮膚滑膩、長吻似劍、身呈紡錘。眼小如豆、耳小像針,上下頜密布小牙130多顆,頭頂左上方有一圓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換一次氣,雖然視聽能力欠佳,但聲納系統發達,對超聲波的回聲定位能力是任何現代潛艇所望塵莫及的,當群體被沖散後,它們利用高頻率的聲納可與在十幾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聯系。 白鰭豚是法國動物學家米勒於1918年在洞庭湖採到首隻標本命名的,實際上中國人早就記敘過它,如漢代的《爾雅》、明代的《本草綱目》。清代蒲松齡更在《聊齋》中有白秋練與暮生的愛情故事,白秋練就是白鰭豚的化身。 白鰭豚已是一種註定要滅絕於我們手中的美麗傳奇的動物,它被國際保護人士稱為「活著的死物種」。目前人工飼養僅有一隻,名為「淇淇」。長江的圍湖造田、有害漁具、修閘建壩、繁忙的航運、漁業及嚴重的污染都在威脅其生存。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極危」物種,也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四、中華之魂:華南虎 英名:Chinese Tiger 學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華南虎的英文為「中國虎」,是我國特有的亞種,原為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但資格最老的一個虎種。全球的虎僅有一種,均產於亞洲,上個世紀尚有8個亞種:孟加拉虎、東北虎、爪哇虎、華南虎、裏海虎、巴厘虎、蘇門達臘虎,但後三個亞種相繼滅絕,中國的新疆虎(尚未搞清屬於哪個亞種)是在20世紀初滅絕的。 華南虎雄性約重149—225千克,雌性約重90—120千克,個頭雖然不是最大,但對華夏民族文化的影響可謂淵遠流長,人們談虎色變、畏虎、敬虎,認為「老虎吃人」的心理根深蒂固。但結果是,老虎幾乎被人類吃光了。華南虎正處於垂危狀態,野外數量約20隻,呈孤島分布,且捕食對象稀缺。人工飼養下的50隻呈嚴重近親,退化現象十分明顯。 我們連作為具有民族精神「虎虎有生氣」「龍騰虎躍」象徵的這種大貓都保護不了,還能保護好我們自己嗎?虎的消失,將預示人類靈魂的失落。 虎有幾種奇異色形,如產於印度中央邦雷瓦的白虎、產於中國河北省東陵的黑虎(已於19世紀末滅絕)及產於中國福建的藍虎(滅絕)。華南虎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瀕危」級別,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五、東方之珠:朱䴉 英名:Crested Ibis 學名:Nipponia nippon 要問中國最珍稀的鳥是什麼,那朱䴉應當名列前茅。這種被動物學家譽為「東方明珠」的美麗涉禽是一種人們一度認為已經滅絕的鳥類,它們原是東亞地區的特產鳥類,僅在中國、朝鮮、 .及俄羅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都失去了蹤影。難道朱䴉真的消失了嗎?七十年代後期,中國鳥類學家開始尋找朱䴉,1981年終於在陝西洋縣姚家溝發現2窩共7隻朱䴉,轟動了世界。 朱䴉得以倖存,是由於洋縣深山裡有適應其存在的自然條件,一是濕地覓食條件,二食高樹營巢條件;這里的百姓因敬重祖宗的墳山而沒有濫砍山林,為這種奇異之鳥的一息尚存提供了機會。而朱䴉的高度瀕危,則與過度獵殺、森林銳減及廣泛施用農葯化肥有關。 據一個迷信的傳說,朱䴉的「 䴉」字從字面一看就知是一種要絕種的鳥,因為它由「四」字和「哀」字組成,「死哀之鳥」怎能不絕?但洋縣人民不信邪,為保護朱䴉,他們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朱䴉覓食地,不施用農葯化肥、不捕捉泥鰍、蛙類,任由朱䴉來去。新世紀初,朱䴉在中國的數量已達248隻,可以說已經擺脫了滅絕、甚至高度瀕危的厄運。IUCN紅皮書「瀕危」級。
六、 堪稱國鳥:褐馬雞 英名:Brown Eared Pheasand 學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褐馬雞是一種產於中國山西龐泉溝、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門頭溝的珍禽,因耳部由兩個雪白的耳羽,好似長角,或有人稱之為角雞或耳雞。尾羽上翹後,披散垂下,如同馬尾,故名馬雞,馬雞屬共有4種,均產於中國,既藏馬雞、白馬雞、藍馬雞和褐馬雞。 褐馬雞雖名為雞,可羽色黑褐,油光瓦亮,生性更為驚人,勇猛善斗,寧死不屈。在山西龐泉溝褐馬雞自然保護區,農民們就曾見過褐馬雞與老鷹搏鬥的情景,二鳥扭成一團,滿地翻滾,鷹爪扼住雞脖,雞爪抓住鷹眼,兩敗俱傷,十分慘烈。正因為褐馬雞有勇猛好鬥精神,中國早在漢代就有將其尾羽裝飾武將帽盔以示英武的記載,東漢的虎賁中郎將,要以「鶡羽」做冠飾,曹*曾曰:「鶡雞猛氣、其斗於必死,令人以和褐雞為冠,像此也」。 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褐馬雞「**齊覓食,有被侵者直往奮斗,雖死憂不置」。(褐馬雞古語稱「鶡」)將其羽毛賜予武將的形式稱「鶡冠之制」。這種制度世代相襲,直至清朝,能被賜這種羽翎頂戴,乃是一種殊榮。褐馬雞在國際上與大熊貓齊名,被世界雉類協會放在其會徽上,許多動物學家建議,應把褐馬雞定為中國國鳥。目前,褐馬雞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級,一級保護動物。
七、 孑遺物種:揚子鱷 英名:Chinese Alligator 學名:Alligator sinensis 揚子鱷是中國唯一的鱷種。全球鱷魚共有25種,中國只有灣鱷和揚子鱷。但是作為體型最大的鱷(10米長),灣鱷早已在幾百年前滅絕了,而揚子鱷現為我國特有,也是從遠古北方僅存的唯一分布在溫帶的孑遺種類。作為爬行動物,揚子鱷體長2米,善於游泳而棲息於水中,營巢在河湖淺灘、植被密生的草叢中,寒冬,揚子鱷卻鑽到地下洞之中蟄伏,穴深2—3米,帶有1—3個出口,穴頂有通氣小孔,洞窟是長達幾米到20米不等的隧道,內鋪枯木、雜草等,冬眠至4、5月份,揚子鱷出蟄 5、6月份進入繁殖期,7、8月份產卵,卵白如雞蛋,二個月後孵化出殼,出生小鱷十分虛弱,常受到其他動物威脅。 揚子鱷,主食螺、蛙、蝦、蟹、魚、及鼠、鳥等,遇上較大獵物,會以粗硬的尾巴擊打,飽食一頓可長時間不食。目前,由於長江下游濕地遭到嚴重破壞,河湖被圍成農田,野生數量極為罕見,人工繁殖相當成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極危級」 。一級保護動物。
八、 高原神鳥:黑頸鶴 英名:Black-necked Crane 學名:Grus nigricollis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聖的大鳥,也是世界十五鶴中被最晚記錄到的一種鶴,它是俄國探險家普熱爾瓦爾斯基於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發現的。黑頸鶴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遷至雲貴越冬,少數還飛越喜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黑頸鶴的頸、尾、翅羽均為黑色,體灰白,頭上亦有紅頂,但不如丹頂鶴的明顯。 作為高原草甸沼澤棲息的鳥類,本來在「高處不勝寒」的雲貴藏生活、遷飛,與世無爭。可近年人類對濕地的開發,抽干沼澤使這些高原涉禽正面臨喪失家園的威脅。 據國際鶴類基金會調查,西藏擁有中國亦既世界最大的黑頸鶴種群,估計達4000隻,目前已經被列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的易危級,一級保護動物。
九、 雪域喋血:藏羚羊 英名:Tibetan Antelope 學名:Pantholops hodgsonii 藏羚羊,近年極受世人矚目,主要原因是由於1980年以來西方時裝界對「藏羚絨披肩」即「沙圖什」的消費需求而刺激了偷獵者的謀財害命,另外,一些採金者也在對其肆意殺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極限的高寒地區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萬只的速度減少。為打擊盜獵,這幾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盜獵力量林業公安一直在為保衛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而戰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氂牛隊」,他們已經有兩位英雄為此獻身。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種,為偶蹄目、牛科,與已在中國本土剛剛滅絕半個世紀的高鼻羚羊親緣關系最近。藏羚羊又名「一角獸」,一個世紀前多達數百萬只。被藏民稱為大雁的朋友,它們在高原上奔跑如飛,狼也很難追上,但以汽車和槍支裝備起來的盜獵者卻可以成片的殺戮之。目前中國的藏羚羊不足7萬只,但年復一年、禁而不止的非法交易與屠殺使其數量直線下降,目前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的「瀕危級」。
十、 失而復得:「四不象」麋鹿 英名:Pere David』deer 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 「四不象」為麋鹿的俗名,它是做為中國特有的濕地鹿類,曾於1900年在中國本土滅絕的,幸有少量存於歐洲,最後僅剩18頭,被養在英國烏邦寺,經過一個世紀的養護,種群才得以恢復。1985年回歸到北京南海子,這是麋鹿這一物種的模式標本產地(1865年被法國傳教士大衛發現),這里也是原元、明、清皇家獵苑故地。麋鹿是濕地動物,由於對濕地生境的適應,而形成特殊的形態,即所謂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臉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 中國麋鹿從1985年首批回歸38頭,被放養於北京南海子的千畝鹿苑後,逐漸繁衍壯大,遷往長江之畔的湖北石首,從而成功完成回歸野外的「重引入」工程。另外,在江蘇大豐黃海之濱的麋鹿也蓬勃發展,加上全國20幾處動物園等飼養的麋鹿,至2001年初,已經達到1300隻,麋鹿失而復得、重引入的成功是向國際社會展示的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就,它既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眾表達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之可能性與必要性的重要範例。

