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寫出法國歷代帝王的名字和時間!
墨洛溫王朝(481-751)
Pharamond ca. 410年-426年
Clodio 426年-447年
墨洛維 447年-458年
希爾德里克一世 458年-481年
克洛維一世 481年-511年
克洛維死後, 王國被他的四個兒子分割:
蘇瓦松王國:
克洛塔爾一世 511年-561年
巴黎:
查理貝爾特一世 561年-567年
奧爾良:
Chlodomer 511年-524年
理姆斯:
Theuderic I 511年-534年
Theudebert I 534-548
Theudebald 548-555
克洛塔爾一世 511年-561年
蘇瓦松的克洛塔爾最終在他兄弟們(及其繼承者)死後掌控了其它三個王國。在他死後,王國又一次被他的四個兒子分割:
蘇瓦松王國: 梅茨
希爾佩里克一世 567年-584年
克洛塔爾二世 584年-629年
巴黎:
查理貝爾特一世 561年-567年
奧爾良:
Guntram 561年-592年
希爾德貝爾特二世, (570-595), 592年-595年
Theuderic II 595年-613年
西日貝爾二世 613年
梅茨:
西日貝爾一世 561年-575年
希爾德貝爾特二世 575年-595年
Theudebert II 595年-612年
Theuderic II 612年-613年
西日貝爾二世 613年
克洛塔爾二世 584年-629年
克洛塔爾二世廢了奧斯特拉西亞的布倫希爾德 和她的後代並且重新組織了王國. 然而,在 623年他為了安撫貴族和保障領土完整,建立了奧斯特拉西亞公國。他的兒子兼繼承者達戈貝爾特一世通過分別在629 和634年指定這個附屬國為 阿基坦公國和奧斯特拉西亞公國繼續了這個舉措
紐斯特里亞&勃艮地: Aquitaine
達戈貝爾特一世 629年-639年
克洛維二世 639年-658年
克洛塔爾三世, (652-673), 658年-673年
Theuderic III 673年
希爾德里克二世 673年-675年
Theuderic III 675年-691年
奧斯特拉西亞:
達戈貝爾特一世 623年-634年
西日貝爾三世 634年-656年
希爾德貝特 656年-661年
克洛塔爾三世 661年-662年
希爾德里克二世 662年-675年
克洛維三世 675年-676年
達戈貝爾特二世 676年-679年
Aquitaine:
查理貝爾特二世 629年-632年
希爾佩里克 632年
Theuderic III 675年-691年
克洛維四世 691年-695年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695年-711年
達戈貝爾特三世 711年-715年
紐斯特里亞&勃艮地:
希爾佩里克二世 715年-721年
奧斯特拉西亞:
希爾佩里克二世 715年-717年
克洛塔爾四世 717-720
希爾佩里克二世 720年-721年
Theuderic IV 720年-737年
空位期 737年-743年
希爾德里克三世 743年-751年
加洛林王朝(752-987)
1. 丕平(矮子)(752-768)
原為法蘭克王國宮相,752年得到教皇支持,廢掉國王「笨人」契爾德里克三世,強迫其進入修道院,被諸侯選為國王。756年率兵攻入義大利,擊敗倫巴底,將所獲土地獻給教皇,形成了教皇國。768年病死,兩個兒子分領其地,查理獲得奧斯達拉西亞、紐斯特利亞、阿基坦北部,卡羅曼獲得勃艮地、普羅旺斯、塞普提美尼亞和阿基坦南部。
2. 查理一世(查理大帝)(768-814)
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間征服薩克森人,奪取義大利,佔領了德國、西班牙、巴爾乾的大片土地,800年被教皇加封為羅馬帝國皇帝。814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3. 路易一世(814-840)
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大帝國,卻把大片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因領土分配問題引起了多場內戰。840年病死,其長子羅泰爾繼位。
4. 羅泰爾一世(840-855)
與其弟路德維格、查理因帝位權力問題發生多場戰爭,戰敗後與諸弟瓜分羅馬帝國,其弟查理(綽號禿頭)獲得帝國的西部領土,即今法國、西班牙部分,西法蘭克王國逐漸演變為法蘭西王國。
5. 查理二世(禿頭)(843-877)
在位期間建立了王國內的封建制度,並長期與騷擾法國海岸的北 放德 人作戰。877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6. 路易二世(結舌者)(877-879)
在位僅兩年,死後兩子瓜分了王國。路易獲得法國北部,卡羅曼獲得勃艮地和阿基坦。
7. 路易三世(879-882)
在位時間也不長,死後其弟卡羅曼繼承了王位。
8. 卡羅曼(882-884)
沒有逃脫與父親和哥哥相同的命運,在位兩年後病死。死後,法國貴族選舉當時的沒有逃脫與父親和哥哥相同的命運,在位兩年後病死。死後,法國貴族選舉當時的羅馬帝國皇帝胖子查理為王。
9. 查理(胖子)(884-888)
887年被帝國貴族廢黜,不久病死。法國落入貴族厄德之手。
10. 厄德(888-898)
於892年大敗諾曼人,但不久,法國貴族發動叛亂,於893年選舉路易二世的私生子查理為國王。後查理被厄德擊敗,但厄德還是割讓了一些領土給查理加以安撫。898年厄德病死,查理趁機奪取了法國王位。
11. 查理三世(898-929)
911年,因苦於諾曼人的不斷進攻,將諾曼底地區割讓與諾曼人,並使其皈依了基督教。920年,法國貴族又起叛亂,宣布放棄對查理三世的效忠,於922年推選前國王厄德的女婿羅伯特為王。但羅伯特在923年戰死,其婿盧多爾夫繼之。929年,查理三世病死,盧多爾夫成為法國國王。
12. 盧多爾夫(929-936)
936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13. 路易四世(936-954)
941年貴族發動叛亂,並於945年擊敗路易四世,將其囚禁。但不久羅馬帝國皇帝厄圖攻入法國,路易四世獲釋。954年病死,其子羅泰爾繼位。
14. 羅泰爾二世(954-986)
977年與羅馬帝國皇帝厄圖因爭奪洛林爆發戰爭,後雙方議和,但洛林任屬神聖羅馬帝國。986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15. 路易五世(986-987)
死後無嗣,加洛林王朝結束,共235年。法蘭西公爵卡佩·休被貴族選為國王 ,開創了卡佩王朝,其直系、旁系在法國的統治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
卡佩王朝(直系)(987-1328)
1. 卡佩·休(987-996)
在位期間平定了洛林公爵的叛亂,996年病死,其子羅伯特繼位。
2. 羅伯特二世(虔誠者)(996-1031)
998年,因未向教皇交納結婚費(就是向教皇的賄賂),被迫與表妹柏爾塔離婚。1016年,經十四年戰爭後終於奪得了勃艮地公國。1031年病死,其子亨利繼位。
3. 亨利一世(1031-1060)
在位期間無大作為,1060年病死,其子菲利浦繼位。
4. 菲利浦一世(1060-1108)
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蘭。1094,菲利浦一世因離婚之事與教皇鬧翻,被教皇驅逐出教。1108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5. 路易六世(胖子)(1108-1137)
在位期間,為奪回諾曼底與英王亨利一世發生多次戰爭。1136年,促成了其子路易與阿基坦女繼承人埃拉諾的婚事,法王獲得了阿基坦。1137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6. 路易七世(1137-1180)
1147年,參加了十字軍東征。兩年後回國,因聽聞在自己出征期間妻子有不貞的行為,與妻子埃拉諾離婚。1152年,埃拉諾與路易七世離婚,改嫁安茹公爵亨利,並帶來所轄的大片領土作為嫁妝,亨利的勢力大大增加,而法王則丟失了大片領土。1154年,安茹公爵亨利繼承了英國王位,並佔有大半法國領土。路易七世為了削弱英王在法國的勢力,與英國發生多場戰爭。1172年,路易七世誘使英王亨利諸子背叛其父,但不久皆被英王所敗。1180年,路易七世病死,其子菲利浦繼位。
7. 菲利浦二世(1180-1223)
法國歷史上又一位偉大的國王,一生致力於削弱英王在法國的勢力。誘使英王太子理查背叛其父亨利,在理查繼位後,又背棄理查,發兵奪取英在法領土,連續佔領諾曼底、布列塔尼、安茹等地,使金雀花王朝的勢力大大削弱。在位期間還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223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菲利浦二世在位四十餘年,法國王室的直轄土地增加了一倍。
8. 路易八世(1223-1226)
繼承父親遺志,繼續攻擊英王在法領土,至1227年,英王在法國只剩下波爾多和加斯科尼。但在1225年將從英國手中奪回的大片土地賜予王室血親,給法國的王權集中造成了很大障礙。1226年病死,其幼子路易繼位。
9. 路易九世(聖路易)(1226-1270)
極為虔誠的基督教徒,死後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幼年繼位,由母親布隆什攝政,直到1236年方親政。1244年,路易九世與其兄弟三人都加入了十字軍東征,由其母代攝政事。1253年,太後布隆什死,路易九世於是返回法國。1259年,與英王訂約,割讓了一部分土地給英王,而英王放棄對諾曼底、安茹等地的所有權。1267年,再次組織十字軍,三年後在突尼西亞軍中病死,其子菲利浦繼位。
10. 菲利浦三世(勇者)(1270-1285)
在位期間與西班牙發生了多次戰爭,死後其子菲利浦繼位。
11. 菲利浦四世(美男子)(1285-1314)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據說長相十分俊美。在位期間努力加強王權,並力圖遏制英國在法國的勢力。後又入侵佛蘭德爾,引起了長期的戰爭。為了充實國庫,大舉迫害猶太人,1304年,宣布將猶太人財產全部充公,使很多猶太人被殺或流亡國外。因與教皇不合,於1303年逮捕教皇,並將其廢黜。1305年,另立法國人波爾多大主教為教皇,教廷也移至法國南部小城亞威農。1307年,又對法國國內勢力最大的組織聖殿騎士團動手,受牽連的人多達15000餘人,並將包括聖殿騎士團最高首領大宗師在內的多人除以火刑。
聖殿騎士團覆滅後,不僅其貯藏的大 什聘 歸於國王,法國國內的割據勢力也受到沉重打擊。但據傳菲利浦受到了聖殿騎士團大宗師臨死時的詛咒,在大宗師遭受火刑後不久也神秘死去,其長子路易繼位
12. 路易十世(1314-1316)
懦弱無能,體弱多病,幹得唯一一件大事是在1215年允許猶太人回國。死後無嗣,但有一遺腹子。
13. 約翰一世(1316-1316)
路易十世遺腹子,出生後七日死去,法國王位由路易十世之弟菲利浦繼承。
14. 菲利浦五世(1316-1322)
較有能力,但在位時間也不長,死後由其弟查理繼位。
15. 查理四世(1322-1328)
同樣僅在位六年救死去,無子,只有一個女兒,但由法蘭克古老的塞力克律女子不得繼承王位,於是由其堂弟瓦魯阿伯爵菲利浦繼位(菲利浦之父是菲利浦四世的弟弟,受封瓦魯阿伯爵)。至此,卡佩王朝直系絕,共341年,瓦魯阿王朝開始。
瓦魯阿王朝(1328-1589)
1. 菲利浦六世(1328-1350)
由於英王愛德華三世是菲利浦四世的外孫(在歐洲,外孫與孫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菲利浦六世是菲利浦四世的侄子,兩人同屬旁系,因此愛德華三世認為自己有權繼承法國王位,從而引起了英法之間長達百年的戰爭。1336年,菲利浦與英國的仇敵荷蘭結盟,並攻入英王在法國的領地加斯科尼,英王愛德華三世遂自稱法王,百年戰爭開始。1340年,法國艦隊在斯拉伊斯大敗,英國控制了海峽。1346年,著名的克雷西之役中,菲利浦六世率領的法軍慘敗給愛德華父子率領的英軍,法國騎士戰死者多達1500人,其中包括法國的盟友波希米亞國王。英軍於此戰中使用火器,為歐洲首次。1347年,英軍乘勢佔領港口加萊,統治該城直到1558年。1350年,菲利浦六世在憤恨中死去,其子約翰繼位。
2. 約翰二世(好人)(1350-1364)
一位有德無能的國王。其繼位後即著手與英國開戰,以報克雷西之仇。1356年,約翰與黑太子愛德華所率英軍戰於波亞迭,但法軍再次慘敗,約翰亦被俘,其子查理遂帶攝國政。1360年,約翰由法國出錢贖回,另選人在英國為質。但兩年後人質逃回法國,約翰二世為表現騎士之守信用的品質,再次前往英國為質,後死於英國,其子查理繼位約翰二世為表現騎士之守信用的品質,再次前往英國為質,後死於英國,其子查理繼位。
3. 查理五世(1364-1380)
頗有能力的國王,誓為祖父和父親報仇。他任用名將,實行堅壁清野的戰術,廣泛採用大炮攻城,收復了大片失地,到他死時,英國在法只剩下加萊、波爾多等少數幾座城市。1380年病死,幼子查理繼位。
4. 查理六世(1380-1422)
典型的敗家子,將父親取得的戰果喪失殆盡(偏偏他在位時間還不短)。在位初期,因年幼,由三位叔叔攝政。1388年親政,重用其弟奧爾良公爵。但四年後,查理六世患了癲癇,其叔勃艮地公爵趁機奪權,與奧爾良公爵形成兩派,斗爭激烈,英王趁機再次進攻法國。1396年,勃艮地公爵之子約翰所率法軍在尼科波利斯之役中慘敗於英軍,法國騎士精銳損失殆盡。1404年,約翰繼承勃艮地公爵。1407年,奧爾良公爵被刺,兩派矛盾更加激烈,在對英態度上,奧爾良派主戰,勃艮地派主和。但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中,法軍再次慘敗於亨利五世所率法軍,新的奧爾良公爵被俘,英軍乘勢佔領大片法國領土。1419年,勃艮地公爵約翰亦被刺身亡,其子繼位,繼續與英國人合作。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進入巴黎,在勃艮地派的影響下,查理六世與亨利五世訂約,將女兒嫁於亨利五世,指定亨利五世為王位繼承人,還割讓大片土地給英國。但王太子查理(查理六世的私生子)在奧爾良派的支持下逃到法國南方,建立了小朝廷。1422年,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查理六世先後病死,英王亨利六世繼位,自稱為法國國王,法國王太子查理同時也在梅翁稱王。
5. 查理七世(1322-1461)
一位頗有爭議的國王,因未能營救貞德而倍受指責。但他畢竟結束了百年戰爭,對法國歷史影響重大。繼位之初,無所作為,不久英軍進攻法國重鎮奧爾良,辛得貞德率軍解圍。1429年,查理七世在朗斯正式加冕。1430年,貞德被勃艮地派俘獲,後移交英國,一年後被燒死,在此期間,查理七世沒有採取任何營救措施。但貞德死後,在強烈的民族主義激勵下,法軍連戰連捷,收復大片失地。1435年,勃艮地公爵與法王議和,法國貴族的內斗結束。1436年,查理七世進入巴黎,並於1438年宣布教皇權力在法國宗教會議之下,從此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管轄。1453年,百年戰爭結束,英國在法國只剩下加萊一個據點。1456年,在查理七世的要求下,羅馬教廷為貞德恢復名譽,承認其為聖女。1461年查理七世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6. 路易十一(1461-1483)
為鞏固王權,與各地貴族多次作戰,採用種種手段,力圖摧毀封建割據勢力,在位期間基本結束了割據局面。並於1477年獲得了勃艮地公爵領地。死後由其子查理繼位。
7. 查理八世(1483-1498)
因年幼,由其姐安利攝政,安利設計使布列塔尼女公爵與查理八世結婚,使法國王室獲得了布列塔尼公爵領地。1491年親政,但不久病死,由其弟路易繼位。
8. 路易十二(1498-1515)
揭開了法國國王與帝國皇帝爭奪義大利的序幕,多次出兵義大利,與教皇、帝國、瑞士等諸國作戰,但最終收獲不大。死後由其侄子兼女婿佛朗索瓦繼位。瑞士等諸國作戰,但最終收獲不大。死後由其侄子兼女婿佛朗索瓦繼位。
9. 佛朗索瓦一世(1515-1547)
一位傳奇式的國王,幾乎終其一生都在與哈布斯堡家族爭奪義大利。1519年,競選帝國皇帝失敗,西班牙國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成為帝國皇帝,建立了包括帝國、西班牙、尼德蘭、義大利在內的大帝國。佛朗索瓦不甘失敗,雙方發生了多次戰爭。1525年,法軍在義大利巴費亞大敗,佛朗索瓦被俘,在作出割地允諾和被釋,但回國和立即反悔,與皇帝再次開戰。為了打破哈布斯堡包圍圈,佛朗索瓦不惜與異教徒土耳其合作,共同對付皇帝。戰爭一直持續到1546年,法國最終獲得了義大利西北的少部分土地。1547年,佛朗索瓦一世病死,其子亨利繼位。
10. 亨利二世(1547-1559)
繼承父志,繼續與帝國對抗,但在義大利的進展並不大。在位期間的一件大事是1558年,法軍統帥吉斯公爵奪回加萊,至此英王在法國無任何領地。死後由長子佛朗索瓦繼位。
11. 佛朗索瓦二世(1559-1560)
繼位後,吉斯公爵掌握了大權,但不久佛朗索瓦二世即病死,由幼弟查理繼位。
12. 查理九世(1560-1574)
