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龍是什麼
「沙龍」一詞最早源於義大利語單詞"Salotto",是法語Salon一字的譯音,原指法國上層人物住宅中的豪華會客廳。從17世紀起,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貴婦)常把客廳變成著名的社交場所。進出者,多為戲劇家、小說家、詩人、音樂家、畫家、評論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等。他們志趣相投,聚會一堂,一邊呷著飲料,欣賞典雅的音樂,抱膝長談,無拘無束。後來人們便把這種形式的聚會叫做「沙龍」,並風靡歐美各國文化界,十九世紀是它的鼎盛時期。
沙龍歷史
從17世紀開始,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貴婦)常把客廳變成著名的社交場所,在那圖書不普及,各種宣傳工具也不發達的年代,具有很大的影響,是一個展現自己擴大影響的極好舞台。沙龍的進出者,每為戲劇家、小說家、詩人、音樂家、畫家、評論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等,其中一些文人學士往往在沙龍里朗誦自己的新作。他們志趣相投,聚會一堂,一邊呷著飲料,欣賞典雅的音樂,一邊就共同感興趣的各種問題抱膝長談,無拘無束地在沙龍里傳播信息,製造輿論,從高談闊論中吸取富於智慧的語言,洞察人們的良知。
第一個舉辦文學沙龍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又譯為「朗布伊耶」)。由於集中了當時法國的許多名流、學者,成為當時巴黎,乃至整個法國最有名的沙龍。她出身貴族,因厭倦煩瑣粗鄙的宮廷交際,但又不願意遠離社交,於是在家中舉辦聚會。她的沙龍從1610年起開始接待賓客,很快就聲名鵲起。在她的沙龍里,成員彬彬有禮,使用矯揉造作卻又不失典雅優美的語言,話題無所不包,學術、政治、時尚,甚至是流言蜚語。此後,這類沙龍通常由出身貴族的女性主持,她們才貌雙全,機智優雅,被稱為 「女才子」。
18世紀後,沙龍的性質有所變化,談論的話題更為廣泛,不僅有文學藝術還有政治科學,有時也會出現激進的思想言論,因而那時的沙龍往往成為革命的溫床。隨後不久,由沙龍派生出來了只討論政治問題的俱樂部。法國大革命期間,沙龍活動被禁止,之後盡管有所復甦,但也只是曇花一現,隨後逐漸演變為「展覽」之意,最早的美展則是由路易十四於1667年舉辦的。
盡管法國大革命對沙龍有很大的影響,但沙龍仍風靡於歐美各國文化界,19世紀是它的鼎盛時期。
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中國也曾有過一個著名沙龍,女主人就是今天人們還經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見這種社交方式很早就傳到了中國。
沙龍特點
正宗的「沙龍」有如下特點:
1、定期舉行;
2、時間為晚上,因為燈光常能造出一種朦朧的、浪漫主義的美感,激起與會者的情趣、談鋒和靈感;
3、人數不多,是個小圈子,通常都是名流;
4、自願結合,三三兩兩,話題很廣泛,很雅緻,自由談論,各抒己見;
5、一般都有一位美麗的沙龍女主人。
我們在歐洲電影、小說和戲劇中經常會看見富麗堂皇或典雅精緻的沙龍場面。
現代沙龍延伸到會議方面,主要指規模較小、議題簡要、非正式化的,由行業內的企業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的會議,一般備有酒水糖茶,或有歌舞表演的活動。
2. 沙龍這個詞的由來
還要另一個意思: 社交場合
沙龍是法語salon的譯音。原義為客廳。17世紀末和18世紀,法國文人和藝術家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在客廳集會,談論文學、藝術。後因稱文藝家等聚會談論的場所為「沙龍」。到了17世紀下半葉起法國官方每年在巴黎定期舉行的造型藝術展覽會,也被稱為了「沙龍」。現在多為指高雅的聚會場所等等,比如什麼藝術沙龍、美食沙龍等等。
http://www.etc.e.cn/blog/classicality/archives/cat_a.html