2. 島嶼是什麼意思

島嶼網路名片島嶼是指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狹小的地域集中2個以上的島嶼,即成「島嶼群」,大規模的島嶼群稱作「群島」或「諸島」,列狀排列的群島即為「列島」。而如果一個國家的整個國土都坐落在一個或數個島之上,則此國家可以被稱為島嶼國家,簡稱「島國」。另有美國雜志《島嶼》。 目錄[隱藏]基本概況 形成原因 世界十大島嶼 世界上的群島中國的島嶼 基岩島 沖積島 珊瑚礁島 《島嶼》雜志 存在多個國家的島嶼列表 當前的列表 歷史上的列表基本概況形成原因世界十大島嶼 世界上的群島中國的島嶼基岩島沖積島珊瑚礁島《島嶼》雜志存在多個國家的島嶼列表 當前的列表 歷史上的列表

島嶼(Island)
定義: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環水、高潮時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陸地。彼此相距較近的一組島嶼稱為群島。
比大陸面積小並完全被水包圍的陸地。可出現在海洋、湖泊或江河裡。成群的島嶼叫群島。
分類:海洋中的島嶼面積大小不一,小的不足1平方公里,稱「嶼」;大的達幾百萬平方公里,稱為「島」。按成因可分為大陸島、海洋島或火山島、珊瑚島和沖積島。按島嶼的數量及分布特點分為孤立的島嶼和彼此相距很近、成群的島嶼(群島)。
島嶼可分為大陸型或海洋型。海洋型島是指那些從海洋盆地底部升高到海面的島;大陸型島是大陸棚上那些被水包圍但未被淹沒的部分。世界上比較大的島很多屬大陸型。最大的格陵蘭島,面積2,175,600平方公里(840,000平方哩),與毗鄰的北美大陸是由同樣的物質組成的,由一片狹窄的淺海與北美大陸隔開。同樣,世界第二大島新幾內亞(面積800,000平方公里〔309,000平方哩〕),是澳大利亞大陸台地的一部分,與大陸台地只隔著一道很淺而窄的托列斯海峽(Torres Strait)。托列斯海峽附近的海底只要稍稍翹起,就足以使新幾內亞與澳大利亞連接起來;相反地,海平面稍有上升就會淹沒丘陵海岸,而餘下的丘頂即成岸外小島(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附近的岸外島和緬因州的岸外島即屬此類)。
從大洋盆地底升起的島嶼是火山島。熔岩不斷堆積,直到厚度頗大,最終突出在海面上。構成夏威夷群島的熔岩堆,高出大洋底9,700公尺(32,000呎)。
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面積達217.56萬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它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遼闊的海域上,由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爪哇島、菲律賓群島等2萬多個島嶼組成,沿赤道延伸610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500公里,總面積約243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島嶼面積的20%。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全球島嶼總數達5萬個以上,總面積為約為997萬平方千米,大小幾乎和我國面積相當,約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從地理分布情況看,世界七大洲都有島嶼。其中北美洲島嶼面積最大,達410萬平方千米,占該洲面積的20.37%;南極洲島嶼面積最小,才7萬平方千米,只佔該洲面積的0.5%。南美洲最大的島是位於南美大陸最南端的火地島,為阿根延和智利兩國所有,面積48400平方千米;南極洲最大的島嶼是位於別林斯高晉海域的亞歷山大島,面積43200平方千米。
從成因上講島嶼可分為大陸島和海洋島兩類。大陸島是大陸的「本家」。多呈花彩鏈狀分布在大陸邊緣的外圍。在地質構造上與附近大陸相連,只是由於地殼變動或海水上升,局部陸地被水包圍而成島嶼。我國的台灣島就是最典型的大陸島。海洋島按成因不同又可分為火山島、珊瑚島和沖積島。由海底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物堆積而形成的島嶼叫火山島。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島是典型的火山島。塑造珊瑚島的主力軍是珊瑚蟲。珊瑚蟲遺體堆積而成的海島叫珊瑚島。珊瑚島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0°之間的熱帶淺海地區,以太平洋的淺海比較集中,如澳大利亞東北面的大堡礁。我國南海諸島中的多數島嶼均為珊瑚島。沖積島則是由河流或波浪沖積而成的島嶼。我國長江口的崇明島就是我國最大的沖積島。
島嶼與大陸的標準是相對的。通常人們把澳大利亞大陸定為最小的大陸,這樣格陵蘭島就成了世界最大的島嶼。
海島上的生物呈現出極為有趣的特徵。大海對一些生物是障礙,但對另一些生物卻是運載工具;這些生物一旦在新的基地上安置下來,就往往在被隔絕的環境中演化發育出新的特徵來。形成已久的大海阻隔,造成了甚至是相鄰各島嶼之間在動物和植被方面的顯著差異;從這種差異上可以推斷出島嶼的由來。此外,全球生物分布區的任何詳圖均可說明島嶼在確定動物和植被類型分布的邊界方面的重要性。例如,在巴里島與龍目島之間以及婆羅洲與西里伯斯之間穿過的一條線(華萊士線)以西,島上的生物是亞洲型的;而在那條線以東,盡管龍目海峽很狹窄,但植被和動物卻是澳洲型的。大洋型島嶼往往只有幾種動物群集,主要是海鳥和昆蟲。島上常常有大量植被,植物種子是由風和海流或是鳥類帶到島上的;但植物種類較為有限。 [編輯本段]形成原因①因地殼運動引起陸地下沉或海面上升,部分陸地與大陸分離成島,如中國的台灣島。
②由海底火山作用而產生的噴發物質(主要是熔岩)堆積而成或由珊瑚蟲的分泌物和遺骸堆積的珊瑚礁構成。前者如夏威夷群島中的大部分島嶼,後者如中國的西沙、南沙群島。
③由河流、湖泊中的泥沙堆積而成,如中國的崇明島。
海洋中的島嶼是怎樣形成的
在煙波浩淼的海洋中,散布著大大小小5萬多個島嶼,象無數塊形態各異五光十色的翡翠鑲 嵌在蔚藍色的海面1上。這些島嶼是怎樣形成的呢?� 有些島嶼本來是大陸的一部分,由於地殼發生運動,它們和大陸之間出現了斷裂沉陷地帶,因而變成了和大陸隔海相望的島嶼,如我國的台灣島、海南島,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等,就是這樣形成的,有時大陸由於受到地球張力的作用,可以產生一些很深很大的裂縫,來自地下深處的物質擠了進來,將裂縫逐漸撐開,形成新的海底,而那些分裂出去的大陸的碎塊,便成了遠離大陸的島嶼。如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就是這樣從歐洲大陸分離出去的。有時地球氣候變暖,冰雪消融,使整個海洋水量增加,海面升高,於是大陸邊緣的低凹部分 就會被淹沒,這時沒有被淹沒的那些高地、山峰就變成了島嶼。北冰洋中的許多島嶼就是這樣形成的。
上述島嶼被稱為大陸島。
還有許多島嶼,原先不是陸地,它們是海底火山噴出的熔岩和碎屑物質在海底積而成的。如 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島就是一群火山出露在海面上形成的。這些島嶼被稱為火山島。
生活在溫暖的海水裡的珊瑚蟲也是島嶼的積極建設者。珊瑚蟲能不斷分泌出一種石灰質特質,數以億計的珊瑚蟲分泌出的石灰質特質連同它們的遺骸,形成了珊瑚島。如我國南海諸島 中的大部分島嶼就屬於珊瑚島。
此外,還有一些島嶼是在大河入海處,由河水中夾帶的泥沙沖積而成的,被稱為沖積島,如我國的崇明島等。 [編輯本段]世界十大島嶼
(1)北美洲的格陵蘭島:217.5萬平方千米
(2)大洋洲的伊利安島(又稱新幾內亞島):78.5萬平方千米
(3)亞洲的加里曼丹島:73.4萬平方千米
(4)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59.5萬平方千米
(5)北美洲的巴芬島:50.7萬平方千米
(6)亞洲的蘇門答臘島:43.4萬平方千米
(7)歐洲的大不列顛島:23萬平方千米
(8)亞洲的本州島:22.7萬平方千米
(9)北美洲的維多利亞島:21.5萬平方千米
(10)北美洲埃爾斯米爾島:20萬平方千米
世界上的群島
世界上主要的群島有50多個,分布在四個大洋中。太平洋海域中群島最多,有19個;大西洋有17個,印度洋有9個,北冰洋海域中有5個。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群島是位於西太平洋海域原馬來群島,整個群島有大小島嶼2萬多個,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來、汶萊、菲律賓、東帝汶等國。東西寬4500千米,南北長3500千米,總面積240.7萬平方千米。島上山嶺多,地形崎嶇;地殼不穩定,常有地震火山爆發。海峽較多,是東南亞到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
