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野戰醫院,通常有什麼單位才有
部隊作戰要有醫生來給受傷的人員進行治療,野戰醫院也就應運而生.野戰醫院就是流動使用的為前線受傷人員進行治療的醫院. 也可在國家遭遇自然災害時應急使用. 按照我國的規定,是師級單位才會有野戰醫院的
Ⅱ 野戰醫院的簡介
由於部隊作戰就要有醫生來給受傷的人員進行治療,野戰醫院也就應運而生.野戰醫院就是流動使用的為前線受傷人員進行治療的醫院. 也可在國家遭遇自然災害時應急使用.按照我國的規定,是師級單位才會有野戰醫院的,醫生一般是20-30人左右,護士就不一定了,一般是比醫生多百分之五十左右。 裝一座這樣的野戰醫院,由於採用了模塊化設計,只需要不到3天時間。所有的東西都裝在箱子里,箱子分為不同顏色:綠色代表門診部,紅色代表住院部,黃色代表手術室。配備有充足的醫療器械.
Ⅲ 盧安達大屠殺
盧安達大屠殺
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在1994年位於非洲中部的盧安達, 胡圖族的政府軍與圖西族的盧安達愛國陣線(Rwandan Patriotic Front、簡稱RPF)之間所發生的武裝沖突,是一場有組織的大屠殺,也叫做盧安達內戰。當時據說在這場武裝沖突中遇難人數超過一百萬人。
背景
1890年到1918年時盧安達為德國殖民地,1918到1962年為比利時殖民地。白人殖民者以圖西人膚色較白,平均身高較高為由,讓占人口少數的圖西人(約15—18%)統治占人口多數(約85%)的胡圖人,因而埋下日後種族屠殺的原因。
1962年獨立後,政府也未妥善處理種族問題。在20多年的時間里,盧安達政府一直對圖西族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在大屠殺前的三年裡,國家控制的媒體把圖西族人等同為國家的敵人,大力加以鞭撻,煽起胡圖族人的恐懼和仇恨。一家受到黨政軍多名要人支持的RTLM廣播電台,在大屠殺前9個月,宣傳對圖西族人的仇恨,甚至公開宣布要被消滅的人的名單。
[編輯]導火線
1994年4月6日,載著盧安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和蒲隆地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吉佳利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都罹難。有傳聞擊落客機的人便是圖西族游擊隊。
[編輯]屠殺
屠殺從吉佳利開始擴散到全國每個角落;從4月6日到7月初的100天,約有100萬人被屠殺,其中大部份是圖西人。另外還有200萬人流離失所。
7月,盧安達愛國前線RPF與鄰國烏干達的軍隊反攻進入盧安達首都吉佳利,擊敗了胡圖人政府。200萬胡圖人,其中一些參與了屠殺,由於害怕遭到圖西人報復,逃到鄰國蒲隆地、坦尚尼亞、烏干達、和薩伊(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數千人由於霍亂和痢疾死於難民營。
[編輯]國際的反應
由於美國在此前在索馬利亞進行的干涉行動因當地勢力的一致抵抗並遭到失敗,並且遭到了許多歐洲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嚴厲譴責[1],因此並不想派軍介入這場沖突,而當地駐扎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也因為美國而持觀望態度。而整個國際社會也袖手旁觀。
後來聯合國被迫說服其他國家能伸援。法國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戰醫院,嘗試收容難民。加拿大、以色列、荷蘭和愛爾蘭也提供了一些援助。
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救援組織亦無懼炮火,到達當地,拯救平民百姓。
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都認為美國對此事件負有責任,認為美國此次的不幹涉態度是造成屠殺的重要原因[2],[3]
[編輯]審判
聯合國在坦尚尼亞的阿魯沙成立盧安達國際刑事法庭,審判高級政府官員或軍人。盧安達政府則負責較低層級的領導人或平民。根據盧安達政府通過的法案,2004年成立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法國在大屠殺事件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Ⅳ 我想了解一下索馬里大屠殺的前因後果
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在1994年位於非洲中部的盧安達, 胡圖族的政府軍與圖西族的盧安達愛國陣線(Rwandan Patriotic Front、簡稱RPF)之間所發生的武裝沖突,是一場有組織的大屠殺,也叫做盧安達內戰。當時據說在這場武裝沖突中遇難人數超過一百萬人。
