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戰的坦克是不是都是這種像個大烏龜一樣的
一戰時期坦克剛剛出道,各國坦克出於探索階段,各不一樣。樓主的圖是德國產的A7V~也是世界上乘員最多的坦克,17人。一戰時期坦克主要是英國的馬克系列,法國的雷諾FT17,然後就是德國的A7V。從這幾種坦克就可以看出,實際上一戰中出道的坦克實際上是坦克探索階段的產物,各不相同。但是樓主說對了一點,他們都是烏龜,一戰時期坦克主要是配合步兵作戰,速度大多在8KM到12KM/h,而且相對於現代坦克,武器較多。1到2門主炮、多挺機槍(例如圖中的A7V有6挺機槍)。
馬克系列採用過頂履帶,車體總體是菱形,主要火力布置與車體兩側,分為雌性和雄性。唯一與圖中A7V相似的可能是法國的聖沙蒙。二者車體總體來看呈盒子狀,主炮前置,類似於二戰時期的固定戰斗室突擊炮。
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就是雷諾FT17。其最大的亮點就是採用了旋轉炮塔,相對於馬克系列、聖沙蒙來說射擊死角小,被後世坦克繼承。且輕型坦克成本低,易於製造,導致在20年代到40年代,超輕型和輕型坦克成為坦克的主流。
② 法國雷諾FT17坦克的法國雷諾FT-17坦克 - 屬於世界
法國雷諾FT-17坦克
芬蘭:1919年七月上旬,芬蘭從法國購得了32輛雷諾FT-17坦克,有兩種型號,37mm火炮14輛,8mm哈奇開斯(Hotchkiss)機槍18輛,芬蘭同時還采購了一些拖拉機以及坦克運輸車輛用於長途運輸。這些坦克於1918-1919年間製造的,芬蘭編號為66151到73400,其中兩輛交給GeneralYudenich'sWhiteArmy使用等到坦克回來的時候已經損壞了,法國又額外製造了兩輛於1921年交給了芬蘭(型號未知),編號為66614和67220,使總數FT-17's坦克達到了34輛。這些坦克於三十年代未漸漸退出了一線,但缺乏新型坦克替代這些坦克。冬季戰爭開始的時候主要做為固定堡壘來使用,只保留了4輛,但再也沒有運行並參加戰斗,於1943年退役。
美國:一戰時美國大兵僅使用過法國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在戰爭結束前其本國生產的仿雷諾FT17坦克的M1917型坦克還沒有裝備部隊。美國M1917-M1917A1坦克,這種坦克是法國特許美國生產的雷諾FT-17坦克,美國人當然對其進行了改進,例如改為空冷發動機等,M1917A1即為改進後的型號,1931年美國建立了6個M1917坦克單位。
瑞士:購得2輛(units)用於測試。
土耳其:實際上雷諾坦克是該國第一種真正的裝甲力量,1928年從法國購得後交到了Maltepe/İstanbul步兵射擊學校。(/İstanbulin1928)
法國雷諾FT-17坦克
南斯拉夫:1920年共計有56輛坦克,其中有8輛是來自於法國部隊駐扎在保加利亞。1930年這些坦克是被做為剩餘物資購買的。在30年代晚期,波蘭外銷了一些坦克給西班牙,烏拉圭,南斯拉夫和中國,現在不知道這些型號是陳舊的法國型號還是波蘭製造的型號,其中也有一些提到了是波蘭製造的CWS-FT-17出口型.CWS意思是「中央汽車製造廠」,在1925年到1927年他們利用剩餘的法國部件和自製的零部件組裝了26或27輛坦克。波蘭生產的FT-17坦克材料用普通的鐵代替了法國型號原來的鋼材,波蘭將本國產的這些坦克用做訓練並且作為低等級的戰斗裝備。其中前後三四個波蘭公司大概將30-45輛這樣的波蘭坦克賣給了中國。相信波蘭(政府)同意烏拉圭將一些他們的坦克交給西班牙,其中一個公司秘密的經烏拉圭把一些坦克賣給了西班牙。賣給烏拉圭/西班牙的坦克正式上也稱為是賣給中國的,因為波蘭是一些歐洲國家不幹涉委員會的成員,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不允許賣軍火給西班牙。現在南斯拉夫得到的是什麼型號的還不太清楚。
瑞典:1923年秋瑞典從法國購得雷諾FT-17坦克並交付瑞典,由於其低下的性能,得了一個綽號Putte」,並用於測試通訊裝備,照片顯示有一些誇大,1926年8月退出現役(withdrawnfromservice),接著就被作為炮兵的靶子了,其37mmL/21火炮被用於Stridsvagnm/21的試驗。1928年1月,又從法國購得FT-17坦克的改良型,雷諾NC27型,瑞典型號Stridsvagnfm/28。