因年幼,由其母凱瑟琳攝政。不久,法國國內因天主教與新教矛盾爆發了宗教戰爭,天主教一方以吉斯家族為首,新教則團結在納瓦爾的波旁家族周圍。後在王室努力下,雙方議和,新教首領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為妻。但新教首領吉斯公爵和王弟安,雙方議和,新教首領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為妻。但新教首領吉斯公爵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不肯善罷甘休,趁新教首領雲集巴黎參加婚禮之機進行了突然襲擊,巴黎的新教貴族幾乎全部被殺,這就是著名的「聖巴托羅繆大屠殺」,亨利·波旁宣布改宗得以活命。外省也相繼發生了類似的屠殺,新教徒死傷無數。但殘余的新教勢力固守拉羅舍爾港,天主教軍久攻不下,最後不得不再次議和。查理九世生性懦弱,完全受其母擺布,且體弱多病,死後無嗣,由其弟安茹公爵亨利繼位。
13. 亨利三世(1574-1589)
繼位之後,既無法調和新舊兩教矛盾,也無法幫助一方消滅另一方,於是宗教戰爭屢屢爆發。1584年,王弟安茹公爵佛朗索瓦(原阿朗松公爵,亨利三世繼位後改封安茹公爵)病死,瓦魯阿家族男嗣絕,亨利三世的妹夫——新教首領亨利·波旁成為繼承人,這引起了天主教領袖吉斯公爵和西班牙國王的強烈反對,戰爭再度爆發。吉斯公爵在歐洲天主教勢力的支持下,妄圖奪取法國王位。1588年,亨利三世派人刺死了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轉而與亨利·波旁合作。1589年,亨利三世也被刺身亡,亨利·波旁繼承了王位,其領地納瓦爾王國也並入法國。瓦魯阿王朝至此結束,共261年。波旁王朝開始,波旁家族也是卡佩家族的支系,其先祖為路易九世的次子羅伯特。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在繼位之初,為了獲得國內天主教民眾的支持,於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順利進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擊敗天主教派領袖馬延公爵,摧毀了天主教聯盟,結束了內斗。1598年,將西班牙干涉軍逐出法國,同年頒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當大的自主權,結束了宗教戰爭。1609年,亨利四世與英國、荷蘭、義大利結盟,准備再次與西班牙開戰,但一年後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繼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瑪利亞攝政,1614年親政。後與其母發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內戰,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戰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親信律因病死,瑪利亞及其親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敗了太後瑪利亞企圖推翻他的陰謀,迫使太後及反對派首領逃往國外。後黎塞留使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幼子路易繼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是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滿首相馬薩林統治的巴黎法官發動了第一次投石黨運動,但不久即與王室妥協。1651年,發生了以大貴族為首的第二次投石黨運動,其領袖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名將孔代親王。最終迫使安娜罷免馬薩林。但在後來的權力角逐中,孔代喪失了民心,被迫於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馬薩林東山再起。隨後,孔代率西班牙軍攻入法國,戰爭持續到1655年,最後法西議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國。1661年,馬薩林死,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佔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義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並,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孫路易繼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1768年,從熱那亞購入科西嘉島。1774年死後由其孫路易繼位,此時的法國已是危機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立刻著手解決,但連續撤換了多位財政大臣,都無法解決問題。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 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巴黎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建立了共和國。1791年,路易十六試圖逃出法國,但遭到失敗。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里宮,國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其正在獄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黨人擁立為國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並沒有繼位就死在了監獄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路易遂成為王位繼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聯盟擁立復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復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繼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制,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繼任為攝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較傾向資產階級,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佔領了安特衛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佔了多處殖民地。1847年,全歐爆發了經濟危機,法國國內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國外。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共計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結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屬於波旁家族,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恐怕是當初路易十四沒有想到的。
⑵ 卡昂的交通
卡昂市長途汽車站(Gare Routière de Caen)位於卡昂火車站東側 ,一出火車站向左就可以看見。 卡昂市長途汽車一覽表終點站主要途徑站點大致發車頻率運營單位巴黎(無)每周二、四、六1趟Eurolines*Courseuilles sur MerEpron、Luc sur Mer、Langurn sur Mer每天5—10趟BusvertsVer sur MerEpron、Courseuilles sur Mer、Graye sur Mer周一至六12:51、16:51CresseronsEpron、Mathieu周一至六10:20,需提前預定St. Contest、Villons les Buissons、Anisy周一至六15:05,需提前預定Epron、Mathieu、Plumetot周一至五18:10Bény sur MerEpron、Mathieu、Anisy、Anguerny、Anisy每天2—3趟,節假日停運CreullySt. Contest、Cairon、Le Fersne Camilly每天1—3趟,節假日停運Tilly sur SeuillesSt. Manvieu Norrey、Fontenay le Pesnel周一至五12:25、18:25CheuxCarpiquet、St. Manvieu Norrey周一至五17:30Fontaine EtoupefourBretteville sur Odon、Verson每天2—4趟,節假日停運VersonBretteville sur Odon每天1—4趟Baron sur OdonVerson、Fontaine Etoupefour每天2—3趟,節假日停運Ste. Honorine FayEterville、Esquay Notre-Dame、Evercy每天6—9趟,節假日停運根據列車晚點情況隨時調整**VieuxLouvigny、Maltot、Feuguerolles Bully周一至六16:20,需提前預定Amaye sur OrneMaltot、Vieux、Avenay、Maizet每天2—3趟,節假日停運Maltot、Vieux、Maizet根據列車晚點情況隨時調整**Fontenay le MarmionFleury sur Orne、St. André sur Orne周一至六9:45,需提前預定RocquancourtSt. André sur Orne、May sur Orne周一至五14:05,需提前預定St. Martin de Fontenay、May sur Orne每天1—2趟,節假日停運Laize la VilleFleury sur Orne、St. Martin de Fontenay節假日9:45、13:45、17:00MutrécyLaize la Ville、Clinchamps sur Orne周一至五8:05May sur Orne、Fontenay le Marmion周一至六12:15、17:25根據列車晚點情況隨時調整**FalaiseIfs、Cintheaux、Gouvix、Fontaine le Pin周一至五6:45(沿途所有車站)周一至六12:15、19:15(只停靠Ifs一個站)周一至五17:15St. Aignan de Cramesnil、Bons Tassilly周一至五13:45Grainville Langannerie、St. Pierre Canivet周六16:45,其餘每日2趟Censy Bois HalboutIfs、Urville、St. German le Vasson、Barbery周一至五17:50BourguébusMondeville、Grantheville、Soliers周一至五4趟,周六12:25周一至五3趟,需提前預定St. SylvainMondeville、Tilly la Campagne、Conteville周一至五17:55MoultMondeville、Cagny、Frénouville、
Bellengreville、Vimont、Argences 周一至五6—9趟每天1—3趟,需提前預定Méry CorbonCagny、Frénouville、Moult、Croissanville周一至六12:40、18:00DeauvilleColombelles、Cabourg、Diver sur Mer每天3—7趟HonfleurMondeville、Cabourg、Deauville、Touques每天6趟勒阿弗爾Mondeville、Cabourg、Deauville、Honfleur每天1趟(只停Honfleur一個站)周一至六3趟,節假日2趟BayeuxLoucelles、Martragny、Vaux sur Seulles周一至五12:20、17:45Putot en BessinRots、Bretteville l'Orgueilleuse每天3—4趟,節假日停運VireNoyers Bocage、Aunay sur Odon、Jurques每天4趟,節假日停運(只停Viller Bocage一個站)周一至五17:50(全程所有站點)節假日9:30、15:50Aunay sur OdonMouen、Tourville sur Odon、Villy Bocage周一至五16:00、17:20、19:20FlersMay sur Orne、Thury Harcourt、Clécy周一至六4趟,節假日3趟Condé sur Noireau(沿途所有車站)周一至五16:15Thury Harcourt周一至五18:10Pont l'EvêqueSannerville、Troarn、Dozulé、Reux周一至六3趟,節假日17:20TroarnMondeville、Giberville、Démouville周一至六4趟,部分需提前預定Escoville(直達)周一至六1—2趟,需提前預定Dozulé(沿途所有車站)節假日12:55*註:Eurolines公司的線路需要提前預定
**註:一般情況下19:20發車,但具體時間會根據由巴黎開來的3315次和3349次列車晚點情況推遲 卡昂火車站 位於卡昂市區東南方向,有軌電車連接市區。
卡昂火車站建於十九世紀中期,是下諾曼底大區最大的火車站,每天接送旅客近萬人次,對於一個總人口只有十來萬的城市而言,鐵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遺憾的是,卡昂乃至整個諾曼底至今都沒有TGV,規劃中的高鐵路線因為財政問題而變得遙遙無期。
卡昂火車站始發的直達列車只能到達法國22個大區中的6個,其中大部分列車都是前往巴黎。據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統計,巴黎——卡昂一線的城際列車(Intercités)是整個法國所有鐵路中收益率最高的線路,甚至在高峰時期會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希望通向卡昂的高速鐵路能夠早日建設,為這座城市帶來新的活力。
前往波爾多、普瓦捷方向可以乘坐到圖爾方向的列車,在圖爾東站(Gare de Saint Pierre des Corps)換乘;前往裡爾、亞眠方向則可以到魯昂站換乘;前往南特方向可以在勒芒站換乘;其餘方向的旅客最好還是選擇在巴黎中轉。 卡昂火車站列車時刻表(Gare de Caen)始發站 終點站 主要途徑城市 車型 大致運行頻率 Cherbourg 巴黎St. Lazare (直達) Intercités 每天6趟左右 卡昂 Lisieux、Bernay、埃夫勒 每天8趟左右 圖爾 Mézidon、Argentan、Sées、阿朗松、勒芒 每天4趟左右 聖洛 (沿線所有車站) TER 每天5趟左右 Granville Bayeux、Lison、聖洛、Coutances 每天1—2趟 Coustances Audrieu、Bayeux、Lison、聖洛 雷恩 Lison、聖洛、Coutances、Avranches、Dol 每天3趟左右 魯昂Rive Droite Mézidon、Lisieux、Bernay、Elbeuf 每天6趟左右 勒芒 Mézidon、St. Pierre sur Dives、Surdon、阿朗松 每天2趟左右 阿朗松 (沿線所有車站) Cherbourg Bayeux、Lison、Caretan、Valogne 每天3趟左右 Lisieux 每天1—2趟 巴黎St. Lazare Intercités 每天7趟左右 Cherbourg Lisieux (沿線所有車站) TER 每天1—2趟 截止2013年8月,卡昂市區共有有軌電車線路2條,呈南北走向,由Twisto公司運營。
卡昂有軌電車最初建於工業革命時期,在二戰前夕(1937年停止運行)。2002年11月,卡昂新有軌電車開通運營,共有兩條線(准確來說只有1條,因為這兩條線路近80%的線路都完全重合)。和其它城市的有軌電車不同 ,卡昂的有軌電車只有一根軌道,另外有兩對普通汽車輪胎。軌道只起引導作用,而沒有支撐作用。這樣,卡昂電車在行駛過程中,噪音更小,行駛更平穩。這種系統被稱為TVR(Transport sur Voie Réservé,意為引導式交通系統)。和卡昂擁有相同電車系統的還有法國東部城市南錫。
然而,TVR本身也存在著諸多的缺陷。首先,這種導軌的凹槽容易被異物堵塞,並且很難清理,這樣,TVR很容易出軌;其次相比普通的有軌電車,TVR的承載量要小得多,而相比無軌電車,TVR的靈活性遠不及前者,這樣,TVR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中並沒有什麼優勢。同時,普通輪胎在同一地面長時間行駛,會使得路面沉降,導致車軸與車輪無法維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影響車輛運行。