背景
1890年到1918年時盧安達為德國殖民地,1918到1962年為比利時殖民地。白人殖民者以圖西人膚色較白,平均身高較高為由,讓占人口少數的圖西人(約15-18%) 統治占人口多數 (約 85%) 的胡圖人,因而埋下日後種族屠殺的原因。
1962年獨立後,政府也未妥善處理種族問題。在20多年的時間里,盧安達政府一直對圖西族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在大屠殺前的三年裡,國家控制的媒體把圖西族人等同為國家的敵人,大力加以鞭撻,煽起胡圖族人的恐懼和仇恨。一家受到黨政軍多名要人支持的RTLM廣播電台,在大屠殺前9個月,宣傳對圖西族人的仇恨,甚至公開宣布要被消滅的人的名單。
導火線
1994年4月6日,載著盧安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和蒲隆地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都罹難。有傳聞擊落客機的人便是圖西族游擊隊。
屠殺
屠殺從基加利開始擴散到全國每個角落;從4月6日到7月初的100天,約有100萬人被屠殺,其中大部份是圖西人。另外還有200萬人流離失所。
7月,盧安達愛國前線RPF與鄰國烏干達的軍隊反攻進入盧安達首都基加利,擊敗了胡圖人政府。200萬胡圖人,其中一些參與了屠殺,由於害怕遭到圖西人報復,逃到鄰國蒲隆地、坦尚尼亞、烏干達、和扎伊爾(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數千人由於霍亂和痢疾死於難民營。
國際的反應
由於美國在此前在索馬里進行的干涉行動因當地勢力的一致抵抗並遭到失敗,並且遭到了許多歐洲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嚴厲譴責[1],因此並不想派軍介入這場沖突,而當地駐扎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也因為美國而持觀望態度。而整個國際社會也袖手旁觀。
後來聯合國被迫說服其他國家能伸援。法國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戰醫院,嘗試收容難民。加拿大、以色列、荷蘭和愛爾蘭也提供了一些援助。
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救援組織亦無懼炮火,到達當地,拯救平民百姓。
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都認為美國對此事件負有責任,認為美國此次的不幹涉態度是造成屠殺的重要原因[2],[3]
審判
聯合國在坦尚尼亞的阿魯沙成立盧安達國際刑事法庭,審判高級政府官員或軍人。盧安達政府則負責較低層級的領導人或平民。根據盧安達政府通過的法案,2004年成立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法國在大屠殺事件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Ⅳ 野戰醫院的介紹
野戰醫院的配套設施十分齊全。可在各種氣候條件下投入使用並能適應大范圍的溫差變化。為了應付各種醫療設備巨大的能源消耗,醫院配備了獨立的發電機,只要燃料充足,便可以應付醫院的需求。同時,醫院還配備了完善的水凈化系統,在野外完全可以保證飲用水的安全。電能飲用水可自給。不受外部電力、水源等條件制約。它功能齊全、設備先進、信息化程度高、機動性能好、自身保障能力強。
Ⅵ 軍隊對疫情貢獻有哪些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各國紛紛動用了軍事力量,而軍隊也的確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軍隊在抗疫中到底做了哪些工作?為何需要動用軍事力量?軍隊在軍事醫學領域有哪些合作及未來前景如何?本文嘗試進行初步探討。
解放軍派出醫療隊員參加抗疫 新華社 圖
軍隊在抗擊疫情中的角色
軍隊在協助防控疫情方面的努力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派出軍隊醫護人員直接參與救治病患。
從中國來看,在疫情呈蔓延之勢時,各軍種軍醫和護士火速動員,火速組織,火速行動,除夕之夜緊急奔赴武漢參與抗疫。此後,中國軍隊接手7天建成的火神山醫院,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給國人帶來希望。在國外,法國總統馬克龍3月16日在電視講話中宣布了若干抗疫措施,其中一條就是在東部疫情嚴重的阿爾薩斯地區投入軍隊醫院協助抗疫,他們將主要負責照顧患者,以及將患者送往其他有更好醫療設備的地區。美國則派出軍隊健康科學大學的200多名即將畢業的學員加入抗擊疫情的軍事醫療隊伍。義大利和韓國也都宣布,為了緩解醫療壓力,投入軍隊醫護人員支援民間醫院,參與救治病患。