西班牙:因為國內鎮壓叛亂及對付非洲的需要,西班牙從英國和法國購買坦克,由於英國的賽犬坦克太過昂貴,法國的雷諾FT17坦克成了他們的理想選擇。在一戰中顯現出性能相對較好的雷諾FT17坦克火力強,重量輕,結構簡單,並且便宜,法國已經製造了數千輛,而且世界不少國家還引進生產.1921年8月,西班牙購買了12輛6.5噸雷諾坦克,11輛7mm機槍坦克與1輛指揮坦克,12輛坦克運輸車,2輛加油車,以及包括修理車在內的一些輔助車輛.其坦克部隊包括1名上尉,2名中尉,1名軍士長,8名軍士,40名士兵包括駕駛員,廚師和機械師。
羅馬尼亞:羅馬尼亞的雷諾坦克由法國里昂Berlietfactory製造,第一輛1917抵達,但從來沒有參加過戰斗,並用於訓練,1918年駐扎在Moldavia,1919年6月,法國又提供了72個部件(FT17C),45門37mm火炮與27挺7.7mm法國機槍。1945年從雷諾坦克羅馬尼亞軍隊退役。
參加「九一八事件」的日軍雷諾FT-17 輕型坦克
波蘭:在1923年到1930年間,波蘭的坦克發展非常的活躍以不斷改進雷諾FT坦克,S.Kardaszewicz設計了第一種改進方案,速度增加到了12km/h(7.5mph),但其方案沒有獲得認可,第1坦克團一名軍官設計了另一種改進方案.但S.Kardaszewicz設計的另一種改良方案獲得了認可,其方案主要改進在行走部分,行走性能更好一些。速度能達到12/13km/h,1925年至1926年共有65輛坦克按照這個方案進行了升級.還有一個升級方案是其武器的升級,包括37mm火炮和7.92mm同軸機槍,但只製造了6個這種方案的新炮塔。還有一個新方案是其行走性能達到了13kmh,也製造了一小部分特別坦克,包括1輛發煙坦克和6輛通信指揮坦克(TSF).。
波蘭一共擁有174輛雷諾坦克,二戰爆發時仍有102輛該型坦克,共有3種變型,8mmHotchkis哈奇開斯機槍型,37毫米火炮型和通信指揮型。30年代機槍型坦克用7.92mmwz.25(波蘭型的Hotchkis哈奇開斯機槍)改裝了。30年代中期,有102輛坦克仍在軍隊服役。
1939年9月情況:計111,112和113坦克連,每連26輛共56輛,20列裝甲列車隊各3輛計20輛.還有一些坦克待在Zurawicy,所有坦克都進行了動員。FT坦克行程短,速度慢,行走機構機動的話還需進行替換等,因為這個原因波蘭定購了FT運輛卡車,也可用於TK/TKS裝甲車輛,波蘭當時測試了許多種卡車,包括:TheRenaultFU,ThePierceR8,TheSaurer5ton(couldtaketwotanks),andtheUrsusA。
荷蘭:1927年荷蘭Greve&Co定購了第一種坦克,這些坦克也用於向士兵進行示範與培訓,但其裝備的機槍最初並沒有一起定購,進行了一些交易後SchwarzloseM.08機槍裝進了這種坦克,由於運輛的問題,5月12日才開始在海牙進行測試,因不太適應松軟的土地,荷蘭沒有購買這種坦克。
德國:二戰時納粹德國從法軍手中繳獲了雷諾FT-17坦克,並用於駕駛訓練與警衛使用,許多炮塔被拆下來做為固定火力點使用,在大西洋牆能看到這樣的火力點,還有一些拆下武器做為機動指揮車與觀察站,少數幾輛還裝上推土鏟用於掃雪。
③ 坦克有哪些型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法國製造出自己的坦克並用於攻防作戰。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兩國製造了數千輛坦克,主要型號有英國的IV型、A型坦克,法國的「聖沙蒙」、「雷諾」坦克等。其中「雷諾」型坦克生產了3000多輛,因其作戰可靠性較好,戰後為其他國家所仿效。
早期這些坦克,全重7~28噸,火力較差,一般裝有1~2門中小口徑火炮和數挺機槍,有的只有幾挺機槍。坦克最大時速僅6~13千米,最大行程也只有35~64千米。裝甲厚度為5~30毫米,抵禦早期火炮的襲擊還可以。
坦克改變了戰爭的規模和作戰方式,標志著機械化戰爭時代到來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國都已經研製並裝備了各種型號的坦克,其中以輕型坦克為最多,也有用履帶和車輪互換行駛的「輪——履式」輕型坦克和多炮塔結構的重型坦克。