除馬來群島外世界上較大的群島有:位於北美洲北部的北冰洋海域的加拿大北極群島,面積130萬平方千米;位於太平洋西部海域的日本列島,面積37.75萬平方千米;位於大西洋東北部的不列顛九島,面積32.5萬平方千米;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菲律賓群島,面積29.97萬平方千米;位於大西洋西北部的西印度群島,面積24萬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小的群島是位於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北部的托克勞群島。它由3個珊瑚環礁組成,面積僅有10平方千米,可以稱得上是「袖珍群島」了。 [編輯本段]中國的島嶼中國共有大小島嶼5000多座,島嶼岸線總長1.4萬多公里。我國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大島有3個;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按其成因可分3類: 基岩島、沖積島、珊瑚礁島。東海約占島嶼總數的60%,南海約佔30%,黃、渤海約佔10%。 [編輯本段]基岩島由基岩構成的島嶼佔中國島嶼總數的90%以上,它們受新華夏構造體系的控制,多呈北北東方向,以群島或列島形式作有規律的分布。台灣島和海南島是中國兩個最大的基岩島。
台灣島 台灣島面積3.578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第1大島。島上山地佔2/3,平原佔1/3。台灣島地質構造上位處西太平洋島弧帶,漸新世至上新世時由地槽回返成為年輕的褶皺帶,因而島上新構造運動強烈,地震活動頻繁,第四紀冰期低海面時,台灣島曾與大陸相連。在地形上,台灣西部為平原台地,東部為山嶺。主要山脈有台東海岸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最高峰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整個島嶼及山脈走向均為北北東。河流多循斷裂發育。濁水溪形成台灣最大的西螺—台南沖積平原,淡水溪形成屏東平原。台灣東海岸為斷層海岸,岸線順直,崖壁陡峭。
海南島 海南島面積3.438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第2大島。海南島地勢中央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狀。台地平原占總面積的65%,山地丘陵佔35%。主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海南島在更新世早中期才與雷州半島分離。海南島北部玄武岩分布廣泛,並保留有完好的火山口。沿岸發育不少典型的沙壩和潟湖港灣,灣內生長紅樹林。
其他基岩島嶼 分布在下列幾個地區:
①遼東半島沿海。長山列島位於遼東半島東南沿海,共50多座島嶼,可分為3個島群:北為石城列島,包括石城島和大、小王家島等;西南為長山列島,包括大、小長山島、廣鹿島等;南為外長山列島,包括海洋島、獐子島等。其中以大長山島最大,海洋島最高,海拔388米。構成長山列島的基岩為震旦—寒武系地層。受棋盤格構造制約,島嶼排列有一定的規律。此外,在遼東灣內也散布一些小島。
②山東半島沿海。廟島群島居渤海海峽,共有30多座島嶼,可分3個島群:北島群有南、北隍城島和大、小欽島;中島群有砣磯島、高山島等;南島群有南、北長山島和大、小黑山島、廟島等。其中以南長山島為最大,面積20.4平方公里。群島主要由前震旦系變質岩構成,島嶼排列方向與構造線一致,呈北北東向。此外,山東半島沿海還有劉公島、田橫島及靈山島等,並發育了一些陸連島,如芝罘島等。
③浙閩沿海。 舟山群島為中國最大的群島, 由大、小共1339座島嶼組成,其中以舟山島最大,面積472平方公里,為中國第4大島。其次有六橫島、朱家尖島、普陀島、岱山島及泗礁島等。群島為浙閩隆起帶向海延伸部分,主要由中生代火山岩構成。浙江沿海除舟山群島外,尚有韭山、魚山及南麂、北麂列島等。福建沿海主要有東山、台山、四□、馬祖及白犬等列島。 東山島景圖
④華南沿海。萬山群島位於珠江口外,共有150多座島嶼,主要有香港島、 高欄島和上、 下川島等及擔桿、萬山等列島。這些島嶼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組成。此外,華南沿海還有東海、硇洲、潿洲、斜陽等島散布。
⑤台灣附近海域。澎湖列島位於台灣海峽南部,共64座島嶼,八罩水道分其為南、北兩島群。北島群有澎湖、漁翁和白沙島,組成澎湖港;南島群有八罩島、花嶼和大嶼等。澎湖列島主要由玄武岩組成的火山島,周圍發育裾礁。釣魚島列島位於台灣東北約100海里外,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組成。此外,還有綠島、蘭嶼等。 [編輯本段]沖積島河流入海,泥沙常在口門附近堆積形成沙島,或稱沖積島。
崇明島 位於長江口,面積1083平方公里,為中國第3大島,也是中國最大的沖積島。在公元7世紀前,長江口就出現東沙和西沙,其後沙洲游移不定,現在的崇明島即是在16世紀長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世紀50年代以來,加固堤防,穩定坍勢;同時圍海造田,使崇明島面積擴大了80%。崇明島南面的長興、橫沙兩沙島原也是一群沙洲,100年前這里尚是幾片分散的河口沼澤地,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圍墾,近二三十年來修築堤壩、人工促淤,漸成現狀。
珠江河口沙島 或由河口心灘發育而成,或受基岩島嶼阻攔,在其隱蔽處積沙而成。起初珠江口的汊道寬闊,沙洲散布,後經圍墾和促淤,汊道束狹,逐步形成汊道縱橫的珠江三角洲。現今沙島仍在不斷伸展,尤以萬頃沙、燈籠沙淤漲最快。
台灣西岸沙島 台灣西岸濁水溪和曾文溪三角洲外的幾列沙島是典型的由河口沙嘴發育而成的沙島。沙島斷續分布,其內側與陸地之間為□湖。
此外,在灤河、黃河和韓江三角洲等地亦有沙島分布。
黑瞎子島也屬於沖積島。 [編輯本段]珊瑚礁島在中國大陸南方的南海之中,就有這樣的島嶼。它們星羅棋布於萬頃碧波之中,展布位置自北向南分為四個島群,分別稱為東沙群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這些島群習慣上又稱為南海諸島。其中,東沙群島距祖國大陸最近;西沙群島居中;中沙群島緊靠西沙東南方,是一個水下大環礁,只有黃岩島出露海面;南沙群島居南,距祖國大陸最遠。除西沙群島中的高尖石島外,南海諸島都是珊瑚島。
南海中的珊瑚島數量很多,但面積都很小。我國的南海諸島島礁有200多座,總面積有12平方公里;存在形式各不一樣,分別以島、礁、沙、灘相稱。一般地講,大潮時出露水面、面積較大的稱島或沙注洲;出露水面面積較小的礁石稱明礁;大潮漲潮淹沒、退潮露出的稱暗礁;長期淹沒於水下的稱暗水和;淹沒較深,表面平坦的水下台地稱暗灘。現已命名的島、礁、沙、灘有258個,其中島嶼35個、沙洲13個、暗礁113個、暗沙60個、暗灘31個,以「石」或「岩」命名的礁石6個,分布海域面積從北面的東沙島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附近,達100多萬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島嶼》雜志簡介:《Islands》是來自美國的島嶼旅遊指南雜志,介紹島嶼有關的旅遊休閑,從波拉島到加勒比海,從塔希提島到巴里島,島嶼雜志是是您通往這些非凡目的地的通行證,引人入勝的每期雜志,包涵是美麗新奇的島嶼圖片,迷人的當地文化,令人震撼興奮得當地風情。無論你是否打算在棕櫚樹環繞的人間天堂夏威夷頤養天年,還是打算在義大利島嶼進行浪漫的飛行旅行,您將會發現您夢想中的島嶼盡在島嶼雜志。 [編輯本段]存在多個國家的島嶼列表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島嶼都由一個國家控制,它們要麼成為一個島嶼國家,要麼成為一個更大國家的一部分。本列表列出了較為少見的,存在一個島嶼上面有多個國家的情況。這些島嶼通常較大,它們中的一部分也正由於存在多個國家而陷於國際糾紛之中。
當前的列表
島嶼名稱國家婆羅洲(加里曼丹島)汶萊、 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塞普勒斯島英國、 塞普勒斯、 北塞普勒斯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島)海地、 多米尼加愛爾蘭島英國、 愛爾蘭伊里安島(新幾內亞島)印度尼西亞、 巴布亞紐幾內亞聖馬丁島荷屬安的列斯、 法國火地島智利、 阿根廷帝汶島印度尼西亞、 東帝汶烏瑟多姆島德國、 波蘭塞巴蒂克島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黑瞎子島中國、 俄羅斯馬凱特島(Märket)芬蘭、 瑞典邊境湖西島(Boundary Lake)美國、 加拿大^ 如果不把塞普勒斯島上事實存在的北塞普勒斯政權看作是一個國家,婆羅洲是世界上唯一一分屬三國的島嶼。 ^ 北塞普勒斯是一個尚未受到國際承認的政治實體;英國佔有兩小塊塞普勒斯英屬基地區。 ^ 中國曾對該島全島有主權要求,但該島一直被俄羅斯實際控制,根據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黑瞎子島東半部的主權,從而收復黑瞎子島西半部。