Salon,中文意即客廳,在歐洲的中世紀的時候,這個Salon是上流社會中名門望族、社會名流等人相互交流、鋪撒關系網、交際勸的中心之地。在Salon文化的范疇內,主導各位顯赫權貴、或是富豪、大思想家、大文豪們的不是什麼權威之人,而是一些女性。這些女性充當了從15世紀到19世紀歐洲Salon文化的劍鋒角色,在任何一個知名的Salon內,它的名望都不是來自當世名人,也不需要多少貴族的資助,它都是唯一不能缺少的,就是一位傑出的女主人。於是在眾多的Salon之中,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慣例,一個有名的Salon往往會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女主人,比如某公爵或伯爵的夫人。而成功地主持一個Salon可以為她們贏得社會的贊譽,透出眾多上流社會的人物,她們甚至可以主導一個時代的風氣。
http://news.17173.com/content/2004-4-2/n421_337319.html
更多:salon 沙龍 客廳
http://www..com/s?wd=salon+%C9%B3%C1%FA+%BF%CD%CC%FC&cl=3
在英文中第一次出現「salon」一詞是在1699年,原指城堡或宮殿中的大廳或會客室。英國作家一直沿用該詞的法語拼法,直到1728年,英語拼法「saloon」用來指鄉間富家宅院中的會客廳。
「 Salon」在較高品位的英語文學著作中繼續使用(因為英國的上流社會視法語為更有修養的語言),直到19世紀它逐漸指富人家中的會客廳或美術陳列室,這與18和19世紀的法語對這個詞的用法一樣。在文學上,salon一詞形成了一個較為特定的意義,即富家「女主人」主持朋友聚會的客廳。大約自1815年始(拿破崙戰爭後),salon演變成一種文學(文化)活動場所,它的主要意義是「富有的女主人家裡的客廳,在這里舉行有關藝術、音樂、文學和其它文化知識的討論會。」
在美國英語中第一次出現「salon」一詞是在1841年,意指「出售和飲用烈性酒的地方」。在19世紀80年代,salon是一種不大體面的聚會場所,缺乏修養的粗魯的男人在這里相聚,談論政治、戰爭、體育和女人。馬克·吐溫、傑克·倫敦和其他一些現實主義作家使「salon」一詞流行起來。
於是,在英語中,「salon」常被賦予高層次的文化內涵,而「salon」則明確為一種低層次的文化場所。
歡迎到我們的「English Salon」來作客。
3. 如何說明法國沙龍的歷史是一部文化史
法國的沙龍起始於17世紀,談話主題主要集中在文學領域,參與者主要都是達官顯貴,核心人物是著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她出身名門,厭倦了宮廷的傾頹奢靡而開創了法國歷史上第一個沙龍。
進入18世紀以後,沙龍文化迎來了頂峰,成為法國社會最重要的社交方式。18世紀的沙龍由談論文學藝術變成了百家爭鳴的論壇:大到世界政局波瀾詭譎的變化,小到老百姓家長里短的趣聞,都可以成為話題,眾多才子各抒己見,高談闊論,針砭時弊。
18世紀眾多啟蒙思想家們都是沙龍里的常客,沙龍迅速成了網路全書派的聚集地,伏爾泰的喜劇,哲理小說都在沙龍里朗誦並表演,巴爾扎克在沙龍里開創了書信體評論模式 ……啟蒙主義的思想在沙龍中萌芽並在思維的碰撞中走向成熟,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為法國大革命爆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法國沙龍文學後來為什麼消失擴展閱讀
沙龍產生於14世紀的義大利,是西方宮廷文化的產物。17世紀,隨著文化重心北移到法國,室內沙龍開始在法國興起並於18世紀達到鼎盛。這一時期的沙龍彰顯出文學性、批判性、消遣性和禮儀性的特徵,是啟蒙運動的重要陣地。
隨著啟蒙運動的深入,沙龍的關注重點也由文學轉向哲學思想領域。大革命中,沙龍更是具有政治俱樂部的性質,文學上的開放性由政治上的封閉性所取代。
大革命後出現過短暫的沙龍的復興,但這一時期的沙龍已失去了其最初意義。從根本上說,有閑階級的存在是沙龍存在的基礎,隨著貴族制度的徹底消亡,資本主義大工業時代的來臨,沙龍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4. 「沙龍」是什麼意思
沙龍」是法文「Salon」一詞的譯音,原意為客廳。
「沙龍」有兩個引申義:
