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照相館拍了證件照,以後還想在洗怎麼辦
用手機拍攝證件照呀,這個智能證件照就可以,這個app不僅自帶一鍵背景替換功能,同時還可以本地保存為電子版的,在線沖印也是超級方便的,去試試吧。主要是自己可以控制證件照的質量,證件照自己做主才是王道。
B. 請問法國證件照是幾寸呢是白底還是紅底謝謝!
我們這用的2寸的證件照,一般都是白底,申請長居啊,文憑證件之類的,學生證都是白底的,你最好多洗幾張白底的,用到照片的地方很多,嘿嘿,最好是都統一用你護照上的那張照片,因為才來的時候很多紙張要弄,照片統一好辦事,不過紅底的我也用過,那時候白底的用完了,上語言班的報名要紅底,因為不是什麼重要的檔案,我用了紅底的,也沒關系,嘿嘿,不過最好照片統一,白底的最好,我是沒見過法國同學用過什麼紅底或者藍底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C. 如何把證件照,生活照調整到合適的像素和尺寸
現在有很多這種軟體或者app或者網站可以縮放證件照的寬高尺寸和所佔用內存體積的。比如你想把二寸的照片改成一寸的,你直接選擇尺寸為一寸就行了,此外他提供了很多常用的證件照尺寸可以直接導入。照片改尺寸
按照這個工具的步驟提示來用就行了
D. 一般的數碼照片如何沖洗(費用)5寸、6寸、7寸,證件照(1寸)這里沖洗特貴。
馬鞍山平均價5寸6毛.6寸8毛.7寸1快5 .證件照4塊錢8張.
樓上說的對.最好證件照自己排版.這樣就可以6毛搞定4塊..洗回家後自己剪刀剪開
E. 照相館沖洗證件照有個專門的工具,只要將照片托進去,它能自動排一版(八張),然後列印即可!請問那是什
人家編程的結果,或者在photoshop上設置一個批命令(對一個對象做一系列操作)
F. 在手機上的照片能拿去照相館洗證件照嗎
手機拍的照片是可以拿去照相館洗證件照的。(首先看相片的像素)
證件照一般為1寸、2寸,所需像素不高,現在的手機均可達到要求。
手機中的照片可以通過如下方法發送給照相館:
1、加照相館工作人員QQ/微信等通訊軟體,通過通訊軟體發送照片(有條件最好發送原圖)
2、使用數據線將手機中的照片復制到照相館電腦中(手機中的照片一般是在手機儲存中DCIM文件夾里的Camera文件夾或者是「相機」文件夾)
證件照拍攝注意事項:
1、最佳拍攝時間,充足睡眠之後的上午,或者午休之後的下午,精神飽滿,表現力強。
2、帶眼鏡的人士,請將鏡片擦凈,矯正鏡架水平,條件允許的可自備一副無鏡片的鏡框。拍攝時將鏡架推高推緊,以防鏡架遮住眼睛。度數較深的最好還是用鏡架,以免鏡片反光。
3、體型特殊的人士,請自備衣物,以防不便。
4、拍攝前一晚減少飲水,以防眼袋出現。
5、如有專用化妝品可自帶,化妝師將酌情使用,可自帶卸妝液及卸後護膚品,及時卸掉厚重的粉飾,對於保護皮膚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G. 如何把照片沖洗在其他媒介上
A.我們平常用的膠片都是乾片,就是表面沒有沒有葯水,而是夾層間有感光物質(鹵化銀)
最早的感光材料是濕片,就是在暗室里把物體表面塗上葯水,然後裝到前方放著一個凸透鏡的盒子里,趁著葯水還沒干曝光,沖洗,定影!這個方法太麻煩了!有興趣可以研究照相術發展史!但是貌似乾片發明以來就沒人這么幹了!