3. 島嶼國家列表

共47個國家被定義為島國

亞洲島國(10個):
日本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東帝汶 汶萊 菲律賓 斯里蘭卡 馬爾地夫 巴林 塞普勒斯

歐洲島國(4個):
冰島 英國 愛爾蘭 馬爾他

非洲島國(6個):
維德角 馬達加斯加 塞席爾 模里西斯 葛摩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大洋洲島國(14個):
澳大利亞 紐西蘭 巴布亞紐幾內亞 索羅門群島 萬那杜 斐濟 湯加 薩摩亞 諾魯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馬紹爾群島 吉里巴斯 吐瓦魯 帛琉

美洲島國(13個):
古巴 海地 多明尼加 牙買加 巴哈馬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安地卡及巴布達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聖露西亞 格瑞那達 巴貝多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多米尼克

備注:印度尼西亞、汶萊、東帝汶、愛爾蘭、英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地和多明尼加是有陸上鄰國的,它們為特殊的島國

4. 法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領土呈不規則的六邊形,北面和東面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接壤,南臨地中海,西南與西班牙、安道爾為鄰,西為比斯開灣,西北隔拉芒什海峽、加來海峽與英國相望。

法國境內主要河流有塞納河、盧瓦爾河、羅訥河,有巴黎盆地、阿基坦盆地、羅訥谷地及地中海沿岸平原。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的西段、比利牛斯山脈、孚日山脈和汝拉山脈,高原有中央高原和阿摩利康高地。法國地處北溫帶,氣候受海洋影響,大部分地區為冬溫夏涼、常年有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多在10-14X,無霜期285-325天,均高於同緯度其他地區,年均降水600-1000毫米,從東南向西北遞增,季節分配較均勻,利於農業。西部向東逐漸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南部為地中海式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利於作物多種經營。農業以牧業為主,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小麥、玉米、葡萄酒、甜菜、馬鈴薯、肉類、牛奶、蔬菜、水果產量居世界或西歐前列。法國葡萄酒聞名世界,當地人種植的葡萄多用於釀酒。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大家,滿意請採納,謝謝。

5. 東南亞十大城市

真正的東南亞十大城市有

  1. 雅加達

  2. 萬隆

  3. 馬尼拉

  4. 胡志名市

  5. 仰光

  6. 河內

  7. 曼谷

  8. 吉隆坡

  9. 新加坡雅加達、曼谷、馬尼拉、吉隆坡、新加坡、胡志明市、仰光、金邊

6. 歐洲各國在美洲的殖民地

要統計,只可能去統計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數量。我統計了一下(在整個殖民時期從來沒有淪為殖民地的,且當時就是獨立的國家):

非洲只有衣索比亞一個國家沒有淪為殖民地;

大洋州、美洲全部都淪為殖民地;

亞洲:查閱了所有亞洲國家歷史,只有中國、日本、朝鮮、泰國、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總共7個從來不曾淪為歐洲國家殖民地(朝鮮曾淪為日本殖民地,但不曾淪為歐洲國家殖民地)。其餘亞洲國家,要麼淪為歐洲國家殖民地或名存實亡的「保護國」,要麼當時是屬於中國(蒙古)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非獨立國家。從1885至1900年,歐洲國家完成了對非洲的瓜分。除了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兩個政治上獨立的國家外,傳統的非洲王國如阿散蒂、達荷美、索科托、布干達,以及歐洲裔非洲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等國家均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或保護國。埃及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完全受英國的控制。

在亞洲,俄國從19世紀60年代起加速了對外高加索、中亞、西伯利亞及遠東的殖民和征服,先後佔領了大茹茲、中茹茲、小茹茲、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浩罕汗國,並向中國的新疆、外蒙古和滿洲地區滲透。到1876年,俄國已經佔領了17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國征服了安南、寮國、柬埔寨,英國佔領了馬來半島和北婆羅洲,控制了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南部。在大洋洲,新興的德國從西班牙手中購買了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等殖民地。除了直接征服殖民地外,殖民國家還將一些經濟落後的國家變為半殖民地,如中國、朝鮮、暹羅、波斯、阿富汗、奧斯曼帝國等

