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怎麼維護自己的國家

法國怎麼維護自己的國家

發布時間:2022-10-05 18:21:22

『壹』 十九世紀的法國是怎麼加強自己的力量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2

『貳』 法國的國家體制

要說姓資還是姓社,那無疑是姓資嘍,當今世界真正姓社的又有幾個?要說國家體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准確的說應該是「總統議會制」,即介於總統制與議會制之間。
第四共和國時期,即1946-1958年,法國實行議會制,但每屆政府都是短命政府,1958年,戴高樂上台後,法國修憲,實行總統制,任期7年,可連任,所以戴高樂既是第四共和國最後一位總理,也是第五共和國第一位總統。
由於法國政府是由國民議會第一大黨組閣的,所以,法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左右共治的局面,或左派政府右派總統或右派政府,左派總統。

『叄』 二戰中亡國的法國如何在5年內恢復大國地位

各位小主,人見人愛的我又來給你們講故事嘍

1945年5月,200多萬蘇軍攻入了德國的首都柏林,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在西歐地區,也就只有英國還擁有一定的實力可以對抗蘇*聯。但是在沒有美軍幫助的情況下,英國最多自保。為了對抗正在逐步擴張的蘇*聯,美國開始支援剛剛被解放的法國和戰敗國德國。到了1950年,德法兩國基本恢復了元氣。一、二戰初期,法國大敗虧輸一戰結束以後,法國為了遏制德國,在巴黎和會中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不準德國擁有空軍,海軍規模小的可憐、陸軍規模不能超過10萬。德法邊境的萊茵河地區被設置未非軍事區,德國需向法國賠償3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這些條款幾乎足以讓德國永世不得翻身,但是1929年德國的機會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各國的經濟均遭受重創,英法德各國均不例外。英法兩國在一戰中根本沒有恢復元氣,緊接著就爆發了經濟危機,這讓兩國的經濟雪上加霜。而德國的納粹勢力開始抬頭,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在經過一系列的擴軍備戰以後,德國開始對外擴張,以求尋找之前喪失的尊嚴。巴黎和會1939年9月,德國150萬軍隊進攻波蘭。作為波蘭名義上的盟友,英法兩國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宣布對德國宣戰。但是英法兩國出工不出力,100多萬軍隊在德法邊境上按兵不動。由於蘇*聯和德國已經簽訂了臭名昭著的條約,德國可以放心大膽的調動主力進攻西歐。荷蘭和比利時兩國小國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很快就被德軍佔領。此時抵抗德國的重擔就落在了法國的肩上,但是法國的表現讓各國深深的失望。由於法國統帥部出現了戰略失誤,以至於德驅直入,法軍一敗再敗。最終法國僅僅抵抗了不到40天就宣告投降,140多萬法軍放下了武器。希特勒趾高氣昂的在巴黎檢閱著德軍部隊,希特勒宣稱:「整個歐洲都被我踩到了腳下。」

二、戴高樂領導自*由法國抗擊德軍

法國宣布投降以後,戴高樂將軍逃往英國,並且在英國成立了流亡政府。只不過流亡政府畢竟沒有多少實際權力,英國當時了各國的流亡政府,如法國、波蘭、衣索比亞等等。戴高樂在英國建立了戰鬥法國陣線,號召法國海外的殖民地不要聽從維希政權的傀儡統治,團結起來對抗德軍。1943年,戴高樂在阿爾及利亞站穩了腳跟,此時他手裡擁有23萬陸軍、5萬海軍。只不過這么點家底,各大國根本不放在眼裡,無論是開羅會議還是德黑蘭會議,都把戴高樂排除在外。戴高樂十分生氣:「1500年來,法國早已習慣了一個大國的地位,請不要忘記這一點。」這樣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1500年來,中國比法國輝煌的多。

美國總統羅斯福非常不喜歡戴高樂,他感覺戴高樂有成為獨裁者的可能。後來的發展完全在羅斯福的意料之內,戴高樂在法國的統治長達20多年。1944年,美英軍隊進行了諾曼底登陸戰。戴高樂也返回法國,他號召法國青年加入法軍。1945年年初,法軍的總兵力達到了97萬,只可惜這個數字在美蘇的眼裡不值一提。但還是美國總兵力為1200萬,蘇*聯擁有1400萬,即便是英國也擁有510萬軍隊。1945年4月,法國以五大國的身份出席舊金山會議。但是明眼人都明白,此時法國的地位還在中國之下,法國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准二流的國家。1945年5月,蘇軍佔領了柏林。美英兩國抬舉法國一起進入了柏林,但是德軍俘虜根本看不起法國人。