遠在十六世紀,煉金術士就已經發現,在硝酸銀溶液中滲入海水後,它會變成一種白色混濁液,在日光照射下又迅速變黑。其實,這正是鹵化銀的光化學反應,可當時人們都熱衷於煉金,因此這一現象也就被忽視了。
第一個利用銀化合物光化學反應原理進行製作圖像實驗的,是約翰-海因里希-舒爾茨(1687-1744)。1727年舒爾茨作了一次實驗,他將硝酸銀和白堊的混合物裝入一個瓶子,然後塗在紙上,上面覆一張按字母石頭剪成缺口的黑紙。經太陽照射後,他發現只有剪去字母形缺口的部位變黑了。於是,得出結論:這一變化並不是太陽熱量所致,而是由陽光引起的反應。
1777年,瑞典人卡爾威廉-席勒(1742-1786)用被棱鏡分解成不同色光的太陽光照射在塗有氯化銀的紙上,結果發現感光力量最強的是青藍色光部分(短波光譜)。這就是首次進行的太陽光與氯化銀之間關系的學術研究,也可以說是照相感光理論的創始。
英國的托馬斯-韋奇伍德(1771-1805),19歲時就已經開始用自己的方法來製作圖像了。他在塗有硝酸銀溶液的紙上覆蓋一塊繪有圖像或寫上字跡的玻璃板,然而它確有中間色調。可惜,盡管他已經認識到短波光譜的感光能力最強,但還未能找到如何使這種紙到一定程度不再繼續感光的方法(即定影處理)。
韋奇伍德在友人漢弗萊-戴維(1778-1829)的協助下,又准備將映現在暗箱上的圖像攝取下來,他們把塗有硝酸銀溶液紙放入暗箱,進行試驗,但因為感光不足試驗終於失敗了。這一試驗經過,後來還是發表在皇家科學研究所1802年的雜志上,韋奇伍德和戴維,可以說是最早試圖將暗箱和感光材料結合起來的探索者。
1813年,法國的約瑟夫-尼塞福爾-涅普斯(1765-1833)在其子伊西多爾的協助下,著手進行了石版印刷術的研究,他們把感光性物質塗在石板上,試著用太陽光照射的方法製作曬相版,但沒有獲得完全成功。1816年前後,他們又試驗將塗有鹵化銀的紙放入暗箱製作圖像,結果還是未能獲得所希望的正像。
此後,涅普斯又發明了一種不用鹵化銀的瀝青照相術。他在1822年給其兄克洛德的信中,稱此方法為「日光膠版術」,也就是用「太陽光來繪圖」的意思。涅普斯的日光膠版術的程序是:
1、將瀝青溶解於薰衣草油或迪佩爾油中;
2、然後塗在錫基合金板上;
3、放入暗箱進行攝影;
4、最後在薰衣草和揮發油的混合液中顯像。
日光膠版術其實是一種利用瀝青光硬化性能的方法,而顯影操作的目的就是溶解那些沒有感光硬化的瀝青。
現存世界最古老的照片,就是1826年涅普斯拍攝自己窗外庭院景色的那一張。畫面內容是鴿子窩與貯藏室。原照片大小為8*6.5英寸,然而它的曝光時間竟長達8小時。原件的發現者是攝影史學家格倫漢姆,已把它帶往美國保存在得克薩斯大學里。
達蓋爾銀版法
1822年,法國的路易-雅克-芒台-達蓋爾(1787-1851)在巴黎開設了一家「幻視畫」館,裡面展覽的是一些風景畫片。所謂幻視畫,就是在畫布的正反兩面都繪了圖,並分別使正面射入的光和反面照來的光巧妙地結合,造成一種幻覺。當時,它簡直是令人嘆為觀止的魔術畫。
1824年以後,達蓋爾又進行了利用暗箱製作幻視畫的嘗試。1829年,在涅普斯倡導下建立了旨在發明照相術的聯合研究小組。但1833年涅普斯去世了,以後由達蓋爾繼續獨挑大樑。有一次,他偶然發現碘化銀具有感光性能,而且碘化銀的潛像可在水銀蒸氣下顯出。結果他終於發明了照相術,並命名它為「達蓋爾照相術」,其製作程序是:
1、將一塊銅板磨光後鍍銀;