生產卡昂TVR的企業已於2010年宣布停產。2013年6月,根據地方各級會議討論,卡昂市政府准備換掉現有的導軌式有軌電車,用普通的有軌電車代替,同時還准備新修東西向的兩條有軌電車線路。TVR將正式告別歷史的舞台。根據規劃,新電車將於2016年開工,2018年左右通車運行。 卡昂市有軌電車站點一覽站點 中文名 A線停靠 B線停靠 Hérouville Saint Clair 聖·克萊爾 √ Café des Images 咖啡印象 √ Académie 科學院 √ Château d'Eau 水塔 √ Pierre Heuzé 皮耶爾·歐澤 √ Cité U Lebisey 樂比塞小區 √ Caen Campus 2 卡昂二區 √ Maréchal Juin 朱安將軍 √ Côte de Nacre 那卡爾角 √ Citis 小寨 √ Claude Bloch 克勞德·布洛克 √ CHU 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 Copernic 棕櫚 √ √ Calvaire Saint-Pierre 聖皮耶爾十字架 √ √ CROUS-SUAPS 大學生服務中心 √ √ Université 大學城 √ √ Place de la Mare 小池廣場 √ √ Quatrans 加特朗 √ √ Saint-Pierre 聖皮耶爾 √ √ Bernières 貝爾涅 √ √ Résistance 抗德廣場 √ √ Quai de Juillet 七月碼頭 √ √ Gare SNCF 火車站 √ √ Boulevard Leroy 國王大道 √ √ Lux-Victor Lépine 維克多·樂平 √ √ Guynemer 基訥梅爾 √ √ Poincaré 拐角 √ √ Liberté 自由廣場 √ Concorde 和諧廣場 √ Modigliani 莫蒂利亞尼 √ IFS Jean Vilar 讓·韋拉 √ Aviation 航空廣場 √ Rostand Fresnel 羅斯坦·富勒奈爾 √ Caen La Grâce de Dieu 天賜廣場 √ 截止2013年8月,卡昂市區共有公交線路三十餘條,覆蓋了城區的大部分范圍 卡昂市區公交線路一覽表路線起點主要途徑站點終點1勃艮第綠道Coty↔Le Méridien↔市政廳↔Théâtre↔St. Jean,
火車站↔Demi Lune↔Z.I de Mondeville Mondeville
商業中心 2La Folie Mémorial亞洲之門↔Sablons↔Théâtre↔市政廳↔體育公園Venoix Gallieni3Rue des EtoileFestyland↔Séminaire↔市政廳↔Théâtre↔St Jean
↔火車站↔Pont SNCF↔Colombelles Hérouville4宜家Fleury店Grâce de Dieu↔會展中心東↔市圖書館↔Théâtre,
Quatrans↔Pl. de la Mare↔大學城↔CHR↔Le Bois Hérouville5Blainville ParcBlainville市政府↔Hérouville St. Claire, Pierre Hauzé
↔大學城↔Quatrans↔St. Jean, 火車站↔Demi Lune Mondeville
Ch. Corday Blainville Pl. Aldo Moro6火車站Vaucelle↔Aviation↔Liberté↔Clos JoliPoincaré7Epron
Mairie CPAM↔Calvaire St. Pierre↔Rue Bosnière↔市政廳,
Théâtre↔St. Jean↔Vaucelles↔Modigliani Ifs
Jean Vilar 8BaclesseHérouville Citis↔Chateau d'Eau↔Hérouville St. Clair
↔Pont de Claix↔Théâtre↔市圖書館↔Pont de Venoix Beaulieu Brazza 9Pl. des CanadiensCoty↔Quatrans↔St. Jean↔Vaucelles↔Demi LuneLibéra10Authie
Jacques Cartier St. Germain Ardenne↔Le Méridien↔Quatrans,
CHR↔Calvaire St. Pierre, Rue de Mâlon Cambes
Le Parc 11Bretteville l'Enclos體育公園↔會展中心北↔市圖書館↔Théâtre↔St. Jean
↔火車站, Demi Lune↔Clair Soleil↔Giberville市政廳 Cuverville
Mairie 14Hérouville St. ClairChateau d'Eau↔CHU↔CPAM↔亞洲之門↔QuatransThéâtre15Mondeville
Village Oxylane Mondeville商業中心↔Ch. Corday↔Liberté↔Aviation,
Grâce de Dieu↔會展中心東↔市圖書館↔Théâtre Esam16Mondeville Niepce雪鐵龍工廠↔Pommier Gris↔Labrador↔JonchetsPoincaré17
27 PoincaréAviation↔Modigliani↔Ifs Jean Vilar↔Elise d'Ifs
(本線路需要提前預定) Ifs Bras18Louvigny
Rue Michelet Louvigny市政廳↔會展中心北↔市圖書館↔Théâtre,
Rue Bosnières↔Sablons↔亞洲之門↔Montgomery St. Contest
Buron 19Blainville Le Palmiers(快速公交)St. Pierre20Curville Champ Picot(快速公交)Théâtre21St. Germain
Ardenne 勃艮第綠道↔Le Méridienne↔Rectorat↔Pl. Villers,
市政廳↔Théâtre↔St. Jean↔Vaucelles↔Lyeutay Poincaré24Calvaire St. Pierre(需要提前預定)Villons25Hérouville Dépôt Twisto葯學院↔Baclesse↔Cité U Lebisey↔Rue de Lebisey Théâtre 26Sannerville
Rue Stade (需要提前預定)火車站28St. Aubin d'Argenay
Eglise Hérouville
St. Clair 29Etreville Le RocreuilGambetta31Villons(僅節假日運行)Théâtre32Lion sur Mer Plage(需要提前預定)Tour Leroy33Hérouville St. Claire(僅節假日運行)Théâtre62Calvaire St. PierreCité U Lebisey↔Clos Bosquin, Hermanville PlageLion sur Mer
Plage
⑶ 誰能告訴我伊麗莎白赫利最近演了什麼電影或是電視劇
給你點她的資料:伊麗莎白
開放分類: 動漫、城市、名人、港口、女王
目錄
• 關於名字
• 伊麗莎白一世
• 伊麗莎白二世
• 茜茜公主
• 伊麗莎白·泰勒
• 動漫人物
伊麗莎白(英語:Elizabeth或Elisabeth)源於希伯來語的基督教女子教名。
關於名字
名字含義
「伊麗莎白」這個名字起源於希伯來語人名以利沙巴(אֱלִישֶׁבַע),在舊約中這是亞倫的妻子的名字。「以利沙巴」一詞的字面意思是「以上帝的名義起誓」。在早期的希臘文本聖經中,將這個名字轉寫為希臘語形式的Ελισάβετ。歐洲各國的同源名字就是從希臘語形式衍生的。
各種語言中的形式
英語:Elisabeth 或 Elizabeth
德語:Elisabeth
俄語:Елизаве́та
義大利語:Elisabetta
羅馬尼亞語:Elisabeta
匈牙利語:Erzsébet
主要變體
伊莎貝拉
著名人士
君主和貴族:
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女王。
伊麗莎白二世,英國女王。
巴伐利亞的伊麗莎白,又昵稱為茜茜(Sisi),巴伐利亞女公爵與公主,後來成為奧地利皇後與匈牙利王後,一般稱作茜茜公主。
其他:
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美國女演員。
伊麗莎白·赫利(Elizabeth Hurley),英國女演員,模特兒,電影製作人與設計師。
伊麗莎白·史特凡 (Elizabeth Stefan)
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也被稱為「榮光女王」(Gloriana)、「英明女王」(Good Queen Bess)。在她之前的都鐸王朝君主順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和她的異母姊瑪莉一世。
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 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許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克利斯托弗·馬洛和班祖明·約翰遜;桂冠詩人愛德蒙·史賓沙將《仙後》獻給她;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在其任內成為第一個環航地球的英國人;弗蘭西斯·培根爵士發表了他對哲學與政治的觀點;華達·羅利爵士和韓弗理·吉伯特爵士在北美建立了英國殖民地。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麗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伊麗莎白為人謹慎,她的座右銘是「明察無言」(video et taceo,拉丁文,直譯為「我觀看,而且我沈默」)。慎於榮譽的頒發和顯職的授與也是她在位期間的特徵。在將近四十五年裡,在英格蘭只授與了八個貴族頭銜:一個伯爵爵位、七個男爵爵位;在愛爾蘭只授與一個男爵爵位。她並將樞密院的成員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後來再降至十四人。
維吉尼亞州(原來的英國殖民地現為美國的一個州)是以她「童貞女王」的稱號來命名的。
童年
伊麗莎白誕生於倫敦的普雷森希宮,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後安妮·博林唯一倖存的孩子。由於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規結婚的,天主教認為她是一個私生女。她出生時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她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成為她的女侍官。伊麗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被判叛逆罪處死,一年後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個王後簡·西摩就生了一個男孩:愛德華。伊麗莎白和瑪麗都成了愛德華的傭人。
亨利後來的王後們對這兩個被褫奪公主銜頭的繼女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經常關注她們的成長,她們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齡的伴侶。1547年亨利死後,他最後的那位王後凱瑟琳·帕爾和她的新丈夫托馬斯·西摩(他是簡·西摩的兄弟和新國王愛德華六世的舅父)養護伊麗莎白。西摩被年輕的伊麗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後,他本來打算娶她為婦,但他和他的兄弟愛德華·西摩後來都在一系列權利斗爭中被處死了。
伊麗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師包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羅傑·阿斯坎。她受到古典、歷史、數學、詩歌和語言的教育。在她統治期間她可以說和寫六種語言: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在凱瑟琳·帕爾和她的其他教師的影響下伊麗莎白成為了一個新教徒。
在她兄弟生前,她的地位比較穩定,但愛德華1553年就因肺結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琴·格蕾夫人只做了九天女王,就被她家翁的同黨推翻,並被其後上台的瑪麗處死。瑪麗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麗莎白改信天主教。伊麗莎白表面上雖然昄依,但內心仍然是一個新教徒。瑪麗對此非常不滿。有一小段時間里伊麗莎白甚至被關入倫敦塔。有人認為她是在這里認識了她後來的愛人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的,但更可能的是他們在童年時代就相識了。
伊麗莎白保了命,但瑪麗與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婚禮使得英格蘭重歸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對此英格蘭人民及貴族都很不滿。1558年瑪麗一世無子而亡,伊麗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繼承人。英國國會重申了亨利八世國王規定伊麗莎白作為繼承人的安排。
加冕
伊麗莎白於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被加冕為女王,當時她的地位很不穩定。她加冕的日子是當時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和占星士約翰·迪伊挑選的,據說它特別吉利。給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當時在教會界能找到的最高的承認她的合法地位的人。同年她就已經簽署了結束義大利戰爭的卡多-坎陪吉條約。
政治
伊麗莎白44年的統治期間英國宗教分歧的斗爭非常強烈。1530年代裡亨利八世與天主教決裂,聖公會建立。愛德華六世的短暫統治期間聖公會的教義日益完善。瑪麗一世統治期間聖公會失去了其統治地位。伊麗莎白恢復了聖公會的地位。在伊麗莎白統治的最初兩年間她就發布了至尊法和單一法令,規定國王同時是教會的最高領導人。
雖然她試圖在宗教極端派之間尋找一條折衷的路來走,但她本人無疑是一個新教徒。尤其在愛爾蘭天主教徒和其他被認為是異教徒的人被迫害。威廉·塞西爾是她政治上最親密的顧問,為塞西爾她特地創立了柏利勛爵這個爵位。1598年塞西爾死後,他的兒子羅伯特·塞西爾成為伊麗莎白最親密的顧問,但羅伯特遠遠不能達到其父親的能力。她的管理機構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弗蘭西斯·華興漢爵士。華興漢在整個歐洲建立了一個間諜網。他可以保證所有對女王的陰謀都被他所知。
繼承人問題
對伊麗莎白最大的批評是她沒有提供一個繼承人。別人一直以為她會結婚生子,有許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國王,以及她的寵臣萊斯特伯爵。許多人認為萊斯特伯爵是她的愛人。伊麗莎白很明智地避免了他們。幾年後,當她的統治得到鞏固後,人們越來越明顯地看到她不會結婚生子了。
當別人質問她為什麼她不結婚時,她提到她姐姐統治時期她的處境。當時她不但是瑪麗最忌諱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馬斯·懷特爵士還利用她的名義。因此她明智地認識到假如她指定一個繼承人的話,她的地位會被削弱,而且這一舉可以給她的敵人提供一個刺激,因為他們可以利用這個繼承人來反對她。但沒有繼承人英格蘭就不會在她去逝前的情況下陷入內戰。這一點在1562年她患天花幾乎喪生時這一點變得非常明顯。在一段時間裏伊麗莎白曾嚴肅地考慮過結婚生子。但一個天主教的丈夫是顯而易見不可能的,而一個新教的丈夫如萊斯特伯爵會立刻加劇宮廷內的宗派斗爭。無論她選中誰都不會有好結果。不論她個人的傾向如何,她當時的處境使任何傳宗的考慮不能得以實現。
她當時是有一些可能的繼承人的,但伊麗莎白對他們都不予考慮。她的表侄女蘇格蘭女王瑪莉·斯圖亞特是一個天主教徒。在她從蘇格蘭出逃前,甚至此後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可能的繼承人。瑪麗被逐後伊麗莎白雖然接納了她,但她將瑪麗囚禁起來以保障瑪麗無法威脅她的地位。瑪麗的兒子詹姆士當時還是一個孩子,在他未被考驗之前他還不會被考慮到。其他人選也不太可能。伊麗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凱瑟琳·格蕾夫人因為違背伊麗莎白意願而結婚觸怒了伊麗莎白。凱瑟琳·格蕾的妹妹瑪麗·格蕾是一個馱背矮子。伊麗莎白當時一直希望蘇格蘭的瑪麗一世會昄依新教並找一個伊麗莎白認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瑪麗在英格蘭被囚期間將她的繼承人的問題一推再推。