現存的殖民地和海外領地
[起源
在北非,法國利用土耳其的衰敗,藉助消滅北非海盜的機會向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等土耳其附屬國滲透,海盜最活躍的阿爾及利亞受到最沉重的打擊,1815年美國海軍打敗了阿爾及利亞海軍,1819年英荷聯合艦隊炮轟了阿爾及爾,法國也與阿爾及利亞發生多次沖突,於1830年佔領了阿爾及利亞。
從1825年到1875年這段時間,除英國和法國外,歐洲國家征服新殖民地的活動已基本停止,代之以向海外殖民地移民的運動。而就英國的情況來說,英國首相迪斯雷利在1852年的一句話可以說是這一時期英國對殖民地態度的最好總結:「殖民地是掛在我們(英國)脖子上的沉重磨盤」。以英國在甘比亞和黃金海岸的兩小塊殖民地為例,其商業稅收遠遠趕不上行政開銷,英國議會幾次建議縮小殖民地規模或將其完全拋棄,只是由於英國皇家海軍西非分艦隊需要在幾內亞灣建立海軍據點禁止奴隸貿易,英國才最終保留這兩處地區。
但是,為了安置加勒比海諸島被解放的黑人奴隸,英國在殖民地萎縮時期通過建立授權公司的形式,又開辟了獅子山殖民地,美國殖民協會在同一時期開辟了賴比瑞亞殖民地,法國則開辟了利伯維爾(今加彭)殖民地,這些殖民地都被用來安置被釋奴隸。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佔領殖民地的高潮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德國統一之後,德國地理學家腓特烈·拉策爾開始研究當時正在擴展中的德國工業產品的市場問題,並開始應用地理學為俾斯麥的帝國主義政策作辯護。他認為,由於世界在向前發展,空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將越來越重要,大國將逐漸拓展,小國變得無足輕重。世界歷史對空間之要求越來越大,這個事實可以從各重要商業國家的演變明白看出:威尼斯是一個城市;荷蘭是一個三角洲國家;英國是一個島;美國是一個大陸。各強國必須遵從這個絕對的、必然的趨向,努力用殖民、合並及征服的手段來拓展他們的空間。英國帝國主義理論家哈爾夫·馬金德爵士也提出了類似的理論,指出一個國家如果要生存,必須實現自給自足。控制原料產地並將其變為產品輸出市場成為攸關國家利益的戰略需求。在19世紀的頭75年裡,西方國家平均每年佔領21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在後25年裡,平均每年佔領62萬平方公里殖民地。
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殖民主義國家在被稱為「最後的大陸」的非洲佔領的領土只有318萬平方公里,而在19世紀最後的25年裡,歐洲對於非洲的興趣又濃厚起來,在非洲佔領了2569萬平方公里土地。由於歐洲的迅速工業化和人口的增加,對植物油、植物纖維、橡膠和某些礦產資源的需求增大了,而這些產品可以用廉價的工業品在非洲換得,對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對非洲原料產地的激烈爭奪。
殖民主義國家對非洲內地的殖民始於19世紀晚期法國在塞內加爾開創的逐步推進方式,即以種植花生或油棕櫚的農場為前進基地,利用葯物治療熱帶疾病,利用當地土著組成僱傭軍隊,沿主要河流向腹地推進,這種方式遠比英國的沿海滲透方式有效,因此為其他殖民國家所效仿。1870年代,南非發現巨大的金剛石、黃金等礦產又刺激其他殖民國家國家在非洲其他地區探尋同類礦藏,爭奪的土地不再限於適宜種植農作物的地區,荒地、沼澤、沙漠和無人區都成為爭奪的對象。1884-1885年的柏林會議上,確定了「只有實際佔領才能證明對一個殖民地的統治權」的原則,已佔據非洲沿海地區的國家,如英國、法國和葡萄牙,迅速與當地酋長簽訂協議和條約,把自己的勢力擴大到內陸。新興的工業強國——德國、比利時和義大利也加入到對非洲的爭奪中來。
從1885至1900年,歐洲國家完成了對非洲的瓜分。除了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兩個政治上獨立的國家外,傳統的非洲王國如阿散蒂、達荷美、索科托、布干達,以及歐洲裔非洲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等國家均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或保護國。埃及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完全受英國的控制。
在亞洲,俄國從19世紀60年代起加速了對外高加索、中亞、西伯利亞及遠東的殖民和征服,先後佔領了大茹茲、中茹茲、小茹茲、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浩罕汗國,並向中國的新疆、外蒙古和滿洲地區滲透。到1876年,俄國已經佔領了17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國征服了安南、寮國、柬埔寨,英國佔領了馬來半島和北婆羅洲,控制了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南部。在大洋洲,新興的德國從西班牙手中購買了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等殖民地。除了直接征服殖民地外,殖民國家還將一些經濟落後的國家變為半殖民地,如中國、朝鮮、暹羅、波斯、阿富汗、奧斯曼帝國等,在這些國家攫取了海關、交通、通商、築路、開礦、建廠、開辦銀行、訓練軍隊等權益。
重新瓜分殖民地與兩次世界大戰
1914年的世界殖民地至20世紀初,殖民國家及殖民地已佔全世界85%的陸地面積。各國的殖民地分布是不均衡的。除了實力仍然強大的英國和法國外,早已衰落的西班牙、葡萄牙仍然掌握著大片的殖民地,而新興的美國、德國、日本和義大利這些國家只佔有一些面積不大、資源貧乏的「剩餘地區」。隨著爭奪殖民地的手段趨於激烈化,各主要殖民國家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相繼捲入一系列外交和軍事沖突,如英、法、德之間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機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英法之間的法紹達危機,兩次布爾戰爭,美西戰爭、日俄戰爭、意土戰爭等一系列沖突。
從1900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各殖民國家為了爭奪新殖民地或保護既有殖民地而縱橫捭闔,形成了極其復雜的利害沖突關系:德國對英國的世界霸權提出挑戰;日本對俄國在亞洲的霸權發出挑戰;俄國對英國在亞洲的霸權發出挑戰;英國利用法國牽制德國;英國利用日本牽制俄國;法國利用俄國牽制德國;德國利用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包圍俄國……為了鞏固既有的殖民地,相繼組成了英法俄協約國和德奧意同盟國兩大集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義大利倒戈)戰敗的結果告終。作為懲罰,德國被剝奪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奧匈帝國瓦解,領土被鄰國瓜分或組成新的國家,奧斯曼帝國喪失了全部阿拉伯領土。
隨著經濟的現代化、市場的調整、城市化的發展、社會文化的進步、民族解放和反殖民主義運動的高漲,到1920年代時老式的殖民主義體系已經大為削弱,殖民國家已經認識到不能通過戰爭的手段來獲得新的殖民地。戰敗國被剝奪的殖民地成為國際聯盟的委任統治地區交給戰勝國管理,雖然實質上仍是殖民地,但國際聯盟的委任統治條款已經規定受託國必須促進委任統治地居民的福利,並在適當的時候建立獨立的國家。