這一時期的坦克型號主要有英國的「馬蒂爾達」步兵坦克、「十字軍」巡洋坦克,法國的「雷諾」R-35輕型、「索馬」S-35中型坦克,蘇聯的T-26輕型、T-28中型坦克,德國的PZKPFW-Ⅲ輕型和PZKPFW-Ⅳ中型坦克等。它們比早期的坦克先進多了,一般戰斗全重9~28噸,最大時速可達到20~43千米,最大裝甲厚度為25~90毫米,火炮口徑多為37~47毫米,德國的TIV型坦克達到75毫米,蘇聯的T-28型坦克裝有76毫米炮,無論技本還是戰術性能都有空前的提高,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坦克集團大戰作好了准備。
④ 一戰時期各國武器裝備
1、一戰
新 式 武 器 裝 備
輕 武 器
⊙沖鋒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誕生[圖]
機 槍
⊙機槍從誕生到一戰發揮巨大作用的歷程[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馬克沁機槍[圖]
坦 克
⊙坦克的誕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鋼甲鐵馬
⊙坦克的外形與結構[上]
⊙坦克的外形與結構[下]
飛 機
⊙空戰的出現:從磚頭、刀子互搏到殲擊機的問世
⊙一戰中的戰斗機[圖]
⊙ 一戰飛機的速度和載彈量
⊙第一次世界大戰空戰武器趣談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軍事應用[圖]
潛 艇
⊙人類的潛海夢與潛艇雛形[上][圖]
⊙人類的潛海夢與潛艇雛形[下][圖]
⊙現代潛艇的誕生[上][圖]
⊙現代潛艇的誕生[下][圖]
⊙一戰前潛艇成為實用性武器
⊙潛艇一戰初顯身手不凡[圖]
⊙「水下幽靈」 ——潛水艇
化 學 武 器
⊙一戰違反國際公約的化學戰
⊙化學武器簡介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blade/yizhan/yizhan.html
2、二戰
二戰中的經典武器
http://..com/question/9551135.html?si=1
回答1, 1914年開戰時,英國現役戰艦包括:無畏艦20,戰列巡洋艦9,前無畏艦(也應該算為戰列艦)40,裝甲巡洋艦34,輕巡洋艦63,驅逐艦/魚雷艇250。
回答2,庫爾貝」級兩艘
「普羅旺斯」級三艘
「黎塞留」級一艘(在建一艘)
戰列巡洋艦:
「敦克爾克」級兩艘
重巡洋艦:
「阿爾及爾」級一艘
「迪凱.斯納」級兩艘
「絮弗倫」級四艘
輕巡洋艦:
「迪蓋.特魯因」級三艘
「聖女貞德」級一艘(訓練用)
「埃米爾.波廷」級一艘
「拉加利索尼耶」級七艘
布雷巡洋艦:
「普魯東」級一艘
回答3, 找了半個小時,實在找不到
回答4,
56-2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於1968年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現已退役。
該炮炮身由線膛身管、錐形擴大葯室、調孔環、炮閂座、炮閂、擊發機構組成,炮閂為斷隔螺閉鎖結構;炮架為可折疊三腳架,炮身和炮架可快速分解和結合,必要時可不用炮架,實施肩扛炮身射擊。
口徑:75毫米
戰斗狀態全重:52千克
炮身重:34千克
炮架重:16千克
炮身長:2124毫米
火線高:425-720毫米
全彈重:
破甲彈:6.58千克
榴彈:8.8千克
破甲彈破甲厚度:
150毫米/30度
180毫米/0度
彈葯基數:30發
初速:
破甲彈:285米/秒
殺傷爆破榴彈:310米/秒
射速:6-8發/分
最大射程:
榴彈:6500米
直射距離:
破甲彈:340米
高低射界:-5度-30度
方向射界:360度
炮班人數:7人
回答5,全長 : 42.97米
寬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噸
炮口徑 : 800毫米
炮長: 32.48米
炮重: 400噸
射擊角度: +53 度
炮彈重 :
7.1噸(穿甲彈)
4.8噸 (高爆彈)
1.8 - 2.0噸 (推進燃料)
炮彈射速:
720米/秒(穿甲彈)
820米/秒 (高爆彈)
射程 : 28 - 47 公里
回答5,