運-20向武漢運輸醫療人員和物資 中國軍網 圖
撤運疫區人員和運送物資。
在此次疫情中,中國空軍多次出動軍機執行向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運送人員和物資的任務。2月2日凌晨,空軍出動8架伊爾-76大型運輸機,分別從沈陽、蘭州、廣州、南京起飛,向武漢緊急空運795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58噸物資。2月12日,中部戰區緊急調派駐鄂空降兵某空中突擊旅直升機團的兩架國產直-8運輸直升機,由武漢市向襄陽、宜昌地區轉運600件共計4噸防疫醫療急需葯品和緊缺物資。2月13日,中國空軍更是出動11架軍機向武漢空運軍隊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員和物資,其中包括我國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這是空軍首次成體系大規模出動現役大中型運輸機執行緊急大空運任務。在中國疫情爆發後,其他一些國家也先後派出空軍赴武漢撤運本國滯留武漢的公民,或是向中國運送支援物資。例如,德國派出1架空軍A310飛機到疫區撤運本國公民,土耳其派了1架空軍飛機A-400M執行撤僑任務,並向武漢支援了1000套防化服、93500個醫用口罩和1000套一次性防護服。俄羅斯2月4日、5日和9日先後三次派出空軍伊爾-76運輸機向武漢馳援個人防護用品等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緬甸、巴基斯坦、白俄羅斯空軍也都向武漢運送了抗疫醫療援助物資。
修建或提供緊急醫療或隔離設施。
在疫情日趨嚴峻的情況下,不少國家出現了醫療設施不足的問題,為此各國調動軍隊力量修建「方艙醫院」或利用軍事基地收納隔離人員。3月24日,塞爾維亞軍隊學習中國經驗,迅速把貝爾格萊德會展中心改建為一座方艙醫院,可容納3000名病患。伊朗陸軍從3月23日開始在48小時內,在首都德黑蘭建成一座可容納2000張隔離床位的「方艙醫院」,用來接收輕症以及處在康復期的新冠肺炎患者。隨著法國新冠肺炎疫情的惡化,法國總統馬克龍3月25日宣布啟動抗疫軍事行動,法軍在法國東部城市米盧斯搭建了接收重症患者的野戰醫院。
美國派出兩艘海軍醫院船「仁慈」號和「舒適」號開赴紐約和洛杉磯,協助減輕地方醫院的壓力。在南美洲,3月24日,阿根廷軍隊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五月營」軍事基地部署使用中方捐贈的野戰醫院,以提供更多的床位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部分國家還動用軍事基地作為隔離點。越南人民軍河內首都司令部軍事學校承擔了接收從疫區回國需要接受隔離觀察的越南公民的任務並負責日常生活保障。截至3月23日,越南軍方共部署113個隔離點,隔離的公民達近4萬人。印尼將從武漢撤回的本國公民送到納土納群島的印尼國民軍軍事基地進行隔離檢測。義大利2月3日派軍用飛機接回在武漢及附近地區的本國公民後,也將他們送往切奇尼奧拉軍事基地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
進行醫學研究及疫苗研發工作。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軍事醫學科研人員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專家組與地方公司共同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大大縮短了核酸檢測時間,加快了確診速度。目前,他們又在加緊研發新冠肺炎疫苗。越南人民軍軍醫力量也成功研製出本國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3月24日,美國陸軍部長瑞恩·麥卡錫宣布,美國陸軍醫學研發司令部和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正在協助進行5種不同的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工作。
除了上述任務外,一些國家的軍隊還執行了其他臨時分配的任務。例如,新加坡武裝部隊臨時抽調1500名軍人,連續奮戰幾天幾夜,將520萬個口罩打包分發到新加坡89個社區中心。伊朗國防部下屬的「國防工業組織」開始生產公眾所需的消毒液,每天生產2萬升,供給伊朗普通民眾。泰國依據《緊急狀態法》及相關規定,調集軍隊和警察設立檢查站或攔截點,管控人員出行和強制實施相關法規。
美國海軍兩艘醫療船協助抗疫
為何調動軍事力量參與抗擊疫情?