一是作為西歐貴族、社會名流們談論文學、藝術和政治問題的私下聚會形式。這種沙龍,最早可以最溯到16世紀。而在17世紀的時候沙龍已經成為文學生活的中心,對法語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沙龍里地位突出的是那些上流社會中秀麗優雅、出身名門、受教育高深的貴婦,17世紀最著名的沙龍主人是郎布耶侯爵夫人。
二是指17世紀下半葉起法國官方每年在巴黎定期舉辦的造型藝術展覽會,如「秋季沙龍」即是巴黎在每年秋季舉辦的美術展覽會。沙龍多為學院把持,體現了官方的正統思想,一些「離經叛道」的藝術品往往被拒之門外,如法國著名畫家杜米埃、米勒、庫爾貝、馬奈等的名作就曾被剝奪在沙龍的展權。
幾個世紀以來,巴黎的沙龍是法國政治、文化生活和上流社會交際生活的縮影,因此有人認為巴黎沙龍的歷史就是法國的文明史。
盡管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舊式沙龍敲響了喪鍾,但沙龍並沒有銷聲匿跡,今天沙龍的基本出發點仍然沒有改變,只不過已不再是名門貴婦把持的「日光」沙龍,而是在報刊雜志和電視節目中出現了.
5. 什麼是沙龍它的由來又是怎樣的
沙龍是義大利語, 原意為大客廳,進入法國後引申為貴婦人在客廳接待名流或學者的聚會。第一個舉辦文學沙龍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她出身貴族,因厭倦煩瑣粗鄙的宮廷交際,但又不願意遠離社交,於是在家中舉辦聚會。她的沙龍從1610年起開始接待賓客,很快就聲名鵲起。在她的沙龍里,成員彬彬有禮,使用矯揉造作卻又不失典雅優美的語言,話題無所不包,學術、政治,時尚甚至是流言蜚語。這類沙龍通常由出身貴族的女性主持,她們才貌雙全,機智優雅,被稱為 「女才子」。18世紀以後,沙龍談論的話題更為廣泛,不僅有文學藝術還有政治科學,有時也會出現激進的思想言論,稱為革命的溫床。 法國大革命期間,沙龍活動被禁止,之後盡管有所復甦,但也只是曇花一現,隨後逐漸演變為展覽之意。 現在「沙龍」一詞一般意為較大的客廳,原來指的是裝點有美術品的屋子。沙龍原為義大利語,十七世紀傳人法國,最初為盧佛爾宮畫廊的名稱。日後逐漸指一種在欣賞美術結晶的同時,談論藝術、玩紙牌和聊天的場合,所以沙龍這個詞便變為不是陳列藝術品的房間,而更多的是指這樣的集會了。在十七、十八世紀時的法國,作為社交場所的沙龍,具有很大的影響。當時圖書不像現在這樣普及,各種宣傳工具也不發達,一些文人學士往往在沙龍里朗誦自己的新作。在沙龍里傳播信息,製造輿論,從高談闊論中吸取富於智慧的語言,洞察人們的良知,自然也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法國最有名的沙龍要屬巴黎的朗布伊耶宅邸,這里集中了當時法國的許多名流、學者。進入十八世紀以後,沙龍的性質有所變化,在沙龍里所談論的,主要的不是文學藝術而是政治科學,有時也出現過激的言論,因而那時的沙龍往往成為革命的溫床。不久,由沙龍派生出來了只討論政治問題的俱樂部。現在美術展覽使用沙龍這名字的也屢見不鮮,最早的美展則是由一六六七年路易十四舉辦的。 「沙龍」也是法語Salon一字的譯音,中文意即客廳,原指法國上層人物住宅中的豪華會客廳。從十七世紀,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貴婦)常把客廳變成著名的社交場所。進出者,每為戲劇家、小說家、詩人、音樂家、畫家、評論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等。他們志趣相投,聚會一堂,一邊呷著飲料,欣賞典雅的音樂,一邊就共同感興趣的各種問題抱膝長談,無拘無束。後來,人們便把這種形式的聚會叫做「沙龍」,並風靡於歐美各國文化界,十九世紀是它的鼎盛時期。 正宗的「沙龍」有如下特點:1.定期舉行;2.時間為晚上(因為燈光常能造出一種朦朧的、浪漫主義的美感,激起與會者的情趣、談鋒和靈感);3.人數不多,是個小圈子;4.自願結合,三三兩兩,自由談論,各抒己見。 沙龍一般都有一個美麗的沙龍女主人。沙龍的話題很廣泛,很雅緻;常去沙龍的人都是些名流。我們在歐洲電影、小說和戲劇中經常會看見富麗堂皇或典雅精緻的沙龍場面。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中國也曾有過一個著名沙龍,女主人就是今天人們還經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見這種社交方式早就傳到了中國。 現代沙龍延伸到會議方面,主要指規模較小、議題簡要、非正式化的,由行業內的企業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的會議,一般備有酒水糖茶、或有歌舞表演的活動。