2、浸入硝酸液內,然後置於碘蒸氣下形成碘化銀,從而具備了感光性能
3、放入暗箱攝影(形成潛像);
4、接觸水銀蒸氣顯像;
5、在鹽水(後又改為大蘇打)中定影;
如果在晴天中午時分採用此法,曝光時間約需20分鍾,但與曝光8小時的日光膠版術相比,時間已大大縮短了。以後,不用碘蒸氣而改用溴蒸氣,曝光時間又縮短到5-1分鍾。
現存最早的達蓋爾照相術作品,是1837年達蓋爾本人製作的《藝術家工作室》,該照片現由法國攝影協會珍藏。1839年8月19日,巴黎天文台台長弗朗索阿-阿拉戈,在科學院和美術學院聯合召開的大會上公布了達蓋爾照相術,這一天後來就被定為照相術的發明日。同年,達蓋爾出版了《達蓋爾照相術與幻視畫的技術沿革及其細節》的小冊子。四個月內此書竟重版了29次,並被譯成六種文字。
達蓋爾照相術的圖像是製作在磨成鏡狀銀板上的,所以圖像的左右兩側正好和實物完全相反,你從一個角度看是負像,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則又成了正像。當時,用達蓋爾銀版法攝影,一次只能得到一幅銀版照片,其圖像鮮明,細節描繪也比較完善。
正當涅普斯和達蓋爾潛心研究照相術時,英國的威廉-亨利-福克斯-泰爾鮑脫(1800-1877),也在宣傳獨立地從事照相術的研究。他從容不迫,1834年起就開始試驗感光材料,其方法是用紙作基體,先將紙基浸入鹽水中,然後再浸到硝酸銀溶液內,這樣鹵化銀就在紙質纖維中形成了。攝影時把這種感光紙放入暗箱內,最後放在濃鹽水中定影。
現存的泰爾鮑脫最早的作品,是他拍攝自己室內的格子窗,而且在這張照片上還署了名和註明1835年8月等字樣。這張用2.5立方英寸暗箱拍攝的只有1英寸見方的紙質負片,現珍藏於倫敦科學博物館。
1939年,當泰爾鮑脫獲悉達蓋爾發明了照相術後,吃驚之餘難免沮喪,不過在以後的日子裡,他還是改良了工藝,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照相術,其程序是:
1、先將紙基浸入硝酸銀溶液,然後再浸入碘化鉀溶液內,使其具備感光性能;
2、然後,為增加感光度,再往上塗一層沒食子酸與硝酸銀的混合液
3、放入暗箱攝影;
4、塗上沒食子酸和硝酸銀的混合液顯影;
5、在大蘇打中定影。
這樣就得到了紙質負片。為增加透明度在蘸上蠟和油之後,就可以用鹵化銀紙緊貼著負片曬相,從而得到正像。泰爾鮑脫把它稱為「碘化銀相紙照相法」,以後他又加上自己的姓名,把它改稱為「泰爾鮑脫照相法」。1841年在英國他獲得了專利。
泰爾鮑脫在1844年到1846年之間,先生出版了共計6卷的全集《自然的鉛筆》,書中還粘貼了24張碘化銀相紙照片。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本附有照片插圖在書籍。
碘化銀相紙照相法與達蓋爾照相術比較,其特點是感光時間短,而且用一張負片還可曬得多張正像,可當時在英國以外的地方它還不那麼流行。人們之所以對「碘化銀相紙照相法」給以很高的評價,是因為直至今天我們仍然在採用負-正片的照相程序。著名的古典攝影家D.O.希爾(1802-1870)和羅伯特-亞當森(1821-1848),也正是用這種方法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
濕片的出現:
英國的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切爾(1813-1857),1851年在英國的《化學家雜志》上發表了另一種新的照相技法,他利用的是一種叫作膠棉的粘性透明液體。阿切爾的照相程序是:
1、在膠棉內加入碘化鉀,製成碘化膠棉;
2、將經過充分研磨的碘化膠棉均勻地塗在透明玻璃板上;
3、把它浸入硝酸銀溶液中形成碘化銀,使之具備感光性能;
4、從溶液中取出玻璃板,直接放入暗箱攝影;
5、在硫酸亞鐵或焦性沒食子酸溶液中顯影;
6、用氰酸鉀或大蘇打定影;
這樣就製成了玻璃負片,再把它印到蛋紙或P.O.P相紙上製成正像。這種「膠棉濕版法」的最大缺點是,必須在玻璃基板沾滿溶液濕潤的情況下盡快完成攝影、顯影程序,否則感光溶液一經乾燥,感光度就會要迅速下降。可是當時,由於膠棉濕版法具有價格便宜、曝光時間短(只需15-5秒種)、操作簡便、清晰度高、能長久地保持照片原樣,以及能得到多張正像這些獨到之處,所以一經公開發表後,沒過多入就把銀版照相術和碘化銀相紙照相法擠垮了。
早期著名的攝影家納達(1820-1910)和卡梅倫夫人(1815-1879),就是用這種方法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作品。
乾片的出現:
1868年,W.H.哈里森提出了使用膠棉明膠來替代膠棉乳劑的設想。1871年,英國醫生R.L馬多克斯發表了一篇論述製造明膠乳劑的文章。1873年,伯吉斯在倫敦首次出售了明膠乳劑。1878年,C.貝內特發現將乳劑加熱能增加感光度。在職879年,范-蒙克-霍芬又發現在明膠乳劑內添加阿摩尼亞(氨)同樣能增加感光度。這樣到1880年,當溴化銀明膠乳劑初具了生產規模之後,明膠干版法也就取代了1851年以來風靡一時的濕版法。從此,在世界范圍內,許多國家都建立起了照相感光材料工業。
後面的歷史可以參考柯達的歷史啦,基本上就是柯達一家的歷史了
B..數字時代你只需將照片掃描,然後用數字輸出設備列印出來即可,有一種鮮花列印機,可以在鮮花,雞蛋,水果,木頭,玻璃上面列印,並且是防水的,但只能用在較小的物體上,大的也有相應的設備,但是我不了解,而且肯定不能像鮮花列印機那樣適應完全不平整的物體……
鮮花列印機5000左右,掃描儀你自己選……
就了解這么多,祝你好運!
H. 證件照快洗要多久
第一、洗照片是以前用膠卷感光底片(黑白的膠底片),才可以洗出來,快速沖洗一個小時吧,
第二、你說電子照是數碼相機或手機拍出來的照片吧,列印(洗)出來,要一分鍾,
現在相鋪都是數碼影印,很快的,讓老闆抓緊列印就好了,給我加分
I. 照相館拍證件照都用什麼機器洗照片
多數照相館自己不洗照片的,他們都有固定的渠道,送專業彩擴店沖印,賺取差價。
這樣的活兒,叫行活兒,彩擴店給照相館的價格,叫渠道價格。一般保密。
好的彩擴店,一般用數碼激光彩擴機。多為富士魔術手,諾日士等品牌。還有國產的小牛等
有幾個國內品牌連鎖店,像什麼方舟,都是假沖印機,實際上是列印的,效果差保存時間短。一般會積極要求給你封塑的。
J. 證件照表面塗到黑色墨水,怎麼清理
最好的辦法是將證件照掃描保存在電腦上中,然後用PHOTOSHOP軟體將證件照上的墨水去掉,再列印出來。直接在證件照上用水洗可能會把證件照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