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中亡國的法國如何在5年內恢復大國地位
各位小主,人見人愛的我又來給你們講故事嘍
1945年5月,200多萬蘇軍攻入了德國的首都柏林,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在西歐地區,也就只有英國還擁有一定的實力可以對抗蘇*聯。但是在沒有美軍幫助的情況下,英國最多自保。為了對抗正在逐步擴張的蘇*聯,美國開始支援剛剛被解放的法國和戰敗國德國。到了1950年,德法兩國基本恢復了元氣。一、二戰初期,法國大敗虧輸一戰結束以後,法國為了遏制德國,在巴黎和會中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不準德國擁有空軍,海軍規模小的可憐、陸軍規模不能超過10萬。德法邊境的萊茵河地區被設置未非軍事區,德國需向法國賠償3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這些條款幾乎足以讓德國永世不得翻身,但是1929年德國的機會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各國的經濟均遭受重創,英法德各國均不例外。英法兩國在一戰中根本沒有恢復元氣,緊接著就爆發了經濟危機,這讓兩國的經濟雪上加霜。而德國的納粹勢力開始抬頭,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在經過一系列的擴軍備戰以後,德國開始對外擴張,以求尋找之前喪失的尊嚴。巴黎和會1939年9月,德國150萬軍隊進攻波蘭。作為波蘭名義上的盟友,英法兩國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宣布對德國宣戰。但是英法兩國出工不出力,100多萬軍隊在德法邊境上按兵不動。由於蘇*聯和德國已經簽訂了臭名昭著的條約,德國可以放心大膽的調動主力進攻西歐。荷蘭和比利時兩國小國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很快就被德軍佔領。此時抵抗德國的重擔就落在了法國的肩上,但是法國的表現讓各國深深的失望。由於法國統帥部出現了戰略失誤,以至於德驅直入,法軍一敗再敗。最終法國僅僅抵抗了不到40天就宣告投降,140多萬法軍放下了武器。希特勒趾高氣昂的在巴黎檢閱著德軍部隊,希特勒宣稱:「整個歐洲都被我踩到了腳下。」
二、戴高樂領導自*由法國抗擊德軍
法國宣布投降以後,戴高樂將軍逃往英國,並且在英國成立了流亡政府。只不過流亡政府畢竟沒有多少實際權力,英國當時了各國的流亡政府,如法國、波蘭、衣索比亞等等。戴高樂在英國建立了戰鬥法國陣線,號召法國海外的殖民地不要聽從維希政權的傀儡統治,團結起來對抗德軍。1943年,戴高樂在阿爾及利亞站穩了腳跟,此時他手裡擁有23萬陸軍、5萬海軍。只不過這么點家底,各大國根本不放在眼裡,無論是開羅會議還是德黑蘭會議,都把戴高樂排除在外。戴高樂十分生氣:「1500年來,法國早已習慣了一個大國的地位,請不要忘記這一點。」這樣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1500年來,中國比法國輝煌的多。
美國總統羅斯福非常不喜歡戴高樂,他感覺戴高樂有成為獨裁者的可能。後來的發展完全在羅斯福的意料之內,戴高樂在法國的統治長達20多年。1944年,美英軍隊進行了諾曼底登陸戰。戴高樂也返回法國,他號召法國青年加入法軍。1945年年初,法軍的總兵力達到了97萬,只可惜這個數字在美蘇的眼裡不值一提。但還是美國總兵力為1200萬,蘇*聯擁有1400萬,即便是英國也擁有510萬軍隊。1945年4月,法國以五大國的身份出席舊金山會議。但是明眼人都明白,此時法國的地位還在中國之下,法國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准二流的國家。1945年5月,蘇軍佔領了柏林。美英兩國抬舉法國一起進入了柏林,但是德軍俘虜根本看不起法國人。