與此同時她還是繼續有結婚的可能性。她曾考慮過在法國的眾多王子中找一個丈夫。第一個建議是比她小20歲的奧爾良公爵亨利(後來的亨利三世),當時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當這個建議被拒絕後她還考慮過法王更年輕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這個計劃也破產了。
1568年最後一個有資格做她的繼承人的英格蘭人,凱瑟琳·格蕾夫人,死了。伊麗莎白被迫再次考慮蘇格蘭女王瑪麗。伊麗莎白建議瑪麗與萊斯特伯爵結婚,但瑪麗拒絕了這個建議。不過這時瑪麗的兒子詹姆士已經受到了新教的教育。1570年法王說服伊麗莎白讓瑪麗重返蘇格蘭。但伊麗莎白提出了許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讓詹姆士留在英格蘭。雖然如此她的謀士塞西爾還是繼續設法幫助瑪麗回蘇格蘭。但蘇格蘭人拒絕接受這位女王,因此未遂。
伊麗莎白的婚姻和個人生活歷來是人們的話題。被稱為「童貞女王」並不意味著她終生沒有性生活。她在世時就有很多私生子傳聞,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埃塞克斯伯爵羅伯特·德弗羅等被普遍認為是她的情夫。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傳聞說她終身未婚是因為不能生育,甚至有可能因為她有某種性功能上的缺陷。傳記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利頓·斯特萊切即抱持這一觀點。
宗教寬容的結束
正當此時新教皇庇護五世1570年2月25日革除伊麗莎白的教籍。這使伊麗莎白無法繼續她的宗教寬容的政策。
同時她的敵人對她的陰謀也使她非常震怒。20年來瑪麗一直試圖不向伊麗莎白挑戰。但這時她陷入了她的天主教同情者的陰謀中。這些陰謀的主謀是安東尼·巴賓頓,其目的是營救瑪麗使她取伊麗莎白而代之。對伊麗莎白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消除這個大敵人的機會。1587年她處死了瑪麗(據說她並不情願下這條命令)。
與西班牙的戰爭
伊麗莎白向法國的新教徒亨利四世提供了軍隊和錢財來讓他獲得法國王位。在八年戰爭中他向荷蘭的新教徒奧倫治親王威廉一世(沉默者)提供軍隊來讓他反抗西班牙的統治。不但如此,1568年弗蘭克·德雷克爵士和約翰·霍金斯爵士領導的一支販奴艦隊被西班牙皇家海軍重傷後,西班牙的運財艦隊不斷受到英格蘭海盜的劫掠。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決定以瑪麗之死為借口入侵英格蘭來擊退英格蘭對西班牙在歐洲大陸和在其海外殖民地的挑戰。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向英格蘭進發。伊麗莎白不顧各方對於她個人安全的憂慮,在埃塞克斯郡提爾伯里不帶衛兵不著盔甲檢閱海軍,並發表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演說之一。此後藉助地利及天氣條件等,英格蘭海軍擊潰了來犯的無敵艦隊,伊麗莎白聞訊後只帶了六個隨從就離開要塞到鎮上與她的臣民共同慶祝勝利。
雖然如此,西班牙1589年擊敗了一個更大的英格蘭反擊艦隊。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1604年,雙方打了個平手,不論在海上還是在陸上英格蘭並未能占上風。從1594年起在愛爾蘭還爆發了一場游擊戰。
伊麗莎白最後幾年的寵臣是羅伯特·德弗羅,他是萊斯特伯爵的養子。她甚至原諒了他的一些輕罪,但羅伯特1601年參加了一場暴亂,伊麗莎白不得不將他處死。
逝世
伊麗莎白從未結婚,她的死結束了都鐸王朝。在她的晚年,當她不得不確定她的繼承人時,她越來越傾向她的表侄孫,被她處死的蘇格蘭瑪麗女王的兒子詹姆士。但她從未正式命名他為繼承人。1603年3月24日她死於薩里的列治文宮。她被安葬在西敏寺。她的繼承人是詹姆士一世。這位詹姆士當時已經成為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了。此時,英格蘭和蘇格蘭同歸一個君主,一個王朝的統治下,開始了不列顛統一進程的第一步——王室聯合,但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個國家依然保持自己獨立運作的政府。她死50年後,英國內戰爆發了,英國成為了一個短暫的共和國。
英國文化
伊麗莎白時期是英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文學,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英國對其他大陸的考察,尤其是對美洲的考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同她的父親,她本人也從事寫作和翻譯,她親自翻譯了霍勒斯的《詩歌藝術》。一些她生前的演說和翻譯作品一直流傳至今。
影響和評價
伊麗莎白是英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君主。2002年,在由BBC主持的民眾公選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中,伊麗莎白名列第七,超過了英國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2005年,在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的紀錄片《英國最偉大的君主》中,歷史學家和評論家們分析了十二位英國君主,並為他們評分(根據六項指數,如軍事力量和影響力等,滿分為60分),伊麗莎白贏得了最高的48分。
她經常在話劇或小說中出現。1971年格倫達·傑克遜拍攝的伊麗莎白女王和蘇格蘭瑪麗女王深受歡迎。1998年凱特·布蘭切特在伊麗莎白中扮演女王年輕的時候,朱迪·登奇在莎翁情史中扮演年老的女王。米蘭達·理查森在電視連續劇黑蝰蛇中表演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女王。同性戀先驅昆汀·克利斯普在奧蘭多中扮演她。本傑明·布里頓在他為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作的歌劇贊美中描繪了她與羅伯特·德弗羅的關系。2007年末,電影伊麗莎白的續集「伊麗莎白:黃金時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上映,仍由凱特·布蘭切特飾演女王,描述女王登基後的一系列文治武功。
對後來不列顛的統治者來說伊麗莎白的統治期和當時的許多人物有特別的意義。沃爾特·拉雷格爵士、德瑞克和馬丁·弗羅比歇爵士成為後來的探險家的原型,威廉·莎士比亞、克里斯多弗·馬羅爵士和弗蘭西斯·培根爵士成為後代作家的模範。在宗教問題上伊麗莎白雖然以鐵腕統治,但同時相對於她在大陸上的對手來說,她給予她的指揮官和顧問們更大的自由。伊麗莎白時期政治的相對開明,也是導致在宣揚「君權神授」的斯圖亞特王朝從蘇格蘭入主後,英格蘭各階層由於強烈反差而開始追求民主自由等價值,並最終引發英國內戰和建立世界上第一個民主政權的重要原因之一。
雖然她有時制定軍事行動的戰略(比如1589年英格蘭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遠征),但她從未像亨利五世、奧利弗·克倫威爾或溫斯頓·丘吉爾爵士那樣親自充當軍事首領。許多軍事或探險事業都是艦長的個人決定,皇家許可(尤其是對於海盜行為)都是後來補發的。當時的文學創作更是沒有獲得皇家的支持。由此可見伊麗莎白時代的許多事件和文化創作實際上是許多個人行動的總和。對後來,尤其是帝國主義時期的英國人來說這是有象徵性意義的。
另一方面,不少歷史學家也提出了對伊麗莎白時代的批評。一些現代歐洲歷史學家和傳記作者開始質疑歷來對都鐸時代的正面評價(例如: Somerset, Guy, Haigh, Ridley, Elton)。從軍事上來看伊麗莎白的英格蘭並不很成功。雖然西班牙無敵艦隊被擊敗,但這只不過是一場從1585年至1604年持續近20年的戰爭的開始。英格蘭士兵在陸地上(主要在荷蘭和法國)的所做所為平平,在1588年後的海戰中也是負多勝少。1589年和1595年至1596年的海軍戰役尤其損失慘重。1590年至1591年在亞速爾群島以及1597年英格蘭的海盜也遭打擊。1595年一支西班牙襲擊隊在康沃爾登陸並將該郡的大部分地區投入戰火。這是歷史上很少的幾次外國軍隊在英國登陸的事件之一。更糟糕的是在瑪麗一世的最後幾年和伊麗莎白的開始五年中英格蘭不斷被從法國大陸上驅逐。這給英格蘭的自尊心給予了很大的打擊,而且使英格蘭徹底放棄了它在大陸的野心。
伊麗莎白的猶疑不決,對軍事行動尤其不利。在1589年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遠征中英軍沒有攜帶圍攻炮和火炮。但她的小心謹慎是有原因的,也許它們出於長遠的考慮:假如沒有一個堅實的戰略她不願英格蘭捲入昂貴的、不一定成功的冒險。因此她不願在對付強大的軍隊或艦隊作戰時浪費珍貴的資源。
伊麗莎白時期的英格蘭的經濟很不穩定。當時英格蘭對荷蘭和北德漢莎聯盟的羊毛交易不斷增長,這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伊麗莎白統治初期接受了瑪麗留下的三百萬英鎊的巨債。伊麗莎白、西塞爾和她的其他官員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來限制國家的支出。這些手段有時帶來了其他的困難,比如許多士兵(包括抵抗無敵艦隊的士兵)很久得不到薪金。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這個情況得到好轉。當與西班牙的戰爭開始時,英格蘭的經濟盛況是從亨利七世以來從未有過的。
與西班牙的戰爭給英格蘭的經濟重新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從1590年代開始英格蘭再次負債。尤其愛爾蘭的游擊戰給英格蘭的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它被稱為「英格蘭國庫的漏斗」。伊麗莎白不得不出售國有地面以及官職。1603年英格蘭的債務再次達到三百萬英鎊,與伊麗莎白統治開始時相差不多。不過詹姆士一世後來在和平時期欠債的速度遠超過伊麗莎白,而伊麗莎白留下的債務並不是無法控制的。
最近對伊麗莎白統治的批評尤其集中在英格蘭的非洲奴隸販賣活動和她在愛爾蘭的失策。這個失策嚴重地影響了英國和愛爾蘭的發展。英格蘭是在1562年加入跨大西洋的販賣奴隸的活動的,當時約翰·霍金斯爵士開始了高利潤的偷賣奴隸活動。他從幾內亞或其他非洲港口獲得他的人類商品,然後將他的俘虜運到西印度的西班牙奴隸市場上出賣。一開始伊麗莎白女王責備霍金斯參加這樣不道德的貿易,但當霍金斯向她顯示他的事業的利潤後她很快就改變了她的見解。她不僅包庇霍金斯的貿易,而且直接從中得利,甚至為他提供船隻和人員。
伊麗莎白女王對霍金斯的奴隸販賣的支持為這個貿易提供了皇家的認可,它使這個貿易合法化,它使更多英國商人參加進去了。因此伊麗莎白女王和美國的托馬斯·傑斐遜一樣受到批評:盡管她在道義上相信這個貿易是不合法的,但她仍然直接從奴隸買賣中得利。
從亨利二世起英格蘭和愛爾蘭之間就存在著一個政治聯系。但到都鐸王朝為止英格蘭對愛爾蘭的統治是很有限的。都鐸王朝開始加強對愛爾蘭貴族的統治。亨利八世與天主教斷絕後愛爾蘭問題就更加加劇了,因為愛爾蘭依然是天主教為主的。1568年西班牙成為對手後愛爾蘭問題也成為了一個涉及英格蘭安全的問題。英格蘭駐愛爾蘭的官員是臭名昭著的,他們很腐敗、對愛爾蘭毫不理解,到處樹敵。小的起義立刻被鎮壓。1570年伊麗莎白被開除教籍後對天主教徒的迫害更加加劇,使兩個民族的關系更加惡化。1594年開始九年戰爭終於爆發。
這場戰爭和四個世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的處境相差不多。愛爾蘭反抗者使用游擊戰的手段來消磨和挫敗來鎮壓他們的、裝備良好和有訓練的英格蘭士兵。對英格蘭來說,這場戰爭尤其昂貴。英軍受到多次巨大損失。最後英軍不得不採用焦土政策,假如有愛爾蘭人被懷疑參加反抗,他就全家被殺,英軍燒毀田野,破壞農庄,製造了一場空前的人為大飢荒。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他的第一個命令中向愛爾蘭道歉,才結束了這場戰爭。但這場戰爭的殘酷性使愛爾蘭人對英國人的仇恨、敵對和不信任一直遺傳至今。
不過英格蘭參加奴隸買賣和對愛爾蘭的政策也得按當時的情況來分析看待。雖然伊麗莎白對霍金斯的貿易在道義上予以指責,但她當時面臨著三百萬英鎊的巨債。霍金斯為她提供的經濟來源是她所不能拒絕的。不論如何英國在伊麗莎白時期的奴隸貿易遠小於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小於後來荷蘭在17世紀的奴隸貿易。
伊麗莎白對愛爾蘭的政策出於她對西班牙的一個「天主教後門」的恐懼。這個問題來自於新教改革在這個國家的失策。它無法簡單地解決。當然伊麗莎白和她的官員在愛爾蘭的政策無疑加劇了這場沖突,但它還是有戰略原因的。
伊麗莎白給她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困難的、不穩定的國家。尤其在經濟和宗教上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她最主要的貢獻在於她關心她的臣民,捍衛了她的統治,使用了好的顧問。她的統治幫助英格蘭避免了經濟上的危機和宗教戰爭。但17世紀中這場戰爭還是在擁護查理一世的保皇派和克倫威爾領導的新教徒間爆發了。
⑷ 為什麼阿朗松公爵變成了安茹公爵
不是名字,是封號!最初由封地名稱而來,後來漸漸成為封號頭銜。 1360年,安茹伯爵路易(法國國王約翰二世的次子)被父親約翰二世授予公爵稱號。從此安茹領地的領主的封號為公爵(此前一直為伯爵)。這一封號先後被賜封過六次。 安茹公爵-賜封過程 第一次賜封 路易一世 (1339年-1383年) 路易二世 (1377年-1417年) 路易三世 (1403年-1434年) 勒內一世 (1409年-1480年) 查理四世 (1436年-1481年) 第二次賜封 路易絲·德·薩伏依 (1476年-1531年) 第三次賜封 亨利·亞歷山大(1551年-1589年),1574年繼承法國王位 第四次賜封 弗朗索瓦 (1555年-1584年) 第五次賜封(波旁王朝) 加斯東·讓-巴普蒂斯特 (1608年-1660年),名義上的安茹公爵直至1626年被封為奧爾良公爵 菲利普一世 (1640年-1701年),名義上的安茹公爵直至1660年被封為奧爾良公爵 菲利普二世 (1668年-1671年),名義上的安茹公爵 路易·弗朗索瓦 (1672年-1672年),名義上的安茹公爵 菲利普三世 (1683年-1746年),名義上的安茹公爵,1701年繼承西班牙王位 路易(1710年-1774年),名義上的安茹公爵,1712年成為王儲,1715年繼承法國王位 菲利普四世 (1730年-1733年),名義上的安茹公爵 第六次賜封(波旁王朝) 斯坦尼斯拉斯·克薩維爾 (1755年-1824年),名義上的安茹公爵,1814年復辟後登上法國王位成為路易十八 再例如: 威爾士親王--是威爾士公國的元首;自1301年英國安茹王朝吞並威爾士之後,英王便將這個銜頭賜與自己的長子。從此以後,給國王的男性繼承人冠以「威爾士親王」的頭銜逐漸相沿成習,「威爾士親王」成了英國王儲的同義詞。英國現任「威爾士親王」為查爾斯王子。威爾士親王的稱號並不是由君主的長子自動擁有,而需要在位君主的正式冊封。
記得採納啊
⑸ 阿雅克修是什麼地方
簡介
阿雅克肖(Ajaccio) 法國南科西嘉省首府。位於科西嘉島西岸阿雅克肖灣內,濱地中海。人口連郊區5.4萬(1982)。七世紀時古城,十五世紀末重建。商業中心。旅遊勝地。有建於十六世紀的大教堂,拿破崙三世時建立的宮殿和帝國小教堂。 阿雅克肖位於法國地中海島嶼科西嘉島西海岸的阿雅克肖灣內,人口連郊區5.4萬(1982)。是一個古老的漁港,也是該島的活動中心,南科西嘉省的省會,也是拿破崙·波拿巴的故鄉,1769年拿破崙就誕生在這里。七世紀時古城,十五世紀末重建。商業中心。旅遊勝地。有建於十六世紀的大教堂,拿破崙三世時建立的宮殿和帝國小教堂。站在這里,遙望美麗的海岸、16世紀的要塞以及浮現於港灣的聖基乃爾島,不由自主的想到從這里走出去,足遍及全歐洲的拿破崙。令人產生參觀他的紀念館和出生地的願望。在阿雅克肖的港口,漁民們正在出售剛打上來的新鮮海魚。退休的老人們正坐在長凳上,在陽光下漫談。晚上,您可一直散步到老城區防波堤的盡頭:港口、地勢較低的城市及其周圍的山丘,隨著夜幕的降臨,開始閃閃發光。
編輯本段歷史地位
阿雅克肖,七世紀時古城,十五世紀末重建,商業中心、旅遊勝地。 1769年拿破崙就誕生在這里,是拿破崙·波拿巴一世的出生地。拿破崙誕生的祖屋,已設為拿破崙紀念館。市鎮中心矗立著拿破崙雕像,不遠還有拿破崙紀念碑。 有建於十六世紀的大教堂,拿破崙三世時建立的宮殿和帝國小教堂。 阿雅克肖
站在這里,遙望美麗的海岸、16世紀的要塞以及浮現於港灣的聖基乃爾島,不由自主的想到從這里走出去,足遍及全歐洲的拿破崙。令人產生參觀他的紀念館和出生地的願望。在阿雅克肖的港口,漁民們會出售剛打上來的新鮮海魚。退休的老人們坐在長凳上,在陽光下漫談。晚上,可一直散步到老城區防波堤的盡頭:港口、地勢較低的城市及其周圍的山丘,隨著夜幕的降臨,會閃閃發光。
編輯本段交通
可從機場(CAMPO DELL'ORO)乘巴士到阿雅克肖長途汽車站的巴士每小時有一班車。從長途汽車站到機場,在無交通堵塞的情況下行程約需20分鍾。
編輯本段旅遊