到1930年代,出現了新的殖民主義思潮——源於地緣政治理論的法西斯主義殖民觀及「生存空間」的概念。日本也在日俄戰爭之後開始提出亞洲國家在日本「領導」下抵禦白人世界侵略的口號,並在1930年代將其演變為「大東亞共榮圈」理論。其他法西斯國家如義大利和西班牙也陸續提出了「法西斯帝國主義」和「大西班牙主義」的口號。希特勒曾在其著作《我的奮斗》中不主張德國從事海外擴張,認為在海外擴張不如在歐洲擴張對德國有利,但他後來卻核准納粹黨「25點綱領」中的殖民地要求,並在1933年後鼓勵德國殖民地運動派的活動。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了中國東北,宣告對世界的重新分割已經再度開始,繼之是193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十分復雜,不能簡單歸結於傳統形式殖民主義發展的結果,但殖民主義的變種——「生存空間」理論,以及對「生存空間」的爭奪,顯然是其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1939年的世界殖民地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一戰後殘存的各主要殖民國家,如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義大利,在戰爭中都被削弱。在戰爭期間,未被佔領的盟國殖民地,如印度、東非、奈及利亞、比屬剛果等地的民族工業得到一定的發展,殖民帝國內部的分工體系被打破。同時,由於日本和德國藉助扶植殖民地民族主義運動的方法來削弱盟國的力量,盟國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在戰爭中也在軸心國的卵翼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殖民地解放運動首先在曾被日本佔領的荷屬東印度、英屬緬甸、法屬印度支那等地爆發。這些地區的民族主義者曾經在戰爭中與日本佔領軍合作,建立名義上「獨立」的傀儡國家。日本在投降前夕將權力及武器移交給當地的民族主義分子,令其為盟國製造混亂。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亞首先宣布獨立,越南於9月2日宣布獨立。殖民地獨立運動的浪潮隨即蔓延到緬甸、印度、馬來亞、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和地區。 至1953年柬埔寨獨立之後,法國、荷蘭和美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已經全部成為獨立國家。
舉例說,英國曾是一殖民帝國,二戰後,則通過「威斯敏斯特法」,給予自治領獨立的權利,一些國家如加拿大等便宣布獨立,但此些國家仍屬於英聯邦。如澳大利亞的憲法中便著明英王為國家元首。
進入1950年代後,特別是1955年萬隆會議之後,在已獨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鼓舞之下,這一運動又發展到非洲。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後,英國宣布了「從蘇伊士以東撤退」的政策,英國在1957年至1963年間先後撤出錫蘭(今斯里蘭卡)、馬來亞、北婆羅洲、海峽殖民地(新加坡、馬六甲和檳榔嶼)、南葉門、巴林、科威特、卡達、特魯西爾阿曼(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桑給巴爾、肯亞和烏干達。
戰後非洲國家的獨立浪潮始於1956年英埃蘇丹和1957年迦納的獨立。從1960年起,非洲殖民地獨立運動達到高潮,1960年一年內,非洲有17個國家宣布獨立,其中13個國家為原法屬殖民地,3個國家為原英屬殖民地(包括意屬索馬里),1個為原比屬殖民地。至1960年代末,英國和法國所屬的殖民地已經大多宣布獨立,只有葡萄牙仍然在非洲保留有大片殖民地,經過多年的戰爭,這些殖民地也在1970年代中後期獨立。
[編輯本段]殖民地的歷史作用
由於美洲的殖民地獨立較早,因此殖民地的歷史作用主要體現在非洲和亞洲地區。
1853年,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義有「雙重使命」,即破壞性使命和建設性使命,兩者都是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
殖民地的「建設性使命」,即積極意義,通常表現在以下方面: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資本、技術,進行建設,為其提供了現代化的港口、道路等基礎設施,殖民地的商品經濟也得到發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現了鐵路、公路、電訊、電話、醫院、學校,把原本落後的殖民地地區帶入了市場經濟領域,比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
對於殖民地歷史作用的評價,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意見。左派的和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學者通常認為,在非洲、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對於當地的文明、文化、經濟和政治只起到負面的、破壞的作用。也有觀點認為,殖民地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作用是不同的,以非洲為例,在早期奴隸販賣時期,殖民地對非洲文化起了毀滅性的破壞作用;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禁止非洲本土的奴隸貿易,是功大於過;在帝國主義時期,對非洲的資源掠奪加劇,是過大於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殖民地的建設時期,既有對殖民地的投資和發展,也有對殖民地民族運動的鎮壓,功過相等[8][9]。也有觀點認為,殖民地的歷史貢獻大於它對當地造成的損害。
[編輯本段]殖民地的統治方式
英國對殖民地的統治方式與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帝國和比利時等殖民國家不同。法、葡、西等國採取直接統治的方式,盡力將殖民地在政治和經濟上與宗主國結為一體,大力灌輸宗主國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以便同化盡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統治民族對統治民族緊密產生密切的認同感。當地的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幾乎得不到保存,當地語言在教育系統中很少應用。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國家的受教育階層(通常是當地的上等富有階層)感到自己的命運與宗主國休戚相關,並擯棄土著生活方式。這種做法導致殖民地人民出現分化,獨立後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穩定。
英國在北美獨立之後的殖民政策則與之相反,採取「間接統治」的方式,設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與經濟上達到自立。在非洲和印度,英國仍保留了許多原有的土邦國(如印度的海得拉巴國、克什米爾國,非洲的布干達王國、巴蘇陀蘭王國、桑給巴爾蘇丹國,中東及東南亞的一些酋長國和蘇丹國)。在被劃為英皇直轄殖民地的地區,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鄉村等行政機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英國征服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之後,保留了兩國原來實行的種族隔離制度,以作為對兩國原來的布爾人統治集團的讓步),並任用當地人為次級地方官員。當地的語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傳授。有觀點認為,與法葡等國的統治方式相比,英國的統治方法無疑更加有利於長久保持對殖民地的控制,並使其在獨立之後仍願意與英國保持政治和經濟上的聯系。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從未實現的殖民地體系——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與納粹德國的殖民地管理方式。兩者有別於傳統的殖民地統治方式。