三、冷戰爆發以後,美國開始全力扶持法德兩國
隨著二戰的結束,冷戰隨之而來。由於整個西歐地區已經滿目瘡痍,各國的經濟凋敝,完全無法應對蘇*聯可能出現的進攻。此時整個西歐除了英國還算有一些家底,但是英國也是元氣大傷,根本無力領導歐洲的復興。為了整形歐洲,對抗日益強大的蘇*聯,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經濟刺激計劃。這個計劃的重點就是法國和德國,美國不斷的給西歐輸血,西歐各國在幾年之內先後恢復了元氣。法國人好了傷疤忘了疼,立刻就開始佔領那些之前已經獨立殖民地,其中就包括中國的鄰國越南。剛剛從戰俘營里走出來的法軍就被重新武裝派往了越南戰場,等待法國人的是無盡的苦難。到了50年中後期,再也頂不住的法國宣布從中南半島全面撤軍。
小主虐我千百遍,我待小主如初戀,我們下次見
❷ 第二次世界大戰 法國
德國「閃擊」波蘭得手後,更助長了希特勒稱霸世界的勃勃野心。於是,他一手舉著「尊重中立國家」的招牌,一手簽發了進攻西歐的第6號指令,制定了代號為「黃色方案」的計劃,將重兵壓在北海至瑞士一線,張開了吞並西歐的血盆大口。
德軍的預備隊共 47個師,配置在萊茵河地區,在德國的魔爪准備伸向西歐之時,法國仍執迷不悟,認為德國打敗波蘭後,將東侵蘇聯,即使進攻法國,也需 4—5年以後。荷、比、盧三國卻天真地認為,只要嚴守中立,就可免遭戰禍。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軍才嗅出戰爭的氣味,在法軍總參謀長和英、法盟軍總司令甘末林主持下,倉促制定了代號為「D」的作戰計劃,並調集135個師、3000輛坦克和 1300多架飛機(必要時,還可利用駐英倫三島的 1000架飛機支援戰斗),准備抗擊入侵之敵。
6月3日,德軍數百架飛機開始空襲法國機場及重要目標,法國失去了制空權, 900餘架飛機被摧毀。 5日拂曉,德軍兵分兩路在180km的正面上實施進攻。「B」集團軍群由於遭法軍頑強抵抗,每晝夜僅前進5-7km。為了增強突擊力量,德軍投入預備隊 22個師,於13日突破法軍防線;「A」集團軍群在瓦茲河和埃納河之間實施突破,於 12日到達巴黎東北的馬恩河後繼續向縱深發展。「A」、「B」兩集團軍群實施鉗形攻擊,迂迴巴黎,前出到馬奇諾防線後方。 14日,德軍「C」集團軍群按計劃在 50km寬的正面上向馬奇諾防線發起進攻,法軍腹背受敵,其防線很快被突破。同時,德軍未經戰斗便進入巴黎,埃菲爾鐵塔上掛起了德國的「+」字旗。 17日德軍攻佔斯特拉斯堡,近 50萬法軍被殲。 22日法國全權代表查理·享茨格將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戰事遂告結束。戰爭中法軍亡 6萬餘人,傷 30萬人,被俘 200萬人;德軍共傷亡 14.6萬餘人。
❸ 1939年法國的軍力怎樣
法國好歹也是歐洲大國,軍事實力在當時的歐洲也屬頂尖,但問題是法軍的戰略都圍繞馬其諾防線展開,德軍的突然出現確實讓他們防不勝防,最終敗了。
當然法國戰敗不僅是因為戰略出錯,裝備、戰斗方式等等都有關系,甚至連單兵攜帶的子彈數量,也不如德軍。
一般來說,一支軍隊的制式步槍應該只有一種,這樣才能保證後勤不亂,而二戰時期的法軍擁有三種制式步槍。
第一種是MAS36步槍,而另外兩種都是一戰時期的武器。MAS36於1936年開發,可靠性好、精度高、射程遠、造價低廉,性能非常優秀。然而從1936年宣布列裝,一直到1940年法國投降,MAS36的產量僅僅只有25萬支,還不足以讓法軍的戰鬥力整體上升。
法國人難道不知道新武器可以提升戰鬥力嗎?他們當然知道,但法國人把大部分資源都放在建設馬其諾防線上(法國更擅長打陣地戰、防禦戰),這就導致軍費不足,沒辦法在短時間內采購足夠的MAS36步槍。
一名法軍士兵可以攜帶兩套子彈帶,那麼就是十二個橋夾,此外MAS36的膛內預裝5發子彈,共計65發7.5mm步槍彈。作為參考,德軍單兵攜彈量65發,日軍65發,美軍88發。
還有就是一戰時期的兩款舊武器了,分別是勒貝爾M1886步槍與貝蒂埃M1892步槍。前者是世界上第一款發射無煙火葯彈的步槍,而後者是一戰時期法軍的制式武器。