科西嘉以其獨特的海上山脈,湍急的水流,為世人展現出了一系列世上難得一見的美麗景象。南部乾旱,有著長長的白色的沙灘,在此駐足的遊客會驚喜地發現這里還有著世界聞名的文化遺產。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到此漫步的人絡繹不絕。走在豎立著路標的小道上,其中就有著名的GR20步行路,此路一直通向西北方的卡爾維(Calvi)附近,途中會經過薩爾德奈(Sartenais)的巨石時期的費利杜薩(Filitosa)遺跡,以及今天的海濱休養地普勞普麗亞挪(Propriano)、波多博羅(Porto Pollo)以及康 阿雅克肖
普莫羅(Campomoro)。 在游覽過首府——阿雅克肖(Ajaccio)後,您千萬不要錯過拿破崙(Napoléon)的故居。到阿邦德拉(A Bandera)博物館去了解科西嘉(Corse)悠久的文化。在地中海的小海灣中心的波爾托(Porto)小憩之後,來到卡爾維(Calvi)的巴拉涅(Balagne),一直到內地的村鎮,那裡傳統依舊,宗教建築別具一格。7月份,皮涅(Pigna)以中世紀的方式迎來了世界歌曲的音樂盛會。在島中心,考爾特奈(Cortenais)與尼奧勞(Niolo)向人們展示了造物主的神奇。萊斯道尼卡(Restonica)峽谷,以及讓百年栗樹所覆蓋的綠色的塔維尼阿諾(Tavignano)山谷每年都吸引著無數的遊客。還有最高海拔為2710米的桑度(Cinto)山,以及靜靜流淌著的尼諾(Nino)河。在北部的端點,通往科西嘉海角的路上,盡是布滿了檸檬樹、桔樹和橄欖樹的原野。在另一面茂密的叢林里,還可以見到春天的鮮花。小憩時,絕對不要忘記品嘗當地特產——可以與其美麗景色相匹敵的鮮美的葡萄酒。
編輯本段主要景點
波拿巴故居 (Maison Bonaparte) 開放時間: 4月份到9月份:上午9點到12點,下午14點到18點,星期一為14點到18點(最晚入內時間為關門前15分鍾) 10月份到3月份:上午10點到12點,下午14點到16點45 分,星期一為14點到16點45 分。 門票價格:3.35 歐元。 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免費參觀。 小小的萊蒂西亞廣場被眾多的香蕉樹和橙樹所遮蓋,小羅馬王的半身像點綴其中。廣場前面便是第一帝國皇帝的故里。 參觀自3 樓開始。 大教堂 Ajaccio (cathedrale) 開放時間: 8點——1點 30 、14點30-18點、周日8點30-11點30 分 該文藝復興風格的教堂始建於1582 年,建築物的正面構造簡潔。當時由於擔心工程延誤,主教把建築師 Giocomo Della Porta 的設計尺寸縮小了。工程於1593 年竣工。 1771 年7月,2 歲的拿破崙在教堂入口右側的洗禮缸中受洗。 博物館 在當地旅遊局咨詢時,或者當您第一次參觀阿雅克肖的博物館時,您都可以買一張 「阿雅克肖博物館通票」卡,通票卡在接下來不間斷的7 天內有效,憑卡可進入阿雅克肖的任何一家博物館。通票卡價格:10 歐元。
編輯本段阿雅克肖足球俱樂部
隊名:阿雅克肖(Athletic Club Ajaccio) 阿雅克肖隊徽
成立日期:1910年 所在城市:阿雅克肖 主場隊服:紅白球衣,白色球褲, 主席:米切爾·莫雷蒂 主教練:多米尼克·比約塔 主場(容量):弗朗索瓦-庫蒂體育場(10660人) 如果說阿雅克肖這個名字在絕大多數中國球迷眼中還是陌生的話,那麼這個俱樂部所在的地區——科西嘉,恐怕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了。阿雅克肖建隊的時間不算晚,但今年卻是其歷史上首次殺進法國最高級別的聯賽。 該隊上個賽季能夠提前5輪沖甲成功,主教練庫比的功勞首當其沖。但頗為可惜的是,庫比本人卻在其後因為涉嫌在球員轉會中撈取好處,而被聯賽委員會無限期禁賽。這無疑給球隊在新賽季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而且由於俱樂部財力有限,他們所得到的球員大多是自由球員或者租借而來。實力確實令人懷疑。 球隊所擁有的最大優勢就是球員的團隊精神。他們繼承了科西嘉人剛強好戰的性格傳統,往往能夠在比賽的最後時候力挽狂瀾。此外,這支球隊的客場成績也很突出,是法國球隊中不多的主客均衡型球隊。
編輯本段阿雅克肖餐飲
馬里內拉餐館 地址:Rte des îles Sanguinaires,pointe Scudo ,距離阿雅克肖O區5 公里。 價格: 16.80 歐元到 28 歐元。 在欣賞餐館特色涼水壺的同時,可以盡情享用當日特色海魚、面條及木烤比薩餅。 埃斯塔米內餐館 地址: 7 r. Roi-de-Rome 星期六中午和星期天關門 價格: 27 歐元到 53 歐元 在這家裡昂餐館內,您肯定會大飽口福。 拿破崙大咖啡店 地址: 10 cours Napoléon 星期六晚上、星期天及節假日關門 午餐套餐價格: 14.48 歐元。 一般價格: 27.44 歐元到 33.54 歐元。 餐館是阿雅克肖最為古老的房子之一,非常著名。 「瑪伊塞地之家」餐館 地址:Sur N 193 lieu-dit Baleone – 20167 Mezzavia ,從194 國道 阿雅克肖
往巴斯蒂亞方向走,距離阿雅克肖N 區6 公里。 星期天關閉 價格: 20 歐元到 39 歐元 您可品嘗到傳統的菜餚、豐富的土特產。 尤利塞蒂餐館 地址:Plaine de Cuttoli– 20167 Mezzavia,距離阿雅克肖NE區15 公里,先走巴斯蒂亞公路,然後是屈托利公路(1 號省級公路)和巴斯特里卡西亞公路。 一月份和每個星期一關閉 必須預訂 價格: 33.54 歐元。 豐富多樣的科西嘉菜。
編輯本段本土省
布雷斯地區布爾格、拉昂、穆蘭、迪涅、加普、尼斯、普里瓦、沙勒維爾-梅濟耶爾、富瓦、特魯瓦、卡爾卡松、羅德茲、馬賽、卡昂、歐里亞克、昂古萊姆、拉羅歇爾、布爾日、蒂勒、阿雅克肖、巴斯蒂亞、第戎、聖布里厄、蓋雷、佩里格、貝桑松、瓦朗斯、埃夫勒、沙特爾、坎佩爾、尼姆、圖盧茲、歐什、波爾多、蒙彼利埃、雷恩、沙托魯、圖爾、格勒諾布爾、、蒙德馬桑、布盧瓦、聖艾蒂安、沃萊山勒皮、南特、奧爾良、卡奧爾、阿讓、芒德、昂熱、聖洛、沙隆、肖蒙、拉瓦勒、南錫、巴勒迪克、瓦訥、梅斯、訥韋爾、里爾、博韋、阿朗松、加來、克萊蒙費朗、波城、塔布、佩皮尼昂、斯特拉斯堡、科爾馬、里昂、沃蘇勒、馬孔等。 海外省 卡宴、巴斯特爾、法蘭西堡、·聖但尼
編輯本段本土大區
斯特拉斯堡、波爾多、克萊蒙費朗、第戎、雷恩、奧爾良、沙隆、阿雅克肖、貝桑松、巴黎、蒙彼利埃、利摩日、梅斯、圖盧茲、里爾、卡昂、魯昂、南特、亞眠、普瓦捷、馬賽、里昂、 海外大區 卡宴、巴斯特爾、法蘭西堡、聖但尼
⑹ 諾曼底登陸戰內容
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是法國西北部著名的歷史和文化大區。這一地區的地理位置是這樣的:
它北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遙遙相望,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600公里。連綿數百里的海岸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比較平緩的5個灘頭。
以下則是「諾曼底登陸戰」的詳細情況: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國和英國的2390架運輸機和846架滑翔機,從英國20個機場起飛,載著3個傘兵空降師向南疾飛,准備在法國諾曼底海岸後邊的重要地區著陸。這就是著名的「諾曼底登陸」的開始。
黎明時分,英國皇家空軍的1136架飛機對事先選定的德軍海岸的10個炮壘,投下了5853噸炸彈。天亮以後,美國第八航空隊又出動了1083架轟炸機,在部隊登陸的前半個小時,對德軍海岸防禦工事投下了1763噸炸彈。接著,盟軍各種飛機同時出動,轟炸海岸目標和內陸的炮兵陣地。5點50分,太陽已經升起來了,盟軍的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諾曼底海灘成了一片火海,地動山搖。
進攻部隊由運輸艦送到離岸7到11英里的海面,然後改乘大小登陸艇按時到達預定攻擊的灘頭。跟在後面的是運載重武器和裝備的大型登陸艇。
盟軍選擇的登陸地點諾曼底海灘,位於法國的西北部,從東到西有5個灘頭——劍灘、朱諾灘、金灘、奧馬哈灘和猶他灘,全長約50英里。登陸計劃第一批進攻部隊是5個師,每個師佔領一個灘頭。
6點30分,美軍開始在奧馬哈灘和猶他灘登陸。美軍第七軍第四師在猶他灘沒費多大勁兒就登上海岸了,只遇到斷斷續續的炮擊。3個小時內,他們就肅清了守衛這個地區的敵人,後續部隊和裝備也源源運到岸上。但在奧馬哈灘,美軍第七軍第一師的情況並不妙。大浪,晨霧,加上硝煙彌漫和側面的氣流,把部隊折騰得精疲力盡,登陸時又遭到敵軍炮火的襲擊。一時間,死傷的士兵布滿了海灘。而下一批進攻的部隊也遭到同樣的不幸。在這危急關頭,美軍兩個突擊營用繩梯爬上了海岸上的懸崖峭壁,奪取並摧毀了敵人的一座炮台。但是敵人繼續猛烈射擊,把美軍阻擋在海灘邊上。美軍第一步兵師長許布納當機立斷,要求海上的驅逐艦冒著可能殺傷自己人的危險,向德軍炮群和火力點進行近距離的轟擊。驅逐艦的大炮果然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不一會兒,工事里的德軍就舉手投降了。經過美軍第一師的艱苦血戰,終於佔領了一條縱深不到兩英里的灘頭陣地。
英國第二軍團的第五十師於7點20分開始在金灘登陸。他們開始遇到一些困難,但逐漸摧毀了德軍的抵抗。到黃昏時,他們進入了內地5英里。
在朱諾灘,加拿大的第三師在肅清灘頭的德軍之後,進展最快,當晚就到達了岡城——貝葉公路。
英國第三師在劍灘上也遇到激烈的抵抗。黃昏時,他們就同空降的第六個兵師會會了。
當天傍晚,盟軍已在歐洲大陸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傷亡人數比預計的要少。有將近10個師的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及其他武器都上了岸,後續部隊也源源而來,不斷擴大盟軍對德國守軍的優勢。盟軍的諾曼底登陸成功了。
希特勒吹噓他的長達2500英里「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為什麼不堪一擊呢?原來每年6月,英吉利海峽總是狂風大作,惡浪滔天,艦只行駛艱難。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將軍都認為在這個氣候惡劣的6月里,盟軍是不會發動進攻的。6日凌晨2點左右,駐守在巴黎的德軍總司令部接到報告說,有美英空降師著陸,看來像是一次「大規模行動」。但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卻認為這是盟軍聲東擊西的手法,並不在意。接著,西線德國海軍部隊又向總司令部報告說:據海岸雷達報告,熒光屏上有大量黑點,一支龐大的艦隊正向諾曼底海岸進發。而德國西線的參謀長卻回答:「什麼?在這樣的天氣里?一定是你們的技術員弄錯了!也許是一群海鷗吧?」後來,當他終於看到形勢不好,請求希特勒出動兩個裝甲師去對付盟軍空降師時,希特勒卻禁止動用他的這支戰略預備隊。希特勒還是堅持認為這只是牽制性的佯攻,認為盟軍一定會在加來地區登陸。
希特勒中了盟軍總部的疑兵之計了。在諾曼底登陸以前,盟軍偽裝集結了一支艦隊,發出大量電訊,造成假象,好像盟軍總部設在英國的肯特郡;又讓以勇猛著稱的美國巴頓將軍在肯特郡街頭散步,而德國情報人員正斷定他是盟軍總司令。在進攻前夕,英國飛機又撒下大量的錫箔片,使德軍的海岸雷達上顯示出,好像盟軍的一支艦隊向東駛去,開往加來。
為了嚴格保密,整個英國南部已同英國其他地區斷絕了一切交通,成了一個大兵營,盟軍為「霸王行動」在這里塞滿了堆積如山的軍事裝備和物資。為了防止泄密,英國政府還中止了英國同外國的一切外交關系,撤消了沿岸的正常航運,把所有船隻用於「霸王行動」的運輸,使得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調動集結軍隊上,沒有任何妨礙。英國政府在這個地區設置了警戒線,任何人未經許可都不得穿過警戒線。每一座帳篷,兵營,停車場和每一支部隊,都仔細地標志在行動的指示圖上。每一支部隊的預定行動都作了准確的安排。這支在諾曼底登陸的軍隊是龐大的,擁有盟軍陸海空三軍287萬多人,戰艦6000多艘,飛機1.3萬多架。這么大的軍事行動的准備工作,德軍竟絲毫不知。
為諾曼底登陸進行的准備工作是巨大而復雜的。改進了許許多多的裝甲車,有供清理海灘的壓路機,有在布雷區開道的裝有掃雷器的裝甲車,有供跨過溝渠的裝甲便橋等,甚至還製造了兩座人工港口,以便登陸部隊卸下裝備物資之用。對於進攻目標的地形偵察,早在一年之前就開始用飛機拍攝從荷蘭到西班牙的海岸線,特別是從1944年4月到6月,共出動飛機偵察4500架次。此外,還有法國地下抵抗組織提供的數以千計的情報。這樣,德軍在歐陸沿海的防禦工事、橋梁、機場、沼澤地區、倉庫、公路、火車站等等,都被盟軍弄得一清二楚。每一個登陸部隊負責人帶著的作戰計劃上,連樹木都標了出來。
到6月12日,盟軍在諾曼底的幾個灘頭已經連結成一條陣線,後續部隊源源而來,軍需物資不斷增加,這些,都保證了諾曼底登陸的成功。8月19日,盟軍佔領了塞納河西岸的芒特。這一天,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解放了自己的首都。8月25日,艾森豪威爾指揮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從巴黎南門和西門進入市中心。當天下午,法國勒克萊將軍奉命接受德軍投降。
巴黎的解放是諾曼底戰役的結束。德軍有40多萬人傷亡和被俘。德國再次被迫兩線作戰,陷入了蘇聯和美英盟軍東西夾擊的鐵鉗之中,滅亡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
⑺ 求:萬夫莫敵-聖女傳游戲秘籍和修改器
修改器是沒有的,我也找了好久。
秘籍我有一個,你看看好不好。
實用經驗談
1.戰鬥技能的提升
戰斗中升級後貞德可獲得屬性獎勵點數和連擊技獎勵點數,按F1打開道具菜單,在左邊的屬性菜單中,力量、防禦、敏捷和領導力4項參數都可以用屬性獎勵點數加以提升。如果要強化近戰,20級之前的點數要全都加到力量上,如果要練神箭手就全加敏捷,如果想多帶兵群毆就加領導力。這4項基本屬性上方的生命值和能量值兩項也能用獎勵點數提高,建議初期要多加一些生命值,力爭超過200點,這樣戰斗中即便偶然失手也不至於被秒殺。在人物屬性菜單右上角有個金屬手套圖標,點擊它可打開連擊技菜單,上方是已習得的連擊技,下方是可以學習的新連擊技,連擊技列表中的A和B分別代表滑鼠左鍵和右鍵,提升已習得連擊技級別或學習新連擊技都要消耗獎勵點數,攻擊技級別最高為10級。由於本作中人物級別上限只有30級,因此玩家不可能把所有連擊技都加到最高,建議首先加單A攻擊到最高,這是戰斗中使用最頻繁的基本攻擊,此外弓箭攻擊技也該加到10級。連擊技中還有一項Down Attack,這招其實並非連擊技,主要用來對付倒地的敵人,貼近對方後按Q鍵發動,主角會躍起對准躺在地上的敵人狠戳一劍,但如果沒有提高級別則威力不會很大,另外對付躺地的敵人還可用滑鼠右鍵重擊。人物級別到20級後出現能量攻擊,面對群敵按C鍵即可發動,該超級技威力很大,玩家也可將其加到10級。如果熱衷於騎馬砍殺就把馬上攻擊技也提高一些。剩下的點數就可以按玩家自己的喜好來加了,比如你在戰斗中經常使用三輕一重的連擊技,那就應在連擊技列表中把AAAB加到最高,這樣用你習慣的招術可以發揮出最大殺傷力。
2.格擋和閃避
所謂格鬥應以保存自己打倒敵人為最高目標,保存自己有三大法則:加血、格擋、閃避。游戲默認設置F3為自動加血熱鍵,但游戲中採用A、W、S、D為方向控制鍵位,因此在實際戰斗中F3鍵不太順手,建議將其更換為E鍵。激戰中如貞德連中數劍無法出手時就要趕緊加血,注意只有當她處於站立姿態時才能成功加血。格擋鍵為Q鍵,只要按住不放,無論小嘍羅的普通攻擊還是頭目帶紅光的能量攻擊全都能擋住,中後期與Boss正面作戰時就靠這個,另外在按下Q鍵格擋敵人雨點般攻擊時還可以不慌不忙地給自己加血加魔。閃避是游戲中最常用也最快速的保命大法,初期貞德未學會沖刺一擊,玩家只能靠左、右、後快速連點方向按鍵施展閃跳,千萬別把它當花架子,當貞德使用連擊技後會有一段時間保持硬直狀態,這時可是敵人亂刀齊下的危險時刻,如果不盡快退後或側閃開就會繼續挨刀,被砍中後又會產生硬直效應,惡性循環下去很快就掛。6級左右學會沖刺一擊後貞德即可向前方突躍刺殺,是閃避中帶有撞擊性質的攻擊,被群敵困住時用它脫身再好不過。
3.有效打擊敵人
保護好自己的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打擊敵人,游戲中的敵人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肉搏型、遠程型、頭目型。肉搏型就是普通步兵,從低級劍士到重裝步兵都屬於這個類型,對付他們並不困難,通常情況下三輕一重砍過對方必然倒地,只要不陷入重圍對付他們簡直是小菜一碟。遠程型敵人包括弓箭手、駑兵和炮兵,這些敵人生命值都不高,但在人多的時候會讓你迅速掉血,如對方在城牆上或樹林中你更是防不勝防。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第一時間解決遠程型敵人,解決不了就要盡快退出其射程之外,否則你很快會成個大刺蝟,如果被大炮直接命中不但掉血還會摔倒在地。對付遠程型敵人最好的武器就是弓箭,瞄準敵人時如准心變為綠色則表示目標在射程內,對敵人大炮最好用爆破箭。頭目型敵人也就是Boss了,他們的特色是擁有閃爍紅光的特殊攻擊能力,如果不及時避開會有性命之憂。頭目型敵人身邊通常都簇擁著大批手下,最好先解決嘍羅再與其單挑。殺死頭目型敵人主要有兩種方式:用弓箭或面對面攻擊,使用弓箭時將其誘入一處寬闊地區,按Z鍵切換為弓箭模式,面向對方邊退邊射箭,如果用爆破箭效果更好,多花點時間什麼Boss都能搞定。面對面硬拼危險性較大,重點在於用Q鍵擋住對方的紅光特殊攻擊,趁敵人招術間隙的硬直時間發動攻擊,只要穩守穩防很快就能結束戰斗。與Boss正面對抗的打法花樣還很多,例如利用樹林之類的地形與其周旋,對方施放紅光攻擊時跑開幾步避其鋒芒,等對方動作結束立刻靠近沖刺一擊,如果Boss倒地再貼上去補一招Q鍵下刺,然後繼續跑路。