三、冷戰爆發以後,美國開始全力扶持法德兩國

隨著二戰的結束,冷戰隨之而來。由於整個西歐地區已經滿目瘡痍,各國的經濟凋敝,完全無法應對蘇*聯可能出現的進攻。此時整個西歐除了英國還算有一些家底,但是英國也是元氣大傷,根本無力領導歐洲的復興。為了整形歐洲,對抗日益強大的蘇*聯,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經濟刺激計劃。這個計劃的重點就是法國和德國,美國不斷的給西歐輸血,西歐各國在幾年之內先後恢復了元氣。法國人好了傷疤忘了疼,立刻就開始佔領那些之前已經獨立殖民地,其中就包括中國的鄰國越南。剛剛從戰俘營里走出來的法軍就被重新武裝派往了越南戰場,等待法國人的是無盡的苦難。到了50年中後期,再也頂不住的法國宣布從中南半島全面撤軍。

小主虐我千百遍,我待小主如初戀,我們下次見

『肆』 法國為多邊合作所作的一些事情

國際合作

法國的國際合作政策建立在兩個目標之上:影響與互助。

法國外交部國際合作與發展司(DGCID)圍繞四個軸心確保這一政策的實施:

以合作援助發展
法國願意與最不發達國家進行互助而繼續努力,2005年已經為公共發展援助提供了74億歐元的資金,這一數字佔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44%。

法國的絕大部分發展援助貸款用於雙邊援助,通過法國行政部門或其代理機構直接匯到受援國。

2005年,非洲發展是法國對外政策的重點。對薩哈拉南部非洲的雙邊援助佔到發展援助的66%。

鼓勵文化交流和使用法語
法國在國外92個國家設有153個文化機構,並且擁有一個有283家法語培訓中心的教學網。

法語推廣政策涉及130個國家的8,200萬名法語學習者以及一支90萬人的法語教師隊伍。海外法語教學總署協調分布在全世界的268個法語學習機構。

推動科技與高等教育合作
法國願意在支持本國科研國際化的同時促進與合作夥伴國家的科研系統信息交流。

法國設在國外的科技觀察站和28個研究中心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

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法國管理200多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法語高等教育分支機構,特別是加強同夥伴國家的合作關系,如德國和美國。接納外國留學生的能力正在提高:目前在法外國留學生總數達220,000人。

確保法國視聽領域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法國的視聽領域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正在加強,支持視聽領域的重要機構,如法國電視5台(TV5)和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是政府今後的工作重點。

政府還支持電影與電影資料文獻的傳播。

法國的對外政策建立在長達好幾個世紀的外交傳統和基本原則之上:各國人民享有自主權利,尊重人權和民主原則,尊重法治和各國之間的合作。在此框架內,法國重視維護本國的獨立自主,並致力於國際與地區的互助發展。

歐洲建設
自1945年起,歐洲建設就是法國外交政策的中心工作。多個重要因素構成了這樣的工作重心:重塑和平,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政府民主模式,構建經濟與貨幣統一空間,以保障歐洲各國人民的繁榮富強。

從那時候起,戴高樂將軍、蓬皮杜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總統、密特朗總統以及希拉克總統都為歐洲支柱的建設與發展、為將其建設成為強大的經濟實體和受到尊重的政治力量而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歐盟擴大,歷史的動力
從歐洲共同體到歐盟的歷史

『伍』 法國通過貨幣直接控制了非洲的多個國家,這是怎麼做到的

這是因為法國原本就是這些非洲國家的宗主國,法國曾經在這些非洲國家進行了多年的殖民統治,所以這些國家才會把法國法郎定為國家貨幣。這些非洲國家甚至把法語作為官方語言,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法國對於這些非洲國家的影響力是非常深遠的,再加上法國在非洲擁有非常多的軍事基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這些非洲國家的領土主權完整。

所以我們也希望法國能夠承擔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法國在非洲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不過我們也應該非常清楚法國在非洲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並不是為了維護非洲國家的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不過我們也希望法國不要在非洲挑起事端,一旦挑起事端的話,對於法國的國際影響也會造成重大傷害。