6. 什麼是沙龍
沙龍是義大利語, 原意為大客廳,進入法國後引申為貴婦人在客廳接待名流或學者的聚會。第一個舉辦文學沙龍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她出身貴族,因厭倦煩瑣粗鄙的宮廷交際,但又不願意遠離社交,於是在家中舉辦聚會。她的沙龍從1610年起開始接待賓客,很快就聲名鵲起。在她的沙龍里,成員彬彬有禮,使用矯揉造作卻又不失典雅優美的語言,話題無所不包,學術、政治,時尚甚至是流言蜚語。這類沙龍通常由出身貴族的女性主持,她們才貌雙全,機智優雅,被稱為 「女才子」。18世紀以後,沙龍談論的話題更為廣泛,不僅有文學藝術還有政治科學,有時也會出現激進的思想言論,稱為革命的溫床。 法國大革命期間,沙龍活動被禁止,之後盡管有所復甦,但也只是曇花一現,隨後逐漸演變為展覽之意。
現在「沙龍」一詞一般意為較大的客廳,原來指的是裝點有美術品的屋子。
7. 請問法國沙龍文學屬於巴洛克文學嗎還有古典主義的關系之類的。
沙龍文學,alon,中文意即客廳,在歐洲的中世紀的時候,這個Salon是上流社會中名門望族、社會名流等人相互交流、鋪撒關系網、交際勸的中心之地。在Salon文化的范疇內,主導各位顯赫權貴、或是富豪、大思想家、大文豪們的不是什麼權威之人,而是一些女性。這些女性充當了從15世紀到19世紀歐洲Salon文化的劍鋒角色,在任何一個知名的Salon內,它的名望都不是來自當世名人,也不需要多少貴族的資助,它都是唯一不能缺少的,就是一位傑出的女主人。於是在眾多的Salon之中,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慣例,一個有名的Salon往往會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女主人,比如某公爵或伯爵的夫人。而成功地主持一個Salon可以為她們贏得社會的贊譽,透出眾多上流社會的人物,她們甚至可以主導一個時代的風氣。
沙龍文學的代表作家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本名為讓-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Baptiste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藝名。莫里哀是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他在歐洲戲劇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曾享受貴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棄世襲權力,從事戲劇事業。他創立「光耀劇團」,慘淡經營,曾因負債而被指控入獄。後來,他不顧當時蔑視演戲的社會風氣和家庭的反對,毅然離家出走,在外飄流了十多年。由於他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編寫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響的喜劇。最後,莫里哀作為劇團的領導人重返巴黎,此後,他一直在巴黎進行創作演出。
【巴洛克文學】(貴族文學)是17世紀的一個文學流派,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衰落,和古典主義文學、清教徒文學並稱十七世紀西歐三大文學。 「巴洛克」一詞來自西班牙語barocco,原是形容一種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後世把16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過分雕琢和華麗的建築稱為具有巴洛克風格的造型藝術。19世紀末,史學家們認為,不僅在建築方面,當時的美術、音樂。文學方面都存在著「巴洛克」現象。
17世紀法國貴族沙龍文學也是巴洛克文學
不知道我的回答有沒有幫到你?