❹ 第二次世界大戰問題
在倫敦有流亡政府,戰後回國上台
自由法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戴高樂領導的法國反納粹德國侵略的抵抗組織。1940年6月法國淪亡後,戴高樂在倫敦發表《告法國人民書》,呼籲人民繼續抗戰,標志自由法國運動開始。1941年9月建立最高領導機構「自由法國民族委員會」(簡稱「自由法國」),1942年6月改組為「戰鬥法國委員會」(簡稱「戰鬥法國」)。1943年6月聯合其他抵抗組織成立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次年法國光復後,成為法國臨時政府。
1940年5月,德國繞過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攻入了法國。馬奇諾防線是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在任期間修築的一條法國東部邊境的防禦陣地體系。防線內堡壘林立,地下築有堅固工事,還有地下鐵道、隧道公路和各種生活設施。
馬奇諾防線被法國人視為安全的保證,是「萬無一失」的堅固屏障。
在大戰以前,英法政府對希特勒的軍事擴張一再妥協退讓,使得德國的擴張野心日益膨脹,希特勒攻佔波蘭後,又佔領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順利地繞過「馬奇諾防線」,攻入了法國。
毫無戒備的法軍一觸即潰,法國首都巴黎危在旦夕。6月14日,德國未發一彈就佔領了巴黎,接著深入法國境內。
1940年6月22日賣國賊貝當組成的新內閣,向德國投降。
6月本是法國最迷人的季節,這時卻陷入一片恐慌中。法國被賣國政府奉送給了希特勒,但法蘭西獨立自由的精神並沒有終結,具有斗爭傳統的法國人民是不會甘心屈服的。
在法國軍隊中,有一個堅決主張抵抗法國侵略的人,他就是夏爾·戴高樂將軍。
戴高樂將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是個中尉,在凡爾登戰役中身負重傷被俘,戰後才回到法國。第二次大戰爆發後,他提出了針對德國閃電戰戰術建設機械化部隊的建議,但沒有受到重視。
在法國淪陷時,戴高樂堅決要求抵抗德國侵略者,但在當時的法國政府中,他孤立無援。
6月17日清晨,戴高樂將軍在機場送別英國斯皮爾斯將軍。
當兩位朋友握手告別,飛機即將緩緩起飛時,戴高樂將軍突然敏捷地一跳,躍上飛機舷梯,鑽進飛機的機艙,並「砰」地一聲關上機門。飛機飛上了藍天,騰空而去。機場上的人大為吃驚,但已無可奈何。
戴高樂將軍當時是法國國防部和陸軍次長。竭力反對貝當政府的賣國行徑,失敗後,他決定逃離法國,到國外重新組織力量繼續抗擊德國侵略者。逃離法國的第二天,在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支持下,6月18日下午,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廣播電台發表了《告法國人民書》,他向法國人民和全世界庄嚴宣布:
「法國的事業沒有失敗,……法國並非孤軍奮戰!它不是單槍匹馬!它不是四處無援!……法國的抵抗火焰決不應該熄滅,也決不會熄滅……」
戴高樂將軍要求希望自由的法國官兵們和他聯系。
戴高樂將軍的宣言激勵了三千萬法國人民的心靈。他們在失敗的痛苦中重新昂起頭來。巴黎的學生在凱旋們集會,表示他們對戴高樂的熱烈擁護。
法國的貝當政府對戴高樂將軍恨之入骨,他們在法國軍事法庭對戴高樂將軍進行缺席審判,徒刑從4年直至死刑。戴高樂將軍高揚「自由法國」的旗幟,以頑強的毅力開始拯救法國的斗爭。
6月29日,有200多名步、炮兵向戴高樂將軍報到,從敦刻爾克撤退的200多人投入「自由法國」的運動……到月底時,海軍中將米塞利埃,也來到倫敦,支持戴高樂將軍。到7月底時,有7000多人志願拿起武器為「自由法國」而戰,他們來自四面八方,有的從法國繞道西班牙逃到英國,有的從北非經直布羅陀海峽投奔而來……