『陸』 1875憲法頒布後法國維護共和政體進行了哪些斗爭

第一,議會制和三權分立的原則得到肯定。議會與總統及政府、立法權與行政權之間存在著互相制衡的關系,就權力的重要性與政治作用而言,議會相對地超過了總統和政府。(從制度的結構作用考慮,立法權控制行政權是合法,是順理成章之事。)議會實行兩院制,兩院實行自己的管理,總體而言,參議院在議會制中佔主導地位,總統解散眾議院需得到參議院的同意,沒有見到參議院可以解散的條文。憲法規定立法權由參議院和眾議院掌握,眾議院在財政立法方面處於優先位置,總統與參眾兩院的議員「共有立法創議權」。憲法規定參議員為300名,由間接選舉產生,其中國民議會選出的75名為終身議員,其餘225名任期9年,每3年改選1/3。眾議員600名,由直接選舉產生(婦女、軍人被剝奪了選舉權),任期4年,每屆全部改選。僅參議院有權組成高等法院,參議院組成高等法院時「只能行使司法職能」,可以起訴和審判總統、審判已經由眾議院起訴的部長。第二,總統權力的受到制約,但總統不對議會負責。總統權力的大小是人們經常議論的話題,這是因為1875年憲法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總統獲得不少權力。「國家行政大權由總統掌握,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有權任命部長等高級官員、締結條約和實現特赦,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其實,第三共和國總統解散議會的權力,只於「5月16日危機」中被使用過一次,直至第三共和瓦解也不曾再使用。實際上,總統的權力大部分是受到議會的制約,越是事關重大越是如此。他難於實行完全獨立的政策。如果參議院反對,總統無權解散眾議院。部長由總統任命,但是他們必須對議會負責,而不是對總統負責,總統發布命令時,需要一名部長副署。此外,總統的言行不受追究,「共和國總統只在叛國時承擔責任」。第三,法國政府首腦是總理。法國憲法不曾包括關於總理的專門條文,單獨說明部長職權的條文也為數有限。從1875年「憲法」頒布起,共和國總統不再是政府或內閣的一名成員,而只是國家的元首,政府則由部長們組成。憲法條文中的部長實際是包括總理的。在第三共和國的政治框架內,總理是法國政府的具體領導人,他控制著整個政府機器的活動,通常他還親自領導政府某一個部的工作。總統和總理的關系值得注意,我們已經知道總統的權力受到議會的制約,其實也是會受到政府或總理的約束,在第三共和國,隨著時間的推移,總理的作用與日俱增,後來他的權勢明顯超過總統,尤其是是像克利蒙梭這樣的強硬人物擔任政府首腦時,總理的作用更加突出。1917年,克利蒙梭掌握總理大權,他說:「只有兩個器官是無用的:前列腺與總統」。由此可以判斷,法國議會制共和制下的政府首腦是總理。第四,不穩定的內閣與第三共和的脆弱。戴高樂指出:「1875~1940年我們更換過102屆政府,而英國僅更換過20屆政府,美國只換過14屆政府。」難怪羅斯福向戴高樂表示:「請您想一想,我這個美國總統,在戰前甚至有時連法國內閣總理的名字都說不出來!」第三共和國中後期內閣的不穩定是公認的事實:總理的短暫掌權、政府的迅速更替,容易造成國內政治活動動盪不安和法國國際威信蒙受損失。這源於議會制的缺陷,可以追索到選舉制的弊端,歸根結底取決於當時社會矛盾發展的狀況。正是由於法國社會存在著各種矛盾,議員們分屬於不同的利益集團和黨派,這些人只要抓住時機,便可藉助某一項政策、某一種社會問題的評判而倒閣,或是本黨本派的人物上台執政。應該注意的是,內閣的垮台主要是總理等極少數頭頭的下台,而在通常情況下權力機構依舊運轉,各部門和眾多高級官員的日常工作照樣進行。在議會制共和制的框架內,議會內的爭斗是合法的現象,「黨派之爭斗與敵對野心家之間的決斗,一向為法國人所喜聞樂見!」,但議會中的爭論「耗盡了祖國的活力」,最終導致了第三共和國的垮台。第五,第三共和的鞏固與充實。1875年憲法已經確認了共和制,此後如果反對共和制度,便構成違憲重罪。1879年1月5日,參議院按「憲法」規定改選1/3任期9年成員,由於法國廣大農村的農民放棄了對於皇帝與波拿巴主義的迷信,轉而投票擁護共和國,這樣在改選的82席中,共和派取得66席,獲得了勝利。1879年1月30日,任期未滿的麥克馬洪總統認識到大勢已去不願做困獸猶斗的垂死掙扎,主動辭職,同日,兩院聯合開會選舉格雷維為新總統(1879~1887)。從1873年5月24日梯也爾下台到1879年1月30日格雷維當選,6年多的時間里,「沒有共和派的共和國」變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國」。1879年11月3日,參眾兩院分別遷往盧森堡宮和波旁宮,巴黎成為首都。1887年正式確定「馬賽曲」為共和國的國歌。國慶日與國旗的確定是在1880年,該年7月6日,官方宣布「共和國決定以每年的7月14日為國慶日」,7月14日國慶檢閱時,軍隊高舉的藍白紅三色旗成為國旗,表示「祖國、軍隊、共和國永不分離地聯成一體。」至此,現代人所熟悉的法蘭西共和國的形象得到了確認,共和主義政治制度得到了生動的展示。此後若干年,共和制度還在不斷獲得充實。這里僅舉一例:2000年法國《回聲報》在介紹報紙是「第四權力」時,曾如此評論:「1881年7月29日法律是法國新聞界享有世界各國所無法相比的新聞自由權」。
筆者認為法國1875年固然是「含糊不清」的,但這恰好反映了法蘭西政治舞台上的復雜斗爭和以及法蘭西「走向共和」的艱難歷程,也反映了法蘭西人的民族性,「他們習慣多樣性,也許只有反對專制統治與抵抗外敵入侵才能使他們真正做到萬眾一心」。除了德國入侵這個外部因素之外,第三共和壽終正寢的原因正是這種「議會掌握大權、黨派過分內斗的共和制度的失敗」,第三共和國以苦澀的事實反復告誡:共和制度並非白璧無瑕,它只是人間的一種政治制度,它可能包含著內閣更迭頻繁與政府威望遞減。但這決不是共和制原則的失敗,而是因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薄弱的內聚力導致的,內閣的不穩定性是第三共和的嚴重的政治疾病。二戰結束之後,法國人重新選擇了共和主義制度。