942年初,終於製成了這門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綴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軍需部長斯佩爾出席的驗收儀式,它被700萬馬可被軍方購買,以工程師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稱「多拉」。它的炮管長達32米,火炮在戰斗狀態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運輸和射擊試驗時遇到極大困難。在試驗彈道性能時,裝彈機還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機把4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梁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2台巨型起重視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3個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為了預防蘇軍飛機轟炸,陣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千米內日夜巡邏。一旦發現敵機轟炸,立即由化學兵施放煙幕掩護。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頓,一枚高爆彈重4.8頓,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
巨炮製成後被命名為「多拉」炮,原計劃攻擊馬其諾防線,可是這時法國已經投降。蘇德戰場迫切需要重型火炮,於是「多拉」炮被運到黑海之濱,襲擊了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運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國在此戰中慘敗,9月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運回,「多拉」列車炮又會同「卡爾」「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參與對1944年華沙起義的鎮壓行動,德軍在蘇聯重兵壓境,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為鎮壓波蘭人民的反抗,僅不顧彈葯吃緊,極其殘酷地有組織和分步驟的炮轟和爆破,將華沙全城幾乎痍為平地。
1945年4月,德國工程師為免被繳獲,拆除的「多拉」,盟國軍隊繳獲了這門巨炮的部件,在德國希爾雷本靶場發現過一根炮管和幾發炮彈。
回答6,http://hi..com/%C7%D8%CF%C8%C9%FA/blog/item/09987409f5da51ae2fddd402.html裡面有介紹。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驅逐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經成為真正的「多面手」。一戰結束後,各國海軍均毫無例外地認為,驅逐艦在戰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驅逐艦能夠佈雷、掃雷,能夠為運輸船隊和艦隊提供反潛支援,能夠搜索敵潛艇,能夠攻擊敵海上運輸線,能夠炮擊敵地面目標,而且驅逐艦還有魚雷攻擊能力,是艦隊作戰中不可缺少的防護力量。
驅逐艦的排水量進一步增大。英國海軍最早的「江河」級只有550噸左右,而後來澳大利亞、德國、英國和義大利的驅逐艦都增加到800-850噸。戰爭實踐表明,驅逐艦的艦體需要增大,武備要加強,航程也要提高。
沙皇俄國海軍吸取了1904-1905年日俄戰爭的慘痛教訓,在驅逐艦革新方面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列。1911年下水的「諾維克」號航速可達38節,裝有4門4英寸口徑火炮和8具魚雷發射管。爾後的改進型的魚雷發射管增加到12具。至戰爭結束時,英國建造的W級排水量已達1500噸,有4門火炮和6具魚雷發射管;而德國的S-113級排水量更是達到了2000噸,艦上裝有4門5.9英寸口徑大炮,其武備強度和排水量甚至超過了當時的某些巡洋艦。