「自由法國」總部設在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大廈里。戴高樂將軍籌建了法國民族委員會和武裝力量,在簡陋的辦公室里他接待從各地來的關心「自由法國」的人們。
7月14日是法國的國慶節,清晨,戴高樂將軍檢閱了首批「自由法國」的戰士。
一周以後,首批「自由法國」飛行員參加了對魯爾區的轟炸,戴高樂將軍組織了這次行動並發表了有關這次轟炸取得勝利的消息。
1940年8月,戴高樂將軍率領一支英、法聯合艦隊向法國進攻,不幸失敗,但戴高樂將軍並不屈服,他以頑強的精神繼續戰斗。
之後,戴高樂將軍又在非洲建立了一個可靠的作戰基地和精乾的行政機構,並出版了「自由法國」的報紙……
1943年5月,共產黨等16個政黨團體在法國國內共同組建了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戴高樂派往國內的代表讓·穆旦擔任第一屆主席。到1944年3月,法國國內各抵抗組織的武裝力量聯合為統一的內地軍,戴高樂將軍的將士們和德軍進行著英勇的戰斗。
1944年6月,蘇聯紅軍解放了波蘭,盟軍從諾曼底登陸後向法國挺進。
8月20日,戴高樂將軍率領「自由法國」的部隊隨同盟軍向巴黎挺進。他的軍隊受到了法國人民熱烈的歡迎。
戴高樂將軍和千百萬法國人民一起奮起戰斗,武裝起義解放了巴黎。
1945年5月,德國投降,戴高樂以法國臨時政府的名義,和盟軍一起接受德國投降。
戴高樂以他頑強的毅力和愛國精神,為拯救和維護法國的民族獨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是法國人民熱愛的一位英雄和領袖。
❺ 二戰法國到底有多大的貢獻
二戰中的法國就實際意義上來講,貢獻程度是很大的。初期的歐洲戰場以德意聯軍為主,就在德意跨過馬其頓防線之前已經在和法國的拉鋸戰中損失了接近50萬的兵力。只是無可奈何法國身處戰火的第一線,再加上二戰初期各國的觀望態度,只能飲恨沙場。
世人總是會無限的放大你的污點,而法國的污點無疑就是被跨過號稱無敵的馬其頓防線和投降了。
❻ 二戰時期的法國
法國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強國。在「二戰」前夕,法國的軍事實力、特別是陸軍,更是傲視歐洲群雄,有「歐洲第一強國」之稱。龐大的法國海外殖民地起初傾向於維希政權,戰爭後期加入戴高樂將軍在內的盟軍,共同抵抗德軍。
1、從軍隊數量上來說,法國常規部隊的規模一直維系在300萬左右,超過英國、德國、美國、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戰爭打響後,法國緊急召集國民參軍入伍,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將軍隊總人數擴充到699萬。
2、從武器裝備上說,法國毫不遜色於任何一個世界軍事強國。以陸軍為例,法國陸軍裝備好、機械化水平高、機動能力強,擁有大量的摩托化單位。「二戰」前夕,法國軍隊在前線共有約58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562架飛機。
以海軍為例,法國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現代化的海軍之一在歐洲僅次於英國,強於德國,綜合實力排名世界第四。法國海軍擁有1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12艘輕巡洋艦、50餘艘各型驅逐艦,潛艇101艘。
3、法國還用11年時間打造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位於法國東北邊境地區,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假如德國軍隊選擇以此來正面突破的話,必將付出慘烈的代價。