軍隊之所以能夠在抗擊疫情中發揮多重作用,與幾個因素有關:
一是軍隊因其很強的組織性和高度的紀律性,可以做到迅速動員,從而很快投入行動。例如,新加坡軍隊幾天內打包分發數百萬個口罩,其他機構很難做到。
二是軍隊有些可用以應對疫情的專門力量和裝備,如軍事醫學人員、防化部隊、大型運輸機、醫院船等,這些部隊和人員平時就進行相應訓練,出現緊急狀況時可以迅速響應。而且軍隊的裝備更適應多種情況的需要。例如,直升機可以快速出動,前往一些其他交通工具無法到達的地區或不具備大型飛機降落條件的機場。在一些城市採取「封城」措施後,就可以利用直升機向這些地區運送物資和人員。
三是軍隊具有從上到下、完備嚴密的指揮體系,實施行動有序、及時、高效,能夠較好地滿足出現疫情及其他危機事態時的特殊要求。
當然,有些國家受到國內法律規定製約,在調動軍隊方面可能會受到一些限制,但很多也可以通過頒布緊急法令加以解決。有時也會面臨如何協調軍隊與警察的作用等問題,但這些都不會從根本上妨礙軍隊作用的發揮。
正是基於這些原因,不少國家都動用軍隊協助抗擊疫情。實際上,不僅是在對抗流行性疾病方面,軍隊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方面的作用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一直受到高度重視。「9·11」事件後,很多國家的軍隊都是打擊恐怖主義勢力的主要力量。此外,軍隊在反海盜、海上搜救、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多國海軍在亞丁灣的反海盜護航行動,馬航370事件後多國海軍在印度洋的聯合搜救行動以及菲律賓遭受「海燕」台風襲擊後多國派軍隊進行救援等。
為了抗擊本國疫情,法國海軍派出「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進行協助
軍事醫學:國際防務合作的重要領域
本次疫情再次表明,軍隊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而且各國軍隊在軍事醫學領域的合作有巨大潛力。實際上,軍事醫學在近年來已經成為亞太各國雙邊與多邊防務合作的重要領域。例如,東盟國防部長會議(ADMM)和東盟防長擴大會(ADMM+)均將軍事醫學作為重點合作領域之一,並成立了專家工作組,開展了多次人道主義援助救災和軍事醫學聯合演練。2016年4月,東盟在泰國曼谷建立了軍事醫學中心。2019年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13次東盟國防部長會議通過了建立東盟軍事醫學會議的概念文件,目的是通過分享經驗和最佳實踐,開展技能培訓和學者交流,提升和加強在軍事醫學研究及創新領域的合作。
在新冠疫情暴發後, 1月28日,東盟軍事醫學中心很快就防控疫情召開緊急會議,越南、泰國、印尼、汶萊、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等八國代表與會。會議發布了REDCON-2警戒,旨在監控各成員國的疫情,並建議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臨時指引,為各成員國民事和軍事衛生力量的協調配合創造便利條件。越南在會上還建議汶萊和澳大利亞共同主持的東盟防長擴大會軍醫專家組,把關於應付疫情的內容納入各專家組2020-2023年周期的實兵演習計劃。