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理論中,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將日本、華北與滿州國作為「凝結不散的核心」,以東京為其中心,在其四周圍繞著一群衛星國家、附屬國、保護國和殖民地,會有一些屬國被日本用特殊的政治和經濟協定束縛手足,其安全受日本的「保護」,其外交政策受日本的指揮,如泰國和越南。日本這種體系為現代殖民地制度與古代封建關系的混合物:日本成為各附庸國的主人,各屬國將貢獻物品與服務,而日本以其陸海軍「保護」它們。這個「大東亞」當然不僅是一個政治的聯合帝國,並且是一個「共榮圈」,即一個經濟配成整體的區域,其物源的開發與使用受日本人的支配,並為日本人謀利益。納粹的殖民地問題專家則宣稱,在納粹德國殖民地制度下,德國統治者只是當地各部族與各組織所構成的等級體系中的最高一層,德國總督只是各酋長與小酋長的行政金字塔體系之頂端而已。納粹德國將來決不強迫土著人民信仰基督教,也絕不向其宣講非洲人與歐洲人是平等的。德國將不許非洲人在任何理由下離開殖民地而到歐洲去。土著不得成為德國公民。德國的種族法律將施行於各殖民地。土著學校不得講授任何「歐洲事件」,否則當地人會「視歐洲為文化發展的最高峰,而喪失他們對於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土著不得入高級學校與大學受教育,德國將專為土著設立特種劇院,電影場,及其他游戲與娛樂場所。顯然這兩種統治方式仍不過是傳統的殖民地統治方式的變種而已。
[編輯本段]前宗主國對原殖民地的援助
20世紀50年代非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廣泛獨立後,一些宗主國對原殖民地進行了廣泛的援助。援助的內容既包括經濟上的,也包括政治、文化、軍事等領域的合作。
經濟援助是宗主國援助的最主要形式,包括直接的經濟援助、以及貸款、投資等形式的財政援助。以法國對非洲前法屬殖民地國家的援助為例,1997年和1998年,法國向剛果提供了2.42億和2060萬美元,分別占當年剛果外援總額的90%和31.9%。1998年法國對多哥的援助達149億非洲法郎。比利時對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財政援助在1999年為2280萬歐元,至2002年為4440萬歐元。此外,前宗主國通常還與原殖民地國家簽署技術、軍事、文化等合作協定,為這些國家提供留學生獎學金,派遣技術專家,提供軍事顧問和武器。
[編輯本段]殖民地定義的爭議
與本國原有領地相連的、但是具有不同的種族和文化的新征服地區是否可以被算作殖民地,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歷史上俄國對中亞、西伯利亞和北美洲的殖民,美國的西進運動,條頓騎士團對東歐的殖民,以及古代中國某些朝代對中原周邊地區(如嶺南、百越、中亞、蒙古和西藏)的征服,都具有徵服殖民地的性質。一些歷史學家也將這些對新領地的征服算作殖民運動。但也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些地區被征服後經過一定時間的演變,成為與宗主國其他行政區劃地位相等的新省份(或州),並採納了宗主國的語言、文化、意識形態,因此不應該算作殖民地。
一種折中的看法是,將征服行動本身看做是殖民行為,但被征服地區作為與宗主國其他政治實體(如省、州)地位相同的實體加入宗主國、其居民享有與宗主國公民完全平等的政治權利後,該地區作為殖民地的時期即告結束。以美國歷史為例,即從西部新領土歸美國統治時開始,到該領土作為州加入合眾國的那段時期為止,這段時期可以算是該地區的殖民地時期(例如1867-1959年的阿拉斯加)。歷史上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的藩屬關系也不同於殖民地與宗主國的關系,因為這些國家政治上實行內部自主,經濟和軍事也完全獨立。事實上這種關系有些類似於神聖羅馬帝國早期的德意志諸邦與帝國皇帝、以及宗教改革之前歐洲各國對羅馬教廷的臣服關系。
第二個具有爭議的問題是海外領地與殖民地的區別。一些面積很小、原為荒涼無人地區的殖民地(大多是海島),其居民為宗主國移民,享有完全、充分的政治權利,與宗主國具有相同的文化,對宗主國有認同感,或者由於太過荒涼而無常住人口,這樣的地區不能夠算做殖民地。具體來說,比如英國的福克蘭群島、聖赫勒拿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島,以及挪威的布韋島。法國的一些海外省雖然人種與法國本土不同,但對法蘭西文化也有很強的認同感,並且不願獨立。
與之相反,如果一個殖民地被列為「海外領地」或「海外省」,但其居民因膚色、種族、信仰等原因不能享有與宗主國公民完全平等的政治權利,則該地區仍被作為殖民地看待。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50年代葡萄牙宣布安哥拉、莫三比克等非洲殖民地為「海外省」後,由於當地的黑人無法享有完全的公民權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均不承認這些地區為非殖民地地區。同樣的例子是,1965年11月11日伊恩·史密斯宣布羅得西亞(今辛巴威)獨立後,由於國內的黑人政治地位仍與獨立之前相同,因此除南非和葡萄牙等少數國家之外,包括英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均不承認羅得西亞為獨立國家,英國還提出了被稱為「NIBMAR」的原則,即「(實現)非洲人的多數統治之前沒有真正的獨立」(No Independence Before Majority African Rule)
作為參照標准,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列出的「非自治領土」名單中,只列入了存在著土著爭取獨立運動的新喀里多尼亞,而將瓜德羅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等法國海外省排除在外。波多黎各和格陵蘭由於獲得了高度內部自治,也未被加入該名單。
各國對南極洲均不能提出領土要求或宣布其為殖民地。
[編輯本段]現存的殖民地和海外領地
英國
內部自治的海外領地:安圭拉、百慕大、開曼群島
無自治權的海外領地: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爾京群島、直布羅陀、蒙特塞拉特、皮特凱恩群島、聖赫勒拿、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殖民地: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
海外領地:塞普勒斯英屬基地區
已歸還的殖民地:香港
法國
海外省:馬提尼克、瓜德羅普、法屬蓋亞那、留尼汪
海外地方行政區: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海外行政實體:馬約特
海外國土:法屬波利尼西亞
特殊地位的地方實體:新喀里多尼亞
海外領地:法屬南方和南極領地
荷蘭
內部自治領地:阿魯巴、荷屬安的列斯
已歸還的殖民地:台灣
丹麥
自治地區:法羅群島
內部自治地區:格陵蘭
挪威
南極領地:布韋島
西班牙
海外省:加那利群島
海外領土:休達、梅利利亞
葡萄牙
海外省: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
已歸還的殖民地:澳門
美國
自由聯邦:波多黎各、北馬里亞納群島
無建制自治領地:關島
殖民:美屬薩摩亞、美屬維爾京群島
澳大利亞
海外領地:聖誕島、諾福克島、麥誇里島、赫德島、科科斯群島
紐西蘭
完全的內部自治領地:庫克群島
內部自治領地:紐埃島、托克勞群島
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公布的「非自治領土」名單
非洲
西撒哈拉
歐洲
直布羅陀(英)
大西洋地區
安圭拉(英)
百慕大
英屬維爾京群島
福克蘭群島(包括南喬治亞島)(英)
開曼群島(英)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
蒙特塞拉特(英)
聖赫勒拿(包括戈夫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島、阿森松島)(英)
太平洋地區
美屬薩摩亞
關島(美)
新喀里多尼亞(法)
皮特凱恩群島(英)
托克勞群島(紐西蘭)