1940年6月,貝當組閣後,向德國投降。德國以對英作戰需要佔領了法國北部和整個大西洋沿岸地區。法屬北非和法屬西非及法屬印度支那等海外殖民地和領地也依然服從維希政府的領導。維希政府雖然屈服於納粹德國,但是並沒有按照德國的要求加入軸心國,也沒有對英國宣戰。
原貝當內閣國防部副部長戴高樂流亡法國,成立『自由法國運動』,對德國急需作戰並被英美等盟國視為法國合法政府和盟國。在法國德佔區里,有兩大抵抗系統:受英美支援的「自由法國運動」的地下抵抗組織,還有就是以法共為首的「法國民族聯合解放陣線」的游擊組織。
1942年英美在阿爾及爾登陸,法屬北非殖民當局和軍隊倒向盟軍並參加了突尼西亞戰役。之後不久,法屬西非也投向盟國。
1944年,自由法國軍隊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法國第二裝甲師在英美軍隊的成全下率先進入巴黎。1944年9月,維希政府遷往德國。羅斯福決定承認法國為共同作戰的盟國,從原定的德國美佔區中劃分出一塊給法國作法佔區。法國奇跡般由戰敗國變為五大戰勝國之一。
(6)二戰戴高樂有多少法國兵力擴展閱讀:
閃擊法國
法蘭西戰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為侵佔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對英法盟軍所實施的進攻戰役。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進攻,荷軍投降。在空軍支援下強渡默茲河,並開始從迪南和色當地區向索姆河口方向擴大戰果。
14日佔領色當、迪南並突破法第9、第2集團軍防禦,向英吉利海峽推進,英內閣下令實施「發電機」計劃,組織敦刻爾克撤退。
1940年5月28日,比利時投降。法軍的抵抗毫無組織。德軍坦克兵團迅速向法國腹地推進。領導新政府的貝當元帥請求德國武裝力量統帥部停戰。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簽訂了《貢比涅停戰協定》,同意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並宣布退出戰爭和解除法國艦隊武裝。
法國和義大利兩國政府簽署停戰協定,按照協定德、意軍隊佔領法國大部,其糧餉由法國政府負擔。法國全面停火。
❼ 二戰中的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比利時、荷蘭,英法聯軍投入戰斗,西歐戰役打響。但是素有歐洲大陸第一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成功拖住德軍四年之久的法軍,在二戰中僅支撐了50作天就放棄了抵抗,於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貢比涅森林福煦元帥的專車上與德國代表團簽訂了>。根據停戰協定,法國將大半的法國領土,所有大西洋岸的口岸基地,重要的工業和富饒的農業區交給德國佔領,而法國維希政府只保留南部法國與法屬北非的殖民地,由維希法軍進行管理,並不許通敵。針對法國海軍,協定第八條更是直接規定:法國艦隊除為了保衛法國殖民地利益及維希控制的領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應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並在德國或義大利監督下復員或解除武裝。」希特勒之所以沒有直接徵用法國的海軍力量,一方面考慮到法國民眾非常強烈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大片的法屬北非的殖民也需要力量去防守。與其自己派兵,不如讓法國人自己來守。他並不害怕維希法軍投降盟軍,國為他手裡握有重大的砝碼,那就是留給法國人自治的半個法國疆土。根據這條協定,法國海軍——這支世界第四大海軍,主要集中在土倫、阿爾及爾、奧蘭港和卡薩布蘭卡等幾個港口。它的不幸,也由此開始……