2月19日,2020年東盟國防部長非正式會議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會議發表了《東盟國防部長關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防務合作的聯合聲明》。聲明指出,地區和國際合作應對疫情是極為必要的,並再次強調東盟各國強化包括軍醫合作在內的防務合作關系的承諾以及東盟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重要性。聲明還提議:同東盟合作夥伴舉行雙邊和多邊信息互換和經驗分享活動,考慮在東盟軍醫中心框架內舉行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利用東盟化學生物與輻射專家網路促進業務合作與科學防疫合作;鼓勵提出新合作倡議和方式,以對東盟打擊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虛假信息和謠言;加強東盟內部各有關部門以及地區和世界各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的協調配合等。3月5日下午,東盟軍醫中心理事會又以網路直播形式召開2020年第一次會議,就新冠肺炎疾病防控工作配合機制進行了討論。
在雙邊層面,一些國家之間也進行了相互援助與合作。例如,東盟國家中的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等國都通過我國駐外武官處向中國國防部捐贈了一些防疫物資。中國和越南邊防部隊則加強了邊境疫情防控合作。在3月中旬東盟國家疫情形勢漸趨嚴峻後,中國向部分國家提供了檢測試劑盒、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援助,還向柬埔寨派出一支軍事醫療隊協助當地的防疫工作。
基於現有合作的合作基礎及各國加強合作的意願,今後軍事醫學合作可能成為各國防務合作新的增長點。這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例如,分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和最佳實踐;開展軍事醫護人員培訓交流;軍事醫學裝備和技術援助;開展共同研發疫苗等聯合研究;舉行應對傳染性疾病緊急事態聯合演練,等等。這些方面的交流合作,不僅對未來應對類似疫情大有裨益,而且有利於在合作中增進各國軍事互信,為其他領域的防務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Ⅶ 《帝國時代3-亞洲王朝》的那些國家可以建野戰醫院
中國 印度 日本從領事館獲得軍醫支援後便可以建野戰醫院,蘇族 阿茲特克 易洛魁無法得到軍醫,自然也就無法建造野戰醫院。其他國家均可獲得支援軍醫的卡片,也就都可以建造野戰醫院
Ⅷ 黎巴嫩首都大爆炸發生之後,野戰醫院搭建的進度如何
黎巴嫩首都大爆炸之後,社會各界的力量都動員了起來,現在全社會都在進行傷亡人員的救治以及社會災難之後的重建,野戰醫院的進度如何也成為了人們很關心的趨勢,目前多家野戰醫院已經搭建完成,並且投入了使用。
此次可謂真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因為在黎巴嫩首都爆炸事件之後,國際社會都伸出了援手,盡到了自己的人道主義精神,能捐物資的捐物資派人的派人,派醫療護士的派醫療護士,目前就有許多國家派出了自己的醫務人員去到首都貝魯特的野戰醫院為帳篷裡面的受災者進行醫務護理。
並且黎巴嫩總統府還表示他向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尋找爆炸瞬間的衛星照片,就是想確定在發生爆炸的時候,其上空是不是有飛機經過有沒有往下面投入導彈的現象,如果美國沒有辦法提供此種衛星照片,那麼其就會向其他國家繼續尋找有關照片,這樣就是為了拿出事故原因的主要證據。
Ⅸ 盧安達大屠殺還剩多少圖西人
主要是盧安達愛國前線RPF主力部隊沒有大的傷亡.死的多是平民.同時鄰國烏干達的軍隊做援軍.