4.RTS模式在攻城戰中的運用
從第五關開始玩家可在游戲中按F2切換到RTS模式,此時畫面變為俯視視角,點擊將領時也同步選取其部下兵卒。在RTS模式下可以按Ctrl加數字鍵編隊,要激活既定編隊必須用Alt加數字鍵,直接按數字鍵只能激活法軍英雄個人。如果要讓別的英雄及其部隊跟隨貞德作戰,切換到RTS模式後選取英雄及其部隊,然後以滑鼠右鍵點擊貞德即可。英雄們在看到敵人的時候會主動追擊,如果要讓他們堅守駐防可在RTS模式下點擊畫面右下角英雄頭標左側的綠色按鈕,變為紅色即表示就地駐防,這招用來讓英雄帶弓弩手駐守城牆最好。說實話這個模式給人的感覺有點畫蛇添足,在RTS下你的英雄人物會顯得很傻,老半天也滅不了幾個敵人,它真正有意義的作用就是調動炮兵。在RTS模式下還有一個嚴重問題,本作中後期地圖很大,一張地圖分為很多區域,在動作模式下每次跨區行動都要花點時間載入,而在RTS模式下你的滑鼠根本無法滑動到本區以外的地方去,只有靠激活其他區的部隊才能將視野移到該區。攻城器械有弩機、小炮、重炮、臼炮和長臂發石車,都需一定數量的輕步兵才能操縱,在城外的很多地方分布著可修造攻城器械的建築,但其中大多數只接受阿朗松公爵的指揮。弩機和長臂發石車無法移動,但後者射程和威力都是所有攻城器械中最大的。如果要讓士兵脫離攻城器械,選中該器械後原地雙擊滑鼠,然後再分別選取士兵即可指令其離開。攻城首先必須炸開城門或城牆,在RTS模式下選取攻城器械後再把畫面拖到敵人城牆處,可以攻擊的地點會出現兩把刀的圖標。如果城牆上有敵弓弩手,就不要用火炮攻擊,因為弓弩手的射程一般都能覆蓋火炮,而且守城的敵人數量通常都不少,幾次齊射你的大炮就會灰飛煙滅。轟開城門最省事的方法是讓英雄攜帶足夠的爆破箭在動作模式下沖入城門洞中,用爆破箭一通速射摧毀鐵柵門,只要城門一破其它事都好說。
聖女英雄傳
任務一 抵達(The Arrival)
本關基本算是教學關,貞德與簡梅茲前往奧爾良投軍報國,沿路會不斷有教學提示,玩家可趁此機會熟悉各種熱鍵及連擊技巧。前方路上會碰到阿朗松公爵派往奧爾良的兩名信使,4人結伴同行,注意路邊岔道里埋伏的敵軍,從地圖上標明的入口才能進到他們所在的位置。在轉彎點的高崗上可繳獲貞德專用的2級長劍Flamberge,保護兩名信使安全進城可獲得額外經驗值獎勵,如果他們陣亡要記得取走屍體上的信件,否則無法進入奧爾良城。
任務二 帝國反擊(Imperial Counterattack)
進城後簡梅茲會帶貞德去見奧爾良總督,總督讓貞德去城中鐵匠鋪和麵包商那裡轉轉,順便把不需要的裝備、道具出售換錢。剛離開麵包商,大隊英軍在內奸的配合下突然湧入奧爾良城,貞德迅速趕到西門截擊,要趕在英軍殺害18位平民之前將其全部消滅,同時還要保證奧爾良總督的安全。這個任務的關鍵在於盡快趕到西門吸引住全部英軍,全殲入城英軍後先去關上西門鐵柵門(R鍵),然後返回奧爾良總督處,總督估計英軍還會再來,於是派遣貞德到城外清剿博格斯村和布洛瓦村中的英軍。
出城前與鐵匠對話可得到20支爆破箭,拾起吊橋旁增加10力量的項鏈,先後掃盪兩座村莊,注意取得村中寶箱內的寶物。靠近布洛瓦村時會聽到英軍要帶大炮來攻奧爾良的消息,消滅敵人後迅速回城,記得關上鐵柵門,收集盡可能多的爆破箭後去找總督,總督送給貞德一枚虎之心項鏈,可增加武器威力10%。英軍將領約翰和威廉帶著大炮再度來攻,趕緊到西門上城樓,居高臨下用爆破箭迅速摧毀敵人的大炮。然後再下城樓打開鐵柵門,敵人會立刻撲來,迅速關閉鐵柵門,然後隔著柵欄安全享用大堆的敵人吧,在這里連擊300不是夢喲。打敗約翰和威廉可得到等級3的貞德專用長劍Badelaire和一枚項鏈,同時贏得本關的勝利。
任務三 拂曉攻擊(Assault at Twilight)
貞德與簡梅茲奉命出擊攻佔英軍的兩座營寨,沿路向西進攻,很快來到第一座敵寨前。從營寨壕溝的缺口處殺進去,全殲守軍後拿下這里,不過來自西北的大隊敵援會分幾次撲來,消滅他們後再攻打左下角的那座小寨,派簡梅茲上前用撬鎖技打開營門,或者消滅右上方谷地里的英軍也能獲得鑰匙。裡面的英軍正要處死一位法軍士兵,混戰後救下這位戰友得到拉伊爾將軍的信函,此時如果往東返回出發點即可與拉伊爾會合,隊伍實力大增。敵人的第二座營寨在地圖最西端,通向那裡有3條路,建議先將路上的敵人全部消滅,然後沿河邊繞到敵人後方,在那裡會有一座被劫掠過的村莊和一座英軍訓練營,裡面有不少補給和道具。從後門向英軍營寨發起總攻,消滅包括箭塔上的守軍後英軍將領亞歷山大會率部出現,先用游擊戰術消耗他那幫強悍的手下,等他落單後再收拾這傢伙,只要及時避開他閃爍紅光的致命攻擊就能打敗他並繳獲4級貞德專用劍Crecy Broadsword。
任務四 土列爾大捷(Victory in Tourelles)
盡管奧爾良已無燃眉之急,但駐扎在周圍的英軍仍對該城構成威脅,貞德、簡梅茲、拉伊爾及阿朗松公爵4人分頭行動。貞德與拉伊爾一路先從地圖東北角向南而下,很快傳來消息簡梅茲被英軍捕獲。來到地圖最東南端的英軍營寨,打敗威廉姆·格萊斯代爵士後奪得聖奧斯丁塔的大門鑰匙,這是攻佔聖奧斯丁塔所必需的道具。接下來朝西北方向的兩座營寨進擊,打敗英軍守將亞歷山大後在左下方的密林內遇到重量級的英軍老將塔博特,這傢伙看似獨自一人,當他生命值降到一半時會召出大批埋伏的弓弩手,消滅他們後塔博特又會反撲過來,這次更加兇猛,多用避實就虛戰術加點耐心就能擺平他,勝利後獲解救簡梅茲所需的監獄鑰匙。再往上走是英軍將領威廉駐扎的營地,打敗他得到的監獄鑰匙可解救營內兩名被囚同胞,他們會告訴貞德一些情報。
此時可先到地圖左下角的鐵匠和麵包商處補充食物,附近箱子里還有一把2級速射弓。沿地圖南端往西走,在抵達最西南端的法軍營地前會遇到簇擁著一輛馬車的大隊英軍。消滅他們後到法軍營地中可遇見一位牧師,他們懇請貞德奪回被英軍搶走的教堂財物。再回馬車處會出現一位車夫,與其對話讓他駕車跟隨貞德返回法軍營寨可得到等級10的貞德專用劍——聖凱瑟琳。聖凱瑟琳劍身上有5個可鑲嵌十字架的槽孔,從本關開始每關均可找到一個隱藏的十字架,這些十字架會提升聖劍附加屬性,最後可打造出一柄超級神兵。在馬車附近的南下路口還能遇到法軍將領杜諾斯等人率領的大隊人馬,如果需要幫忙可以叫上他們。牧師身邊的村長請貞德幫忙尋找失散的5位村民,這些村民就在營寨東北方向的岔路上散步,找到他們並帶回到村長身邊後可獲得能鑲嵌在聖凱瑟琳長劍上的第一枚十字架。最後沿著岸邊往西去解救簡梅茲,他脫身後會指揮法軍大炮奪取聖奧斯丁塔,貞德也可以用鑰匙打開聖奧斯丁塔的柵門上到塔頂摧毀6座弩機,塔上箱子里還有簡梅茲專用的一把長劍。奪取聖奧斯丁塔後如果法軍炮兵全滅可由貞德發射爆破箭炸開土列爾堡大門,混戰中幹掉英將約翰,消滅城內全部敵人後取得勝利。
任務五 橫掃盧瓦爾河(Cleaning up the Loire)
法軍獲得戰場主動權後計劃進一步肅清盧瓦爾河畔的英軍,首要目標是東南方向的嘉吉城,四位英雄集中在奧爾良東門外,本關這4位都不允許陣亡,因此還不如讓貞德一人沖殺安全些。本關開始可以按F2鍵切換即時戰略模式,先向東掃清大河北岸的敵人,在其中一座村莊附近還能繳獲英軍機密文件。沿途戰斗中會得到監獄鑰匙,可用來解救附近村中被囚禁的3位法國將領及士兵,其中兩人在北岸,一人在南岸,注意有的監獄是雙層的,前後都有囚室。攻到北岸最右下角的橋頭前停止前進,橋南有敵人的箭塔,不可冒進。解放北岸的羅福雷村後與一對父母談話得知他們的小孩走失,孩子就在最近的橋頭,不過一旦與小孩對話就會觸發大批英軍伏兵,並從橋南北兩端夾擊,他們會殺死孩子,因此務必找來其他英雄增援,安全帶孩子回村後得到鑲嵌聖劍的第二枚十字架。
返回奧爾良,從南門過橋到達大河南岸,正下方谷中可與攜帶小口徑火炮部隊的杜諾斯會合。在東面村莊中可得到一把貞德專用的6級劍,實際上這把劍威力超過聖凱瑟琳。不要急於攜帶炮兵東進,貞德先掃清通往嘉吉城西門的道路,攻下沿途所有被英軍占據的村子。可以考慮通過中間那座橋把炮兵運到北岸,切換到即時戰略模式讓他們攻擊東面橋頭的敵人箭塔,最好之前先誘殺塔下的敵人守軍。摧毀箭塔後橋北村子上方會出現大批英軍,必須在4分鍾內趕回並消滅他們,之後得到一個分支任務,招募一支至少80人的大部隊,為進攻嘉吉城作準備。其實根本不用如此麻煩,在西門外最下端的盡頭還有一支法軍重炮隊伍在待命。玩家可自由選擇從西門或北門發起進攻,先誘殺門外守敵,然後用大炮摧毀附近箭塔,最後再轟開鐵柵門,貞德先進去消滅牆上弓箭手,然後大炮再進城轟開內城城門。幹掉攔路的威廉後清剿內城,最後轟開中間那座要塞的大門,與門內的約翰展開激戰,打敗他結束戰斗。本關無法涉足西部地區,所以不用費神找路往那邊跑。
任務六 攻打穆恩、波金西(The Siege of Meung and Beaugency)
本關地圖與上關相同,奧爾良總督率部從北面進攻位於奧爾良左下角的穆恩城,阿朗松公爵建議從南面配合夾擊。開始貞德要立即趕到穆恩城南門截擊英軍運輸車隊,在附近曲折小路上會遇見一輛由大批英軍護送的馬車,摧毀馬車完成這個分支任務。接下來解放東面的兩座村子,第一座村子解放後村民會要求你護送他們前往奧爾良,路上會有大批敵人伏兵截擊,出現伏兵的高地會反復冒出重裝步兵,可以利用這里好好練練級。第二座村子有大批弓弩手,解放後村民會告訴你有個英軍逃兵躲在波金西南邊的村子裡,波金西就在穆恩左側,沿南岸走到地圖盡頭可發現這名英軍逃兵,給3000元他就會幫你破壞堅不可摧的穆恩城南門。先不要讓貞德靠近穆恩城南門的大橋,從後方把大炮運來先摧毀南門兩側的箭塔。逃兵打開南門後,貞德進去逐步誘殺城內敵人,敵將亞歷山大就在南門城樓上,殺死他後會激怒英軍勇將貝德佛,他提出要與貞德單挑。先繼續清剿城內敵人,城內有很多寶箱,沿城牆有5間囚室關押著無辜百姓,在附近敵人身上可找到釋放他們的鑰匙。在兵營那裡可找到貝德佛,打敗他後繳獲一把拉伊爾用的巨槌。接下來掃清穆恩城北被英軍佔領的兩座村子,解放靠近奧爾良城西門的柏戈斯村後可從村民手中得到第三枚十字架。
購買大量爆破箭後前往波金西城南門,一口氣沖到門洞里轟開鐵柵門,不要理會牆上弓箭手,繼續沖到內城門洞轟開城門進去。進入內城後不要靠近北門,先登城牆清理上面的所有弓箭手,如果塔博特主動來找你就把他解決在城牆上。等消滅城牆上的全部敵人後,從北門旁的台階下去,英軍會分南北兩路來援。迅速撲到北門洞里關閉鐵柵門,這樣做可以阻斷從上方攻來的威廉姆·格萊斯代部隊,然後返身迎擊從南門殺來的斯考爾和法思多夫,打退這兩人後用關門打狗法消耗威廉姆部隊,清剿城內外殘余敵軍,法蘭西的旗幟終於在波金西城頭飄起。最後還要北上追擊剛才來援的英軍三將領,同時還需摧毀敵營內的所有大炮。
任務七 對峙(Impasse)
貪財如命的帕林特·葛雷薩僱傭軍一直在為英軍和伯艮第聯軍賣命,必須盡快鏟除他們以削弱英軍力量,而金錢是對付這幫傢伙的關鍵。開始派貞德從位於地圖西端的營地出發,出門會看見擁有巨大木牆的聖皮埃爾堡。沿左側條形地帶北上,消滅沿途敵人並佔領村子,注意收集敵人存放在營地里的金幣桶,本關任務之一是必須收集至少100個金幣桶,它們在小地圖上以黃點表示。與僱傭軍戰斗時靠近按R鍵可臨陣收買他們,但這樣做金錢消耗很快。從西北角高地下來後向東進攻,迅速將簡梅茲及阿朗松公爵等主力移動到地圖東北角的聖托馬斯村扼守橋頭,他們的作用是全力保護村民安全。攻佔下方兩座營寨並摧毀運送金幣的馬車,僱傭軍頭目馬休·高夫很快會帶隊出城前來探察。擊退馬休後不要繼續前進,立刻回防聖托馬斯村,敵人的一支伏兵會來這里屠殺。消滅敵人後與村民之一對話可得到護送他們前往西北角高地搜尋食物的任務,那裡會出現一些木桶,砸爛之後出現的糧食只有村民能夠獲取,但要小心兩側高坡上會出現敵人伏兵,最好之前先作準備,或對敵人採取收買策略都能成功保護運糧的村民回到村口橋頭,完成這個任務的報酬是鑲嵌聖凱瑟琳長劍的第四枚十字架。接下來終於可以向東南進軍,奪取這一地區4座敵營。在最東頭的瑟西村可獲得一封法軍陣亡士兵的情書,查看情書後送還給聖托馬斯村中的寡婦。
通往地圖南端的道路被籬笆牆阻斷,這時可以回師攻打聖皮埃爾堡。來到聖皮埃爾堡南門前,迅速靠近門衛,按R鍵賄賂他打開鐵柵門,進城後上牆清敵,同時收集金幣桶。下城牆後用爆破箭轟開內城門,在山坡上迎戰馬休與他的兄弟馬丁,擊敗兩人並剿滅城內外殘敵後取得聖皮埃爾堡控制權,南下道路也由此暢通。來到依山而建的查萊特堡前,修建長臂發石車在城牆上轟開一個口子。城上敵人會從兩側巨型吊橋殺出,貞德要全力擋住他們,或趁機沖入吊橋上牆清敵。在外牆上會遇到敵人頭目文森特,解決他後逐步清理城牆上多如牛毛的敵人。如果下到城牆破口處可能會遭遇敵主將帕林特·葛雷薩,打跑他後繼續清理城內散敵。注意側面山壁洞中有一柄貞德專用的8級長劍,另外城牆走道的結點關押有法軍戰俘。在城牆上清剿時會先後遇上敵將唐齊茲及敵酋帕林特,幹掉他們並消滅城內全部敵人後取得勝利。
任務八 加冕之路(The Road to Coronation)
本關4位英雄要與奧爾良總督一起護送法國皇太子前往地圖最上方的蘭斯,在那裡皇太子將登基成為法王查理七世。開始在地圖最下端登場,切換到RTS模式選取所有人都跟隨貞德,然後就浩浩盪盪往北進軍,沿途讓你見識一下什麼叫人多力量大。本關不但要保護皇太子,同時還得為這未來的皇帝立威,因此要在抵達蘭斯之前使其功勛值提升到80以上,方法就是完成盡可能多的任務。經過樹林中的零星戰斗後,大隊人馬來到歐塞爾堡南門前,城內敵軍似乎已聞風喪膽只得開門放行,當貞德進城後突然前後鐵柵門關閉,英將威廉姆·格萊斯代獰笑登場,原來是個陷阱!擊敗威廉姆並消滅全部城內守軍後奪取歐塞爾堡。歐塞爾堡上方的特魯瓦堡非常堅固,其鐵柵門用爆破箭無法摧毀。在左下角有個攻城器械廠,派阿朗松公爵去建造一座長臂發石車,用3名輕步兵操縱它轟擊南門右側的城牆可以打開一個口子,注意城內敵人湧出反撲。貞德從裂口殺入城內,先上牆清敵,從北門附近下來擊敗守將法思多夫,奪取特魯瓦堡後盡快關閉北門截斷從北而來的大批敵軍,同時將皇太子等人帶入城內。此時不忙北上,先派貞德前去攻佔東面那座環形營寨,山頂上有兩座長臂發石車,東南角的瀑布旁還有不少好東西。
拿下環形營寨後繼續北進,開門迎敵以多擊少有勝無敗,過橋後輕松奪取上方小村子,村中鐵匠有售貞德專用9級長劍。奪取左上方兩座村子後,先向西去攻打斯考爾的農庄,在山坡上的寨子里有個寶箱暫時無法打開,開箱子的鑰匙在東北方島上的夏龍堡中。堡主伯艮第公爵是恃險據守,皇太子命令務必拿下這座要塞。用爆破箭轟開鐵柵門後往裡涌,城內很多弓弩手,奪取夏龍堡後在兵營旁可找到鑰匙,此時再去山坡寨子中開啟箱子得到鑲嵌聖凱瑟琳長劍的第五枚十字架。接下來要做的事就很簡單了,所有人馬合兵一處一起向北進發,沿途遇敵只管痛扁。經過密林後來到蘭斯城外,英軍將領威廉與盧森博早已在此等候多時,大家人海往上一涌很快給他們送終。最後讓皇太子靠近蘭斯城門完成這最後的任務,他會贈送貞德一枚帝國之戒。當整個法蘭西都在慶祝勝利之時,貞德卻恢復了她農家少女的裝束,獨自一人離開了歡聲笑語的都市……
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英聯軍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發動的戰役是
諾曼底登陸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戰役諾曼底登陸戰役: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英聯軍在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半島對德軍實施的一次大規模登陸戰役。1944年6月6日開始登陸,7月24日建立登陸場。7月25日開始轉入陸上進攻,8月25日佔領巴黎及塞納河沿線。
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勝利,對於美英聯軍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1943年1月,美英卡薩布蘭卡最高級軍事會議,決定在法國北部實施登陸戰役,開辟第二戰場。當時,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開始轉入反攻;日軍在太平洋戰區遭到了挫敗;德軍隆美爾軍團在北非也受到了嚴重打擊。因此,整個世界戰局對美英聯軍在西線開辟第二戰場極為有利。但是,美英聯軍除組成聯合參謀部進行戰役的計劃外,對戰役的組織准備從未採取積極行動。
1944年初,德軍在東線開始全線潰退,蘇軍的反攻矛頭已指向柏林。這時美英才指定艾森豪威爾為戰役最高司令官,具體組織登陸戰役。因此,登陸戰役的實際組織准備時間約為6個月。
美英聯軍參戰兵力為:陸軍第二十一集團軍群,轄:美第一、英第二和加拿大第一等3個集團軍。另有美第三集團軍,登陸後與美第一集團軍合編為第十二集團軍群。共計39個師、10個裝甲旅、10個突擊隊(陸戰隊)。海軍由東部和西部兩個直接護航艦隊編成,共計大小艦只5000餘艘。另有商船2000餘艘。空軍有美第八、第九集團軍,英第二集團軍,共計各型飛機12837架。
德軍參戰兵力為:陸軍B集團軍群43個師。另有G集團軍群17個師分布在法國南部和西南部地區。海軍西線有各種艦只300餘艘以及輔助船隻60餘艘。空軍第三集團軍,飛機約500架。
美英聯軍登陸作戰的任務是:在奧納河口至康坦丁半島的奎納維爾96公里正面上突擊上陸。突破後,首先在沙堡、克恩、巴猶、奎納維爾等地域建立統一的登陸場。爾後向縱深發展,取瑟堡和布列塔尼半島各海港,並在克恩東側建立飛機場網,為發展大規模的陸上進攻戰役創造有利條件。
德軍在東線遭到空前慘敗,寄一線希望於西線。德軍統帥部認為,美英軍在西線的登陸,可能迫使德軍崩潰,但也可能是使德軍轉敗為勝的絕好時機。如能將登陸部隊一舉殲滅,那麼,不僅美英軍在今後很長的時期內難以發起另一次登陸戰役,且使德軍有可能從西線抽調50個師到東線去抗擊蘇軍進攻。據此,德軍企圖在敵人掌握絕對制空權、制海權的條件下,迅速集中一切可能使用的兵力兵器於敵人可能登陸的主要方向,以便在敵軍一開始登陸,就立即發起決定性的反擊,一舉殲敵於水際灘頭。
整個登陸戰役經歷了突擊上陸(著陸)、鞏固與擴大登陸場、縱深作戰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突擊上陸