這時的法國海軍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尚未施展拳腳,就已經沒有了敵人,也失去了盟友,何去何從的問題困擾著法海軍的靈魂人物達爾朗海軍上將。為了法國的軍艦上還能飄揚法國的軍旗,為了保留法蘭西的半壁江山,也為了法國人最後殘存的尊嚴,他選擇了服從維希政府,駐守法國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但是法國海軍的選擇讓作風非常強硬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大為不滿,他不能容忍強大的法國海軍力量有一天成為威脅英國本土或威脅其海上運輸線的可能性存在,要麼擁有它,要麼消滅他。於是在他的授意下,英國制定了旨在奪取和控製法國海軍,代號為「弩炮計劃」軍事行動。
行動在三個區域先後展開:
6月24日,法德停戰協定簽定後第三天,英國海軍突襲停泊在英國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軍港的法國軍艦,解除其武裝,並接管艦隊;
7月3日,在法屬西印度群島,,當地法國艦隊與美國達成協議,解除了武裝; 如果說前兩區域還算順利,激戰出現在了法海軍主要集結地的北非海岸的奧蘭和米爾斯克比爾軍港。皇家海軍「H艦隊」在薩默維爾海軍中將的指揮下,將法國艦隊圍堵在軍港內,提出條件:要麼加入英國開展對德作戰,要麼六小時內自行鑿沉所有艦船。
高傲的法國人既不想臣服於德國,更不想屈服於英國,他們拒絕了英國人的條件。英國皇家海軍開始進攻,法軍在讓·蘇爾海軍上將指揮下奮起還擊,這就是著名的米爾斯克比爾大海戰。畢竟英軍有備而來,而且海空軍力量更強一籌,法海軍損失慘重,包括3艘戰列艦在內的一大批艦艇被毀,1297名法國水兵被打死, 341人受傷。而更令法國人無法接受的是,打敗他們的德國人尚且允許法國人保留自己的海軍,而幾周前還並肩做戰的盟友英國人卻要對法國人趕盡殺絕,顏面掃地。這一事件激起了法國人的公憤,導致貝當政府斷絕了與英國的外交關系。達爾朗當即下令採取報復措施,轟炸了英軍在直布羅陀的基地。
但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弩炮計劃」執行後,法國海軍雖實力大損,「黎賽留」號戰列艦的存在仍使英國海軍並不放心,在1940年9月,英國對在北非達喀爾的法國海軍艦隊又發動了「威嚇」行動。在達喀爾戰役中,駐達喀爾的法軍艦隊得到了炮台和本土趕來的巡洋艦隊的有力支援,擊傷了英國驅逐艦三艘,重創了「堅決」號戰列艦。法國也有兩艘驅逐艦被燒毀和擱淺,「黎賽留」號戰列艦被創。達喀爾之戰法軍取得了勝利,但英國也完成了最主要的目標——「黎賽留」號戰列艦被創。英國不再面臨來自法國的海上威脅。
米爾斯克比爾戰役和達喀爾戰役,也使英法這對昔日的盟友反目,法海軍視英國為宿敵。
在相對沉寂了兩年左右,時間轉眼到了1942年,美英兩國共同制訂了在法屬北非登陸的「火炬」作戰計劃,計劃以此為跳板,進攻義大利,實現反攻歐洲大陸的目的。兩國特混艦隊在1942年11月8日分別於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卡薩布蘭卡地域登陸。在登陸過程中,遭到了對英軍極度仇恨的法國海軍的猛烈還擊。在阻止盟軍登陸的戰斗中,法軍損失了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7艘魚雷艇,10艘潛水艇, "讓?巴爾"號戰列艦也被重創,傷亡達3000人。事情的轉機又發生在達爾朗身上,這時的達爾朗,已經是維希政府三軍總司令。出於對德國人的極度憎恨,而這種憎恨超過了對英國人的恨,他命令法屬北非各地立即停火,並下令在土倫和達喀爾的法軍剩餘艦隊迅速開往北非。但是,在土倫的法國艦隊不願與英國艦隊一同作戰,他們無法原諒英國人在米爾斯克比爾和達喀爾所犯下的罪惡,土倫艦隊司令拉博德海軍上將堅決拒絕了達爾朗要求。英國人為他們當年的行動付出了代價。