『柒』 法國的政體是什麼

半總統共和制。

半總統共和制總體特徵

第一、總統由全民普選產生,擁有一定的行政權。在內政外交中起著較大的作用,總統不對議會負責(但政府要對議會負責),政府成員不能兼任議會議員。

第二、內閣仍設總理,領導政府活動。總統命令要由總理及有關部長副署,政府向議會負責。議會可以通過不信任案迫使總理辭職,同時總統在徵得議會領袖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解散議會,總統對議會通過的法案無否決權。

(7)法國怎麼維護自己的國家擴展閱讀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是典型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

法國第三、第四共和國實行多黨議會制,但政府極不穩定。

1958年戴高樂政府主持制定了新憲法,加強了總統權力和行政權力。

1958年9月全民公決通過,法國進入第五共和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半總統共和制

『捌』 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如何確保自身安全的

這個你不都已經把答案說了······除了當時還沒有盟軍這個概念,「盟軍」是反法西斯聯盟成立後採用的。
法國主要就是與英國一起對德國違反一戰條約,擴大軍備的行為進行容忍,在德國拿捷克試刀時要挾捷克不準反抗,之後在德國入侵波蘭時與英國一起口頭支援波蘭但沒有任何行動。他們與希特勒以簽訂《慕尼黑條約》為代表的大量綏靖政策是希望德國能夠向東擴張,攻擊蘇聯。但是明顯技高一籌的希特勒又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樣德國周邊國家的關系被徹底打破。參考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
當時法國雖然不穩定,經濟衰退,仍然號稱是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與德國接壤處還有馬奇諾防線。它被德軍摧枯拉朽的打敗是出乎世界的意料的。

『玖』 法國既然有錢能緊跟美國發動戰爭,為何又哭窮求世界給巴黎聖母院捐款

這是因為法國現在的經濟發展局勢非常的不好,如果選擇自己修復巴黎聖母院的話,會給自己國家政府帶來非常大的財政壓力。再加上當時法國的國內局勢非常的不穩定,並且爆發了黃馬甲運動。一旦在這個時候選擇修建巴黎聖母院的話,會使得這些反對者借題發揮。所以法國政府才會呼籲全世界捐款來修復巴黎聖母院。

法國現在經濟出現了嚴重問題,但是也不影響法國大力發展自己的經濟,因為如果不大力發展自己的經濟的話,會導致法國的國際地位出現嚴重的下滑。

『拾』 法國的國家體制是什麼啊謝謝!!