根據戰爭實踐的需要,驅逐艦上增加了很多新型武器裝備,需要更多的水手來操作這些裝備。尤其是當驅逐艦裝備了深水炸彈或水下聽音器(美軍稱為「聲納」)後,就具備了極為有力的反潛手段。一些海軍武器設計師認識到,在反潛作戰中,驅逐艦的高速並不能佔到很大優勢。於是,他們就對擔任護航任務的驅逐艦進行了優化改造,稍稍降低了航速,但卻極大的增加了航程,更適於執行遠洋長途護航任務。
兩次大戰之間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中止了海軍武器建造計劃,只有義大利和日本仍在執行戰時擴軍方案。美國海軍將其戰時建造的「平板」驅逐艦轉為預備役,而美國國會又不肯撥款建造新的驅逐艦。因此,除義大利和日本外,世界各國海軍在二戰中使用的驅逐艦大部分均為一戰結束後建造的。
1927年,日本建造了「吹雪」級特型驅逐艦,使驅逐艦的性能又躍上一個新的高度。該艦裝有6門(3座雙聯裝)5英寸口徑主炮,與當時驅逐艦慣用的單管、開放式主炮炮塔形成鮮明對比。而且該艦主炮仰角可達75度,能十分有效地實施對空射擊。艦上裝有9具魚雷發射管,火力十分強大。動力系統使用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達38節,即使是15年後,仍可保持34節航速。
當時美國、英國、義大利和德國海軍普遍使用直徑21英寸的魚雷,而日本海軍已開始裝備直徑24英寸的強力魚雷。日本方面一直對此守口如瓶,視為國家機密。1933年,日軍裝備了93式遠程氣動魚雷,航速為49節,最大航程達22000碼,為當時美國魚雷的3倍多。
在歐洲,由於受到20世紀20、30年代簽訂的海軍限制條約的影響,驅逐艦的建造走向兩個極端。法國一戰結束後繳獲了德國的S-113型驅逐艦,很受啟發,建造了一系列的「超級驅逐艦」。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建造了「莫加多爾」號驅逐艦。該艦排水量超過4000噸,裝有8門5.5英寸口徑大炮(4座雙聯裝)和10具魚雷發射管。通常被稱為「反驅逐艦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s)。該艦的火力甚至超過了英國同時期建造的「阿雷蘇薩」級輕巡洋艦。在二戰期間,美、英兩國經常將法國驅逐艦稱為輕巡洋艦。
當時訂立的海軍軍控條約對600噸以下的艦艇並未做出限制,義大利首先利用這一漏洞,開始建造600噸左右的小型驅逐艦。爾後,其它國家也紛紛追隨。二戰中的實戰表明,這種「增大版」的魚雷艇通常都有過載的弊病,很容易在氣象復雜的海面上傾覆,而且作戰效能也遠遠不如真正的驅逐艦。義大利的海軍武器設計師積極發揮其創造才智,想盡各種辦法減輕艦上武備的重量,比如將魚雷直徑縮小到17.7英寸。
美國的「平甲板」式驅逐艦已全部過時,但新型的驅逐艦直到30年代中期才開始出現。1930年的《倫敦海軍條約》將驅逐艦的排水量限制為1500噸,美國當時新問世的驅逐艦緊守這一規定,不敢有絲毫越軌。直到有關條款將上限放寬為3000噸後,美國驅逐艦的排水量才開始增加。
美國驅逐艦的設計思想比較強調航程遠,主要是為了准備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與日本海軍作戰。美軍在二戰前建造的驅逐艦裝有5門5英寸口徑主炮,魚雷發射管的數量逐漸從8具增加到16具。從1939年開始,美國開始大量建造驅逐艦,基本配置沒有什麼變化,只是魚雷發射管減少至10具。
⑤ 一戰時的坦克都有什麼型號有圖片最好。
1、英國坦克
英國是最早設計使用坦克的國家:
⑥ 一戰期間,法國坦克製造業的發展情況如何
法國研製的早期坦克是「施納德」和「聖沙蒙」突擊坦克。用法國人的話說,「突擊坦克是創造性的產物,是新技術的出現和人的聰明才智相結合的產物。」法國坦克的研製成功,歸功於被人們稱為「法國坦克之父」的J.E.埃司丁將軍。當時,埃司丁還僅僅只是一名上校,是一名軍中科學家和工程師。1915年初,他看到英國人使用的雛形坦克後,敏銳地意識到,法國應該製造出一種裝有機槍和火炮的履帶式戰斗車輛。然而,他這一設想並沒有獲得上司的許可。不過,他並沒有氣餒,相反,更加激起了他研製這種武器的決心。經過多次游說;他的設想終於得到法軍總司令霞飛將軍的支持。1915年12月,埃司丁的設想方案被送到施納德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很快便按照埃司丁的預想研製成功第一輛坦克樣車。1916年底,這輛坦克樣車裝備法軍,這就是第一輛「施納德」坦克。不久,由另一家公司——聖沙蒙公司研製成功了又一種坦克——「聖沙蒙」突擊坦克。這兩種坦克各自生產了400輛,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作用,盡管作用不大,但歷史影響卻無可替代。