與此同時,法屬北非各地立即停火的消息傳到德國,法國人的投降激怒了希特勒,他立即下令佔領全部法國,並計劃奪取在土倫的法國艦隊。面對德國人的包圍,高傲的法國海軍拒絕了英國人的援助,他們不願意向敵人屈服,不論他們是德國人還是英國人,他們選擇了一條最悲壯的方式——自沉。包括3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16艘魚雷艇,16艘潛水艇,7艘通訊艦,3艘偵察艦,以及60多艘運輸艦、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內的法國艦隊全部自沉。這支曾經是世界第四的海軍用充滿悲壯色彩的自我毀滅實踐了自己的誓言,也捍衛了自己的榮譽。法國人的高傲決定了他們不會向自己的敵人投降,法國海軍的榮譽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此後不久達爾朗上將被刺殺,法國海軍最後的驕傲就僅僅剩下了"黎塞留"號,這艘法國最好的戰列艦在美國的調解下,於1942年底,與自由法國達成和解:由美國買下整修後投入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戰功顯赫並於戰後歸還法國政府。這也算是法國海軍最後的尊嚴吧。
❽ 戴高樂組建了什麼武裝力量
為了從軍事上有效地反對德國法西斯,戴高樂在英國著手組建「自由法國」武裝力量,並以司令的名義宣稱接受英國統帥部的統一指揮。1940年11月,「自由法國」的軍隊發展到3.5萬人(其中有1000人是飛行員),擁有軍艦20艘,運輸船60條。這支「自由法國」軍隊積極參加在近東和非洲對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部隊作戰。
❾ 法國在二戰中僅僅抵抗38天,卻在戰後去了聯合國五常這是為什麼
眾所周知,聯合國安理會作為最具影響力的聯合國機構之一,在二戰後的世界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緩解地區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危機、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不小的貢獻。而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五個代表了二戰中五大盟國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具有否決權,是當今世界的五大軍事力量,毫無疑問是安理會的重中之重。然而,有人會提出疑問:法國在二戰中曾向德國投降,為什麼如今卻能坐穩常任理事國的位置?
雖說二戰開始沒多久法國就很沒骨氣的投降了,但是投降並不代表其沒有實力,畢竟法國陸軍當時被稱為歐洲第一。法國只是本土地區投降,而本土就是一個空殼子,沒有什麼東西,它的實力都流散在外,法國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都有殖民地,其基本實力還是存在的。而法國投降之後在國內還存有抵抗侵略的組織,內有接應,外有援軍,兩股力量里應外合一直在打擊德國軍隊。
除此之外,法國也在海外積極的對抗侵略者,在非洲對抗德軍,在亞洲也積極地對日作戰,由於法國的海外殖民地眾多,在抵抗侵略上做出了許多貢獻。
❿ 二戰:發動二戰的德國到底有多少兵力陸上強國法國僅堅持兩個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至今為止人類 社會 中規模最大的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捲入其中,造成5000多萬人的死亡,毫無疑問這是人類史上的一次大劫難,也很難想像,這次大浩劫竟然是三個軸心國國家(期間還有幾個小國,作用不大)挑戰世界和平的結果,德意日三個國家猶如將世界劃分為幾個大的戰場,德國肆虐歐洲,日本稱霸亞洲,而義大利顯然與另外兩個法西斯國家差距比較大,德國在歐洲面對的強敵最多,影響最為深遠。