8. 17世紀法國文學是什麼
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發布南特赦令,法國君主專制制度鞏固,出現封建王權與資產階級妥協的局面。路易十三時期,紅衣天主教黎世留任首相,繼續實行重商主義,法國資本主義在王權庇護下發展。17世紀上半期,法國除了貴族沙龍文學與市民寫實文學外,古典主義文學成為了文學的主流。
1608年起,以朗布耶侯爵夫人的文學沙龍為中心聚集了一群貴族作家,他們的作品矯揉造作、裝腔作勢,是「巴羅克」風格的產品。代表作有杜爾菲(1568~1625)的牧歌式的愛情小說《阿絲特萊》、斯居代里小姐(1607~1701)的美化貴族感情的歷史小說《阿塔梅納,或居魯士大帝》、阿爾迪(1569~1632)粗製濫作的七八百個劇本等等。
市民寫實文學反對封建道德和貴族沙龍文學,表現中下層市民要求擺脫王權控制的願望。這種文學重真實,寫得粗俗而自由,以諷刺詩、喜劇、市民小說為主。
其代表作家有德·維奧(1590~1626),他的《防不勝防》、《偽君子們》對莫里哀頗有影響。市民小說多用流浪結構,反映廣闊生活,其風格粗獷滑稽。代表作家有斯卡龍(1610~1660),他的《滑稽小說》寫流浪劇團在勒芒城演出時,演員與居民之間的滑稽糾紛,逼真地揭露了外省腐朽習氣。
作為17世紀文學主潮的古典主義文學,在17世紀前半期處在醞釀和上升階段。在它的形成中,馬萊伯和法蘭西學士院的夏普蘭、巴爾查克在理論上曾做出了努力。
在藝術創作方面,詩歌的代表是古典主義奠基人馬萊伯(1555~1628),他繼承「七星詩社」的傳統,寫作了大量的頌詩。他的《為亨利大王利穆桑之行》祝福(1605)得到國王亨利四世賞識,從而成為宮廷詩人。
散文方面的代表有巴爾查克(1597~1654),他的書信,文辭優美,近於貴族沙龍文學。
帕斯卡爾(1623~1662)是科學家,他的18封《給一個外省人的信》(1656)為啟蒙思想家與散文創作提供了範例。
這個時期成就最高的是高乃依的悲劇。彼埃爾·高乃依(1606~1684)一生寫了33個劇本,其中最著名的是4大悲劇《熙德》、《賀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它們是17世紀上半期古典主義戲劇的最高成就。受高乃依影響,此時期還有劇作家杜·黎耶(1605~1658)、隱士特里斯(1601~1655)、讓·羅特魯(1609~1650)等。
1661年路易十四親政,建立絕對王權,這位「太陽王」想當歐洲霸主。到1688年,是法國古典主義文學全盛時期,作家輩出,創作繁榮。波瓦洛(1636~1711)在《詩的藝術》(1674)中總結了古典主義的原則,使這種流派與思潮的文學,達到高度自覺。此時期,涌現了法國古典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世界喜劇大師莫里哀及其他重要作家。
17世紀後半期古典主義悲劇作家的代表是讓·拉辛(1639~1699)。他的第一部悲劇《忒拜依德或者兄弟讎》(1664)還模仿高乃依,以後就寫出了有自己獨立風格的悲劇。他的代表作是《安德洛瑪克》(1667)和《費德爾》(1677)。此外,在70年代還寫有《布里塔尼居斯》等5部悲劇,80、90年代寫有《愛絲苔爾》等悲劇。
寓言方面的代表作家是拉·封丹(1621~1695),他的《寓言詩》(1668,1679,1694)共12部239篇,發展了伊索寓言,展示了17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畫圖,富於教諭意義。
1685年路易十四廢除南特赦令,90年代君主專制走向反動,至1715年路易十四逝世,這是古典主義衰落時期。這個時期突出的有拉·布呂耶爾(1645~1696)的散文《性格論》(1688)、費納龍(1651~1715)的傳奇小說《忒勒馬科斯》(1699)。它們對社會的批評預示了啟蒙運動將要興起。1687年童話作家貝洛(1628~1703)反對古典主義的保守與厚古薄今,掀起「古今之爭」,也預告了啟蒙思想家與作家的自由批判精神之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