1944年6月1日,聯軍登陸部隊第一梯隊完成上船准備。3日拂曉,各突擊輸送大隊自各港口啟航,至懷特島南側海域會合,編成突擊艦隊,待命向登陸地區開進。4日晨,因天氣不斷惡化,最高戰役司令官宣布突擊上陸日期由原定的5日推遲24小時,並召回已出海的艦隊。
5日晨,天氣仍未好轉,但為避免因一再推遲而喪失戰術上的突然性和影響軍隊士氣,最後決定登陸部隊在6月6日不利的天氣條件下突擊上陸。各突擊艦隊再度在懷特島南側海域集中,於中午12時,開始向預定目標地區開進。掃雷艦隊在突擊艦隊之前航行,開辟了10條航道。在整個航渡過程中,水面艦隊不間斷地得到戰斗機群的掩護。
6日晨,美空降兵第八十二師和第一○一師突擊梯隊3個團分別在聖曼•伊格利斯地域之卡倫坦—瑟堡公路兩側和聖馬丁•特代拉維爾、聖馬利•杜蒙、聖高姆•杜蒙地域開始著陸。英突降兵第六師先遣突擊支隊分乘6架滑翔機在皮諾維爾附近地域降落。
5日至6日夜間,各突擊艦隊在塞納河灣距登陸海灘20—21公里的換乘海域展開,並於6日晨開始換乘。
當突擊輸送艦隊展開並換乘時,英空軍轟炸機1136架,開始輪番轟炸登陸地區的德軍10個炮兵陣地。美空軍第八、第九集團軍的轟炸航空兵集中以1500餘架轟炸機,分批對德軍海岸炮兵陣地和海岸防禦設施進行最後的航空火力准備。
登陸兵上陸之前,海上艦艇對上陸地區進行了艦炮火力准備。
6日6時30分,美第七軍步兵第四師第一梯隊,在「猶旦」海灘2公里寬的正面上突擊上陸。該地段德軍防禦薄弱,上陸順利,並初步建立了團的登陸場。當日,該師3個團全部上陸完畢,並與空降一○一師取得了聯系,鞏固了正面4公里,縱深9公里的登陸場。美第五軍於6時34分,在「奧瑪哈」海灘突擊上陸。上陸後,遇到了德軍步兵第三五二師較大兵力的頑強抵抗,致使傷亡慘重,並被阻於海灘上,數小時內未獲進展。各師的預備隊遂提前上陸,與德軍展開了激烈戰斗,最後,於當日奪佔了縱深1.6公里的立足點,在維葉維爾、考勤維爾之線轉入防禦,英軍第一梯隊也於6日建立了師登陸場。
聯軍經過6天的激戰,初步在80公里的正面上,建立了縱深約10—15公里的灘頭陣地,並同時輸送了32.6萬名士兵,5.4萬輛車和10.4萬噸物資上陸。
6月6日,聯軍在諾曼底海岸登陸,完全出乎德軍的意外,對德軍指揮和行動造成了極大混亂。德軍未能及時向裝甲預備隊下達向登陸場開進的命令,預備隊開進時又受到聯軍空軍阻撓,喪失了有利時機,組織不起來強有力的反擊。至6月12日,諾曼底德軍認為已無力奪回被佔領的海灘陣地,恢復原態勢時,就全面轉入防禦,限制聯軍擴大登陸場,以等待更多的預備隊反突擊。
6月6日至12日,德軍調來了7個師,加上原來在登陸場的5個師,共有12個師,比聯軍預先估計的還少8個師。
在這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德軍之所以遲遲未能調主力至諾曼底地區實施抗登陸作戰,其主要原因是未能真正判明聯軍的作戰意圖,也未能正確判明聯軍登陸作戰的主要方向。
第二階段:鞏固與擴大登陸場
聯軍的意圖是:攔腰切斷康坦丁半島,阻止德軍向瑟堡增援,爾後集中主力奪取瑟堡堅守卡朗湯,擊退德軍可能的反撲;奪取岡城,進一步擴大登陸場。
6月12日,美第七軍從聖曼伊格利斯地域向西發起進攻,並於17日前出到德律特海峽沿岸。爾後該軍以部分兵力向南面,而以其餘兵力向北發展進攻,於22日前出到瑟堡港區和市區的防禦外廓。23日,佔領了瑟堡東側8公里處的德軍飛機場及其附近的制高點。27日美軍攻佔了瑟堡,6月底肅清了康坦丁半島的德軍殘部。
6月26日,英、加軍向勞雷地區的德軍發動了進攻,以迂迴岡城。並迅速佔領了勞雷和奧登河上兩個橋頭陣地。德軍被迫將准備實施反突擊的四個裝甲師投入戰斗,阻止了英、加軍的攻勢。
以後,美第一集團軍繼續擴大登陸場,向南推進了10—15公里,並佔領了交通樞紐聖羅。英第二集團軍這時主要是集中力量攻打岡城。7月8日,英軍以三個步兵師和三個裝甲旅的兵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向岡城發起進攻,至9日,佔領了該城的西北部。7月18日,英、加軍以四個步兵師和三個裝甲師的兵力,在岡城以東展開了新的進攻。經三天激戰,向南推進了10公里,完全佔領岡城。
從6月6日到7月24日,聯軍完成了諾曼底登陸場的建立,佔領了正面寬100公里,縱深30至40公里的登陸場,基本上保障了為爾後展開陸上進攻而集聚兵力與物資的需要,已具備了向德國西北部大舉進攻的條件。
第三階段:縱深作戰
到7月底,聯軍在諾曼底登陸場已集中了四個集團軍共39個師。聯軍計劃,英、加軍隊在岡城西南牽制德軍,而美軍則在聖羅城以西地區向南實施主要突擊,並向阿夫朗含和勒恩發展進攻,佔領布里塔尼半島。爾後,回師東進,經勒芒、阿朗松,將德軍驅向塞納河,佔領德國西北部。
美第一集團軍第七軍在長達8公里的地段上突破了德軍防禦,並向南推進了60公里。7月31日,前出到西冷河地區。
8月1日,美第三集團軍在這一地區投入交戰。此時,聯軍編成了兩個集團軍群,即:美軍一、三集團軍編成第十二集團軍群,英第一集團軍、加第一集團軍編成第二十一集團軍群。
當美第三集團軍向南發展時,德軍已得到由加萊方向調來的步兵師的加強,抽出了四個裝甲師,於8月6日自維爾、莫日丹向艾弗蘭齊斯發動反突擊,企圖切斷美第三集團軍補給線,遭到美軍的抵抗,迫使德軍放棄了反突擊。美第三集團軍第15軍根據改變了的計劃發展進攻,8月6日攻佔拉伐耳城,9日佔領勒芒,從而使德軍第七集團軍的左翼和後方受到威脅。與此同時,第八軍也攻佔了除聖馬洛、布勒斯特等港口以外的整個布里塔尼半島。英第二集團軍、加第一集團軍於8月6日佔領平松山,威脅德軍右翼。此時,聯軍仍決定將德軍合圍在法累茲城以西地域。美軍第十五軍從勒芒發起進攻,於13日佔領了阿爾讓湯;加第二軍向法累茲方向進攻,進展遲緩,未能在同一時間與美軍第十五軍合圍。位於合圍圈內的德軍,大部跳出聯軍的合圍圈,向塞納河方向退卻。至8月19日,聯軍完成對法累茲的合圍,在合圍圈內殲滅德軍6萬餘人。
殲滅法累茲德軍後,聯軍各集團軍即向塞納河方向追擊。
8月25日佔領巴黎。聯軍經過一個月(7月25日—8月25日)作戰,基本佔領了德國的整個西北部。
整個登陸戰役,美英聯軍是在掌握絕對制空、制海權的條件下實施的。美英聯軍投入地面部隊約150萬人。在登陸兵突擊上陸前4—5小時,美英聯軍使用了三個空降師在諾曼底縱深空降,開創了大規模空降的先例。此次戰役美、英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4萬人。
諾曼底登陸戰役,對美英聯軍在西歐展開大規模進攻,加速納粹德國的崩潰以及決定歐洲戰後形勢,起了重大作用;為組織和實施大規模登陸作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⑼ 法國瓦盧瓦王朝的倒數第二代君王查理九世到底怎麼死的
(瓦盧瓦的)瑪格麗特 Marguerite de Valois (1553年5月14日 – 1615年5月27日)法國和納瓦拉的王後,又稱瑪戈王後(la Reine Margot)。瓦盧瓦的瑪格麗特出生在聖-日耳曼-翁-萊伊的皇家城堡里。她的兄弟們稱她為瑪戈。她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和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兒。她有三個兄弟是法國的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
她的姐姐,瓦盧瓦的伊麗莎白,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第三個妻子。盡管瑪格麗特愛著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但是她那有野心的母親是絕不會允許吉斯家族有任何機會控製法國。相反她要求瑪格麗特嫁給腓力二世的兒子唐·卡洛斯,未果。凱瑟琳·德·梅第奇也考慮過把瑪戈嫁給葡萄牙王儲唐·塞巴斯蒂安,也沒有成功。最終瑪格麗特被強迫嫁給了波旁家族的納瓦拉王儲亨利(即後來的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亨利是新教胡格諾派的領袖。這個婚姻是計劃用家族關系來協調和融合天主教和胡格諾派之間的關系。 盡管亨利的母親納瓦拉女王讓娜·達布雷特反對,很多納瓦拉貴族還是支持這次婚姻。讓娜·達布雷特在婚禮舉行前就去世了。
1572年8月18日瑪格麗特嫁給了亨利。當時亨利的母親已經去世,他繼承王位成為納瓦拉國王。據記載整個儀式的過程中,新郎和新娘始終直視著前方,從未看過對方一眼。當紅衣主教問瑪格麗特是否願意嫁給亨利時,她沒有回答。因此查理九世按住她的頭,強迫她點頭同意。
這段婚姻才過了六天,在聖巴托羅繆之夜,凱瑟琳·德·梅第奇帶動法國的天主教徒對數以千計的胡格諾派教徒進行了屠殺,史稱聖巴托洛繆大屠殺。
在婚典和騷亂後,亨利離開了他的妻子,逃離巴黎,回到納瓦拉。而瑪格麗特則被她的哥哥亨利三世控制,成為了事實上的困在家裡的囚犯。當時還有一個小細節,瑪格麗特的情人之一同時也是在聖巴托洛繆大屠殺中逃過一劫的約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爾,想將瑪格麗特從她的哥哥控制之下救出來,但計劃失敗,自己也被亨利三世處死,後瑪格麗特通過私下買通劊子手得以見到她情人的屍體,並偷偷親自取走了他的頭顱。這一事跡在司湯達的著作《紅與黑》里亦被提起,該作的女主人公之一馬特兒效仿瑪格麗特,在愛人於連受刑之後也偷走他的頭顱。
最終瑪格麗特還是得到允許投奔到丈夫那裡,在以後的三年半,瑪格麗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過著被非議的生活。他們都有公開的情人,並且經常吵架。在1582年的一場病後,瑪格麗特返回法國王室。但是亨利三世對她的聲譽產生了反感,強迫她離開王室。經過很長的商談,她被允許返回她丈夫的國家。但是她受到冷淡的接待。為了度過難關,她在她的封地Agen發動了一次政變並奪取了政權。在幾個月的防禦後,Agen的市民奮起反抗,並把她關押到Carlat城堡。 在1586年,她被亨利三世關押在奧弗涅的Usson城堡, 在那裡她度過了18年。 在1592年,開始了長達7年的關於解除她和亨利婚約的談判,1599年,談判以保留她王後的稱號結束。而在不久的將來她的前夫會成為法國人最受喜愛的國王之一。
在這些年間,瑪格麗特寫了她的回憶錄。這本回憶錄在她去世後的1658年發表。回憶錄中以故事的形式記述了她的哥哥們和前夫的生活。美麗而堅強的瑪格麗特有很多情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約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爾,Jacques de Harlay, Seigneur de Chanvallon和比塞·德·安布魯瓦。
然而後來她的美麗漸漸褪色,她陷入了貧困,債務人上門催討。無奈中,她變賣了所有的珠寶。她和她的前夫,及他的第二任妻子瑪麗·德·美第奇和解,返回到巴黎,成為貧窮的藝術家和贊助人的顧問。她經常幫助宮廷活動計劃和養育亨利四世和瑪麗的子女。成了一個著名的宮廷奶媽。她於1615年5月27日在巴黎逝世,並埋葬在瓦盧瓦的教堂。數千個熱愛她的人哀悼著她的離去,同時也哀悼著瓦盧瓦王朝的消亡。
看了《瑪戈皇後》,才發覺原來那個故事背景就是伊麗莎白時代的法國,而其中有很多歷史與英國有關聯,興趣陡增。尤其對於宗教改革的認識,很有幫助。
瑪戈(全名為瑪格麗特)、查理九世、查理的弟弟安茹公爵亨利(安茹公爵即奧爾良公爵的另一種譯法,乃法國王室繼承人的封號,意義相當於現在英國的威爾士親王。亨利才是他的名字,電影中他是一個留長發、小鬍子的放盪之人,和瑪戈似乎也有一腿)以及小弟阿朗松公爵,均為法王亨利二世和美第奇家族的凱瑟琳(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兒女,均屬於信奉天主教的瓦盧瓦王室。這一時期,法國天主教勢力與新起的新教勢力產生了劇烈沖突,爆發了一系列宗教戰爭。在法國,信奉新教加爾文派的教徒叫做「胡格諾」,意思是「同盟者」。
在這批兄弟姐妹之上,有過一個哥哥,即弗朗索瓦(又譯「弗朗西斯」,就是之前看的瑪麗•斯圖亞特嫁給的那個法國國王)二世。弗朗索瓦二世(1544年1月19日—1560年12月5日),法國國王(1559年—1560年在位),亨利二世與凱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於楓丹白露。弗朗索瓦二世1548年弗朗索瓦4歲時,他的父親亨利二世安排了他與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的婚姻(瑪麗斯圖亞特當時還是幼女,但9個月大時已經成為蘇格蘭女王)。隨後蘇格蘭攝政者瑪麗的母親瑪麗•德•吉斯就把她6歲的女兒送到法國與法國王室一同生活。1558年4月24日,14歲的法國王儲與15歲的蘇格蘭女王舉行了婚禮。這一連姻帶有強烈政治色彩:未來的法國國王同時也將得到蘇格蘭的王冠。
結婚一年後,1559年7月,亨利二世去世(瑪麗傳記里好象說是打獵時摔了,之後就完蛋了),15歲的王儲加冕為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二世(弗朗索瓦一世是他的爺爺,就是那幅著名的畫中所畫的,達芬奇在這位國王的懷中死去)。王太後凱瑟琳•德•美第奇(也是一直與瑪麗•斯圖亞特沖突不斷的女人)擔任攝政。弗朗索瓦體弱多病,由兩位外戚(瑪麗•斯圖亞特的叔叔)掌握實權:一個是吉斯公爵、王國軍隊統帥弗朗索瓦(弗朗索瓦•德•洛林。電影里瑪戈的老情人吉斯公爵則是他兒子,名叫亨利),另一個是其弟、負責內政的洛林紅衣主教查理。吉斯集團得到東北部和中部貴族的支持,以天主教信仰捍衛者的面目出現。
與吉斯集團對立的是那瓦爾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妹夫、波旁家族的安托萬(電影中瑪戈的丈夫亨利的父親)及其弟貢德(又譯「孔代」)親王路易(片中為亨利出謀劃策、被瑪戈稱為性倒錯的那位貢德親王是他的繼任),還有海軍上將、夏蒂隆家族的加斯帕德•科里尼(電影里開頭部分被刺傷,後在聖巴托洛繆之夜被謀殺的老頭子)。他們打著加爾文教的旗幟,稱「胡格諾」集團,主要勢力在南方。新舊教兩派貴族集團爭奪國家最高權力的斗爭愈演愈烈,安托萬公開表示要從吉斯集團的橫暴中拯救國王。
1560年,一直體弱多病的弗朗索瓦二世在奧爾良去世,年僅16歲。死因是耳部感染引起的腦病變。他被葬在聖但尼修道院。弗朗索瓦二世沒有和瑪麗•斯圖亞特生下任何孩子,他的弟弟,當時只有10歲的查理九世繼承了王位,野心勃勃的太後凱瑟琳•德•美第奇攝政。
以上便是影片開始之前的背景。在1572年8月,安托萬之子、那瓦爾新王亨利與瑪戈公主的婚禮舉行之前的近十年內,胡格諾戰爭打了數次,那瓦爾老王安托萬、前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貢德親王已經先後戰死,科里尼得到查理九世信任,進入宮廷,著手執行聯合英、德新教諸侯和奧蘭治親王威廉以打擊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引起凱瑟琳的不安。凱瑟琳太後與新舊教兩派之間協調,宣布新教有信仰自由,為了進一步穩定局勢,策劃了瑪戈的婚事,將當時18歲的瑪戈公主許配給胡格諾派王室領袖19歲的亨利。這年,查理九世22歲。
聖巴托羅繆之夜慘案:(瑪麗傳記里有幅畫專門表現這一慘案)
1572年8月,那瓦爾的亨利與瑪戈公主的婚禮在巴黎隆重舉行,許多胡格諾顯貴從南方趕來慶賀。凱瑟琳與吉斯集團頭目、弗朗索瓦之子亨利,即電影中瑪戈的情人商定,趁機除掉科里尼。8月22日,科里尼在盧浮宮前被刺傷手臂,胡格諾群情激憤。凱瑟琳說服國王同意,要一舉殺盡除亨利和新貢德親王之外的所有胡格諾首領。8月24日是聖巴托羅繆節,從凌晨鍾聲為信號開始大屠殺,一天之內殺死胡格諾2000多人(電影里的數字是6000,差的多了點,不知該已哪個為准),包括科里尼。住在盧浮宮里的亨利和貢德親王宣布改宗天主教,保全性命。根據國王命令,莫城、奧爾良、盧昂、波爾多等地也開始大屠殺。據估計,全國被殺的雨格諾約2萬人。這次大屠殺之後,法國再次出現分崩離析的局面。胡格諾派公開起義,對抗中央政權。直到1598年4月,亨利四世頒布「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諾戰爭才結束。
這此後的一系列歷史事件中最為活躍的是三個同名為亨利的人,即法國新舊教內戰(胡格諾戰爭)的最終高潮「三亨利之戰」(1585—1598年)的主角,分別是查理九世之弟亨利•德•瓦盧瓦(現在的安茹公爵,未來的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以及瑪戈的丈夫:那瓦爾的亨利(未來的亨利四世,波旁王室第一位國王)。
查理九世Charles IX
原名:夏爾—馬克西米利安(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與凱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於巴黎西郊的聖—日耳曼—翁—萊伊。1550年被封為奧爾良公爵。
1560年兄長弗朗索瓦二世夭折後,當時是奧爾良公爵的查理九世於1561年在蘭斯加冕為法國國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親凱瑟琳•德•美第奇控制。查理九世在位時,法國爆發了宗教戰爭。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場上反對胡格諾派。
1570年胡格諾派取得暫時優勢,隨後查理九世同意與他們和解,並同胡格諾派的政治領袖海軍上將科利尼修好。但是他終於在1572年接受母親的慫恿,允許吉斯公爵亨利策劃了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洛繆之夜大屠殺。查理九世是一個軟弱的國王,他終生都處在母親的陰影之下。他死於Vincennes, Val-de-Marne.