7. 國外暑假去哪裡旅遊最好

暑假國外去哪裡旅遊好玩,國外暑假去哪裡旅遊最好?
塞班島
這座小島充滿讓人離不開的魔力,你可以跳進神秘的藍洞潛水,也可以趁著滿天晚霞乘船出海,或者去海釣,等待驚喜的來臨,更可以玩轉水上各種刺激運動等等。
美國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暑假去美國旅遊,是一個不錯不錯的去處。由於美國領土橫跨較大,地勢多樣,這也使得美國的氣候較為復雜。每年暑假期間,也就是從六月底到九月初的這一段時間中,是大家去美國旅遊的最好時間。
法國
法國一年一度的國慶在7月14日,傳統的香街閱兵典禮、戰神廣場的大型音樂會、鐵塔下的焰火表演以及巴黎消防員舞會……想七月出行的同學們不要再錯過這個好機會啦!7月14日當天,巴黎地鐵將延長運行至午夜2點15分!
斯里蘭卡
每年7、8月滿月時節,全亞洲甚至全球最負盛名的佛牙節將在斯里蘭卡山城康提舉行,以此祭祀供奉於城中最主要的寺廟中的佛祖舍利。幾個世紀以來每逢聖日,都會舉行長達10天的日夜巡遊,以古老而隆重的慶典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聚集在康提狹窄的山城街道。
巴厘島—印度尼西亞
旋律和歌詞是長在一起的,巴厘島和浪漫是長在一起的。也許世上沒有比巴厘島更浪漫的地方——繁花遍野,淙淙流水,曲折蜿蜒至金巴蘭灣海峽,延綿不斷的聖山、飛流瀉濺的瀑布、蔥郁的稻田,情人崖的美麗傳說,靜待生命中重燃的愛花火。
沙巴—馬來西亞
沙巴位於馬來西亞東部婆羅洲的北端,以前被稱為北婆羅洲。沙巴是婆羅洲的樂園。對崇敬大自然的旅遊者來說,這里是馬來西亞之旅中最令人心動的一站。風下之鄉沙巴有太多故事,太多美好。
峴港—越南
峴港,舊稱土倫,又稱訖饅。在歐日人眼中,是名氣可媲美印尼里島的度假勝地,其水天一色的長灘亦不遜於馬爾地夫,有無敵藍天碧海之外,還有讓你發思古之幽情的古城,以及那片都市人久違了的寧靜!
民丹島—印尼寥內群島
民丹島旅遊區是新加坡向印尼租借的地方,全島面積1866平方公里,區內無當地的住民。終年陽光普照,年平均溫在26度左右。這里藍天碧海、沙灘無際、樹木蔥翠、陽光明媚,無論是潛水、沖浪、騎車、射箭,或是SPA、散步、發呆,一系列休閑的熱帶假日活動都是休閑的不錯選擇。
宿務薄荷島—菲律賓
宿務,菲律賓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馬尼拉,是菲律賓最早開發的城市,被譽為南方皇後市。四周被菲律賓群島環繞,其間散布著棕櫚環繞的漁村,宿務是米沙鄢群島的中心島嶼。薄荷島是菲律賓第十大島,是個珊瑚島。碎珊瑚被海水沖成的沙灘,不是像麵粉那樣的細沙,但即使在暴曬的烈日下,踩上去仍是涼涼的。沙灘雪白雪白,把海水映得層次分明,近處是淺淺的綠,遠處是深深的藍。
更多關於國外暑假去哪裡旅遊最好?,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e1de0161573222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8. 世界上最有名的島嶼哪些

世界著名十大島嶼
1-格陵蘭島
是世界最大島,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在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從北部的皮里地到南端的法韋爾角相距2574公里,最寬處約有1290公里。海岸線全長三萬五千多公里。丹麥屬地。首府努克。
2-新幾內亞島
又稱又稱伊里安島,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和世界第二大島(僅次於格陵蘭)。位於西太平洋的赤道南側。
3-加里曼丹島
是世界第三大島。位於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西為蘇門答臘島,東為蘇拉威西島,南為爪哇海、爪哇島,北為南海。面積為743,330km2。人口1230.5萬(1990年)。
4-馬達加斯加島
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海面上,為僅次於格陵蘭、新幾內亞(也稱伊里安)和加里曼丹的世界第四大島,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最短距離為386公里。面積為58.7萬平方公里。馬達加斯加島是向西傾斜而多山的陸塊。
5-巴芬島(Baffin Island)
是加拿大第一大島,世界第五大島。加拿大北極群島的組成部分。東隔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與格陵蘭島相對。巴芬島上的山脈均高於8000英尺(2440米)。山脊縱貫島的東部,上覆有冰川。
其他五個島嶼:
蘇門答臘島,面積43.4萬平方千米;
日本本州島,其總面積為230,500平方公里,占日本總面積的60%,海岸線全長5,450公里;
維多利亞島,位於大約北緯71度0分,西經110度0分, 北 美大陸北部北冰洋群島中三大島嶼之一。
大不列顛島,歐洲第一大島,位於歐洲大陸西岸外的大西洋中,大不列顛群島的主島之一。
埃爾斯米爾島,加拿大北極群島最北端島嶼,伊麗沙白女王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

閱讀全文

與法國婆羅洲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