盧安達愛國陣線(法語:Front patriotique rwandais,簡稱FPR)是盧安達的執政黨,現任主席為總統保羅·卡加梅。在2003年9月30日舉行的最近一次立法選舉中,愛陣取得53個眾議院議席中的33席,現與其他黨派組成執政聯盟。
1979年盧安達難民協助推翻烏干達獨裁者伊迪·阿明後,一些圖西族人創建了盧安達全國統一聯盟,尋求重返盧安達。他們曾協助約韋里·穆塞韋尼在烏干達內戰中對抗掌權的米爾頓·奧博特,當穆塞韋尼的全國抵抗軍在1986年成功佔領烏首都坎帕拉時,全軍16,000人中約四分之一的戰士都是盧安達人。穆塞韋尼政府組成後,一些全國統一聯盟的成員如弗雷德·魯維甘巴和保羅·卡加梅都在全國抵抗軍中掌握一定的權力。1987年12月,全國統一聯盟第7次代表大會在坎帕拉召開,會中決定將黨名改為盧安達愛國陣線,其成員主要由參與烏戰爭的戰士組成。這時的盧安達愛國陣線比當初的全國統一聯盟更軍事化。
1990年10月1日,愛陣的武裝部隊盧安達愛國軍放棄了他們在烏干達軍隊的職位,入侵盧安達北部,但被扎伊爾和法國軍隊擊退,魯維甘巴在入侵過程中戰死,卡加梅遂接管軍權。1994年4月6日,時任盧安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乘坐的飛機被擊落,哈比亞利馬納喪生,導致約1,000,000名平民死亡的盧安達大屠殺展開,愛陣乘勢再度發起戰斗,並在同年7月19日成功奪權。
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在1994年位於非洲中部的盧安達, 胡圖族的政府軍與圖西族的盧安達愛國陣線(Rwandan Patriotic Front、簡稱RPF)之間所發生的武裝沖突,是一場有組織的大屠殺,也叫做盧安達內戰。當時據說在這場武裝沖突中遇難人數超過一百萬人。
背景
[編輯本段]
1890年到1918年時盧安達為德國殖民地,1918到1962年為比利時殖民地。白人殖民者以圖西人膚色較白,平均身高較高為由,讓占人口少數的圖西人(約15-18%) 統治占人口多數 (約 85%) 的胡圖人,因而埋下日後種族屠殺的原因。
1962年獨立後,政府也未妥善處理種族問題。在20多年的時間里,盧安達政府一直對圖西族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在大屠殺前的三年裡,國家控制的媒體把圖西族人等同為國家的敵人,大力加以鞭撻,煽起胡圖族人的恐懼和仇恨。一家受到黨政軍多名要人支持的RTLM廣播電台,在大屠殺前9個月,宣傳對圖西族人的仇恨,甚至公開宣布要被消滅的人的名單。
導火線
[編輯本段]
1994年4月6日,載著盧安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和蒲隆地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都罹難。有傳聞擊落客機的人便是圖西族游擊隊。
屠殺
[編輯本段]
屠殺從基加利開始擴散到全國每個角落;從4月6日到7月初的100天,約有100萬人被屠殺,其中大部份是圖西人。另外還有200萬人流離失所。
7月,盧安達愛國前線RPF與鄰國烏干達的軍隊反攻進入盧安達首都基加利,擊敗了胡圖人政府。200萬胡圖人,其中一些參與了屠殺,由於害怕遭到圖西人報復,逃到鄰國蒲隆地、坦尚尼亞、烏干達、和扎伊爾(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數千人由於霍亂和痢疾死於難民營。
國際的反應
由於美國在此前在索馬里進行的干涉行動因當地勢力的一致抵抗並遭到失敗,並且遭到了許多歐洲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嚴厲譴責[1],因此並不想派軍介入這場沖突,而當地駐扎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也因為美國而持觀望態度。而整個國際社會也袖手旁觀。
後來聯合國被迫說服其他國家能伸援。法國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戰醫院,嘗試收容難民。加拿大、以色列、荷蘭和愛爾蘭也提供了一些援助。
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救援組織亦無懼炮火,到達當地,拯救平民百姓。
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都認為美國對此事件負有責任,認為美國此次的不幹涉態度是造成屠殺的重要原因[2],[3]
審判
聯合國在坦尚尼亞的阿魯沙成立盧安達國際刑事法庭,審判高級政府官員或軍人。盧安達政府則負責較低層級的領導人或平民。根據盧安達政府通過的法案,2004年成立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法國在大屠殺事件當中所扮演的角色。,盧安達政府2006年成立的一個調查委員會2008年8月5日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指控法國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參與了1994年盧安達的種族大屠殺,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和前總理朱佩也被認為與此有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