德國先後吞並奧地利、閃擊波蘭,在最短的時間里突破英法苦心經營的馬奇諾防線,十個月佔領法國,英法聯軍無路可走,上演了悲壯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而後德國又對倫敦進行了若干次的大轟炸,並在大西洋利用潛艇封鎖英格蘭,騰出手來,對蘇聯發動了戰爭,長驅直入直達莫斯科,戰爭初期的德國可謂是劍鋒所指,所向睥睨,那麼我們的問題來了,德國不是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那麼它是怎麼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打擊下短時間內崛起的呢?在二戰打響之際,德國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不僅背負了巨額的戰爭賠款,戰後世界新的體系也嚴重製約著德國在軍事工業的發展,其中《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的總兵力不得超過十萬,不得生產坦克、潛艇等極具有破壞性的殺傷武器,企圖澆滅德國復仇的火焰,然而巨額的戰爭賠款使得德國經濟深處崩潰的邊緣,德國民眾復仇情緒高漲,希特勒此時上台,煽動這股復仇之火並不費太多力氣,於是他一步步的試探,利用英法安於現狀的態度一步步的發展軍事工業,擴大軍備,短短幾年時間便迅速崛起。
在大規模發動進攻之時,德國總兵力超過了250萬人,單純地看兵力,這在當時的歐洲特別是在老牌的陸軍強國法國面前並不算多強勢,法國號稱陸軍兵力300萬,連在德國的強勢進攻下僅堅持了一個月的波蘭也號稱有200萬部隊,這樣看來德國此時發動大規模戰爭,德國並沒有太大優勢,那麼德國是怎樣在戰爭初期以這有限的兵力,縱橫匹敵,肆虐歐洲大陸的呢?
希特勒的野心是一步步膨脹的,吞並奧地利未費吹灰之力,說實話奧地利這種小國就是歐洲強國之間逐利的犧牲品,英法並未阻止德國的行動,而波蘭相對來說目標就有點大了,但是波蘭還沉浸在一戰時期的作戰模式上,當德國與蘇聯商定瓜分波蘭之時,英法也只是坐視不管,波蘭傾盡全力抵抗,它的精銳部隊-在一戰中功勛卓著的騎兵旅,沖上戰場才發現他們面對的是德國的鋼鐵洪流,洶涌的坦克並不是波蘭人眼中覆蓋木板的戰車時,再多的兵力也是以卵擊石,波蘭覆滅也就在所難免了。
德國掃清了周邊的小國,接下來就是強大的法國了,法國有恃無恐的馬奇諾防線,如果是在一戰,那麼毫無疑問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此時德國都是以坦克集群作為先鋒,不僅如此,為了拔掉馬奇諾防線上的一個個據點,德國研製了古斯塔夫巨炮,可以發射穿透一米厚的鋼、7米厚的混凝土、30米深泥土的超級炮彈,在這樣的強勢進攻中,馬奇諾防線不堪一擊,突破馬奇諾防線的那一刻,英法聯軍躲在馬奇諾防線里的50萬部隊自然成了炮灰。
接下來,擁有龐大陸軍的法國對大規模坦克集群沖鋒毫無准備,甚至不會料到戰爭還能這樣打,倉促之間毫無招架之力,其實坦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就隆重登場,還是英國人首先將它投入到戰場,然而隨著一戰的結束,英國人顯然沒有重視坦克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法國人更不會有意識地對一戰時笨重的鋼鐵猛獸產生好感,自然也不會對這種武器研發反制武器,於是法國人在這場戰爭中吃了大虧。
若不是法國地域還算大,再加上英國皇家空軍的空中支援,法國根本堅持不了兩個月,當英法聯軍被趕至敦刻爾克之時,法國在二戰中的結局已經定了下來,戴高樂只能在英國組建了法國的流亡政府,除了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國,德國已經肅清了歐洲西部的強敵,希特勒的野心進一步膨脹,接下來他不僅要困死英國,還要對強大的蘇聯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