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繼承了王位。
妻子:奧地利的伊麗莎白,1570年11月26日結婚
子女:瑪麗•伊麗莎白(1572年10月27日—1578年4月9日)
那瓦爾的亨利與瑪戈結婚後博得了查理九世的好感,因而在其被軟禁在盧浮宮期間受到了國王的庇護,這是史實。傳說查理九世是由於一本稀有的書而留血汗而死。電影里,Jean-Hugues Anglade演的相當不錯,而且扮相真像!
亨利三世 Henri III
原名:亨利•亞歷山大(1551年9月19日—1589年8月2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574年—1589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三子,母為凱瑟琳•德•美第奇。生於楓丹白露。在1560年—1574年,他的封號是奧爾良公爵。1573年獲選為波蘭國王(稱亨里克三世),但他只在波蘭呆了6個月;在1574年其兄查理九世去世後,他就放棄讓他感到不自在的波蘭王位,回國於1574年5月30日即位為法國國王。
亨利三世即位前,曾在1572年的聖巴托洛繆慘案中扮演過主要角色;法國的宗教戰爭在他統治時期達到白熱化狀態。亨利三世一開始採取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政策:取消胡格諾派的一些特權,但天主教的神聖聯盟也被解散。然而,1584年亨利三世的弟弟和繼承人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去世,使胡格諾派首領納瓦拉的亨利成為王位繼承人。天主教徒擔心形勢將對他們不利,於是在首領吉斯公爵亨利領導下反對亨利三世,引發所謂三亨利之戰(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納瓦拉的亨利)。1588年5月12日,吉斯公爵進入巴黎,在街上架起街壘,這天史稱街壘日。亨利三世逃往沙特爾。同年12月23日,吉斯公爵與其兄吉斯紅衣主教在一次鴻門宴性質的會晤中被亨利三世的侍從刺殺。
1589年8月,亨利三世與納瓦拉的亨利一同進攻巴黎。589年8月1日早上,雅各賓修道院,亨利三世正在大解。多明我派教士雅克•克勒芒求見,呈上一紙所謂的「重要情報」。坐在便椅上的亨利三世接過密信讀了起來,教士趁機拔刀,刺入他的小腹。次日亨利三世傷重而亡。他是瓦盧瓦王朝最後一個國王。
妻子:路易斯•德•洛林 1575年2月13日結婚,無子女
亨利三世是一個喜歡炫耀的異裝癖,公然著女裝與男寵們在巴黎街頭招搖過市,給法國人民留下了不佳印象(在伊女王電影里就刻意描繪了他在女王的王宮里穿著女裝和男人們調情的片段,當時我只是感嘆法蘭西真是開放啊)。他所寵愛的男友們(法國人稱之為「mignons,小可愛」)在其繼位後得到了很大權勢,他最親密的朋友有聖呂可伯爵、熊貝克、聖梅爾拉斯伯爵等等,關於這一部分內容,大仲馬在和《瑪戈王後》同屬三部曲之一的《蒙梭羅夫人》中也有所描述。亨利三世又是一個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常常以在某些怪誕的宗教場合里赤腳跣足,長袍加身,象牙念珠直垂腰際,彷彿在進行一場公開的懺悔行為。在見證了亨利三世這種非同尋常的虔誠之後,烏吉埃•德布斯貝克(Ougier de Busbecq)寫下了這樣的句子:「這里居然沒有一樣東西是金的,簡朴得讓人害怕。」 亨利三世曾多次徒步去沙特爾朝聖,向聖母瑪利亞祈禱,希望她能賜給他一個兒子作為繼承人。
電影中瑪戈結婚時,亨利還身為安茹公爵(當時向伊女王求婚時頭銜也是安茹公爵,看來應該還沒有繼承王位,但那時他已是王位繼承人了,那電影里感覺他挺可憐的,身為政治婚姻下的犧牲者,一點都看不出瑪戈皇後里的狡猾)年齡是21歲。雖然片中沒有直接描寫他倒錯的性向,不過在某些場面還是有所暗示的,比如與勸說查理九世展開對胡格諾的屠殺時地行為舉止就相當曖昧,以及成功登基為法王之後與其親信的接吻……
亨利四世 Henri IV
(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也被稱為亨利大帝(Henri le Grand)或納瓦拉的亨利(Henri de Navarre ),法國國王(1589年—1610年在位),納瓦拉國王(稱恩里克三世,1572年起)。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
亨利是旺多姆公爵安托萬•德•波旁的第三子,母為納瓦拉女王讓娜•達布雷特(即胡安娜三世),生於法國—西班牙邊境的波城。他自青年時代起就捲入了法國殘酷的宗教戰爭。作為胡格諾派的領袖他逐漸擁有了很高的聲望。但是聖巴托洛繆慘案之後,他為了保全性命被迫改信天主教,被軟禁在法國宮廷里,接受法王查理九世的庇護。1576年6月,軟禁在盧浮宮的那瓦爾亨利逃離巴黎回到南方,發誓要為科里尼將軍等被害的胡格諾報仇,重新改信新教,很快贏得信任成為胡格諾的領袖。1584年,由於王儲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死,他成為了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後,他即位為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結束了困擾法國多年的宗教戰爭。由於首領亨利公爵死去,長期在法國政壇佔主導地位的吉斯家族再也不能成為和平的阻礙。
亨利四世即位之初,地位並不鞏固。全國僅有5個城市承認他,信仰天主教的巴黎拒絕承認這位新教徒國王。教皇揚言要把這個異端國王開除出教。代表吉斯集團的大將馬延公爵在西班牙支持下圍攻里昂,繼續與他作戰。亨利在英軍支援下,先後在阿爾克(1589年9月)和伊夫里(1590年3月)重創馬延公爵軍隊,但巴黎還是不向他打開城門。1591年,西班牙軍隊進駐巴黎,要立菲利普二世的公主為法國國王。1586年,處於水深火熱的諾曼第農民發動起義。亨利四世審時度勢,決定用和解方法結束戰爭。他認為,為了巴黎是值得做彌撒的。1593年7月25日,他在巴黎郊區的聖德尼斯大教堂舉行放棄新教皈依舊教的宣誓式(第二次了!),在一片「國王萬歲」的歡呼聲中,發誓放棄異端信仰,領了聖體。1594年2月25日,亨利四世在夏爾特加冕。3月22日,巴黎打開城門歡迎亨利四世,當晚西班牙軍撤離,法國各地紛紛歸附。胡格諾戰爭結束。
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了南特敕令。法國的經濟在他統治時代發展起來。亨利四世成為一個深受人民的愛戴的君主。1610年,亨利四世被一個據說有弒君狂的人弗朗索瓦•拉瓦萊克刺殺。
第一個妻子:瓦盧瓦的瑪格麗特,1572年結婚
第二個妻子:瑪麗•德•美第奇,1600年結婚
子女:
1.路易十三
2.伊麗莎白(法蘭西的)
3.克里斯廷
4.尼古拉
5.加斯東(奧爾良公爵)
6.亨麗埃塔—瑪麗
吉斯公爵 (第三) 與「三亨利之戰」
亨利一世•德•洛林,第三代吉斯公爵 Henri I de Lorraine le Balafre,3me Duc de Guise (1550年1月31日—1588年12月23日)法國軍人和政治家。「三亨利之戰」的中心人物;吉斯家族最重要的代表。
亨利一世•德•洛林是吉斯公爵弗朗索瓦的長子(應該是瑪麗的表兄弟吧),他完全繼承了父親率領天主教力量反對胡格諾派的事業。他是聖巴托洛繆之夜大屠殺的主要策劃者。1576年起,他成為天主教「神聖聯盟」的領袖。亨利希望,他能在西班牙和羅馬教皇的支持下登上法國王位,於是開始了他與國王亨利三世及那瓦拉的亨利之間的競爭。他在巴黎民眾中逐漸積累起很強的聲望。
亨利三世無子,法國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是阿朗松公爵(現為安茹公爵),第二順位繼承人是那瓦爾的亨利(因為他是王妹瑪戈的丈夫)。王弟阿朗松公爵因奪權失敗,倒向胡格諾。亨利三世派兵攻打,戰火又起。德國巴拉丁伯爵派兵侵入香檳。凱瑟琳出面干預,勸說阿朗松公爵和平解決。1576年5月,亨利三世簽署有利於胡格諾的博利厄和約,又稱「王弟和約」。和約譴責聖巴托羅繆節大屠殺,胡格諾可在巴黎以外的所有城市禮拜,有權據有總共8個要塞。吉斯集團對博利厄敕令十分不滿,1576年6月,吉斯的亨利在西班牙和薩伏依的支持下,成立「天主教聯盟」,這位亨利自稱是加洛林王朝的後裔,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此期間,吉斯集團與胡格諾之間的沖突不斷,胡格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1576—1594年)。
1584年6月,阿朗松公爵病逝(這一家都夠慘的,都很小就夭折了),那瓦爾的亨利成為王位的唯一繼承人。1585年,吉斯公爵亨利在西班牙支持下,重組天主教聯盟,仍要繼承亨利三世王位。同年7月,機靈的亨利三世宣布參加天主教聯盟,並利用聯盟內部的矛盾戲劇性地改變其初衷,改名「王家聯盟」,自任首領。為安撫吉斯的亨利,1586年7月亨利三世簽署那慕爾敕令,廢除那瓦爾亨利的王位繼承權和以前頒布的一切和解性法令,限令雨格諾6個月內改宗天主教,否則離開法國。吉斯的亨利另立「巴黎聯盟」,策劃新的反國王陰謀,於是,瓦洛亞、波旁和吉斯三大家族的三位亨利展開爭奪王位的內戰,史稱「三亨利之戰」。
1587年10月,那瓦爾的亨利,在英國和德國新教諸侯的支持下,大敗亨利三世於庫特拉。1588年5月12日(街壘日),吉斯的亨利煽動巴黎群眾築街壘,包圍盧浮宮反對亨利三世。亨利三世逃離巴黎。吉斯的亨利與亨利三世在布盧瓦進行談判,結果被亨利三世的衛士刺殺。巴黎的吉斯集團策動判亂,立年邁的洛林紅衣主教查理為國王,稱「查理十世」,由著名的干將馬延公爵任王國總監。亨利三世走頭無路,只好聯合那瓦爾的亨利(1589年4月)。那瓦爾的亨利表示他的軍隊聽從國王指揮,共同向巴黎進軍。亨利三世感激涕零,決定將王位繼承權交給這位胡格諾妹夫。這是對吉斯集團和西班牙的沉重打擊,也使那瓦爾亨利的身價倍增。8月1日,亨利三世被狂熱的多明我會修士雅克•克勒芒刺傷,次日死去。三亨利只剩下一個亨利,三亨之戰結束。那瓦爾的亨利登上王座,稱亨利四世(1589—1610年),開始法國歷史上的波旁王朝。1598年4月,亨利四世頒布「永久性」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為國教,胡格諾教徒在法國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擔任公職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權利,5月,西班牙同法國議和。30多年的胡格諾戰爭才正式結束。
影片中,這位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被設定為瑪戈的老情人,並試圖同瑪戈共度其新婚之夜。而在結婚慶典上吉斯公爵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的摔跤游戲,暗喻未來在這兩人之間將會爆發的大規模沖突。
瑪戈王後:
在亨利二世和凱瑟琳所生的三個女兒當中,瑪戈是最年輕,也是最美麗的一個。在瑪戈18歲那年,她那野心勃勃的母後把她嫁給了波旁家族的表哥—納瓦拉國王亨利。這場看似玩世不恭的政治聯姻的目的是為了拉攏納瓦拉這個夾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小國。莫說這對新人壓根就對彼此毫無愛意,就算他們兩情相悅,婚禮後幾天之內,這段情分也將註定被粉碎殆盡。當時,凱瑟琳王太後參與了一起針對新教領導人的暗殺行動。暗殺被定在婚禮之後進行,但是卻功虧一簣。為了慶祝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公主和信奉新教的納瓦拉國王的婚禮,大批新教教徒都聚集在巴黎。凱瑟琳王太後害怕自己在該行動中的身份暴露,繼而引發大規模的新教教徒起義,便和兒子查理九世(亨利三世之前執政的法國國王)一起策劃了對新教教徒的秘密屠殺。這起血腥事件最後演變為臭名昭著的聖巴托羅繆慘案,成為了不可多得的「新婚禮物」。雖然瑪戈現在貴為納瓦拉的王後,但她也只是能保護自己的夫婿免遭殺身之禍,而並沒有使他擺脫牢獄之災。這樣一來,兩人之間原本就淡漠的關系更加惡化了。要知道,瑪戈和亨利都是多情之人,只是傾慕的對象並非彼此。婚後,瑪戈王後為了追求心靈和肉體上的滿足,開始了和第一位情人的幽會,這便拉開了一系列悲情羅曼史的序幕。瑪戈的皇親國戚們十分討厭這個名叫約瑟夫•德博尼費斯•德•拉莫勒(Joseph de Boniface de la Molle)的年輕男子。由於被控陰謀反對查理九世,拉莫勒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指甲全部被拔掉,渾身筋骨俱斷。最後在斷頭台上,他仍然不忘向他深愛的瑪戈致敬。據說行刑之後,悲痛欲絕的瑪戈王後命人把德拉莫勒的頭顱從示眾台上偷走,自己把它秘密埋葬了。
德拉莫勒被處決之後,瑪戈又找了幾個情人填補空虛,這些人僥幸躲過了王室的毒手。亨利三世即位以後,瑪戈為了擺脫專斷的王兄和早已疏遠的丈夫移居到法國小城阿讓。當地一位名叫奧比雅克的年輕軍官對美麗的王後一見鍾情。他曾在相思中吶喊:「若不能一親芳澤,還不如讓我上吊算了!」很快,他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當國王的軍隊橫掃阿讓城的時候,奧比雅克協助瑪戈王後出逃。在某種程度上,他的確成了王後的情人,但是他也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奧比雅克被抓獲以後,亨利三世宣布了凱瑟琳王太後的懿旨,瑪戈的情人「將在於松城堡的庭院里被絞首示眾,瑪戈王後必須到場觀看」。不幸的奧比雅克被當眾倒吊起來,還沒有咽氣就被拖進墳墓里活埋了。
奧地利的唐璜曾為瑪戈寫下這樣的篇章:「她的容貌只有天上的女神才可媲美,要她做人間的公主實在是屈尊。她的神采無法拯救男人,只能把他們引向毀滅之路。她的一顰一笑都會讓我們下地獄的。」這群短命的情人恰如其分地證明了這個論斷。
光陰荏苒,紅顏易老,與瑪戈的絕代風華一同衰落的還有她那暴君輩出的家族。1589年,凱瑟琳王太後去世。同年,亨利三世被刺身亡。瓦盧瓦王室只剩下瑪戈一人。因為法國法律規定王位傳男不傳女,所以王位只能由與瑪戈最近的男性親屬來繼承。這次,恰好輪到與瑪戈貌合神離的丈夫納瓦拉國王,從此他成為亨利四世。由他開始,法國迎來了波旁王朝的統治時期。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瑪戈和丈夫之間反而建立起朋友般的感情。由於他們兩個人沒有子嗣,所以經過協議,瑪戈同意和亨利四世離婚,以便他組織新的家庭。
隨著年齡的增長,瑪戈的身材日漸臃腫,頭上的金色假發也略顯誇張(怎麼和瑪麗這么像,難道絕代美人的下場都是這樣嗎)。對於曾經擁有沉魚落雁之容的瑪戈來說,這是多麼巧妙的諷刺。呼吸著久違的自由空氣,瑪戈的生命力再一次高漲起來,從前只對達官顯貴才開放的卧室,如今也對年輕力壯的無名之輩敞開了。這些人中有銅匠的兒子、羊倌、流浪音樂家,還有木匠的兒子等等。前王後瑪戈精心照料著這群年輕人,給他們封官加爵,甚至還為他們安排了美滿的婚姻。不過有人曾經因為太忠於瑪戈賜給他做妻子的侍女而冷落了自己的恩主,令瑪戈大發雷霆。
查理九世 Charles IX(原名:沙爾勒-馬克西米練 Charles-Maximilien,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與凱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於巴黎西郊的聖-日耳曼-昂-萊伊。1550年被封為奧爾良公爵。
1560年兄長弗朗索瓦二世英年早逝後,當時是奧爾良公爵的查理九世於1561年在蘭斯加冕為法國國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親凱瑟琳·德·美第奇控制。
查理九世在位時,法國爆發了宗教戰爭。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場上反對胡格諾派。1570年胡格諾派取得暫時優勢,隨後查理九世同意與他們和解,並同胡格諾派的政治領袖海軍上將科利尼修好。但是他終於在1572年接受母親的慫恿,允許吉斯公爵亨利策劃了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洛繆之夜大屠殺。
查理九世是一個軟弱的國王,他終生都處於母親的陰影之下。他在1574年於萬塞納去世。
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繼承了王位。
家庭
夫人:奧地利的伊麗莎白,1570年11月26日結婚
子女:瑪麗·伊麗莎白(1572年10月27日—1578年4月9日)