國家制度

行政權

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以普選制選舉產生,任期七年。總統頒布法律並有權提出議案要求國家公民投票表決。他還有權在與總理,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談話後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總統任命總理,並任命由總理提名的政府成員。

政府應答復國民議會的質詢。

立法權

議會由兩院組成:國民議會,由五年一次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選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議會投票表決決定法律的通過與否,批准國際條約以及行使由共和國總統授以憲法修改權。

司法權

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權和立法權。

473個初審法院和186個大審法院負責執行法律。上訴法院有35個。終審法院負責判斷法律是否被正確地執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審團組成的重罪法院審理。

在行政司法領域有行政法院和國家最高行政法院。審計法院負責審核公共開支情況。

憲法規定的其他組織

-憲法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分別任命。憲法委員會的職能是監督選舉和審查法律的合憲性。

-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其成員是各種不同社會階層(工會、商人、各種協會)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資格者。在議案、法令或有關計劃具有經濟和社會性質時,要咨詢經濟和社會委員會的意見。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權威。政府在起草議案和實施法令前必須征詢其意見。

-最高司法官委員會:由司法官和特定資格者組成。委員會由共和國總統和司法部長分別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對高級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時也負責司法官的紀律處分。

-共和國司法法院:以前被稱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組成,他們或是議會成員(12名是國民議會議員),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負責審理政府成員所做的、被認為是有刑事犯罪性質的職務行為。任何個人一旦認為自己被政府成員的犯罪或違法行為所損害,就可以向一個專門申訴委員會起訴。

行政管理

大區

法國被分成21個大區以及科西嘉島。大區由地區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其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法國大陸有96個省,此外還有四個海外省:瓜特羅普島、馬堤尼克島、留尼旺島和南美的法屬蓋亞那,海外領地還有玻利尼西亞、新卡勒陀利亞、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和馬可隆、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特爾?阿特里、科格倫群島,克羅塞和聖保羅島。

省由總委員會管理,其主席和成員通過普選產生。省長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為區(包括海外省在內共339個),小區(3,995個)和市(36,560個)。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長在市政委員會協助下負責,市政委員會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競爭性的經濟體制

1945—1961

盡管法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她在戰爭結束時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困難:人口只有四千萬(與1900年相同),工業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一半。原材料極度缺乏,通貨空前膨脹。

首要的三個經濟計劃是重建基礎工業,促進生產和准備國際經濟競爭。

1962-1975

這段時期,在國家的督促下經濟得到了驚人的持續發展,達到了預期計計劃。這一時期法國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空前記錄(年增長率達5-6%),帶來了充分就業、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增長和工資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來的經濟計劃把重點轉向了地區經濟發展,投資政策和社會組織(改革社會保險體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來

三次連續的石油危機(197、1979、1980)和持續的世界經濟動盪使法國這二十年來一直強調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從而導致了高失業率(20年來減少了三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

政府開支緊縮以及強調減少能耗,發展競爭力強的工業、研究和職業培訓賦予法國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歐洲一體化和下個年的來臨。

高度多樣化的經濟體制

法國經濟涵蓋了所有重要的經濟部門:農業(世界第三、歐洲第一大出口國),工業(世界第四、歐洲第二),漁業(歐洲捕撈量第四)。

法國出口貿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國公司躋身世界百強。

農業

法國農業是一個現代機械化,高生產率的生產部門。法國的農業生產面積占歐盟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農產品占歐盟產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產品(肉、奶、乳酪),其餘的是穀物、糖和加工業。

工業

法國工業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組和自動化的傳統工業部門(鋼鐵、冶金、機械、汽車和紡織工業),也包括一些新的發展中技術工業(食品加工、精密化學、航空航天工業和新型材料)。

法國工業生產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賴於進口,只有電力是個例外。25%的電力來自於本國的核電廠。

服務業

服務部門(對集體和個人消費者)正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務部門,如交通、電子通訊、郵政、電力和水在本領域都配備了先進技術(微型電話、高速列車和地鐵系統更是享有國際聲譽)。法國的旅遊業名列歐洲第一,對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有重大意義。事實上,法國在這個「無形出口工業」中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法國如何看待自己

從大小、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上看法國都算不上是個「超級大國「。但法國依然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由於高科技企業的蓬勃發展,她是世界重要經濟強國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任國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於巴黎。

從另一些角度來看法國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拉丁國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拉丁人後裔)。

-法語國家之一。法語人口在全球共有一億零五百萬。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區,法語已經被使用了幾百年。

-歐洲國家之一。法國和中歐及東歐的許多國家有著良好的政治、貿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蘇聯的政治變化後這些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更重要的是,法國的未來與西歐聯盟的其他十五個成員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由於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普選產生)的建立,法國人民積極地參與到歐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閱讀全文

與法國怎麼維護自己的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