⑦ 一戰和二戰,法國主要參戰坦克有哪些
二戰法國坦克:
中型:雷諾R35(實力強於德國的2號)
重型:B;C(特別要提一下,法國的裝甲力量就裝備質量而言比德軍當時也差不了多少)
⑧ 一戰坦克大全介紹
我只有法軍坦克的資料
法國「斯納德」突擊坦克
1916年9越8日開始製造。重量14.5噸,載員6人,主要武器是一個75毫米榴彈炮,壯載車右前方,備配90發榴彈。輔助武器為兩挺8毫米機關槍,裝在車體兩側的球形防護盾內。發動機為4壇水冷汽油機,功率40千瓦。再打公路速度7.5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48千米。裝甲厚度11.5毫米。
法國「雷諾」FT-17輕型坦克
全重7噸,載員2人,武器為一挺8毫米機關槍或者一門37毫米短火炮,彈葯為4800發機槍子彈或者240發炮彈。發動機為4壇水冷汽油機,功率25.725千瓦,最大速度7.7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35千米。裝甲厚度6-16毫米。
法國「聖沙蒙」突擊坦克
全重22噸,載員8人,主要武器是一門75毫米榴彈炮,彈葯105發,輔助武器是4挺8毫米機關槍,彈葯7500發,發動機是4缸汽油機,功率66.15千瓦,最大速度8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60千米。裝甲厚度6-17毫米。
法國2C重坦克
2C坦克有兩個炮塔,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炮塔坦克,重量70噸,載員12-13人,主炮塔上裝有一門75毫米火炮,後炮塔裝上一個8毫米機關槍,另外,車體兩側各一個8毫米機關槍,最早生產的2C為132.5千瓦的6缸汽油機,後來換成2個功率各183.75千瓦的汽油機,最大速度12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160千米,裝甲厚度13-45毫米。原本計劃生產300輛作為主戰,結果只生產了10輛,而且是在一戰結束後才裝備。
⑨ 誰可以給我介紹一下法國B2坦克啊
B2坦克就是B1-bis坦克B1重型坦克是一戰後法國研製的第一種坦克,1931年開始裝備法軍。B1體現了當時法國對坦克支援步兵作戰的火力和防護要求。B1坦克在生產35輛後,決定增大其裝甲厚度和增大發動機功率,改進為B1-bis型坦克。至法國投降前,B1-bis型共生產365輛,其中66輛裝備給第1、2、3、4裝甲師。B1-bis型車體前部裝備1門短身管75mm炮,炮塔安裝一門47mm炮,B1的車體右側開有一扇安全門用於乘員進出,此外炮塔背面也開有一個小門。B1坦克裝甲厚,火力強,是二戰初期最令人生畏的陸戰武器之一,唯一缺點就是機動性稍差(也是當時所有重型坦克的通病)。法國戰役期間,德國憑借了88mm高射炮才抵擋住了B1的沖鋒。但由於法軍堅持坦克以分散支援步兵作戰為主要任務,所以B1重型坦克發揮作用有限。 法國投降後,B1坦克仍在維希法國軍隊中服役。1944年,在自由法國領導下的法軍使用了少量B1-bis參加解放魯揚港的戰斗。 基本數據(B1-bis型) 生產數量 400左右(含B1原型) 長度/寬度 6.30m/2.48m 高度 2.74m 重量 31.5噸 乘員數 4人 發動機 250馬力 最高行進速度 公路27km/h 最大行程 公路135km,越野100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 燃料載量 - 爬坡性能 26° 涉水深度 1.47m 越障高度 0.93m 越壕寬度 2.74m 主要武器 車身:75mmSA32坦克炮,17倍口徑,備彈77發;仰角-15°~+25° 炮塔:47mmSA35坦克炮,備彈50發;仰角-18°~+18° 輔助武器 2 X 7.5mm M31 MG機槍 裝甲指標 (mm/傾角) 正面 側面 後方 頂部 車體 60/45° 60/0° 55/43° 20/90° 炮塔 56/0° 46/22° 46/22° 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